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及对第三次合作的展望
阐述国共两次合作第三次合作的前景怎样说出你的理由
阐述国共两次合作第三次合作的前景怎样说出你的理由国共两次合作,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国共两党关系历史上出现的两次合作时期,分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
第三次合作的前景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量。
首先,国共两次合作的前景有好有坏,并且受到许多诸如历史背景、意识形态、党派间矛盾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前景较为乐观,因为当时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抵制帝国主义入侵、国家独立解放和实现民主共和的共同目标下遂行合作。
然而,由于互相间的矛盾和国共力量对比的改变,第一次合作最终走向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前景则相对复杂。
该次合作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使得国共两党被迫联合抵抗,形成了著名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然而,即使在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意识形态和领导权之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合作的前景。
尽管有这些困难,第二次合作最终还是实现了共同抗战的目标,最终赶走了日军并取得了胜利。
有鉴于此,对于第三次合作的前景,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首先,当前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两党领导人强调合作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性,这为第三次合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现代中国面临的挑战与过去不同,如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环境保护等问题,需要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来共同应对。
在这些问题上,两党都有一定的经验和资源,他们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达到目标。
然而,要预测第三次合作的前景也不容易。
除了历史因素之外,当前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差异仍然存在,这可能对两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构成障碍。
此外,两党在权力、利益和人事方面仍存在潜在的矛盾。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合作的前景可能会受到影响。
然而,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个人认为第三次合作的前景仍然是乐观的。
国共两党都是中国政治的重要力量,都对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负有责任。
双方通过合作可以弥补彼此的不足,共同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
国共第三次合作有没有可能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共同肩负的历史重任。
在现阶段的新形势下,国共两党都应从民族大义这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并借鉴前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经验,展开积极的对话与谈判,最终能以“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形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统一战线策略与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重要理论基础。
两次国共合作成功的实践经验对实现第三次合作有着重要借鉴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将对国家、民族有利,是解决两岸问题的根本之道,不合作则相互抵消、损伤元气。
翻开历史的画卷,国共两次合作都有很多共同性,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本质是不变的,我们可以从前面两次合作中看出。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
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之所以能够实现,具体原因和条件包括如下几点:一.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主要任务看,第一次国共合作具有必要性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他们各自支持依附自己的军阀,争权夺利,并联合起来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在其策动下的军阀混战规模越来越大,战火弥漫全国大多数省份,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突出地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力量强大而且残暴。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国共合作可以满足共产党和国民党各自的利益。
. 从共产党的角度看,国共合作有利于实现国民革命的目标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单单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
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谋求和国民党合作三. 从国民党的角度看,国共合作有利于实现国民党的改造,当时国民党需要培养武装力量,因此必须借助于苏俄的援助,中共与俄共属于同样性质的革命政党;另外,国共两党当时都以打倒军阀为共同目标,联合起来属于互惠;孙中山也想借共产党之力从组织上改造国民党四. 两党各自召开代表会议,为实现第一次合作作了政策准备在上述的历史条件和原因下,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阐述国共两次合作、第三次合作的前景怎样?说出你的理由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至1927年)1、时代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当时的形势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而陷入日益加深的危机之中。
而要对付帝国主义及其中国代理人即各反动军阀的势力,相对来说,当时中国各进步政党的单个力量显然是渺小和不足的。
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及海外等几个分散据点燃起了“星星之火”,到中共三大时,党员不过四百余名。
而中国国民党虽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力量有所发展,但也不过是一个占据广东建立区域政权的区域性政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进步政党和各社会阶层必须走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道路。
也正如宋庆龄说的那样,“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2、合作经过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镇压,造成了“二七惨案”。
共产党从“二七血案”中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共产党提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提出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源自1894年组成的兴中会,有辛亥革命的传统。
民国成立后,北洋系军人在北京掌权。
国民党几经改组,至1919年再经由中华革命党改组而成。
孙中山在1917年及1921年先后两次于广州建立军政府,进行护法。
但是国民党在广东的实力来源依靠向孙中山效忠的各南方军人,而各军人派系林立,亦每与孙中山意见相左,屡次出现“叛变”情况,孙中山多次被迫出走。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希望汲取俄国成功革命的经验,亦希望得到俄国援助及共产党人支持,建立属于国民党的军事力量。
回顾武汉会战展望国共第三次合作
是抗 日 战争得 以发 动
、
、
坚 持 和 取 得 抗 战胜 利 的关键
,
毛 泽 东说
“
这 在 中 国革
命史 上 开辟 了一 个 新 纪元 这 将给 中国革命 以 广 大 的 深 刻 的 影 响 将 对 于 打 倒 日 本 帝 国 主 义 发 生 决
、
为建 设繁 荣 富强的新 中 国 而 共
,
同奋
严
-
斗
一
、
武 汉 会 战 时期 国 共 两 党 在 组 织 上
政治 上
。
、
军事 上
, ,
、
经 济 上 亲 密合 作
共 同对 敌
。
。
( 一 ) 在 组 织 上 两 党 以 民 族利 益 为重
, ,
,
建 立统 一 战线 要 打败 日 寇
,
共 同 领 导 抗 日 战争
。
永
福
1 3 日 南 京失 守到 1 9 3 8 年 1 0
,
,
7 年1 武 汉 会 战 时期 ( 指 1 9 3 2 月
。
月2 5
,
日 武 汉 沦 陷 ) 的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线是 国 共 合作 的 光辉 典 范 两 党 以 民 族大 义 为 重 进 行 亲 密合作
取得 了 抗 日 战 争 中 的 伟 大 战绩 共双 方 ) 0 7
。
1 9 3 5 年 1 2月
,
中共 中央 在 陕北 瓦 窑 堡 召 开 了 政 治 局 会 议
。
会议上 批 目前
产 月1 5 日中
《 中国共
,
左
的 关 门 主 义错 误
》
、
决 定 建立 抗 日民 族 统 一 战线 的 策 略
国共合作的历史必然与启示
国共合作的历史必然与启示——回顾国共合作历史,展望国共第三次合作内容摘要:孙中山先生缔造的中国国民党,曾经有过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这两页闪光的历史,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是这两页都和中国共产党联系在一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但是,两次合作都未能延续下来,从而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不幸局面。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将对国家、族有利,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之道,不合作则相互抵消、损伤元气。
关键词:合作、分裂、民族利益、阶级利益。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条件(一)、北洋军阀腐朽的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极其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中国大地并没有像资产阶级革命派预想的一样实行民主和共和。
相反,新旧利益的交织,新旧势力的冲突,使得满目创痍的中国大地异常黑暗。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政府分裂,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混战不断,闹得民不聊生。
(二)、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受挤压。
一战过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结束了中国民族工业昙花一现的“黄金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趁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水平低、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大好时机,加速了其在华的经济侵略。
华盛顿召开后,欧洲列强竭力扩大在中国的势力,妄图使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侵略的境地。
面对外国资本的强劲势力,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打压,大战期间掀起的建厂高潮被压制.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40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总结两次国共合作历史经验
总结两次国共合作历史经验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特定历史时期达成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历经了两次,一次是在第二次国共内战前的抗日战争时期,另一次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
两次合作都是为了实现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的目标,总结出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首先,两次国共合作历史经验表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关键。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放下了过去的争端,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形成了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
这种团结一方面加强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力量,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为日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面对内部外部的各种挑战。
这种团结不仅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也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环境。
因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国共合作的成功经验。
其次,两次国共合作历史经验表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是国共合作的基石。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始终坚持中国人民自己解放自己的原则,制定了抗日战争的具体策略和战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国共两党也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了从经济的自力更生到国防的自主自强。
这种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确保了国共合作能够真正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的利益。
总之,两次国共合作历史经验的总结表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是国共合作的关键。
这两次合作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国共第三次合作展望
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以及第三次合作的展望一、两次国共合作中几个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比较(一)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和革命任务两次国共合作,从总体上讲,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发生的。
其共同的革命任务,也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二)两次国共合作中的国民党和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两次国共合作的主体。
这两个政党在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合作中,在力量对比、政治性质乃至成熟程度等方面,均有一些显著的变化。
三)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尽管两次国共合作最后均以破裂而告结束,但其实际的结局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几乎完全是在共产党人缺乏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
因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大批共产党人和工农大众被血腥屠杀以至大革命失败这样的惨痛代价而告结束的,它使中国革命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处于低潮的状态。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由于共产党人已经成熟起来,他们不仅清楚地知道国民党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能够正确地预见其将来。
因此,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并未导致人民革命力量的损失。
相反,这时的人民革命力量,已经强大到足以与蒋介石集团进行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后较量。
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必须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挽救民族的危亡,抗击共同的敌人。
那么第三次国共合作具有什么样的基础呢?爱国主义、民族利益、民族感情是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首先,大陆、台湾分离五十余年,尽管有的人曾企图让台湾独立,可两党在坚持只有一个中国这个原则问题上从来都是一致的。
这实际上也是在向着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统一的目标接近。
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今天,国共两党面临着共同的危机----台独。
打击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共两党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
今天,在台独及其背后的外国势力威胁下,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合作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从台湾国民党的现状来看,也是有必要的。
合则强 分则弱——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思考
`
’
,
利用各 国资 产阶级之 间以 及各个 国家 内资产 阶级 各集团
, ,
或 各派别之 间的一 切利益对立 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 那怕是极 小的机会 来获 最大 量的 同盟者 尽 管 这些 同盟者是暂 时的 动摇 的 不 稳定的 靠不住的 有条 件的 谁 不懂得这 一点 谁就是丝毫 不懂 得马 克思主义 丝毫不世得 甲般 的现代科学社 会主义
, , , ,
第一次 国共 合作 创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平定了商团叛乱 剿灭 了陈炯 明集 团 进 行了轰轰烈烈 的 北 伐战争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 芳等北洋军 阀势力 妙 回 了汉 口 九江英 租界 将革 命区 域 由珠 江流域迅速 推 广到长江 流域 中国革命 出现 了前 所未有 的如火如茶 局面 充分 显示 了两党合作 所形成 的强大 力量
,
,
; 进 反之 就会受到惩罚 本文试 从国共两党之 间两次合 作和 两次分裂的经验 教训 出发 阐述这一历史规
律 同时也盼望两党尽快实现第三次 合作 完成祖 国统一大 业 一 合则强
、 , , ,
本世 纪初 帝 国主义的殖 民统 治 北 洋军 阀的黑 暗统 治 极其严 重地威胁 着 中国社会 的进步和 中华 民族的 生 存
, ,
“
“
一八 事变 3 2
,
年 炮制 伪 满洲 国
,
“
”
,
5 年策动华北五 省 自治 3
。
“
”
,
7 年 发动 七 七事变 3
,
“
”
,
全面侵 华妄图 独 霸中国 中华 民
, . 、 、 , ,
,
”
统一 战线是 中国共产党三大法 宝之一 中国共产党真
近代史国共两次合作
04
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与启 示
合作共赢的历史意义
推动中国近代革命进程
国共两次合作,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使中国革命取得了 伟大的胜利,实现了中国的独立和民主。
实现民族团结抗日
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高潮,两党合作共同抵御外敌,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促进思想解放
国共合作期间,两党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促进了中国思想的 解放和进步。
对未来合作的展望
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
01
国共两党应该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
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
02
国共两党应该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和问题。
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03
国共两党应该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繁
荣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抵御日本侵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期间,两党携手作战,共 同为保卫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民族团结
此次合作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意识,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这对于中国现代史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经验
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只有团结一致、共同 对外,才能取得胜利;而在内部矛盾和分歧方面,需要以协商和妥协的方式解决。这些经 验对于当今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THANKS
02
军事合作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广泛的军事合作。共产党领导的八
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共同抵御日
本侵略。
03
政治合作
除了军事合作外,两党在政治上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国民党政府承
毛概作业-浅谈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02
浅谈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浅谈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有过两次合作的经验,这两次合作都有一定的基础,也关乎两党共同的利益。
既然,在一定的基础和共同利益下两党可以合作,那么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是多少呢?其实,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非常大,这种可能性是根据前两次国共合作来分析的。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第二次合作是共同抗日,第一次是因为两党的政治理念有一定的相似,而第二次则是因为日本的侵略损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因此国共两党之间的纷争在当时显得便没有那么重要了。
所以说,只要有合作的基础,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可能性就很大,那么,如果国共有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那么合作的基础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根据两党目前的情况就可以知道,国共两党的合作基础应该是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
从国共两党的前两次合作可以看出,国共合作是有利于双方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加速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第二次合作更是打败了侵略者——日本,这场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首次胜利,所以说国共两党的合作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根据这两次合作可以看出,如果国共有第三次合作,那么合作的结果也必然是对两党都有利益的。
因此,只要两党之间出现了统一的利益点,那么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国共合作谈判历史上国共有两次合作,都发生在民族危亡的重大时刻。
第一次合作背景是列强侵占中国,军阀割剧混战时期。
第二次合作则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通常所说的国共合作谈判是指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六次谈判。
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以长远的眼光、过人的胆识和开放的胸襟,促成了国共合作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悍然侵略中国东北。
中国共产党为了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开始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6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以兵谏的形式,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经验教训
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经验教训作者:郑香妞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2期摘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神圣使命。
在完成这一使命过程中,国共两党的合作则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历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我党为促进国共两党合作和实现祖国统一所作的长期努力,对在现实中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两党合作;经验教训;祖国完全统一中图分类号:K265.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2-0210-03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神圣使命。
在完成这一使命过程中,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两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经在民族危难外敌入侵时,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先,两次携手合作,取得了打倒军阀和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
这对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令人遗憾的是,两次合作最终都以分裂告终,以至造成了目前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分裂状态。
今天,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历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我党为促进国共两党合作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所作的长期努力,展望国共两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第三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在现实中促进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合作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以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为标志,国共之间第一次合作由此正式形成,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客观必然性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在当时具有着客观必然性。
首先,从当时中国的客观形势来看,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陷入日益加深的危机之中。
而在中国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政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一个是中国国民党。
从力量对比来看,仅凭某一个政党的力量来对付帝国主义及各反动军阀的势力,显然是难以取得胜利的。
近代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与对抗
近代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与对抗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合作与对抗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两个党派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对抗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一、合作的初期阶段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
尤其是在北伐革命中,双方达成了抗日救亡、实现统一的共同目标。
共产党为国民党提供了军事和组织上的帮助,而国民党也给予共产党一定程度的支持。
双方在武装斗争中共同奋斗,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二、合作的阶段性结束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合作渐渐走向破裂。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两党的思想和目标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国民党主张资本主义发展和现代化,而共产党则追求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这种根本利益的冲突使得双方难以长期合作下去。
三、合作的再次出现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为了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而再次合作。
共产党发动了抗日游击战争,而国民党则组织了正规军进行抗战。
双方在共同抗击外敌的过程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
这一时期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有效抵御日本侵略,也为日后的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
四、合作的最终破裂然而,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再次显露。
在解放战争中,共产党逐渐掌握了主导地位,而国民党逐渐失去了人心和军事优势。
国共两党之间的对抗也因此愈发激烈。
1950年代初期,国共两党的对立进一步升级,最终导致了国共两党的全面决裂,双方开始进行全面的武装斗争。
五、总结与展望国共两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合作与对抗是不可忽视的历史现象。
这种合作与对抗的演变既是时代背景的产物,也是两个党派各自发展的必然结果。
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利益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合作的破裂。
然而,无论合作还是对抗,国共两党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力量,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尽管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与对抗已经成为历史,但这段历史故事的深刻影响仍然存在于中国的发展历程中。
国共内战的回顾与前瞻:对于历史的反思和未来的展望
国共内战的回顾与前瞻:对于历史的反思和未来的展望20世纪40年代,中国陷入了内战,国共两党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也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国共内战的历史,反思其根源及其教训,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回顾国共内战的根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那时候国民党与共产党都参与了起义,但由于意识形态和组织结构的不同,两党在思想和政治上存在分歧。
至1927年,国共两党在南京政府的压力下开始短暂地合作,但不幸的是,这一合作由于蒋介石的反共心态和屠杀而破裂,国共之间达成了决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再次联手对抗共同的敌人,但是在战争结束后,合作再次破裂,国共内战随之爆发。
1949年,共产党取得决定性胜利,成立新中国。
国共内战的影响不仅在中国内部,也影响到了亚洲和全球,成为20世纪的一道历史伤疤。
反思国共内战根源在于两个政治党派的不同思想和政治路线,这是党派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
国共两党的合作大多基于利益关系和时机性,并没有真正达成政治上的共识,并且没有对历史做出反思,导致两党的关系很快就破裂了。
此外,国共内战也暴露了政治腐败以及领导层之间的斗争,导致国民政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而共产党则成功坚持民生至上的路线,为人民谋福利,赢得了大多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教训国共内战的教训是深刻的。
首先,它告诉我们,政治党派应该抛弃短视利益和人为竞争,而是应该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保持战略合作,共同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发展奋斗。
只有通过真正的民主和政治共识,才能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它强调领导层需要抛弃权利斗争和腐败,而是应该为人民利益而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展望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出,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潜力和全球影响。
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经济改革和发展,并将坚定走和平和稳定发展的道路,增强人民福祉,维护国际和平。
总结两次国共合作历史经验
总结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摘要: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中国共产党现阶段面临的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历史重任。
前两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两岸关系的现状促使第三次国共合作成为一种可能。
开展新一轮国共合作,尽管其中充满着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但是已经成为国共两党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和处理两岸关系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国民党;共产党;统一战线近93年的国共史告诉我们: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害。
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第三次国共合作已成为党、政、军及其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国共合作的历史进程为中心,在总结前两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展望第三次国共合作。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趋势。
第一次合作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的侵略;但两次合作又都以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合作的分裂导致大革命失败,致使日本乘虚而入;第二次合作的分裂导致内战的爆发,致使国民党败退台湾,台湾与大陆统一的机会再次失去。
两次合作失败的教训是深刻的,国共两党要站在民族大义和国家的立场上,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总结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民族、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这是国共合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国共合作的宝贵经验国共合作首先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什么都可以谈。
国共两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之下,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抗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前,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克服种种困难联手抗日,实现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作为中国近代的两大政党,虽然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但是随着两党执政地位的变化和几十年的发展,两党之间合作的立足点也越来越多。
两党只有以民族国家的利益为重,以两岸人民的共同福祉为重,才能实现两党真正的合作。
二、求同存异,真诚相待,互相信赖,这是国共合作的另一条宝贵经验国共两党的合作不仅需要彼此的努力还需要双方的诚意。
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前景
1
一、回顾第二次国共合作
二、展望第三次国共合作 三、个人观点
2
#1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日本侵华不断加剧,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对象:日本侵略者 基础:民族主义
主导:前期是国民党,相持阶段是共产党
结果:维持到抗日战争的最后,重庆谈判后破裂
3
影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7
这是吴伯雄在完成拜谒中山陵仪式后,挥毫题词“ 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第三次国共合作似乎已经拉开了帷 幕,但它能持续多久呢,能最终实 现中华民族共同的愿望吗?哪些因 素可能导致国共合作的再次遭到破 坏呢???
8
#4
预测第三次国共合作
1.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形势:
国共前两次合作,都是坚持为了民族、国家和人 民的根本利益。第三次国共合作也不例外。 在这个大利益原则下,如果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是 为了反帝反封建,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为了反侵略 ,那么第三次国共合作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与和平崛起。
#2
分析两次国共合作
1、两次合作成功的背景因素:都是在面对着严重 的民族危机,不得不携手。。。 (今天的合作还存在这样的外部环境吗?)
2、两次合作成功的基础因素:第一次是民主主义 和民族主义;第二次是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两者的共识,今天两党的合作还存在 着共识吗?)
4
3.两次合作中出现的破坏因素:
9
2.合作的有利条件:
历史渊济
发展战略
10
民主试验
大陆发展
3.合作的不利因素:
①国民党暂时成为在野党 ②小部份台独势力
③美国、日本等台湾的所谓盟国的间接干涉
④认为搞两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错误观念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与启示
1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姓名:Kevin 学号: 成 绩: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与启示一、国共两次合作背景第一次合作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中国共产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需要强有力的同盟者。
第二次合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1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两次合作都是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但第一次合作的背景是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而第二次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二、国共两次合作原因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
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
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还有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影响等。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制造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以后,国内形势日趋严峻,迫使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党派迅速作出抉择和反应,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原因是中共制定并实施了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也是国民党政策转变的结果。
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展望
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展望舒兰市十二中张亚娟历史是镜子,它促使人们看到过去坎坷的道路;历史也是路标,它引导人们踏上未来宽阔的坦途。
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是深刻的,很有教益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首先,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推动了国民党走上革命化的道路,使死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其次,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壮大了共产党队伍,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再次是在全国迅速掀起了一次大革命的高潮。
国共合作后,在两党共同努力下,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和军事人才,发展了工农运动。
以“五卅”运动为标志的反帝风暴席卷全国,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迅速兴起。
在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后,接着就出师北伐,仅10个月时间就打垮了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等几十万军队,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反动势力,解放了半个中国,震撼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正所谓:同仇敌忾,反帝反封。
1931年“9.18”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全境,又继续以蚕食手段踏进了中国东北地区,中华民族又面临着亡国的严重危机,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以及部分国民党爱国官兵立即投入了抗日斗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开始联合救国的伟大事业。
第二次国共两党重新合作,首先有力地动员了亿万军民投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斗争,实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完全打败外来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中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提高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威望。
其次,国共两党联合抗击外来敌人,中国人民的军队,英勇奋斗,不怕流血牺牲,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中的光辉一页。
再次,国共合作抗战使中国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5个最大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共合作的历史与未来展望
四、 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努力及未来展望
(一)中共领导人有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思想
毛泽东 周恩来
叶剑英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毛泽东和平统一思想 (1956年提出,蒋介石执政)
(一)省亲会友、来去自由。 (二)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三)国共合作、爱国一家。 (四)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周恩来的“一纲四目”(1963年提出)
第一次秘密 和谈:毛泽 东提出“和
为贵”
第二次秘密 和谈:曹聚 仁代蒋为母
扫墓
第三次秘密 和谈:陈立 夫邀毛泽东
访台
(二)
海峡两岸试探性接触 ——建国后国共三次密谈
(三)新时期国共合作的共同基础
第一,在经济上海峡两岸现在都实行市场经济体 制,而且都加入WTO.这是国共合作的经济基础。
第二,苏联斯大林式政治体制垮台,世界政治从 专制、独裁走向文明、民主。
第三,孙中山先生是国共两党共同崇拜的伟人. 是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新形势下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会谈意义重大
(四)新时期开创国共合作的新篇章
国共两党领导人历史性握手开辟两岸关系新前景
5月27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大陆 访问团在南京拜谒中山陵。这是吴伯雄在完成拜谒中山陵 仪式后,挥毫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江泽民提出的八条和平统一主张 (1995年提出,李登辉执政)
❖ (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 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主张“ 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应坚决反对。 (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但是,反对台湾以 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 (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 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作为第一步,双方可以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进行谈判。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 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的。 (五)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不主张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 济合作。继续长期执行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 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 (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 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的优秀传统。 (七)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一切正当权 益。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 ,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 (八)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 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中国人的事我 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
国共合作历史回顾及对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展望
国共合作历史回顾及对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展望
徐亚军
【期刊名称】《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1999(000)001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徐亚军
【作者单位】山西省电子工业学校!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
【相关文献】
1.从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方法“一国两制”展望第三次国共合作 [J], 李荣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回顾与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展望 [J], 宋易风;秦盗珍
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回顾与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展望 [J], 宋易风;秦益珍
4.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和对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展望 [J], 吴大新
5.从第二次国共合作展望第三次国共合作——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J], 黄谭贵;徐祖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国共 两党第 三次合作 。 促进祖 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 现实意义。
一
、
同仇敌忾 . 帝反封—— 第一 次国共合作 反
第一次国共 合作 是从12 年1 9 4 月起 至l 2 年7 9 7 月止 , 历
பைடு நூலகம்
时三年半。l2 年 1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的 94 月
召开 , 志着国民党 改组的完 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标 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 , 帝国主义进 一步对 华侵略 , 北洋 军 阀格局混乱 , 工农业 横遭破坏 , 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 民族 亡 国危险与 日俱 增。因此 , 推翻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 中
的国民党曾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领导者 , 曾领导过辛
命
了
亥革命那样的伟大斗争。它有着5 多万名党员, O 在中国有
着较广泛的影响。辛亥革命后 , 孙中山发动的一系列革命 摧
【 作者简介 】 刘慧(905 )女 , 宁省朝 阳广播电视 大学 中文差师。 18 . , 辽 一
维普资讯
13 年 “. ” 9 1 91 事变 , 8 日本 帝 国主义 占领 了东北 全境 ,
又继续 以蚕食手段 踏进 了中国东北地 区 ,中华 民族 又 面 临着亡 国 的严 重危 机 ,中华 民族与 日本 帝 国主义 的矛盾
家分割下去, 由帝 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瓜分蹂躏 ; 或者联合 切力量, 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作斗争, 促进国家的统 和 独立 。第二次 国共合作之前 , 日本帝 国主义要变 中国 为殖 民地 , 民族 同样面 临着亡 国危险 。在这个事关祖 中华
主义在华统治 。
国共 合作 的根本 出发点 ,也是 国共合作 的一条宝贵经验 。
第一 次 国共合作 之前 , 中国面临着这 样 的问题 : 者让 国 或
二 、兄 弟阅于墙 。 “ 外御其侮 ” —— 第二次 国共合作
在抗 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合 作, 开始联合救 国的伟大事业 。
维普资讯
国 次合作的历史经 共两 验及对第三次合 展望 作的
刘 慧
( 阳广播电视大学 朝 辽 宁朝 阳 12 0 ) 2 00
[ 摘
要】 第一次固共合作掀起 了第 一次 大革命的高潮 。 取得 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 第二次 回共合作取得 了抗 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历
己的最终 目标 , 根据一 定条件所结 成的联盟 。 马克思在< 共
和运动屡遭失败 ,他依靠过的地方军阀也纷纷叛变革命 ,
使 孙中山丧失了立足之地 , 处于绝望之 中。 就在这个时候 , 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爆发 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孙 中山欢 迎 国际革 命力量对 中国人 民的帮助 , 开始了他一生 中最伟
地 国家无产阶级必 须联合一切爱 国革命人 民共 同战斗 的 伟 大思想 , 结合京 汉铁路大 罢工失 败 的教训 , 使中国共产 党深刻认识到无产 阶级如果没有 强有 力的 同盟军是无法
战胜强大的反动统治阶级的。 于是,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 , 才 中国共产 党决定联合孙 中山所领导 的国民党。 中山领导 卷 孙
第三次固共合作 展望
史 的经 验告 诉 我 们 。 实现 固共 第三 次 合 作 将 对 固 家 、 民族有 利 , 解 决 两岸 问题 的 根本 之 道 . 是 不合 作 则 相 互抵 消 、 伤 元 气。 扭
[ 关键词】 纯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 阶级社会里的一些阶级 、阶层 、集 团、 政 党、 社会力 量或 国家 在一定 的共 同利益基 础上 , 为实现 自
大的转 变。 中国共产党人和孙 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人 , 总结斗争经
产党宣言> 中号 召“ 全世 界无产者 , 合起来 !”明确提出 联 , 了要 战胜强 大的敌人 , 必须要建 立统一 战线 , 就 获得 大量 的 同盟者。 中国国 民党和 中国共产党是 中国现代史上的两 大政党 , 都有着光 辉的历史 , 两党在 民族危难强敌人侵时 , 曾携手合作 , 得了打倒军阀和打败 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 取
国的统治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 当时在中国进行反 帝反封建 斗争的政党 主要有两个 : 一个是共 产党 , 个是 一 国民党。共产党刚刚成立 。 党员人 数太少 , 力量单薄 , 但代
表 了新 的政治方 向 , 也显示 了彻底 的革命 精神 , 为领导 成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希望。根据列宁关于殖民地、 半殖民
胜利。 回顾这段历史 , 接受历史 的经验教训 , 于我们正确 对
验 认识到 , 中国的反帝 反封建 的任 务 , 不是 哪一个政 党单
独 能完 成的 , 国共 两党需要成为政治上 的同盟 者。虽然两
党 就其 阶级 的性质 , 长远 的革命 目标 。 世界 观和最高 纲领 来说是不 同的 , 当时国共两党都有一 致的民族利益 。在 但 反 帝反封建 这个关 系到 国家 和中华 民族前 途命运 的大 目 标下, 两党 可以 同仇 敌忾 , 携手 合作 , 肩战斗 。12 年1 并 94 月 , 中山在广州主 持召开 了国民党 孙 一大 ”正式通 过 了 , 共 产党员 和社 会主义青 年团员 以个人 资格 加入 国民党的 决议, 发表 了以反帝 反封建 为主要 内容 的“ 宣言 ”确定 了 , 联 俄、 联共 、 助农 工的三大政策 , 扶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 新 三 民主义 , 使国 民党成为工人 、 民、 农 小资产阶级和 民族 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联盟 的组织形式 。 新三 民主义 同共 产党的 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 因此它就成了 国共两党合 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 战线 的政治纲领 。 第一 次 国共合 作 的建立 , 首先, 加速 了中国革命 的步 伐, 揭开 了中 国革命 的新篇 章 , 推动 了国 民党走 上革命化 的道路 , 使死气沉沉 的国民党 获得 了新生 ; 其次 , 了中 扩大 国共产 党的影响 , 壮大 了共 产党 队伍 , 提高 了共产党 的威 信; 再次是在全 国迅速掀起 了一 次大革命 的高潮 。国共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