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说课稿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化学分子和原子说课稿范文,欢迎借鉴!《分子和原子》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

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

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

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的性质。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六、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

分子和原子 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 说课稿

武侯区中学化学说课比赛文稿分子和原子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化学组梁伶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认识,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开始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开始初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此后,学生还要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断深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而且还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的认识,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初学物质的构成,学生难以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因此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多媒体和实例让学生把微观粒子形象化,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二、教法分析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境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三、学法指导本节课以实例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兴趣,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脑想等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在头脑中形成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在认识分子、原子的基础上探究分子和原子基本特性的实验中,教师在实验中注意以下指导:(1)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和设计(2)在实验之初,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3)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4)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2.多媒体课件:展示与分子和原子相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提高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增强课堂趣味性。
3.互动白板:方便教师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4.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互动方式
在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时,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指导实验等方法,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精神;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习化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和原子在物质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的敬畏之心;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但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较为感兴趣,喜欢探索未知。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养成了一定的预习、听讲、复习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学生可能仍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3.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氛围。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秦国超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像、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学会对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二、教法分析本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像能力,突破难点。

这样多种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学法指导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实验—讨论法和分析—归纳法。

实验反映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化学学习的有效途径。

分子和原子 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 说课稿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襄阳市三十三中学廉海霞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物质的变化、性质和混合物、纯净物等宏观概念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始,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的开端。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新教材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B.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A.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B.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能在教师的指导和他人的合作下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B.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C.增强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协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通过实验探究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法与学法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因此,我决定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突出重点。

同时穿插启发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的体验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同学们突破难点。

所以我设计本节课的学法为合作探究法和分析归纳法。

三、教学程序这节课我将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1.“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物质构成的基本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明确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例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同时,本节课也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分子和原子在物质中的存在和运动。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确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了解它们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和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分子和原子在物质中的存在和运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讲解和区分。

•分子和原子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和关系的说明。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进行准确理解和区分。

•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分子和原子在物质中的存在和运动。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棒、显微镜玻片等)、实验材料(盐、纸屑等)•备课资料:课堂展示PPT、实验操作步骤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教师展示一张盖有透明玻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张图片是由什么构成的?背后有什么奥秘?通过一系列的导入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2.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一定方式组合而成。

•分子在物质中有自由运动的能力。

2.2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粒子,是物质的最小不可分的单位。

•原子包含有电子、质子和中子,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原子核结构。

3. 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分子和原子在物质中的存在和运动。

实验步骤如下:3.1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一小块盐和一些纸屑。

3.2 实验操作步骤1.取一小块盐放在显微镜玻片上。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主题是分子和原子。

对于化学,很多人都会感到畏惧,甚至觉得很难懂,但是只要懂得其中的奥妙,就能让我们对这个科学更加感兴趣。

那么,让我们来一起探讨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吧。

二、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的粒子,是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分离和结合的能力。

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常常决定了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性质的起源。

2.2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基本粒子,是所有非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的物质。

原子是由核和电子组成的,电子绕核运动,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且核质量远大于电子。

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3.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直接看到这里,这些概念可能让人混淆,并且感到混乱,那么让我们看看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物质,是化学中的记号。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的基本成分。

分子具有大小、形状和化学性质,但这些性质不同于原子,只有所有原子的集合形成的物质才能影响分子的实际性质。

3.2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虽然分子和原子有着诸多的区别,但是它们在化学中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通过相互连接而形成分子。

化学反应中,通常是由原子的化学键相互作用而发生的,而不是分子的相互作用。

四、分子和原子的应用4.1 分子化学的应用分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和控制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分子化学在工业、农业、医药及其它领域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合成新材料、开发新药物、制造新型电子元件等。

4.2 原子物理学的应用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和原子核中运动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学科。

原子物理学在材料制造、工程技术、核工业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中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激光切割、在核医学中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诊断等。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来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其中教学过程是我说课的重点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1、本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认识微观世界的第一课,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会把前面学过的有关物质的内容从微观上认识的更加清楚,还是后面学习物质结构、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内容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认识到物质是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特征。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品红在水中扩散和氨气分子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实验,学会对比实验方法、通过分析现象归纳结论的方法和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保持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和分子的三大特征4、教学难点:对微观微粒的想象和运用微粒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还习惯于形象思维习惯。

这为学生学习本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前面学习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为学生学习本课提供了知识基础。

但是从宏观表象到微观想象的抽象性有些学生可能感到有困难,对微粒的特性理解不到位。

第三部分教学策略教法:从实验入手,以问题引导和解决、激发学生想象力为主要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观察、分析、交流讨论、归纳法为主。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引入环节:展示食盐、烧杯里的自来水、集气瓶中的空气,找不同的和相同点。

找相同点时学生遇到困难,老师用药匙分离三种物质来说明不论什么状态物质都是可分的,是有微粒构成的。

设计意图:用实物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究新知环节做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现象是品红能在水面、水中、水底扩散,说明微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微粒之间是紧挨的还是有空隙可钻?然后让12个学生扮演水微粒方阵,5个学生扮演品红,模拟品红在水中扩散。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1课题内容。

①是学生从宏观世界步入微观世界的第一课。

②是学生继续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蒸发、挥发、扩散、蒸腾等宏观现象。

2、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分子和原子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在物理课中已有所涉及。

但是,并没建立准确的概念。

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粒子,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因此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以来的第一次分化点。

所以如何让学生能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微观知识,对后续学习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非常重要的。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语言表达有关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1、教法分析: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引导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教学法等方法2、学法指导:注重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实验、类比、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从微观的角度去学习化学,通过动手、耳听、眼看、脑想等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在头脑中形成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三上册分子和原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认识,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开始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开始初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此后,学生还要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断深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而且还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的认识,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初学物质的构成,学生难以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因此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多媒体和实例让学生把微观粒子形象化,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二、教法分析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本节课以实例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兴趣,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脑想等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在头脑中形成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在认识分子、原子的基础上探究分子和原子基本特性的实验中,教师在实验中注意以下指导:(1)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和设计(2)在实验之初,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3)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4)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学生在已学习了有关空气、氧气的知识后和形成比较系统地认识具体宏观物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将开始从宏观物质世界进入微观世界,并用微观的观点去学习化学。

本课题属于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型课题,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掌握分子、原子的性质;(3)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生活中一些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身边日常现象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与探究从宏观现象来分析微观本质,来感受微粒的真实存在,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养成细致地观察习惯,养成研究问题方法;(2)通过观察科学照片体验物质客观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 建立对分子、原子构成物质的观念、初步形成概念。

2、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差别。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基础:已经学习了有关空气、氧气的知识,比较系统的认识了宏观物质及变化规律,在此之前未接触过微观物质。

2、心理特征:学生对充满神奇色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喜欢生动有趣的化学课堂。

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微观世界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何带领学生从宏观进入微观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教学中采用演示实验法、分析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方式综合应用来解决这一难题。

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学中我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面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创设有利于主题理解的问题情境,通过实验启发学生由生动、直观现象进入抽象思维,同时又体现一种在生活中寻找化学原型的学习思想。

3.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Microsoft Word 文档

3.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音德尔五中王晓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特性。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培养学生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二、教法分析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第一,知识的迁移,由于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对分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便利用练习加以复习巩固,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联想推理。

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辅助教学。

采用实验探究与电脑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三、教学程序(一)学科迁移,导入新课知识的迁移,由于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对分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便利用练习加以复习巩固,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置身于学习情景中,获得情感的激发,使之顺利切入主题内容的学习。

①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②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小粒子,可以通过想象、类比、模拟等方式,将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与知识点的教学串联起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推理,顺理成章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通用13篇)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通用13篇)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分子和原子说课稿(通用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子和原子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学会对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象,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二、教法分析本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象能力,突破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的香味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鼓励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增强自信心。
6.定期进行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化学知识;问题驱动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实验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的运动和变化,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这些教学方法都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简洁明了,以关键词和图表等形式呈现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板书的布局分为三个部分:左边的栏目用于展示分子的概念和特性,中间的栏目用于展示原子的构成和特性,右边的栏目用于总结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在板书风格上,我会采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以及生动的图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维,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注重板书的排版和设计,并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内容。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化学概念,但可能对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认识不清。另外,原子内部的复杂结构可能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障碍。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科抱有恐惧心理,认为化学难以理解,这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共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共2课时)说课稿
(四)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子和分子的定义、性质、特点及其在物质构成和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接着,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首先,在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其次,在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理解,教师则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生生互动。最后,在总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悟,教师则进行点评和鼓励,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师生互动。这些互动方式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会出现学生对分子概念的理解困难、对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混淆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将通过举例子、进行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子概念,并采用对比教学法,明确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练习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不足,我将考虑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复习和巩固。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检查板书设计是否清晰易懂,是否能够有效地辅助学生理解;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是否能够跟上教学节奏,是否存在学习障碍;审视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将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知识。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和实验器材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模型则是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实验器材则是让学生亲眼看到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
一、课程背景和意义
《课题1分子和原子》是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起点。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初步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特性及其组成,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及其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是理解和掌握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程将引导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性质。
3. 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结构
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结构。实验过程中,学生将观察分子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并运用所学概念解释实验现象。
步骤: - 准备实验材料和器材; - 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解释。
六、教学评价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
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在第一部分,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首先,我们将通过讲解和实例,解释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和区别。接着,我们将介绍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如质量、电荷和运动状态等。
步骤: - 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和区别; - 提示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0.课堂练习:通过课堂小测验或问题解答,检查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特性、组成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1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现象的描述、分析以及对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结构的解释。
12.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思考和实验操作中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了解分子和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说课稿】《第三单元 构成物质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说课稿】《第三单元  构成物质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一、教学分析(一)分析教材《分子和原子》分两节学习,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是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从水的蒸发和品红的扩散实验引入,联系生活使学生建立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

然后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探究得出分子的特点。

最后,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分子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

(二)分析学生中学生的智力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为辅。

分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过这两个概念。

但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准确的分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验过程的参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并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难点分子的概念和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分子的存在。

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定义。

3.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合作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策略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亲自动手、讨论及总结。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分子运动和分子破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版权所有-
实验:红岩

版权所有-
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 约是3×10—26kg。
1滴水(以20滴为1ml计)中大约 有1.671021个我,10亿人来数, 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版权所有-
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法
版权所有-
情境激趣法 实验探究法
教 法 分 析
主要方法
模型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版权所有-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活动探究 探索新知 巩固练习 优化新知 交流收获 优化新知
布置作业 实践新知
版权所有-
质量守恒定律
氧气
版权所有-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过程与方法
①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不断产生 “为什么”,联系 生活经验展开学习。 ②指导学生分组实 验,在实验中亲身 体会分子的特点。 ③适时利用多媒体 辅助教学和分子原 子模型,构建分子 版权所有原子的微粒性。
巩固练习 优化新知
1、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2、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02和红棕色N02 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 片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版权所有-
交流收获 优化新知
如果你是氧分子,你在空气里会怎么样?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展示分子和原子
苯分子
硅原子
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 子、原子等构成的。 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 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 版权所有 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建议:1、按学生人数进行实验分组 2、组内成员分工明确,由组长分配任 务,有操作者、观察者、记录者 等,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3、实验中要强调安全事项。 4、实验完成后请各组展示实验成果。 5、整理器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义务教育教科书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
课 分 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分析 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教法分析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
承前 启后
原子的构成 分子和原子 离子 水的组成
版权所有-
活动探究 探索新知
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 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在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
版权所有-
A烧杯的酚酞为何变红了?
版权所有-
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分子和原子是 构成物质的微粒
体验物质客观 存在的辨证唯物 主义观点,充分 认识生活中处处 有化学,养成细 致的观察习惯。
能说出分子原子的 特性;用分子原子的 观点来解释一些现象
建立分子、原子构成物 质观念,能用微粒运动 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 中的现象。 重点
难点 认识微观粒子运 动的表象,初步 体会它与宏观物 体运动的差别。 版权所有-
教师提供:品红、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
分子总在不断运 动,温度升高, 分子运动速率加 快。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版权所有-
布置作业 实践新知
(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香味? ②香水和汽油为什么要密封? (2)用糖和水及家中器皿实验探究分子的 运动和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版权所有-
板书设计
课题二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 速率加快。 3、分子间有一定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大, 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