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崇明区高三语文一模卷 (2)
上海市2013年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二)
上海市2013年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二)宝山区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一)知识产权的终结(16分)1、束缚、约束(2分)2、破坏性创新发展的三个阶段(2分)3、D(2分)4、以当年复印的高成本和低质量说明当今数字技术使侵犯知识产权成本之低。
(3分)5、A(3分)6、只要自圆其说,两种观点(包括修改知识产权条律、降低使用知识产权成本使更多受众获益等)都可以。
(4分)示例1、应该大力保护知识产权,因为:知识产权是一种法定的无形财产,不容任意侵犯;在中国等地知识产权未能真正得到保护也是法律不健全与执法不力所致,中国的发展同样包含法制建设发展的要求;知识产权可以随意获取也削弱自身创新发展动力,不利于国家科技文化长远发展;互联网也会逐渐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游戏规则,免费午餐迟早会结束。
示例2:希望知识产权终结,因为:知识产权所有者应该获取一定的收益,但是目前的知识产权的成本过于高昂,这从“破坏性创新”带来的优质低价产品和服务中即可知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有了更广泛的获取信息渠道,想要保护也相当困难;伟大的发明创造、优秀文化作品都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应该为更多的人所分享;知识产权是一种新的垄断,不公平的竞争往往导致国家之间、企业之间贫富差距更加悬殊,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格格不入。
(二)听风楼记(22分)7、将“我”听到冯伯伯死讯后失去知觉的反应比作冻僵一般,又将对冯伯伯的回忆比作烤火,使自己慢慢缓过神来,形象地写出噩耗对“我”打击之重,回忆给“我”带来温暖与慰藉。
(3分)8、揭示了“此刻”在人生中普遍意义,尤其是“此刻”在社会历史特定时期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更好地表现冯伯伯对时间阐述的深刻性。
(3分)9、冯伯伯立足于社会人生,在行动中创造,在创造中表达自己的态度、立场,来理解社会人生。
(2分)10、C E(6分)11、文章开头不是采用一般的倒叙形式,而是由三十年前上听风楼告知惊天内幕起笔(这是两人关系发展、社会变革的重要事件),转到接到冯伯伯死讯的感受,自然引出对冯伯伯的回忆,使行文更富有变化,构思独特。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2012年全国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2012年全国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及答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三岁食贫。
(《诗经·氓》)(2)群贤毕至,。
(王羲之《兰亭集序》)(3)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4) ,孰能无惑?(韩愈《师说》)(5)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6)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日“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匪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
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C、延坐后堂延:延请D、履苍莽中履:鞋子3、下列直接描写龙呜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苫华表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A、①④⑤ l3、①③⑥ C、②③⑤D、②④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2012~2013学年高考语文
•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 16.内容上,开篇点题,表达了人们对有树的路的渴望之情。 (2分)结构上,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2分) • 17.①对比。将“老人们”和“有的人”对树的不同态度进 行对比,突出树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2分)②反问。 连用三个反问,写出了对“有的人”的做法的强烈质疑,引发 了人们对这种做法的实质的深入思考。(3分) • 18.①人们渴望的是一条让大家都可以走的树木葱茏的林荫 路,但作者发现的这样的路是属于少数人的路,是让大多数人 只能羡慕却不能去走的路,所以作者劝人们赶紧走开。(3分) • ②虚伪、贪婪:假借“解决温饱问题”的名义,砍光树木,将 原来的水草丰润之地弄得寸草不生,自己却设法住在树木葱茏 的地方,想要将绿色据为己有,完全地独占独享。(3分)
•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 12.BE(B.“没有实际能力”有误, 原文是说“李白没 有任何历练,也无法知道他实际能力如何”;E. “一 般没有寓意”有误,原文是说“有没有寓意要区别对 待”。) • 13.D • 14.因为唐人与政治有关的作品非常多,而政治生活中 有些话可以直讲,有些话则不能直讲;(2分)运用 比兴手法,则可以将自己要表达的真正的意思隐藏在 表层意思背后,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思。(2分) • 15.唐代人的政治热情普遍很高,与政治有关的作品非 常多(写了许多政治诗);唐人的许多诗歌是用比兴 手法来表达个人遭遇和追求的;唐人与政治诗相对的 闲适诗,不管有无寓意,都自有它们的高明之处。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19.①他写过不少小说;(1分)②他喜欢谈音乐,填 歌词;(1分)③他回国后主要研究语音,喜欢去各 地搜集方言俚曲等。(2分) • 20.陈独秀和胡适都有韬略,前者张扬显露,后者深 藏不露,让人望而生畏;(2分)而刘半农则没有什 么韬略,有勇无谋,愣头愣脑,让人亲近。(3分) • 21.①知耻近乎勇。刘半农没出过国,受人嘲笑后, 他去了法国,在那里苦读六年,终于扬眉吐气,混了 个洋博士回来。②逆境苦读长才干。刘半农在法国货 真价实地苦学,在苦日子中顽强拼搏,终于获得了正 经八百的“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头衔。(答出两点即 可,一点3分;能答出其他方面,言之成理亦可)
2012年高三一模语文质量测试题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高三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l页至5页,第Ⅱ卷6页至l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 (选择题共36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l2小题.每小题3分,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每题3分)1、下列再组词语中,读音正确、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朱拓(tà) 长歌当(dàng)哭艰苦坚苦卓绝B、愀(qiāo)然文采斐(fěi)然急流激流勇退C、喋(dié)血百舸(kě)争流渊源渊远流长D、浸渍(zì) 蓊蓊(wěng)郁郁灼见真知卓见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C、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变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D、目前的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出一辙...,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项是香溪河上的宝坪村,是王昭君的故乡,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却孕育了一代绝色佳人。
是清澈如玉的香溪河水的,才使得昭君有了倾国倾城之貌和的心灵。
上海市崇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以下句子最适合...表达此时情感的一项是()A.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B.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C.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D.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其实每种学问都有长久的历史,_____,提出过种种不同的解答,你必须明白这些经过,才可以利用前人的收获,免得绕弯子甚至于走错路。
A. 许多人都曾经思虑过、讨论过其中每一个问题B. 其中每一个问题曾经许多人都思虑过,讨论过C. 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曾经许多人思虑过,讨论过D. 许多人对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曾思虑过,讨论过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3.按要求填空。
(1)______,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2)不应有恨,______?(苏轼《______》)(3)王夫之《姜寨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经。
采薇》中“以哀景写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宋代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1)从体裁看,本诗属于______。
(2)下列各项对本诗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激越高亢B.轻快自然C.平易俗白D.清婉秀丽(3)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往往营造失眠愁闷的境界。
本诗却旧调翻新,拓宽诗境,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社会学的“摆渡”罗时进①中国古代诗文,从先秦到唐宋是各种文体的萌生、成长、形成阶段;明清诗文自然也有成长,甚至出现显性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与回溯、总结相伴的。
崇明县2013学年第二学期二模卷_附答案
崇明县2013学年第二学期二模卷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3.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4.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
(《曹刿论战》)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全诗紧扣“__________”字,写出了泰山雄伟的气象及抒发了自己雄心壮志。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2分)A.“岱宗”一句写出了诗人视泰山为大丈夫,用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B.“造化”一句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巍然耸立的形象。
C.“荡胸”一句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会当”一句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狼(节选)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课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清代文学家__________(人名)。
201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201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2012学年长宁区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终抽测试卷(一模)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谈十字街头朱光潜朋友:①岁暮天寒,得暇便围炉嘘烟遐想。
今日偶然想到日本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和《走向十字街头》两部书,觉得命名大可玩味。
玩味之余,不觉发生一种反感。
②“走向十字街头”有两种解释。
从前学士大夫好以清高名贵相尚,所以力求与世绝缘,冥心孤往。
但是闭户读书的成就总难免空疏虚伪。
近代哲学与文艺都逐渐趋向写实,于是大家都极力提倡与现实生活接触。
学术思想是天下公物,须得流布人间,以求雅俗共赏。
莫里斯和托尔斯泰所主张的艺术民众化,爱迪生所谓把哲学从课室图书馆搬到茶寮客座。
这两种意义都含有极大的真理。
可是在这“德漠克拉西”(民主政治)呼声极高的时代,大家总不免忘记关于十字街头的另一面真理。
③十字街头的空气中究竟含有许多腐败剂,学术思想出了象牙之塔到了十字街头以后,一般化的结果常不免流为俗化。
昨日的殉道者,今日或成为市场偶像,而真纯面目便不免因之污损了。
到了市场而不成为偶像,成偶像而不至于破落,都是很难的事。
老庄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白云观以静坐骗铜子的道士。
易学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街头摆摊卖卜的江湖客。
④寂居文艺之宫,固然会像不流通的清水,终久要变成污浊恶臭的。
可是十字街头的叫嚣,十字街头的尘粪,十字街头的挤眉弄眼,都处处引诱你汩没自我。
名利声势虚伪刻薄肤浅欺侮等等字样,听起来多么刺耳朵,实际上谁能摆脱得净尽?所以站在十字街头的人们尤其是我们青年要时时戒备十字街头的危险,要时时回首瞻顾象牙之塔。
⑤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权威的是习俗。
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一为时尚。
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本无二致。
要打破一种习俗不是一件易事。
打破习俗,你须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万人之惰力,所以非有雷霆万钧的力量不可。
因此,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而能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
2013年上海市高三各区语文一模作文题与立意
2013年上海市各区(县)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模)语文试卷选编(作文题目与分析部分)目录普陀区 (2)杨浦区 (2)长宁区 (2)闵行区 (3)嘉定区 (3)虹口区 (4)松江区 (4)浦东新区 (5)徐汇区 (5)宝山区 (6)金山区 (6)静安区 (7)闸北区 (7)黄浦区 (8)崇明县 (8)青浦区 (9)奉贤区 (9)第 1 页共10 页普陀区【题目】29、根据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展开联想,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一个英国小伙子,参加“非诚勿扰"节目,女问:有房吗?婚后跟谁住?答:上世纪老房子;跟家人一起住。
数灯熄灭,女方又问:你什么工作?答:大兵。
剩一盏灯,最后女问:结婚有宝马车吗?答:奶奶不同意,一般用马车。
灭灯。
隔天,《泰晤士报》头版:我皇室成员哈利王子参加“非诚勿扰”,首轮即遭淘汰。
杨浦区【题目】近来,一些民国时期的小学生作文受到热捧。
有一篇《公平的太阳》写道:“天上的太阳,一天到晚放出了温暖的光,照耀着一切的人物,不论有钱的,没钱的,都受到它的恩惠.”有人评价其具有深刻的人文素养。
还有《蟋蟀》一文:“玩者利用蟋蟀之手以为博,而蟋蟀不自知,胜则欣欣而喜,败者泱泱而恨。
”评论道:作文流露出一派天真自然的童趣,遣词造句古朴智慧温雅。
也有专家认为一味地厚古薄今是没有意义的。
现在的小学生不在民国的语境里生活,而现在的小学生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广,没有必要向民国小学生学习作文法。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分析】可以赞同推崇民国小学生文风的观点,也可以赞同专家“没必要厚古薄今”的观点。
赞同前者的,着力点应放在“作文真诚”的基点上.民国时期的孩子思想单纯,语言质朴,想什么就写什么.而现代物质生活丰富,孩子们的作文,也许少了他们这个年龄段应该有的童趣,追求写作手法,华丽的辞藻,冗长的排比句等等,变得形式,缺少真性情。
20122013学年崇明区高三语文一模卷
C.本文对瓷器特点的介绍采用了从整体特点到个性特征的顺序。
D.本文列举了大量的典型案例来说明中国瓷器种类的丰富多彩。
5、“一种缺陷,竟然变成一种审美追求,其中的内涵很值玩味。”联系全文,分析“其中内涵”具体有哪些。(5分)
。
(2)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1分)
瓷器是中国文明史上的重要物品。瓷器的前身是陶器,釉陶是瓷器产生的基础。大约在公元1世纪时,中国就出现了瓷器。到了宋代(960~1279)瓷器进入了成熟期。宋瓷代表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当时有钧、定、官、哥、汝五大名窑。各窑的瓷器均具创造性,一直是后代模仿的对象。自元代开始,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的瓷器中心。
⑧他回过头。怅望着来时的道路,再也看不见家山,家山被天脚的卧云隔断了,一夕的烽火,使他失去所有,成为上一代人最悲叹怜悯的浪人,在无边的陌生里漂泊着,忽然,他心里嘈嘈切切的涌动着乐音 ,仿佛他自身已经变成一把胡琴,在梅花三弄那些老曲之外,用记忆为弦,拉出一些新的乐曲。战云低卷着 ,许多安乐的梦境成为烈焰焚腾的战场,他发自生命的乐曲,有谁来听呢?
⑥当时他虽是孩子,用胡琴拉出的,却都是这乡角落里一伙老人们的故事,喜悦中的醉,醉里的忧愁,从历史的长风里吹进人心的感受,郭子仪骑的是什么马?关王爷的胡子变不变白?也都是津津有味地谈到夜深露冷,这种天下本无事的闲愁,把他们一口来牙都嗑掉了
⑦年轻的流浪汉两眼茫茫地朝南走,大河上的风幡是移动的城墙,陌生是有气味的,一股扑鼻酸楚的气味,他歇在傍河的庄头,坐在石碾上啃着冷硬的干饼,并不见美如天仙的姑娘投给他迷死人的笑脸。他取下胡琴,想以琴声代酒,舒松一下长途跋涉的疲累,这才发现,琴弦已经断了,谁能拉响这无弦的琴呢?
(2)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2012——2013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2012——2013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答案一、1、D(A.高丽.(lí)发横.(hèng)财 B、晕.(yùn)车 C.珐.(fà)琅)2. B (A. 亲和力洋洋洒洒攻城略地 C. 赋予分庭抗礼 D、奉为圭臬)3、D(D长袖善舞:多用来形容有财有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A项,从长计议: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指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
应改为“从长远考虑”。
B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C项,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者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4.C (A、第二个“?”改为“,” B、“两高一资” (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 行业D、以“回到……”为题)5.B(A赘余,去掉“因为”;C表意不明,“这”指代不明,造成歧义;D搭配不当,把“加强”改为“扩大”。
)二、6.B(B项中的“莫言获奖缓解了当代中国作家的认同性焦虑……”说法与文章表述“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
)7.C(C项中的“莫言获奖证明了……”的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文学要关心、关怀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并非是莫言获奖证明了这句话。
)8.D(D项中的“文学必将不会走入读者的内心世界”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导致文学难以走入……”)三、A(特,只,仅仅)9.C(均表示承接。
A项因为,以致;B项趁着,通过;D项原来是,表转折)11. A (③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12. A(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13..(1)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向南北(方向)征讨,现在正是时候。
(2)(石、王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这种程度,这就是所说的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14.(1)比喻、夸张、想象。
2012—2013学年高三
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①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
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②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
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
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
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
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
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③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
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④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2012_2013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2013.0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高丽.(lì)骠骑.(qí)发横.(héng)财挑拨离间.(jiàn)B.落.(lào)价晕.(yūn)车干.(gàn)细胞开花结.(jiē)果C.珐.(fǎ)琅桔.(jié)梗没.(mò)奈何创.(chuāng)巨痛深D.解.(jiè)元诳.(kuáng)语捞.(lāo)外快蒙头转.(zhuàn)向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砝码亲合力扬扬洒洒攻城掠地B. 剽悍明信片矫揉造作原物璧还C. 赋与照相机分庭抗理得陇望蜀D. 喋血吊胃口奉为圭皋形迹可疑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尽管当前德国经济仍未摆脱衰退困扰,但德国政府未雨绸缀,从长计议....,制定了新的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战略。
B.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
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那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C.大别山地区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和寻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D.安倍上台之后,推行了一系列更加强硬的措施。
显然,强硬的政策成为这位长袖善舞....的政客的生存发展之道。
日本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更具攻击力的刺猬,周围国家需警惕。
2012-2013高三第一次联考考试语文答案
• 13、A • 曲突徙薪:比喻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防患于未然, 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 • 吉人天相:是指好人会得到上天的帮助(多用作 遭遇危险或困难时的安慰语),此处不合语境。 • 口惠而实不至: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 的利益别人却得不到。 • 高歌猛进: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 道路上,情绪高涨,充满乐观精神。此处对象不 当,一般不用来形容速度。)
• 8、描绘了一幅山高水远、风雨凄迷的行旅图。 (2分)营造了凄凉、萧瑟的氛围,衬托了作者孤 寂、悲凉的心情(3分)(意对即可) • 9、作者运用融情入境、反衬的手法写出了宦途的 惆怅、羁旅的愁思及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2 分)一、二两句“萧萧”摹秋雨声,“淅淅”凄 风声,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烘托 出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2分)三、四两句问及 禽鸟,寄情归雁,借来去自由的归雁,反衬出诗 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2分) (意对即可)
• 16、发展方向与父母理解(或培养意图与 家庭意愿)使美国精英大学人文科成热门。 (意思对即可) • 17、示例:人生应该如云朵一样,从聚到 散,一直都是洁白的。人生应该如翠竹一 样,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笔直的。人生应 该如溪流一样,从源流到湖,一直都是清 澈的。
• (4)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含 忍生活,却能够磨练心志,让自己的心灵自由, 保其天真情怀;②含忍能够保护自我,从而使自 己获得更多的自由;③含忍能够磨砺自我,奋发 有为,这样才能够重获新生,获得自由。 • 不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含忍 生活,却压抑自我,束缚个性;②含忍生活,往 往被人认为孤芳自赏,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 没有自由;③长时间的隐忍,看不到希望,容易 让人丧失斗志,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 • (答出观点2分,分点论述每点给2分,只要言之 成理即可)
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迸(bèng)裂颓垣(yuán)孱(chàn)头昙(tán)花一现B.擎(qíng)着瘦瘠(jǐ)荒冢(zhǒng)并行不悖(bèi)C.媲美( pì)干瘪(biē)自诩(xǔ)茕茕孑立(jié)D.攻讦(jié)蹩(bié)进氛围(fēn)离弦之箭(xi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投缳人寰无上光荣礼尚往来B.诛杀株连共商国是文过是非C.荟萃国粹惨不忍睹残羹冷灸D.慷慨气概形似骷髅别出新裁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
B、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的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C、你可以想像到那真是雷霆万钧。
船如离弦之箭,稍差毫厘,便会撞得个粉碎。
D、靴子被退回来,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②如果不理解这种不同文化结构之间的重要差异,就有可能用一种文化结构的标准来衡量另外一种文化结构的价值,甚至徒劳无功地将一种文化结构中的要素生搬硬套地到另一种文化结构中去。
A.调节协调迁移B.协调调节迁移C.协调调节移植D.调节协调移植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
B、一到春天,祖国的土地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的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
C、在我国,所有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褒贬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上海市崇明县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崇明县2011-2012学年 考生注意: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 柯布西耶建筑思想 1、柯布西耶关于光辉城市的20张规划图纸是针对哪些城市发展弊端而构画的?(3分) 2、第段中作者写到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说明朗香教堂与中世纪哥特式教堂都有复杂的特点。
通过对比突出朗香教堂的结构性复杂的更胜一筹。
通过比较说明朗香教堂是结构性复杂而细部简洁。
为了体现柯布西耶建筑思想的突破章法与众不同。
3、第段中视觉领域的听觉器件的含义是 (2分) 4、文中插入朗香教堂的图片的作用是 (2分) 5、概括朗香教堂独特性。
(4分) 6、《》中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一点也体现在柯布西耶的建筑创作中,请结合文意具体阐释。
(4分)7、第段连用两个竟然的表达效果是 (2分) 8、第段和第段中的划线句都描写了父亲对待口琴的态度,是否矛盾?。
(分) 9、口琴在的作用是 。
(2分) 10、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6分) 作者想象诗人眼里父亲坐在山坡上吹口琴的情景反衬出现实中的父亲吹口琴缺乏美感。
在作者过往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木讷、本份、孤独、苦难的农民,改变了这一印象。
作者对于自己长期以来漠视了父亲的内心精神和思想的追求感到惭愧并很想有所弥补。
本文对父亲吹口琴时的神态、动作等进行细节描写,表现出父亲吹琴时的熟练与投入。
本文两处写到父亲呵呵地笑,流露出父亲对自己能吹奏出美妙的音乐的满足与自豪。
本文写妻子、弟弟、弟媳甚至公鸡、蝉等的鸦雀无声从侧面表现出父亲琴声的感染力。
11、第段划线句。
(分) 12、文中重点写了父亲用口琴吹奏三首乐曲《朝阳沟》、《梁祝》、《父亲和我》的场面,请简要分析作者在听三首乐曲时候的思想情感的变化。
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次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 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恸(dîng)哭觇(chān)视颀(qí)长纨绔(kù)子弟B.犄(jī)角横(héng)祸辐辏(cîu)栉(z hì)风沐雨C.剽( piāo)窃按捺(nài)骁(xiāo)勇泫(xuàn)然泪下D.耸峙(zhì)栈(zhàn)道岿(kuī)然泾(jīng)渭分明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飓风熔化文身未雨绸缪B.湮灭撺掇联袂胸无诚府C.平添作崇诡计深孚众望D.稽查妆奁销夏攻城掠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以来,央行第三次加息,也是金融危机之后第五次加息。
这一行为凸显出央行抑制通胀的决心。
B.每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的“春晚”都给全国观众献上了一道独特的“年夜饭”。
“春晚”虽然是一种新民俗,但还不能进入年俗的序列。
C.你要问电信部门的服务热线接线生每天最厌烦的是什么,他们一定会说是“接电话”,因为除了正常的求助咨询电话外,还有无数个骚扰电话,令人不厌其烦。
D.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江河日下。
如今各国都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前,很多地方都兴起了修复中国传统文化书院的热潮,其目的之一在于,用国学中的精华部分启发“90后”使这些年轻人无时无刻不能忘掉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
B.庐山西海风景区围绕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大主题,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推动景区从“观光型”向“休闲型”,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的旅游目的地。
上海市崇明县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无答案)沪教版
崇明县2013年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马铃薯的文学缘王干①似乎,每个地方的马铃薯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
它在什么地方生长,就和那个地方的气息融到了一起,然后变异,因而马铃薯的品种之多,让植物学家们为之挠头。
②山东叫地蛋,云贵称洋芋,广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安徽又叫地瓜,东北各省多称土豆,广东人叫薯仔。
我的家乡在苏北泰州,和上海人一样叫它洋山芋,我们把红薯叫山芋,马铃薯是舶来品,加“洋”前缀,自然。
国外怎么称呼它,我现在无力去考证,但按照马铃薯随性生长的适应能力,它在国外也会有其它的叫法。
③1978年我开始接触现代文学史,知道两个著名的文学流派,一个是山药蛋派,一个是荷花淀派,荷花淀派以为代表,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
他们的出现改变了现代文学史的农民形象,尤其是赵树理的一系列小说给我们塑造了一些欢乐的喜剧农民形象,比如小二黑,和鲁迅笔下的闰土、祥林嫂、阿Q是不一样的。
赵树理的出现改变了现代文学的生态,原先在启蒙者笔下被启蒙的农民,有了喜悦的表情,有了正面的时刻。
很喜欢山药蛋派的质朴和诙谐,但不知山药蛋是什么样的植物,满以为山药蛋也与荷花一样招人怜爱,等有人告诉我山药蛋就是土里土气的土豆,就是长相笨笨的马铃薯,还是有些失望的,但现在想来,当年为山药蛋派命名的人真是有才,山药蛋的质朴、深厚、皮实、实用,和赵树理的小说太吻合了。
④后来又在汪曾祺的文章里读到了马铃薯,他在一篇题为《马铃薯》的散文里,写到他与马铃薯的故事,老先生被打成右派后下放到张家口的沙岭子农科所,居然画成了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
汪先生对马铃薯充满感情,他说:“我对马铃薯的科研工作有过一点很小的贡献:马铃薯的花都是没有香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682
诲,胡梢才花白,就反复把“老不去塞北,少不去江南”的谚语挂在嘴上,仿佛天外充满鬼妖魔,人
最悲叹怜悯的浪人,在无边的陌生里漂泊着,忽然,他心里嘈嘈切切的涌动着乐音,仿佛他自身已经变成一把胡琴,在梅花三弄
,许多安乐的梦境成为烈焰焚腾的战场,他发自生命的乐曲,有谁
、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代的是
.父亲对“漂泊流浪”的理解是流浪他乡,居无定所,甚而客死他乡。
而儿子的理解是跳出井底之蛙的命运,去外面闯荡,开阔眼界。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