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架构配置与变更管理规章制度

合集下载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申请表、变更验收表模板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申请表、变更验收表模板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申请表模板健康安全环境专注健康安全环境知识分享变更管理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持续壮大的活力,不断创新、完善各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中的变更管理,使各项管理绩效得以进一步提升,以顺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在技术革新和各项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能满足于现状的安全要求所给予的及时必要的更新管理。

3.内容3.1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环保部给予综合JDGL实施。

3.2各部门在本职范围内对各自存在的不足项进行汇总,然后提出申请给予适时修订完善。

3.3相关规定(1)“三同时”过程中的变更管理1)设计变更应立足于确保结构安全、改善使用功能、合理控制造价和方便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

应本着节约原则,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严禁迎合承包商利益而变更。

所有的设计变更(或变更通知)应先填写设计变更申请报告,经公司批准后通知设计单位,设计单位依此作出设计变更(或变更通知)。

2)设计变更申请报告应包括:①设计变更申请人②记时计变更原因③记时计变更方案可能增加或降低工程造价的估算,包括返工重做的经济损失和工期的影响(延误或提前)④公司批复意见3)设计变更申请报告一式三份,申请人、公司主管单位和设计单位各一份。

4)设计变更的程序。

①设计单位出于对施工图自我完善和补充,在不改变原使用功能和不提高造价的前提下,由设计单位自行出变更图(或变更通知),经公司主管部门确认后下发。

②设计单位虽出于对施工图的自我完善和补充,且不改变原使用功能,但提高了工程造价,应事先书面征求公司的意见并填写设计变更申请报告,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出设计变更图(或变更通知),经公司确认后下发。

③公司提出的设计变更要求,由公司主管部门填写设计变更申请报告并通知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作出设计变更图(或变更通知),经公司确认后下发。

④承包商或监理人员要求对施工图作出变更,应先填写设计变更申请报告报公司审批,公司审批后通知设计单位作出变更。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范本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范本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规范变更管理工作,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并依据相关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制定本变更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变更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内部项目的变更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 变更: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计划、进度、成本、范围等要素进行调整或修改的行为。

2. 变更管理:是指对项目变更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一系列过程和方法。

3. 变更管理委员会:是指由项目相关人员组成的专门负责变更管理工作的机构。

4. 变更请求:是指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变更提出的书面或口头请求。

5. 变更评估:是指对变更请求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6. 变更审核:是指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核和决策,判断是否应予以批准。

7. 变更实施:是指变更请求经过审批后,按照变更计划进行具体实施。

8. 变更记录:是指对变更请求、变更评估、变更审核和变更实施等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的文档。

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第四条变更请求的提出1. 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变更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编写变更请求。

2. 变更请求需明确说明变更的原因、变更的内容及变更的影响等信息,并提供相应的附件和支持材料。

第五条变更评估1. 变更管理委员会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进行初步分析和预估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和带来的风险。

2. 变更评估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反馈给变更请求者。

第六条变更审核1. 变更管理委员会根据变更评估结果,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核。

2. 变更审核结果应明确指出变更是否批准,并告知变更请求者。

第七条变更实施1. 变更请求获得批准后,由变更管理委员会指定相关人员负责变更实施。

2. 变更实施人员应根据变更计划进行具体实施,并及时记录和汇报变更实施情况。

第八条变更记录1. 变更记录应包括变更请求、变更评估、变更审核和变更实施等所有相关文档。

2. 变更记录应按照规定的归档流程进行存档。

第三章变更管理责任第九条变更管理委员会职责1. 负责制定和完善变更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

IT变更管理流程

IT变更管理流程

IT变更管理流程
1. 目的
IT变更管理流程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软件、硬件、数据、配置、流程等变更在各个
阶段得到合理的安全控制管理,对变更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

2. 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流程、服务器系统、网络设备、应用程序、数据库、配置文件变更的管理。

3. 定义
3.1 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包括变更申请、评估、授权、开发、测试、审批、部署等变更过程中涉及
的一系列控制环节的管理。

3.2 紧急变更
紧急变更为因其紧迫性而需要立刻实施,可以口头或者其它方式获得允许的授权后
才能进行;紧急变更需要在事后补充相应的变更记录。

3.3 变更管理小组
变更管理小组负责策划变更步骤,并把变更付诸实施的小组,该小组由IT部和公
司相关高层管理领导。

变更管理小组为临时组织,由IT部成员、IT部相关经理或/
及总监、申请部门的经理或/及总监、变更涉及的各负责部门相关经理或/及总监组
成;申请部门属于变更负责人,IT部门属于召集人和执行人,由IT部门负责系统
实现。

3.4 变更负责人
变更负责人为变更申请部门的经理或相关领导。

3.5 变更程序
变更程序为在变更正式部署前,发出正式通知,评估变更的影响和部署变更的过程
及相应的日程安排等。

3.6 回退计划
回退计划为变更计划的一部分,包括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在变更失败时,可以依照。

公司基建部管理制度样本

公司基建部管理制度样本

公司基建部管理制度样本一、总则本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公司基建部的日常运作,确保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建设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合理控制成本,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二、组织架构公司基建部应设立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各岗位职责。

部门内部可设置项目管理、设计审查、工程监督、物资采购、财务预算等职能小组,各小组需协同作业,确保信息畅通与资源共享。

三、项目管理1. 项目立项:所有建设项目需经过严格的评审流程后方可立项,包括需求分析、可行性研究、预算评估等。

2. 设计审批: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公司长远发展规划及国家建设标准,通过专业团队的审核批准。

3. 施工监管:对施工单位的选择应公开透明,签订详尽的施工合同,并实行全程监管,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

4. 验收交付:项目完成后,由专业团队负责验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执行,确保交付使用的基础设施安全可靠。

四、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与使用。

对于预算超支的情况,需及时上报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同时,定期对基建部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保持高度的透明度。

五、质量控制质量是基建工作的生命线。

制定严格的工程质量标准,对施工材料、工艺流程、完工效果等各个环节实施监控。

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绝不姑息。

六、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规范,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并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环境保护在基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鼓励采用绿色建材和节能技术,助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八、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管理、进度跟踪、资料存档等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ITIL十大流程程与一项IT服务管理职能的详细介绍

ITIL十大流程程与一项IT服务管理职能的详细介绍

ITIL十大流程程与一项IT服务管理职能的详细介绍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是一套广泛应用于IT服务管理领域的最佳实践框架。

ITIL通过将IT服务管理划分为十大流程来帮助组织实现IT服务的高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ITIL十大流程及其职能的详细介绍。

1. 服务战略(Service Strategy):该流程涉及定义组织的IT服务战略、制定IT服务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和管理资产。

主要职能包括制定战略计划、决策和分配资源。

2. 服务设计(Service Design):在该流程下,组织制定和设计能够实现业务目标的IT服务,确保这些服务能够可持续交付并满足业务需求。

职能包括设计服务流程、选择和管理供应商,以及定义服务级别协议(SLA)。

3. 服务过渡(Service Transition):该流程涉及将设计好的IT服务过渡到生产环境,并确保这些服务顺利交付给用户。

职能包括测试和验证服务、执行变更管理,以及协调发布管理。

4. 服务运营(Service Operation):在此流程下,组织管理和提供已过渡到生产环境的IT服务。

职能包括监控和控制服务、解决故障和恢复服务。

5. 持续服务改进(Continual Service Improvement):该流程涉及对现有IT服务的持续改进,以确保IT部门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

主要职能包括收集和分析数据、制定改进计划和评估改进效果。

6. 服务策划和支持(Service Desk):这个IT服务管理职能是指提供用户支持和协调服务请求的中心,以确保用户需求得到满足。

服务台负责跟踪和解决问题,并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

7. 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这个职能负责管理和控制对IT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任何变更,以确保变更对业务的影响最小化。

职能包括评估变更的影响、制定执行计划和控制变更的实施。

部室管理制度模板

部室管理制度模板

部室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部室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部室成员,包括部室领导和普通员工。

第三条部室领导负责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分工。

第四条部室成员应当遵守管理制度,服从部室领导的指导和安排,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第五条部室领导负责对部室成员进行考核和评价,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第六条各部室成员应当积极配合,互相协作,共同完成部室的工作任务。

第七条部室管理制度应当与公司相关管理制度相衔接,实现统一管理和协调。

第二章部室组织架构第一条部室由部室主任、副部室主任和普通员工组成。

第二条部室主任负责部室的全面管理工作,领导部室的日常运作。

第三条副部室主任协助部室主任完成工作任务,分担部分管理工作。

第四条普通员工根据具体工作任务,积极配合部室主任和副部室主任,完成工作。

第五条部室主任、副部室主任对普通员工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部室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三章部室工作机制第一条部室应当根据公司的工作要求和任务分配,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第二条部室主任负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分配工作任务。

第三条副部室主任协助部室主任完成工作计划,指导普通员工具体操作。

第四条普通员工按照工作计划,认真执行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第五条部室应当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工作进展,讨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第六条部室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沟通工作进展和问题。

第七条部室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八条部室成员应当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为部室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章部室绩效考核第一条部室绩效考核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进行。

第二条部室主任负责对部室成员进行绩效考核,评定各人员的工作表现。

第三条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奖惩的依据,对表现优秀的成员给予奖励,对表现不佳的成员进行处罚。

第四条绩效考核应当客观公正,注重事实证据,避免主观臆断。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目录1目的 (1)2范围 (1)3变更申请及审批 (1)4变更方案的编制 (2)5变更的实施 (2)6变更的验证及归档 (2)7变更失败的处理 (3)8变更流程 (3)附录:重大变更申请表 (4)1.目的为加强网络系统相关管理,规范系统重大变更事宜,形成正式有效的操作规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2.范围本制度应用于系统重要变更,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改建、业务系统变动、数据恢复等。

网络系统日常维护工作(如防病毒升级、口令更新等)中发生的变更,由相关维护人员负责执行,不在本制度管理范围内。

3.变更申请及审批1、申请人相关系统负责人2、审批人技术总监领导(涉及系统改建时)3、流程1)由变更申请人填写、提交系统变更申请表;2)由技术总监对变更申请进行审批;3)对涉及系统改建的变更,技术总监审批后应呈报管理层审批;4)必要时可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进行评估,以辅助决策。

4.变更方案的编制1)变更执行前,由技术部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变更方案以指导系统执行变更;2)变更方案应对变更进行细致评估,详细阐述变更类型、变更原因、变更过程、实施计划、变更失败恢复措施等内容;3)变更方案须通过组织的评审后,方可用于指导变更实施。

5.变更的实施1)变更实施前由技术部相关人员依据变更方案进行实施测试,测试通过后方可正式实施;2)变更实施前,应通知所有将受变更影响的用户;3)变更实施应按照变更方案所确定的方法、流程进行,并对变更操作情况进行记录;4)变更完成后,由技术部以邮件或通知的方式,将发生的变更情况通告所有相关人员。

6.变更的验证及归档D变更操作执行完成后,应由相关的系统管理员对变更结果进行验证、测试;2)变更完成后,由技术部负责依据变更具体情况,组织人员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后期跟踪及反馈;3)相关变更文档由系统管理员负责收集归档;4)变更结束后,由技术部依据变更情况,对相关文件进行更新维护,并报信息安全工作办公室审定。

集团公司IT基础架构运行维护管理规定

集团公司IT基础架构运行维护管理规定

中国*股份有限公司IT基础架构运行维护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IT基础架构是所有应用的根基,直接关系到上层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为保障公司IT基础架构安全和持续平稳的运行,规范运行维护工作,有效规避操作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IT基础架构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产品和服务的底层架构,包括机房、网络基础架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网络专线等)、操作系统、PC服务器、UNIX小型机、磁盘阵列、磁带库等。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的各类IT 基础架构资源。

第二章IT基础架构运维内容
第四条IT基础架构运行维护内容包括机房运维、主机存储系统运维、网络系统运维、PC服务器运维、备份系统运维。

第五条IT基础架构运维人员每天上午9点需到机房进行IT基础架构物理巡检,并分别按照基础架构运维操作规程进行相应巡检工作,巡检后需认真填写运维日报形成记录,并每周提交周报,每月提交月报。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尊敬的读者:下面是关于变更管理制度的文章,请您阅读。

变更管理制度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需求变动、项目变更等情况。

为了保证企业运营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建立一套合理的变更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变更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制度概述变更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应对内外部需求变化而建立的一套规范流程和组织机制。

该制度的目标是确保变更的准确性、合规性以及对业务和项目运营的最小影响。

企业内部变更管理制度常常涉及到产品、流程、团队、设备等方面的变更。

二、制度内容1. 变更申请变更申请是变更管理的起点。

任何想要对现有流程或项目进行变更的人员,都必须通过书面申请来表达变更需求。

申请应包括变更内容、原因、影响评估、实施计划等必要信息,并由相应部门或项目负责人审批。

2. 变更评估变更评估是对变更申请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这一步骤应该由专业团队进行,以确保变更方案的可行性、风险评估以及对现有业务的影响程度。

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是否批准变更请求。

3. 变更批准变更批准环节是对变更请求的最终审批过程。

根据变更评估的结果,变更委员会或相关负责人将决定是否批准变更。

如果变更申请得到批准,将进入下一步的实施阶段。

4. 变更实施变更实施是指根据批准的变更请求,对相关流程或项目进行实际的变更操作。

这一阶段需要确保变更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同时要对变更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记录。

5. 变更审核变更审核是对变更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通过对变更实施过程和结果的审查,可以判断变更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措施。

6. 变更记录变更记录是对所有变更操作和结果的详细记录。

这些记录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对变更管理制度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三、制度实施变更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专门团队变更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和跨职能团队的协作。

建立一支专门的变更管理团队,负责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和需求,可以提高变更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变更管理制度可以分

变更管理制度可以分

变更管理制度可以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变更管理流程,提高变更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项目组织和合作单位的变更管理活动。

第三条变更管理是指对已明确定义的项目或工作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任何改变。

第四条变更管理应遵循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即变更有序、合理、及时、有效、稳定和可控。

第二章变更管理的流程第五条变更提出:当项目参与者或相关方认为需要对项目范围、进度、成本或质量等方面进行调整时,应书面提出变更申请,并说明变更理由、影响及必要性。

第六条变更评估:变更管理委员会接收变更申请后,应对变更进行评估,包括对变更的合理性、可行性、影响分析等进行全面评估,并给出初步意见。

第七条变更审批:变更管理委员会将初步意见提交给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决策者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变更。

第八条变更实施:项目团队根据变更审批结果,制定变更实施计划,明确变更的具体内容、实施方法、时间节点等。

第九条变更控制:变更实施过程中需加强变更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变更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变更的质量和进度。

第十条变更确认:变更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确认,包括对变更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估,并记录变更后的项目状态。

第十一条变更总结:项目结束后,应对变更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第三章变更管理的责任第十二条项目负责人是变更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负责组织和协调变更管理工作,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十三条变更管理委员会由项目负责人、技术专家、财务专家、客户代表等组成,负责变更的评估、审批和监督。

第十四条项目参与者应积极参与变更管理工作,并按照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提出变更申请。

第十五条公司领导应对变更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变更管理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变更管理的制度保障第十六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变更管理的信息系统,确保变更流程的全程跟踪和管理。

第十七条公司应加强对变更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变更管理的专业水平与意识。

变更管理与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与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与变更管理制度协议书甲方:(公司名称)地址:(公司地址)联系人:(联系人姓名)电话:(联系人电话)乙方:(合作方公司名称)地址:(合作方公司地址)联系人:(联系人姓名)电话:(联系人电话)鉴于甲、乙双方就变更管理与变更管理制度达成以下协议,为明确双方权益、规范管理流程,特订立本合同,共同遵守并执行。

一、背景1. 甲方为一家经营(业务范围)的公司,拥有一套有效的变更管理制度,以确保项目的持续发展和管理的高效性。

2. 乙方为甲方寻求变更管理与变更管理制度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的合作伙伴。

3. 双方希望通过本协议的签署,建立起相互合作的关系,以提高甲方的变更管理和变更管理制度的水平。

二、目标1. 甲方的目标是通过与乙方合作,优化变更管理流程,减少变更风险,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2. 乙方的目标是为甲方提供专业的变更管理咨询服务,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协助甲方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制度。

三、合作内容1. 双方将针对甲方的现有变更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乙方将根据评估结果向甲方提出改进建议,并协助甲方制定新的变更管理制度。

3. 乙方将为甲方员工提供相应的变更管理培训课程,以提高他们的变更管理技能。

4. 甲方将配合乙方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为变更管理的决策提供准确和可靠的信息支持。

5. 双方将定期召开项目例会,确保项目进展和合作顺利进行。

四、合作期限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两年。

如需继续合作,将在有效期届满前双方协商决定是否续签合同。

五、保密条款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商业机密、技术秘密和其他保密信息,双方应予以保密,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或使用。

六、解除合同1. 如因不可抗力等不可预见的情况导致双方无法继续履行本合同,双方应立即通知对方,并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解除合同。

2. 在其他情况下,任何一方如有违反合同约定或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对方有权提前解除本合同,并保留追究违约责任的权利。

制度变更管理制度

制度变更管理制度

制度变更管理制度
标题:制度变更管理制度
引言概述:制度变更管理制度是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变更,可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适应性。

本文将从制度变更的必要性、变更管理的原则、变更流程、变更沟通和变更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制度变更的必要性
1.1 提高组织运作效率
1.2 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1.3 提升组织竞争力
二、变更管理的原则
2.1 确定变更需求
2.2 制定变更计划
2.3 严格控制变更过程
三、变更流程
3.1 制度变更申请
3.2 制度变更审批
3.3 制度变更实施
四、变更沟通
4.1 内部沟通
4.2 外部沟通
4.3 沟通反馈
五、变更评估
5.1 评估变更效果
5.2 收集反馈意见
5.3 不断优化改进
结论:制度变更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变更管理,才能使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和适应性。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对相关管理人员有所启发,促进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

ITIL简介

ITIL简介

1.简介ITIL即IT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由英国政府部门CCTA(Central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gency)在20世纪80年代末制订,现由英国商务部OGC(Office of Government Commerce)负责管理,主要适用于IT服务管理(ITSM)。

ITIL为企业的IT服务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标准和规范。

ITIL包括了一系列适用于所有IT组织的最佳实践--无论这些组织的规模如何,以及使用的是什么技术。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ITIL不是一个正式标准,而是普遍实行的"事实"上的标准。

ITIL最新版本是V3.0,它包含5个生命周期:一、战略阶段(Service Strategy);二、设计阶段(Service Design);三、转换阶段(Service Transition);四、运营阶段(Service Operation);五、改进阶段(Service Improvement);2.商业价值作为IT管理的“ERP解决方案”,ITIL给实施它的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商业价值。

大量的成功实践表明实施ITIL可以将企业IT部门的运营效率提高25-30%。

加特纳(Gartner)和国际数据集团(IDG)等研究机构的调查研究也表明,通过在IT部门实施ITIL的最佳服务管理实践,可以将因重复呼叫、不当的变更等引起的延误时间减少79%,每年可以为每个终端用户平均节约800美元的成本,同时将每项新服务推出的时间缩短一半。

目前我国也有一些企业通过实施IT服务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总体上讲,实施ITIL可以带来以下商业价值:确保IT流程支撑业务流程,整体上提高了业务运作的质量;通过事故管理流程、变更管理流程和服务台等提供了更可靠的业务支持;客户对IT有更合理的期望,并更加清楚为达到这些期望他们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提高了客户和业务人员的生产率;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业务持续性服务;客户和IT 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更加融洽的工作关系;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基础架构配置与变更管理制度

基础架构配置与变更管理制度

基础架构配置与变更管理制度一、基础架构配置与变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基础架构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基础架构的配置与变更管理制度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科学完善的基础架构配置与变更管理制度,对于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基础架构配置与变更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基础架构配置管理制度基础架构配置管理制度是企业IT基础设施的核心管理制度,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为企业IT基础架构的配置、优化和升级提供支持和保障。

企业必须对基础设施的配置进行全面的计划和管理,才能确保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兼容协调、可扩展性和高效性。

(一)基础架构配置需求管理基础架构配置需求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它包括对IT基础业务需求的管理、对IT基础设施的需求管理和对IT基础设施的改进管理。

通过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管理,企业可避免无效的IT基础设施投资,以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

(二)基础架构配置规划与设计基础架构配置规划与设计是指为IT基础设施的配置、优化和改进提供科学有效的规划和设计方案。

目的是全面了解IT基础设施的配置、功能和性能等方面,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制定出可扩展的IT基础设施规划和设计方案。

(三)基础架构配置执行与优化基础架构的执行与优化可以根据配置规划的需要进行调整、改进或升级。

可通过此项管理手段来实现IT基础设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部署和自动化监控等。

(四)基础架构配置保障与测试基础架构的配置保障与测试是指对IT基础设施的各项服务进行全面分析和测试,以保障IT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

(五)基础架构配置管理的补充说明基础架构配置管理需要考虑配置的事前和事后管理,包括环境建设、设备安全、信息安全和软件管理等方面,以确保企业数据的稳定和安全。

三、基础架构变更管理制度基础架构变更管理制度是指对IT基础设施进行变更管理的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BGGL-2018
编制:运维部门
审核:
批准:
版本:A1.0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0日
1.目的
为了IT部门或运维部门建设和日常工作的变更管理,消除和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

结合IT部门或运维部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IT部门或运维部门系统的所有形式的变更管理工作。

3.职责
由IT部门或运维部门负责此规定的执行。

4.管理规定
4.1.提交变更申请
当IT部门或运维部门识别到任何方面的变更需求时,都应填写《变更申请表》,并将其呈交领导。

4.2.变更审核
IT部门或运维部门组织对《变更申请表》进行审核,并将《变更申请表》报送领导审批。

4.3.批准变更
IT部门或运维部门领导对变更文件进行审批,IT部门或运维部门根据审批结果终止变更或继续实施。

4.4.实施变更
IT部门或运维部门负责组织变更的全面实施,记录变更实施过程,并妥善
保存所有文档和记录。

变更实施内容包括:
(1)确定变更进度
(2)制订变更失败恢复计划,明确过程控制方法和人员职责(3)实施前对变更进行测试,必要时对恢复过程进行演练(4)实施变更
(5)对实施变更的成功度进行审核
(6)实施后将变更情况向相关人员通告。

计算机化系统变更与配置管理规程

计算机化系统变更与配置管理规程

石家庄**有限公司文件目的:本管理规程是确定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各部门计算机化系统的变更与配置管理,以便在必要时能够将系统恢复到其当前配置。

适用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计算机化系统,包括(不限于)以下: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系统,PMS在线粒子监测系统, WMS仓储管理系统。

责任:本制度由信息中心负责起草,信息中心经理、质量保证部经理、动力车间主任、装备部经理审核,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公司各部门和生产车间负责实施。

1定义及缩略语1.1定义:计算机化系统:计算机化系统由软硬件、网络组件以及控制功能和相关文件构成计算机系统:由单个或多个组件和相关外围输入输出设备构成的功能单元和相关软件,使用所有或部分程序的公用存储,也适合程序执行所必需的所有或部分数据;执行用户编写或用户指定的程序;实施用户指定的数据操作,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能够执行其执行期间修改自身的程序。

配置管理(CM):安排、确定、控制和检验服务范围内配置项目(CI)、记录其状态和支持变更管理的流程。

2 职责2.1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识别和管理相关软件版本和硬件型、维护系统文件,必要时提供手册和帮助文件、对于配置审核和补丁管理提供支持、管理和维护系统,确保符合业务要求。

2.2 E-Compliant 经理审核和批准配置和相关文件2.3现场基础设施经理2.3.1与GIS团队合作,确保GIS配置文件和手册或帮助文件得到适当管理、维护本地网络拓扑图、管理当前正在使用的物理和虚拟设备列表、识别和管理 GIS 相关软件版本和硬件型号、对于 GIS 配置审核和补丁管理提供支持3 配置程序本流程与变更控制结合,因此需将配置的任何变更输入配置记录中。

3.1采购方案中的配置管理对于本地采购的GMP相关计算机订制系统解决方案,必须进行供应商评估,确保结构和代码得到很好控制3.2基础设施的配置管理对于本地业务应用相关的IT基础设施系统,本地 SIM(基础设施经理)应与 GIS 团队合作,确保相关的配置文件记录所有基础设施组件的当前配置。

网络安全管理员初级工模拟题库及答案

网络安全管理员初级工模拟题库及答案

网络安全管理员初级工模拟题库及答案1、配置管理所有配置项信息须准确反应当前IT基础架构状态信息,所有生产环境配置项的更改均须通过变更管理流程进行控制,只允许配置管理员对配置项信息进行()。

A、修改B、添加C、删除D、查询答案:A2、10M以太网有三种接口标准,其中10BASE-T采用:()。

A、双绞线B、粗同轴电缆C、细同轴电缆D、光纤.答案:A3、DHCP创建作用域默认时间是()天。

A、10B、15C、8D、30答案:C4、SSL指的是()?A、加密认证协议B、安全套接层协议C、授权认证协议D、安全通道协议答案:B5、热备的切换时间的影响因素,主要由那方面决定?A、启动服务的实际时间,与环境配置的复杂和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相关,往往客户实际配置比较复杂,数据库比较庞大,因需启动服务比较长B、共享磁盘陈列的挡挂载,当磁盘陈列的文件系统出现问题同时数据比较多时,白塔该分区时做文件系统检测就比较长C、停止服务实际时间,其所受各种环境备件的影响和启动服务一样D、以上都是答案:A6、由于信息系统分为五个安全保护等级,其安全保护能力是()。

A、逐级递减B、逐级增加C、与等级无关D、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相关答案:B7、灾备中心建成后,须进行()演习,以后每年至少进行()演习。

A、两次,一次B、一次,一次C、一次,两次D、两次,两次答案:B8、心肺复苏法的三项基本措施是()、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以及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A、疏通血脉B、通畅气道C、气息平稳D、平躺答案:B9、()是指软件系统能够最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

A、可修改性B、有效性C、可靠性D、可维护性答案:B10、系统启停工作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系统启停作业()进行。

A、变更单B、操作票C、工作票D、指导书答案:D11、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三同步”是指(),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从管理体系、风险控制、基础设施和运行服务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信息安全综合防护能力,确保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仓库基础设置管理制度

仓库基础设置管理制度

仓库基础设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仓库基础设置管理,提高仓库工作效率,达到物资储存、保管、发放等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的仓库基础设置管理工作。

第三条仓库基础设置管理应当坚持“保证安全、提高效率、严格管理”的原则,确保仓库基础设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条仓库基础设置管理应当遵循现代化管理思想,不断完善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第二章仓库基础设置的范围和内容第五条仓库基础设置的范围主要包括:建筑物、设备设施、储物货架、仓库标识、环境卫生等。

第六条仓库建筑物应当符合相关安全、防火、卫生标准,保证仓库内物资的安全存储。

第七条仓库设备设施应当具备完好、安全、稳定的特点,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八条仓库储物货架应当满足物资储存、分类、取放的需要,保证物资的整齐摆放和便捷取用。

第九条仓库标识应当清晰、明确,便于工作人员识别、查找。

第十条仓库环境卫生应当保持干净、整洁,保持仓库内通风、干燥,防止潮湿、霉变。

第三章仓库基础设置管理制度第十一条公司应当设立仓库基础设置管理部门,负责仓库基础设置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仓库基础设置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并实施仓库基础设置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

第十三条仓库基础设置管理部门应当做好仓库基础设置档案的管理,包括建筑图纸、设备设施清单、储物货架说明、标识制度、环境卫生记录等。

第十四条仓库基础设置管理部门应当对仓库基础设置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

第十五条仓库基础设置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仓库基础设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仓库基础设置管理工作流程第十六条仓库基础设置管理工作应当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设备采购、验收调试、使用维护等环节。

第十七条仓库基础设置的规划设计应当符合仓库工作的实际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十八条仓库基础设置的建设施工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CMDB配置管理_变更管理

CMDB配置管理_变更管理

CMDB配置管理详解CMDB配置管理流程有几个关键目的:1、管理企业内部及各项服务所涉及的所有IT资产及配置。

为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提供一个充分配置信息,支持所涉及的ITIL服务流程;比如:提供故障处理流程所涉及信用卡系统的IP地址、投产日期、投产原因、版本、变更历史、关联资产等等。

帮助运维人员更加顺利的完成故障的恢复工作及相关影响的预防工作。

2、定义、管理和维持受控资产配置项受控属性及状态、生命周期;比如:某类资产需要管理和控制的属性力度,机房设备需要管理其设备样式、功率、机架号、使用人、购置日期等。

软件资产则需要维护版本号、投产日期、投产原因、存放位置等等,同时管理和记录资产各个配置属性发生变化的历史信息,达到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3、管理、识别和维持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故障处理过程中所涉及资产的影响度范围;比如:定义和识别某软件安装在某个服务器上,某服务器上运行了邮件服务器,以便在对该服务器进行相关处理时,快速识别会影响到邮件的收发,做好预防和通知工作变更管理细分析目前的IT服务提供者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内部的IT部门,一种是第三方的IT服务提供商。

随着业务的发展,IT技术也越来紧密地深入到业务管理过程,而IT服务商们则面临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或者外包方购买的软硬件产品越来越多地来自不同的外部厂商。

不论是IT部门还是IT服务商,以一己之力独立地完成软硬问题根源性的解决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不可行。

当IT服务发展到问题管理无法在内部解决根源性问题,变更变得越来越不可控时,变更管理在哪里控制,如何控制就需要好好琢磨了不论是企业的IT部门,还是第三方的IT服务商,都认识到协调好与软硬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做好IT基础架构变更管理工作的前提。

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种关系进一步深化为变更协作管理,充分运用SLA(服务水平协议)、OLA(服务支持协议)和UC(支持合同)来协调、约束各方面的这种协作关系,确保变更的可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架构配置与变更管理规章制度总39页 第2页基础架构配置与变更管理制度第一节 总则第一条为合理配置系统参数,实施硬件资源的有序调配,保证硬件设施与系统软件配置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信息系统运行与安全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基础架构,请参见《IT 基础架构规范》中的定义。

第三条本规定所涉及配置与变更管理范围包括:硬件设施与平台软件的配置与变更、基础架构布局的配置与变更。

第四条 规定中所指配置管理单位:省公司信息技术处。

第五条本规定中所指配置管理员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

第二节平台软件的基准配置第六条平台软件的基准配置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安全设备系统软件的基准配置等。

维护单位应为平台软件建立合适的配置基准。

配置基准应确保系统安全与整体安全要求的一致性。

第七条 经授权的配置管理员应根据系统安装手册与配置基准对初装系统或设备进行基准配置,详细记录安装过程与设置,确保配置的正确性。

配置管理员应建立该配置对象的《配置清单》并在配置清单中清楚体现基准配置。

第八条 完成基准配置的系统或设备需进行运行测试和安全性检查。

运行测试与安全检查通过后,配置管理员需在配置记录上写明运行测试与安全检查结果,由配置监管人签字确认。

只有在测试与安全检查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该系统或设备才能在生产环境下运行。

总39页 第3页第三节平台软件的配置变更第九条平台软件的配置变更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安全设备系统软件、系统安全策略的配置变更;供应商发布的补丁、升级包的使用等。

第十条 配置管理员负责对平台软件进行配置管理和维护,配置监管人负责平台软件配置正确性的确认。

可通过操作系统层面对系统配置文件的访问权限的设置、明确的职责分工来确保配置和变更只能由被授权的人进行操作。

第十一条 配置变更应有统一的配置变更申请、审批流程。

《配置变更申请、审批表》中应写明该配置变更所属设备的名称、配置的类别(操作系统、数据库、路由策略、安全策略、补丁包/升级包的使用等)和配置变更的原因及内容。

若配置变更源于第三方服务商的建议则应同时提交第三方服务商建议文档。

第十二条 配置管理员应根据变更申请制定配置变更计划,变更计划中应详细说明该配置变更可能对系统本身以及其他系统产生的影响、配置变更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第十三条 配置单位管理层应根据配置变更计划及该配置变更所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对包括获取的补丁/升级包的安全性、准确性及真实性的核查,确定配置变更的原因是否充分,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配置变更测试、是否同意该变更。

为确保生产系统的安全性,补丁/升级包在安装之前必需经过测试。

配置单位管理层应在《配置变更申请、审批表》中记录审批结果并签字。

第十四条 经授权的配置管理员应根据审批后的配置变更计划进行配置变更,若需进行配置变更测试时,应首先完成测试并出具测试报告。

配置管理员在完成配置变更后应及时填写《配置变更记录表》,该表要求变更申请人对配置变更结果进行确认并签字。

同时配置管理员应更新《配置清单》。

总39页 第4页第十五条 配置管理员还应将《配置变更申请、审批表》、《配置清单》、《测试报告》做为《配置变更记录表》的附件提交给配置监管人,由其进行配置变更的确认,并在《配置变更记录表》的“监管人”一栏中签字。

第四节硬件设施的配置变更第十六条 硬件设施的基准配置参见总公司下发的《IT 基础架构规范》。

第十七条硬件设施配置变更包括但不限于:主机处理器、主机内存、主机硬盘、主机HBA 卡、网卡、光驱、磁带机、网络设备接口模块、备份电源等硬件设施配置变更。

第十八条 硬件设施使用方在硬件资源使用过程中时发生硬件资源不足或坏损时可申请硬件设施配置的变更,并填写《配置变更申请、审批表》。

第十九条 配置管理员负责对硬件设施进行配置管理和维护,配置监管人负责确认硬件设施配置的正确性。

第二十条 配置变更应有统一的配置变更申请、审批流程。

《配置变更申请、审批表》中应写明该配置变更所属设备的名称、配置的类别(CPU 、内存、硬盘、备份电源、HBA 卡、网卡、光驱、磁带机、网络设备接口模块)和配置变更的原因及内容。

第二十一条 配置管理员应根据变更申请制定配置变更计划,变更计划中应详细说明该配置变更可能对系统本身以及其他系统产生的影响、配置变更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第二十二条 配置单位管理层应根据配置变更计划及该配置变更所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配置变更的原因是否充分,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配置变更测试、是否同意该变更。

配置单位管理层应在《配置变更申请、审批表》中记录审批结果并签字。

第二十三条 经授权的配置管理员应根据审批后的配置变更计划进行配置变更,若需进行配置变更测试时,应首先完成测试并出具测试报告。

配置管理员在完成配置变更后应及时填写《配置变更记录表》,该表要总39页 第5页求变更申请人对配置变更结果进行确认并签字。

同时配置管理员应更新《硬件设备维护档案》中的硬件设备基本配置(见《硬件设备维护规定》)。

第二十四条 配置管理员还应将《配置变更申请、审批表》、《硬件设备维护档案》、《测试报告》作为《配置变更记录表》的附件提交给配置监管人,由其进行配置变更的确认,并在《配置变更记录表》的“监管人”一栏中签字。

第五节 基础架构布局的变更第二十五条 基础架构布局的变更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增减、设备迁移、线路调整、拓扑变化、定期停机检修等。

第二十六条 维护单位应为基础架构布局建立相关文档,如机房布线图、网络拓扑图、设备分布图、机架分布图、跳线表、地址表等。

当基础架构布局发生变更时此类基础架构布局文档应得到及时的更新。

第二十七条 基础架构布局变更时,变更提出方应填写《布局变更申请、审批表》,申请表中应具体描述变更的原因、内容、时间、涉及到的部门等相关内容,经需求方管理层审批后提交配置管理单位。

第二十八条 经授权的配置管理员应根据审批后的布局变更计划进行布局变更并填写《布局变更记录表》,该表要求变更申请人对布局变更结果进行确认。

配置管理员应同时更新相关的基础架构布局文档。

第二十九条 配置管理员还应将《布局变更申请、审批表》、《基础架构布局文档》一并作为《布局变更记录表》的附件提交给配置监管人,由其进行布局变更的确认,并在《布局变更记录表》的“监管人”一栏中签字。

第六节变更事件的处理第三十条根据变更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其范围可以分为处室范围、部门范总39页 第6页围、省公司本部范围、省公司本部及下级地市公司范围四类。

配置管理单位应将可能产生的变更行为依据上述四种影响范围进行归类划分,并每半年对分类规则进行评估更新。

第三十一条 根据上述分类规则,维护单位应详细制定变更事件的通知细则,其内容应包括各种影响范围的最迟提前申请时间、最迟提前通知时间、变更审批领导等,并根据变更事件影响范围的更新而重新评估通知细则。

第三十二条 经过审批的配置变更或布局变更,配置管理维护单位管理层应根据影响范围及通知细则提前发布变更通知,以便受影响管理方能够及时与可能影响到的有关各方联系确认,并提前通知有关各方预先做好准备。

第三十三条 为减少配置变更与布局变更对正常业务和工作的影响,变更实施应尽量安排在业务、工作的空闲时段进行。

第七节 定期审阅第三十四条 技术的进步或系统、设备的升级可能引起配置基准的改变。

信息技术处应根据设备或系统的升级情况决定是否更新配置基准。

维护单位应定期对各类配置对象的配置基准进行评估(每年一次),形成《配置基准评估表》并提交管理层审阅。

第三十五条 若需发生配置基准的变更行为则应按照配置变更申请、审批流程执行。

配置管理员在填写配置变更申请时,应详细说明该配置变更属配置基准的变更。

配置基准的变更必需经过测试成功后方可实施。

第三十六条 为了防止配置管理人员有意或无意的对软、硬件的配置、基础架构布局的非法更改,应建立对配置清单、基础架构布局文档、配置变更记录、布局变更记录的年审机制,该年审工作应由配置监管人员执行。

配置监管人应根据相关文档对真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实际情况与相关文档的记录一致。

第三十七条 配置监管人员进行年审工作后应填写《基础架构变更年审表》,该总39页 第7页年审表应说明相关文档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若实际情况与相关文档不一致则应说明发生的原因与处理结果。

第八节 文档保存第三十八条 在基础架构配置与变更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文档,包括《配置基准》、《配置清单》、《基础架构布局相关文档》、《配置变更申请、审批表》、《布局变更申请、审批表》、《配置变更记录表》、《布局变更记录表》、《基础架构变更年审表》、《配置基准评估表》等均应该由配置管理单位指定专人进行统一管理,保留工作痕迹。

第九节 附则第三十九条 本制度由省公司信息技术处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总39页 第8页附件一 配置变更申请、审批流程配置变更申请、审批流程变更方管理层配置管理员需求方管理层申请人开始填写《配置变更申请、审批表》需求方管理层审批?制定变更计划配置变更方管理层审批?结束《配置变更申请、审批表》是是否否否总39页 第9页附件二 配置变更管理流程变更管理流程需求申请人监管人变更管理员开始是否是初始配置根据计划在生产环境中实施变更需求方申请人签字确认变更记录表与配置基准一致吗?结束变更计划是否经过审批?配置变更申请、审批流程配置相关文档是否一致?在变更记录中签字确认是是否否是否通过测试?修改配置变更计划是在测试环境中对配置变更计划进行测试管理层是否要求做测试?是否需求方申请人签字确认根据配置基准实施初始配置是否通过运行测试与安全检查?变更记录表是测试报告否否是否是否有申请人签字?是是否总39页 第10页附件三 配置变更申请、审批表姓名部门处室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有效期至变 更 需 求 栏 *申请方填写*变更类型平台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 路由策略☐ 安全策略☐ 补丁/升级☐ 其它☐硬件设施CPU ☐ 内存☐ 硬盘☐ 备份电源☐ HBA 卡☐ 网卡☐ 光驱☐磁带机☐ 网络设备接口模块☐ 其它☐变更原因:变更内容:申请单位审批结论: 审批时间:总39页 第11页人:变 更 分 析 栏 *变更方填写* 配置计划:管理员: 时间: 影响范围:管理员: 时间: 变更实施时间: 通知发布时间: 通知发布对象:总39页 第12页配置单位审批人:结论: 审批时间:附件四 布局变更申请、审批表姓名部门处室截止日期变 更 需 求 栏 *申请方填写* 变更类别:设备增减☐ 设备迁移☐ 线路调整☐ 拓扑变化☐ 停电检修☐ 其它☐ 变更原因:变更内容:总39页 第13页申请单位审批人:结论:时间:变 更 分 析 栏 *变更方填写* 布局变更计划:管理员: 时间: 影响范围:管理员: 时间: 变更实施时间: 通知发布时间: 通知发布对象: 变更单位审批人:结论: 时间:总39页第14页总39页 第15页附件五 配置变更记录表编号: 设备编号: 变更时间: 管理员:变更类型 数据库☐ 操作系统☐ 路由策略☐ 安全策略☐补丁/升级☐ 硬件资源☐ 其它☐变更结论结论:申请人: 时间:配置变更审阅变更审批审批表的链接(或附件)测试情况 若存在测试,提供测试报告的链接(或附件),否则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