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
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兼论武汉市青山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
要 发展 形式 . 是在 区域 层 面上 通过 废弃
物 交 换 建 立 的 生 态 产 业 链 . 在 企 业 群 是 体 之 间 实 施 循 环 经 济 的 典 型 代 表 生 态 工 业 园 是 循 环 经 济 在 区 域 层 面 上 的 成
22 生 态 工 业 园 是 循 环 经 济 在 区 域 层 .
面 上 的 成 功 应 用
单 的扩大 生产 规模 、 耗费 资 源线 性方 式
增 加 G P 属 于 符 合 可 持 续 发 展 理 念 的 D . 增 长 模 式
2 循 环 经 济 与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关 系 目前 . 发达 国 家对 于发 展 循环 经 济
济发展 的 关 系 , 循环 经 济与 区域 经济发 展 的战略 选择 ( 以武 汉 市青 山 区为例 ) 述 了循 环 经济 与 区域经 济 论
发展 战略 。
关键 词 : 循环 经济 ; 区域经 济 ; 发展 战 略 ; 山生 态工业 园 青
中 图 分 类 号 :0 1 F 6. 5 文献 标识 码 : A
21 循 环 经 济 是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必 然 .
选 择
生 态 工 业 园 是 循 环 经 济 的 一 个重
已从 意 识 、 理念 化 为 操 作 思 路 . 在工 业
生 产 中 通 过 四 个 层 面 展 开 : 是 企 业 内 一 部 的 循 环 利 用 : 是 企 业 问 或 产 业 间 的 二 生 态 工 业 网 络 : 是 废 物 回 收 和 再 利 用 三 体系; 四是 社 会 循 环 经 济 体 系 的 形 成 。
循环经济视野下湖北省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c) l 为原 则 ( 称 3 , e 简 R) 以资源 的 高效 使 用 和循 环 利用 为核 心 , 过 转换 经济 增长方 式 , 通 重视 技术 进 步和技 术 研发 , 强 不 同部 门 和行 业 之 间的 合 作 加 和资 源共 享等 措 施 , 少 整 个 社会 资源 和 能 源 的 减 消耗 , 低废 弃物 的排 放 , 解生 态环 境 问题 。与 降 缓
境友 好型 社会 和实 现 可持续 发展 的重 要途 径 。 _ ”】 _
可见 , 展循 环经 济 的理 念 已经 纳 入 国家 的经 济 发
规划 。2 0 0 7年 1 2月 , 国务 院批 准 武汉 8 +1城 市
圈为全 国资 源节 约型 和环境 友 好型社 会 建设综 合 配套 改革 试验 区 , 称 “ 型 社 会 ” 简 两 。这不 仅 为 湖
循 环 经 济 是 由美 国 经 济 学 家 鲍 尔 丁 最 早 提 出, 后来 经 过许 多 学 者 不断 演 绎 和 完 善 的 一 种 经 济发展 模式 , 要 求 社会 发 展 在 保 持 经 济 增 长 的 它 同时 , 生态 和 环境 也能 得 以改 善 。循 环 经 济 以减
量化 ( d c ) 再 利 用 ( e s ) Re u e 、 R u e 和再 循 环 ( e y R c—
Au gus 01 t2 1
循 环 经 济 视 野 下 湖 北 省 经 济 发 展 现 状 与对 策 分 析 *
邹 晓涓
( 北经济学 院 经济 学系 , 北 武汉 4OO) 湖 湖 3 2 5 摘 要 : 年 来 , 北 省通 过加 强 政 府 与 企 业 合 作 , 近 湖 引导 科 技 研 发 加 快 产 学 研 结 合 , 积 极 发 展 社 区 试 点 探 并 索 经 验 , 环 经 济 建 设 取 得 了初 步 成 果 , 是 在 治 污 方 面 还 存 在 一 系 列 问 题 。有 鉴 于 此 , 北 省 亟 需 转 循 但 湖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5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
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足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一系列影响人类生活和日益突现的环境问题。
传统发展观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率的最大化,而很少考虑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问题,其结果是人民福利水平下降,经济发展难以继续维持。
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循环型发展道路。
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04年和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建设循环型社会,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认同的发展模式。
同时,“循环经济”已经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发展循环经济符合资源有限性的要求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环境容量很不乐观的发展中大国。
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水平上的贫国。
比如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从资源利用效率看,目前我国创造世界(3DP的4%,却消耗了世界上31%的钢、30%的煤炭和50%的水泥。
我国每创造1美元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从资源再生化角度看,我国资源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废旧轮胎再生利用率仅有10%左右。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武汉可持续发展
在今年 “ 两会 ” 间也提 出 了 “ 汉 期 武
在社会伦理 上 , 循环 经 济 以 人 的 资源 的需 求将会急剧 增长 , 可武汉是
一
必须坚持循 环经济理念 , 提高 全社会 健康安全 为前提 。首先 , 循环 经济 以
续发展。”
一
个 资源贫乏 的特大型城市 , 发展重
的资源利用效 率 , 实现经济社会 的永 可持续发展 理论为基础 , 遵循 以人为 化工业所 需的矿产 、 油等 资源完全 石 本的原则 , 它通 过资源 的循环利 用致 从外地购入 , 水资源虽然相对 丰富 , 但 增 正确理解循环经济 的科 学内 力于从根本 上解决具有 “ 长”特性 主城区以及近郊湖泊均 已呈富营养化 的社会经济 系统与具有 “ 定”特性 状态 , 稳 因此 , 要顺利 完成工业化进 程 ,
要 “ 强全 民节约意识 , 增 大力节 约能 循环使用 ;通过垃圾 无害化处理 , 实 工业固定资产快 发展循环经济。” 现 生 态 环 境 的 永 久 平 衡 ; 终 目标 是 势 头 。 国 际 经 验 表 明 , 重 化 工 业 发 武 汉 市 委 书 记 苗 圩 、 长 李 宪 生 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市 展 阶段 , 民 经 济 对 能 源 和 原 材 料 等 国
、
涵
循环 经济是 以减 量化 、再 利用 、 的生态系统之 问的矛盾 , 使经济社 会 就必须解决 好资 源约束 难题 , 有机地
资源化为原 则 , 以提 高资源利用效 率 实现可持续 发展 , 种发展决不 以损 将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主要 特征之一 这 为核 心 , 以资源节约 、 资源综合 利用 、 害人 类 自身 的健康 为代价 。其 次 , 循 的循环经 济融人到工业化进 程的体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武汉加快发展的研究
1 武汉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武汉具有三千 多年 的历史 ,拥 有丰 富的资源 ,在 中 部发挥着举 足轻重 的作 用 ,并且 在上 世纪 3 0年代 和 7 0
4 .%,降低 了将近 3个百分 点 ,工 业结 构偏 重 ,对投 03 资依赖性较强 ,造成产业 链残缺 。由于重工 业一般 需要 大量 的原材料 ,这必然造 成原材料 消耗严 重 、物资 运输 量大 ,中间还涉及到仓储 、运输 、包装等环节 ,对 环境、 资源、交通都会造成一定 的影 响。例如 :武 汉市青 山 区 是全市先进制造 业基地 “ 五大板块 ”之 首 ,20 年 其 污 04 染 物排放量 占全 市总量 的 7 .%。另外 ,20 18 04年武 汉 区 域内各种制造业在全 国性 经济结 构调整 中 日益处 于不 利
仍然呈现加速增 长势头 。国际经验表 明 ,在重化工业 发
展阶段 ,国民经济对 能源和原 材料等资 源的需求将会 急 剧增长 ,可武汉是 一个资源 贫乏的特 大型城市 ,发展 重
收稿 日期 :20 0㈣ 一 1 2
要 ] 武汉市从 “ 十五 ”开始经 济发展 有 了很 大提 高,但是 不 能否认其 中仍存 在很 多问题 。
本文从武汉 20 年——2o 年 的数据 出发 ,从深层次指 出武汉 市经济发展 中存 在的 经济增长方 式、产 00 o5 业结构不合理等 问题 ,并分析 问题 出现 的原 因。并从 对 问题的分析 中指 出,要 让武 汉市 经济在 “ 十一 五”期 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要在现在 的基础上进 一步加 快武汉 经济 的发展 ,就要 全面的、从各 个层 次
湖北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湖北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经济大省,一直致力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湖北省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为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的情况。
首先,湖北省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省内各级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的投入,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
目前,湖北省已建成了一批生活垃圾处理厂和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同时,湖北省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为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湖北省在循环经济政策法规方面不断完善。
省内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资源节约和再生资源利用等。
此外,湖北省还加强了对循环经济领域的法规法规制度建设,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为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再次,湖北省在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省内各级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相关的科技研究和技术攻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湖北省循环经济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还为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同时,湖北省还加大了对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湖北省在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省内各级政府和媒体加大了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市民树立绿色消费理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理念在全社会的深入推广。
同时,湖北省还加强了对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了全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为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湖北省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未来,湖北省将继续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化学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 1构建产 品和废物充分交换 的工业生 态系统。建立循 环经济工业 园区能够有效 延伸 的产 业链 , 充分 消化废物 , 在 工业系统 内充分实 现物质 循环 , 形成 专业 化分工 协作 , 获得 产业集群效 益和共生 效益 , 有效增强整体竞争力。 首先按 工业代谢 理论 , 纵向延 长形成 产品衍生 加工链 ,
工 业 原料 或 中问 品
() 2 持续开展节能减排和清 洁生产 。工业园 区大力开展
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 , 进企业节能减排绩效和清洁生 促
产水平 的提高 , 而使园区生 态化水平持续提高 。建立节能 从
减排工作问责制 , 节能 减排指标 分解到各 个企业 , 将 并成立 监察小组 , 负责 日 的节 能环保工 作检查 ; 常 建立企业退 出机 制, 淘汰和改造落后 产能及 工艺 , 对重点 企业实施强 制清洁 生产审核 ; 鼓励企业 实施 能效标识 和节能节水 认证 , 励一 鼓
物质(n i 树木)可循 环利用 的不可再 生物质 ( , 如铁 、 ) 铜 及不 可循环利用的不可再生 物质 ( 如原油 、 原煤 ) 能源 可以分为 ; 可再生能源 (n 阳能 、 i太 风能 、 水能 、 地热 能) 和不可再生能源
( 如煤 、 石油 、 天然气 ) 。
网链结构 。然后 按产 业关 联 度理 论 , 计算 各个链 节 的需求
W A Yig e g YA G Ya g N n f n N n
( h nCr lr cnm eac stt W hn40 8 ) Wua iu oo yRs r I tu ua 30 1 ca E e h ni e
Ab ta t B s d O1 h ln i g o e cr ua c n myd v lp n n Wu a h mia n u t o e,h o c p ,sg i c c n a e sr c a e I t ep a nn f h i lre o o e eo me t h n C e c lId sr Z n t ec n e t inf an e a d b s t c i y i
支持武汉城市圈发展循环经济对策分析
方 旭
发展循 环 经济 对策 分析
【 文章 摘 要 】 循 环 经 济 是 对 传 统 经 济 的 一 种 变 革 ,是 目前 最 先 进 的 经 济 形 态 、 经 济 发 展 模 式和 理 念 ,发展 循环 经 济是 武 汉城 市 圈构建 资源 节 约型 和环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武汉城 市圈建 设发 展 为契机 ,提 出推进 武汉城 市圈循环经 济 发展 的 对 策 措 施 。
【 关键词】 武 汉 城 市 圈 ;循 环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对策
循环经 济是武汉城市 圈可持续发 展 的必然选择
一
我 国人 口多 , 资源 相对 不 足 , 济增 长 经 快 ,经 营粗 放 ,大 量 生产 、大量 消 费 、大量 废 弃 的生产 和消 费方 式 已经使得 经济 发展 和 环境保护之 间的矛盾 日趋突出,单位 GDP 资源消 耗过 大使 我 国国 内资源 已经难 以支 撑 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2 0世纪 8 年代 0 循环 经济理 念得 到越 来越 多的 国家和 地 区的 认 可 ,在 2 世 纪 9 J 0 0年代 ,国际社 会确 立 了 可持 续发展 战略 , 些发 达 国家相 继 把发 展 一 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 以来,我 国经济保持着持续 高速发展态势 , 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以一 部分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牺牲等为代价的。 如 果不能从根本 } = 改变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 将 无法 继 续维 持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 有加 快 只 发展循环经济 , 节约利用资源 , 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 尽 可能 少 的资源 消耗 和环 境 成本 , 获得 尽可 能 多的经济效益 ,转变资源高投入 、高消耗 、 低效率 、高污染的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才 能 从根 本上 缓 解 经济 和 社 会 发 展 面 临 的 资 源 、环 境约 束 ,保 障 国 民经济 安全 ,实现 经 济 社会 与 资源 环境 的可 持 续 发展 , 国才 可 我 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 经济发展 引发的一 些环境、社会矛盾才有可能得到缓解 。
地方发展循环经济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告 , 须包括合理用能 、 必 用水 以及环保设备方案 。
4 建 立环 保 机 构 垂 直 管 理 制度 、
流、 水流 、 质流 、 物 信息流 、 大 , 本非常高 。 成
4 生产 者 和 消 费者 责任 制度 的缺 乏 、
建议环保机构实行 中央 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 环保总局直接
项社会稳定及节能降耗指标 , 项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指标。由于 6 官 员任期制以及政府财力有限 , 而节能降 耗方面的工作实施难
度大 、 见效时 间长 、 绩效考核不明显 , 对于 财政 需求的地方政府
而言 , 优先保证其他硬性指标或 易见效 的 目标的实现必然是创 收之本。而环保部『受 以地方政府 为主 的双重领导 , 员任免 、 、 - 1 官 经 费划拨 、 设备购买都 由地 方政府 统一 负责 , 只是在任 免环保 部门主要领导时需征求上级环保部} 的意见。在这种管理体制 、 1 -
一
污采取视而不见、 姑息纵容的态度。
3、 方 政 府 之 间 的 行 政 分 割 地
套行 之有效 的发展循环经 济的指标评价体 系 ; 第四 , 缺乏 能
武汉市下辖 1 3个区 , 包括 江岸 、 口 、 口 、 汉 矫 汉阳 、 昌 、 武 青 山、 洪山 7个城区 , 以及蔡甸 、 夏 、 江 黄陂 、 新洲 、 东西湖 、 南 6 汉
济, 提高整 体装 备水平 ; 第二 , 组建 了循环经济研 究院 , 从工程 技术层次上 , 为创建新 的技 术经 济范式提供了组织支持 ; 第三 ,
构建了“ 青阳洪” “ 、青鄂 阳” 大循环 产业经济示范区 ; 第四 , 建设 了循环经济网 , 为企业和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立了平台 。
2 地 方 政 府 的 自利 性 、
推进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 以资源节 约和循 解 经济社会 发展 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 入 国家循 环 经济 试 点企 业 的 “ 国家 实现武汉市可持续发展 、 队” 在成 功试 点企业 的基础上 , , 推广 环 利用为特 征 , 也可称为 资源循环 型 和环境压力 , 经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 种生态 经 建设小康 社会 目标 , 促进 人与 自然 和 循环 经济 试点企 业经 验 , 积极创建环 济, 与传 统 经济 相 比 , 其不 同之 处 在 谐发展 的战略举措 。理 所当然 , 发展 境友 好企 业 , 实企业循环 经济 的基 夯 使武汉 市广 大企业尽 快步入 循环 于: 传统经济是一 种由“ 资源一 产品一 循环经济是武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 础 , 污染排放 ” 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 其特 要选择。 征是高开采 、 利用 、 低 高排放 ; 循环 经 基础上 的经济发展模 式 , 它要求经 济 经济 的快车道 , 形成发展 循环经 济的
选择 。
事 实说 明了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护 并不 循环经济 必须从每 个企业 入手 , 贯彻
加 所谓循环 经济 , 是按照 自然生 矛盾 。发展循环 经济 是转 变经济增 长 低消耗 、高利用 和低排放 的理念 , 就 态 物质循环方 式运行 的经济 模式 , 它 方 式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建设 资源节 快循环 经济试点 企业工 作 , 尽快 培育
科学 的发展观 是对“ 发展 是硬道 展理论把经济和环境 系统人为 割裂的 范畴 ,是以单个企业 内部物质和能量
要 理” 的丰 富和补充 , 它表 明“ 发展 是硬 弊端 , 求把 经济 发展 建立在 自然 生 的微观循环 作为主体的企业 内部循环
武汉城市圈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因素分析
障碍 因素 分析
钟新联
【 文章摘要】 誓 - 环 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 、实 - 循
_ 资 源 循 环 利 用和 清 洁 生 产 的 经 济 形 _ }
咸 宁职业技术学 院
4 7 0 31 O
态'也 是经 济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必然产 物。 -持 续发展是 武汉城市 圈进行现代 " T
武汉城市圈当前 尚处于循环经济转型 的起步阶段 ,在这一特殊阶段 ,循环经济 在 实 施 过程 中存 在 诸 多 问题 和 障 碍 ,主 要 包 括 以下 几 个方 面 : 1 认 知 障碍 循 环 经 济 无论 作 为 一 种 经济 理 论 还 是 种 现 实 的经 济 模 式 ,要 在 全 社 会 范 围 内 融 、收入分配等等方面通过 利益 协调与补 深 入人 心 ,需 要 一个 长期 的过 程 。 目前 对 偿激励资源节约、环境生态保护 ,实现可
、
一
到 实 处 ,还 存 在 执 行 走 样 的 问 题 。 激 励 机 制 障 碍 。 激 励 机 制 不 是 自生 、 自发 的 ,而 是需 要 一 个 不 断 培 育 和 优 化 的 过 程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市 场 、政 府 都 责 无 旁贷 。建 立 循 环 经 济 激 励 机 制 的 根本 目的 在 于 应 用 ,在 于 指 导 经 济 社 会 与环 境 的协 调 发展 ,它 应 该 是 具 体 的 、可 操 作 的 ,而 不能是笼统 的、模糊 的。目前武汉城市 圈 在 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包括外在动力机制和 内在利益机制 ,都还很 不完善 ,应通过激 励 企 业 和 居 民节 约 资 源使 用 ,提 高资 源 的 利用 效 率 ,包 括 在产 业 政 策 上 ,调整 产 业 结 构,支持产业升级 , 对高能耗 、 高物耗、 高污染 的产业予 以限制 , 在 一 些 错误 认 识 :一 是 理 解 片 面 。认 为 循 环 经 济 就 是 清 洁 生 产 和 资 源综 合利 用 ,是 生 产 、经 济 管 理 和 环 保 部 门 的事 , 己无 关;认 为资 源不 会枯 竭 , 与 看 不到资源存量 和环境承载力 已经不起传 统 发展模式 的高消耗和高污染 ,认为发展 循 环 经 济 为 时 尚早 ;二是 重视 不 够 。一 些 地 方 和 企 业 还 没 有 完全 把 发 展 循 环 经 济作 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环节加以落实 ,各级政 府对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也缺乏令行 禁止 的监 督 制 约 措 施 ,社 会 各 界 还 普 遍 缺 乏 危 机 感 和 紧迫 感 ;三 是认 识 不 到 位 。一 些 居 民对节能减排意识还 比较淡薄 ,认为节能 减排 是 政 府 机 关 和 企 业 的 事情 ,和 他 们 没 有 关系 ,很 多 人 不 太 了解 在 同 样 情 况 下 应 该 怎么样去做才能更好地 节能,不知道家 庭 也存在着 能源 浪费和环 境污染问题。
武汉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武汉是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中心。
本文通过对武汉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实证调查,探究武汉的经济发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从武汉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它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开发区之一。
2015年,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75.82亿元,比上年增长7.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
武汉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重点行业发展方面,武汉在制造业、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游戏产业、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现代农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极大地拉动了武汉的经济发展。
其次,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武汉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武汉将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型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武汉将加快城市建设,实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构建“一带一路”,构建“三江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此外,武汉还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把技术改造和创新结合起来,加快建设中国的高科技创新中心,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在未来的发展中,武汉将继续走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加快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市场机制,支持和发展新兴产业,扩大投资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智慧城市,推动经济发展,推动武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都市。
综上所述,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在过去几年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实现武汉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心,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技术创新,改善投资环境,打造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都市。
两型社会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以武汉市青山区为例
工序 串联作业 、 协同( 集成 ) 运行 , 生产出产品 、 副产品 。这 些产 品在 用作生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料或生 活资料 的同时 ,产生大量 的排放 物 、 废 弃物 。在国民经济 中, 流程制造业消耗大量的 自然 资源 , 在制造 产品 的过程 中伴随着大量的 各种不同形式的排放物 , 由此 带来 大量的环境负荷 。与此 同时 , 流程制造业存在着减 量 、 再利用 、
材工业都属于典型的流程工业。如冶金 、 化工 、 建材 、 石化 、 造纸 等流程制造业 的生产过程均 表现 为 : 输入源 头是大宗的 自然资
源, 如矿物 、 生物 、 、 水 空气 等。这 些资源 、 能源通 过功能不 同的
青 山作为全国著名的钢铁基地和老 工业区 , 如何在推 进钢 铁、 石化 、 环保 等优势产业 发展 、 保持经济 发展 优势的 同时 , 有 效地 突破环境 、 资源 限制“ 瓶颈 ”创造性 地将循环经 济理 念运 , 用于青 山的实 际 , 用循环 方式推动重化工集聚 区走新 型工业化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 利用基础上 , 清洁 把 生产 、 资源 综合利用 、 可再生能源开 发、 产品 的生态设计和 生态
会 改 革 试 验 实施 方 案 ” “ 年 行 动 计 划 ” 确 定 将 青 山 区循 环 和 三 ,
在不 同国家 、 同地 区及 其不 同的 经济发 展阶 段 , 实施 不 在 循环经济的过程 中 ,3 ( “R”减量化 、 再利用 、 再循环 ) 的权重是不 同的 。在 中国 当前的情况下 , 首先应该着重实现各行各业 ( 特别
开路先锋 ,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湖北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湖北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湖北省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下面将就湖北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湖北省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省内各地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建设了一大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
同时,湖北省还大力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对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处理,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湖北省在循环经济政策法规方面不断完善。
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措施,为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同时,湖北省还加强了对循环经济领域的法规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为循环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再次,湖北省在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省内各级科研机构和企业不断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了一批高效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同时,湖北省还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和装备,提高了循环经济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最后,湖北省在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方面不断加大力度。
省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市民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全社会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和参与。
同时,湖北省还加强了对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工作,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循环经济意识和技能水平。
总的来看,湖北省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湖北省将继续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步伐,推动湖北循环经济迈上新台阶。
武汉市经济发展对策:发展循环经济
综上所述 企业绿化 因其所倡导的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反 对污染 ,充分 利用 资源等观点符合联合 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体现 和代表 了人类社会 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 为加快我 国的企业绿化 的步伐 .需要全社 会从 教育、科技到 依 靠行政 、经济 法制和舆论手段进行综合性的努力 .以此 实现 小城镇 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和整个社 会的和谐 与进步 。
消耗 可归到产品的技术指标之 中。 () 2 特殊指标 特殊指标 用以判断基本指标未能顾及的一 些特殊方 面.它们 涉及的数量可能不大 .但对某项技术 的环境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或 可能造成重大的潜在事故 。 () 3 伸延指标 延伸 指标可以考察超越生产阶段的产品生命周期 的~些物征 包括 :主要原材料和包装材料 的环境性能 产品的使 用寿命.耐 久性;产 品的可回收性 .复用性 以及可再循环性 产 品在环境 中
的可降解性。
自然资源短缺与枯竭和灾难性的环境 污染所造成 的恶果。最后 实
现 低开采 高利用 低排放 ”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
循环 经济具 有三大原则 : 1减量化原则 + 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 的物质和能量流 量 即减少物质 和能源 的消耗 。 2 再利用原则 : + 目的是 延长产 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 尽可能 多 次或多种方式地 使用物品 免物 品过早的成为垃圾。 避 3再循环原则 : 要求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 以减少最终处 理量 . 同时废弃物的再次变成资源 也使得社会的总资源消耗更小。 二、武汉发展优势 武汉向来 有 “ 九省通衢 ” 的称号 . 其区位优 势明显 武汉在地 图上处于我 国的心脏地位 .在 我国经济发展格局 中 武汉都起到
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战略选择与产业优化研究
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战略选择与产业优化研究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大省,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正是人口、资源、环境这些瓶颈因素制约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时期,存在着许多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的严重问题,严重阻碍循环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对湖北省显得尤为重要。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能极大地减少污染排放,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大可能地减少人类生活对自然界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内在价值。
1 湖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初步成绩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湖北省在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试点市和试点区域三个层次上逐渐展开对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10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可续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在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的环境下,湖北省应结合自身地理、经济以及生态等因素,将循环经济从点(循环经济企业、循环经济示范村)线(循环经济产业、旅游、农业和)面(循环经济型农村、示范园区、城镇)三个层面构建具有湖北省地域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
在此基础上,实现大中小循环,小循环即实现企业内部循环,以项目为活动载体,促进产品的循环生产;中循环即建造循环经济产业园,例如:荆门格林美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湖北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和武汉市青山工业园区等,园区内基础设施科学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共享,以企业和重点产品为先驱,着眼于各产业内部联系的链条纵向延伸,发展上下游,同时注重横向加粗,提高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循环即是在社会层面上资源回收利用、节约与废物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再循环和生态环境保护。
(1)建立了部分有示范作用的由共生企业群组成的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种追求资源与能源高效利用的工业发展模式,对湖北省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 国 家 已制 定 了“ 展 循 环 型 经 济 , 立循 环 型 社 会 ” 战 略 目标 。 中 国也 提 出建 立 “ 型 社 会 ”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 的 战 略 发 建 的 两 , 政 策 。 武 汉 作 为 “ 型 社 会 ” 重 点 建 设 示 范城 市 , 两 的 已将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作 为 “ 型 社 会 ” 突破 1。 本 文 对 武 汉 市 发 展 的 资 两 的 : 2 源 和环 境 承 栽 力 , 环 经 济 发展 的 现 状 进 行 分 析 , 出 目前 武 汉 市 在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中存 在 的 问 题 , 提 出相 应 的 对 策 循 找 并
1 2 从 能 源 利 用来 看 .
耗偏高 .
化” 求 , 要 细化 了实施 方 案 , 立 了我 市循 环 经济 重大 项 目 建 库 , 收 录项 目 6 8个 , 共 7 总投资 1 4 3 2亿元 , 一步夯 实 了循 进 二是在 资源 利 用方 面 。武 汉 市充 分 发挥 科 教优 势 , 通
和全 国 l 9个省级及 以上城市 相 比, 武汉市 单位 G DP能 环经济 发展 的基 础和载体 。
和 单 位 GD P能 耗 较 小 的 城 市 相 比 , 位 GD 单 P能 耗 最 少 过引进 吸收和 自主创 新 , 开发 和推 广 了一 批 对行 业有 带 动 的 深 圳 市 仅 相 当 于 武 汉 的 4 . , 门相 当 于 4 . % 、 州 作用 的关 键 链 接 技 术 , 28 厦 A o 78 广 为循 环 经 济发 展 提 供 了科技 支 撑 。
能源、 资源 和环 境不利 于其可持续 发展 战略 目标 的实现 。
1 1 从 土 地 资 源 利 用 来 看 .
一
2 武 汉发展 循 环经 济 的现 状和存 在 问题
近年来 , 武汉市积 极倡导 并 推进循 环 经济 的发展 , 不 在 同领域 、 行业 、 业 开展 了有 效 的试 点 工作 , 企 努力 转 变经 济
则为 5 . 、 6 5 北京 为 5 . 、 海 为 6 . 。从 经济 发展 绿色照 明、 80 上 38 A o 可再 生能源 开发利 用 、 能产 品标 准 以及 节能 检 节 质量 上看 , 武汉 经 济 发 展 还较 “ 放 ” 从 能 源 利 用 形势 上 测 等一批实 用技 术得 到 广 泛应 用 , 批 成 熟 的农 业循 环 经 粗 ; 一 看, 武汉节 能的降耗形势 还很“ 严峻” 。
1 0万 吨 生活 污 水 排 人 江 河 , 中只有 约 其 纵观人类经 济发展历 程 , 的来 说共 经历 了三种模 式 : 万 吨工业 污 水 , 0 总 1 0万吨工业污 水得 到了治理 。在废渣 污染上 主要是 煤渣 、 0 第一种是起 源 于 1 纪 的传 统 模 式 , 8世 即一 种 “ 源—— 产 资 品—— 污染排放 ” 的单 向线性 过程 ; 二种 是 以“ 污染 , 第 先 后 生活垃圾 和其它 固体废 弃 物 。每 年仅 工业 固体 废弃 物产 生 1 . 8万 吨 , 综合 利用量 为 4 9万 吨, 5 历年累计堆存 治理” 为特征的末 端治 理 模 式 ; 三 种 就 是循 环 经济 模 式 , 量 就达 5 57 第
建议 。 关键 词 : 环经济 ; 型社会 ; 循 两 可持 续 发 展
中图分类号 :07 F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9 1—0 00 1 7 —1 8 2 0 ) 00 9—1
1 武汉市 发展循 环 的资 源和 环境 承载 力
流, 是造 成城 市水 体 污 染 的 主要 方 面 。武 汉 每 天有 2 0多 0
济发展 ,0 7年底 , 20 国家批 准武汉 为“ 型社会 ” 设综合 配 两 建
由于市场容量 与 承载 能 力有 限 , 成 房地 产 空置 率 高 套改革 试验 区以来 , 委 、 造 市 市政 府 把 发展 循 环经 济作 为 “ 两
涨 的局面 , 土地 资源 的应 有 价值 不 能 及 时 转为 社 会共 享 的 型社会 ” 建设 的突破 口, 将其 列 为近 期“ 型社会 ” 两 建设 的十 财 富, 形成城市 土地 资 源显 性浪 费 或 隐性 浪 费 。从 而 影 响 二项重点 工作之 首 。市 发 改 委按 照 “ 目化 、 项 资金 化 、 策 政 城市 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 响了城市 可持续发 展 的基础 。 影
No 1 2 0 . 0, 0 9
现代商 贸工业 M o enB s es rd d s y d r ui s ae n ut n T I r
20 0 9年第 1 期பைடு நூலகம் O
武 汉 市 循环 经济发展 的思 考
张 婷
( 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 , 湖北 武汉 4 0 6 ) 30 0
6 4万 吨 。 是 一 种 “ 源 — — 产 品 —— 再 生 资 源 ” 多 重 环 形 循 环 过 量 较 达 1 4 资 的 综上所述 , 汉的资 源形势 和 环境 状况 都 已十分严 峻 , 武 程。
发展 循 环 经济 是 武汉 必须 的 回顾 武汉 的工业 发展 , 运 的是 汲 取 了第 一 种模 式 的 必 须切实转变 经济 发 展 方式 , 幸 教训 , 然而仍没 有 跳 出第 二 种模 式 的套 路 。武 汉 市 现行 的 发 展模 式 。
一
方面 , 汉市人均耕 地资源 压力 巨大 。 武
另一方面 , 工业化 、 城市化 进程 进 一步 增加 了耕 地 资源 增 长方 式 , 已取得一 定成绩 。
压力 。武汉市建设 土 地 资源 利 用 存在 土 地 批租 过 量 , 地 土 出让计划 缺乏整体性安 排 的问题 。
是在政府 支持与 政策 体系 方 面。为加 快我 市循环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