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五中高中历史专题复习教案《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学习文档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总结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版必修II第11课,主要讲述1949-1956年过渡时期和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的建设,以及文革1966——1976年十年文革的经济状况,有成功也有失败,这都为新时期的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识记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的背景,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
(2)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搜集和展示资料数据,能比较建国初期、一五计划时期、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文革时期等各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或出现的挫折及其原因。
(2)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探索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从中认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3)利用历史图片进行直观教学,体会我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点: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1960 年纠正左倾错误的八字方针;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理解国民经济曲折发展的原 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本课在初二下册教材中涉及史实较多,高一学生思维活跃, 求知欲强,个 性鲜明,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理性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课根据高一学生的 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围绕“工农业生产折线图”设置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理 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 / 10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经过三年多 的艰苦奋斗,到 952 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 3 亿多无土地 或少土地农民分到土地;1952 年,工农业总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均 超过历史新高。(板书:1、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师问 2:到 1952 年,当时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如何? (可用饼状图 引导)
生:小农经济、手工业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国营经济等多种 经济成份,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
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 过渡时期总路线
师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
是总路线的灵魂。由此使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速度的 “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更加膨胀,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
1、 大跃进 师问:大跃进运动的表现、特点、原因分析,危害? 生: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 度。 原因: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三年基本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急 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速度;根源:“左”倾错误。 特点: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错误 危害: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不但会造成人力物 力的巨大浪费,环境严重破坏,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高一历史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公开课教案(名师考核课)
课题: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授课班级:高一4班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内乱对国民经济的破坏,周恩来、邓小平在文革期间对经济的贡献。
(2)、提问:为什幺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了解1956——1976年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制定的正确决策和出现的重大失误。
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4)、引导学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论从史出、总结历史、反思历史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1)、课堂上,以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实践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自主总结,归纳本节课基础知识。
(2)、引导学生就一些较难理解的历史结论展开思考,并结合社会现实生。
高中历史 专题三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时间:1953年。
(2)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第一个五年计划(1)执行时间:1953-1957年。
(2)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工业化成就:①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大都超额完成。
②建立起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
③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4)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的完成(1)改造时间:1953-1956年底。
(2)措施:(3)实质: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4)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5)局限:后期的改革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初期成功探索2.探索失误(1)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2)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危害:“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国民经济的调整(1)开始: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十年建设的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和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
高中历史_《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Ⅱ)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第一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课的要求是: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这一课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这三部分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从宏观上做了系统的介绍,便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一时期的历史。
二、学情分析由于目前我国历史教学初中采取开卷的形式进行考试,导致初中教师和学生对历史的不重视,学生历史基础薄弱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
再加上高中历史课本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知识系统性不强跳跃性还很大,使得原本对通史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的理解更加困难。
因此,本次教学将从宏观上帮学生理清思路的同时注重对知识点的分析,坚持从整体到具体的原则。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认识过渡时段总路线,了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了解中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由于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严重的困难面前,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调查研究,调整发展战略,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了解“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收集资料,列表勾勒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
绘制与运用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成就示意图》,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体特点是在曲折中前进。
引导学生用“曲折性”与“前进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和发展。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概念,掌握建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探究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原因,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含义,意识到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建设中的曲折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1.社会主义建设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包括土地改革和工业化;3.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包括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4.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存在的问题1.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国家的发展与应用;2.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3.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3. 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1.什么是科学实验精神?2.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应用和作用。
四、课堂教学1. 教师引导•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引导学生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探索中曲折”和科学实验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2.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材料,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学生查找资料,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
3. 教师组织讨论•教师组织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就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五、评价与反思1. 评价指标•学生是否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学生是否能够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生是否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内涵和意义,并具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能力。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课时 教案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课时教案本专题主要叙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基本历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前提。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问题:(PPT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领导人也不是全然明白,邓小平曾说: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仍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由此说明,社会主义是不是一种固有的模式?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新中国在1953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PPT人民币展览),主题鲜明,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主景图案从壹分到五角券分别为:汽车、飞机、轮船、拖拉机、火车、水电站等,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貌。
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根据中国的国情,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后,存在着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这个时期称为过渡时期,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就是(PPT提问):“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追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第一个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即“过渡时期”的内容)第二个问题:面对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PPT又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呢?)(PPT毛泽东)毛泽东认为:要向苏联和其他国家学习;当时针对中国国情,(PPT 刘少奇)刘少奇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工业化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
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探索的第一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时间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PPT过渡时期展示图)这个国度时期以1953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二个阶段即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课程目标: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个子目中,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理解“一化”和“三改”之间的关系。
1、背景:恢复国民经济——克服重重困难,恢复国民经济(PPT)(1)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新中国建立之后,全国放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PPT土地改革)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但是这次土改并没有使土地所有制的本质发生变化,仍然是土地私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设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设计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能力要求。
知识与能力:知道建国初“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意义;了解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懂得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并形成为增强祖国综合国力而不懈努力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这节课以构筑历史情境展开,通过《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为线索,以一位东北农村大妈的生活经历,突出个体农民的“小”家和我们“大”家(国家)的对比,让学生通过一个平常的农村家庭,明白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的曲折发展经历,以此来构建整个国家的历史轮廓;在上课过程之中,针对大妈在生活中遇到的疑问和难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能正确反映并符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时,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
并且让学生明白,即使在建设中遇到挫折,只要我们及时的调整并改正失误,也能取得成功。
这都有利于培养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挫折感教育。
教学重点:“一化三改”所取得的成果;十年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的失误授课过程:课前五分钟到班级,组织学生准备历史课,并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酿造学习气氛。
导入:通过赏析“粮票”导入新课:“粮票”见证了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曲折发展。
板书: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听陈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1949年,经媒婆介绍,俺嫁给了同样是一穷二白的打铁匠老丁。
媒婆说:别看老丁现在一无所有,但为人老实,有一技之长。
婚后,你们可以在分得的土地上开个铁匠铺,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火。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化。
2.了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对的挑战和困难。
3.掌握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代表性事件和人物。
4.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主要阶段。
2.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和挑战。
3.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代表性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1.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
2.从历史的角度探究当前的国情和问题。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研讨法3.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发学生兴趣老师展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图集,鼓励学生讨论其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并提出他们自己的看法。
2.预告教学内容老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并阐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二、知识讲授1.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主要阶段(1)基本特点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推进文化建设和思想阵地建设。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
④增强国防实力和军事建设。
(2)主要阶段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阶段(1949-1952年)。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时期(1958-1965年)。
④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⑤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阶段(1978年至今)。
2.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和挑战(1)经济困难由于以往的战争和动荡局面,国家建设面临的困难难以想象。
(2)思想文化问题开展批判思想中的错误观点和借口,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发展到了一个危险的阶段,其后果极其严重。
(3)政治体制的重建面对各种新问题和突破口,需要改变原有的政治体制和构成。
(4)国防的建设和发展囿于历史的因素,军事领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挑战。
三、案例分析1.林彪事件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是哪个时期做的?①文革前。
②文革中。
③文革后。
④改革开放初期。
2.就业问题关于就业问题,你觉得2008年金融危机而今感到的困难和社会紧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有何区别?①社会主义困难是受制于许多复杂的历史和国际因素,而此时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设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设计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能力要求||。
知识与能力:知道建国初“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意义;了解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懂得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并形成为增强祖国综合国力而不懈努力的认识||。
||。
过程与方法:这节课以构筑历史情境展开||,通过《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为线索||,以一位东北农村大妈的生活经历||,突出个体农民的“小”家和我们“大”家(国家)的对比||,让学生通过一个平常的农村家庭||,明白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的曲折发展经历||,以此来构建整个国家的历史轮廓;在上课过程之中||,针对大妈在生活中遇到的疑问和难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能正确反映并符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时||,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
并且让学生明白||,即使在建设中遇到挫折||,只要我们及时的调整并改正失误||,也能取得成功||。
这都有利于培养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挫折感教育||。
教学重点:“一化三改”所取得的成果;十年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的失误授课过程:课前五分钟到班级||,组织学生准备历史课||,并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酿造学习气氛||。
导入:通过赏析“粮票”导入新课:“粮票”见证了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曲折发展||。
板书: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听陈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1949年||,经媒婆介绍||,俺嫁给了同样是一穷二白的打铁匠老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名师说课课标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956年起,中共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中共八大作出一系列正确决策,反映了探索开始时期的重要成果。
从1958年开始,经济工作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一系列“左”的错误,表明探索出现错误的趋向,导致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来发展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在初中历史中讲述得比较具体详实,学生有一定基础,又由于现代史内容,学生学起来较有兴趣,多数问题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对二十年探索的经验教训的总结难度较大,教师应加以点拨。
教学方法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二十年建设,特别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方面的有关资料,加强对这一时期有关历史现象的认识。
2.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帮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习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各自完成自己分到的题目,形成结论,在课堂上交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五计划的成就,三大改造及其影响。
2.掌握建国后到1976年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失误。
3.理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错误所在。
4.理解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的实质。
5.能够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三大改造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法:在教学过程中展示1949--1976年的相关图片,成功再现当年的历史事实,加深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评价。
2.列表比较法:对三大改造从时间、形式、主要措施、结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比较,找出共性与个性。
3.深入探究法:通过阅读“一五”计划的内容,结合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引导学生探究“一五”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和深远影响。
4.通过讨论法,探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成功的探索和探索中的失误,总结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模块三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目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策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案2、教师准备电脑和课件【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个别抽查2、导入新课: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预言(一)新课教学(用探究案引领)、教学基本流程导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曲折发展的十年——“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小结(二)、教学情景1、导入: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二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承接了了上节课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形势的考验。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
了解中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先是导入新课。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国家采取对华敌视态度,长期战乱导致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复杂的国内形势,但是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脚步一直向前迈进,请看多媒体展示的
学生活动1
好的理论是实践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成功的实践又会证明理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接下来我就说一下第四部分教学过程,来践行前面对本课的分析与设计。(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
活动意图说明
7.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利用多媒体呈现板书以框架层次的形式设计,这样的板书线索清楚、简洁明了,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
(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我在布置课堂作业时,是根据我们班的学情分层次来设计一份课堂作业稿,先做基础知识题,如看练习册上的选择、填空、简答题;然后试概述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5.6.7.学习评来自设计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其次是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新情境与谈话分析法,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资料搜集、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001]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定义和特点;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发展;3.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和教训。
二、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2.启示和教训的总结。
三、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及对这些困难和挑战的应对措施和经验总结。
1. 社会主义建设的定义和特点社会主义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通过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推动社会向共产主义方向发展的过程。
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包括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巩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塑造。
2.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这些曲折包括经济发展中的起伏、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管理和运行问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接受问题等。
曲折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内外部矛盾的复杂性、制度体制不完善、管理水平和经济技术实力的不足等。
在曲折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
3. 启示和教训的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教训。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曲折发展是必然的,但也不可因此放弃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
其次,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和特点,建立健全的制度和体制,加强管理和技术水平,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塑造,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和觉悟,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定义和特点,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有更深入的理解;2.分析: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发展,让学生理解困难和挑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和教训。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引言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政治、社会制度,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实现国家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然而,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系列的曲折和挑战。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历史。
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
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路径。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定义,并阐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第二步:学习历史案例•展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发展历史案例,如苏联和中国等国家的经验。
•分析这些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例如经济计划的实施、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挑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等。
第三步:讨论与总结•与学生一起讨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引导学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经验,并思考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第四步:拓展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路径。
•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如何平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如何合理分配资源、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等。
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
我们学习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案例,并分析了其中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我们还讨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路径,并提出了一些思考题,希望能够引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思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提高历史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案.doc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反右倾”斗争、三年经济困难;七千人大会、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二、要求学生认识:1.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立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10 年的探索中,虽然屡遭挫折,但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是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主流。
2.十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历了反复的曲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发人深省的教训。
这些经验和教训,对后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伟大实践,提供了借鉴。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史实具体分析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与失误,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提高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教学难点: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屡遭挫折的原因和教训教具1957—1966 年主要成就示意图(放大、着色)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起来的?总结学生回答情况,逐步导入新课。
指出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55 年和1956 年,相继出现了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
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既然已经建立起来,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优质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
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
【重难点突破】重点: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调整。
难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的关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学生阅读教材导语,然后分析:由此导入新课。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导学:请大家结合教材第一目思考中共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哪些准备?(快速阅读,提炼要点,在书上做记号。
)1、条件的成熟:(1)政治上:①新中国政权的巩固②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确立③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能力加强(2)经济上:①土地改革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②国营企业的建立、发展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1)内容:“一化三改”/“一体两翼”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江津五中高中历史专题复习《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决策、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经验教训。
一、独学指导:(一)、知识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二)、独立学习: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年)1.社会条件:(1)运动的完成。
(2)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结束。
2.过渡时期总路线:(1)制定: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
(2)方针:社会主义与并举。
3.一五计划:(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进行。
(2)工业化成就(略)(3)意义:中国开始改变的面貌。
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结果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评价:意义:在中国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局限:改造后期,存在、改变过快等缺点。
知识点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年——1966年)1.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1)初期的正确探索①《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②中共八大的召开: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中共八大集中体现了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2)探索建设道路上的失误①产生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在探索建设的道路上,党产生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
②表现:1958年“”运动和运动。
③严重危害: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起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党对“左”倾错误的纠正①举措: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决策、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经验教训。
一、独学指导:
(一)、知识指导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曲折发展
(二)、独立学习:
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年)
1.社会条件:(1)运动的完成。
(2)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结束。
2.过渡时期总路线:(1)制定: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
(2)方针:社会主义与并举。
3.一五计划:(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进行。
(2)工业化成就(略)
(3)意义:中国开始改变的面貌。
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1)措施:
(2)结果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评价:意义:在中国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局限:改造后期,存在、改变过快等缺点。
知识点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年——1966年)
1.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
(1)初期的正确探索
①《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②中共八大的召开: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中共八大集中体现了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2)探索建设道路上的失误
①产生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在探索建设的道路上,党产生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
②表现:1958年“”运动和运动。
③严重危害: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起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党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①举措: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②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2.十年建设的成就
(1)工业方面:建成、两大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和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
(2)交通方面:新修铁路8 000多公里,除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第一次通了火车。
(3)能源方面: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石油已经实现自给,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
知识点三“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
1.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经济混乱局面的出现:在“全面夺权”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
(2)周恩来的调整: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重申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3)邓小平的全面整顿:从铁路运输开始,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开始了复苏和发展。
(4)国民经济的再度混乱:由于“四人帮”的阻挠,刚刚出现的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
2.动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文革”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2)受“文革”的影响,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三)、抛砖引玉
互
学
引
导
三、
活
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
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过程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八大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重要的会议。
这两次会议( )
①都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方针②都将主要任务与工作中心放在经济建设上③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④都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④
3).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
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B.三大改造运动中C.“大跃进 D.人民公社运动时期
4).“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 B.经济取得一定的成
C.国民经济严重滑坡 D.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被废除
5).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
施。
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以上材料说明()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疑难解惑
仔细观察辨认图中的图片:
① 高炉炼钢②全国各地竞相以虚假的纪录夸耀
③夸张的宣传画④大庆油田
注:图中字为: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只,足够吃半年。
请回答:
(1)前三幅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什么运动?根据图片所包含的信息概括这一运动的特点及教训。
(4分)
(2)图④中的油田建成于什么时间?这一事件与上述运动之间有无必然联系?为什么?(6分)
(3)请结合上述四幅图对该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作一简要评价。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