2016二轮语文专题复习全国通用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四 实战演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教师用书)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绝招七读懂诗歌,分析特征——形象题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形象的特征,品味其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授解题绝技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的形象集中在人物、景物,事物形象的考查始终没有涉及,故在此主要讲解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类。
类型一鉴赏人物形象[典例剖析][典例1] (2016·山东省烟台市高三检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行四首(其二)令狐楚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①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年行施肩吾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闲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②。
【注】①飞鞚(kòng):策马飞驰。
②金吾:古官名。
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答题] 第一步,准确审题,明确要求。
“分别刻画”说明答两类人物,“怎样的人物形象”说明答人物形象特点及类型。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解题时要仔细阅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注重把握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令狐楚的诗主要是从心理、动作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第一句介绍主人公的籍贯和住所,第二句写主人公希望凭借弓箭方面的高超本领取得功名,第三、四句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在秋原上骑马练习射箭的情形,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希望凭借弓箭方面的高超本领建功立业的英雄少年。
施肩吾的诗主要是从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主人公醉酒后在空空的大街上骑马,横冲直撞,当他看到达官贵人时却毕恭毕敬,通过前后对比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在老百姓面前飞扬跋扈、对达官贵人谄媚讨好的恶少。
第三步,依据格式,规范答题。
二轮语文专题复习全国通用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一 实战演练
第三章古代诗歌鉴赏增分突破一三类形象鉴赏题攻略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三花斛三首·右兰花杨万里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蓠圃蕙①非吾耦②,付与骚人定等差。
【注】①江蓠: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蕙:蕙兰,初夏开花,有香气,供观赏。
②耦:两人并耕,这里指同列。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右兰花?请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抒写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右兰花在冰天雪地里竞相绽放,虽然鲜为人知,却充满了勃勃生机,这表现了右兰花具有不畏严寒、高雅圣洁的品性。
尾联借右兰花因为江蓠、圃蕙任凭文人骚客评价定级而不屑与之为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追求高洁的情操与愿望。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燕子矶【注】施闰章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三面凌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咏古诗”。
首联将陡峭的岩壁、缥缈的阴云、孤亭一一呈现,衬托出燕子矶的奇绝,但因有阳光的照射便在凛冽中给人带来一丝暖意。
颔联和颈联分别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描写景物,尾联“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是“点睛”之笔,有了前面的环境描写,一个悠闲的垂钓老者的形象便展现在读者面前。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增分突破三 特殊句式,特殊翻译实战演练
增分突破三特殊句式,特殊翻译题组一语段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看松庵记[明]宋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
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
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
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
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
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
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注意倒装句式“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和“负”“砺”“植”等关键实词的翻译。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增分突破ppt (1)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首句写所闻,是“寂处有音”:泉水淙 吠隐隐。用“水声”“犬吠”衬托“桃花带 静。第三句写所见,是“动中有静”:林间 糜鹿时而出,时而没。以糜鹿的动态来写林 “溪午不闻钟”的静境。 动和静(动中有静,寂处有音)是艺术 “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一起,“共 动人的意境”。
(4)浓与淡
渲染的相关范畴——在绘画中,浓淡主要指色 明暗。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 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就作家个人而 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浓淡兼施,两相映衬 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 金陵怀古 的壮丽景色,用了“似练”、“翠峰”、“残阳” 淡”来写秋景,语言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 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有力地强化了政治家睹今鉴 虑。 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 “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 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 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 更让她何以堪?
侧面描写 (1)对比(对照)
②相辅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 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 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修《踏莎行》) 【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 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 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意在写“秋日家居”的“静”景、“静” 诗人却抓住静中之动进行描写,中间二联细致地 “悬虫”和“斗雀”的动态,吐丝悬挂的小虫时而 时而上升,相斗的麻雀时而坠下,时而又飞起,最 飞入了竹林。这里,小虫的“低复上”、麻雀的“ 把“静”景的氛围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增分突破ppt (4)
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是洞察诗歌
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
有重要作用。有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但
作用相当于“诗眼”。
(一)如何确定“诗眼” 1.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 眼”。 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 眼”。 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往往是 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 般是句子第五个字。(要结合具体诗句而定。
平淡(质朴)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 《锦瑟》
绚丽、含蓄
长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曲》
明快、朴素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
【即时小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钟山晚步 王安石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简要分析诗句“细红如雪点平沙”的表达效果。 解析:该句为写景句 , 其效果分析主要在写出了 象上。 答案: “ 细红 ” 代指楝花的色彩 ,“ 如雪 ” 喻指楝花 盈飘飞的姿态,“点平沙”生动描写出楝花坠落平地
3.要有多角度意识: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 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
主要角度有二: 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
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 与重点字词。 结构方法等方面。
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
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
【即时小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常 建)
二轮语文专题复习全国通用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二 实战演练
增分突破二语言赏析类鉴赏答题要领1.(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抓住“高卧”“仰看”等词表现作者的悠闲情态。
答题步骤:首先点明“休闲”“悠闲”所传达的情感;然后点明“插”字所体现的陡峭、挺拔的形象。
(2)本题从词语的角度考查对诗词的理解能力。
回答问题时先写出词语本身的意义(多指字典本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解说词语所在诗句的含意,再写出词语在诗歌表达的内容、情感上的作用。
答案(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
“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
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2.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1
命题 方式 分析 思路
答题 步骤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境、自然景观类形象? (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 (1)找出诗人描写景色的相关诗句,抓住主要景物。 (2)概括景色所营造的氛围。 (3)结合诗歌意境分析作者的情感。 (1)描绘诗歌中所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的景物,用 描写的方式再现画面。描绘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想象 合理,三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 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 明丽等)概括。 (3)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所抒发的情感。表述时切忌空洞, 要具体阐述。答出“为什么”或“是如何表现的”。
③不注重分析景物,体会情感。诗歌对景物的描写蕴涵着 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形象,可以先体会诗歌的思想,可以 通过分析诗歌景物的特征,概括形象特征。 ④表现手法理解欠缺,不能很好地概括形象。从写作手法
的角度看,诗歌多通过体现描写对象的动静、古今、虚实,使
用比喻、夸张、拟人,借助铺垫、烘托、照应、过渡、点题等 手法塑造形象,概括形象特征就可以通过分析具体的写作手法 进行。
[一轮诊断] 一轮复习对古典诗歌形象鉴赏虽然做了重点复习,但是仍 有一些问题需解决: ①分析理解环境不够。诗人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到诗人的
思想感情,会决定诗人选取的景物特征,也决定诗歌刻画的形
象特征。 ②不注重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特 征,往往能感悟到整首诗词所营造的氛围,体味到诗歌的意 境,从而整体理解诗歌形象。
增分突破一 形象鉴赏之四步攻略
1.(2013· 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三 表达技巧鉴赏课件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 情。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 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 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 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更采用拟人手法,写景细致 入微。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 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 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 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 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表达技巧 题型答题步骤为: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怎样 使用这种手法;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是写景名句。从表达 技巧的角度看,此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比, 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同时采用了 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 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并且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 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其他看法,言之成 理亦可)
【正确答案】①全诗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围绕 “交情”展开描写;②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 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 “风波” 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案例三 分析零碎无条理 【试题】(2011 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高考语文(山东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第一部分 第3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4
增分突破四 表达技巧鉴赏之规范答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情快递] 对古诗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考生
复习时的难点。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技巧。对表 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 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技巧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网 络,其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 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 有机结合。 答案 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 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 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备考方略 1.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 2.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 法。 3.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表现手 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去综合分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现场阅卷——评阅试卷,明确得失 【典例】 (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高考二轮语文专题复习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四 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增分突破四表达技巧鉴赏之规范答题1.(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
理解诗人某种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应从主观(诗人自己)和客观(他人及环境)两方面分析,要密切结合文本找到对应的信息点,然后逐条概括列举。
由题目“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可知朋友乔迁之喜令作者开颜;由山水、碧松、红药等美丽的景致可知诗人开颜是因为朋友新居环境的优美;由尾联可知主人的品味和诗人志同道合,这也是令诗人开颜的原因。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增分突破ppt (2)
(一)人物形象
2.诗人的形象。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 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 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 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结合试题赏析:
1.“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 乡。”
(崔颢《长干曲》
这首诗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了船家男女青年初
见面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
2.“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 领残兵千骑归。”
(李白《从
这首诗有装扮(碎铁衣)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一 三类形象鉴赏题攻略
【考点解读】 《考试大纲》在古代诗
四个层级(D)“鉴赏评价”中,明确要求考生
作品的形象。表现在诗歌鉴赏中,主要是
中所塑造的形象特点及意义。鉴赏诗歌的
是要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
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形象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4分) 答案 见“现场采样”。
【题目1】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4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2题]
创新设计二轮语文专题复习全国通用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配套课件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思维盘点 诗歌的形象,包括三个方面: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
物形象。 人物形象即诗歌描写的人物,包括作者形象或作者以外
的形象(如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等)。景物形 象就是情中景,即“意象”。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 个……的意境。
事物形象就是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 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 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咏 物诗”,即托“物”言志诗。
概括全面,但结合诗句分析不够完整, 3分
特点分析与诗句具体内容结合不够紧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现场合诗句分析,要点齐全,分析 准确。
完善你的答案
答案 塑造了一位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 “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 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 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题目1】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4分)[原文见
“自我诊断”第2题]
现场失分答案 得分
失分探源
答案太片面,仅答出了“闲适”“不问
1分 世事”的特点,其他特征未能概括出来,
另外没能按要求结合全诗回答。
该答案不够全面,要点不清,如“高雅 2分
”关键点未答出,结合诗句分析稍欠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 言进行概括。(4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解题时要先把握 全诗的大体意思,了解作者主要写了什么,然后联系意象之 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即可。结合题目可知,诗歌的中心意象是 月亮,全诗写出了月光下的动人景象,有楼,有江,有柴扉, 有绮席,有空山,还有松桂,一切都笼罩在皎洁的月光之中。 答案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 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 月明中天,疏星摇落。
创新设计二轮语文专题复习全国通用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配套课件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增分突破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如何有效突破诗眼赏析类考题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 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 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 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 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但其地 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增分突破二 语言赏析类鉴赏答题要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解读】 古人评诗时常用“炼字”之法。所谓“炼 字”,往往是指抓住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 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 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对诗歌进行分析鉴赏。从历年的高考古 诗词鉴赏题来看,炼字赏析题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 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思维盘点 炼字鉴赏要“三看”
1.看字词是否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 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特别要注重对动 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
2.看字词是否表情。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所传达出 来的情感意愿。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注 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2015·山东卷,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 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静。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 秋江冷。 【注】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三
懂诗歌。
1.(2015· 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
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
【题目】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2题]
现场失分答案 得分
失分探源
答案概括较好,但未结合诗歌具 1分 体内容分析,仅凭感觉答题。
答案规范但缺少了对诗歌情感的 2分 准确把握,其壮志未酬之感未能 准确概括出来。
答案规范,基本抓住了要点,结 3分 合诗句分析稍欠缺了些。
增分突破三 思想内容鉴赏之解题 “密码”
【考点解读】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在古诗鉴赏中是一个必考点。在高考命题实践中,真正的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的评价题很少见,通
常是要求考生回答 “表达了什么思想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
这类“是什么 ”的问题,它考查的重点在于根据诗句内容读
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
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2)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
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比较分析两诗题目,
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 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 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分突破四表达技巧鉴赏之规范答题1.(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
理解诗人某种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应从主观(诗人自己)和客观(他人及环境)两方面分析,要密切结合文本找到对应的信息点,然后逐条概括列举。
由题目“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可知朋友乔迁之喜令作者开颜;由山水、碧松、红药等美丽的景致可知诗人开颜是因为朋友新居环境的优美;由尾联可知主人的品味和诗人志同道合,这也是令诗人开颜的原因。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赏析写景艺术”涉及较广,通常有景物对象、景物层次、景物状态、景情关系等方面。
解答时既要指出艺术手法,还要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突出表达效果。
颔联、颈联写景时罗列了一系列意象,景致随着作者观察点的变换而变化,很有层次感;“疏种碧松”“多栽红药”是实写,“通月朗”“待春还”则是虚写,虚实结合,其间也寓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3)本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情感。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表达了作者对新居的赞美和羡慕向往,也表现出作者与新居主人有着相同的爱好,而“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一联则满含恭维之意。
答案(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唐]雍陶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1)前四句写“途中经历”时,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可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题时,既要答出表达技巧,也要举例简析。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要结合内容准确地进行分析概括。
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主要有: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等。
答案(1)①借景抒情。
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表达出旅途步履维艰的慨叹。
②描写和议论相结合。
前四个句子中,第二句是议论,其他三句是描写。
③逐层推进。
“剑峰重叠雪云漫”为第一层,“大散岭头春足雨”是第二层,“褒斜谷里夏犹寒”是第三层。
景色随时间地点转换,层层推进。
④铺陈渲染。
“剑峰重叠”“雪云漫”“岭头春足雨”“谷里夏犹寒”等,表现了途中的万般惊险与艰难。
⑤对偶。
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一联。
(答出两条即可。
如有其他有创见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①蜀道行旅之难的慨叹之情;②人生旅途的感喟之情;③回到家乡时的惬意和喜悦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惜琼花张先汀苹白,苕水碧。
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
别时携手看春色。
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汴河流,如带窄。
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
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1)词的开头两句“汀苹白,苕水碧”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抓住所给景物的特点,大体把握其基调,如由“白”与“碧”可知此景为乐景,此情为乐情;然后对意境或图景的特点加以概括;再用简略的语言把意境或图景描绘一下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作答时,应先点明表达技巧,通过上下片内容来看,此词主要通过春与秋的对比、昔日的欢乐与今日的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怀人的思归之情。
答案(1)描绘出一幅明丽的画面:汀上花盛开,洁白似雪;苕溪青波涟涟,水色如碧。
(2)对比。
词人将昔日故乡风光的艳丽和今日异乡秋色的萧索进行对比,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今日的独倚高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将怀人思归之情在节序交替和情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
(言之成理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烟孟洋湘流落口外,沙炯暮生烟。
杳杳千峰失,霏霏万壑连。
鹊翻知浦树,人语辨江船。
暗里猿声断,愁深搅夜眠。
(1)诗中的前两联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对其艺术效果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象和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回答此类题目,将相关诗句翻译为现代汉语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
如果从缘景生情、情景交融、远近结合等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1)(示例)描写了湘江流水、迷蒙烟雾、似乎消失了的群峰、云雾下的深谷,描绘了一幅幽静迷蒙的湘江烟雨图。
(2)(示例)动静结合。
如前两联写了江水流动、浓雾升起和在烟雾笼罩下的群峰以及连成一片的深谷的景象,由动入静,动静相衬,营造了幽静迷蒙的氛围,触动了作者深深的忧愁。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无名氏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鉴赏诗歌语言,要先了解其本义,然后结合词性,理解其修饰关系和修饰效果。
(2)此题考查对景情关系的准确理解能力。
要能准确判断写景和抒情的句子,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1)“强”有勉强之意。
写出了词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词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2)上片写景,描绘出一幅暮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别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
所写之景是虚景,上下两片是虚实结合;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词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