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隧道工程知识:隧道洞身开挖,如何防治塌方及冒顶事故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与处治措施浅析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与处治措施浅析隧道施工是建设大型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工程的必要环节。
然而,隧道施工中因地质条件、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等多种原因,导致塌方事故频发。
塌方不仅会影响隧道施工进度和质量,还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本文将从防范塌方的观点出发,探讨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原因1.地质条件不稳定。
地质构造不同、地质区域差异大、地质风险系数高的地区,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2.工程设计缺陷。
隧道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详细的勘探、测绘和分析,制定合理的隧道工程设计方案。
3.施工技术不当。
主要表现为施工工序不规范、设备选用不当、施工员不熟练、施工管理不到位等因素。
二、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措施1.科学的工程设计。
妥善处理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变化,运用先进的隧道建设工艺和技术,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加强勘探和预测。
在施工前进行地质勘探和地形地貌测量,了解地质构造和灾害历史,制定详细的隧道施工方案,对潜在的灾害隐患及时预警,做到防患于未然。
3.规范的施工操作。
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和设备操作,并按照规范执行施工工艺,严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无所疏漏。
4.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
制定完备的施工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各项工程任务,确保施工过程中环境、设备、人员等各方面的安全。
三、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处置措施1.立即停工,确保施工现场人员安全。
当发生塌方事故时,应立即停工并组织撤离施工现场,做到人员安全第一。
2.及时采取遏制措施。
当发生塌方事故时,应及时采取遏制措施,遏制塌方范围,稳定地质构造。
3.展开应急救援。
当发生塌方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施工队伍、公安和消防部门等快速响应,合理调配救援资源,展开救援行动。
4.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
当发生塌方事故时,应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隧道施工塌方预防及处理方案
隧道施工塌方预防及处理方案1、预防坍塌的措施隧道施工预防坍方首先做好地质预报,选择相应的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
在施工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先排水。
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尽可能将隧道外之水截于隧道之外。
(2)、短开挖。
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弱爆破。
在爆破时,要用浅眼、密眼,并严格控制用药量。
(4)、强支护。
针对地压情况,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5)、快衬砌。
衬砌工作须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衬砌尽快成环。
(6)、勤检查、勤量测。
对围岩发现有变形或异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隐患。
2、坍塌处理方法(1)、防止坍方扩大隧道塌方后应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扩大,继续发展,同时应加强防排水工作。
a、在坍方范围的顶部与侧壁危石及大裂缝,应先行清除或锚固。
b、加强原有支护。
对坍方范围前后原有的支护进行加固,以防止坍方扩大。
c、在坍方范围内架设支撑或喷射混凝土,必要时加设锚杆。
d、加快衬砌。
对坍方两端应尽快作好局部衬砌,以保证坍方不扩大。
(2)、处理坍方当塌方规模较小时,应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尽快施作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渣。
亦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塌渣上架设施工临时支架,稳定顶部而后清渣。
当塌方规模很大,塌渣体堵死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
在查清塌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可采用管棚法或注浆凝固法稳固围岩体和渣体,待其稳定后再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渣体。
对塌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应打设地表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在塌方处,模筑衬砌背后与塌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
塌方较小时,可用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将其填充;塌穴较大时,可用浆砌片石回填厚2m,其上空间应采用钢支撑等顶住稳定围岩。
特大塌穴将根据具体情况作特殊处理。
塌方地段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表水流或下渗到塌穴和塌渣体内。
隧道洞内塌方原因及预防
隧道洞内塌方原因及预防1,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或在薄层岩体的小曲褶、错动发育地段;通过各种堆积体;在软弱结构面发育或泥质充填物过多地段。
(2)隧道穿越地层覆盖过薄地段。
(3)水是造成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2隧道设计考虑不周(1)隧道选定位置时,地质调查不细,未能作详细的分析,或未能查明可能坍方的因素,没有绕开可以绕避的不良地质地段。
(2)缺乏详细的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引起施工指导或施工方案的失误。
3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1)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工序间距安排不当;施工支护不及时,支撑架立不合要求,或抽换不当〃先拆后支〃;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塌方。
(2)喷锚支护不及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3)新奥法施工的隧道,没有按规定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决策失误、措施不力。
(4)围岩爆破用药量过多,因震动引起坍塌。
(5)对危石检查不重视、不及时,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岩层坍塌。
预防施工措施1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隧道施工预防坍方,选择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至关重要。
应采取〃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的施工方法。
2加强塌方的预测预测坍方常用的几种方法:(1)观察法(2)一般量测法(3)微地震学测量法和声学测量法3加强初期支护控制塌方(1)隧道发生坍方,应及时迅速处理。
(2)处理坍方应先加固未坍塌地段,防止继续发展。
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①小坍方,纵向延伸不长、坍穴不高。
首先加固坍体两端洞身,并抓紧喷射混凝土或采用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坍穴顶部和侧部,再进行清昨。
②大坍方坍穴高、坍昨数量大,坍昨体完全堵住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
③坍方冒顶,在清昨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打设地面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④洞口坍方,一般易坍至地表,可采取暗洞明作的办法。
隧道暗挖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隧道暗挖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⑴隧道开挖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根据“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施工原则,对不同施工段,采取不同施工方法;
⑵采用超前探孔对地质情况或水文情况进行探察,观测洞内围岩受力及变形状态,及时发现塌方的可能性及征兆,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⑶加强初期支护,预防塌方。
开挖后及时进行锚喷支护,防止局部坍塌,提高土体的整体稳定性;
⑷由各工班抽调精明强干的工人成立抢险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提前做好教育工作和培训工作。
熟悉抢险程序,一旦隧道发生塌方,迅速、果断、有条不紊地进行解决和处理,详细观测塌方范围、形状、塌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塌方发生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认真分析,制定处理方案,并及时迅速处理;
⑸若塌方较严重,可能会危及到洞室的稳定,立即用方木或工字钢将洞室支撑起来,拱部用方木做扇形支撑架,加强监控量测,待结构稳定后,用喷锚回填处理并预留注浆管,注浆加固。
若坍方较轻,清理干净后,回填注浆加固。
第1页共1页。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隧道工程是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塌方冒顶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隧道塌方冒顶的处理措施隧道塌方冒顶是指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地表或隧道壁出现塌方现象,导致顶部出现下陷甚至完全坍塌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隧道塌方冒顶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紧急处理一旦发生隧道塌方冒顶,施工人员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迅速撤离现场。
然后立即向上级汇报,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查,评估冒顶的情况和严重程度。
2. 应急支护针对隧道塌方冒顶的现场情况,需要采取紧急支护措施,如加固支撑、临时加固顶板等,以防止冒顶加剧并对周边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
3. 清理和修复隧道塌方冒顶发生后,需组织专业队伍对现场进行清理和修复,将塌方物清理干净,对隧道进行必要的加固和修复工作。
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评估,确保安全和环保。
4. 安全检查隧道塌方冒顶处理完毕后,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对隧道支护结构、地质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测,排除安全隐患,确保隧道施工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隧道塌方冒顶的主要施工方法隧道塌方冒顶的处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主要的施工方法包括:1. 加固支护在塌方冒顶处理过程中,加固支护是最关键的一环。
根据隧道的地质情况和塌方冒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喷锚、钢架支撑、混凝土喷射等。
通过加固支护,保证隧道的整体结构稳固,避免再次发生塌方冒顶。
2. 泥浆注浆对于隧道冒顶的泥土层,可以采用泥浆注浆的方式进行加固。
泥浆注浆是利用浆液充填和固化泥土层,提高地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防止再次塌方。
3. 岩石锚杆加固在隧道岩层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需要采用岩石锚杆加固的方法。
通过在岩石中插入锚杆,并注入混凝土浆液,将岩石固定在一起,增强其抗压和抗剪能力。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最新版】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最新版】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榻、侧壁滑动,甚至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
塌方威胁人身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
了解隧道施工塌方的原因1.地质因素在隧道施工中,局部地段地质构造变化、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工程地质条件变化,如果施工预防措施不当、不及时,极易造成隧道塌方事故。
2水文因素(最难控制)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岩土中水的变化,水沿岩体软弱面流动,破坏岩体组织,造成岩体失稳而发生塌方事故;雨水渗入断裂带及裂隙后形成滑动面,岩石相互滑动,内力挤压变形也易造成塌方。
3人为因素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对地下工程地质情况不了解,忽视围岩细微变化,对围岩自稳能力过高估计,造成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对不良地质地段没有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支护不及时,在开挖时,爆破对围岩的扰动过大,开挖后围岩暴露时间过长、风化程度加剧,造成应力重分布,使得原来不应塌方段,因岩体失稳而产生塌方。
人为因素造成的塌方着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施工工艺(控制关键)在隧道施工中,正确的施工工艺是控制塌方事件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盲目的采取单一的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法,不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和地层变化情况及时修改施工方案和施工参数,造成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法不适应现场实际地层,施工参数满足不了施工防护要求,有可能导致塌方事故。
(2)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施工重要环节)在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必须按施工方案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中往往因监控量测不到位,布点、量测等不准确或不符合要求,对施工起不到指导性作用,造成塌方。
掌握:隧道施工预防塌方措施1隧道塌方前征兆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上反应出一些征兆。
根据这些征兆来预测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地质超前预报,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防治隧道塌方。
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塌方有如下一些征兆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塌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围岩的工程地质和水(1)遇特殊和不良地质条件,如断层及其破碎带、滑动层、溶洞、陷穴、古河槽、堆积体、流沙、淤泥、地下水、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围岩。
隧道冒顶、塌方处理措施建议
方案一、先初支再回填。
1、地表塌穴周围开挖排水沟,绝对不能让水对塌方壁进行冲刷。
2、对冒顶塌陷边坡进行清理加固,施做锚网喷,锚杆采用¢22砂浆锚杆,长度3.5米,按间距1米*1米梅花型布置,喷射C20混凝土支护(厚0.1米)。
不好施做的时候,采用台阶往下施工。
(防止二次坍塌)
3、如果土体自稳性特别差,在塌方坑壁上用挖机打入89mm管子至坑壁内。
间距1m。
如果挖机能施工,管子越长越好。
4、双重钢架,喷射混凝土。
5、钢架外面超前小导管。
6、改变土体整体性能,让土体形成固结,面积为塌方面积直径的1.5倍直径。
措施为:地表注浆+洞内注浆
(施工完成以后,初支强度到了以后在回填。
)
7、干状土回填至原地面20cm以下,浇筑C15混凝土于地面平齐(范围要大于塌方段1.5倍),混凝图初凝后在覆盖一层高于原地面的土。
方案二:先回填后初支
1、洞内反压填土,装载机推至最前面。
2、对塌方下面的初支钢架施做临时支撑,可以用15cm以上
的方木,型钢对初支拱顶和拱腰进行加密顶进。
3、塌方回填干状土(略高于原地面),压实。
图中加一层防水
板,防水板铺设面积要币塌方面积大才好。
4、坑壁周围施做临时水沟。
临时封闭,重车不得碾压。
5、现在开始洞内处理,超前、管棚、注浆(洞内+地表)、钢
架都得高标准做。
保证安全度过塌方段。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最新版】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榻、侧壁滑动,甚至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
塌方威胁人身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
了解隧道施工塌方的原因1.地质因素在隧道施工中,局部地段地质构造变化、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工程地质条件变化,如果施工预防措施不当、不及时,极易造成隧道塌方事故。
2水文因素(最难控制)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岩土中水的变化,水沿岩体软弱面流动,破坏岩体组织,造成岩体失稳而发生塌方事故;雨水渗入断裂带及裂隙后形成滑动面,岩石相互滑动,内力挤压变形也易造成塌方。
3人为因素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对地下工程地质情况不了解,忽视围岩细微变化,对围岩自稳能力过高估计,造成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对不良地质地段没有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支护不及时,在开挖时,爆破对围岩的扰动过大,开挖后围岩暴露时间过长、风化程度加剧,造成应力重分布,使得原来不应塌方段,因岩体失稳而产生塌方。
人为因素造成的塌方着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施工工艺(控制关键)在隧道施工中,正确的施工工艺是控制塌方事件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盲目的采取单一的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法,不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和地层变化情况及时修改施工方案和施工参数,造成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法不适应现场实际地层,施工参数满足不了施工防护要求,有可能导致塌方事故。
(2)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施工重要环节)在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必须按施工方案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中往往因监控量测不到位,布点、量测等不准确或不符合要求,对施工起不到指导性作用,造成塌方。
掌握:隧道施工预防塌方措施1隧道塌方前征兆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上反应出一些征兆。
根据这些征兆来预测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地质超前预报,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防治隧道塌方。
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塌方有如下一些征兆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塌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围岩的工程地质和水(1)遇特殊和不良地质条件,如断层及其破碎带、滑动层、溶洞、陷穴、古河槽、堆积体、流沙、淤泥、地下水、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围岩。
隧道开挖的安全防范措施
隧道开挖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隧道开挖工程来说,安全防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旦出现事故,不仅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整个工程进度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1. 地质勘探在进行隧道开挖工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工作。
地质勘探可以确定地质、水文和地形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地下结构和环境,为隧道开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可以采取合适的隧道掘进方式和支护措施,降低地质灾害风险,确保隧道的安全。
2. 施工方案在确定了隧道开挖的地质条件后,必须制定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隧道掘进和支护的方案、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要求、安全防范措施等内容。
施工方案要经过专家评审和验收,确保方案的科学、合理和可行。
3. 合适的隧道掘进方式隧道掘进是隧道开挖工程的重要环节,必须选择合适的掘进方式。
目前常用的隧道掘进方式有盾构法、钻爆法、机械掘进法等。
不同的掘进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
在选择掘进方式时,必须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安全防范等因素。
4. 合适的支护措施隧道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保证隧道周围的土体和岩石不会发生塌方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目前常用的支护方式有钢拱架支撑、喷锚网喷筋支护、预应力锚杆支护等。
支护措施应根据地质情况和工程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支护方案,确保支护效果。
5. 安全监测系统隧道开挖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
安全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地质灾害、地表变形、结构应变等情况,及时预警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隧道开挖过程的安全。
6. 工人安全教育除了上述几点安全防范措施外,工人安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工人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以防止意外伤害发生。
同时,隧道开挖工程存在很多的高空、高温、低氧等危险情况,必须进行全员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隧道塌方冒顶是指隧道施工或使用中,因地质条件不稳定或其他原因造成隧道顶部塌方的现象。
隧道塌方冒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事故,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施工方法来保障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处理措施:1. 及时监测: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对隧道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地质变形或顶部位移等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塌方冒顶事故的发生。
2. 边坡加固:加固隧道边坡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措施,可以通过设置护坡结构、植被覆盖、护坡材料加固等方法,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减少塌方冒顶的风险。
3. 预支护:在隧道内部设置预支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塌方冒顶的风险。
常用的预支护措施包括在隧道顶部安装钢支架、喷射混凝土、拉杆等,增加隧道的强度和稳定性。
4. 隧道排水:保持隧道内部的排水通畅,及时排除地下水和渗水,减少水的作用力对隧道顶部的压力,防止塌方冒顶事故的发生。
主要施工方法:1. 预养护施工方法:在隧道施工前,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探和分析,了解地质情况后,可以进行预养护施工,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提前强化地层,增加隧道的稳定性。
2. 钢拱架施工方法:在隧道施工中,对边坡和隧道顶部进行拱架施工,使用钢拱架进行加固。
钢拱架用于分担地层的压力,增加隧道的强度和稳定性。
3. 预压法施工方法:通过预压法施工,可以提前对隧道进行加载,以减少地质变形和顶部塌方的风险。
预压法施工可以通过设置临时的支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加固工作,提高隧道的稳定性。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和施工方法是保障隧道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及时监测、边坡加固、预支护、有效排水等处理措施,配合预养护、钢拱架、预压法等施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塌方冒顶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隧道内坍塌冒顶防控及应急措施
隧道内坍塌冒顶防控及应急措施1)、隧道内坍塌、冒顶防控措施(1)必须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
(2)严格按设计施工初期支护的质量。
(3)加强监控量测,发现收敛值、拱顶沉降值异常,立即反馈,知道施工。
(4)及时进行初支背后回填注浆。
(5)先探后挖,超前探测5米挖3米,对前方地质进行超前预报,探明土质和含水量情况,指导施工。
2)、隧道内坍塌、冒顶应急措施(1)抢险物资抢险物资放置在隧道内不影响施工的地方,禁止任何部门及人员擅自挪用,施工中发现损坏和减少的须及时更换和补充。
(2)坍塌、冒顶应急处理①坍塌事故判断一旦出现塌方,当班工班长、现场值班技术人员必须立即向工区长、项目经理、总工程师、驻地监理工程师汇报,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现场,组织人员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总工程师、工区长、驻地监理工程师进行塌方原因分析,确定塌方等级,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塌方划分为一般塌方、重大塌方、冒顶。
一般塌方:塌方高度小于80cm,且掌子面前方10米范围内的上部无管线及建(构)筑物。
重大塌方:塌方高度大于80cm且掌子面有渗水现象,或塌方影响到周围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的安全。
冒顶:塌方连续直至露天。
②一般塌方应急处理当塌方高度小于80cm,塌方不影响管线及建(构)筑物时。
当班工班长、现场值班技术人员立即向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工区长、驻地监理工程师汇报,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现场,组织人员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进行塌方原因分析,同时采取应急措施,抢险物资迅速运输到位。
a塌方段有渗流水时,埋设PVC管,把水引流至排水沟处,以防止水软化塌方土体,引起连续塌方。
b用方木、工字钢、钢管支撑塌方掌子面,及时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塌方土体,喷混凝土时在塌方段埋设φ40PVC 管,梅花型布置间距0.5m;对距离掌子面5米范围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支撑进行加固,横向支撑及立柱临时支撑间距0.5m。
隧道施工中预防塌方的防护及措施
隧道施工中预防塌方的防护及措施隧道施工预防塌方相应的安全合理方法和措施。
在施工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先排水在施工前和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尽量将开挖范围外的水截住,不使流进洞内,一般采取注浆处理。
2短开挖在围岩石质较差地段,控制每循环开挖进尺,每次架立一榀工字钢拱架且拱架必须紧贴掌子面,使拱顶与拱架间无空隙。
3强支护针对围岩和地压情况加强初期支护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采取增加拱架的本身刚性强度、减小拱架间距及保证喷射砼的厚度,有时也可采取模注砼尽早封闭。
4快衬砌必要时二次衬砌紧跟掌子面开挖,力求衬砌尽快成环,和初期支护共同受力。
5勤测量安排专人对支护及围岩等进行检查和量测变形,发现围岩有变形或异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及时了解前方的地质和水文条件。
1,小塌方的处理如塌方体积较小,且塌方范围内已进行喷锚或已架设了较为牢固的支撑时,可由两端或一端先上后下地逐步清除塌方,清除时注意观察拱顶及周边的围岩有无变化的可能,避免出现二次塌方。
随挖随架设临时支撑,临时支撑必须紧顶到塌腔面。
如塌体稍大些时不能完全保证能否引起二次塌方时,不要清楚塌体,在塌体上先对拱顶进行临时喷锚支护、钢拱架支撑或进行模注砼作为临时支护,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再对拱脚进行欠挖处理进行刚性支护。
2,大塌方的处理而当塌体高于拱顶开挖线,塌体把拱顶完全堵塞时,塌体规模大,且无法直接观察,塌体的补给情况摸不清,这类塌方属于大塌方。
在遇到大塌方的时候,不能采用支护塌穴的方式,也不允许清碴,这样很可能随清随塌,使塌方面积迅速扩大,而只能用“箍穿”的方法。
所谓“箍”就是对于塌方前端进行加固衬砌工作,阻止塌方延伸;所谓“穿”就是用护挖方法在塌体内用小导管穿过并注浆。
3,治塌方先治水隧道施工最不愿意遇到的问题就是地下水,水会冲刷、软化、溶解某些围岩,使得围岩条件恶化。
更加突出表现在堆积层、风化严重地段和断层破碎带,首先这些地段本身就是不良地质地段,容易发生塌方,而且又是地下水活动频繁的场所,因此施工相当困难。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隧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工程,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中,隧道塌方和冒顶是非常常见的事故。
隧道塌方是指隧道内部的岩土松动或者因为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隧道墙面或者顶部塌陷。
而冒顶是指隧道顶部出现凸起,甚至出现破裂的情况。
这两种事故都非常危险,施工单位需要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也需要针对这些事故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隧道塌方和冒顶的主要原因1.地质构造隧道工程往往要穿越不同的地层,隧道工程的地质结构往往比较复杂。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地质勘探和地质监测,就会出现地质结构不稳定,从而导致隧道塌方和冒顶。
2.施工质量隧道工程的质量关系到隧道的稳定性,一旦施工质量不过关,就会出现隧道塌方和冒顶的情况。
比如说,隧道洞口没有适当的加固措施,或者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也会导致隧道塌方和冒顶的发生。
3.灾害因素地震、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是隧道发生塌方和冒顶的主要因素。
这些因素都是不可预测的,所以需要在施工中采取灵活的措施应对。
1.隧道冒顶处理措施(1)停止施工一旦隧道发生冒顶,施工方需要立即停止施工。
安全优先,必须保证现场所有人员的安全和救援,然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2)加强支撑对于已经出现冒顶的部分,需要加强支撑。
根据冒顶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支撑方法,通常会采用钢筋混凝土壁架或者使用岩石锚杆加固。
同时也需要对冒顶的部分进行清理,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3)做好监测一旦发生冒顶事故,就需要对隧道进行长期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冒顶区域的变化情况,从而采取措施进行加固。
通过监测也可以提前预知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一旦隧道发生塌方事故,施工方需要立即停止施工。
同时需要向相关部门报告和求援。
(2)清理现场在进行紧急救援的同时,需要对隧道内部进行清理,清理掉塌方的泥石流或者岩石块,恢复通车条件。
(3)寻找原因在进行清理工作时,需要寻找隧道塌方的原因。
一般可以通过现场勘察和相关资料分析,掌握塌方的原因。
隧道施工塌方预防措施
⑴隧道施工发生塌方的原因①地质因素隧道穿过断层、挤压破碎带、松散堆积体、节理裂隙发育地层、软弱夹层时,开挖后由于应力释放,围岩失稳而极易造成坍塌,以及软弱围岩在地下水的加速作用下极易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②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衔接安排不合理。
各工序间距拉得较长,岩层暴露时间过长,引起围岩松动、风化而导致塌方的发生。
喷锚不及时,或喷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设质量欠佳,支撑与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联结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要的强度要求。
抽换支撑操作不当,或者当支撑已出现受力过大的现象而未及时加固。
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
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⑵围岩坍方前兆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过程中,在围岩的工程水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反应出一些征兆。
根据征兆预测围岩稳定性,进行地质预报,保证施工安全,防治隧道坍方。
特殊和不良地质,如遇陷穴、裂缝、地下水、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有以下征兆: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水质由清变浊(地下水将断层泥带走)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拱顶不断掉下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围岩节理面裂缝逐步扩大;支护状态变形(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喷射砼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或剥落等)、敲击发声清脆有力、甚至发出声响;围岩或初期支护,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
要预防隧道施工坍塌,首先做好地质预报,选择相应的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裂缝及破碎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涌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改变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塌、侧壁滑动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塌方威胁人生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
故在施工中应预防其发生,发生塌方后需及时准确处理,减少塌方带来的危害.1造成塌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塌方一般是地质不良、设计定位不当、施工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引起的。
地质条件是造成塌方的基本因素。
穿越断裂褶皱带,穿越严重分化的破碎带、堆积层等容易产生塌方。
地下水往往也是重要因素,地下水丰富易造成塌方.地质勘探需要仔细周密。
掌握资料不够时本应避绕的不恰当的位置会错误的定位通过,绘施工留下了隐患.或因没有准备,在施工时造成塌方。
施工是引起塌方的直接因素,对地质情况掌握不够,从而选择不合适的施工技术,(如不恰当的急于进洞、炸药用量过多、支护不及时不牢靠、围岩暴露时间过长、爆破方法选择的不恰当等),或选择了不合适的围岩情况的施工方法,(如本应小断面开挖,结果采用了大断面开挖法,或应先拱后墙法,而采用了先墙后拱法等)并且又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则会造成围岩塌方,甚至由于塌方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再次塌方或引起更大的塌方。
对于塌方应以预防为主。
首先要认真做好勘察工作,必要的钻探及所需要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应详尽做好。
隧道位置选择应尽量避免不良地质区段,洞口位置选择要慎重,施工设计,支护设计要合理,要符合实际情况.施工前要仔细核对设计文件,并需作必要的补测和验证。
预防可能发生塌方的区段,事先做好必要的准备,并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不良地质段采用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各工序紧跟的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尽快修好衬砌,避免塌方发生.塌方似乎是突然发生的,但实际上是有一定征兆的,在施工中还需要加强观察分析.例如顶部围岩裂缝旁出现岩粉,或洞内无故尘土飞扬、或不断掉小石头、或围岩裂缝逐渐张大等,说明塌方即将发生;支撑压坏或变形加大,说明围岩压力再加大,有塌方的可能性;围岩中突然出水或水压突然增加,要注意是否即将发生塌方;地下水冲走裂隙中的填充物,会使围岩松动下榻,当水有浊变清,说明裂隙中充填物已冲走很多,水量加大,则可能有塌方;洞顶滴水位置不定,来回移动,表明岩体在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塌方,即所谓“汉留淋漓,塌方先兆”。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隧道塌方冒顶是指在地下开挖的隧道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原因造成的隧道顶部或者侧壁垮塌、冒顶等情况。
隧道塌方冒顶是一种严重的隧道工程事故,不仅会导致工程停工、延误工期,更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于隧道塌方冒顶必须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减轻事故带来的影响。
一、隧道塌方冒顶的主要原因1. 地质条件不稳定:地下隧道的施工往往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如软弱地层、断层带、岩溶地质等,这些地质条件都会增加隧道塌方冒顶的风险。
2. 施工工艺不当:隧道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对于隧道塌方冒顶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采用的施工工艺不当,如孔隙度大、爆破频率过高等,都会增加隧道冒顶的概率。
3. 设计不合理:隧道工程的设计也是导致塌方冒顶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设计不合理导致施工难度加大,或者在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地质情况等因素,都会增加隧道塌方冒顶的几率。
二、隧道塌方冒顶的处理措施1. 紧急疏散:一旦发生隧道塌方冒顶,首先要第一时间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立即疏散现场。
2. 切断电气:在处理隧道塌方冒顶的过程中,需要切断电气,以免电气设备引发火灾等次生事故。
3. 通风排烟:对于冒顶隧道中的浓烟,需要及时进行通风排烟处理,确保通风通畅,减少二次伤害。
4. 封堵冒顶:针对冒顶现象,需要采取封闭、封堵措施,确保冒顶不再扩大。
5. 预留逃生通道:在隧道工程中,需要预留逃生通道,以便紧急情况下工人及时疏散。
三、隧道塌方冒顶的主要施工方法1. 支护加固:对于隧道塌方冒顶现象,可以进行支护加固,采用加固材料对塌方冒顶进行支撑,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固。
2. 喷浆加固:喷浆是一种常见的加固方法,可以通过在塌方冒顶处进行喷浆加固,以增加土体的稠密度和稳定性。
3. 钢构支架:对于严重的塌方冒顶情况,可以采用钢构支架进行加固,以增加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
4. 土体治理:在处理塌方冒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土体治理方法,对土体进行固化、固结等处理,以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如何在隧道开挖时防止坍塌
6zyj 职业技术黑龙江付慧技术课堂如何在隧道开挖时防止坍塌职业技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交通的拥挤现象日渐突出,开发地下交通是目前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现象的有效途径。
地下工程的开挖即隧道开挖,会经常出现坍塌现象。
那么,如何解决工程中的坍塌问题,一直是困扰隧道开挖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一、坍塌的主要原因在隧道开挖工程中,会经常出现坍塌,就其原因可归纳为:其一,由于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土体的平衡,然而,土体在内力的作用下,要自然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其保持再次稳定,所以会出现坍塌事故;其二,由于土质的原因。
土质的自然密度不足,自身稳定性不好,由于开挖而破坏了土体自身的稳定,就会出现坍塌事故。
所以,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会经常性地出现坍塌现象。
二、解决方法隧道施工根据埋深情况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浅埋隧道”和“深埋隧道”。
在解决方法上要根据隧道埋深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浅埋隧道坍塌的处理方法方法一:盖挖法根据设计的要求,在规定的隧道两侧墙处,经过对土体稳定性的检算,确定其桩(或墙)的直径(或厚度)、长度(或高度)和用料,从地面向下钻孔,钻至设计深度,经过清孔后进行混凝土桩的灌筑,灌筑到设计标高。
进行地面土的开挖,挖至桩顶设计标高,在开挖时要按照隧道洞体的设计要求和尺寸进行。
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后,进行洞顶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进行土方回填,处理好地表面的情况,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洞体内的土方开挖。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坍塌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方法二:压浆法首先,在设计图纸上确定出隧道在土层中的具体位置、形状、大小、土质及密度。
其次,对压浆设备进行检查、试压,测定出在当前土质及密度的情况下,一个压浆孔在一定的压力下,水泥浆所能凝结的范围,同时选定压浆水泥的标准和加压时间。
第三,在地面上确定压浆孔的位置、深度和相互之间的距离。
第四,压浆。
隧道施工坍塌方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坍塌方处理措施一、隧道坍塌方预防措施(一)发生塌方原因1.地质因素(1)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承压快、围岩失稳而坍塌。
(2)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
(3)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2.施工方法和措施(1)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安排不合理。
各工序间距拉得较长,地层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招致坍塌的发生;(2)喷锚不及时,或喷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3)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4)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二)坍塌方前征兆(1)量测信息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或数值超过允许值;(2)喷射混凝土产生纵横向的裂纹或龟裂。
(3)岩层层理、节理缝或裂隙变大、张开。
(4)坑道内渗水、滴水突变加剧或变浑。
(三)预防坍塌方施工措施要预防隧道施工坍塌,首先做好地质预报,选择相应的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
在施工中注意掌握下述要点:(1)先排水(2)短开挖(3)弱爆破(4)强支护(5)快衬砌(6)勤检查、勤量测二、隧道坍塌方处理措施(一)一般处理坍塌方步骤及方法1.防止坍塌方扩大范围塌方发生后,首先应防止塌方继续扩大。
2.处理坍塌方措施(1)如果坍塌方体积小,且塌方范围内已进行了喷锚,或已架设好较为牢固的构件支撑,可由一端或两端先上后下的逐步清除坍渣,随挖随喷射混凝土,随架设零时构件支撑支顶;(2)如坍塌方体较大,或地表已下沉,或因坍体堵塞,无法进入坍方范围进行支护时,则可注浆加固坍体,然后用“穿”的办法在坍体内进行开挖、衬砌;(3)处理坍塌方的同时,应加强排水,即“治坍先治水”(二)处理坍塌方常用支护方式1.喷锚处理采用喷锚处理较大型坍方,较之采用架设支撑,更加安全、快速,且省工省料。
2.构件支撑处理(1)在坍体不太高、坍穴略呈锥形、坍壁不太松软的情况下,使用人字架支撑。
公路隧道施工防坍塌措施
公路隧道施工防坍塌措施针对隧道地质情况,我们将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进行隧道开挖施工。
对于坍塌的预防,我部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采取准确有效的手段对隧道进行超前探测隧道是典型的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是制约其工程安全、质量、工程投资的关键因素,塌方的产生与地质条件的好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棋盘山隧道进口不良的地质条件都会直接导致塌方,地质勘察的科学性、准确性对预防隧道的塌方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详尽合理的超前探测,提供实际的围岩类别段落,并选择合理开挖方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支护,从而预防塌方的产生。
2、重视水的处理隧道施工中必须重视对水的处理。
对隧道围岩中的滞水及残留水,尽量采取疏导的方式。
在掌子面出现潮湿和渗流时,可预先打入钢管导水引流,并进行超前探孔,以判断隧道前方水量大小,防止出现涌水塌方现象。
3、做好岩层超前加固岩层加固是安全开挖的重要保证。
根据棋盘山隧道施工设计图纸,一般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或超前锚杆加固超前岩层。
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根据地质岩层情况,随时调整超前支护参数及隧道开挖方法。
4、开挖后及时封闭这里的封闭有两层意思,一为开挖面的封闭,二为结构断面的封闭。
开挖面的及时封闭就是尽可能减少开挖面的暴露时间。
据统计,很多坍塌都出现在班组交接时,上个班组正在开挖过程中,下个班组未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秩序紊乱,延误了开挖面的封闭,从而造成坍塌。
所以必须协调好工序及班组衔接,另外在特殊段施工时尽量缩短开挖步距,以减少暴露时间,达到早封闭的效果。
结构断面的及时封闭就是尽量让结构早封闭成环,形成闭合的结构体。
一般台阶法施工,上下台阶以5~8m为宜,太长不利于控制沉降变形,太短可能造成整个掌子面失稳。
5、强支护是预防塌方的主要措施。
洞室开挖后,围岩一般有一定的自稳时间(对特别差地段可以采取超前支护),在爆破后及时对围岩情况进行较准确的判断,在围岩自稳时间内及时给予支护,可有效限制围岩变形的自由发展,防止岩体因松动、脱动、脱位而塌落造成塌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知识】隧道工程知识:隧道洞身开挖,如何防治塌方及冒顶事故
【学员问题】隧道洞身开挖,如何防治塌方及冒顶事故?
【解答】1、质量问题及现象
1)出现大量超挖,增大出渣量和填塞量。
2)造成人身伤亡,机械设备损坏事故。
3)影响工期,增大投资。
2、原因分析
1)隧道开挖中,围岩性质及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岩质由硬变软,或出现断层、破碎带、梯形软弱带等不良地质情况而未及时改变开挖方法、支护方式。
2)未严格按钻爆设计要求钻孔、装物:孔间距不符合要求或过量装药,爆破后使岩壁围岩过于破碎、裂缝深大而坍落,或爆破震动过大,造成局部围岩失稳而塌方、冒顶。
3)水害:因出现大面积淋水或涌水。
4)组织管理不善、工序衔接不当,支护不及时,采用支护方式不妥,衬砌未及时跟进。
5)忽视对开挖面和未衬砌、未支护段围岩变化情况的监测检查。
6)隧道通过沟谷凹地等覆盖层过薄地带或通过沿溪傍山偏压浅埋地段。
7)洞口围岩节理发育、严重破碎,或因不利岩层走向而产生沿岩层面滑塌。
3、预防措施
1)隧道开挖中,如发现围岩性质、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对所用的掘进方法、支护方式作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围岩条件,确保安全施工。
2)施工操作人员应严格按钻爆设计要求钻孔、装药、爆破,严禁超量装药,爆破工必须经培训合格方可上岗,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塌方冒顶。
3)对于出现突发性大面积淋水或涌水,应根据水量大小、补给方式、变化规律及水质成分等情况,正确采用诸如超前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超前小导管予以注浆止水、井点降水及深井降水等辅助施工方法,排除淋水、涌水对掘进施工的干扰和影响,根据坍方、冒顶隐患,确保围岩稳定及施工安全。
4)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各工序应有序跟进,相互衔接。
5)加强对开挖面、未支护及未衬砌断面围岩情况的监测和检查,如有塌方,冒顶症兆要及时做强支护处理。
对已支护地段亦要经常检查,有无异常变形或破坏,锚杆是否松动,喷砼层是否开裂、掉落等,一经发现应立即补救,采取适当方式加固处理。
还要防止在施工过程中机械对支护的碰撞破坏。
6)当隧道掘进通过沟谷凹地等覆盖层过薄地带或通过沿溪傍山偏压浅埋地段时,因围岩自身成拱能力差,缺乏足够稳定性,施工时应特别谨慎、应采取先支护、后开挖、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方式,再根据不同地质条件,辅之以必要加固措施,稳定开挖面,确保施工安全。
7)如发现洞口围岩节理发育、严重破碎,或因不利岩层走向,有可能产生滑塌,则应对开挖线以外围岩顺洞向打设锚杆并注浆加固处理。
为确保洞口安全还应进行管棚钢架支护,以防洞口坍塌,影响掘进。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