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司张浩 岳麓版

合集下载

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1

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1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出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政治的多样性,认识到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专制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增强对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与设立内阁、清明设立处。

难点: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教学方式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一扩充知识发现问题---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题—延伸问题—课下探究、研讨。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通过多渠道找寻与中国古代专制皇权有关的资料,以及教材所提到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以扩充知识。

2.以历史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搜集到知识,择优以墙报的形式(如在教室内开辟一个“史海撷英”栏目)展示出来。

3.预习本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针对教材涉及的知识提出疑点,并公布在“史海撷英”栏目。

4.引导学生编写历史剧《早朝》,从而体现皇帝万人之上的权威。

(二)导入新课演出历史剧《早朝》,体会皇帝的无上权威。

教师设问:“中国古代皇帝的这种权威是怎样一步一步确立的?”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自编、自导、自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古代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学结构一、秦:三公九卿制二、隋唐:三省部制三、宋:二府三司制四、元:一省制五、明:废丞相、设内阁六、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四)师生互动课堂设问一:请归纳本课大字部分涉及到哪些朝代。

提示:秦、隋唐、宋、元、明、清课堂设问二:这几个朝代的中枢权力体系分别是怎样设置的?提示:秦:三公九卿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

明:废丞相,皇帝亲管六部;设立内阁。

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结合预习所得和课堂速读,对全课的知识结构和主体内容有整体的了解。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1)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史实,(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了解明朝内阁、军机处设置等史实;(4)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了解中国古代史上分裂割据的原因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2、掌握西汉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3、熟悉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过程和清朝军机处的职责和影响,4、认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和清朝设军机处后皇权的发展,由此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比较分析明清皇权与以往皇权的不同特征,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思维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央中枢权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揭示皇权不断加强这一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汉武帝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统一局面来之不易,明确当今世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势力,仍是我们的民族大义。

2、通过对“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的学习,认识任何事物(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一定的矛盾和曲折,从而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认识世界和人生。

3、通过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尤其是皇帝们加强皇权的措施,使学生透过现象即具体的措施看本质的能力。

采取的措施为什么能加强皇权就是本质。

【教学重点】1、汉武帝、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2、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教学难点】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姑且不论,这句话的有无道理,请大家先看看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中国为什么会出现统一和分裂交错的情形呢?学习完今天的内容我们就知道了。

第4课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一)1

第4课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一)1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材分析】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变化的核心内容,而第3课讲述了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情况,其中也讲述了汉代至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本课教学应与第三课联系起来,讲解中央中枢权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揭示皇权不断加强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与“七国之乱”;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七国之乱”爆发的必然性;“安史之乱”的影响;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后果;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调动其积极性;通过认识君权不断强化的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看中国封建制度衰败的因素;通过学习,使学生明了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的集权措施;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作用。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教材知识结构】秦: (确立皇权)三公九卿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评价:互相牵制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 强皇权,分割相权加 宋朝:(加强)“二府三司”制。

二府即枢密院和中书门下 元朝:一省制(中书省)。

废除丞相制度(原因:①吸取元朝权贵乱政的经验教训 ②认为丞相都是小人,都会专权政 (新的高度) ③认为中央事务由皇帝一人直接管辖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必修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必修
教师归纳: 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拥有很大的权力。权力的高度集中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特点,地方的权力如何集中的中央的?皇权是怎样逐步加强的?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我们今天共同探讨的课题
展示课题《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进行课前准备
学生畅所欲言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朝中央政府加强集权的措施了解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
2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材料的分析探究,使学生了解汉朝中央政府加强集权的措施了解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其影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事物;3通过分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皇祖明训》
分析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结合材料分组探究分析探究
学生共同探究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结
延伸拓展
思考:朱元璋为何“我朝罢相”?其实质目的是什么?
表格归纳明内阁的设立
第三环节,教师归纳其专制集权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其影响。

高中历史《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3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3 岳麓版必修1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1课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内容主要是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来介绍政治制度的发展。

本课第一目“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讲西汉处理、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重点叙述汉武帝化解封国、强干弱枝和强化皇权的史实及其影响。

第二目“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讲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政治形势;第三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讲宋太祖解决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的问题,以及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措施及其作用和影响。

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势力的矛盾和斗争,是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它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史的重要部分。

二、学生分析西汉前期的分封与削藩、唐朝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在初中时已经讲过,这里不必过多讲解。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初中涉及的不细,应作为知识难点给学生讲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更多的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治”“乱”的原因(2)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陈桥兵变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总结知识结构的能力。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斗争激烈,表现形式都是什么,有哪些措施,应该会说。

(2)、根据教材的总结,培养学生宏观的分析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的能力,并把本节的内容与整个大专题联系起来。

3、情感目标通过认识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强化,以及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地方分权和分裂割据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白统一局面的来之不易,明白维护国家统一认识,反对分裂势力,仍是我们现在的民族大义。

历史ⅰ岳麓版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集体备课教案

历史ⅰ岳麓版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集体备课教案

历史ⅰ岳麓版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教学对象:时间:课题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宋朝两府三司制。

元朝的一省制。

明朝废除丞相及内阁的设置。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

通过学习皇权加强的措施,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即具体的措施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引导学生了解政治的多样性,认识到专制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国情,增强对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在增强经济、科技实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化政治改革,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以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重点难点重点:明朝的内阁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设立与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强化记忆,突出重点。

难点: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趋势是本课的难点。

这些内容时间跨度大、理论性高,学生需有融会贯通的思想才能驾驭。

在讲授中应多注意提炼剖析具体措施的共性即历史发展规律给学生,以实现难点突破。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回忆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过程】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

〔15分钟〕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西汉1.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2、西汉时,为解决王国问题而提出建议并被皇帝采纳实行的大臣有:、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职责地位怎样?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实行_______解决了王国问题。

(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1.直接原因:的教训2.具体措施:A〔兵〕收____:禁军由___统领,发兵权归____。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0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0岳麓版必修1
可发资料介绍胡如雷先生:《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三联书店1979年版;玉超先生:《论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学术月刊》1980年第1期;罗震岳:《秦汉的专制主义与抑商政策》,《山西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概括。
多媒体技术、网络连接、图片、影音资料展示。
课外拓展
课后探究:
古今连线:结合现在的地方行政区划,分析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教学资源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太多,跨度大,所以尽可能提供材料,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预习教材、课外拓展阅读。
5、掌握从西汉到宋中国的政治制度屡经变化,其中中央官制变化的趋势及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明了从西汉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涉及着中央官制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制作这一演变和发展的简表。在制作简表的基础上采用讨论法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思考: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课件展示
讲授
提供课件上的史料
《商君书》强调“权制独断于君。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史记·李斯列传》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内容或“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3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3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导入复习教师主持历
史小知识擂
台赛,共准备
十个历代加
强君主专制
的题目,分男
女两队,每队
学生回
答,教师
强调\板
书,前后
对比引
出明朝.
多媒体展示历代帝王像
课堂小结经过明太祖
朱元璋\\明
成祖朱棣两
代人的努力,
明朝的君权
得到空前加
强,厂卫特务
机构的设置,
是明朝君主
专制高度强
化的表现.明
朝的统治是
不是可以长
治久安呢?
一个国
家怎样
才能做
到长治
久安呢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1.创设情境,生动直观再现历史。

历史学科不仅以史料浩繁庞杂著称,又兼有超越“时空”的“不可逆”特性,这就决定我们不可能真正返回“时光隧道”去感受和体验那些已经消逝久远的人和事,从而使我们缺失了学习研究历史的情感体验,只能依靠各种史料、。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最全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最全版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初王国问题的产生、“七国之乱”、汉武帝的集权措施,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知道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其特点及影响,培养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比较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异同,提高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图》,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比较分析明清皇权与以往皇权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思维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与历代开国之初‘狡兔死,走狗烹’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2)通过归纳整理专制兵权不断加强的过程,认识到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与难度重点: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难点:如何评价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从西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连绵不断。

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唐中叶的“安史之乱”和之后的藩镇割据,都表明中央集权过程的坎坷。

那么,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给人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新课学习【板书】一、西汉前期的分权集权【板书】1.汉高祖巩固政权出示:打出汉高祖画像和《大风歌》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衣锦还乡。

他大宴家乡父老乡亲,并组织120个小儿“教之歌。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祖本纪》)。

探究: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出示:西汉前期形势图分析:刘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3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3岳麓版必修1
二、学生分析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历史属于副科,学生对历史学科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古代史历史知识基础差,本课又跨度大且涉及政治制度史,学生可能缺乏兴趣,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
2.能力背景:
尽管学生基础较差,但高一学生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历史理论的理解力,若教师合理引导,采取问题导学、示例教学,学生可能会提高学习兴趣和理解相关问题,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归纳明清君主专制演进的措施。(2)通过分析材料把握朱元璋废丞相的原因、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学会分析材料、图片等信息来了解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结合所学内容,自主总结归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明朝内阁与近代英国内阁的不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PPT课件
训练
利用经典高考真题,
引导学生做题,并对学生做题的结果作出解释,并提升学生做题能力。
学生积极思考完成反馈练习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PPT课件
评价
运用分组探究学习和课堂目标评价检测学生对每个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对学生讨论以及反馈习题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出最后的成绩。
学生积极听讲,做好相关笔记并展开思考。
各种历史材料,包括文字型、图片型、以致实物模型等。
探究
图表展示代明朝内阁与近代英国内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利用表格的直观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明朝内阁与近代英国内阁异同,学会正确运用比较记忆法,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构建平等、合作、互动、有效的课堂氛围,凸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7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7岳麓版必修1
②“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明神宗实录》
学生讨论或者展开辩论:内阁就是变相的宰相制度吗?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参考表格: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2、为什么——
A:明清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非常手段加强君主专制?
明清时期社会背景:
提供材料:
①力役过繁,赋敛过厚。——《明史·周敬心传》
②据统计,明太祖在位的洪年武间(1368-1398),全国大小武装起义达一百八十余次之多。
——人教版历史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
③“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的日益发展,土地的买卖更加频繁,随着地权的转移,地主身份的变动也更加频繁。……到明清时期,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有了退佃和离主的自由,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削弱,地主对佃农的超经济控制强制相对削弱……超经济控制是地主阶级借以实现他们对佃农榨取剩余劳动的必要手段。因此,地主阶级就要求凌驾于整个社会社会之上的封建政权集中更大的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对农民实行更加严酷的超经济控制……”——人教版历史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
清朝: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清初(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皇权受限
康熙——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南书房——集权于帝
雍正——设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君主专制顶峰
重点在于“军机处”
首先结合教材了解军机处的由来
其次,重点讨论: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可从军机大臣的产生方式、级别、职责等方面考虑)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4 教学设计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4 教学设计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汉初“七国之乱”爆发 的由来与 解决过程;唐藩镇割据的形成与危害;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培养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概括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集权实际蕴涵看中国封建制度衰败的因素 【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的集权措施;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作用。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新课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刘墉与和珅斗智斗勇的场景不断出现:刘墉为民请命,虽然吃尽苦头却能始终恪守心灵净土;和珅用尽心计,却只为讨好皇帝,贪大不贪小,贪权胜贪钱,最终完成了揭示一代巨贪异化的全部心路历程。

“一样当官两条路,忠奸两立,泾渭分明。

”著名艺术家的精彩表演既让我们有看戏的快乐,也为我们留下了警世的思考……不过,这里我们要思考的是中国古代的丞相制度!无论是忠是奸,“百官之首”的丞相,从设立开始就同高高在上的皇帝处于一种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新课讲授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背景:刘邦建立汉朝后,分封同姓诸侯王引发了王国问题。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着手削藩,引发“七国之乱”,三个月后平定叛乱。

(2)措施: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3)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末割据与宋太祖集权(1)背景①唐朝后期,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案设计: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案设计: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学习目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明清强化皇权的措施。

难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三、导入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为两条主线,第一条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第二条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下,地方权力和相权是怎么被削弱的,中央权力和皇权又是怎么集中的。

四、讲解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1、汉朝(1)地方割据的原因:汉初,刘邦在地方实行,诸侯国实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2)中央集权措施:①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导致“”②汉武帝:实行“”,酎金夺爵,设13州刺史监察地方。

2、唐末五代的割据混战①原因——安史之乱的影响、地方节度使的设立(1)唐末的藩镇割据②表现——节度使的继任方式③影响——导致了国家分裂(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①原因:②特点A.北方:五代相继(五代指)、混战割据、周世宗改革奠基周世宗改革:在经济方面,首先鼓励开垦荒田,把中原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

其次,减轻租税。

958年(显德五年)颁发均田图,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赋税,又下令免收以前人民所欠两税,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

第三,兴修水利,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

再次,抑制寺院经济。

他针对日益发展的寺院势力,于955年下令废除没有敕赐寺额的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迫使僧侣大批还俗;并禁止私度僧尼。

这是继“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灭佛”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抑佛运动,使后周控制的劳动力和土地大量增加。

B.南方与山西:十国并立、相对稳定、发展经济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北宋的建立:年,赵匡胤发动,建立宋朝。

2、措施——从、、三方面着手(1)收精兵:措施:①禁军由“”统领,发兵之权归,实现的分离。

②实行更戍法造成兵将分离、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原则部署兵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备课人:司张浩
陪金陵府相中唐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屏幕上的两首诗,同学们思考,这两首诗分别描述的是什么?
第一首诗描述了国家一统,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第二首诗则描述了国家战乱,百姓生活困苦的局面。

有一句话这样说到:“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太平之世如何得来,天下一统局面又如何保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看我国古代如何维持统一。

首先,我们来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暴风雨中覆灭了,刘邦统一全国,建立了汉朝。

现在我们来看一则材料,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这段材料说明汉朝建立之初采用了什么样的制度?【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的制度】这样的制度最后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七国之乱】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率七个诸侯国起兵叛乱,最终结果如何?【平定了叛乱】景帝乘机加强中央集权,收回了一些王国的官吏任免权,但是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谁解决了这个问题?【汉武帝】【展示汉武帝人物图片】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

【推恩令、酎金夺爵、监察
地方】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推恩令”。

当时的一个大臣主父偃给出了个主意,王国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儿子分割王国的领土建立侯国,侯国不归王国管,归当地的郡县管,这样王国越分越小,最后就成一个村了,没法再分了,有的王国后代穷的呀,比如那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穷的只能卖草鞋了。

汉武帝之后,中央和地方政权反复较量,到了唐中后期,出问题了,“安史之乱”爆发。

为何称其为“安史之乱”?【叛乱的发动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
“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者为求暂时的安定,大封节度使。

【看课本《旧唐书》材料】此段材料说明节度使拥有很大的权力,实际上已经是地方割据势力。

【展示河西节度使涨议潮出游图】【展示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图】唐朝后期藩镇林立。

五代十国时期更不必说,乱成一团。

这时,后周大将赵匡胤于乱世中崛起,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赵匡胤夺权后他辗转难眠呀,万一哪天别人再来个黄袍加身,篡了我老赵家的权可怎么办,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变骄兵悍将、武夫当权的局面,他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总结,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

【学生
小组讨论总结】
大家总结的很好!现在老师再和同学们一起梳理一下。

宋太祖从“兵”、“权”、“钱”三个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首先是“兵”,收精兵,将禁军分“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将统兵与调兵之权分离,皇帝控制军权。

其次是“权”,削实权,削了谁的权力?【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武将】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由文臣出任,下设通判。

再次是“钱”,制钱谷。

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控。

产生什么影响?【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宋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但也造成了一定的弊端。

冗官、冗兵、冗费。

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这时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新的特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们一起学习第二目的内容,皇权的不断加强。

请同学们阅读两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材料二: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南雍志》引明太祖语请问:
(1)为何“我朝罢相”?你如何看待?
(2)明太祖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1)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容易造成大臣专权,是秦朝元朝灭亡以及汉朝宋朝出现的政局动荡的原因,明太祖的观点太过片面,全盘否定宰相制度不合理.
(2)明太祖借口胡惟庸俺,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影响:在中国实行1600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高峰。

但丞相废除之后,每天诸多政事皇帝一个人也忙不过来,明太祖又想出了什么办法?【设置殿阁大学士】大学士有没有行政权和决策权?【没有,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明成祖时期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
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展示文渊阁图片】阁臣如何帮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票拟和批红】1644年,清朝入关,明王朝灭亡,清朝的统治者又是如何加强皇权的?【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大家看一下小字部分《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中的这段话,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军机处拥有很大的权力】
那军机大臣是不是也大权在握呢?大家来欣赏清代一位军机大臣来形容自己工作的一首诗:“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出军机大臣的职责吗?【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
我们如何评价军机处呢?【军机处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但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皇帝一人独尊,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以及皇权与相权的较量,最终,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占了绝对上风,皇权也最终压倒了相权。

专制集权不断加强。

课后作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材料二: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南雍志》引明太祖语请问:
(3)为何“我朝罢相”?你如何看待?
(4)明太祖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1)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容易造成大臣专权,是秦朝元朝灭亡以及汉朝宋朝出现的政局动荡的原因,明太祖的观点太过片面,全盘否定宰相制度不合理.
(2)明太祖借口胡惟庸俺,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影响:在中国实行1600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