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丰富1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全面版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全面版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全面版一、专题概述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全面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
本专题从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常见文体入手,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全面了解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二、议论文写作1、明确论点,确保文章主题集中、明确。
2、合理构建论证结构,确保逻辑严密。
3、掌握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
4、注意语言表达,力求清晰、准确、流畅。
实例分析:以“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为主题,构建一篇议论文,分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三、记叙文写作1、确定记叙文的叙事人称、时序和线索。
2、注意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3、营造情感氛围,让读者产生共鸣。
实例分析:以“我的一天”为主题,描写自己平凡的一天,展现生活琐事中的温馨与乐趣。
四、散文写作1、把握散文的“散”与“不散”的关系,做到形散神聚。
2、注重语言表达,用词精准、意蕴丰富。
3、掌握散文的几种常见类型,如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
实例分析:以“故乡的秋天”为主题,写一篇散文,描绘故乡秋天的景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专题训练,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不断积累素材,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2、多加练习,熟能生巧,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
3、关注时代热点,了解社会现实,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和价值。
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名篇佳作,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不断的专题训练和反思总结,学生将逐渐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为未来的高考作文和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丰富(精校完美打印版)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丰富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丰富太子头上的博客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丰富第二节旁征博引事丰理显——议论类文章的丰富知识导学议论类文章要达到丰富,在材料上追求的是博学多才,毕竟材料是作品最根本的载体。
可以说,历代优秀之文无不在材料上具有顺手拈来、回环往复的特点,无不在情和理上具有协调统一的特性。
从《庄子·逍遥游》的神奇莫测比喻娴熟而具有哲理的思考,到刘基《卖柑者言》的寓意于言,事理结合而说理深刻,从贾谊《过秦论》的大肆渲染、大肆铺排到韩愈《原毁》的古今对比正反对比,莫不是材料丰富,内容充实,而情理兼具的典范。
在当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文化散文,都在说古道今,融贯古今,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尽情地徜徉,充分展示材料丰富的重要性。
所以,文章要做到情感丰富,启迪人智,首先是要材料丰富。
同时,议论文还要在材料的挖掘上下功夫,达到神韵的丰富。
一、旁征博引而所谓旁征博引就是指说话、写文章引用作为依据或例证的材料具有广泛性、广博性。
所谓情理并茂就是指文章在材料丰富的基础上,具有情味,以情感人,并意味深长,给人以启迪。
因此,材料丰富就是指文章的内容要具体、充实。
主要是说议论性文章能够旁征博引,理论引论、事实例子、类比事例、数字资料等等都比较确切有力;记叙性文章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能够更宽更广地使内容具有细腻的情感和回味无穷的思考。
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丰富,要求之一是做到“材料丰富”。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要成功,不仅要有“米”下锅,而且还要多多的优质“米”。
万万不可对材料有满足感和随意性。
好的作品是精选出来的产品,是纵横千里横贯东西的“轻骑兵”。
它讲究的是旁征博引,但绝不是拖沓冗长,而是通过旁征博引达到更加动情、更加有力。
在议论中,古今中外、高雅通俗都要涉及,从而给人一种丰富厚重之感。
二、视角独特每一个文题,都能引发、激发我们的思维。
高考复习作文指导 记叙文写作 试题
如东县苴镇中学高考语文复习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一、上次例文意外上学的路上,每天都能看到一辆破旧的轮椅,上面歪歪斜斜地坐着,不,更确切地说是蜷缩着一个人。
也许是因为深秋的冷风吹得他直不起身,或者是身体的残疾让他从没坐起过。
他就这样蜷缩着,只用右手一点点地转动着车轮,手套的5个指头都露出了黑乎乎的棉花。
身边有一个打气筒和盛钱的铁罐,旁边的牌子了写着“自行车打气,5分。
〞显然,他是靠打气筒挣钱吃饭的。
只是,我从没看清过棉帽下的那张脸。
直到有一天……中午,路上仍然是车水马龙。
跛子也照例在路旁让人打气,当然,还是那两季混用的破棉袄和那顶压得很低的帽子,我随着人流渐渐地骑着,“嘀……〞身后一辆小轿车叫个不停,人们迫于无奈,不满地低声骂着,从本来就很拥挤的空间中闪出一条小道来。
就在这时,只听“咣〞地一声,那跛子连人带车一齐被挤倒在刚要启动的轿车前。
铁罐里的钱币顿时滚落一地。
“瞎了你,找死哪!〞车上的司机探出头,大声骂着,见地上的人一动不动,便霍地跳下车,狠狠一摔车门,对缩在地上的跛子叫道:“别装傻,我可没撞倒你。
〞听凭他怎样叫骂,跛子仍旧一动不动,旁边有人说:“你倒是看看他怎么了!〞司机的脸变得铁青,猛地伸手向跛子头上抓去,随着“啊〞的一声,帽子被拽了下来,被揪断的帽带儿,在风中摆来摆去。
就在跛子抬头的同时,我看清了那张脸,这张丑陋的脸,桃核一般的面孔,柴草一样的头发,而那眼睛竟然没有一丝光荣,呆滞地望着突如其来的一切。
天!他竟是个白痴。
人们似乎都舒了口气。
“原来是个傻子,不好好在家呆着,出来干啥?〞“就是这样的人撞死白撞。
〞司机的脸上恢复了骄横的神气,轻蔑地笑着:“都啥样儿了,还财迷心窍地想HY。
〞“HY,你知道他HY为啥?〞突然,从人群中挤过来一位老奶奶,“他用这钱养活一个病在床上的老娘!〞老奶奶的声音颤抖着,眼里清楚噙着泪水。
人群沉默了,她俯下身去,努力想把跛子扶起来。
几乎同时好几双有力的大手伸向跛子,把他抱到轮椅上。
高考作文复习全程训练2作文【高中高中5900字】
高考作文复习全程训练2高考作文复习全程训练作文指导与训练(二)第四次作文·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训练目标]学会审题与立意,使记叙文“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写作指导]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的要求与议论文大致相同,但由于文体不同,又各有特点:记叙文的文体样式多于议论文,如写人、叙事、抒情的散文,小小说、剧本等;其立意或显或隐;由于构思选材时多用形象思维,其思想感情倾向有时难于把握。
所以,本次训练重点是审题要准确,中心要正确。
命题记叙文的立意方法:大中取小法: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揭示本体法: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揭示它的本体。
如《春风》、《暖流》,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
瞬间升华法: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明从中悟出的哲理。
话题记叙文的立意方法: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一般要求是除诗歌外不限文体,长于写记叙文的同学也一般都写记叙文。
写话题作文要注意些什么呢?一要注意对话题中的材料进行“因果推论”,就是将隐含在材料之外的原因或结果推论出来,这个原因或结果就是所写文章的主旨。
以1999年高考作文题为例,根据材料内容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说明要写的内容是应该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句话进行补充,即补充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而这个结果可能有三种:一是有利;二是有弊;三是利弊参半。
写有利的如有个考生写三个不孝儿女为摸清家底而移植母亲的记忆,却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清贫与忍辱,揭示了母爱的伟大与可贵,鞭挞了不孝儿女的丑恶灵魂。
写有弊的有个考生记述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才智,一个劲儿地要孩子吃药棗科学家的记忆物质,结果产生负面效应。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命题作文的审题+教案(2份)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话题作文的审题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话题作文的审题体验话题,深掘内涵——话题作文题的审题知识导学话题作文是各类考试经常采用的新型作文形式。
这种作文就是命题时给考生提供一个既开放又限制的话题,只规定写作的话题范围,至于文章的具体体裁、主题、立意、选材、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则由考生自由选择。
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泛,表达方式多样,写作手法灵活是其显著的特征。
这种作文形式被广泛采用,就因为它能拓展考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便于考生灵活地选择发挥写作特长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展示写作才华。
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寓意深刻的材料。
第二部分是导引词,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制约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三部分是写作的注意事项。
话题作文的审题是一个关键环节。
只有对于话题作文的这种内在和外在的特征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才能在具体写作时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方法导引审题时,对话题作文的有关材料和概念进行仔细的探询、审问。
我们要谨慎思考的有四个方面:一是围绕材料、话题可以想到些什么现实中的人和事;二是这些人和事可从哪个角度切入;三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认识,是记叙描写,还是议论抒情;四是我的思想是不是做到了与时俱进,辩证深入。
只有把这四个方面理清了,思路才算明晰了。
1.分析材料,弄清倾向。
这一点和材料作文完全一致。
命题材料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只有审清了材料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准确把握话题。
请看下面一则材料: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
“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我们发现,要求我们谈论的哲理应是矛盾对立的双方,缺少矛盾对立双方的哲理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
如果忽视了背景语中的提示,抓住“哲理”便作文章,就会写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不符合要求的文章。
高考作文复习全程训练
高考作文复习全程训练2高考作文复习全程训练作文指导与训练(二)第四次作文·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训练目标]学会审题与立意,使记叙文“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写作指导]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的要求与议论文大致相同,但由于文体不同,又各有特点:记叙文的文体样式多于议论文,如写人、叙事、抒情的散文,小小说、剧本等;其立意或显或隐;由于构思选材时多用形象思维,其思想感情倾向有时难于把握。
所以,本次训练重点是审题要准确,中心要正确。
命题记叙文的立意方法:大中取小法: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揭示本体法: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揭示它的本体。
如《春风》、《暖流》,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
瞬间升华法: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明从中悟出的哲理。
话题记叙文的立意方法: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一般要求是除诗歌外不限文体,长于写记叙文的同学也一般都写记叙文。
写话题作文要注意些什么呢?一要注意对话题中的材料进行“因果推论”,就是将隐含在材料之外的原因或结果推论出来,这个原因或结果就是所写文章的主旨。
以1999年高考作文题为例,根据材料内容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说明要写的内容是应该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句话进行补充,即补充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而这个结果可能有三种:一是有利;二是有弊;三是利弊参半。
写有利的如有个考生写三个不孝儿女为摸清家底而移植母亲的记忆,却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清贫与忍辱,揭示了母爱的伟大与可贵,鞭挞了不孝儿女的丑恶灵魂。
写有弊的有个考生记述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才智,一个劲儿地要孩子吃药棗科学家的记忆物质,结果产生负面效应。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教案(5份)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立意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立意第二单元立意古人云:自古文章意为本。
“意”就是旨意,它指的是文章的主旨,是作者意愿、爱憎和要求的集中体现,可称作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意高则文胜”,可见“意”是文章的统帅、灵魂,而高明的立意就是高考作文胜人一筹的关键。
高考作文,经过准确审题这一关之后,在动笔写作之前,首先要解决立意的问题。
确立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也就是文章在反映生活现象、说明事物、提出主张时,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自己的主要思想。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之前心中要有个主题或中心,并通过典型材料的组织、巧妙的结构安排、恰当的语言运用,力求完美地将其表现出来,这就是文章的立意过程。
立意往往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实现的,立意的好坏、深浅、新旧、高下决定着文章质量的优劣。
要想在考场作文中拿高分,首先文章的立意要达到高考作文的立意要求。
高考作文立意的基本要求,简单地说四个字:准,稳,深,新。
准:正确,鲜明。
正确,这是高考作文成功的前提和要求,文章立意是否正确,关键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在于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如何。
一篇文章,如果其主题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那么这篇文章不可能成为好文章。
其历年高考高分卷,其立意的思想境界都是高人一筹的。
鲜明,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明确,态度要明朗,爱什么,恨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
议论性文章多半是直接把观点摆出来,或题目示意,或“开宗明义”,或“卒章显志”,或“立片言以居要”去点题。
而记叙性文章,则往往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来表达主题,或用含蓄的手法,让人去品析。
稳:平稳、理性。
即是平稳地把握中心,增强理性思考,严格按试卷要求作文。
我们提倡求新,但不要过分“标新立异”,“新”,要确保在正确合理的前提下。
同时要选好角度。
因为题目或材料往往不是单义的,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命题立意,那么要选择深有感触、确有话要说的角度去写。
如果一味求新,而“新”又不熟悉的,写起来就难以展开,也不可能写好。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教案(5份)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创新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创新第四单元创新高考作文,有新意才能拿高分。
这是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的共同体会。
有创新性的文章,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才有赏读流传的生命力,震撼人心的鼓动力,响彻四方的影响力。
强化创新意识,勇于张扬个性,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已成为高考的呼唤。
“有创新”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较高要求,重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时代精神。
2007年《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是: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在平时作文时,应注意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要注意从现实生活中积极发现最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材料。
注意通过思考发现与新生活、新事物、新思想密切相关的新材料,或从“旧”材料中发掘出新精神、新意识。
选用身边的那些活生生的材料,以真实、独特体现出“新”。
构思精巧。
作文中审题、立意、选材、定体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是新颖、独特、巧妙的。
文章结构布局有特别之处,或铺垫过渡灵活巧妙,表现得与众不同,能使文章以自己的特色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在推理和想象上有超常之处,鼓励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热情和兴趣。
对问题和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特见解,有思考、有探索、有观点、有思想。
近年来的新概念作文,有许多在这方面很有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有个性色彩。
有个性,就会有特色,就会有创新。
个性主要体现在立意角度、结构安排、材料选用、语言特点等多个方面。
“个性色彩”,不等同于作家的“风格”,但在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
“有创新”是一个比较宽泛、且综合性较强的标准和要求。
创新的要点也不能仅局限于以上各项,这就要求我们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在符合高考作文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力,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创造出富有新意,令人青睐的作品。
第一节想象奇特,独出心裁——记叙文的创新鲜活意象,浓情密意知识导学想象是人们利用记忆中的某些片段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选材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选材误区导诊记叙文的选材,从“恰当”、“小巧”、“重情”几个方面,要避免下面的毛病。
一、防材料缺乏恰当1.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对于材料首先要充分地占有,但是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就利用,更不能随意地堆叠在一起。
如果那样仅仅是未成形的毛粗胚,那是不能用于作文当中的。
所以,对于材料我们在使用前必须再三斟酌,分清它们的类属,是“眉毛”还是“鼻子”,然后分门别类进行运用。
2.忌毫无轻重长短之别。
不同的素材具有不同的度量衡。
重情的材料擅长于煽情;重理的材料注重思想;重名人的材料拥有强大的说服力;重平凡小事的材料隐藏巨大的亲和力……如果不分粗细,不分深刻,不分轻重,那么就没有主次之分,毫无高潮可言。
3.忌随意拓展随意延伸。
对于选中的材料,我们经常要适当地处理:或深刻化,或细腻化,或人性化,或浓情化等等。
无论怎样处理,我们都必须注重“恰当”二字。
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对所选的材料任意拔高,任意延伸,造成材料脱离材料本身的意蕴,而出现材料失真。
对于记叙类文章而言,随意拔高就是造假。
此点要千万注意。
二、防选材缺乏小巧l.贪大求全病。
很多同学在作文时,往往喜欢犯这样一些毛病:让他们写长江,他们必然溯源到江头。
漂流至江尾,浩浩荡荡三千里;让他们写长城,他们就会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巍巍峨峨半壁江山;让他们写人生就从出世到高中,绵绵缠缠十几年……他们所选材料均呈线条状,没有波折没有高潮,如此贪多求全、贪大求圆,是作文一大忌。
2.平凡平庸病。
大材小用是为了拥有深刻;小材见大是为了杜绝平庸。
选取普通的平凡的材料,是因为它贴近生活,容易让人接受,容易感染人,但必须要方式独特,出其不意。
而往往很多同学在作文时,讲自己讲同学,未尝不可,可是在选取具体的材料时,毫无特色,毫无技巧,造成作文的平庸。
三、防选材缺乏真情1.忌材料无情。
材料是否有情不是看有多少抒情的字眼,而是材料所蕴涵的情感因子有多少。
有些材料的内容所含的感情因素多,则可以触动真情,而有些材料是没有多少情感因子的,那么如果拿来则很有可能成为败笔。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行文2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行文2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行文2五、有开有阖,张弛有致文贵曲折,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
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话》中写道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起。
开合自如,张弛有致,才能见出的匠心独运;跌宕起伏,高低错落,才能抓住读者的心。
张弛有致,是一种独特而又巧妙的构思技巧。
优秀的文章,总会是波澜起伏,张弛有致,时如铁骑突出般急促,时如莺语花底般平缓。
时如泉流冰下般凝重,时如行云流水般欢快。
开开合合,起起落落,于辗迂回中引人升堂入室,在一张一弛中让人领会文章中心。
通常运用下面几种方法来造设文章波澜:1.节外生枝。
文章的曲折变化关键在于写作内容的巧妙安排。
在写作中,只有物物相因,环环相扣,节外生枝,枝外有节,于事情发展变化中见出起伏,才能变换多姿、扣人心弦,正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如旧时茅店社林边,落溪桥忽见。
2.设置悬念。
文章不直接点明事情的真相,不急于交代事物变化发展的结果,故意吊起读者胃口,引导读者在疑问好奇中恍然大悟、拍手称奇。
3.欲扬先抑。
在记叙中,文章不直陈其事,不直面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是欲褒先贬,欲扬先抑,在一张一弛、一起一伏中写出文章真义。
4.欲进先退。
文章不径直说理,不直接点出自己赞美的对象,而是欲进先退,欲明先暗,故意左顾右盼而言其它,待到关键之处,自然引出赞美对象。
如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冬的主宰》一文,作都先写下雪了,一片一片的雪花纷纷飘落,我站在窗前,随着舞动的雪花,我的心也随之飘动……雪,它独在这冰天雪地中驰骋,以冰冷严酷示人,动植物都会销声匿迹,只有一阵阵呼啸的寒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想,除了这一片片的‘梨花’外,再不会有什么生机了吧?这冰雪俨然是冬的主宰。
接着写忽然,眼前的一片白雪地中闪露出点点红色,仔细一看,原来是梅。
在众芳摇落的世界里独自绽放,回旋于冰天雪地之中。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她不怕风雪的侵袭,毅然树立在这风雪之中。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选材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选材第三单元选材如果说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
考场作文,在完成了审题和立意这一步骤之后,接下来就是确定“选材”的问题,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即文章的“内容”。
材料选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凡可用于文章写作的客观事物和事理。
统称为材料。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因为材料是形成观点或主题的基础,没有材料,就等于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观点再新颖、正确,也会因空洞无物而使人印象不深。
材料是表现观点或主题的支柱,动笔之前,观点靠材料形成;动笔之际,观点靠材料表现。
没有适当的足够份量的材料支撑,观点就无法树立,即使树立了也不牢固。
正如马卡连柯说:“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才谈得到写作技巧的问题。
”因此,积累材料,要舍得力气,多下功夫。
材料从哪里来?关键在于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有:一、课本上的事例和事理。
要经常温故知新,归纳整理。
不要抱着金碗讨饭。
二、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思考和提炼。
这些事例由于是亲历的,往往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
三、老师平常讲课、谈话所引事例,同学之间的交谈和作文,有不少是值得借鉴的材料,做有心人,善于收集。
四、要广泛的阅读,阅读不仅可以借鉴前人的写法,还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单从获得写作材料的角度讲,由于书面材料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它可以比观察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材料。
就一个作文题来说,可能有很多材料都能够表现这篇文章的主题,但是在进行写作时,把所有的材料一股脑儿全塞到文章里,往往不太适当,使得过多的材料淹没主题,就会造成文章繁复杂乱的毛病。
因此,然而有了各种材料以后,还要面临如何选材的问题。
写文章是要讲究选材的,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
”选材的标准:以最能表现主题或中心为准则。
对材料的取舍,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能否表现主题或中心,如果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再生动的材料也要舍弃。
高考模拟作文全程导练5---记叙类文章的立意2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5---记叙类文章的立意2四、格调高尚,情趣高雅——立意要高知识导学立意的基本要求是切合题意,而更高一些的要求是高远深刻、新颖独到。
其中的一项是“高远”。
韩愈曾提出写文章要“深探力取”,鲁迅曾题:“挥笔应书民心愿,凝神当思国前程。
”这些都说明立意要高:既有高格调的思想,也有高水平的认识。
高远的立意从哪里来?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过:“苦思才能剥茧抽丝,鞭辟入里,处处从深一层着想,才能沉着委婉。
”“苦思”强调要付出努力;“从深一层着想”指出了思维方式: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还需要更进一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思想认识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获得的。
高考的作文训练,就要重视训练思想,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重视训练思维素质和认识水平,拓宽视野,扩大阅读面,学会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己,学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学会培养高尚的情操,涵养美好的情趣。
知行一致,言如其行;知而获智,文如其人。
有做人的品位,才有作文的品位。
那么,就中学生作文来说,何谓立意高远呢?写记叙文。
能洞察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揭示素材所蕴涵的积极意义,以点滴小事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影子,文中充溢着高尚的情趣;写议论文,能正确、全面、深刻、辩证地议事说理。
以两篇同题作文《我的第一桶金》为例,题材都是常见的学生假期外出打工赚钱,所叙故事都曲折生动,应该说选材和行文都在伯仲之间。
但是,一篇结尾是:“当我手里攥着刚领到的几张百元大钞时,我心头一阵狂喜:我还从来没有拿过这么多钱啊,而且是我的第一桶金啊,够我花一阵子的了。
刚出来时,我只对父母说和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今天,我要给他们一个惊喜!也好让他们在邻居面前长长脸!”另一篇结尾是:“手里攥着刚领到的薪水,尽管是有限的几张,可我却感到这第一桶金是那么的沉,这是我一个假期的血汗换来的啊!现在我才深深体会到了父母挣钱供我们读书是多么不容易!我为自己昔日的大手大脚感到深深的惭愧;同时我的心底也涌出了一份从未有过的自豪和欣喜——艰苦的劳动,锻炼了我的体魄和意志,我长大了!”仅仅透过结尾的一段话,立意高下可见:前者没有深刻揭示材料本身所蕴涵的积极意义,所表现的情感也许真实,但缺乏提炼,显得平庸,因而立意不高,后者在结尾部分画龙点睛,而且体验深刻,善于“深探力取”,能给人以启迪,纵横对比升华了主题,激活了全篇,立意的深邃使文章品位陡然上升。
高中生作文全程导练
高中生作文全程导练
高中学习中,作文是考核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好作文,不仅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客观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要想学好作文,需要正确的全程导练。
首先是明确目的,要把握作文的主题思想和重点,把握住作文的核心内容,以便为作文提供良好的结构和思路。
不同的类型的作文,其主题思想和重点是不同的,比如议论文是要求学生综合客观事实,来形成一个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文言文则要求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运用相应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以此达到文章的完美表达。
其次是收集素材,要把握好作文素材的重要性,因为素材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让文章的内容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收集素材的时候,可以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方式,收集到准确充实的素材,让文章得到良好的发挥。
然后是头脑风暴,头脑风暴可以帮助学生把相关素材整合起来,发现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举例说明、解释分析等方式,把握文章的核心意义,使文章更加清晰、完整。
最后是整理写作,将素材整理起来,以正确的文字配合适当的语法,用一种逻辑清晰的思路来表达思想,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通常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问题、引语、概括和结论来结构化文章,使文章的表达更加清晰明了,更容易获得满分。
总之,要想学好作文,就需要正确的全程导练。
通过明确目的、
收集素材、头脑风暴以及整理写作,学会正确使用这些方法,学生就能轻松写出一篇良好的作文,获得更高的分数。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 记叙类文章的文采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文采第三单元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移之于高考作文,该是“言之无文,难得高分”。
有文采,这是使作文亮起来的又一要着。
富有文采,那就像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爱看,更有把握评为一类卷。
文采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的文字表现力,是对所表达的思想的一种强化和美化。
力求做到:写景,则描山摹水,如在眼前;状物,则穷形尽相,栩栩如生;叙事,则绘声绘色,娓娓动听;说理,则鲜明清楚,练达警策。
可谓“意与言会,言随意遣”。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考试大纲》对文章有文采基本要求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也就是说一篇好文章斐然的文采主要表现在:①整齐美:句式整齐匀称,多用整句。
②错落美: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自由地变换句子的长短和结构。
③丰富美:词汇丰富多变,绝无呆板的雷同和机械的重复;表达方式丰富而多变,绝无统一的模式。
④韵律美:整齐的语言铿锵而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节奏;多变的语言自由而活泼,跳跃着欢快的音符。
欣赏美的语言就像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充满美的韵律。
⑤意象美:意象就是通过语言描绘出来的,融合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美的意象符合人们生活中审美习惯的,给人以美感,因而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引起心理上的愉悦,获得审美的享受。
⑥意境美: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他所描绘的客观环境有机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
可见一篇文采四溢的文章,是作者思想深度和文化修养的一种综合体现。
《文心雕龙》中说“水性虚而论漪结,木质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意思也就是说,文采的要素包括联想度、想象度、浪漫度、大胆度以及文章的合理度、知识度、逻辑度、文墨度。
古今中外,有许多锤炼语言、讲究文采的佳话,如“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廷让),“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最简单的笔调,需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等等。
高考的记叙文作文(10篇)
高考的记叙文作文(10篇)高考的记叙文作文1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一片空阔,然而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回想登山时所发现的沿途被人遗忘的美景,回想看到的那对头发花白互相搀扶着登山的老夫妻,回想在登山时见到的温馨的一家三口,一种温情充满心间,我知道,幸福的种子已在我心间发芽。
暑假游泰山,站在山脚下,只见远处云雾缭绕,泰山如匕首一样直插云霄,让人不禁感叹五岳之首的雄奇壮丽。
走在青青的石阶上,雨水的雕琢在石阶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站在山间,吸一口气,温润的空气伴着丝丝清凉让人感到无比的舒爽。
边走边欣赏着沿途的美景,一种淡淡的幸福感悄然而生。
驻足倾听山林内各种鸟儿的低吟浅唱,抬头仰望蓝天白云的千姿百态,俯身捧一口清泉入口,感受那瞬间的沁人心脾,怎一个乐字了得。
看看身边只知低头登山的人们,那些忽视了登山沿途美景的人们,我为自己发现了这独特之景而窃喜,一种小小的幸福感在心头萦绕。
“老头子,你慢点,注意脚底下!”我的注意力登时被吸引过去。
在我的前方是一对老夫妻,花白的头发上沾了些许雾珠,满脸的皱纹之上却未显出一丝疲态,他们互相搀扶,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
老人一不留神脚下一滑。
“老头子,都这么大了年纪的人了,还不注意脚下,跟个孩子似的!”老太满是责备地说道。
“知道了,老太婆,都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还跟以前一样啰嗦。
”两位老人的手紧紧地牵在一起,互相说着笑着,浓浓的爱意深藏其中。
看着两位老人,不由得被他们浓浓的爱意感染。
刚才萦绕在心头的幸福感似乎在心间生根发芽了,这丝丝的幸福越积越多。
终于登上了山顶,望着远方,一种惬意之情油然而生。
“爸爸,我要拍照。
”身旁的一位父亲满脸幸福地举起了年幼的儿子,孩子的笑声衬着父亲的笑脸,这浓浓的亲子之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而卧似乎也被这幸福感染,幸福的种子终于成熟了,幸福之花在我心间开放。
幸福花开,开得简单,开得绚烂,让我感受到幸福的温情。
高考的记叙文作文2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可在我的眼里,父亲的爱犹如水一般澄澈而持久,含蓄而深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丰富1第二单元丰富“丰富”是高分作文的一个重特征。
是“发展等级”的第二项要求,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判标准。
《考试大纲》对“丰富”的要求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从“等级评分标准”看,好像只占几分,但在具体阅卷中,“丰富”实际分值有可能占到整篇作文分值的50%或以上,因为多个评分点都与之息息相关。
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即所选材料要紧扣话题中心;“内容充实”,即材料要丰富;“感情真挚”,即材料感人;“结构严谨”,即材料要有层次;“深刻”,令人深思;“有创意”,即材料新颖……“文章一枝花,全靠例当家”,“例好文一半”,所以材料的重要性已超越了语言、结构等作文要素了。
材料丰富。
是一篇文章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议论文而言,丰富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以事例感人,以典型、翔实的材料来打动人、说服人,避免用空洞的分析,避免泛泛而谈,人云亦云。
对于记叙文而言,要有具体可感的材料,要充分,要有生活的真实感。
叙事要曲折有致,不能过于平淡,要在曲折中显出生动感人;描写要具体、逼真,只有逼真,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逼真的关键,就在于细节描写是否真实、具体、生动。
另外,细节的逼真和生动,也可看出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刻程度。
当然,对记叙文类文章而言,材料的丰富也表现在文章中的众多方面:细节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下笔时的文思泉涌等等,都得边于材料的积累。
形象丰满。
在记叙性文章或有一定文学性写作中,离不开形象(一般指人物形象)的描绘。
形象要鲜活,要有血有肉。
对人物来讲,要有个性。
要有特征;对事物来讲(如“雪”),要特征鲜明,要有变化,要丰富多彩。
写作时,对于文章中所记叙或描写的人物一定要注意其形象的刻画,首先使其有自己的形象,而不是仅仅只是一个“人”,一个概念化的“人”。
对“形象”而言,他(她)应该有自己的装扮,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行动。
总之,要让这一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意境深远。
主要对记叙类文章而言。
记叙类文章不同于议论文,它不能把自己的观点明确讲出来,以显示内容上的深刻。
那怎样使文章深刻、立意高远呢?记叙类文章有自己的特点。
或通过真挚的抒情感染人,或通过象征性的描写以揭示主题也有的文章通过独创的意境,使内容和思想的表现更为含蓄,耐人寻味。
在这里,意境的创造很重要。
意境优美,则显情景交融,感染力强;意境深远,则会主题深刻,立意更上一个层次。
第一节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记叙类文章的丰富知识导学作文,追求的是一泻千里的气贯如虹,显现的是博学多才。
而材料是作品最根本的载体。
从古至今,历代优秀之文无不在材料上具有顺手拈来的特点,无不具有经典而丰满的特点。
从《烛之武退秦师》到《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它们虽然文笔简练,但是人物却异常丰满;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到贾平凹的《静虚村记》。
无一不是具有精致的绘景,而在景中融会了作者特别的情感。
因此,要做到“丰富”,就必须以文章的“神”为基调,多方选材,选精当之材,达到丰富的境地,为“神”服务。
一、形象丰满形神兼备对于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来说,最可贵最关键的是做到形象丰满。
只要是叙述类的文章,在内容上就有“形象”出现:或人物、或环境、或情节等。
写人物,就运用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将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综合运用,绘人,将人物刻画得个性鲜明,让人物栩栩如生,丰满起来,生动起来;写境,绘声绘色,让人如临其境;状物,就会栩栩如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叙事情,详尽而完整,情节曲折有致,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
对记叙性文体而言,描写手法必不可少;即使在议论性文体中,运用恰当,也有独到的作用。
所以。
形象丰满就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几种描写方法,主要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
其中人物描写尤为重要,它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而描写的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工笔和白描。
要使形象丰满应叙述详尽,力避空泛,描绘特征,写意传神,抓住特点,描述动作,深入内心,揭示心理,侧面描写,烘云托月,并灵活运用叙述方式和人称,运用多种描写方式和抒情方式等。
这样,写人就会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形象丰满的最终目的是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要让形象丰满必须把握形象的特征以及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来传达什么思想感受。
以形传神是连结“形”和“神”的桥梁,人物形象的丰满自然也离不开形貌逼真,而形貌逼真关键在于形神兼备。
因此,无论是长篇大论,还是惜墨如金,只要将所要描绘的形象让人有真情实感,可以触摸到它所显现出来的立体感,并进而感受其中的精神魅力,达到感染人、熏陶人、感动人的目的。
二、情景交融辞达理举俗话说:“言为心声”,《乐记》中也说,“情者,心之动也。
”文贵重情,而情景交融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抒发情感的法宝之一。
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情就会看到什么样的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讲的就是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登泰山则情满于山,观沧海则意溢于海”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抒情方式将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所以著名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巾情。
”做到了情景交融,文章也就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
而辞达理举也就迎面而来了。
辞达,指语言形式的畅达、美巧;理举,指思想内容的充实有物。
辞达理举,是陆机提出的关于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文学主张,是情景交融基础上的大统一。
在历史文化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典范,在他们的作品中,客观景物鲜明地染上了个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典型的染上色彩的景中至文。
杜甫在《春望》中吟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忧斟思家悲痛之情,感人至深。
李煜在《相见欢》中倾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残缺之月,寂寞梧桐,浓浓秋意,处处留有词人境遇和情感的痕迹,充分表达了故国之恩和亡国之痛。
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此外,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郑燮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无一不是达到景与情的融合。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景中寓情,以景结情,缘情写景。
人物和环境不能脱节,不同的人物有着属于自己的环境定位。
这样的情节与环境景物相融才让读者感觉自然,真实。
而且会很容易的创造出相应的气氛和意境,加深读者的印象。
要善于以景物启情、寓情,要以景物为情节服务。
反过来情节的发展也需要环境和景物的衬托。
两者融合在一起,不要硬写些不匹配的景物,显得与情节格格不入。
情景交融并不拘限于写景状物。
在话题作文中,在记人叙事之时,我们如果巧妙地点缀几句景物,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所以.在作文中,如果我们加入一些沾染个人情感色彩的描写,将情感含蓄化,那文章也就内容丰富多了,可以达到辞达理举。
三、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文贵创新,文贵真情,这都是一类作文的现实要求。
而要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还要做到视野的开阔,思路的开阔,从而使文章层次感强烈。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对于散文而言,因为它是“文学的轻骑兵”,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散文的“散”,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时而勾勒描绘,时而侃侃议论。
散文所写之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零琐见闻,也可是点滴感思,大多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
它妙在似无意实有意之间,看似支离散漫,实则浑然一体。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几乎都是视通万里的作品。
自从话题作文兴起以来,文体不限,许多有文化底蕴和文学积累的学生得以大展身手,他们或展开想象的翅膀,或描绘出优美的意境,或浓墨重彩,文采飞扬,使散文充满诗情画意,或取材于生活,写出动人细节,使散文满含深情,历年高考中高分甚至满分的作文,以散文为最。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打得开,收得拢。
”文贵开阔,有个必备的前提,那就是拥有丰厚的积淀。
学识、涵养、审美、文气只能从丰厚的积淀而成。
否则,写作时只会思路滞涩,视野狭窄,思辨提升偏浅,内容空泛,达不到视通万里的效果。
如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力作《听听那冷雨》,从余氏的笔端流出来的,何止是冷雨!是五彩的羽翼,在尽情的飞翔。
作品通过绘雨,糅合听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不仅将人与物交应传感中产生的情致、气韵、意识等精神内涵表现出来了,而且将乡情、爱情、亲情、友情等人与物交应传感中产生的情感也展示出来了,从而给读者以多维的审美体验。
因此。
我们应该注重积累。
一要积淀素材。
创作需要丰富的素材,写作时能随意尽兴发挥,做到旁征博引、借题发挥。
二要积淀灵感。
在生活中,作者要悉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拥有一个美好、高尚的人格,拥有一颗对生活对创作无限执着追求的心,那么高考的考场作文,也就会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达到一类作文的档次。
方法导引记叙类文章无论是以情感人,还是凭理深化,都要达到文章的“灵魂”活灵活现。
要做到这点,我们要牢牢抓住作品的“形象”、“情景”、“思维”,并将其突破。
一、抓形象丰满文章形象要丰满,形神要兼备。
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点;1.以丰富的描写凸现丰满。
面对一个形象,我们如一位雕刻家,用手中的笔作刻刀,精雕细琢,运用多种技法,使对象丰满地凸现在我们的面前。
刻画人物,应该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全面的、生动的、深刻的反映。
对人物进行描写,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物区别于他人的不同之处,为描写而描写毫无意义。
如孙犁的文章《荷花淀》中,水生嫂是一个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的女人,她的形象是丰富的丰满的,其功效来源于作者综合运用了环境、细节、动作、心理、语言等多种表现手法。
特别是语言描写尤为精彩:“你总是很积极的。
”这种口气,用不满表达水生嫂的依恋、满意的心情,写出了女人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所以,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丰富细腻的感情活动。
要使形象丰满,尽可能多描写少叙述。
在作文中,不少同学习惯于以叙述代描写,以介绍代描写,像一个讲解员,干巴巴地介绍人物,说明形象。
这样写的作文,肯定是干瘪乏味的。
如果换而言之。
可采用描写手法,写好几件事,人物形象就会站起来,所以表述同一事实,介绍同对象,描写同叙述相比效果要好得多。
同样,用多多的描写取代介绍一个物体,赋予物体人的情态,物体也一定会活灵活现。
如对落叶加以抒情味的描写:“一片树叶绕树三匝,一步三回头,在树根脚下找到归宿”,可以窥见它的形象感是十分强烈的,韵味十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