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浙江外贸发展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都保持着平稳的发展速度,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87%,同一阶段内,对外贸易的增长率更是达到了42.66%。

特别是浙江省等几个沿海省份及地区,更是在这股潮流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一跃成为全国发达省份。

对外贸易作为一种贸易形式在经济的发展中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受到各国的重视。

1 国外理论研究状况1.1 乐观主义理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一个著名的“绝对利益”理论。

他主张:“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就应该用自己有力的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

”他主张各国英国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利用自己的优势来产品来换取自己劣势的产品,使各国都能享受到国际贸易的好处。

他认为一国的国际分工深度收到市场大小的影响,积极扩大国际市场,提高对外贸易程度,是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经济就能持续增长。

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和赫克歇尔明确提出国际贸易贸易的发生一般取决于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相对丰富程度的观点,即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

俄林认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他说:“简直不能想象,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如果没有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会是什么样子”。

俄林论证了在没有任何贸易障碍和要素不能跨国流动的前提下,国际贸易能够使所有参加贸易的各国或得到利益并增加国民收入。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其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从中阐述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其理论主要关注封闭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均衡。

直到20世纪50年代,该理论由哈伯特、劳森、梅茨勒等人进行了扩展,据此提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调节国际收支的乘数分析法。

其假定的约束条件是宏观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国际资本并不发生流动且商品的价格、汇率都不发生改变,以此为条件来考察一国国民收入与国际贸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加快推进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研究【文献综述】

加快推进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经济学加快推进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经历过大工业时代之后,各国都在努力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

张雯和何锦就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学分析》一文中认为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产业集群为有效组织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

因此,循环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世界上主要几个发达国家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例,徐传谌和童欣在《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渊源与实践—以美、日、德、中为例》中就说明了这几个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状况。

美国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是通过财政手段鼓励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特色是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同样苗绘在《循环经济国际借鉴及我国的现实选择》一文中也提到日本发展循环经济主要采取发展“静脉公司”,成立联盟等措施,并指出发展循环经济三大根本性因素,即人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科学环保型生活方式,以此从需求角度引领生产模式的转变;德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注重政策因素的作用,例如颁布垃圾收费政策、生态税政策等,并且已经成立专业废物回收处理公司。

反观中国,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只能说位于起步阶段,各个方面都很不完善,要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困难重重,必须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二、研究主要成果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中国也不例外。

张猛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问题探讨》中认为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线性经济而言的,所以必须做到三结合,即循环经济模式与城乡发展相结合,循环经济模式与集约经济相结合,循环经济模式与新型产业结构相结合,必须从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污染减排政策三方面入手。

杨丽丽在《发展循环经济对策初探》中认为基本的对策是促进观念转变,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深化改革,建立配套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以及国家在财政上的大力支持。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然后揭示了浙江贸易市场范围有限、出口产业结构单一、对外合作结构简单等问题,最后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扩大浙江对外贸易市场规模、加强浙江对外贸易多元发展、拓展浙江新型贸易投资方式、扶持浙江民企对外贸易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浙江;对外贸易当前,浙江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如何应对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浙江现阶段亟须解决的关键课题。

一、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经济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5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其中,进口占进出口总额的24.1%,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76.0%,分别增长35.6%、10.1%,可见浙江现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的经济形式来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浙江民营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6.9%,增加11.8%,比上年提升1.2%,可见浙江民营企业正在成长发展中。

机电产品出口占总出口43.3%,增长12.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6.5%,增长13.6%,可见出口中机电产品仍占比较大,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较小,正在逐步提升中。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总计出口额占总出口额32.4%,增长9.2%。

现如今浙江对外贸易结构主体正向服务贸易转型。

依据浙江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3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其中,进口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33.7%,增长12.3%;出口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6.3%,增长17.1%。

二、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问题(一)贸易市场范围有限近年来,浙江出口总值逐年增加,最主要的进出口市场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其次是欧盟和北美洲,其中美国在北美地区的出口总额中占大比例。

2014-2015年浙江对亚太经合组织的出口总额急剧增加,对亚洲地区总出口额也远超其他地区,其中出口东南亚联盟占比较大,但浙江出口大洋洲地区占比最小。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经济稳步增长,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从九十年代开始,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后续谈判给新世纪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1 有关服务贸易的一般概述1.1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内涵(1)服务业的定义对服务业的定义及其所包括的业界范围,国际学术界还存在很大的分歧,不同学者对服务业所覆盖的行业范围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于服务概念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角度对货物和服务加以区分,将生产物质的、有形商品的劳动视为生产性劳动,而生产非物质的、无形商品的劳动则是非生产性劳动。

他提出服务不是生产性的而是非生产性的,因为服务一旦完成便消失遁形,同时,它不能固着或呈现在可售卖的物品里边。

随后的经济学家,例如萨伊、马歇尔则从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出发,提出凡是能够创造效用的活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因此创造无形产品的服务活动与创造有形产品的劳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

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的名词,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

服务无非是某种使用价值发挥效用,而不管这种使用价值是商品还是劳动。

从上述马克思的相关表述中,我们不难得出,虽然从物理特性角度区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一个物体、一种装置、一件东西,而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是一种行为、一种动作、一种努力。

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从西方经济学的演变过程来看,传统经济学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是不受到资源与环境边界限制的,市场价格会向人们传达资源稀缺的信号,所以人们不必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增长。

随着增长与环境的矛盾日益激化,传统的经济学发展观逐渐受到理论的挑战。

以持续增长不可能性为代表的发展观就认为随着经济系统的不断扩大和延伸,经济增长必将到达资源与环境所能承载的极限。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研究经济与环境的问题上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他认为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而存在,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

惟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飞船内部的资源循环,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

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看作是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随着人们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反思和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普遍认同,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宣言,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诞生。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线性流动的开环式经济过程。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等环节的整合和互补,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3〕。

它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资源再生”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以期实现“最佳化的生产、最适度的消费,最少量的废弃”。

英国生理学家艾什比提出了一个生态系统理论。

他认为,社会像生物系统一样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可将生态系统理论运用于人类经济社会的调控。

生态控制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整体有序原则、循环再生原则、相生相克原则、反馈平衡原则、自我调节原则。

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有关城市群的研究己经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了多角度、多层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体系,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完整版)循环经济的文献综述

(完整版)循环经济的文献综述

循环经济的文献综述摘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和有效措施。

为把握中外有关循环经济的研究动态,本文对其发展概况、理论发展、基本概念、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以及实践进展等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从循环经济理念、具体实践形式这两个角度对我国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可持续发展一、循环经济的发展概况及其概念1、历史由来与理论发展概况早在1904年,俄罗斯思想家B.H.维尔纳茨基就明确提出,将来人类为了在地球上生存,不仅要为社会的命运负责,而且也要为整个生物圈的命运负责,因为在那时生物圈的发展将要由人类的活动决定。

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向全球的普及,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形势日趋严峻,作为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和探索客观规律的产物,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在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

循环经济的提出启发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和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

1968年4月,罗马俱乐部提出人类经济增长的极限问题。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第三章专门写了《人均资源利用》,说明资源循环问题。

循环经济也拓展了20世纪8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把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撰写的总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专门写了《公共资源管理》,探讨通过管理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再生和循环问题。

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研究给循环经济赋予高科技产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内容。

在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种对策也相继出现,比较著名的有罗马俱乐部的“零增长理论”、戴利的“稳态经济理论”、库普斯的“资源高价理论”和“消费限制理论”、柯尔姆的“环境使用税理论”,以及托宾等人的“福利经济指标体系理论”等。

2、概念与内涵循环经济,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报告一、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开放的贸易政策与和平的环境推动了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1986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502.47亿元,2012年达到34665.33亿元,26年间基本翻了69倍,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在我国大陆始终处于前列;进出口总额从1986的12.93亿美元激增到2012年的3124.03亿美元,增长了240多倍,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由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外贸易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浙江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开辟国际市场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无论是从纵向的增长速度,还是横向的国内比较,以及结构性的产品升级,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堪称中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

因此,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方面的研究:尽管国际贸易理论十分丰富,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

按照大多数文献的处理办法,依据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演进过程可将国际贸易理论大致分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三个阶段(佟家栋,2000)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产生于 18 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Smith 认为,国与国之间只要按照绝对优势的原则进行分工,就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也就是说,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生产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贸易双方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浙江对外贸易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加快发展步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本文将从新常态下的对外贸易形势入手,探讨浙江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形势分析1. 新形势下的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浙江对外贸易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浙江地处珠三角和杭州湾经济区的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对外贸易往来频繁。

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和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不断放开,浙江对外贸易有望获得更多的机遇和利益。

新常态下的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受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挤压;其次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壁垒,影响了浙江对外贸易的发展;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变化,需要浙江对外贸易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贸易策略。

二、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1. 加强商品质量和品牌建设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浙江对外贸易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管控和品牌建设。

只有有了优质的产品和强大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浙江对外贸易企业需要加大对产品的研发和品牌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2. 拓展国际市场多元化在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需要对国际市场进行多元化拓展,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和潜在客户。

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展会、拓展新兴市场、与外资企业合作等方式,扩大海外市场份额,降低对某一个市场的依赖度。

3. 优化贸易结构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浙江对外贸易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高级产品和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将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还需要优化贸易结构,加大服务贸易和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增加对外贸易的多元化。

4.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了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浙江对外贸易需要通过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贸易摩擦和成本。

可以通过简化退税流程、减少贸易手续、促进国际贸易合作等方式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加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引言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对外贸易始终应作为一国经济发展不可动摇的支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提高,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增长势头一度放缓,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

浙江省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外贸省份,地处沿海发展前沿地带,经济实力雄厚,对经济外贸政策的执行与反馈必然更加灵敏。

近几年,浙江省对外贸易增速全国领先,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827亿元,分别增长2.3%、6.8%和12.5%。

人均GDP为4433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490美元),增长7.6%。

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87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进口547亿美元,下降3.7%;出口1330亿美元,下降13.8%。

主要出口市场逐渐回暖,出口降幅持续收窄,美国仍为第一大出口国,日本重新成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无论是从纵向的增长速度,还是横向的国内比较,以及结构性的产品升级,浙江的对外贸易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因而以浙江省为视角,来考察新时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最终提出浙江省的外贸发展策略,从而为其他省份及我国的外贸发展策略的调整提供理论与现实的依据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自古典经济学以来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

对该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理论角度探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二,从经验实证的角度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三,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第三种研究一般先假定对外贸易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并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的数据利用各种方法估计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对外贸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和重要贸易大省,浙江的对外贸易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对于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析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的形势和特点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和特点。

一是外贸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放缓。

二是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三是全球价值链格局调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

四是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升级,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五是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

六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内需市场不断扩大。

七是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1. 推动贸易结构调整和升级。

结合国家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浙江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扩大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比重,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 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

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提高浙江商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拓展市场多元化、多层次化,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

3. 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积极培育外贸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外贸向高端、精品、智能化方向发展。

4. 拓展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

加强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的发展,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提高浙江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效益。

5. 推动外贸合作和交流。

加强与国际贸易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贸易谈判,为浙江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6. 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

加强政府引导和企业自主行动,加强对贸易救济措施的应对和适应,维护浙江对外贸易的合法权益。

优化浙江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优化浙江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优化浙江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研究浙江的商品出口额高速增长,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意味着浙江产业具有很强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但是,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大多是低技术含量、价格低廉的低端产品。

对浙江出口贸易结构及其成因进行剖析,有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浙江今后的贸易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依据。

但是我国学者之前大部分都是对全国的贸易结构进行研究,下面主要讲下国外和国内的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亚当·斯密(1776)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

他从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学说出发,说明国际分工能使贸易双方的产出增加,由此产出贸易利益。

这种国际分工是以生产率费用的绝对低廉为基础,而构成生产费用的是单一的生产要素,即劳动费用。

世界各国均按劳动费用最低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生产和出口本国与别国相比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与别国相比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贸易双方的生产成本都得到节省,交换所得的产品数量也就增加。

大卫·李嘉图(1817)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或相对成本)理论。

他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出发,认为若两国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就可与别国进行贸易,并使双方获利。

伊利·赫克歇尔(1919)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论点,他的学生俄林(1933)继承了论点。

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的生产资源。

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各国的要素禀赋条件的差异和各种商品的不同的生产技术系数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是国际贸易及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

换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劳动报酬相对便宜,因而该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成本相对便宜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资本报酬相对便宜,因而该国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成本相对便宜。

由此就会产生要素条件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比较成本差异。

每个国家都应当出口密集地使用本国较为充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循环经济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循环经济是一种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经济模式,通过合理地规划和设计产品与服务的生命周期,将废弃物重新进行包装、加工、再利用等操作,从而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双重效益。

二、循环经济理论的国际发展环境国际上,循环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选项之一。

比如,欧盟制定了《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美国在2015年制定了50个环保计划,其中“循环经济”的概念也被提了出来。

三、循环经济理论的国内应用现状在中国,循环经济理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17年国务院发布《绿色制造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目标。

四、循环经济理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对于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效应上,循环经济可以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社会效应上,循环经济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普惠性社会治理。

五、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趋势未来,循环经济理论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同时,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将带动循环经济在未来的深度融合和创新。

案例分析:一、中国大唐集团的灰渣循环利用项目大唐集团在燃烧燃煤时,产生的灰渣大量占据空间,并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唐集团设立了灰渣循环利用项目,将灰渣加工成为各类建筑材料,实现了灰渣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化。

二、泰国Zaandam Residences项目的循环经济战略泰国Zaandam Residences项目采用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将废弃物利用和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措施纳入设计中,将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真正做到了绿色、可持续的建筑工程。

三、澳大利亚Hoppers Crossing的可再生能源项目Hoppers Crossing是一座集太阳能板、地热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一体的城市。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定稿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定稿

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所在学院外经贸学院201 年12月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加深,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在全球范围内激烈争夺和自由配置。

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的局势越发严峻。

作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动力,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优势在逐步下降。

严峻的环境意味着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提升浙江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民营经济乃至浙江经济发展都尤为重要。

作为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国外的学者研究的不多,但是国内不少学者着力于此研究。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为浙江省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供理论指导。

这种研究不仅对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很有意义,而且对推进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提供借鉴。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文献。

包括阐述出口竞争力,贸易壁垒,企业融资等文献资料。

二、民营企业概述营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

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

实行国有民营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租赁者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私有民营是指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丘惠音(2011)提出民营企业中的“民营”是从经营机制上来和其他概念进行区分的,特指的是非国有制企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分,企业主要有:有独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类型。

根据中国的现状,民营企业分为以下几种:(1)自然人股东所有的企业;(2)主体模糊的集体企业;(3)非国家独资所有的社团法人、财团法人及国有参股和控股的企业。

浙江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浙江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研究品牌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与消费者建立的、区别与竞争对手的企业或产品标识。

品牌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品牌已成为代表一国国力的象征,是形成并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持久的外在表现。

我国企业要获得持续性发展,避开国内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必须创建自主品牌,提高品牌的科技含量,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

1国内相关研究1.1 相关研究的历史回顾张路红(2008)认为中国的品牌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变革是密切联系的,大约也可分为三个阶段:解放前,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以后。

据史料记载,中国公元前就有了商标,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战国时代,相当于现在商标的印章,就在商品交流时用作凭信。

随着近代中国商品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小有名气的“字号”,如张小泉剪刀、六必居酱菜、狗不理包子等等。

解放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虽然这一时期对品牌不重视,但还是出现了一些妇孺皆知的名牌,如蝴蝶缝纫机,飞跃、牡丹彩电,凤凰、永久自行车等。

改革开放以后,在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中国许多企业家开始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并将品牌建设看作是营销管理的核心。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一些新的品牌出现了,并成为当今市场中响当当的品牌,如家电类的美的、海尔、春兰、格兰仕等,服装类的雅戈尔、三枪等,食品类的娃哈哈、乐百氏等。

祝合良(2008)又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品牌经济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品牌启蒙阶段(1978-1991年);第二阶段,品牌经济发展阶段(1992-2002年)。

第三阶段,品牌经济提升阶段(2003年至今)。

目前,发展自主品牌,发展品牌经济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品牌的发展历史相当久远,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现代意义上的品牌发展历史较短。

1.2 相关研究现状李小庆(2010)对中国出口商品品牌现状进行了分析,中国由于品牌竞争力不足,仍然停留在“出口大国,品牌小国”的阶段,并且指出了中国品牌的三个缺陷:出口品牌竞争力不强;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脱离品牌实质,忽视产品质量。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是一篇关于浙江
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论文,通过实证分析浙江省对外贸易结
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文综述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三个方面对《浙江省对外
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进行综述。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浙江省的对
外贸易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
证研究。

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引入对外贸易结构变量,分析其中的相
关因素和关系。

在研究内容方面,本文主要研究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对外贸易结构的特点和变
化趋势,以及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等。

在研究结果方面,本文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

首先,浙江省对
外贸易结构存在一定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在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上
的变化较为明显。

其次,对外贸易结构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

特别是在产品结构上,不同产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差异。

同时,对外贸
易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即当前的对外贸易结构
对未来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是一
篇对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的论文。

通过实
证分析,得出了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一些重要结论。

本文的研究方法较为科学,研究内容丰富,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循环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探讨

循环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探讨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 向: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发菜 .甘草 的出口失控 .导致我 国近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沙化 :对

进人与 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的经济发展模式 。 从经济层面上讲 . 循 害 j土法选炼及 ” 五小“项 目盲 目开发 .高污染的产 品出口也给 环经济是一种新 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 . 是把 自然资源和生 生态环境带来了可怕的灾难 。
1 对外贸易给我 国国内环境带来 了很大的破坏 .贸易可持续 .
发展面临挑 战
贸出 口市 场主要集 中在美国 .日本 、欧盟等发达国家 以及东盟 等
改革开放 以来 .我 国由于缺 乏环境保护 .对外贸易一度给我 国家。近年来随着这些国家环境保护措施的强化 .我 国的许多产 国的生态和环境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 这种影响至今仍不 同程度 品因达不到有关 国家的环境要 求 .经 常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 。 地存在 .局部地 区有加剧的趋势。 如欧盟就 曾以我国禽肉农药残 留、兽药残 留及有害微 生物超标 为
态环境看成稀缺 的全社会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 . 从宏观上将生态
() 2 在进 口方面缺 乏相应 的环 境监 管 .造成对我国环境的污
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之中 .改变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私人获利 染。一些外商 以兜售 ” 资源性 ”废旧物质 为名 .将 电子垃圾 ,医 的不对称性 .使外部成本内部 化.从微观上改变企 业治理生态环 药垃圾 .塑料垃圾甚至 生活垃圾转移至我国 .这些进 口废旧物资
《现化0 1 (刊总4 商 代》0 1 上 )第4o 场 2年月 旬 8 6 期
维普资讯
国 际 经 贸
一沈伟玲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 摘 要 ]长期 以来 ,我 国在对外贸易上粗放 式的增 长,不仅加剧 了与资源,环境 等问题 的矛盾 ,而且 与国外的 贸易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际贸易环境因此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贸易受到了极大冲击。

面对这种挑战,浙江对外贸易外向型经济体系的构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本文将分析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探讨应对策略。

新常态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开展国际贸易面临愈加困难的形势。

此外,全球供需关系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由此,浙江的对外贸易也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出口受到了巨大冲击,外贸企业难以扩大市场份额。

针对这一问题,浙江需加强对外贸易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利用涉外机构和涉外平台的优势,提高浙江商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性,把握国际市场机会。

其次,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大,企业不敢轻易投资扩大市场份额。

为此,浙江需积极促进对外贸易投资,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对外贸易。

通过政策扶持等形式,选定一些优势产业,提供给外商相应的投资机会。

同时,加强合作伙伴的构建和管理,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合作。

最后,国际规则和贸易体系变得更加复杂,企业面临着市场准入和安全保障等诸多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浙江要加强对外贸易企业的法律监管,为企业提供相关法律咨询,帮助企业尽快适应新的贸易环境。

同时,引入更多的外贸人才,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全面提升西湖品牌形象,为浙江鼓励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注入新的元素。

为应对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需要加强对外贸易发展的定调和思考。

防范风险在新的贸易环境下,浙江应通过制定风险防范计划、探索风险后果评估等一系列防范措施,加强对外贸行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对外贸的风险控制能力。

如果有可能,更应致力于培养一支对外贸的专业人才队伍,并在对外贸易研究和实际操作中加强对外贸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本着“电子化、便利化、交叉互通”的原则,浙江应加强与华南、中原地区贸易关系,并提升浙江的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特别是电商的便利化和普及化水平,为更大限度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兴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浙江外贸发展策略研究学院名称:经济学院专业班级:经济学062学生姓名:胡莉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在对外贸易中运用循环经济战略愈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制约,保护环境可以提高资源的增值能力和永续利用能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所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求增长。

另一方面,环境问题的解决受到人们认识水平和经济能力的制约,因为保护与改善环境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没有经济的发展,良好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就会遇到很大困难。

要促进外经贸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 成为我们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

因此本文通过国内外学者的文献的分析和归纳,从四个方面研究了在循环经济视角下外贸发展策略,希望有助于浙江省外贸发展策略的研究。

一、关于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论述作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组成部分的外贸可持续发展已纳入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协议内,成为当代国际经贸领域的中心议题。

其主要体现为在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过程中,如何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并获取不断增长的贸易利益,促进贸易国之间和谐互动、共同持续发展。

(一)国外关于外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论述早在1987年,挪威人布伦特夫人在《我们共同未来》的报告中,就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989年美国人福罗什在《加工业的战略》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

许多发达国家从1970年代开始即通过国内立法把循环经济运用于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贸易,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国都在相关法规中程度不同的引进了循环经济思想和原则。

发达国家依据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国内法规及后来的其他国际条款大大加强了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对本国资源、环境的保护,有力地推动了循环经济在本国对外贸易中的实施。

经济贸易政策是相关法律体系的重要补充。

发达国家在制定相关循环经济法律的基础上,同时制定了相关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贸易政策。

它们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各国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投资政策等。

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财税政策方面,对使用循环生产资源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加快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开发,打造以科技为主导的新比较优势,促进本国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在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研究方面,国外的讨论侧重于生态环境与对外贸易的相关性问题以及对外贸易的生态效益的计量上。

对外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下两个事实:首先,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是多方面和复杂的,同时也是不可忽略的。

第二,贸易自由化是一把双刃剑。

其对环境的作用要取决于贸易方式、计划和目标。

并且要使贸易达到积极的效果,需要国家和国际范围的政策和法律的支持。

学者们注重分析对外贸易带来的环境效益的影响,相关的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有:(1)通过引入环境要素来扩展2×2×2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定量分析环境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间开展自由贸易给各自带来的环境影响,如Murrell.P,Ryterman.R(1991)。

(2)借鉴环境贸易效应模型,发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倒U 形关系。

Grossman和Krueger(1993)通过对42个国家面板数据的分析,即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

他们将引起这种曲线的作用分解成为三种效应,即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

这三种效应通过贸易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污染规模的影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同污染密集度产品的专业化分工模式)和技术进步(降低污染)等途径对一国环境产生影响。

(3)绘制贸易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 Curve)来分析开展对外贸易与环境质量的相关关系。

Lucas,Wheeler与Hettige(1992)检验了收入增长与输出的污染强度以及贸易开放对输出的污染强度的增长率的倒U关系,即库兹涅茨曲线。

由于缺乏除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对于环境损害的时间序列数据,他们运用了一组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跨部门数据,建立一个独立的方程。

制造业输出的污染密集度的增长率是最初单位资本收入、GDP增长和与GDP相关作用的贸易开发度指数的函数。

研究确实发现了倒U关系的证据一国的人均收入的增长,特别是伴随制造业在GDP比重中的减少,降低了其产出的污染密集性。

(二)国内关于制约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分析柏林、胡放之(2007)认为目前,阻碍对外贸易可持续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

二是低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

另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利用我国对环保要求较低,将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也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影响。

三是日益盛行的绿色贸易壁垒。

胡伟辉(2008)指出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绿色贸易壁垒;对外贸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给我国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进口洋垃圾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发达国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我国转移。

沈伟玲(2006)提出从可持续贸易的角度看,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对外贸易给我国国内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2.我国产品出口受到来自国外环境保护的强烈挑战,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刘丽杰(2008)提出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瓶颈;进出口商品的商品结构不合理;进出口商品的商品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步娜(2006)认为由于发展观念、体制、政策、技术等原因,我国对外贸易的大规模扩张加剧了国内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与此同时,资源与环境问题因为具有全球化的趋势而被许多国际条约与规则所涉及,国际市场对高消耗、高污染型产品设置的门槛逐渐提高,这都制约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

李军(2006)认为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低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瓶颈,日益盛行的绿色贸易壁垒"。

(三)国内关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王桂兰、刘莹莹(2007)总结出了我国利用循环经济发展可持续对外贸易的对策:大力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正确认识循环经济与我国外贸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力扶持我国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加速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发展我国环保行业;鼓励公众与外贸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工作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严格禁止国外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对环境保护及对外贸易相关的法律政策。

袁冬梅、刘建江(2006)认为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趋势,我们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树立循环经济的思想和理念,将改善环境质量和加强资源利用作为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化阻力为动力,从以下方面来协调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贸易与环境、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调整我国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导向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型外贸企业发展之路;制定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胡伟辉(2008)提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建立我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逐步完善环境政策,加快绿色贸易立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贸易商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品。

晁根芳(2008)指出WTO规则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研究法律上的应对之策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拟应强化贸易的环境管理决策机制,加强国际立法合作,加强和完善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加强绿色贸易制度的法制建设,强化环境法律实施与监督。

李彦军(2005)认为我国对外贸易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前提下,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应该实行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高消耗、高排放的线性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形式,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而兴起,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

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问题,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严复雷(2006)认为在对外贸易中重视和发展循环经济,表现为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降低出口贸易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推动社会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利用环保和绿色工艺生产出口商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出口环保和绿色产品。

同时坚决抵制外国的有害物质和生活垃圾的进口,鼓励绿色产品的进口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外商直接投资,推动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关于循环经济在外贸发展中作用的论述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对经济系统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贸易与环境的关联度日益增大,以保护环境促进贸易发展、以贸易发展推动环保是协调国际贸易与循环经济相互关系的根本要求。

赵晓俊(2008)认为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十分重要,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不仅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还是我国应对国外不断增多的循环经济的重要法规和行业限制的重要举措。

发展循环经济不但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资源利用率,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还有利于降低我国对进口资源的依存度。

郑鹏、陈曦(2008)提到中国农产品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国际市场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实, 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方式, 不得不考虑生态、环境、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对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影响, 不得不重视健康、安全的消费理念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 循环经济理念为中国打破农产品出口所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思路。

袁冬梅、刘建江、张显春(2006)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减轻我国对资源进口过度依赖的途径,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贸易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利用率, 优化出口结构。

张显春(2007)认为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为我们正确处理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避免绿色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