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叶2
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学案-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素养解读】:1.举例说明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2.结合图表资料,掌握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特点与表现。
3.实地考察,了解地方性分异的特点及原因。
【体系构建】:【预读教材】一、地域差异1.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2.地域差异的产生(1)同纬度地区:(2)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3.地域差异的体现: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1)全球性的地域差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3)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2)分布:①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如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②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如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2)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形成基础:水热状况差异。
3.分布规律(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2)山麓与陆地自然带一致。
(3)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1.形成: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2.举例:温带湿润区随地形从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针叶林(或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草甸带的分布规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 第2课时 课件
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产生了氧气,氧气是光 合作用的产物。
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观察下列植物叶片: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银边天竺葵
彩叶草
银边翠
问题: 这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
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检验这些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的产物?
1、从一种或几种斑叶植物上摘取 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 中,将小烧杯置于由绿色变成 黄白色 后,取出叶片用 清水 漂洗 。
叶片变成黄白色
6、将漂洗干净的叶片平铺在培养皿中, 滴加几滴 碘液 ,片刻后,再用清水洗 去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
漂洗
滴加碘液
得出结论: 1、绿叶只有在光下合成淀粉 2、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实验原理: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分)的颜色是_黄_白__色_(_或没有变蓝色) __,原因是 _没_有__进_行_光_合__作_用_(__或_没_有_产__生_淀_粉__)。图中B处颜色是___蓝_色__,原 因是_______进_行_光__合_作_用_产__生_淀_粉____。图中C(银边)的颜色 没有变蓝,说明_叶_绿_体__(_或_叶__绿素)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重要条件。
2、待叶片呈现黄白色时,取出叶 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到培养皿 里,向叶片上滴加碘液;
3、用清水漂洗把叶片上的碘液冲 掉,观察叶片的绿色部分和白色 部分,将实验结果记录到表格 中。
实验分析
结果 植物
银边翠 银边 天竺葵 彩叶草
用碘液检验叶片
绿色部分
蓝色
白/彩色部分
黄白色
蓝色 蓝色
黄白色 黄白色
思考:为什么下列植物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 因为它们白色的边缘不含叶绿素
第五章(2)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3、幼儿制作弹簧玩具。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铁丝紧紧地缠绕在
圆筷子上做成弹簧。
4、幼儿玩自制的弹簧玩具。
C、猜想——验证式
设计思路:针对某一问题,教师不是 让幼儿先去探索,而是先猜想一下可能会 得到什么结果,然后再进行实际的探究活 动,来验证原先的猜想是不是正确。 *猜想——验证式的设计,适合于幼儿 已有类似生活经验的问题,同时又是答案 并不明确的问题。
过程:
1、引导幼儿调查活动的愿望。 我们幼儿园附近的小河生病了,今天要请小朋友 当小记者去看看那生病的小河,看看它成了什么样, 也可以问问周围的人,回园后把你发现的情况画下来。 2、组织幼儿实地观察河水污染的情况。 (1)提示幼儿注意安全。站在桥上看看河水什么 颜色,闻闻有什么味。 (2)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情况? 引导幼儿观察河水的颜色,水面上的漂浮物,以及污 染物散发出的阵阵臭味。 (3)请你们想想:河里的这些垃圾是从哪儿来的, 水怎么会变成这样的? 3、组织幼儿回园后,把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三)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 (1)活动目标的设计 A、表达交流技能 a、运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b、倾听、理解和评价他人的观点 c、在表达交流过程中能借助图画、表格、 动作、形象等方式
B、科学知识和经验
a、丰富有关讨论主题的科学经验
b、学习在收集和鉴别信息的基础上建构自
2、 幼儿操作、记录,教师指导。 每次只能拿一样东西,先猜想记录再实验。 3、 小结,激发幼儿继续探索。 刚才你玩的是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发现了这些材料在水里有的沉有的 浮,有的东西很大,猜它是沉下去的,可是 一试发现却不是这样的,所以任何事情只有 自己试试才知道。
这里还有许多东西,它们放在水里是 沉还是浮呢?你们想不想猜一猜、试一试? 这次我们就不用记录了,你可以先在心里 想想,再去试试,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猜, 玩过以后告诉你的好朋友。 延伸 : 活动后可将沉浮游戏所用的材 料放于科学区中让幼儿继续进行活动,巩 固对沉浮的认知。
蔬菜栽培学第五章第二节西葫芦
(一)品种选择
目前西葫芦设施栽培普 遍采用早青一代,此外,黑 美丽、绿宝石、太阳9795、 如意等新品种应用也较多。 近年来,金皮西葫芦、飞碟 瓜、蔓生型的金丝瓜等变种 作为特种蔬菜在设施内种植 也较多。
(二)育 苗
浸种催芽,营养钵直播 苗期管理
温度管理(日温/夜温)
播种后出苗前:25~30℃/18℃ 幼苗出土后:20~25℃/13~15℃ 第一片真叶展开时:23~28℃/15~18℃ 定植前一周:15~20℃/8~13℃
温度调节
缓苗期
温光调节
抽蔓期
20~25℃(白天)/13~15℃(前半夜)/ 10~11℃ (后半夜)
结瓜期
初期25~28℃/15~18℃。
冬季低温弱光期间,23~25℃/10~12℃。
严冬过后,光照强度增加,温恢复正常管理。
外界最低温稳定在12℃以上时,昼夜通风。
光照调节 增光补光
蔬菜栽培学第五章第二节西 葫芦
第二节 西葫芦
一、品种类型 二、生物学特性 三、栽培季节和茬次安排 四、日光温室冬春茬西葫芦栽培技术
一、品种类型
(一)矮生型 (三)蔓生型
(二)半蔓生型
(一)矮生型
节间短,蔓也 短,一般蔓长 0.3~0.5m。第1雌 花着生节位低,雌 花码密,一般根瓜 着生于第3~8节, 以后每节或隔1~2节 出现雌花,栽培种 多为此种类型。
(二)半蔓生型
节间较长, 蔓长0.6~1.0m, 主蔓8~10节前后 开始着生第1雌花 ,栽培较少。
(三)蔓生型
主蔓长1.0~4.0m, 熟性较晚,耐寒性较差 ,而耐热性相对较强。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二)生育周期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二)(原卷版)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二)第三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考点1:细胞呼吸的方式1.细胞呼吸(1)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ATP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实质:。
2.【探究实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材料:酵母菌①生物类型:(真核生物)②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③呼吸类型:(2)实验原理(3)实验思路:分别给酵母菌提供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一段时间后检测其产物是否含或。
(4)分析变量①自变量: 。
②因变量: 。
③无关变量: 。
(5)实验步骤①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②检测CO2产生的多少的装置如图所示。
③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6)实验结果(7)实验结论①酵母菌在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还产生少量。
考点2:有氧呼吸1.概念: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释放,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反应的主要场所:。
(1)线粒体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
(2)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
3.有氧呼吸过程①第一阶段:场所:物质变化:产能情况:②第二阶段:场所:物质变化:产能情况:③第三阶段:场所:物质变化:产能情况:4.总反应:(1)物质变化:有机物(葡萄糖)→ 无机物(CO2+H2O)(2)能量变化: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考点3:无氧呼吸1.概念(1)定义:在没有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实质:细胞内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2.过程(1)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①场所:细胞质基质②反应:③实例:酵母菌、大多数高等植物(2)第二阶段:丙酮酸的不完全分解①场所:②反应:a.b.③实例:人和动物细胞,乳酸菌,某些植物的特殊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三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强化训练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到西南云贵高原的地形剖面及其对应的土壤和植被,甲、乙、丙、丁代表典型植被类型。
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A.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C.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草原D.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2.棕壤和红壤都有大量凋落物进入,但棕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远高于红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成土母质B.地形C.气候D.植被类型2022年4月18日,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
2022年7月11日,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成立。
国家植物园计划收集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将承担起遏制植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丧失等重任。
据此完成3~5题。
3.从地带性来看,华南国家植物园收集的植物应主要来自()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4.北京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最适宜收集的植物种类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土壤B.光照C.降水D.热量5.与北京国家植物园相比,华南国家植物园()A.单位栽培成本更高B.影响范围更广C.植物科研价值更高D.可栽种植物种类更多(2023·浙江6月卷)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进行野外考察。
图1示意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
据此完成6~7题。
图1图26.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有()①罗盘②雨具③冲锋衣④放大镜⑤手持卫星定位仪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7.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A.①B.②C.③D.④(2024·惠州模拟)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高山森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上边界为树线,由孤立的树木连接而成,代表了高山森林生长的最高海拔界限;下边界为林线,是郁闭森林的最高海拔上限。
叶类中药的鉴定PPT培训课件
丁香叶的横切面构造
1
4
8
3
9
2
7
5
6
1.上表皮 2.下表皮 3.厚角组织 4.木质部 5.薄壁组织 6.韧皮部 7.气孔 8.栅栏组织 9.海绵组织
迎春叶横切面构造
1.上表皮 2.下表皮 3.栅栏组织 4.海绵组织 5.叶脉
3、粉末制片: ①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及平周壁的情况。 ②气孔:形状、类型、副卫细胞数目。 ③毛茸:有无、类型、组成。
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粉末水浸液在紫外灯下有蓝色荧光
【附注】 地方习用品:
①河北、山东、辽宁、陕西等地用蓼科植物 蓼蓝的叶入药。
药材称为“蓼大青叶”。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气孔多为平轴式。
②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尚用爵床科植 物马蓝的叶入药。
下表皮具直轴式气孔。
马蓝叶
叶类中药各论
艾叶药材
叶类中药各论
侧柏叶
【来源】 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干燥小枝及叶。 【产地】 我国特产,分布广多栽培。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采叶较佳,阴干。
侧柏叶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成
分为α-侧柏酮、侧 柏烯、小茴香酮等; 其它尚含黄酮类成 分。 【功效】 凉血止血。
性状鉴定
1.长圆形或倒卵形 ,先端渐尖,基部 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
2.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 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下 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 显著突起,侧脉羽状。
3.革质而脆。 4.气微,味微苦。
74
番泻叶
【来源】
叶轮机械原理 第五章-第二大节侯
5.3 轴流压气机相似准则的应用 求解: 求解:
(1) “加零级”设计的相似准则是 ) 加零级”
∗ G T0∗ / p 0
n / T0∗
在什么截面上应用如下等式? 在什么截面上应用如下等式?
G T1* G ` T1* ` = * P P* ` 1 1
n T
* 1
=
n` T1* `
问:是否满足雷诺数大于2×105? 是否满足雷诺数大于 ×
2
2,新讲义P138,第6题: ,新讲义 , 题
用物理图画说明旋转失速的机理。 用物理图画说明旋转失速的机理。
3,新讲义P138,第7题: ,新讲义 , 题
简述喘振的物理全过程。为什么有时在发动机进入喘振时, 简述喘振的物理全过程。为什么有时在发动机进入喘振时,压气机 进口处会出现“吐火”的现象? 进口处会出现“吐火”的现象? 1
Re = ρU t D t /µ ≥ 2 × 105
(2)原型所需耗费的功率为: )原型所需耗费的功率为:
P = G ⋅ L∗ / η ∗ adk k −1 k =G⋅ RT1∗ (π * k − 1) / η ∗ = 8717 KW k −1
10
5.3 轴流压气机相似准则的应用 求解: 求解:
(2)缩型所需耗费的功率为: )缩型所需耗费的功率为:
17
5.3 轴流压气机相似准则的应用 求解: 求解:
(2)“零级”后的总温为: ) 零级”后的总温为:
T1 = T (π
∗' ∗ 1
k −1 ' k *
− 1) / η + T1∗ = 351K
∗'
满足相似准则所需达到的新转速、流量: 满足相似准则所需达到的新转速、流量: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分布有何特点?自 然带的分布反映出地理环境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3)E 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________地域分 异,它的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道以南的 C 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受何因 素影响?
3.比较不同山体纬度的高低 (1)比较不同山体所在的热量带判断山体纬度高低。 (2)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 纬的山地海拔低。
4.判断自然带的多少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 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 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 自然带谱越复杂。
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规律:海陆分布。 (2)形成基础:水分。 (3)分异规律: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 草原、荒漠。 (4)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自然带的名称: A________ , B________ , C________,D________。
(2)北坡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森林带所需的水热 条件。 (3)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北坡多,在重 力作用下积雪冰川下滑较多。 (4)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南坡为迎风坡, 水分条件好;加之南坡山麓海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 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自然带复杂。
垂直自然带的判读 1.判断阳坡和阴坡、南北半球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 差异性
课标要求
生物必修2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2第五章知识点总结1.植物的营养方式:-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养分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如氮、磷、钾等。
-水分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茎和叶子输送到整个植物体。
-氧气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氧气。
2.植物对土壤的要求:-酸碱度:不同植物对酸碱度有不同的适应性,一般来说,植物对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更适合生长。
-透气性:土壤要有良好的透气性,以便根系吸收氧气。
-含水量:土壤中含水量适中,既不能过于湿润,也不能太干燥。
-营养物质:土壤中应含有足够的养分供植物吸收。
3.植物根系的结构和功能:-根系是植物的吸收器官,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并稳定植物体。
-根系的结构包括主根和侧根,主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侧根负责增加吸收面积。
-根尖是根系的生长点,新的根细胞不断从根尖向外生长。
4.植物茎和叶的结构和功能:-茎是植物的支撑器官,主要功能是连接根系和叶片,并输送水分和养分。
-茎的结构包括节间和节,节间负责增加长度,节负责生长新的叶片和花朵。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的结构包括叶片、叶柄和叶脉,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叶柄连接叶片和茎,叶脉输送水分和养分。
5.植物生长的调节机制:-光周期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一般植物分为长日植物、短日植物和中性植物。
-植物的生长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激动素等,它们通过调节细胞分裂和扩大、促进根、茎和叶的生长等作用来调节植物的生长。
6.植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包括植物的萌芽、分株、扦插、压条等方式。
这些方式可以利用植物的有利特性进行繁殖,但由于缺乏基因的重新组合,容易导致植物基因的单一性。
-有性繁殖: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种子,完成植物的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可以使植物基因重新组合,增加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以上是生物必修2第五章的知识点总结,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营养和生长机制,为植物的栽培和保护提供指导。
微生物课件(周德庆)第五章Part 2 微生物独特合成途径举例
第二节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关系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在生物体内是偶联进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凡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功能的代谢途在两用代谢途径中,合成途径并非分解途径的完在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途径的相应代谢步骤中,指能补充两用代谢那些反应。
必须被大量glyoxylate cycle)),是TCA循环仅具有高效产丙酮酸→琥珀酸+2CO2第三节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固定各种自养微生物在其生物氧化磷酸化、发酵和光合磷的主要途本途循环的总式为:途径pathway)乙酸途径)。
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fixing organisms)古生菌类球菌其生态类一类不依赖与它种生物共生而能独立进行固属、蓝细菌等固氮的生物能进行固氮的生物等地衣满江红鱼腥藻生物固氮1. 固氮反应的六要素u ATP:由呼吸、厌氧呼吸、发酵或光合作用提供,用于打开N2中的三 个共价键。
u 还原力[H]及其载体:还原力或电子由NAD(P)H2提供,由电子载体 铁氧还蛋白(Fd)或黄素氧还蛋白(Fld)传递至固氮酶上。
u 固氮酶:是一种复合蛋白。
有两种组份:固二氮酶(又称钼铁蛋白 或钼铁氧还蛋白)和固二氮酶还原酶(又称铁蛋白或固氮铁氧还蛋 白)。
u 镁离子: u 严格的厌氧微环境:固氮酶的两个组份对氧都非常敏感,而已知的 大多数固氮微生物都是好氧菌。
u 还原底物N2:有NH3存在时会抑制固氮作用。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固二氮酶(dinitrogenase)(组份Ⅰ)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固二氮酶还原酶(dinitrogenase reductase)(组份Ⅱ)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固氮的生化途径(自生固氮菌)N2+8H+18~24ATP 2NH3+H2+18~24ADP+18~24Pi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 测定固氮酶活力的方法微量克氏定氮法——粗放 同位素法——烦琐 乙炔还原法:既灵敏又简便,设备较简单、成本低廉 和操作方便,是固氮实验室中的常规方法。
05-2单子叶植物
草地早熟禾 (Poa pratensis L.)
雀麦 (Bromus japonicus Thunb.)
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
莎草科Cyperaceae
一、重点特征
秆三棱形,实心,无节,叶鞘封闭, 叶3列,坚果。
二、花程式
P0 A1-3 G(2-3) ♂:P0 A1-3 ♀:P0 G(2-3)
稻属(Oryza)
圆锥花序顶生;小穗两性,两侧 压扁,含3小花,仅1花结实,其 余2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位 于顶生两性小花之下;颖退化成 两半月形,附着于小穗柄的顶端; 两性小花外稃硬纸质,有或无芒, 有5脉;内稃有3脉;雄蕊6。
芦苇属(Phragmites)
多年生高大植物。圆 锥花序顶生;小穗含 3—7小花;基盘细长, 具丝状柔毛。约有10种, 我国有3种。芦苇 (munis Trin.), 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生 长于海滩、池沼、河岸 的湿地,为优良固堤植 物。
(C.pachyrrhiza Franch.)
水蜈蚣属—水蜈蚣(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
砖子苗属 砖子苗 Mariscus umbellatus Vahl.
扁莎草属-红鳞扁莎 Pycreus sanguinolentus (Vahl.)Nees.
百合科 Liliaceae
三、种类与分布
约96属,9300的种,广 布于全世界,以寒带、温带 地区为最多。
我国有31属,670余种, 分布全国各地。
莎草属(Cyperus)
秆散生或丛生,通常三棱 形,叶基生。聚伞花序简单或 复出;有时短缩成头状,基部 具叶状苞片数枚。小穗2至多数, 稍压扁,小穗轴宿存;鳞片2列; 无下位刚毛。柱头3,很少2。 坚果三棱形。
第五章 汽轮机零件的强度校核-第二节 汽轮机叶片静强度计算
第二节 汽轮机叶片静强度计算叶片是汽轮机的主要零件之一,它将高速汽流的动能转换成机械功。
为了确保叶片安全工作,以及分析其损坏原因,必须掌握叶片静强度计算和动强度校核方法。
本节只讨论叶片静强度计算,重点介绍叶片的离心应力和蒸汽弯曲应力的计算,以及讨论围带、拉筋等对叶片弯曲应力和离心应力的影内。
一、单个叶片叶型部分的应力计算汽轮机叶片由叶顶、叶型(叶片型线,或称叶身)和叶根三部分组成,叶片是在高温、高转速和高速汽流绕流或湿蒸汽区的条件下工作的。
作用在叶型部分的力主要有两类:其一是与叶型自身质量和围带、拉筋质量有关的离心力;其二是高速汽流通过叶型通道时产生的蒸汽作用力,以及围带、拉筋发生弯曲变形时对叶片的作用力等。
前者是叶型内部的离心应力;后者是弯曲应力。
当叶片离心力的作用点不通过计算截面的形心时,离心力除了引起拉伸应力外,还要产生离心力偏心导致的弯曲应力。
叶片分为等截面和变截面叶片两类。
两者的结构和受力不同,因而其离心力和弯曲应力的计算方法也有区别。
(一) 离心应力计算汽轮机叶片在高速旋转时产生很大的离心力,由离心力引起的应力称为叶片的离心应力。
由于离心力沿叶高是变化的,所以离心应力沿叶高各个截面上也是不相等的。
尽管离心力在叶型根部截面最大,但高心应力的大小要视叶型截面的变化规律而定。
1.等截面叶片的离心应力计算等截面叶片如图5.2.1所示,其叶型截面面积沿叶高不变。
由于叶型根部截面承受整个叶型部分的离心力,所以根部截面的离心力c F 最大:2ωρm c A l R F = (5.2.1)式中 ρ——叶片材料密度;A ——叶型截面积; l ——叶型高度;mR ——级的平均半径;ω——叶轮的旋转角速度。
等截面叶片根部截面积的离心应力最大用m ax .c σ表示,即2m ax ./ωρσm c c lR A F == (5.2.2) 由上式可得到几点有益的启示: 1) 等截面叶片的离心应力与其截面面积大小无关,也就是说对于等截面叶片不能用增加截面面积的方法来降低离心应力,因为随着截面积的增加其离心应力也成比例增加,根部截面的最大离心应力保持不变。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五章 第二节 课时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课时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以及不同山地垂直带谱的差异。
(综合思维)2.根据不同山地的海拔以及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原因。
(地理实践力)3.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影响地方性分异的因素,总结地方性分异的分布规律。
(地理实践力)4.通过不同的区域图,结合某具体区域,分析影响自然环境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
(区域认知)目标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山地垂直带谱1.形成原因:________的变化。
2.形成基础:________状况差异。
3.分布规律(1)从________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2)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________,__________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拓展延伸垂直带谱中,只有基带的名称包含热量带,基带以上的自然地带名称均不包含热量带名称。
如天山自然带谱:4.通过山麓自然地带判断山地的位置山地垂直自然地带是在水平自然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地带(又叫基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地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地带确定温度带、纬度范围和气候区;反之亦成立。
如下图中山地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说明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5.通过山地垂直带谱的数量判断山地的纬度和高度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所示:(1)判断山体所在纬度①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②纬度越低同一自然地带在山区分布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则分布海拔越低。
(2)判断山体海拔: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复杂(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垂直带谱变化。
(3)判断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则越简单。
6.通过山地自然地带的倾斜,判断山地所在的半球及坡向(1)判断山地所在半球一般情况下,同一山体的同一自然地带,在阳坡分布海拔较阴坡高。
有机合成第五章 (2)
NMe2
Ph
PhH reflux
O
Ph2C
CH2 + Me2N
P OH NMe2
Weinreb ketone Synthesis
John A. Murphy et al. Org. Lett. 2005, ASAP
β- 氧代叶立德
Ph3P
CH3 OC CHR Li
R
NCS
H R
PhICl2
H R
烷基锂与α、β-不饱和酮发生的是1,2-加成,而格 利雅试剂则进行1,4-加成。
(B)与二氧化碳、羧酸作用
H Ph
COOH H
+ CH3Li
乙醚
H Ph
COOLi H
CH3Li
H
O C CH3
H3O+
H3C
OLi
H
C
Ph
H
OLi
Ph
H
(C)与碳碳双键加成 有机锂化合物可以在烯烃双键上发生加成。
不稳定磷叶立德
制备:惰性气体保护,无水条件下制备
碱: BuLi, PhLi/Et2O NaH/THF
NaNH2/NH3(liq.) EtOLi/醇(或DMF)
CH3SOCH2Na/DMSO
环氧乙烷、偶氮化合物亦可作为质子的接受体
磷叶立德不需析离,保存在溶液中。
固液相转移的Wittig 反应:
Ph3P(CH2)3CH3Br- + PhCHO
非极性溶剂 (1)无盐存在 (2)有盐存在
高选择性, 反式
高选择性,顺式
生成顺式烯烃的选择性增加 生成反式烯烃的选择性增加
解释: 稳定磷叶立德有利于苏式中间体形成,不稳定有利 于赤式
中班语言教案:叶子(2)
中班语言教案:叶子(2)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叶子,提高对叶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综合运用各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让幼儿通过身边环境的观察和感受,发现自然界中叶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和特点,从而准确认知叶子。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语言交流中去,促进语言表达的流利和准确。
教学难点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语言交流中去,尤其是在口语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连贯、流畅。
2.让幼儿理解叶子的部分构造,比如叶脉和叶柄的作用,颜色和大小的变化等。
三、教学准备1.准备至少10种不同形态、大小和颜色的叶子,并在叶子上标注部分构造,如叶脉、叶腹、叶柄等。
2.准备一些触发幼儿交流与讨论的话题和问题,如“你见过哪些叶子?”、“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叶子?”等。
3.准备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教具和材料,如PPT、贴纸、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叶子,让幼儿观察、体验、感受,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见过哪些叶子?”以及“这些叶子有什么特点?”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2.引导幼儿了解叶子的部分构造,如叶脉和叶柄的作用等,同时通过图示、比较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和记忆。
第二步:教学内容1.让幼儿看一看准备好的叶子,询问幼儿每种叶子的形态和颜色,并让幼儿自己找出不同之处。
2.询问幼儿自己喜欢哪种叶子,以及自己最喜欢的颜色,让幼儿依照自己的喜好和认知,自由表达和创造。
3.给幼儿分发绘画纸和颜料,在课上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叶子,同时鼓励幼儿给自己的叶子命名,并通过交流和分享,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运用中去。
第三步:教学结束1.对于家长课后也可以进行延伸,可以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出外观察不同的花草植物及其叶子,并要求幼儿和家长共同总结出自然界中叶子的特点和形态变化,进一步巩固幼儿对于叶子的认知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3植物叶的侧脉
小麦
2层维管束鞘, 外层薄壁的, 内层厚壁鞘状 的。
垂穗草
C4 植物特点:
禾谷类植物中的四碳植物( C4植物)如玉米、高 梁和甘蔗等,其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只有一层, 体积较大,内含丰富的细胞器和较大的叶绿体, 虽然其基粒片层不发达,但积累淀粉的能力超过 一般叶肉细胞的叶绿体。
长细胞
刺毛;
栓细胞 硅细胞
气孔
泡状细胞
(2)泡状细胞(运动细胞) :
上表皮中,分布有数列具有薄垂周壁的大 型细胞,其长轴与叶脉平行,称为泡状细 胞。 与叶片的卷曲和开张有关。
泡状细胞
(3)气孔器:
气孔器的保卫细胞为哑铃形,副卫细胞近 似菱形。 (4)表皮毛
有各种形状。许多植物叶表皮中的硅细胞 向外突出成为刚毛。使表皮坚硬,增强抗 倒伏能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角质膜
复表皮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夹竹桃叶横切面的一部分
叶脉
栅栏组织
气孔
气孔窝
夹竹桃叶横切面的一部分
表皮毛
二、水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水生植物可以直接从周围获得水分和溶解 于水中的物质,但却不易得到充足的光照 和良好的通气。因此,在长期适应水生环 境的过程中,水生植物的体内形成了特珠 的结构,其叶片形态结构的变化最为明显。
Hale Waihona Puke 旱生植物的栅栏组织发达,层次多,甚至上下两 面均有分布,海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从而增 加了光合组织的比例,有利于在叶面积缩小的情 况下来提高光合效能。此外,旱生植物的叶脉较 密集,输导组织发达,以适应在干旱的大气中得 到较充足的水分,维持光合作用的进行。 贮藏水分是叶片旱生结构的另一特征。有些旱生 植物的叶肥厚多汁,叶中有贮藏水分和粘液的组 织,如剑麻、龙舌兰和芦荟。有的旱生植物的叶, 为了更好地贮藏水分,叶片中有大型的贮水细胞, 如花生。
叶的离层和落叶树
秋天: 离区出现, 胞间层溶解和黏液化, 断裂处细胞栓化,离层形成。
思考题
1.整理本节的笔记内容; 2.比较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 3.比较双子叶植物叶与禾本科植物叶的结 构特点; 4.比较C3植物与C4植物维管束鞘结构特 点; 5. 以夹竹桃叶片为例,说出旱生植物叶片 的结构特点。
Chapter 5
二、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一)叶片 表皮 叶肉 叶脉
泡状细胞
叶肉细胞
气孔 厚壁组织 中脉
早熟禾
1.表皮:结构较复杂,除了表皮细胞、气孔 器、表皮毛外,还分布有泡状细胞(运动细 胞 )。
(1)表皮细胞: 表皮细胞包括一种长细胞和两种短细胞 (栓细胞和硅细胞),细胞壁不仅角化, 而且矿化。
C3 植物特点:
禾谷类植物中的三碳植物(C3植物)如小麦、 大麦和水稻等,其叶片的维管束鞘通常有二 层细胞。
外层为薄壁细胞,体积较大,叶绿体较叶肉 细胞中小而少,其它细胞器也很少;内层为 厚壁细胞,体积较小,不含细胞器和叶绿体, 同时也没有“花环”结构出现。此类植物的 光合作用主要在叶肉细胞中进行,因而光合 能力较低,也称为低光效植物。
在维管束鞘周围还毗连着一层排列成环状或近于 环状的叶肉细胞,构成“花环型”的结构,这种 结构有利于将叶肉细胞中由四碳化合物所释放出 来的 CO2 再行固定还原,提高了光合效能。因此, 四碳植物也称为高光效植物。
上表皮 泡状细胞
木质部
韧皮部
叶肉细胞
气孔
下表皮
玉米叶片横切面的一部分
角质膜
第五节 叶片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稻气孔器的结构 A.表面观; B.气孔中央横切; C.气孔顶 端横切 1.保卫细胞; 2.副卫细胞; 3.气孔
2.叶肉细胞
(1)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 (2)小麦和水稻等植物的叶肉细胞的壁常 向内皱褶形成“峰、谷、腰、环”的结构, 有利于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
3.叶脉 (1)平行脉。维管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以及 外面包围的维管束鞘组成。 (2)维管束鞘的层数和解剖结构因不同植物 (C3或C4植物)而异。维管束鞘的超微结构以 及维管束鞘和周围叶肉细胞的排列状态与光合 作用有关。
三、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叶的结构特点
阳地植物一般叶片较厚,较小,表
皮角质膜较厚,栅栏组织和机械组 织很发达,叶肉细胞间隙小。
阴地植物叶片大而薄,角质膜薄,
栅栏组织发育不好,胞间隙发达, 海绵组织发达,胞间隙发达。
第六节 叶的衰老与脱落
一、叶的衰老
二、叶的脱落 (1)离区:使植物器官(如叶、花和果等) 脱离母株的组织称为离区;在这个区域中一般 具离层和保护层。 (2)离层:由于离区中细胞解体或分离,从 而使有关器官(例如叶、枝、花和果等)脱离 的那一层组织。 (3)保护层:植物器官如叶、枝和果等脱落 后,在离区中有几层起保护作用的细胞,称为 保护层;这些细胞往往栓质化,以防止病菌的 侵入和水分的丧失。
一、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长期生活在干燥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并能正常生 活的旱生植物,其叶片的形态结构特征主要是朝 着有利于降低蒸腾和贮藏水分两个方面发展。 旱生植物的叶通常较小而厚。在结构上,叶的表 皮细胞壁厚,角质膜发达,或有蜡被,或密被表 皮毛。 有些旱生植物的表皮为多层细胞组成的复表皮, 气孔下陷或位于特殊的气孔窝内,在气孔窝内还 生有表皮毛,如夹竹桃。上述这些特征都可以减 少蒸腾,减少水分散失,以适应干旱环境。
从形态上看,水生植物的叶片通常较薄, 有的沉水叶呈丝状细裂。 在结构上,表皮细胞壁薄,内含叶绿体, 无角质膜或很薄,无表皮毛,沉水叶无气 孔,浮水叶只有上表皮具有少量气孔;叶 肉不发达,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保护组织都退化, 叶脉很少;通气组织很发达。 上述这些特征既有利于吸收、通气和光合 作用的进行,又增加了叶片的浮力,使水 生植物完全能适应水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