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从青年教师的授课中看到的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育观念和旧的教育观念有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改革过程中,充斥着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为主题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些又都是公认对学生有益的。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学生??课堂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新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和摩擦。

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有人认为改革好,也有人认为是在穿新鞋走老路。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新课程改革的措施,有利也有弊。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关注这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说,学生在下面一个表情的听着,老师是一味的传授,只顾着自己说,不关注学生,而学生在下面一味的听,没有时间思考,很少有自己的想法,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使有一点小小的想法,也不会再课堂上提出来,并且和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

而新课改提倡的就是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实现有“灌输”中心到“对话”中心,有教授现成真理到探究真理产生的过程,实现老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从而彰显课堂教学的本体意义和时间价值非常重要。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方式,比如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等,学习的主动权可以说真正的从老师手中换给了学生手中。

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权利选择性学习,也有权利选择怎么学。

首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反映了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的人本主义取向。

人本主义非常重视把情感领域,认知领域,知识领域加以整合,把学习与学生生活,发展联系起来。

?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真正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教育,尊重学生。

浅谈新课程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之我见

浅谈新课程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之我见

浅谈新课程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之我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高中学校规模越来越大,一大批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被充实到各高中学校任教,为迅速发展的高中教育事业输入了新鲜血液。

加强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尽快走向成熟,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已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首要任务。

我几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作为青年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要了解学生的心声并非难事,方法途径也很多,关键看教师能否想着去做。

例如,通过课堂随时提问,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调查问卷等等,都可以了解学生的心声。

我就这几年学校每学期学生对青年教师教学方面的民意测评及意见做了调查研究。

结果学生的意见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1.老师讲课跳跃性太大,思维跨度过大,我们的思路跟不上;2.老师讲解不够细致,常常对重点概念一带而过,对细节重视不够,对重点概念和原理强调不够,我们不但抓不住学习的重点,而且学得还很不扎实;3.讲课总是找本宣科,好像在念讲稿,犹如开会做报告;4.讲课语言平淡,平铺直叙,如果我们预习好了,老师讲与不讲一个样,甚至听老师一讲就厌烦,索然无味,厌烦听课;5.复习课总是单纯的讲,且只讲正确解法或对答案,不讲道理;6.课堂上只给少数学习“尖子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挫伤了我们多数学习程度稍弱的同学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差的更差;7.对我们已经熟悉的内容串讲个没完,让我们听得心烦,还得瞪着眼坚持听,是在没办法,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讲到我们不会的问题了;8.老师课堂上发的讲义和练习题太多,无从下手,为了应付过多的答案,来不及深入思考,常常是没真正弄懂,有时甚至照着答案做题,实际上不真会,问题聚集多了,学习愈加困难,并且还对做题产生了厌烦感,学习兴趣逐渐消失,成绩逐渐下滑;9.老师讲课的语速太快,根本不管我们是否听懂,不给我们留有思考的余地,一个劲的讲,没听懂就算完了,只能课后自己去补;10.课堂上过多的批评和埋怨我们的学习能力差,缺乏成功的体验和希望,使学习情绪更加低落。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不等于新课改新课改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推广。

于是,一说要上新课改的课(特别是公开课),就一定要用多媒体教学,好象没有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就不是新课改的课堂。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

多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已,它是为目标服务的,应该说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但它却不是唯一的手段,甚至说也还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段。

只要我们心存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不同手段来达到这一目标,新课改提倡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的最大化利用和最优化利用,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际就是对这一理念的体现。

所以我们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应该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更应该放在如何使教学资源最大化和最优化的挖掘和利用上。

如:制作优秀的教具,校本课程的开发等等。

二、新课程下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任何一堂好课都是建立在准确把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的。

抛开学生不研究学生的课,既使形式再好,也绝不能是一堂好课。

所以教师不管是备课也好,上课也好,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如何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宗旨,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跟着老师转,变为老师陪着学生走。

同样,这也就要求我们看课时,要看学生,从学生身上来看这堂课的优劣,因为看学生在干什么,必定能知道老师在干什么,而看老师在干什么,不一定知道学生在干什么。

三、新课改的核心问题实施新课改,我们必须要知道四个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要转变、评价考试方式要转变、教育管理方式要转变。

这四个转变的根本是学生学习方式要转变。

它也是新课改的核心问题,而这一核心问题概括起来就两个字——主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主动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却不是唯一表现形式。

所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不是新课程的唯一学习形式,只要能体现主动学习,不管它是不是自主探究,还是合作交流,则都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

四、新课改的课堂模式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没有固定模式。

如果真要问到底有几种,那么结果是无数种。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境等因素决定于教学模式的千差万别。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己 与发 展 的差 距 , 识 到 学 习 的 需 要 。 认
关键的是要有 明确 、 具体和合适 的探究 目 , 标 才能运用科学灵活 的探究 方法 , 进行有意义 、 有价值 的探究 , 才能保 证探究收 到 良好 的效果 。 也
() 2 克服教师包办现象 , 充分发挥学生 自主探究 的积极性。例如 : 于一 对 个探究课 题 , 问题是老师提 的 , 实验是老师做 的 , 观察现象是老师提示
有些教师在探究式教学 上非常重视调 动学 生的积极性 , 确实 , 看起来探 究活动很成功 , 学生过 后的学 习情况 检查却 并不理想 。其原因 , 但 主要
是 缺 少 了对 探 究 学 习 的 概括 和 总结 , 乏 对 重 点 知 识 的 强 调 和 巩 固 , 缺 更
参考 。其次 ,对教学上 出现 的教学 不当和未设想 到的问题作 及时地记 录。 例如 : 重难点不突 出; 教学 内容安排不够合 理; 学生 的错误认识和迷 惑点等 。这些 对于今 后教学 的改善 和经验 教训的累积都会 有很 好的提 示作用 。 最后 , 学会参 照他人 的教学经验 , 取长补短并加之消化吸收 , 从
的等等。这样 的探究活 动与传统 的注 入式教 学如 出一辙 , 不换药 。 换汤 所 以, 我们要克服这种现象 , 按照新课标要求 的那 样 , 方案让学生 自己 设计 , 问题让学生 自己提 , 验让学 生 自己做 , 实 结论让学 生 自己去总结 ,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教学 。( ) 3 探究反馈 , 提高探究教学的实效性 。
成为学生发现 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的过程 。 另外 , 教师还应 当提高 探究教 学的实效性 : 1探究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 。 () 实施探究性学习, 最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目标:教师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生则是为了升学而学。

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老师、家长、学生聚在一起,整天在一场场无声的战斗中冲锋陷阵,个个弄得焦头烂额。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的教学观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推行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改变过去过分注重考试、升学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一代人才为目标。

要把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落到实际,就要彻底地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除了教师观念的改变、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相应改革外,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还是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来实现。

我们知道,课堂是贯彻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最重要、最直接的场所之一,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共同学习,再加上考试制度、评价机制等配套措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积极的发展。

一、课堂教学应始终将促进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传统的教学将考试成绩,升学比例放在第一位,为了考出好分数,大家向题海战术使力,教师采用题型教学法,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期望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这样既增加了师生的负担,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而其结果是培养出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人才”。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方向性得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成长被放在首位,而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作为教师,要学会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使学生既获得丰富的知识,又提高各种技能。

我认为好的课堂教学要把握好这样几点:首先,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确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而且目标应该是具体的、有层次性的、可检测的,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达到的;第三,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四川省会理县小黑箐乡中心小学卢兴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了教学的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他们学会探究与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历能力,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生座位巧安排。

学生座位安排最容易使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产生矛盾,处理不好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调查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兴趣、爱好、性格,各科学习成绩与同学关系等。

首先,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对学生进行基础分类;其次按学生相对成绩进行分类;最后依据学生个性分类。

按4—6人一组将学生分配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安排好基本座位,这些学生位置相对保持稳定。

这样的编排方式,便于形成“你帮我扶”的良好班风。

由组长帮助小组内差生,协助老师检查、督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促使其不断进步。

以此形成结对帮扶关系。

(二)建立有效的帮扶制度。

低年级学困生相对增多,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

老师要是一一对他们进行补缺补差也是不现实的,要是放手不管,这些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差,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要求。

结学习帮扶对子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有效办法。

这样做比家长为孩子请家教、比老师隔三差五地辅导一下效果好。

具体做法是,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帮扶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并把他们安排在同桌,同一个小组,这样便于检查作业,发现问题能及时给予辅导。

这样做既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好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好学生的个人成就感油然而生。

同时建立“帮扶成效”考核奖励机制。

这种机制,主要是用来提高帮扶双方的兴趣,让他们保持一颗强烈的好胜心和永久的责任心。

对于帮扶效果好的同学,教师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还可加分或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奖几个本子、一支铅笔、一本适合的读物等)。

帮扶效果好的在班上评先选优时可适当加分或倾斜。

这样,既培养了帮扶者的能力,又检验了帮扶者掌握知识的情况,还为教师挤出更多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更具活力的班级管理办法。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本文结合新课改实施的经验,阐述了对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教师;学生作者简介:周五四,任教于江苏省常熟市何市中学。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实质就是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与合作,没有互动就没有交往,没有合作就没有共鸣,就未发生教学。

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板结的土壤是长不出庄稼的,只有“互动的课堂才有吸引力”。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

”万物在不断的运动与冲撞中才能展示出自己的生命力。

教师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一个形象的比喻,掀起教学波澜;一个幽默巧妙地指出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敢疑、敢问、敢说、敢写、敢于向教师挑战,敢于向教材挑战,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一、师生关系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首先突出表现在师生关系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上。

长期以来,教师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

教师与学生完全是“教”与“被教”这样的一种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来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

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是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这就要学会尊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不忘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师生间就能建立起公平和信任,并能相互交换态度、感情和需要,实现共同发展。

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网络的发展,学生在很多方面已不是后知于教师,而是同知乃至先知于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探究知识的一员,与学生一起探究。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质疑答疑,培养学生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李外河小学小李忠新课程改革是这几年来我们听的比较多的话题,哪么新课程改革到底是什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课堂教育方式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就这个话题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自己多年的新课程改革中的体会:新课程改革的具体任务,概括地说,根本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工业经济对于“效率”的崇拜又决定了学校教育必须以简约、规范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因此,建立在对知识加以分门别类基础之上的分科课程就成为课程结构最重要的特色。

因此我认为课程改革应在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都应有重大的转变。

首先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是老师新课改下第一要务。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

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一定要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事和物联系起来,能用一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目标,不能局限于几个知识点的教学,只限于应对考试。

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

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用教师的职业追求。

教学要面向学生一生的发展生活需要。

然后,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只是求一个花样多,形式怪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新课程理念与课堂学习正逐步实现融合,通过学习认为要想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允许学生发表意见,那怕错误意见,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宝贵财富。

1、课前的有效准备深入钻研教材,与教材和作者对话,使教学三维目标与核心内容融合在一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网络提供充足的教学素材,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组织有兴趣的探究活动,加上自己对教材研究的所得,以及学习该课的一些有效方法,形成高质量的教案。

2 、课中的有效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总是有赖于教师有效的“运筹帷幄”。

它需要教师对所教学的学科内容有广泛而深刻的掌握,有较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素养。

当今,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底里已经存有的角色感和学习意识是:好学生就要上课认真听讲,不要惹老师生气,不要和老师顶撞,老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到学校里来是学知识的,知识来自书本,来自教师,上课就要认真听讲,记下老师所写的,老师写下来的一定是最重要的,是要考的,只要考得高分,就有希望考重点大学,未来才有希望。

在这样的角色感和学习意识之下,我们又怎么能期待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怎么能期待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所长呢?要上好一节课,落实三维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创建适应学生有效发展的课堂生活,做到以下四点:首先,要让学习者感觉到在学校、在课堂的一切行为是一种生活方式。

学生在学校能领略到生活的味道,产生家的感觉:亲切、热烈、温馨、雅致、甜蜜……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不仅在“家”且能当家做主。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课堂是发生错误的地方。

在长期以来的机械训练、追求唯一正确答案的背景下,学生已经被训练成等待答案、等待标准答案、背记标准答案的“机器”。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摘要】十八大召开开启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崭新一页,同时也更加完善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必将以此为基础呈现快速的、稳定的发展。

在此之前,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已经取得了跳跃式前进。

就因如此,国人教育素质低下,教育效率不佳的负面现象在经济繁荣之势的对比下显得尤为突出。

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为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前进的迫切需要,教育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新课程改革作为社会主义时代发展的产物,充分体现教育和谐、以人为本的理念。

新课改下的教学更凸显特色老师教学,高效学生教育。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和谐教学是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相互统一的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而这种人才培养活动贯穿了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全过程,从未断裂,甚至出现几次里程碑式的发展。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奴隶社会时期,孔子作为万世师表提出“有教无类”,作为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得教学活动能够在民间推广,这种教学理念的盛行为今后甚至今天教育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样的时间,希腊伟大的教育家苏格拉底采用“产婆术”的教学方法,即先给对方提出关于某一事物的定义,然后层层追问,使对方陷入矛盾,这样讨论下去,可能得到关于这个事物的明确定义。

这个定义能表现这个事物的普遍性和本质的东西,是人人会同意的。

近代中国的教育更是突破封建传统,无论在教育内容(摒弃封建八股文,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还是教育方式(打破原先先生的单方面教学,学生和老师互动,课堂活跃性增强)等方面都出现较大区别。

现代社会主义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更是科学技术之根。

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育方法的可适性都成为新课改之下的着重观点。

一、新课程改革含义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已经进行多次,国家对于教育的支持度也逐年加强。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反思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课堂教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更新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引入新教学手段等都是这一变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实施这项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必要反思和改进。

首先,课程内容变化较大,知识点更加灵活多变,但学生们对课程学习及考试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由于新教学模式的引入,学习的方式和组织有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并没有适应新的学习方式,老师们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经常没有足够的时间或精力来突出重点或进行深入的教学。

其次,改革过程中引入了新的教学手段,教师使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大大改变了教学的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了解概念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们对这些新技术掌握的不够熟悉,有时会出现相关技术故障,可能影响整个教学过程。

最后,课堂教学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是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但在缺少相应的时间和资源的情况下,教师们也无法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有效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只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点知识的讲解和理解,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新课改进程正带给我们许多新机遇,但也存在一定的
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学校给予足够的支持,增加教师课时,加强指导和培训,调整教师的课堂管理和教学方式,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充满活力和创新。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摘要课程对学校教育的意义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校教育的成败,,那么如何将课程教育展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新课程改革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科学的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在这两个特点的指导下,就要求地理学不仅仅是对地理知识的简单学习,更多的是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阶段的教育,需要通过课程教育来实现。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

课程对学校教育的意义也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校教育的成败。

我国的基础教育大都有这些缺点。

那么如何将课程教育展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呢?课程的展开首先是要做好引入,好的引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所采取的方法之一就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在课堂引入时,可以从学生身边事物举例或引导学生自己举例,然后提出问题,从而解决答案。

比如在学习《大规模海水运动》这一部分时,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枯燥,反而在后面对“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产生兴趣,可此时,对前面的基础没有很好掌握,那么在解释自然现象时就有困难。

何不采用“倒叙”的方法,然后通过让学生在教材里面自己寻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材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易懂,不需要老师一句一词的分析,学生自己就能有所了解,所以给学生看书的时间真的很重要。

但是在这个过程也会有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想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加合理的安排教学的过程和难度,但是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他到底是在边看书边思考,还是根本就是敷衍了事,我们对此并不清楚,也无法考究。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起学生的干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之处于“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

1、优化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

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

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教师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当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

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和关心学生,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要富有感染力,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送去阳光、雨露,为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迁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才敢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去创新,学会的才敢说一说,不懂的才敢问一问,有不同的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也才能真正体现出主人的姿态。

结合新课改谈谈青年教师的几点体会

结合新课改谈谈青年教师的几点体会

结合新课改谈谈青年教师的几点体会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给青年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青年教师在课改实施后,面对新教材、新的教学理念,也存在着教育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教学等问题。

作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惑,也有很多矛盾,现将自己的体会总结为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加强反思,坚持反思几个方面。

以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学创新,适应新课改形势下发展的需求。

标签:新课改;青年教师;体会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给教师提供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对于一些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虽然具备一定专业基础,思维活跃,工作积极,富有上进心、责任感,但也存在着教育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教学等问题。

下面就青年教师要如何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发展需求,转变自身角色,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学创新,谈以下几点体会。

1研读教学大纲,理解课程标准,把握教材新课改前,有的青年教师已经熟悉了教材,有了一定教学经验,也基本能驾驭课堂教学。

但自新课程改革实施后,面对新教材,在设计教学时,或多或少会受旧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影响,尤其是新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设计,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不知怎么写或是不好学,而且容易把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弄混淆。

实际上,这都是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不熟悉、对课标的解读不透彻。

要解决上述问题,青年教师要了解当前地理学科发展动态和与之相关的中学地理课程发展动态,了解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课程改革、教学观念与策略、课程与教材的价值趋向、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料开发与基本策略等情况,充实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运用和渗透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与此同时,要认真研读地理教学大纲、高考地理科考试说明,熟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从整体把握教材,增强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

课改下教师上课心得体会

课改下教师上课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见证了这场课改的进程,并在其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以下是我对课改下教师上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课改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改下,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我在上课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课改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创新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师生互动课改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上课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建立信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4. 适时表扬: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提升自身素质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在课改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深入学习新课改理念,了解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 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年轻教师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几点感悟

年轻教师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几点感悟

年轻教师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几点感悟现在正是新课改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探索创新型教育模式的契机。

高中新课程打破了政治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框架,实现了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根本性转变,这是新课改中高中政治实现质的飞跃的集中体现和标志,高中政治课改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内容与运行机制的设计创意、价值追求等要转变到课程实施者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实践。

新课程不仅要求政治教师具备传统的教学基本技能,而且要具备适应新课程需要的研究能力,课程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

教师的能力结构要优化,要更新,要充实调整。

因此,我们要落实好新课改理念,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研究新课程新课程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全新的,新课程面前没有老教师,大家共同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因而教师要坚持不懈探索和研究,要了解制定高中政治的课程目标、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具体内容、评估要求、基本框架和特点等,了解新课程“新”在何处,使自己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驾驶新教材的能力,使自己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新科研成果,不断吸收新知识。

加强新课程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政治学科命题体现的重要原则,以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已成为近些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点,“理在书中,题在书外”。

另外,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已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体现时代性,联系时事热点,紧跟时代的脉搏,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为政治课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

二、充分的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一堂精彩而有效的政治课,都是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之上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充分而有效备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解读新课标。

②研究教材。

③熟悉学生。

④在此基础上设计教案、课件等。

可以这么说,能够备出这样的课,是学生能轻松掌握所授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摘要:新课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呈现出以下这些特点: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流畅、丰富而精炼;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课堂上教师要提出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智慧;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智慧;教师对学生,要有及时恰当的激励;教师要增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识;课堂上教师要有学习方法指导和掌握;课堂上德育渗透的最高境界是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师;学生教师是新课程理念的执行者、完善者、创造者,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检验一位教师是否真正是新课程理念的执行者、完善者以致创造者,很大程度体现在其课堂上。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呈现出以下这些特点:一、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观点1:教师要有职业感和身份感,自觉提高素质和修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教师应该“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教师形象表现在言谈、举止、思想、衣着等,这些与教师的素质、文化品位、生活态度、行为习惯、个人修养息息相关。

衣着整洁而得体有利于提高个人的自信心。

为了孩子,必须讲文化环保。

观点2: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精神饱满,充满自信活力,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信心。

好的教师课堂上总是懂得幽默,充满激情,掌握节奏,设置悬念,积极应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感染、感受化学生。

二、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流畅、丰富而精炼观点1: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他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演说家。

拿破仑说:“一支笔,一条舌,能抵三千毛瑟枪。

“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最可怕:一是演讲术,二是原子弹。

”观点2:课堂提问要问到学生的疑问点上,切中要害。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不要信口开河,随口便问一些思维含量低的问题。

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而应该问:“你是怎么思考得出这个答案的?“你为什么不除4而除5呢?观点3:幽默的教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欢迎。

创新课堂,精彩绽放——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创新课堂,精彩绽放——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创新课堂,精彩绽放——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摘要: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课堂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阵地。

怎样给孩子一个优质的课堂?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自主合作创新作为一线教师,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呢?结合“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我想从以下三方面谈一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一、自主的课堂1.尊重学生需求,还学生权利。

学生拥有的权利很多,体现在学习上就该具有选择权。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有较强的尊重学生权利的意识,随时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自主地学习。

在常态课下,我们好多时候就是没有这样的胆量,担心学生离开了自己位置,课堂会乱,意识难以操控,束手无策。

其实,我们应该胆大些,要敢于放手,不要怕一、两堂课的“乱”,只有从这暂时的“乱”才能走向真正的“有序”。

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会。

新课程提倡还学生话语权。

学生话语权主要包括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自由对话的权利,对文本解读、质疑的权利以及对教师的价值认识挑战和质疑的权利。

说到此处,想起朋友说起的一件趣事。

一次旅游,她带着上幼儿园的儿子去苏州园林,景点里的人摩肩接踵,儿子拉着她的手,一个劲儿地要她抱。

她就蹲下身去,才意外地发现:原来儿子的视野见到的除了人还是人,根本看不到风景。

她把儿子抱起来,儿子大呼:好看。

这则趣事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孩童本有的视角跟我们成人是不在一个位置的。

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我们成人却常常从自身的位置思考问题、要求孩子,你们说这合理吗?所以,我们应该珍视孩子的独特体验。

3.自主与引导,不可偏颇的平衡。

第一,教学内容难度要适中,不能过易或过难。

第二,要明确学习目标,引导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目标。

要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个性差异,张扬个性特点,培养自主的人、个性化的人。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热情高涨,大胆尝试改革,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得到创新,开创了崭新局面。

结合个人的工作经历和观摩课的体会,我感觉到,当前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继而引发了教学实践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这偏离了新课改的宗旨,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足够的重视。

一、一些教师仍走不出旧教材的影子,随意补充知识,加深教学难度新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在内容上也作了许多删减。

一些教师,唯恐一些知识点高考要涉及到,所以在教学中随意补充一些旧教材上的知识点。

其实,有些知识点在新教材中已明确不作要求;有些知识点在旧教材中是重点,在新教材中只是作为了解的内容,详细的内容放到相关的选修模块中。

盲目地、过多地补充知识点所带来的后果是:不仅造成课时不够,还使学生觉得太难太杂,对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影响了新课改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目标的落实,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严格对照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明确哪些知识该讲,哪些不该讲,讲到何种程度,千万不要随意拓展教学内容,加深教学的难度。

二、貌似教学改革,一味追求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只讲氛围,不谈实质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到处是学生的声音,气氛活跃。

于是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

上课从头到尾都是各种各样的活动:讨论、辩论、观察、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一会儿要抬头看录象,一会儿又要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外显活动,这是合理的、正常的。

但当前的活动中有相当部分是散漫的、随意的、肤浅的,活动缺乏明显的目的,“唯活动是瞻”、“为活动而活动”,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和绝对化倾向,这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会场、市场,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从青年教师的授课中看到的
冰儿
【摘要】教师要有亲和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

要加强教学语言的技巧性。

【关键词】改革、亲和力、教学设计、语言
2010年秋季,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验收课和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我作为文科组评委之一,抱着学习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态度,参与了20多位教师的授课听课和评课。

授课内容不同,授课教师表现各异,学生的状态各不相同,呈现不同的课堂效果。

我从中获益匪浅。

下面谈谈我的体会,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第一,教师要有亲和力。

从教师进入教室的那一刻起,教师的面部表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

我注意到,有些教师面带微笑进入教室,他(她)的笑是自然的、真诚的,当他注视着学生时,眼睛中透露出关切。

问同学们好时,他的语气也是喜悦的,赞赏的。

很明显,学生是敏感的,他们接收到了愉悦、轻松、真诚的信息,这时,学生的情绪是亢奋的,积极的,对老师充满了期待。

整堂课,学生们都能积极思考,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是活跃的,轻松的,课堂效果是突出的。

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师,对他的课充满了期待。

相反,有些教师一脸严肃地走进教室,他的眼神没有与学生交流,也就注意不到学生的状态,与学生的问候也是生硬的,命令式的,从一开始,师生缺乏情感交流,课堂气氛是压抑的、沉闷的,学生积极的情绪没有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我观察到,学生的面部表情也是僵化的,回答问题是机械的。

甚至有些学生注意力已不在学习上。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可见,授课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多么
重要。

第二,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

在听高一语文课《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我深深体会到课前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不但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研究学生的情商因素。

这样,人物的情感表达才会是准确的,感人的。

这位老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学生在表演时,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性格特征都表现的很明显。

之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表演让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学生各抒己见,效果
比纯粹的老师讲要好很多。

记得老师让学生分析刘兰芝如此贤惠、能干,焦母为什么还要休她的问题时,有位学生回答可能是刘兰芝还没有给焦家生育后代,所以焦母嫌弃她。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这种传统观念高中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用来分析该问题合情合理。

因为课前老师的精心设计,课堂讨论中,不时有智慧的火花闪现,让我也惊叹学生如此旺盛的创造力。

而有些课堂,老师也做了准备,但问题形式老化,呆板,有些答案在课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缺乏思想上的交流,尤其是思维活跃的高中生,这样的课只能让他们昏昏欲睡。

所以,教师备课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第三,要加强教学语言的技巧性。

在听语文《散步》一课时,老师精准的语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不论是讲解课文还是对学生进行点评,不但用词准确,而且包含感情,真可谓是精神享受。

我还在一篇教案中看到在讲解《辛亥革命》时,包含深情的一段话:当我们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时,应当饮水思源,想到这里面有孙中山先生的一份功劳;当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仍有种种的不尽人意时,我们应想到孙先生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我们的现代化还没有实现,我们的国力还不够强大,我们的生活还不够富裕,我们的法治还不够健全,我们的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我们仍须努力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政治
领袖地位终究要经受历史的检验。

换言之,一个政治领袖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应取决于历史对他的评价和人民对他的议论。

古往今来,多少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多少亭台楼阁灰飞烟灭,多少帝王将相昙花一现;而孙中山却作为一种信念的象征,一直活在人民的心中,受到后人的无尽缅怀。

可以这样说,在上个世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孙中山以其卓越的才能与功勋,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了世纪伟人的崇高地位。

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尽管圣贤伟人频繁登台,英雄豪杰层出不穷,但堪与孙中山比肩者,寥若晨星。

这样的语言,传授给学生的将是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洗礼。

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将感性上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又吹响了号角,它对新疆教育尤其是南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肩负着课程改革的艰巨任务,我们不但要更新教育理念,更新知识,还要善于学习,善于合作和交流。

在这次听课中,虽然有些老师大胆地向前迈出了一步,在实践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但很多老师传统的教法痕迹还很重,我觉得我们老师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专业知识不扎实,对新的教学研究成果不了解,语言表述不精准,课堂设计没新意,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课堂教学比较随意,缺乏思维的逻辑性,对后进生关注不够等等。

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提高自身的能力做起,一步一步地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从怕学到乐学。

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习着、快乐着、成长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