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I)
2020届高三历史3月“二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 版
2019市“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能力测试第Ⅰ卷选择题1. 早期维新思想中的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
梁启超关于人民到底有哪些权利,并不能明确指出,平等、自由等皆是其在戊戍政变后才提出来的。
严复在变法期间影响最大的也只是译著《天演论》,宣传的是赫胥黎的进化沦学说。
这说明A. 维新派并不宣传民权B. 维新派仍维护封建统治C. 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有限D. 西方民主思想还未传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康亮维新派主张想西方学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因此A、B、D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们思想仍有很大局限性,这说明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还不深入,故C 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变法·特点2.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母。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梨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关于这首古诗,下列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A. 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B. 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C. 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D. 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古诗描写的是当时贫富悬殊,但是没涉及到土地兼并,所以排除A;由“苗疏税多不得食”可知,当时的赋税沉重,但是不能反映出徭役的沉重,所以排除B;C说法绝对,排除。
通过诗的描写,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发展情况3.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利;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 立法服从于政治B. 行政服从于司法C. 从人治走向法治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 卷9 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务必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卿大夫在K控制的封邑设立与诸侯国相应的朝廷机构,并拥有独立的武装。
其在政治上是治理朝政的国君,在军事上是世族武装的统帅。
随着卿大夫势力的不断强大.各个封邑之间开始相互争夺、兼并,并向诸侯国君发起挑战,这时的士也不再为主效死,而是“士无定主”。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B.贵族政治衰落C.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D.宗族势力上升25.宋仁宗下诏令京师士庶,得衣黑褐地白花,蓝黄紫地撮晕花,女子得衣白揭毛黯褐帛。
又屡下诏禁涂销黄金为衣服器物之饰。
嘉祐末,诏禁天下衣黑紫。
可见A.政治手段制约了纺织技术进步B.市民生活趋向单调C.统治者尚节俭,抑奢侈D. 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得以明确26.《文献通考》载:“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备员’其故何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私人。
及叔季之世,奸雄之谋篡者,亦以私人居是官。
”材料反映了A.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B.选官标准发生变化C.官员任命具有随意性D.行政效率不断提高27.理学家朱蒽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张“致良知”。
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A.净化个人心灵B.树立独立人格C.解决百姓生计D.解释世界本源28.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过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等团体。
高三历史第二次检测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分,共48分)1.在都城举行了宏大的册封仪式后(如右图),受封者率领军队、人民前往东方的封地,结果受到封地上的土着军队攻击,好不容易才将土着居民征服。
接下来的首要工作是筑城,用来作为未来统治这个封地的基地。
这是哪一时期的政治状况( )A.西汉初年B.周朝初年C.唐朝初年D.清朝初年2. 秦灭六国后,奏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4.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5.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6.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7“梭伦和伯利克里所进行的改革,不仅促使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促进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
”材料中“新的统治形式”体现了(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C.民主政治 D.联邦制8.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
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阶段性检测(二)(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二)高三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早期政治中神权与王权结合B.按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C.“家天下”的局面开始出现D.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2.右侧邮票是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男耕女织的生产劳作状态D.曲辕犁已经普及全国各地3.“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关于材料所赞叹的技术成果,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B.唐代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C.直接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D.两汉时使用已经十分普遍4.《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记载:“(金)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
”陆游在《纵笔》一诗中也写道:“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
”有人据此认为行省制度开始于宋代。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年代久远导致行省制度确立时间莫衷一是B.只通过历史文献就可以准确还原历史真相C.以诗证史的方法可证明宋代确立行省制度D.元代的行省制存在对前代地方官制的继承5.下图是《货郎图》(局部),描绘了一位老货郎挑满玩具百货杂物的挑担抵达村头,众多妇女儿童争购围观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南宋时钱塘一带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诊断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诊断历史试卷试题数:28,满分:1001.(单选题,2分)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2.(单选题,2分)家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
先秦有《周官》、《世本》流传;秦汉后,相继出现《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魏晋南北朝时,家谱成为世族间婚姻和仕宦主要依据,发展迅速。
这种变化反映了()A.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D.宗法理念服务于政治统治3.(单选题,2分)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宣扬“重义轻利、舍生为义”,荀子强调“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这表明先秦儒学旨在()A.要求规范社会秩序B.主张强化仁义道德C.呼吁缓和诸侯纷争D.意图强化中央集权4.(单选题,2分)董仲舒改造后的儒术包含“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等思想,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A.强调“天人感应”B.背离了先秦儒学伦理C.融合了多家学派思想D.提倡“三教合为一”5.(单选题,2分)桑弘羊主张“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北宋庆历新政的主政者范仲淹将山海之货看做富国的两大源泉之一,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他们意在()A.提倡发展工商业B.强化工商食官制度C.主张抑制土地兼并D.提高商人政治地位6.(单选题,2分)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A.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B.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C.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D.促使社会各阶层趋于固化7.(单选题,2分)汉武帝时期,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丝绸等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并“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2019-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32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32分)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2.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3.“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用来表述希腊城邦的一种政治实践。
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措施是( )A.实行陶片放逐法B.政府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C.创立最早的比例代表制 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4.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既然法律统治长官,长官统治人民,因此确实可以说,长官是能言善辩的法律,而法律是沉默寡言的长官”;“握有统治权仗的人可能更替,而罗马法却没有改变。
”在此,西塞罗强调的是A.法律的权威和作用 B.权力的权威和作用C.权力和法律互相依赖 D.权力和法律互相排斥5.“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6.有专家认为:“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
潍坊市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
潍坊市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潍坊市的肝散第二次模拟考试已经结束,历史的二模试卷答案已经整理好了,快来校对吧。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潍坊市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潍坊市高三历史二模试卷选择题24.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
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沦,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其用意在于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25.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A.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B.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D.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26.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
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C. 因俗而治加强竹理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27.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这说明当时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C.东学西传彬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28.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 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29.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
全国I卷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一
(全国I卷)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考古发现,夏王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国家机构“三正”与“六卿”,朝廷的官职可分为政务官员、宗教祭祀官员,农业经济官员、军事官员等。
到了商朝,”地方开始出现了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
这说明夏商时期()A.国家管理体制正日渐完备 B.摆脱了神权对王权的制约C.王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D.官员分工已十分细致明确25.西汉初期,统治者以黄老之学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在经济恢复、国力增强和社会稳定的同时,汉也出现了地方"王国问题"和中央外戚专政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同时出现导致汉()A.文化上再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B.政治上具备了解决边患能力C.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发生改变 D.经济上要求强化经济管理力度26.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
过了不久,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
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实际上逐渐被废止。
这种变化反映了()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的制约 B.唐宋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弱化趋势C.政治体制变动的随意性太大 D.行政效率提高、相权得到增强27.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多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
雍正时期摊丁人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8月8日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 重农抑商B. 强调制度与秩序C. 厚古薄今D. 重视道德与人伦2.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A. 儒、道、法、墨B. 道、儒、法、墨C. 儒、法、道、墨D. 道、法、儒、墨3.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
(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A. 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B. 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C.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D. 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4.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D. “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5.《荀子·王霸》曰:“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
”商鞅之法推行“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
”这表明战国时期A. 社会流动性加快B. 实用人才得到重用C. 官僚政治已出现D. 兼并战争作用明显6.发端于先秦时期的道家和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烙痕。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
姓名:考生考号: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年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八辑文献中有记载:“贵贱之位,岂或在它?……虽贫以贱,而信有道,可以驭众、治政、临事、长官。
”与上述记载体现的治国之道最接近的是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D.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2.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羌、汉、匈奴杂居之地,近年在此发掘的上孙家寨东汉晚期匈奴墓,从出土的铜镜、钱币等文化面貌已无法判断墓主的族群身份,只有从墓中的一枚“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印,才可知道墓主原来是匈奴人。
这说明A.河湟地区手工业较发达B.匈奴视汉朝为华夏正统C.汉朝直接管理匈奴地区D.多民族共同体有所发展3.中唐之后,禅让观念再度被重视。
柳宗元以“前者忘,后者系”警示君主,即前代君主被百姓遗忘,而继位者为民众所拥护才可以政权交接。
据此可知A.社会改革趋向复古B.民本思想受到推崇C.皇位世袭受到冲击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4.南宋时,高宗下令:对于“擅载外国入贡”的商船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宋孝宗也有回绝朝贡的诏令:“自今诸国有欲朝贡者,令所在州军以理谕遣,毋得以闻。
”这些措施旨在A.促进海外贸易发展 B.维持朝贡贸易体系C.维护国内秩序稳定D.加强中外友好交往5.大审,是明朝的会审制度之一。
由皇帝命司礼监太监,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的长官,对累诉冤枉的囚犯进行复核审理。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含答案2015.3.2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2.《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信人则制于人。
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
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材料观点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
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
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4.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
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人口增长 B.稳定地方秩序 C.完善政绩考核 D.增加政府收入5.“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
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A.《洛神赋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6.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
2019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题(二)
江西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文科综合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
据《尚书》记载西周“克(能够)明俊(才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分辨彰明)百姓;百姓昭明,协合万邦.”这主要反映了A.分封制的职责和权限B.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C.中央集权的雏形出现 D。
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25.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
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
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B。
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
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26。
欧阳修作《易童子问》,抨击《周易·系辞》;李泰伯和司马光则深讥《孟子》。
他们的做法体现了A.儒学正统地位严重动摇 B。
宋朝的学者有疑古之风C.北宋学人完全否定儒学 D。
司马光开创编年体史书27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布政使司”、“藩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
明太祖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地方藩王割据势力 B。
提高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C。
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职权 D.改变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28。
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还派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是西方国际法学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国际法》的编译A。
推动了晚清政治体制变革 B.开启了西方法制中国化的历程C。
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 D奠定了政治近代化的理论基础29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历史的词汇,名目繁多,如孙中山的“一次革命”“武昌之役"等.1930年7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I)24.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
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
这反映了A.古代人对血缘延续的重视B.分封制有利于巩固政权C.古代人对政治文明的追求D.武王政治统治艺术高25.西汉初年,对于汉朝的建立,社会普遍接受群雄“逐鹿”,刘邦捷足先登的解释,强调“人力”竞逐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初年,“天命兴汉”说完全取代“逐鹿”说成了社会主流观点。
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天命”说源于董仲舒儒学B.官方意识形态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C.是论证汉朝统治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需要D.反映西汉政权由盛转衰26.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汉兴,海内为一。
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游天下。
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对此材料解读准确的是A.西汉货币经济发达B.重农抑商政策没有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C.西汉政府没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西汉统一为商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7.宋代苏轼在《唐论》中称:唐太宗将天下之兵,分布在八百多个兵府内,在关中设置五百个兵府,在地方和边疆则设置了节度使,让其手握重兵,这一制度使到朝内大臣不敢政变,地方将帅不敢叛乱,四境夷狄不敢犯边,是最好的制度。
苏辙文章实质上是对北宋出现的哪一政治现象的评论A.重文轻武B.守内虚外C.重本抑末D.兵将分离28.英国教会在上海创办的印刷厂曾出现“牛拉机器印刷"的怪事。
据传教士回忆:"这个前景在国内(指英国)引起极大兴趣,为了满足当时估计的需要,⋯⋯预订了《圣经》100万册。
⋯⋯几部大机器从英国运往上海,安装后,以牛车为运转工具,立即开始昼夜印刷。
"对该史料解读合理的是A.“这个前景”应该是指鸦片战争英国的胜利B.“这个前景”应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C.“牛拉机器印刷”反映了中国近代印刷业竞争的激烈D.“牛拉机器印刷”反映出英国印刷技术的落后29.“信”“达”“雅”是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
“信”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和随意增减原文。
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却将达尔文主义者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这部批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作品翻译成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作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严复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B.严复误解了赫胥黎的观点C.严复翻译水平达不到他的翻译标准D.严复这样的翻译别有深意30.“我们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红军是抗日的武装!”“蒋介石是卖国贼!”“打倒国民党政府!”“工人组织起来,改良待遇!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实行土地革命!”某一历史时期这些宣传标语口号A.服务于红军战略转移的需要 B.已摆脱"左倾"路线的束缚C.突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1.下表为全国1977年——1982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对参加高考人数的变化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A.文化大革命 B.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恢复高考制度 D.改革开放32.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
此项规定主要反映了罗马法旨在A.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B.强调天赋人权C.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促进社会公平33.马丁·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
马丁·路德的实质目的是A.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B.将世俗生活神圣化C.否定教会的权威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34.1854年,英国政治家理查德·科贝登郑重声明:“我认为有知识的人们都会赞同雇主有采取适当措施经营管理工厂的权利。
如果工人们试图裁定雇主应该雇佣哪些人⋯⋯他们就明显地侵犯了资本的权利。
工人有权拒绝为雇主工作,但不应当丧失理智地提出条件并强迫雇主按照这些条件来雇佣他。
”对科贝登这段话解读合理的是A.体现了自由主义的思想 B.反对政府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管理C.反映代表工人利益的工党控制了议会 D.希望政府限制工人运动35.从50年代后期开始,英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1951~1961年,英国对英联邦国内的出口从50%下降到32%,而同期英国对西欧经济共同体的出口和进口却显著增加。
1960年,英国对共同体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15.4%。
这一现象A.是美苏冷战、两极对峙的结果B.是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结果C.是英国经济竞争力削弱造成的D.影响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40.(25分)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西方”“东洋”这些名称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名称的演变时期名称主要范围汉朝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东汉西域所载范围包括东罗马帝国,印度,波斯等国唐朝西域涵盖之前的西域,增“西天”即印度五代西洋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周围海域明代西洋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西方欧洲国家晚清西方、西洋专指欧洲国家二战后西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材料二“东洋”名称来源宋代,是古代中国人原创的地理名词。
“东洋”原指中国沿海,外延是东海以远、朝鲜半岛和日本乃至太平洋岛国,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理概念,“东洋史”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
但近代以后,“东洋”词义却发生了急剧变化。
日本历史学家重新诠释了“东洋史”,“东洋史”中的主角不仅由中国变成日本,甚至就连“东洋”之名,亦被日本独享。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9分)(2)二战后的“西方”与晚清的“西方”内涵有何不同?(3分)二战后的“西方”国家有何共同特点?(4分)(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东洋易主”的原因。
(9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发生于二十世纪的世界史重大历史事件:二十世纪一十、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俄国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三十、四十年代,西方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法西斯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联合国;四十、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总协定;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家;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五十、六十年代,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八十、九十年代,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苏东剧变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智能技术重大突破。
请根据提供历史材料为世界现代史概念进行定义,并结合史实说明你的观点。
(要求:立论鲜明,史实准确,论述合理)历史选做题: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目计分。
作答时,请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4.(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公元前157年在位),是汉高祖刘邦之庶子,初为代王,惠帝死后由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迎立为帝。
文帝作为长年在外的藩王,在朝廷一无威信,二无心腹,一大批跟随高祖打天下的元勋功臣还在台上,他只有小心谨慎,以求地位的稳固,奉行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
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鼓励发展生产,甚至多次亲自参加耕作,还让皇后亲自养蚕,以作示范。
文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把田租降至三十税一,后又干脆全免。
他还松弛山林川泽之禁,赈贷鳏寡孤独,救济穷困老弱。
为了选拔人才,文帝开创了察举制度,还鼓励大臣进谏议政。
廷尉张释之数次依据法律顶撞皇帝,文帝却始终委以重任。
法律方面,帝对即位后废除了“诽谤訞言法”和“相坐法”,还废除了由来已久的摧残肢体的肉刑制度。
文帝时期政治的宽厚,得益者首先是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
如黄头郎邓通,因得文帝宠爱,占有蜀郡严道的铜山铸钱,富可敌国,有“邓氏钱,半天下”之称。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整理(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汉文帝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汉文帝改革措施产生的影响。
(9分)45.(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当内战在苏俄猛烈进行时,欧洲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共产主义是否会向西方传播。
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克认为,……如果德国变成共产主义国家,那么它的工业实力和俄国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就会是不可摧毁的,革命的前途也就会有保障。
最初,布尔什维克的这些希望似乎有可能实现。
然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产生一个苏维埃德国,而是产生一个资产阶级的德意志共和国。
有几个当时未被注意到的因素可解释这一重大结果,一个因素是战前德国的繁荣,它使工人阶级比较心满意足、无心革命。
诚然,1914年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是欧洲最强大的政党,但它很保守,专心致力于社会改革而不是致力于革命。
同样重要的是德国农民的富裕,他们的境况比俄国农民要好得多。
而且,战争在德国革命的时候已结束,这又与俄国的情况截然不同。
此外,在德国,当最后的较量到来时,革命的反对者能号召可靠的军队支持他们。
最后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因素是德国社会主义者阵线的分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布尔什维克的这些希望似乎有可能实现”的依据。
(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结束后没有产生苏维埃德国的原因。
(7分)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丁日昌(1823年-1882年),字禹生,广东丰顺汤坑镇人,20岁中秀才,21岁补廪生。
初在原籍办团练,镇压潮州农民反清起义。
咸丰九年(1859年)任万安知县,因万安为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克被革职,遂投湘军,入曾国藩幕,后升任直隶知州、苏淞太道,江苏布政使,福建巡抚等。
从政过程中,丁日昌的思想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认为“太平军已不足平”,真正构成对清朝威胁的是外国侵略者;二是从手工生产进而追求机器生产。
他提出一系列富国强兵主张,多被清廷采纳。
同治年间丁日昌推举唐廷枢等创办开平煤矿;苦心筹划创建轮船招商局;成立上海机器制造厂总局。
同治九年 (1870年),丁日昌上《条议海防》奏折,建议设立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和把台湾建制为行省。
丁日昌从政不忘育才,在家乡先后倡办或扩建蓝田书院、金山书院、韩山书院和榕江书院等,促成同光年间向欧美派遣留学生,造就詹天佑、严复等一批人才。
1882年丁日昌卒于广东揭阳家中。
——据《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丁日昌》等整理.(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丁日昌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
(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丁日昌生平。
(7分)40. (25分)参考答案:(1)“西域”向“西洋”“西方”变化,从陆路交通到达的范围发展到海洋交通到达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