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学课件:10 邓稼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 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作者和邓稼先同 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 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 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 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 想和为人。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 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我”对邓稼先的评价,洋溢着对朋友的深情。
一、历史背景 (引子)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
三、人物对比 四、巨大贡献
补充扩展
五、沙漠创业 具体化
六、热情赞颂 总结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 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 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 、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 具体化。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1、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 “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 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 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 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 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 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 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 “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 楚。”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语文版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语文版
顾 迈 南
先“ 两 弹 ” 元 勋 邓 稼
作者简介
顾迈南,女,1931年11月29日生于 山东章丘,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进 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 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 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出版了专著《中国当 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 罗庚传》等。
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用同义词替换,
要求做到语句基本通顺。
(1) 有一段时间,国际上一批杰出的核物理学家 忽然“失踪”了。 “失踪”可以换成 销声匿迹 (2) 那时,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 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呢,也寥寥无几。 “寥寥无几”可以换成 屈指可数 (3) 一天三班倒,用四台手摇计算机日夜连轴转 地算了九次。 “日夜连轴转”可以换成 夜以继日 (4) 一声巨响,浩瀚的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 翻滚的蘑菇状烟云。 “浩瀚”可以换成 广阔无边
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 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作出贡 献的事迹。
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 巨大代价的事迹。
[问题三] 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 为什么?)
以邓稼先参与“两弹” 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 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 而写到氢弹研制,在过程的 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精神。
(2)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在“艰苦创
业的年月”这部分有原
子弹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 系重大。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 弹,无所谓什么权威。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 情况下,邓稼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 邓老师,他说:“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 块干吧!"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 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 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 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 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 “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 质的人。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 绝对信任他。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 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 精神的儿子。
• 学习选取典型事件和通过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把握关键 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难点)
• 感受杰出人物非凡的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素养)
邓稼先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的制造理论。 1986年7月29日因病去世。 1999年为他追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4.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 ①暗示文章的中心;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合作探究
说说你对第四部分中的“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 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示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 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震荡,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 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 的人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

8.课文最后一个部分“永恒的骄傲”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的?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品质?
从四个角度来写邓稼先: 一是从朋友的角度,对邓稼先的品质、
精神、贡献进行深情赞颂。 二是从历史的角度,对邓稼先为祖国和
民族做出的杰出贡献进行高度评价。
三是从人生观的角度,对邓稼先的生命质 量给予了热情的赞颂。
四是从人生选择的角度,突出邓稼先对事 业和对祖国、民族的赤诚热爱。
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 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 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 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
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内容上,把邓稼先的贡献放 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从 “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大转变做出 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 迹使人非常感动。
成语积累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锋芒毕露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毕:全。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直到死为止。现指不怕苦,不怕 死,为革命、为人民而奋斗终身。
表现了邓稼先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广大 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的精神品质,他 是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
句子赏析,探究写法
说一说:“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 一下,然后告诉我。”如何理解这句话?
➢ 一方面说明了邓稼先没有确凿的证据来得出结论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 风。
新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课堂导入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 原子弹。

(部编)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件PPT

(部编)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件PPT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妇孺皆知: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 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
力,一直到死为止。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准确把握课文六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 省怀宁县,在北平读完小学和 中学,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 毕业,1948~1950年到美国普 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 他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名 大学毕业生开始研制原子弹、 氢弹,直至病逝。
作者简介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 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最不要引 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 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 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 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是指: •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 服工宣队、军宣队。 •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 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 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 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字词积累
zǎi gē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件:1邓稼先(共32张PPT)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件:1邓稼先(共32张PPT)

C
5.对下列句中破折号作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 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跳跃 D.表示意思的递进
B
6.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是一个反 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B.“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短短的 一句话,却表达了邓稼先对工作认真负责,以及为事业把生死置之度外,敢于为 国防事业献身的精神。 C.“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层出不穷”在这里 的含义是问题出现得太多,大家无法解决。 D.“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理论的怀疑 态度。
(3)【写墓志铭】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 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 弹”元勋邓稼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可 歌可泣(值得) . 家喻户晓 (了解) . 死而后已 (停止) .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 ..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9 语文版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9 语文版

顾迈南 体裁:人物通讯
邓稼先(1924— 1986),核物理学家。50 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 讲坛上“消失”了,他的 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 茫茫戈壁。1986年,积劳 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 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 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 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 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1、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 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 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2、通讯的特点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 )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 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 问记、小故事、纪实、见闻、特写、速写、 侧记、散记。
3,默读·概括
几句话语
1、研制战略核武器,是中国人民和世界 人民的利益所在,现在我们只能靠自己 了!(第3节) 爱国、自强
2、干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要甘心当无名 英雄:一没有名,二没有利,还要吃苦; 做出的科学成果又不许发表论文。(第3 节) 执着坚强、不计名利、默默奉献
3、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 (第4节) 平易近人、真诚谦虚 4、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第 14节) 身先士卒、尽职忘我、崇高的责任感 5、他问的第一件事是…… 热爱事业,把生命置之度外
一百多年以前,是中华民族五千 年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 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 灭种危险的时代。血雨腥风的历史告 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1964年10月 16日下午三时,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 云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 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 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 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6.pptx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6.pptx

1924出生在安徽怀宁县。

1935年考入崇德中学,与杨振宁结为好友。
邓 躬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稼 尽 1945年毕业,1947年赴美,1948年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
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不足两年,读满学分,获得博
先 瘁 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 的 , 1950年8月,获得博士学位九天以后,毅然回国。
一 死 1958年秋,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原子弹制造的
生 而 理论研究。这以后的28年时间里,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 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1986年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8.“两弹”元勋邓稼先 顾迈南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各国发明原子弹到氢弹的间隔时间表
美国七年零四个月(1945年7月—1952年11月); 苏联四年(1949年8月—1953年8月); 英国四年零七个月(1952年10月—1957年5月); 法国八年零六个月(1960年2月—1968年8月); 中国两年零八个月(1964年10月—1967年6月)。
思辨
•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的今天,从事科学研究是否还需要继承和 发扬邓稼先的种种精神?用简洁的语言谈 谈你的看法。
2019SUCCESS
POWERPOINT
0/3/5
2019SUCCESS
THANK YOU
2020/3/5
思考:
各小标题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法指导: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安徽怀宁
博士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 职务 “两弹”设计领导者
时间
主要事迹
1924—1945年 21岁大学毕业,受聘北大物理系
1948—1950年 获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1950年10月 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 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1964、67年 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稼先!
事迹、精神、评价
邓稼先颁奖词
戈壁大漠,蓬断草枯;核爆辐射,危险致命;矢志不渝 ,全心钻研。两弹成功,震惊世界;巍巍中华,重新屹立! 元勋稼先,砥柱中流;克己奉公,奋力担当;纯粹淡泊,中 正平和;才德兼备,光耀后世!
事迹、精神、评价
我国的两弹功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怀








在写人叙事类文章中,作者通常会对人物进行评价,以凸显人物 的贡献或精神品质。请阅读文章第三部分,勾画出作者的评价性语句。
评价是指对一件事情或某个人物进行判断或进行分析后得出结 论。勾画评价性语句时,要注意将之与叙述性语句区分开来。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 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 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 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985年8月 做了切除直肠癌手术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邓稼先》课文详细解析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邓稼先》课文详细解析

《邓稼先》课文详细解析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品味】“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搭起文章的框架,留下大量空间。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品味】“租借”全部用引号,表现了对列强的愤怒和对祖国屈辱历史的痛惜。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品味】笔锋陡转,昂扬有力,充满自豪。

画线句子指出中国历史上这最伟大的改变的动因是无数英雄人物的努力,并高度评价了这一巨变的历史意义。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主人公邓稼先。

“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的极大反差立刻体现出邓稼先的默默奉献精神和他不平凡的人生。

【段析】在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乃至世界近一百年的历史背景中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在不平凡的一生中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关系着民族崛起和腾飞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丰功伟绩。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品味】邓稼先担任研究原子弹之前的简历和求学生涯。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新语文版第二单元第八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课件共18张PPT(共18张PPT)

新语文版第二单元第八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课件共18张PPT(共18张PPT)
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 功鞠躬尽瘁。
[问题三] 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课文以邓稼先参 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 写到氢弹研制,在各个过程的叙述 中表现人物的精神。
[问题四]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 神?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2)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在“艰苦创业
的年月”这部分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搞原子弹
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系重大。 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弹,无所谓 什么权威。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 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 “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9时28 分42秒 下午9 时28分2 1:28:42 21.5.10
[问题二]文章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引子:由许多科学家一段时间的“失踪”引出邓 稼先。
第一部分: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的研 制工作。
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 的研制,爆炸成功。
1964年10 月16日下 午三时, 中国在新 疆罗布泊 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 弹。
1967年6月17 日在新疆罗布
泊,中国爆炸
了第一颗氢弹。 从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到爆炸 第一颗氢弹。
中国只用了2年零 8个月的时间,其 速度是世界上最快 的。
“ 两 弹 ” 元 勋 顾邓 迈稼 南先
邓稼先
(1924— 1986),安徽 省怀宁县人,著 名物理学家,中 国科学院学部委 员。1999年党 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给他追 授了“两弹一星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品析语段,走近人物
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他因核武器试验而身患癌症,病情如此恶劣,手术频率如此 密集,但邓稼先依然在生命最后时刻,争分夺秒地撰写关于国家 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临终前仍不忘关心国家尖端武器的发展事 业,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评价: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②这首歌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多年的历史背景 中,来凸显邓稼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③作者用这首歌,表达了对邓稼先的赞扬、崇敬之情。
深入探究 4.杨振宁在写作这篇人物传记时,在文中还写了很多评 述性的语句直接高度赞扬了邓稼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 将它们勾画出来,并作好批注。
奥本海默:佩服他、仰落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深入探究
文中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做对比,西方强调个体自由发挥 的文化,造就了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的个性。而中国几千年传 统文化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 忠厚,谦虚、朴实、爱国。邓稼先汲取了这些传统文化中优 秀的部分,形成了自己谦虚谨慎、含蓄内敛的气质品格。
《吊古战场文》
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 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 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 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 天阴则闻!”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
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 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 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 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 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 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初中语文 】《邓稼先》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 】《邓稼先》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4.课文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例,分别体现了邓稼先的哪些精神, 并说说你眼中的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在这只有的28年间,成功设计了“两弹”
义无反顾 报效祖国
坚持不懈 无私奉献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图一: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自此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 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图二: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 首次爆炸原子弹到氢弹,同法国用八年、美国用七年、苏 联用四年的时间相比,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创造 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 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 凄凉萧瑟的环境氛围,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 恶劣、艰苦。同时,作者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 场艰苦的战役,而科学家们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 战场, 从而表现了邓稼先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 写邓稼先。
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骄傲。
邓稼先始终战斗在艰苦卓绝的第一线。
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 段话,总评邓稼先。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交代背景
“两弹”元勋--人物简介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突出人物,探求形 成原因
(引子)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群众组织继续工作, 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 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语文版)《“两弹”元勋邓稼先》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

(语文版)《“两弹”元勋邓稼先》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

(语文版)《“两弹”元勋邓稼先》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点击浏览该文件菜园小记[教学目的]1.学习延安军民以苦为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和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4.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鉴赏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3.品味文章精当的语言。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冥想入境法、诵读品味法、点拨互动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

总体构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叙事写景之中。

教学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深入领会文章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换位思考,通晓文章的情理,让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加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导语设计一:(媒体显示:MTV歌曲《南泥湾》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场景。

) 由我国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首唱的歌曲《南泥湾》曾经传遍神州大地,唱响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深受人民的喜爱。

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曲调悠扬、旋律动听,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接班人。

我们今天学习的《菜园小记》也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表现了革命前辈的高尚情操。

导语设计二:大家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一幅优美的月夜归耕图蕴涵着诗人归隐的自豪与田园的乐趣。

那么,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战士们曾经体验到的田园乐趣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吴伯箫和他战友的菜园,一起去感受战士们种菜的乐趣与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

(解说:在散文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运用音像教学手段或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