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如梦令》

合集下载

李清照《如梦令》的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的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的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的原文及赏析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李清照《如梦令》的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如梦令》,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间“误入藕花深处”的事。

稍加品味,词人心中的无比喜悦可以悟得。

去野外风景绝妙处“溪亭”游玩应该欢快,因为欢快就喝过头了酒,因为醉酒后沉沉睡去在太阳快落山时醒来才匆忙驾船回家;这喝酒是助兴,喝醉酒是爽朗尽兴。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表明临出荷花荡还赏看到了满滩鸥鹭从荡中齐飞出的壮观场面;即惟其晚归才见到了这平时难得见到的.美妙画面,心情定然转生愉快。

归结起来,青年时期李清照的生活由自己意愿而定,大抵以美满尽兴为终极追求目标,人生潇洒,情趣率真。

词中只是写到“满心欢乐”吗?笔者认为,“惊险刺激”在文本中也多有交待。

一个青年女子郊游到“日暮”,路途行走就有不便,此一险;因为“沉醉”于酒恰才醒来,头脑昏昏沉沉,又加上天已擦黑,辨不清方向,此二险;荷花荡水域到处荷到处花,本想撑船回家却终于“误入藕花深处”离开家里反而更远,此三险;天黑心慌,手忙脚乱,“惊起一滩鸥鹭”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就惊吓了自己,此四险……而所有这些,倘凑巧造成自己醉眼心慌、手忙脚乱而哐铛入水,则是天大的惊险。

以致于如今追忆起来,仍然心悸而魄动;这从词的开头“常记”一词可以体会出来。

词人在对暮归途中迷路的描述,用“争渡,争渡”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活画了她的焦虑慌张及手脚并用划船的情形。

请看,词人怎能不急呢?连鸥鹭水鸟也倦飞而归巢,而自己竟然迷路了。

因此,描述那种水鸟成片惊起的动作形象实在是反映自己心情的焦灼,或者说,“满滩鸥鹭”惊飞正是词人意乱神散情形的映衬,以景衬情,写照真实。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共有两首,分别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这两首词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描绘了她一次愉快的郊游经历。

词的上阕“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展现了作者在溪边亭中游玩时的沉醉和欢乐。

她尽情享受美景,忘记了回家的路。

下阕“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描写了她尽兴而归,却误入荷花深处的情景。

这里的“误入”增添了一份意外和惊喜,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描写奋力划船的声音和惊起的鸥鹭,展现了作者的活泼和欢快。

整首词富有生活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则是李清照对春天将逝的感慨。

词的上阕“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描绘了夜晚风雨交加,词人宿醉未醒的情景。

下阕“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通过与侍女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对庭院中海棠花的关切。

最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

“绿肥红瘦”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给人以无限遐想。

两首《如梦令》在艺术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采用了短小精悍的形式,语言简洁明快,却又能够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其次,两首词都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和心境。

此外,两首词都运用了巧妙的构思和韵律,使整首词在节奏上和谐统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从注释和翻译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词作。

注释为读者提供了关于词的背景、作者生平、词语解释等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

翻译则将词人的原意准确地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品味到原作的韵味。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佳作。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如梦令【北宋】李清照常记溪亭①日暮,沉醉②不知归路。

兴尽③晚回舟,误入藕花④深处。

争渡,争渡⑤,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①溪亭:溪边的亭子。

②沉(chén)醉:陶醉。

③兴尽:游兴得到了满足。

④藕花:莲花。

⑤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争:怎。

【翻译】那是一个多么快乐的日子!醉意未消,暮色苍茫,泛舟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扑哧哧全飞起来了。

置身于这样优美的情景中,诗人怎不满心欢快呢?【赏析】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忘返。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如梦令 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

如梦令 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如梦令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宋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李清照《如梦令》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题解】选自《漱玉词》。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

南宋女词人。

学者李格非之女。

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赵明诚做过莱州、淄州太守,公事之余,夫妇俩除爱好诗词,时相唱和外,亦致力于搜集和赏玩书画金石。

金兵入侵,相继渡淮南奔。

不久,其夫病逝于南京。

此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只身漂泊于杭、越、台州、金华一带,晚年景况孤寂困苦。

工诗能文,尤以词名世。

散文简洁流畅,以《金石录后序》有名。

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爱国热情,风格豪迈遒劲。

惜散失甚多,仅存断句零篇。

词以南渡前后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多写闺情,表现闲适生活,妩媚风流,韵调悠美。

《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均为这一时期脍炙人口的作品。

后期多抒身世之感,寄寓家国之思,感情凄苦,低沉。

《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为此期代表作。

前首词中连用七对叠字,自然准确,细致深刻地表达了惨遭国破家难后孤寂无依的凄苦情状,尤为历代词论家所叹服。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描绘形象,能以常语入词,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

另有《词论》一篇,对北宋词家多有批评,强调音律,崇尚典雅,严格区分诗词界限,反对“以诗为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独到见解。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如梦令”,词牌名。

在词牌之下,原有题目“酒兴”。

这首词是李清照追忆自己少女生活的作品,写的是与姐弟们一道,划着游船游览大明湖的生动情景。

【解读】全词六句,词意发展分三层。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我曾记得在那临水的亭台游玩,一直到时近傍晚,喝醉了酒哪里还记得回家的道路。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由秦观创作,是词人在贬谪途中,夜宿寒冷荒僻的驿舍所作。

这首词借写夜宿驿舍的况味,诉说旅途的艰辛。

具体写的是在漫漫的长夜里,霜风紧吹,饥鼠窥灯,弄得无法安睡。

等到天刚破晓,门外驿马长鸣,人声嘈杂,艰苦的长途跋涉又将开始。

通过环境的描写和景物的烘托,寓情于景,把旅人的艰辛和谪贬者的失意表达得真切感人。

词作短小而精练,也很有生活气息。

作品原文: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作品注释:⑴遥夜:长夜。

⑵驿亭:古时候设在官道旁,方便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中途休息换马的馆舍。

⑶梦破:睡梦被惊醒。

⑷窥:在隐僻处偷看。

⑸鼠窥灯:谓饥鼠想偷吃灯盏里的豆油。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词:“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情景相似。

⑹侵被:透进被窝。

⑺无寐:睡不着。

作品译文:长夜漫漫,四周寂静如水,风很大,驿站的门紧闭。

从梦中惊醒,老鼠正偷看着油灯,寒气也透进了被子。

睡不着了,门外已传来马的叫声,已有人早起了。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抒发谴谪之恨的词。

宋绍圣三年丙子(106年),作者自处州再贬,深秋至郴阳道中,他有诗记其事,其中有一首题古寺壁的诗中云:“饥鼠相迫坏壁中”,与此词所写之境颇为近似。

又,词人在郴州旅舍有《踏莎行》词,亦与此词心态相似。

依此似乎可以断定此词也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赏析评价:这首词借描写夜宿驿亭苦况诉行旅艰辛。

远离故乡亲人,置身陌生之处,独宿驿亭之中,其内心不平自不待言。

词以“遥夜”开头,即表现出流放之人身虽憩而心未稳,一夜辗转无眠觉得夜色太深、夜程太久的特有感受。

“沉沉如水”的比喻,别有深意。

时当深秋,水已寒凉,以夜沉如水为喻,透出词人内心的寒凉疲惫之感。

接下一句,交待夜里凉意来源:原来的阵阵秋风借着夜色不断袭来,虽然驿亭的门已经紧闭,却仍然挡不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寒意。

古诗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翻译赏析

古诗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翻译赏析

古诗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翻译赏析《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秦观。

其全文如下: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前言】《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由秦观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

这首词是词人贬谪途中,夜宿寒冷荒僻的驿舍所作。

借写夜宿驿舍的况味,诉说旅途的艰辛。

写的是在漫漫的长夜里,霜风紧吹,饥鼠窥灯,弄得无法安睡。

等到天刚破晓,门外驿马长鸣,人声嘈杂,艰苦的长途跋涉又将开始。

通过环境的描写和景物的烘托,寓情于景,把旅人的艰辛和谪贬者的失意表达得真切感人。

词作短小而精练,也很有生活气息。

足见功力之深厚。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注释】①遥夜:长夜。

②驿亭:古时候设在官道旁,方便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中途休息换马的馆舍。

③梦破:睡梦被惊醒。

窥:在隐僻处偷看。

鼠窥灯:谓饥鼠Org 想偷吃灯盏里的豆油。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词:“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情景相似。

④侵被:透进被窝。

⑤无寐:睡不着。

【翻译】长夜漫漫,四周沉静如水。

北风紧吹,驿亭深锁。

我从睡梦中惊醒,只见一只老鼠正在油灯下偷窥。

风霜送来清晨的寒气,透过被子都能感觉到。

正在想睡而不能入睡之时,门外马声嘶鸣,赶路的人们已经起来了。

【鉴赏】秦观一生,因涉党祸屡遭贬谪。

1096年(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词人自处州再贬郴州。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作于是年冬季赴郴州途中。

词借描写夜宿驿亭苦况诉行旅艰辛。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夜色苍茫,沉沉如水,寒风阵阵紧吹,吹过这古道的驿亭和暂歇驿亭的行人。

“如水”、“风紧”,以其重量感造就出一种强烈的空间的挤压感。

似一股无形的力在肆意捏挤,取境也随之由远拉近,凸出一个特写:驿亭紧闭的大门。

那般突兀,那么引人注目,空间的闷压至最大限度。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词赏析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晚年遭际坎坷,故其词从创作风格上看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多描写青少年时期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或对爱情的追求和纯真;后期则主要描写个人遭遇,抒发故国之思,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绘细腻心情,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

下面试赏析比较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来理解其词的风格和特点。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两阕,一是广为传诵的“昨夜雨疏风骤”,一是情趣盎然的“常记溪亭日暮”。

两词均为小令,结构和音律上都是单词,33字,7句,5仄韵,一叠韵。

两词的共同之处是:1.从表现手法上都侧重勾勒线条,写意传神,往往通过一两个字,一两句话,达到概括表现主题的目的。

2.从表现内容上看,也都是反映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都从醉酒、花美等自然界的变化中刻画主人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和青春的朴素感情。

但从用语、造词以及意境内的创造上去把握,我们也可以从这两首词中看出李清照创作的不同时期不同特色和诗人不同的语言表现技巧。

一、用语、造句一“平” 一“奇” 。

“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常记”表明所叙是一件时常引起词人回忆的往事,是少女时代一次郊游活动的剪影。

小令十分自然地引出了郊游事件:词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沉醉”迷途,而又“误入藕花深处”的处境,以致慌乱击桨,“惊起一滩鸥鹭”的奇遇。

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

但由于作者剪辑嫁接得体。

短短三十三字,便成就一幅极有情致的生活图景,从而首开“以寻常语绘精美图”之先河。

“常记”两句起的仿佛平了些,然而却自然和谐,似乎是面对知己叙述一个日常的故事,实际上已将读者带到作者所特设的词境中去,为下句的层层转折作了铺垫,颇有《红楼梦》写王熙凤之笔法。

接下来三个情态动词“误”、“争”、“惊”亦是寻常用语,但三个词连为一体、一气呵成,却正好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荷池荡舟惊鸟”的风俗画。

李清照如梦令诗词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诗词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诗词赏析诗人是情种,诗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

所以,诗应当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抱负世界的召唤。

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李清照如梦令诗词,仅供大家参考!李清照如梦令诗词1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宋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爽,词意隽永。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落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获稍纵即逝的真实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详细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李清照如梦令诗词2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代〕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爽特别。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制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留下了深刻印象的非常开心的游赏。

2武陵春·春晚李清照?〔宋代〕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这首《武陵春》是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初中语文 文言文《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译文及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译文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李清照【朝代】:南宋【体裁】:词【格律】:○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本作的韵脚是:二十六宥;可\’二十五有/ 二十六宥\’通押。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赏析】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李清照的《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的《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的《如梦令》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的《如梦令》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宋词:《如梦令》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参考注释:①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②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③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④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宋词:《如梦令》赏析: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

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

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

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

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如梦令》及赏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作品原文:如梦令⑴常记溪亭日暮⑵,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⑶,误入藕花深处⑷。

争渡⑸,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⑹。

作品注释:⑴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常记:长久记忆。

溪亭:临水的亭台。

⑶兴尽:尽了酒宴兴致。

⑷藕花:荷花。

⑸争:怎,怎么。

⑹鸥鹭:泛指水鸟。

作品译文: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

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创作背景:此为忆昔之词,非当时当地所作。

李清照十八岁之前到汴京,二十四岁时,翁舅赵挺之被罢相,不久她便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离开京城到了青州,也离开了与她有诗词唱和之谊的前辈晁补之、张耒等人。

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屏居”初年,李清照的创作雅兴,一度转移到与丈夫共同搜集、整理、勘校金石书籍方面。

所以此词当是作者结婚前后,居汴京时,回忆故乡往事而写成的,也就是词人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之间的作品。

细审作者行实,此词大致可系于她十六岁(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之时,是时她来到汴京不久,此词亦当是她的处女之作。

作品鉴赏: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宋词: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严蕊善操琴、弈棋、歌舞、丝⽵、书画,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四⽅闻名,有不远千⾥慕名相访。

下⾯是⽆忧考分享的宋词: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宋代: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在武陵微醉。

【译⽂】 说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也不是。

花瓣⽩⽩⼜红红,风韵独特有情趣。

曾记得。

曾记得。

武陵渔⼈被陶醉。

【赏析】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发端⼆句飘然⽽⾄,虽明⽩如话,但决⾮⼀览⽆味,须细加玩味。

词⼈连⽤梨花、杏花⽐拟,可知所咏之物为花。

道是梨花——却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则此花乍⼀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极易被误认为杏花。

仔细⼀看,却并⾮梨花,也并⾮杏花。

因此可知此花之⾊,有如梨花之⽩,⼜有如杏花之红。

“⽩⽩与红红”紧承发端⼆句,点明此花之为红、⽩⼆⾊。

连下两组状⾊的叠字,极简炼、极传神地写出繁花似锦、⼆⾊并妍的风采,也暗指它风韵别具⼀格,既有梨花之⽩,⼜有杏花之红,⽩中带红,如佳⼈冰雪肌肤微露红晕,有娇羞之态。

“⽩⽩”、“红红”两组叠字,简练、传神,使⼈如亲眼⽬睹红粉交错、繁花满枝的娇妍景致。

“别是东风情味”上句才略从正⾯点明花⾊,此句词笔却⼜轻灵地宕开,不再从正⾯著笔,⽽从唱叹之⾳赞美此花之风韵独具⼀格,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

实在少此⼀笔不得。

可是,这究竟是⼀种什么花呢? “曾记。

曾记。

⼈在武陵微醉。

”结笔仍是空际著笔,不过,虽未直接点出花名,却已作了不管之答。

“曾记。

曾记”,⼆语甚妙,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呼唤起读者的记忆,且暗将词境推远。

“⼈在武陵微醉”,武陵⼆字,暗⽰出此花之名。

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曾“缘溪⾏,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渔⼈甚异之,复前⾏,欲穷其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

原来,此花属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

宋词:秦观《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秦观《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展⽰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下⾯是⽆忧考分享的宋词:秦观《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 宋代:秦观 池上春归何处?满⽬落花飞絮。

孤馆悄⽆⼈,梦断⽉堤归路。

⽆绪,⽆绪。

帘外五更风⾬。

【译⽂】 ⽔池上到处漂着落花柳絮,春天到哪⾥去了?孤寂的旅馆内悄⽆⼈声,梦中的我正⾏⾛在洒满⽉光的湖堤上,突然梦断⼈醒。

伤⼼⾄极,只好坐听窗外五更时分的风⾬。

【赏析】 词的开篇两句是作者对春去的叹息。

“池上”⼀问横空⽽来,充满了惋惜、⽆奈和迷惘。

接着作者描写漫天的“落花飞絮”,背景也正是在“池上”。

这些漫天的落花飞絮,飘洒下来,纷纷扬扬,坠落往池⾯上,随⽔流逝。

⽽对这样⼀幕场景,滴居、漂泊多年的秦观,内⼼⾃然会涌起⽆限的春愁。

这种“春愁”,不再是某些婉约词⼈所抒写的闲愁,此时在他⼼中的”春愁”,不仅有对岁⽉流逝的哀叹,更有对功业⽆成⽽⽣命渐渐⾛到尽⼜的⽆限悲凉。

“孤馆”“梦断”⼆句,正是表现这种悲凉。

“梦断”⼆字点明开篇两句描写的景象是作者从梦中醒来时⼀瞬间的所见。

从下⽂还可以知道,作者醒来时才刚刚“五更”,天⽅微亮,“悄⽆⼈”正符合此时的场景。

词⼈从“⽉堤归路”这⼀重回故乡的美梦中醒来,发现⾃⼰仍旧是在“孤馆”之中,⾝边没有亲⼈也没有朋友。

放眼望去,屋外⼀派春去的落莫,此情此景,引发作者⽆穷的哀伤。

于是词⼈孤寂地坐着,静静地感受着哀伤,”⽆绪,⽆绪”四个字,把这种哀伤如吟唱⼀般地表达出来。

“⽆绪”是“⽆奈”,是“⽆计”,是“⽆情”,是“⽆聊”,种种复杂的感情都包容在这两句简单叹息之中。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东坡⾔《如梦令》曲名,本唐庄宗制。

⼀名《忆仙姿》。

嫌其不雅。

改名《如梦令》。

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

’取以为之名。

”《如梦令》这⼀词调的命名,正是因为下阕这两句,因此词家⽤这⼀词调时,往往在这两句上费尽⼼机,⽐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疏风骤》⽤“知否,知否”,形象地写出疑问与感伤的语⽓,为⼈所激赏。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标签宋词精选、婉约、宋词三百首、伤春、惜花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注释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赏析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朝代:宋代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赏析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赏析:《如梦令》
语文小编今天分享的是宋词赏析:《如梦令》,其独到的鉴赏角度及剖析风格,也非常值得我们读者去学习。

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艺术形象--透过语言,在自己心
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

我们今天学习的《如梦令》就是一个评价极高的艺术作品,宋词赏析:《如梦令》,一起来学习和交流!
宋词赏析:《如梦令》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
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
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
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
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
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
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
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
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
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
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
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
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
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
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
显得生动活泼。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
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
的深婉。

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
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词中把本来用以
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
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
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
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
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

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

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以上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宋词赏析:《如梦令》的全部内容,看完之后希望在对大家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有
帮助的同时,还可以调动我们自学、探讨文学作品的积
极性以及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祝大家学习
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