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化等技术手段逐渐走入行业领域中。

高校通过依托电子信息技术,构建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高校的发展,同时还能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从而培养出对社会有益的高质量人才。

因此,高校应该合理构建数字化平台,重新构建高效数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大数据背景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前言: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其最重要的辅助条件就是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因此,在信息时代下,想要构建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就应该从传统教学模式出发,改良其中的缺陷,保证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合理规划高校教育资源的同时,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一、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在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情境的情况下,才能对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评价在期末考试之前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校园网,学生根据所给出的教学指标和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为教师进行打分。

但是在评教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因为非教学因素对教师进行非客观的评价,例如,教师的仪表状态、严格程度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等。

将这些私人情感融入到教学评价中不仅无法真实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不利于学校以此作为教师资源调配的依据。

(二)从专业人士角度分析高校每一学期在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之前教务处都会联合校外督导组对不同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和考察,并通过课下交流和相互借鉴,使高校教师能够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想认识。

但是这些督导组成员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只尊重了教学中的一般性规律,而没有根据该学科的专业特点,并结合该专业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判断。

高校信息化建设质量评估体系研究与应用

高校信息化建设质量评估体系研究与应用

高校信息化建设质量评估体系研究与应用一、引言高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成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机遇,如何评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和水平,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成为了当今高校信息化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是用以评估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效和水平的标准体系。

评估体系的设计需要结合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目标,既要考虑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又需要考虑高校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内容,具体体系包括:1.信息化设备和设施评估指标:主要针对高校计算机、网络设备及其它辅助设备的建设情况、配置规模、技术水平和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开展评估。

2.信息化应用水平评估指标:涉及课程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并对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3.信息化支撑服务评估指标:主要评估高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情况和服务水平,包括数据中心、网络运营、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

4.信息化管理评估指标:从组织结构、信息化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等方面,评估高校信息化整体管理水平和与信息化目标的协调性。

以上评估指标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纳入评估范畴,较全面地反映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水平,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高校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的应用高校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

1.高校信息化建设自我评估高校信息化建设自我评估是高校通过制定评估标准、收集各类数据和信息,自主开展评估活动的过程。

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评估标准,有针对性地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增加信息化投入和资源配置。

自我评估是推动信息化建设规范化发展和提高信息化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

2.高校信息化建设第三方评估为了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一些高校选择第三方机构进行信息化建设评估。

高校信息化三级指标评价体系设计及测度研究

高校信息化三级指标评价体系设计及测度研究
1 2 高校 教育 信息化 评 价体 系设计 的不足 . 1 2 1 高校 教 育信 息化 二级 指 标评 价 体 系构 建 的 . .
1 高 校 教 育 信 息 化 评 价 体 系的 研 究 、 计 现 设 状 与不 足
1 1 高校教 育信 息化 评价 体 系的 研 究现 状 2 0 . 02 年 以来 , 国高 校 信 息 化 评 价 体 系 研 究 与 设 计 , 我 以
高 校信 息 化 三 级指 标 评 价 体 系设 计 及 测 度 研 究
蒲善 荣

刘 建泉
( .四川 文 理 学 院 教务 处 ,四川 达 州 6 50 1 30 0; 2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教务处 ,四川 成都 6 0 3 ) 10 1
摘要 : 分析了 目前高校教育信息化二级指标 评价体系 研究 与设 计中的不 足 , 结合高校教育信息化整体发 展的制约条件 , 对指标要素集合中的定性元素及重要性进行 了研究 , 通过运用三层综合模糊评判方法对 高校 教育信息化要素的主成分特征及各从属层指标进行 整理后导 出第 三级指标 , 并采 用方根法和 MA L B数学 TA 软件对模型进行校度检验 , 设计出均衡 的可降低评价过 程中主观随意性、 提高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 体系信度 与效度 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框架模型 , 为提高高校 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 教育信息化 ; 级指标 ; 三 评价体 系 ; 设计 ; 权重测 算
指标层 级 的深度 不 够 , 测度 有 失合理 性
二层指 标
国家确定 的 信息化 六要 素和 《 通 高等 学校 本 科 教 普 学工 作水 平评 估指标 和等级标 准 》 《 通高 等 学 校 、普 基本 办学 条件 指标合 格标 准》、 教 育管 理信 息 化标 《 准》 为指南 , 吸取 马 克 卢 普 法 、 拉 特 法 、 息 化 指 波 信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成为了学校内外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提供一些有关指标的建议。

一、教师水平评价指标- 学术能力:包括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学术声誉等指标,用以评价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学术影响力。

- 教学能力:考察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包括教学方法、教材选用、课堂管理等指标。

- 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反馈来源,应该采用学生评价教师的方式,包括课堂反馈、问卷调查等。

二、学生成果评价指标- 学业成绩:学生在课程考试中的得分,可以有效反映学生在各门课程中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水平。

- 综合素质:学生在社会实践、科研创新以及文体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不仅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间接评估学校培养学生的能力。

- 毕业就业率与升学比例:衡量学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指标。

三、教学环境评价指标- 培养设施:评估学校提供的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和研究设施的数量、质量和使用情况。

- 教学资源:考察学校教学资源的充实程度,包括师资力量、教材、教辅资料等。

四、教学管理评价指标-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学校建立和完善的各类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如质量监控制度、教学督导和评估、教学改革创新等。

- 教学管理水平:考察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制度管理、流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等。

五、社会评价指标- 毕业生就业情况:考察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等指标,客观反映学校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就业的能力。

- 社会认可度:通过问卷调查、学术界的评价等方式评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从教师、学生成果、教学环境、教学管理以及社会评价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具体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分配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和发展定位来确定,同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信息化建设构想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信息化建设构想

达 国家 间 存在 较 大 的差 距 .长 期制 约 了高 等 教育 质 量 评 估 的健 康发 展 本文 通 过 对 美 国等 发 达 国家 的 高等 教 育
信息 数 据库 及 评 估信 息 化 建 设 的调 研 及 其 与 国 内 的分 析
比较 .提 出未 来 我 国高 等 教 育 质量 评 估 信 息 化建 设 的基
本 思 路 和框 架
美 国国 家教 育 统 计 中心 ( E 负 责建 设 . NC S) 以学 校 为 统 计
尺 度 的大 型 数据 库 系 统 。 其数 据指 标 覆盖 广 泛 。 盖 了学 涵 校的基本信息 、 力资源 、 生招生 、 学 、 人 学 入 毕业 、 位 授 学
二 、 外 高等 教 育 质量 评 估信 息化 建 设现 状 国
美 国高等 教 育 阶 段 学 生 的 信 息 .全 美 33 0多 所 院校 及 。0
9 %的学 生 都 已经 成 为 该 系 统 的 用 户 .访 问次 数 每 年 超 2
提 供 了有力 的 资源 支 撑
美 国 的大 学 内部 分 别 建设 有 服务 于 内部 质 量 评 估保
过 1亿 次 全 美学 生 信 息 交 换 中心 数 据 库 是 以学 生 为统 计 尺度 建 设 的 数据 库 . 基 于 “ 服 务 ” 思想 . 信 息 资 并 云 的 对 源进 行 集 成 整 合建 设 .实 现 高 等 教 育 学生 信息 服 务 的一
《 国教 育信息化》鳊辑部 : i leeu c 中 m s l .d .n @l o
中国高 等教 育质 量 评估信 息化建设 构想
: l =

臻 . 陈
瑾 。
( . 京 师 范 大 学 信 息 网络 中一 , 京 1 0 7 ; 1北 北 0 8 5 2美 国 印 第安 纳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 lo n tn I 7 0 ) . B o migo N4 4 8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信 息 化 的发 展模 式 可 以参 照 社 会 信 息 化 的发 展 模 式 ,
也 分 为多个 阶 段 , 即第 一 步 , 息 技 术 应 用 阶 段 , 购 计 算 机 , 信 采
安装 多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教 室 , 校 园 网 及校 内 Fr ; 二 步 , 校 信 息 化 建设 P第 高
( ME 共同启动 的“ NI ) 亚洲校 园信 息化 调查项 目( C S ” te A S ) (h
A inC mp sC mp t gS re ) sa a u o ui uv y 。 n
产业 ; 三步 信息 经 济 的推 进 阶 段 , 主要 特 点 是 电 子商 务 及 第 其
化 。高校信 息 化 是实 现 高 等教 育 现代 化 的 必 由之路 。
社会 信息 化 的发 展 过 程大 体 可 分 为 四个 阶 段 : 一 步 信 息 第
技术应用阶段 , 其表现形式是采购设备, 构建网络; 第二步信息
产业 发展 阶段 , 主要 特点 是 发 展 有 我 国 自主 版 权 的 软 、 件 其 硬

关 键 词 高校 信 息 化 指 标 体 系 量 化 分 析 综合 评 分 法
高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 化的一部分 。高校信息 化是 指利
用先进 的 计算 机 技 术 、 络 技 术 、 网 多媒 体 技 术 实 现 高 校 校 园 网 络化 、 管理 科 学信 息 化 、 信息 资 源 数 字 化 , 以达 到 教 学 科 研 现 代
助 和参 考 。
b 日本 。高等教育信息化 的主要 目的很 明确 , . 高校也很重
视信 息 化 的 投人 和 规划 , 注重 帮 助 I T人 员 掌 握 新 技 术 . 用 户 对 更 多 的支 持 、 发基 于 网络 的 教 学 系 统 , 分 地 利 用 现 有 资 源 。 开 充 但是 由于 成本 、 乏技 术 支 持 人 员 、 师 对 使 用 信 息 技 术 缺 乏 缺 教 积 极 的态 度 这三 个方 面的 障碍 , 得 日本 高 校 信 息 化 建 设 的实 使 际状 况与 其 目标 仍 有 较 大 的 差 距 , 在 亚 洲 仍 然 处 于 领 先 地 但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应 用、 织并 管理 、 力 资源和 信息化 效益等 6个维度 。 组 口 人 关键 词 : 高校 科 研管理 ; 息化测 度 ; 信 指标 体 系 中图分类号 :42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7 —67 ( 0  ̄6 04 — 5 G7. A 1 1 542 E0 — 03 0 6 0 ,
收 稿 日期 :0 8—1 20 0—3 1
作者 简 介 : 琼 (95 ) 女 , 江 湖 州 人 , 江教 育 学 院 学报 编 辑 部 助 理 研 究员 , 学 硕 士 。 潘 17 一 , 浙 浙 理
浙 江教 育 学 院 学报
2o o 8年
方 面的报告 。
2 0世纪 9 0年 代 以后 , 国内的信息化 建设进 入 了有组 织 、 计 划 、 步骤 的 全面 推进 时期 。 有 有
师专业发 展” 数 字化 资源 ” 学生 绩效 和考 核” 维度 。密 尔肯 基金会 在 19 “ “ 4个 9 8年推 出了用 以
评 估学校 教 育 信 息 化 进 展 的 “ 维 度 学 校 科 技 辅 教 评 估 法 ” SvnDm ni sf ag g 七 (ee ies n o G ui o r n
科研 管理 信息化是 高校科 研 管理改 革和创 新 的必 然趋 势 。经 过 多年 的信息 化 建设 , 当前 高校 已形 成 了 良好 的信息 网络基 础 , 分高校 基本 实现 了科研管 理业务 的信 息化 , 部 但整体水 平 仍不 高 。诸 如对科 研 管理 信息 化 的本质 缺乏充 分认识 、 有组织 机构模式 的不 适应 、 现 管理者 的 信息 素养 和能 力结构不 能适 应 信 息化 建 设 的需 要 等 问题 成 为 了制 约 高 校科 研 管 理 信息 化 快 速 、 康发 展的瓶 颈 。开展高 校科研 管理 信息化 测 度 的研究 , 析 和 突破 发展 瓶 颈 , 范和 引 健 分 规 导科 研管理 信息化 的进 程 , 已成 为 当前重要 而 紧迫 的任 务 。而 测度 指 标体 系 的构 建 是 高校科 研管理 信息化 测度研 究从 定性 走 向定 量 的前提 。本文 试 图综 合 前人 研 究 思路 和 成果 , 采用 目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吉林省高校信息化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吉林省高校信息化评价

文 章 编 号 :05— 9 2 2 0 )6— 0 7— 4 10 2 9 ( 0 9 0 0 7 0
基 于 主成 分 分 析 的 吉 林 省 高 校 信 息 化 评 价
王 钢 , 王 欣 2, 志 廷 3 孙
(. 1 东北 电力大学 图书馆 , 吉林 吉林 1 2 1 ;. 30 2 2 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吉林 吉林 1 2 1 ;. 30 2 3 国电电力发展

第2 9卷第 6期
20 09年 1 2月 北电力 Nhomakorabea大



Vo . 9。 o. 12 N 6
D c 2 0 e ., 0 9
J u n l fN rh a t ini ie s y o r a O o te s D a lUnvri t
Nau a ce c l in t r l in e E‘t S io
新提 炼和一 定程度 的创新 。其 中信 息化领 导重 视程度
包括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 领导小组组长地位 、 独立职
能部门; 信息化建设计划包括信息化规划时问 , 信息化 可行性 、 合理性 、 先进性, 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特征信息化 ; 信息化建设经费、 包括信息化投入经费百分比、 当年增加 总额 ; 息化 政策 包括鼓 励教 师政 策 、 信 鼓励 学 生政 策 、 他 相关 政策 ;信息 化 基 本设 施包 括教 其 师人均计算机拥有量、 学生人均计算机拥有量; 信息化网络设施包括网络出口带宽 、 计算机连网率、 教室 连 网率 、 务器 台数 、 服 网络桌 面带宽 、 无线 网络覆 盖率 ; 息化 其他 设施 包 括 有线 电视覆 盖 率 、 信 自办 节 目 播出时间、 固定多媒体会议室 比例 ; 信息化基础资源包括统一 门户网站、 基础信息服务 、 统一数据库平 台、 公共软件资源 ; 信息化 电子信息资源包括数字课程 比例 、 人均电子图书、 人均光盘数据库量 ; 信息化 网络信息资源包括每干人 国外全文数据库量、 每千人国外文摘数据库量 、 每千人 国内全文数据库量、 每 千人国内文摘数据库量; 信息化网络管理包括网管系统使用、 服务器管理 、 网络故障率 ; 信息化网络安全 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投入 比重、 防火墙 、 网络防病毒系统、 邮件过滤网关 、 入侵检测、 规章制度 ; 信息化服 务包 括服务 方案 和措施 、 服务 效果 , 信息化 人员 包括 专业 人员 是 指 网络 与应 用开 发 人员 比例 、 用人 员 应 是指掌握基本 I 应用技术教师 比例和学生信息化普及率 ; r I ’ 信息化教育包括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和措施 、 信息技术课程 比例 、 多媒体教学水平 、 网上和远程教学水平, 信息化应用情况包括办公系统 、 视频会议系 统、 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 教务、 科研、 人事、 财务、 学生管理等 M S I 系统 )一卡通系统( 、 学生证、 借还书、 上机 、 消费 、 出人 证 、 餐等 系统 ) 就 。

浙江省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浙江省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0.5)
多媒体教室可上网,具备电子白板及其融合等功能。
具有
1.1.5学校PC(含笔记本)拥有情况(生机比)(1.0)
全校在校学生数(人)与计入固定资产的PC机(含笔记本)数(台)之比值。
1.5-2.0
比值范围在1.5至2.0之间
1.1.6智慧校园建设 (0.5)
物联网在数字化校园中得到应用。
在建
1.2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水平(5.0)
2.1.1有统一的教学资源开发规范(1.5)
向全校教师提供统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规范。
具有
2.1.2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情况(2.0)
具备面向学科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含视音频点播系统)及其管理平台。
具有
2.1.3网络课程(2.0)
在线运行各级各类网络课程占全部课程的比例(含精品课程)。
≥30%
≥20%
建有
1.1.2网络设施软硬件投入(1.0)
网络设施软硬件设备投入资金比例;
近三年软件投入增长率:
≥30%
≥10%
≥20%
≥10%
两对比值分别对应两指标描述观察点
1.1.3多媒体教室配备情况(1.0)
配备多媒体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教室占教室总数比例(%)
≥90%
≥85%
1.1.4多媒体教室的先进性
2.1.4实验和实训资源及应用情况(1.0)
具有数字化的网络实验平台与资源,并运用于实验和实训教学中。
具有
2.1.5信息化相关的课外活动(0.5)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第三课堂教育;举办或参加与信息化相关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成果丰富。
具有
2.1.6传统实验室数字化改造(0.5)
具有实验室管理系统、虚拟实验系统,并运用于实验教学。

医学院校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

医学院校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的提高 , 要靠信息技术人员 的推动 。 作为现代化的高 等学校更需要懂得 如何适 当地将信 息技术运用 于教学过 程 , 并具备一 些信 息化教学 开发 的能力 , 使信息技术和教学充分结合的教师。
f 信息化政策 、 5 ) 法规 和综合管理 教育信息 化方针政策 、规章制度和标准建设是教育信息化 的软环 境和支撑条 件 , 从管理 、 章制度 、 规 技术等方面规 范和协调各要素之 间 的关 系, 主要通过评价是否有完善的 网络管理 、 信息管理 、 运行管理 、 安 全 管 理 等方 面 的规 章 制 度 、 网络 信 息 安 全 机 制 、 理 措 施 的制 定 和实 施 管 情况来实现。 它能够保证教育信息化沿着正确 的道路前进 , 是教育信息 化快速 、 有序 、 健康发展 的保 障。 () 6战略地位 各级人 员对于 教育信息 化 的认识 决定 了教育 信息化 的地 位和发 展, 最终影响了各项教育信息化 的决策 , 而影 响资金投 入和人 员配备 进 等。因此 , 研究这一问题 , 可以更 深地了解 教育信 息化 过程中战略地 位 与信息化水平的相关程度, 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2 标体 系构 建分析 旨 参照国家信息化评价 指标体 系 、企 业信息化指标 体系和已有的各 专家学者建立的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结 合医学院校信 息化的特 点, 以发展性的视角构建医学 院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 系。 在构建指 标体 系的过程 中, 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 f) 1 指标 体系应该尽 量简化 , 在力求全 面的同时应该考虑到 可操 作 性, 指标 中应突 出医学院校信 息化的特点 ; 指标的设定应该定量与定性 相结合 , 同时要尽量量化指标以便 于考核 , 但 对于不能量化的应由专家 根 据 提 供 的相 关 资 料 来 评 议 。 () 2N学 院校信息化 的应用应主要体现在教学 、 科研和管理上 , 因此 指 标 体 系 应 该 从 这 三 个方 面 有 针 对 性 地 考 查 医 学 院 校 信 息 化 取 得 的 绩 效。 指标体系应该突出信息化建设后 的应用情况 , 由于 目 医学院校信 前 息化基础建设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所以指标体系应该关注建设后

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衡量的改进设计

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衡量的改进设计
第1 0期 ( 第 11 ) 总 2 期 20 0 9年 1 0月
统计教 育
S a it a i k a k t t i l Th n t n sc
No 1 .0
(ei o 1 1 Sr s . 2 ) eN
0e 0 t20 9
高等教 育信 息化 评价指标体 系及衡 量的改进设计
1 基金项 目:河南省教育厅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o 2 0 8 0 2 — 0 8 6 00 一N . 0 A 20 3;河南省高 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 助计 . N . 0 7 8 0 4 2 0 B 3 0 9 o 0 9 10 0 ) 2 划项 目 ( o 0 8 7 8 9);河南省高校科 技创新 人才支 持计划项 目” N. 0—0— 4 “ 2 。 作者简 介:王洪梁 , 17 年生 , 南南阳人 ,硕 士研究生 ,郑州航 空工业管理学 院讲师 。研究 方 向为企业 信息化 、教育 信息化 ;高 99 河 晶,17 年生 ,河北保定人 ,硕士研究 生 , 州航 空工业管理学 院讲师 ,研究方 向为企业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 ;李 武威 ,18 年生 ,吉林 99 郑 91 吉林市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企业信 息化 、教育信息化 ;曹冰 ,18 年生 ,河南 郑州人 ,硕士研究生 ,河南 工程 学院助教 ,研究方 向 93 为会计信息化 。
a d i u tae h a u i g meh d o h n e y tm y o e o e i dc tr n l sr t ste me s rn t o ft e id x s se b n ft n iao s. l h
K e o d :h g e d c to ,Ev l ain o n oma iai n I de y tm y W r s ih re u ain au to n if r t to , n x s se z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衡量一个高校的信息化发展状况,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与支撑。

本文将介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一、现状分析1.发展历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经历了多年的发展。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高校开始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当时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应用为导向。

随着网络技术和云计算的普及,高校信息化建设越来越注重基础建设和综合应用,这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也开始兴起。

2.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考虑建设的硬件设施和教师的信息化技能。

但是这些指标并不能真正反映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所达到的效果。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也逐渐发展为以教学效果、管理效果和服务效果为主要考核指标。

3.欠缺虽然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欠缺。

一方面,目前国内高校信息化水平有很大的差异,不同高校之间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考核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

另一方面,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仍然主要从传统课堂教育的角度出发,不能很好地反映创新型教育的需求和发展。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教学肯定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教学效果也是衡量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因此,教学效果指标是高校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1)E-learning平台使用率,反映了E-learning平台的使用情况和使用量;(2)打卡率,虽然打卡有时显得不那么重要,但它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管理情况;(3)在线测试效果,通过在线测试效果,可以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一步考察教学效果;(4)MOOC受众及覆盖率,MOOC飞速发展成为主流的教学模式,MOOC受众及覆盖率也能反映学校的教学效果。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启示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启示

总第132期2009年11月No.132Nov.,2009[作者简介] 邱璇,女,1986年生,硕士研究生;丁韧,女,1984年生,博士研究生。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启示邱 璇 丁 韧(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已有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从评价标准和指标构建方法入手,提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是目前构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最佳方法,并指出权重制定方式没有考虑到作为教育受众的学生自身需求是当前国内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

笔者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专家和学生的角度量化指标体系,通过进行对比试验来研究专家和学生、不同学生群体在指标权重上的异同点和内部规律,并为未来我国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与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信息素养评价 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2797(2009)0620075206[Abstract] Based on t he existing research findings at home and abroad ,t his paper point s out t he best app roach to build indicator system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 udent s is to combine t he qualitative wit h t he quantitative met hods f rom t he perspective of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indicator co nstruction.It also identifies t hat wit hout consideration to t he needs of st udent s is t he main shortco ming of current domestic st udies while giving weight s to each indicators.It quan 2tizes t he indicator system t hrough A HP fro m t he point of expert s and st udent s.Similarit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weight s are found out by cont rastive research ,and some new t hreads are arisen on f ut ure education objective and cont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K ey w 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Indicator weight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college st udent s 1 引言信息素养是人们有效寻找、评价、利用信息,更好地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

浅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数字化教材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浅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数字化教材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8年16期课题研究高教学刊浅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数字化教材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李勇(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信息化和高科技为我们的学习、生活等带来了全方位、宽领域、多趣味的海量信息,并在具体领域能存储处理、选择、运用方面做到智能化和快捷化,将其作为一种教材,运用在教学上无疑能起到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

在高等教育教材方面,数字化教材在许多高校已作为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立项,正处于大力研究阶段并已取得可喜成果。

其中,教材质量建设至关重要。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数字化教材的编制质量,提高数字化教材建设水平,作者总结研究了有关高校近年来数字化教材建设工作经验,初步构建了高校数字化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数字化教材建设质量评价指标初步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指标包括教学指标、软件指标和媒体指标3项。

其中,教学指标含有4项二级指标和10项三级指标;软件指标含有3项二级指标和7项三级指标;媒体指标含有3项二级指标和8项三级指标。

一、教学指标项该指标为一级指标,其包括教学内容、科学思想、交互反馈、媒体规范4个二级指标,以及教学适用性、认知规律性、结构合理性、生动趣味性等10个三级指标。

具体内容如下:(一)教学内容1.教学适用性———主要评价教学内容、知识程度、组织与表述是否适合教学对象,并按照对应的课程标准、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确定教材内容及其组织结构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匹配情况。

2.认知规律性———主要评价教学内容、组织和叙述的内容是否遵循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重点评测教材知识体系是否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3.结构合理性———主要评价内容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程度。

本项指标重点评测知识网络组织的优化程度,以及教师和学生是否了解所学知识点在本知识体系中的“定位”等。

4.知识趣味性———主要评价表述生动趣味的程度。

教材内容是否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科学思想1.科学先进性———主要评价文字表述和多媒体呈现的准确性,学科知识的科学性,思想观点的准确性,能否适当地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的水平。

数字化校园评价指标体系

数字化校园评价指标体系
具有
3.1.4人事管理(1.0)
提供引进与招聘,劳资管理,国际合作交流,离退休,合同制人员,人事档案等管理功能。
具有
3.1.5学生管理(1.5)
提供学生迎新离校系统,学生就业,学生评估、奖学金评定及管理,国家助学贷款审核,学费、住宿费,以及勤工助学管理,学生处分管理等功能。
具有
3.1.6科研管理(1.0)
≥5%
3.2信息共享与利用水平(10.0)
3.2.1业务部门内部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3)
部门内部信息共享和业务流转的自动化功能。
具有
3.2.2业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水平(3)
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业务流转的自动化功能。
具有
3.2.3对外信息发布(2)
业务部门可以通过相应的平台对外公开信息和对外发布功能。
1.3.1网络病毒防治(1.5)
具有网络防病毒、信息过滤和入侵检测功能。
具有
1.3.2网络运行故障监测系统(0.5)
建立了网络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系统,能保存每个客户端对外网IP的访问情况;
有网络运行故障实时报告系统;
具有
1.3.3通过的信息安全测评或认证(0.5)
相关的信息系统和工程通过信息安全测评或认证;
学校建有科研项目协作交流平台,能满足各类研究数据等资源的共享,具有科研信息查询功能;
建有学报信息化平台,能在线处理稿件。
具有
2.4.3科研成果转化、推广与服务平台(2.0)
具有科研成果信息发布、共享、转化与推广功能。
具有
3.管理信息化(权重25.0)
3.1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水平(15.0)
3.1.1全校范围的办公自动化(2.5)
2、括弧中的数字表示相应指标的权重值。

高校信息化发展监测数据指标体系

高校信息化发展监测数据指标体系

高校信息化发展监测数据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为了全面了解高校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监测数据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基础设施建设指标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该指标体系包括网络带宽、网络覆盖范围、网络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网络带宽是评估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决定了高校网络的传输速度和质量。

网络覆盖范围是指高校网络覆盖的区域范围,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区域。

网络稳定性是指高校网络的稳定运行程度,包括网络故障率、网络中断时间等指标。

二、教学资源数字化指标高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将教学资源数字化,方便师生获取和利用。

该指标体系包括教学资源数量、教学资源质量和教学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指标。

教学资源数量是指高校拥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量,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文献等。

教学资源质量是指教学资源的内容质量和技术质量,包括教学视频的清晰度、教学课件的完整性等。

教学资源利用率是指师生对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程度,包括教学资源的下载量、观看量等。

三、学生信息管理指标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学生信息管理的数字化。

该指标体系包括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数据准确性和数据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是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所覆盖的学生群体范围,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

数据准确性是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学生信息的准确程度,包括学生基本信息、选课信息、成绩信息等。

数据安全性是指学生信息在系统中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备份、数据加密等措施。

四、教学管理指标高校信息化发展还需要改进教学管理方式,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

该指标体系包括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度、教学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教学管理效果的评估等方面的指标。

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度是指教学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程度,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资源的分配等。

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设 计 ,不 仅 要 考 虑 到 信 息 化 的 发展 和 普 及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建 设 和 管 理 信 息 基 础 设 施 、 信 息 资 源 的 科学 管 理 和 应 用 开 发 、大 力 发展 信 息 服 务 业 、 建 立 健 全 有 关 法
定 不 仅 要 考 虑 国 家信 息 化 指 标 体 系 及 信 息 化 的 要 素 ,
层 次 分析 法确 定 了 各指 标 的权重 ,最后利 用所设 计的 指标乖 系对 四 川
检 糖 体 系 许峨聃 哮牲 与可糠氍 性 设 | . l _ 罄
■文/ 雷 当 今 世 界 ,信 息 化 浪 潮 席 卷 全 球 , 知 识 经 济 初 见 端 倪 ,对 人 类 社 会 的 经 济 发 展 、生 产 方 式 和 生 活 方
中都 应 遵 守 的 最 基 本 原 则 ,任 意 一 个 指 标 体 系 都 要 有 其 理 论 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测 度 指 标 体 系 的设 计 以信 息


教育信息化评价体 系的构建思想 、原则
1 .指导思想
( ) 符 合 国 家 教 育 信 息 化 的 方 针 政 策 。教 育 信 1
探索 ・ 课题研究
导 机 构 和 教 育 活动 等在 教 育 信 息 化 推 进 过 程 中 的辨 证 统 一 的 关系 。各 个 指标 应 按 不 同 层 次 进 行 排 序 , 而且
赋 予 各 个 指标 不 同的权 重 。 ( ) 可 操 作 性 原 则 。 实 用 性 ( 可 操 作 性 )是 3 即 指 标 体 系 的 生 命 ,理 论 上 再 全 面 、 再 精 致 的 指 标 体 系 ,如 果 没 有 实 用 性 , 等 于 形 同 虚 设 。 可 操 作 性 具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摘要:在认真参考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应用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法),本文提出一套完整的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内涵和评判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近年来,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在校园网、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信息资源建设等许多方便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也还存在诸如“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应用”、“盲目攀比”等问题,为规范、引导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朝着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测度及评价方法,以便对不同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合理的测度和评价,进而指导其下一步的信息化实践。

国内外对信息化程度的分析和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所尝试,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也很多。

国外比较典型的有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法和美国的波拉特方法(GDP比重法和就业结构分析法),但都侧重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分析。

国内近年来对信息化水平评估的相关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信息产业部推出了统一的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并且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试行,要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今后凡全国性信息化水平比较,须严格按照构成方案的统一规定进行。

1 指标体系初步方案的确定为贯彻执行信息产业部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今后凡全国性信息化水平比较,须严格按照构成方案的统一规定进行”的相关指示精神,笔者在设计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时重点参考了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经过分析,发现: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都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

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个要素为: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而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

dip考核指标

dip考核指标

dip考核指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Dip 考核指标概述二、Dip 考核指标的具体内容三、Dip 考核指标的实施与评估四、Dip 考核指标的意义和价值正文一、Dip 考核指标概述Dip 考核指标,全称为“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教育部门针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而制定的一套评价体系。

它旨在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升校园数字化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构建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型的数字化校园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Dip 考核指标的具体内容Dip 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2.信息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学术资源等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3.信息化应用:包括教育教学、科研协作、校园管理、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应用。

4.网络安全保障:包括网络安全策略、安全防护体系、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设。

5.人才培养与创新: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三、Dip 考核指标的实施与评估Dip 考核指标的实施与评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自评:各高校根据 Dip 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自评,总结自身信息化建设的成绩与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

2.专家评估: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对高校的自评报告进行评估,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3.整改与提升:高校根据自评和专家评估的结果,进行整改和提升,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

4.复查与验收:教育部门对高校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确认其达到Dip 考核指标要求的高校,将获得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四、Dip 考核指标的意义和价值Dip 考核指标体系对于推动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明确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有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和改革。

2.激发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3.强化了高校网络安全意识和保障能力,维护了校园网络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照 熬_ o 鄹 期 l 年
信 息 纵 横
高 校 信 息 化评 价 指 标 体 系的构 建
徐 敬 洁① 钟 佐 彬 ②
( 重 庆 师 范 大学 ② 重 庆 电 子 工 程 职 业 学 院 ) ①
摘 要 高校信息化 在发展 过程 中缺乏一个可行与合理的评 价方案 ,本文在参考相关论文基础之上 ,选取 了一条 与以往 不同的指
用包括综合力 自动化系统 的应用水平 、校园一卡通系统 建设 水平 、 公 数字化校园系统 、远程教育情况 、 信息服务 、教务管理 系统 、 科研管 理 系统 、其他管理信息系统 、 教学方式信息化 水平9 项指标 ;信息 安 全和管理包括信息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 、网络管理 、 章制度 、 规 信息
标体系构建途径 ,通过隶属度分析 、信度和 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鉴别力分析 ,确定评价指标体 系。 关键词 高校 信息化 指标 遴选
高校信息化建没是当前高校建设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如何评价和 比较高 校信息化水平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制定可行 与合理 的评 价 方案 ,提高 我国高校信 息化 水平是观阶段 高校信 息化研究 的重要课
性 、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1 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
信息技 术获关威果 占总成果的 比例
组织机构
在 评价指标体系 中,各项指标通常还存在着一定的相 关性 ,这种 相关性会导致被评价对象信息的重复使用 ,从而降低评价的科学性和
合理性 。相关性分析是通过对各个评价指标问的相关分析 , 删除一些
题。
评 价指标 ;反之 ,如果该元素不适合作为一个评价指标 ,应当删除 。 根据 对回收问卷 的统计 ,计算 出每个指标的隶属度后 , 将明显不 适 合作 为对高饺信息化 水平评价的指标删除 ,为了降低对指标删除的 误删率 ,对于各个指标隶属度 低于5% ,视 为该 因素 不适合作为评 0的 价指标 ,予 以删除。 根 据高校信 息化水平 评价指标 的隶 属度分析结 果显示 ,总共有
信 息 资源 人 才 资源 信息应用 信 息 安奎 和 管 理
- 4 7 4
0 9 8 8 (83 )6 084 4 08 1 0
表 2 问卷 信 度 分析
() 2 测量问卷 的效 度分析 。所谓效度 是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确 实测量出研究者所 想要衡量的事物的程度 。从统 计学上讲 , 效度也是 指测量结果与某种外 部标8 问的相关程度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评估 2. 指标 ,来 源于前人的理论研究总结 、专家的建议以及本人 的实践 ,总 结 了专家的意见进行 了指标的选择 ,因此能保证本 次研究采用的指标 具 有较好 的完整性 ,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所需评估的 目标 , 故可认为本 次 问卷拥有较高的 内容效度。
23 指标的相关性 分析 .
服务方案和措施5 项二级指标。 2 高校信息化评价体 系指标体 系的指标的遴选 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体 系集合 ,集中体现了研 究者的专业知 识和 对 高校 信息化水 平评价体系 的理 论构想 ,具有较 强的主观色彩 。因 此 ,有必要对理 论甄选 出来的指标进行实证筛选 ,以增强指标的科学

Apa l 系数介于0 l 间。Apa h 一之 l 系数根 据研究 的不同阶段采用 不同的 h 标 准,本 次问卷一级指标 的Apa l 系数处于 良好的范 围内 ,因此 本次 h 问卷的结果具有高可信度
战略 地 位 基 础设 施 3 8 0 3 8 8 0 6 0 8
信息资源更新频率 、电子图书拥 量 、多媒体软件和课件的课程 占全 部必 修课程的比重 、资源检索水 平 、多媒 体软件及课件水平 6 二级 项 指标 ;人才资源包括教师学生通过 各类计算机认证考试比率 、教师信 息化教学技能普及率 、 信息技术专 门人才比率 、每年信息技术培 训次 数、每年信息技术培i人数及措施 、 J I 1 信息技术获奖成果 占总成果的比 例 、 息技 术相关课程 占列入教学 计划课程的比例7 信 项指标 ;信 息应
( )测量问卷的信度分析 。所 谓信度是指一个衡 量工具的正确 1 性或者精确性 。信度可 以显示检验 的内部问题是否相互符合 ,或者前 后两次 的结果足 否一致 ,只有通过 信度检验 的问卷数据 , 才可视为是 客观有效的数据 ,从而才能在数据的基础之上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 般 常 用 的 信 度 检 验 系 数 为 C rnc所 创 建 的Apa 数 , obah l 系 h
l个指标隶属度过低 ,将这些指标 的隶属度 由高到低排列如表 l 0 。
22 信 度 和 效 度 分析 .
1 高校 信息化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的指标的初选
为贯彻执行信息产业部关于 “ 建立全国统 一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
以及 “ 今后 凡全国性信息化水平比较 .须严格按照构 成方案 的统一规 定进行 ”的相关指示精神 ,在参 考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后,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 的借鉴 , 本研究指标选取战略地位 、 基础设施 、信息资源 、人才资源 、信息应 用 、信息安全和管理六大基 本要素作为一级指标 ,并给每个 一级 指标分配了若 干个 二级指标 ( 总 计4个) 3 ,构成了高校信息化水 平c价指标初步方案如下。 平 战略地位包括组织机构 、 信息化建 设领导者地位 、中长期信息化 建设规 划水平 、信息化建没投入 总额占高校总投资额比重 、人均经费 及增长率 、目标定位和信息化政 策7 个二级指标 ;基础设施包 括校园 网络光纤覆盖率 、网络没备及服 务器 、服 务没施 、视音频点播系统 、 电子阅览室 、多媒体教室比率、信息传输速率 、人均计算机台数 、卫 星数字传输 系统 9 二级指标 ;信息资 源包括h p l资源拥有 量 、 项 t 和f t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