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过度教育理论研究综述
过度教育研究的方法_结论及启示_文冬毛
过度教育研究的方法、结论及启示文冬毛 对过度教育(ov ereducatio n)现象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课题。
早在1976年Freeman 就出版了具有广泛影响的《过度教育的美国人(The Ov ereducated Am erica n)》一书,此后,有很多学者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过度教育现象进行了研究。
时至今日,过度教育仍然是许多学者热心关注的课题。
在众多的研究中,人们曾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测度过度教育,从不同方面考察过度教育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也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主要介绍国外有关研究对过度教育进行测度的方法及研究的主要结论,并阐述从中得出的一些启示。
一、过度教育的测试度过度教育是指个人所拥有的受教育年限多于他所从事的工作实际所需要的教育年限的状况。
与过度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教育不足(under-educatio n),是指个人所拥有的受教育年限少于他所从事的工作实际所需要的教育年限的状况。
对过度教育的判断常常是通过比较个人所受教育年限与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年限而得出的。
个人所受教育年限是比较容易计量的,而要准确地计量出每一个职业岗位所需的受教育年限却不容易。
正因为如此,人们尝试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判断个人是否为过度教育者,进而测度一个国家或某个单位过度教育的程度。
这些方法大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主观法和客观法。
主观法是以被调查者的判断为依据的。
其中被调查者可以是某一岗位或部门的主管人员,以他们认为的“最恰当的受教育年限”为标准,并与其员工实际所受教育年限比较,就可以对其所在岗位或部门人员的过度教育状况作出判断。
在更多的情况下,主观法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直接询问劳动者本人。
客观法是以某种外在标准或某个权威提供的标准作为判断依据。
其中又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职业标准法:以统一的职业(或岗位)资格要求为标准;(2)众数(modal)法:以从事某一职业人员受教育年限的众数为标准,若受教育年限超出众数则为过度教育;(3)平均数加标准差法:把所有的职业分为几十或更多类,利用统计数据求出每一类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的平均数及标准差,以平均数加一个标准差(测度教育不足时是减一个标准差)为标准,超过这一标准即意味着存在过度教育。
国内外教育评估理论研究综述_马强
收稿日期:2011-03-01作者简介:马强(1972-),男,山东烟台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训练部教务处处长,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戴燕君(1973-),女,湖北天门人,陆军航空兵学院政教室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陈伟(1982-),男,湖北天门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管理系讲师,从事法学、高等教育研究;陈铁柱(1956-),男,湖北天门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国内外教育评估理论研究综述马强1,戴燕君2,陈伟1,陈铁柱1(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1;2.陆军航空兵学院,北京101123)摘要:梳理了国外在教育评估的概念、方法论、体系、评估应遵循的原则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概括了我国教育评估理论发展阶段以及我国教育评估理论研究现状,对教育评估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育评估;评估指标;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G5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0-0195-03真正现代意义的教育评估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教育测量运动,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实践与发展渐成体系。
但是我国教育评估的研究和实践,从严格意义上说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上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和成绩。
对国内外教育评估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一、国外教育评估研究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始创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标志,国外的现代教育评估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20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理论界对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非常重视,尤其是在教育评估的概念、方法论、体系、评估应遵循的原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1.关于教育评估的概念。
国外关于教育评估的概念也是各有界定,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界定:其一,强调方法,认为评估是成绩考查的方法或调查的方法。
例如:斯坦福评估协作组认为,评估是对当时方案中发生的事件以及方案结局的系统考察———一种导致帮助改进这个方案或其它有同样总目标的方案的考察[1]。
过度教育现象及对策研究
原 因。 第二 , 人 才 学 历 高 消 费 现 象 严 重 在雇 佣 成 本 不 变 的情
况 下 .社 会 企 业 的 用 人 部 门 更 倾 向于 雇 佣 高学 历 的 员 工 . 这 样 一 来 就 使 得 本 来 一 个 专 科 生 就 可 以胜 任 的 职 位 却 用 本 科
平下 滑 、 专 业不 对 口等现 象 . 也 就是 我们 所说 的过 度教 育现 象 。 过 度 教 育 即过 分 扩 张 教 育 . 中等 、 高 等 教 育 毕 业 生 数 量
的快速增长开始超过 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 . 受 教 育 的劳 动 力面 临着知识失业 . 或者从事 了与学历 不匹配 的工作 。 结 果 导致收入下降 . 教 育资 源浪 费 等现 象 。
国 高 等 教 育 实 施 扩 招 政 策 以来 .使 得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 总 规 模 得 到 迅 速 扩 展 .逐 步 实 现 了 高 等 教 育 从 “ 精英 教育” 向“ 大众教育 ” 的 转 变 与 世 界 其 他 发 达 国 家 相 比. 目前 我 国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生 总 量 还 远 远 不 能 满 足 当 前 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需 求 . 但 是 却 出 现 了毕 业 生 就 业 率 不 高 、 工 资 水
重、 学生 学习和生活 环境恶化 等 .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影 响 了 教 育 教学质量等等 。这些因素 。 无 疑 是 导 致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的重 要
三 改善 过度教 育 的策 略
过 度 教 育 现 象 的 产 生 是 教 育 与 经 济 发 展 状 况 不 相 适 应 的结 果 , 要 扭 转 这一 现 象 , 实 现高 等教 育 的 可 。 再者 。 学 与 实 践 是 否 真 正结 合 。 学 要 与实践相结合 . 才 能 让 学 生 在 日后 的 工 作 中活 学 活 用 , 学 以 致 用 。然 而 . 反 观现在 的大学 , 学 生 进 了 学 校 如 同进 了 加 工 厂. 成了既定教 学流水线 的“ 活物” . 机 械 学 习 代 替 了 独 立 思 考和实战 演练 . 导致许多 大学生实践 能力差 . 适 应 社 会 的 能
实践教学国内外研究综述(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1. 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实践教学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
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2. 国外实践教学理论基础国外实践教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1)能力本位教育: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工作过程导向教育:工作过程导向教育认为,教育应围绕实际工作过程展开,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
(3)项目教学:项目教学强调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完成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实践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合:探讨如何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实践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
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中也系统总结了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做过的一些探讨。
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也很多,如自我调节的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管理的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自律学习(autonous learning)、自我计划学习(self—plann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self—monitored learning)、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等。
在国外,自主学习思想一直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同关注。
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迅速发展,维果斯基的语言自我指导理论在西方得到了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兴起,心理学领域的这些发展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论阐述或者实践研究。
以斯金那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
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的学习调控反应与邻近的强化物建立联系。
它包含四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
以及由此开发出了自我记录技术、自我指导技术、自我强化技术。
该理论最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从个人、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
中外高等教育满意度研究述评
确和 全 面 。根据 利益 相关 者理论 , 高等 教育 的顾 客范 围应 该 更广 , 不仅 包 括学 生 , 还
应包括 家 庭 、 教 师和 用人 单 位等 , 仅 以大 学 生 的满 意 度作 为对 高 等 教 育满 意度 的判
一、ຫໍສະໝຸດ 高 等教 育 满 意 度 的概 念
高 等教 育 满意度 概 念源 于顾 客满 意度 , 顾 客满 意度 也称 为顾 客 满意 度 指数 ( C u
基金项 目: 2 0 1 1年 度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规 划 基 金 项 目“ 西藏高 等教育满 意度指数模 型研究”
45
刘 凯, 等: 中外 高 等 教 育 满 意度 研 究述 评
第 2期
s t o me r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I n d e x , C S I ) , 是一个 基 于顾 客 的满 意度 测 评 系统 , 它 是 指 消 费 者
消费产 品或 服务 之后对 消 费对象 和消 费过 程 的一 种个 性 和 主观 的情 感 反 映 。 是消 费
( 1 1 YJ A8 8 0 0 6 4 ) 阶段 性 成 果 。
作者简介 : 刘
凯( 1 9 6 5 一 ) , 男, 湖北 麻 城人 , 教授 , 研 究 方 向为 高等 教 育 管 理 、 民族 高 等教 育 。
张传庆( 1 9 8 2 - ) , 男, 山东 临 沂人 , 讲师 , 辽 宁大 学 博 士研 究 生 , 研究 方 向为人 力 资 源 管 理 和组 织 行为 学 。
关键词 : 高 等教 育 满 意 度 ; 教 育评价方法 ; 大学生满意度 ; 顾 客 满 意度 ; 教 育测 量 中图 分 类 号 : G4 0 — 0 5 8 .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7 4 2 ( 2 0 1 3 ) 0 2 — 0 0 4 5 — 0 8
国外“过度教育”问题研究对我国解决“教育深化”问题的启示
国外“过度教育”问题研究对我国解决“教育深化”问题的启示摘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和超常规发展,我国出现了“知识失业”现象,并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深化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国外应对“过度教育”问题的经验,对我国解决“教育深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建立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薪酬制度;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吸收各层次人才;对高校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层次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关键词:过度教育;教育深化;知识失业:启示一、“过度教育”、“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的界定1.“过度教育”的含义的界定“过度教育”(Ovuv-education)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
当时西方国家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入力资本理论的推动下,教育出现了空前的蓬勃发展,但是许多国家却出现了大量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反常现象”。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人弗里曼(Freeman)于1976年在他所著的《过度教育的美国人》(The Ovefeducamd Amain)一书中,对过度教育进行了解释。
从此,“教育过度”一词逐渐被教育经济学界所接受并广为使用。
美国教育经济学权威亨利·莱文(Henry M.Levm,1985)教授在对教育过度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中,给出了教育过度的三种具体衡量标准。
他认为,属于下列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应称作过度教育:1)相对于历史上的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现在受相同水平教育的人的经济地位下降了;2)受过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之期望;3)工人拥有比其工作要求更高的教育技能[1]。
综上所述,当一个社会或个人所拥有的教育超过了需要,也就是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在总量和水平上超过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称之为“过度教育”。
2.“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含义的界定“教育深化”(educational-deepening)是指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并存着两种不同的经济结构——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劳动者因传统部门报酬低而不愿俯就,而涌入现代部门求职,现代部门由于职位有限,因此,就倾向于雇佣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去做原来由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所做的工作,这种情况称为“教育深化”。
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教育研究问题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涉及到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研究中,文献综述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研究问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在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1. 研究问题的定义和范畴:在教育研究中,研究问题的定义和范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定义和范畴进行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研究问题的本质和范围,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
2. 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中,研究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对研究方法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和结论:在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中,研究结果和结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对研究结果和结论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研究的发现和结论,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4. 未来研究方向:在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中,未来研究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趋势,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总之,教育研究问题文献综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研究问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我们需要全面、客观地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于过度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过度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冀秋燕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社会的石油危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景气,这种不景气状况与教育的不断扩张发生矛盾,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发展教育解决本国所面临的问题,刺激经济增长的尝试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人力资本理论并不能合理的解释这些问题,因此,过度教育成为了教育学、经济学等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本文就相关研究进行整理,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过度教育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一、关于过度教育的含义问题对过度教育的含义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一)从就业情况来定义。
第一,从个人角度讲: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水平高于工作所需教育水平、劳动技能不能充分发挥,经济收益下降的现象被称为过度教育。
第二,从社会角度讲: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存量超过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大规模知识失业现象也被称为过度教育。
(二)从历史角度来定义。
认为过度教育就是相对于历史较高水平而言,受教育者经济收入相对降低或者高劳动技能收入受到损失,劳动技能被浪费。
(三)从数据情况进行性界定。
该界定过度教育方式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确定工作实际所需教育水平和该岗位劳动者实际受教育水平,将劳动力实际受教育水平高于岗位所需教育水平的情况定义为过度教育,反之称为教育不足,当个人所接受教育水平刚好等于岗位需求时称为教育适度。
(四)从劳动技能角度定义。
还有学者其考虑到了同等教育水平并不意味着相同的劳动技能,当那些资质较差的学生接受同样教育水平时,实质技能并不能达到资质较好者同样的水平,因此,这些学生实际上只能进入教育水平要求更低的部门进行工作,这就形成了表面上的过度教育,而与此相对的那些高资质者才会形成实质性过度教育。
二、关于我国是否存在过度教育的问题关于我国是否存在过度教育情况,大致分为以下三种观点:(一)我国存在教育过度现象。
该观点学者总结荷兰在1960-1995年间、西班牙在1985-1990年间、葡萄牙在1982-1992年间的过度教育情况指出过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会随社会的发展持续增加而不会减少,教育不足则会逐渐减少。
中国教育扩展中的过度教育
中国教育扩展中的过度教育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出现了受教育劳动力的相对过剩问题。
具体表现为,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劳动力从事以前由低学历劳动力从事的工作,他们实际的学历水平超过了工作需要的学历水平,这种现象通常被解释为过度教育。
过度教育可能会对个人生产力和收入产生负面效应,拉姆伯格、列文、曾满超等进行的经验研究发现:额外增加的教育不一定能够提高生产力,而且也不一定能获得额外的收入。
80年代以来,过度教育现象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教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过度教育研究正在成为西方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过度教育问题,甚至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发展中国家的过度教育伴随着知识失业而出现,像印度、埃及、菲律宾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知识失业,失业的毕业生虽然不会永久性失业,但是他们将不得不从事一些过去由较低教育水平的人做的工作。
我国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随着教育扩展,越来越多受教育劳动力涌入劳动力市场,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毕业生失业率不断上升。
同时,更多的受教育者从事了与自己学历不匹配的工作,教育技能不能被充分利用,受教育者的经济地位相对于以前有所下降,教育的经济价值日益受到挑战。
过度教育的基本概念关于过度教育的概念存在很多界定方法,具体的定义取决于作者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需要。
当受教育劳动力不断供给于劳动力市场的时候,劳动力市场不能充分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受教育劳动力面临知识失业,或者从事了与学历不匹配的工作,教育技能不能被充分运用,结果导致其收入相对于历史水平有所下降,这些现象广义上被统称为过度教育。
很多学者又对过度教育进行了狭义的界定,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过度教育的定义考虑了工资因素,认为过度教育就是相对于历史上较高水平而言,受教育者的经济地位下降了,或者高技术工人从事了以前由低技术工人从事的工作,收入受到了损失。
第二类过度教育的定义不考虑工资因素,仅指工人实际教育水平高于他们从事的工作所要求的教育水平,教育技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过度教育西方的研究与经验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和个人选择来避免过度教育 的发生,以及过度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机制等问题。
参考内容二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随着教育的普及,过度教育现 象也逐渐浮现。过度教育指的是个体所拥有的受教育程度超过了其从事的工作所 需的教育程度。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教育的信号功能密切相关。本次演示将探讨过 度教育与教育的信号功能的关系,以及如何平衡两者,以实现更好的人力资源配 置。
Hale Waihona Puke 6、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将职业教育作为应对过度教育的重要 手段之一。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 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例如,瑞士的职业教育以其高品质和实用性而闻名于世, 为瑞士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7、鼓励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应对过度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鼓励大 学生自主创业或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身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例如,美国硅谷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许多大学生在这里实现了 自己的创业梦想。
3、应对策略研究: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应对策略,包括改革教育制度、调整 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就业指导等。
三、西方过度教育的经验
西方国家在应对过度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
1、改革教育制度:一些国家尝试通过改革教育制度来减少过度教育现象。 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招生时采取了“先看专业,再看成绩”的策略, 以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一、过度教育的定义
过度教育是指人们在完成高等教育后,所获得的技能和知识无法满足劳动力 市场的需求,导致就业困难的现象。在西方社会,过度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 在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
国内外教育体系研究综述
国内外教育体系研究综述教育体系是各个国家为了培养人才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和制度的总称。
国内外的教育体系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教育体系的研究情况。
国内教育体系研究国内对教育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政策研究:国内学者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他们关注政策对教育资源分配、课程设置、学生选拔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政策背后的动机和目标。
2. 教育质量评估: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国内研究者对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评估,包括教师培训、教学方法、学生研究成果等。
这些评估结果对政府和学校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3. 教育改革实践:中国的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中,研究者们积极参与到改革的实践中,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研究。
他们关注改革对学生研究兴趣、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国外教育体系研究国外对教育体系的研究同样活跃,研究内容涵盖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研究方向:1. 教育制度比较研究:研究者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进行比较,探索其异同和优势不足。
这些比较研究有助于各国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
2. 教育政策效果评估:国外学者注重对教育政策进行效果评估,通过实证研究来评估政策对学生学业成绩、就业前景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3. 高等教育研究:对于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来说,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研究者们关注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
结论国内外教育体系的研究都涉及到教育政策、教育质量和教育改革等重要方面。
通过比较和研究,可以发现各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改进空间,为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关注教育体系的动态变化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浅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过度教育”现象
浅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过度教育”现象对过度教育的研究最早源于西方。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级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供给过度增加,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劳动者所受的教育水平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水平以及不得不从事较低学历者就可完成的工作,从而造成了知识贬值甚至知识失业现象,这在教育经济学领域被称为“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
笔者认为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过度教育”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尤为明显,它对我国教育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过度教育”的涵义及表现(一)“过度教育”的涵义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过度教育被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家所关注,但对过度教育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1976年弗里曼(Freeman2R)首次提出“过度教育”的概念,他在《过度教育的美国人》(TheOvereducatedAmerican)一书中把“过度教育”定义为教育供给超过了社会需求。
毕晓普(J.Bishop)认为:“教育过度主要是指一个社会(或个人)拥有的教育超过了它(或他)的所需(Required)或所望(Desira2ble)。
约翰・”罗布斯特(JohnRobest)认为:“一个人获得的教育超过了他的职业所要求的水平就属于过度教育。
”美国教育经济学家曾满超(MuncTsang)和莱文(Levin2H)给出了判定“教育过度”存在与否的3项标准:1)接受过同等教育水平的人,其经济地位或收入比以前下降了;2)受教育者没有完全达到他们预期的职业目标;3)工作人员掌握的技能超过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的需要。
根据教育过度理论,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我国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教育过度现象,本文暂且不谈论这种“过度”是什么性质的过度。
(二)“过度教育”在我国的表现1.大学生就业难高校从1999年以来,逐年以20%左右的速度扩招,到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610多万。
中国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研究
2023-10-30•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研究结论与建议目•参考文献录01研究背景定义特点定义与特点现象1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等更高层次的学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过度教育的现象。
现象2现象3影响2影响302研究目的了解大学生过度教育的现状描述大学生过度教育的现象,包括过度教育的定义、范围、程度和主要问题。
分析大学生过度教育的背景和历史演变,以及其对教育系统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结大学生过度教育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差异。
分析大学生过度教育的原因探讨大学生过度教育的解决方案提出针对大学生过度教育的政策建议和教育改革措施,包括完善招生政策、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
研究大学生过度教育的社会适应策略,包括个人自我调整、社会支持和援助体系建立等。
分析大学生过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影响,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03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收集关于中国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的相关文献,包括学术论文、政策文件、调查报告等。
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中国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的历史演变、现状及原因。
通过文献综述法,可以系统地梳理中国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01020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可以较为快速地获取大量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中国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的实际情况。
1实地考察法23前往中国各大高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的具体情况。
通过与大学生、教师、家长等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的看法和体验。
通过实地考察法,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中国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为深入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04研究结果与讨论竞争压力01盲目跟风02家庭期望03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功利主义教育观学生自我期望过高大学生过度教育的解决方案探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学生自我认知和规划能力培养05研究结论与建议大学生过度教育现象普遍存在研究结论过度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过度教育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不良影响010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加强身心健康教育改进教育方式和内容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展望未来建议与展望0304050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0203感谢观看。
过度教育的经济学研究述评
人力 资本 以 提 高工 作 地 位 , 工 作 中职 位 的提
升 和工 作流 动将会使 劳动 力 的教育水 平 逐渐
与 其工作相 匹 配 。
人 力资 本理 论根 据新 古典 经济学 的基本
假设认为过 度教育是 一个短 期现 象 , 在 长 期
内它对 公 司生产 , 对个 人 收人 , 对社会经 济发
经 济பைடு நூலகம்学家更 多 的是从 微观 机制 上探 寻过度 教
育发 生的 原因 。 依据理论基础 的 不 同 , 对过 度 教 育有 不 同的解 释 。
1 · 人 力 资本理 论 的 解释 。 根据新古 典经
济学 完全竞争 的劳 动 力市 场 的基 本 假 设 , 人 力资 本理论 从 三个 方面对 过度 教育 进行 了解 释 。 首先 , 人力 资本 理论认为 , 在完 全竞 争 的 劳动 力市 场上 , 在土 资率 的作用下 劳 动 力 的 供给和需 求会 自动 达到均 衡。 当受过教 育 的 劳动 力供给增 加 时 , 劳动 力 的工资 就会下 降 , 这时 企业 就会倾 向于雇佣 更 多的 劳动力 以调 整生产 , 相 应 的 , 个体会 调 整 其教育 投资计 划 ,推迟或减少 高等教育, 这样 , 在 长期 内 , 劳动 力将会 得 到充 分 利 用 , 教 育 与 工作 将 实 现 匹 配。 过 度教 育只不 过是 劳动 力市 场上 的 一个短期现象 。 其次 , 人 力 资本理论 认 为过 度教 育是 由于现 实 中的劳动 力市 场并 不满足 完全 竞争 的假 定造 成 的。 一 些 因素 , 如 体制 障碍 、 不 完全 信息 等都 会 导 致 劳 动 力 在 寻找 工 作时并 不 一定 能找 到与其教育程度 相一致 的工 作 , 这在 开始 阶段 尤 其 是 如此 。 当 这一 现象发生 时 , 过度教育就 出 现 了 。 随着 劳动 力 年龄 的增 长 , 工作经 验 的增加 , 在 自由流 动 的制度环 境 下 , 劳动力 将不 断地 “ 寻找 ” 工作 , 以 使其工作与教 育程度 达 到一致 。 一 些学者 为此提供 了实 证证据 。 研究 发 现 , 过 度教 育 的发生率 随着 工 作经 验年 数 的增 加 而 降低 , 因而从个 体 的角 度说 , 过 度 教育 是 个 体 一 生 中一个 暂时 的阶段 。 对教 育 的投 资仍 是一 种 有 价值 的投 资 。 人力 资本 理论 的第 三个解 释
浅析中国教育过度现象
浅议我国“教育过度”问题摘要:“教育过度”即高等教育过度,在中国的研究已展开了近20年,学者们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对我国教育过度的概念、表征、成因、对策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目前,就教育过度的定性问题仍然存在争辩。
教育过度在我国具有独特的特征:教育不足前提下的教育过度并突出表此刻“高学历失业”现象中。
关于致使教育过度的原因,本文将试图从文化价值观角度即儒家传统文化、社会层面的群体本位文化和人材评价价值标准、和家庭层面的价值期望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过度做出归因分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过度;文化一、何谓“教育过度”首先笔者以为在知识经济日趋发展、人材竞争日趋竞争的今天,高等教育以下的教育根本无所谓过度,全民接受包括高中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已成为共识。
因此教育过度实则是指高等教育的过度问题。
“教育过度”(Over-education)一词来源于西方,始于1976年美国学者弗里曼(Freeman·R),在《过度教育的美国人》(The Overeducated American)中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将7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失业增加、教育收益下降问题归结于教育过度,即教育供给超出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从此开启了对教育过度的研究。
关于教育过度的概念目前还未达到一致意见,西方普遍采用约翰·罗布斯特(John Robest)和J.毕晓普()的概念。
罗布斯特指出一个人取得的教育超过其职业通常要求的水平,便属于过度教育;1毕晓普在《教育经济学国际大百科》一书中给出教育过度的概念:一个社会(或个人)拥有的教1曲恒昌,曾晓东. 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3.育超过了它(或他)的所需(required)或所望(desirable)。
2我国高教研究大师顾明远以为教育过度亦称教育多余或教育膨胀,是教育所培育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材在总量和水平结构上超过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国外“过度教育”问题研究对我国解决“教育深化”问题的启示
国外“过度教育”问题研究对我国解决“教育深化”问题的启示摘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和超常规发展,我国出现了“知识失业”现象,并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深化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国外应对“过度教育”问题的经验,对我国解决“教育深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建立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薪酬制度;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吸收各层次人才;对高校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层次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关键词:过度教育;教育深化;知识失业:启示一、“过度教育”、“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的界定1.“过度教育”的含义的界定“过度教育”(Ovuv-education)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
当时西方国家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入力资本理论的推动下,教育出现了空前的蓬勃发展,但是许多国家却出现了大量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反常现象”。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人弗里曼(Freeman)于1976年在他所著的《过度教育的美国人》(The Ovefeducamd Amain)一书中,对过度教育进行了解释。
从此,“教育过度”一词逐渐被教育经济学界所接受并广为使用。
美国教育经济学权威亨利·莱文(Henry M.Levm,1985)教授在对教育过度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中,给出了教育过度的三种具体衡量标准。
他认为,属于下列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应称作过度教育:1)相对于历史上的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现在受相同水平教育的人的经济地位下降了;2)受过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之期望;3)工人拥有比其工作要求更高的教育技能[1]。
综上所述,当一个社会或个人所拥有的教育超过了需要,也就是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在总量和水平上超过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称之为“过度教育”。
2.“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含义的界定“教育深化”(educational-deepening)是指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并存着两种不同的经济结构——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劳动者因传统部门报酬低而不愿俯就,而涌入现代部门求职,现代部门由于职位有限,因此,就倾向于雇佣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去做原来由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所做的工作,这种情况称为“教育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国外 相 关研 究 .
竞争有 两个行 列 ( wq ee) T ouus ,一个 为工作行 列 ( oq ee,一 个 Jb uu ) 为求 职行列 ( esn uu ) Proq e eo工作 行列 的每项工 作都 有 自身的技 术 能力 要 求 、生产 特 征 和工 资标 准 。求 职者 为竞 逐 工作 也 组成 一 个 行列 ,其相 对 的 位 置是 由一 个 行列 的特 征 所 决定 ,如 教 育水 平 、
程 度 增 加 量 高于 实 际 需要 而形 成 “ 过度 教 育” 。
者并 愿 意支 付较 高 的工 资 。求职 者 为 了更容 易 获得较 好 的 工作 和 较 高的 工资 ,便 迎 合雇 主提 高 自身教 育层 次 ,而 不管 劳 动力 市场 的实 际 需求 ,这 样 一来 ,教 育 的筛 选功 能 刺激 了 人们 对 教育 的盲
坝 代 教 胄
中外过度教育理论研 究综述
陈 磊 朱 庆 卉 海南 三亚 5 20 7 0 0) ( 三亚 航 空旅游 职 业学院
摘 要 :从 宏 观上 看 ,过度 教 育是 指教 育供 给超 过 了教 育 需求 ;从微 观 上 看 ,过 度教 育是 指 个人 拥 有 的教 育 存 量 超过 了现 有 工作 岗 位 的 需 求 。 中外 学者 在 不 同理 论 框 架 下 对过 度教 育进 行 了不 同的 阐述 ;对 过度 教 育 的 测度 ,成 因,影 响 以及 危 害 等都 做 出 了不 同 的 解 释 ,研 究过 度 教 育 ,对指 导我 国 高等 教 育 的发 展 有 着重 大意 义 。
各 国具 体 的经济 、政 治 、文 化 的发 展状 况 和特 点 不 同 ,教育 过度 形成 的 原 因也必 然各 异 ,要 根据 各 国 的具 体 的不 同 阶段 的 实际 情
况而 定 ,否则 就 找不 到 问题 的症 结 。我 国 的过 度 教育 也 显然 与 西
根据 毕业 生 实 际 工 资 的变 化 来 反 映 过度 教 育 的 存在 。
工 的 教 育过 度 ,即教 育 供需 的不平 衡是 由教 育所 形成 的人 力 资本
的商 品 的属 性及 市 场 运 行法 则 决 定 的 , 因而是 暂 时 的 、短 期 的 、
不必过于忧虑的。
功能 主义 理 论 。功 能主 义 者认 为 ,教 育 的扩 张是 社 会 对技 术 创 新 和发 展 日渐提 高 的就 业技 能需 求 的 一 种 反 应 。 冲突理 论 。该理 论从 学 校 的选择 职 能出发 ,认 为 只有 1 % 的 5
际所 受 教 育年 限 比较 ,就 可 以对 所在 岗位 或 部 门人 员 的过度 教 育 状况 做 出判 断 。 客观 法 是 以 某种 外在 标 准 或 某个 权 威 的 标 准 为判 断 依据 的 ,
人们为了能在个人序列中取得靠前的位置 ,就投资于教育 ,希望
增加 的额 外投 人 能 比竞争 对手 更 容 易 获 得更 好 的职 业 岗 位 。 “ 附理 论 ” 依 :以拉 菲 尔 ・ 里查 理 为 代 表 的 “ 附理 论 ”则 艾 依 以发展 中国 家为 主要 研究 背 景 ,从宏 观机 制上 寻 找教 育 过度 产 生 的根本 原 因 。该 理论 认 为 这些 国家非 独立 的依 附 于发 达 国家 的社 会 经济 结 构不 仅使 人 文学 科 毕业 生 的供 给 大于 需 求 ,而且 使 理 工 科毕 业 生 的供 给也 超 过 了十 分有 限 的职 业需 求 ,从 而 造成 了整 个
筛选 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 :史潘 斯 认为 ,教育 的 主要 功 能是 对求 职者 进 行筛
选 ,以便 雇 主 能把 不 同 能力 和才 能 的求 职者 ,安 排 到不 同 的职业 岗 位上 。为 了达 到 某 一产 出 目标 ,雇 主更 愿 意雇 佣教 育水 平 较 高
教 育增 长 导 源于 职 业结 构 转 变 ( 福尔 熙 ) ,同一 种 工作 所需 教 育
( 2)经 济学 视 角 下的 过度 教 育 的理 论 解释
方 国家 的过 度 教 育 有 所 不 同 ,在 研 究 中 ,要 根 据 我 国 特 有 的 情 况 ,对 我 国过 度 教 育 的成 因进 行 研究 。
( 3)社会 学视 角 下的 过度 教 育 的 解释 理 论
人 力 资本 理 论 :根据 新 古典 经 济学 的基本 假设 认 为 ,某些 劳
高 层 次 教育 的持 久 过 剩 。 各 国学者 运 用经 济 学理 论对 过 度 教育 做 出 了解 释 ,但 是 由于
其 中 又包 括 以 下几 种 具 体 方 法 。① 职 业 标 准 法 :以统 一 的职 业 ( 岗位 ) 或 资格 要求 为标 准。 ②众数 法 ( oa ) m d1:以从 事某一 职业
职业 经 验 、性 别 、年 龄 等 。个 人 越 靠前 ,就 越 有 可 能获 得 工 作 。
( 1)关 于过 度 教 育 测度 方 法 的研 究 如何 测 度 过度 教 育是 专 家 学者 们 不可 回避 的课 题 。这 些测 度
方 法大 体 可 以归 纳 为两类 :主观 法 和客 观法 。 主观法 是 以被 调查 者 的判 断 为依 据 的 。其 中被 调 查者 可 以是 某一 岗位 或 部 门的 主管 人员 ,以他 们认 为 的 最恰 当的受 教 育年 限为 标 准 ,并 与其 员 工实
人 员受 教 育 年限 的众 数 为 标准 ,若 受 教育 年 限超 出众 数则 为 过度
教 育 。③平 均 数 加标 准差 法 把 所有 的 职业 分为 几 十或 更多 类 ,利 用 统 计 数 据 求 出每 一 职 业 从 业 人 员 受 教 育 年 限 的平 均数 及 标 准
差 ,以平 均 数 加 一个 标 准 差 ( 度 教育 不 足 时 是减 一 个 标准 差 ) 测 为标 准 ,超 过这 一 标 准 即意 味着 存在 过 度教 育 。此外 ,还 有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