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S序列探讨南瓜属植物系统发育
基于ITS序列的植物类中药材鉴定研究及展望_许亮
[ 10] 车建, 唐琳, 刘彦君, 等. ITS 序列 鉴定西红 花与其易 混中药 材 [ J] .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32( 8 ) : 668- 671.
[ 11] 刘春生, 白根本, 阎玉 凝. 基于 核 DNA ITS 序列对细 辛药材 的基源及分子鉴定 [ J] .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 5) : 329331.
倡导将条形码编码技术应 用到生 物物种 鉴定中, 他对 动物 界 11门 13320个 物 种的 线 粒 体细 胞 色素 C 氧 化 酶亚 基 ( Cy tocheom e c ox idase Ñ , COÑ )比 较分 析, 提出 可以 采用 单一的基因片段来代表生物种, 作为物种的条 形码 [ 4- 5], 因 此他被称 为 DNA 条形编码之父。但由于 COÑ 基因 在植物 中的进化速率远慢于在动 物中的 进化速 率, 对 于大多 数植 物不适合作为 DNA 条形码鉴定的编码基因。
从事中药生药的教学与科研研究。 通讯作者: 康廷国 ( 1955 - ) , 男, 山东寿光 人, 教授, 博士研 究生 导
群; » 应该包含足够的 系统进 化信息以 定位物 种在系 统中 的位子; ¼应该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以便于通用引物的设 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刊
师, 研究方向: 中药品质评价与中药新药开发研究。 T e:l 0411-87586028, E-m ai:l k angtg@ lnutcm. edu. cn。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摘 要: IT S是核糖体 DNA 上的内转录间隔区, 其序列分析已成为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科、亚科、族内关系十分
有效的手段, 在 种内, IT S序列对于揭示 异域分布或间断分布居群间的关系具有很 大潜力, 该片段特 别适合于 属、
长沙地区南瓜白粉病病原菌及种质资源抗性的鉴定
中国瓜菜2022,35(4):20-26收稿日期:2021-08-09;修回日期:2022-01-3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100700);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2020NK2038)作者简介:严佳丽,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蔬菜栽培生理。
E-mail :***************通信作者:孙小武,男,教授,主要从事蔬菜栽培生理和园艺产业经济与文化研究。
E-mail :***************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Cucurbita )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瓜类作物,也是栽培最早的蔬菜作物之一,主要分为五大栽培种,即中国南瓜(C.moschata )、印度南瓜(C.maxima )、美洲南瓜(C.pepo )、黑籽南瓜(C.ficifolia )及灰籽南瓜(C.mixta )[1]。
南瓜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饲用价值和观赏价值[2-5],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我国广泛种植。
南瓜在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经济增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食物结构的改善和对南瓜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价值的深入研究,南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南瓜生产过程中各种病害也逐年加重。
白粉病是南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白粉病具有潜伏久、发病快、蔓延迅速等特点,防治不当,轻则减产20%~30%,重则造成植株死亡,严重影响南瓜的产量和品质[6]。
目前,引起瓜类白粉病的病原菌主要有3个属:白粉病菌属(Erysiphe )、内丝白粉病菌属(Leveil-长沙地区南瓜白粉病病原菌及种质资源抗性的鉴定严佳丽,楚箫,黎豪,梁少华,孙小武(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长沙410128)摘要:为鉴定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金山基地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理小种,运用显微形态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国际通用的13个甜瓜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等方法,对该地区的南瓜白粉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90份南瓜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进行鉴定。
基于ITS序列探讨核果类果树桃_李_杏_梅_樱的系统发育关系
园 艺 学 报 2007,34(1):23-28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基于I TS序列探讨核果类果树桃、李、杏、梅、樱的系统发育关系刘艳玲,徐立铭,程中平3(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430074)摘 要:测定了桃属(Am ygdalus L.)8个野生种的I TS序列,并结合Gen Bank中已有的3个近缘属(李属、杏属和樱属)18个代表种的I TS数据,组成数据距阵,应用P AUP程序中的最大简约法构建了核果类果树桃李杏梅樱的系统发育关系。
结果表明:基因树上,桃李杏梅樱类植物被分成2大分支,樱属(Cerasus M ill.)各个种构成一单系分支(CladeⅠ),并与其余各属构成另一单系分支,形成姊妹群关系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基部,自展支持率分别为68%;而李属(Prunus L.)、杏属(A r m eniaca M ill.)和桃属(Am ygdalus L.)聚在一起构成另一个单系分支(CladeⅡ),得到了Bootstrap值的有力支持(100%),表明它们三属之间可能存在很近的亲缘关系或具有共同的起源。
在CladeⅡ分支内又分成两支,一支为桃属,一支为李属和杏属,其自展支持率为100%和54%。
最后根据I TS基因树并结合各属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讨论了核果类果树的进化和分类问题。
关键词:核果类;系统发育;桃;李;杏;梅;樱中图分类号:S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32353X(2007)0120023206Phylogeneti c Ana lysis of Stone Fru its Such a s Peach,Plum,Apr i cot,M u m e and Cherry Ba sed on I TS SequencesL I U Yan2ling,XU L i2m ing,and CHE NG Zhong2p ing3(W uhan B otanical Garden,the Chinese A cade m y of Sciences,W uhan430074,China)Abstract: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 pacer(I TS)regi ons of nuclear ribos omal DNA fr om8s pecies of Am ygdalus L.were sequenced,and analyzed t ogetherwith other I TS sequences(fr om Gen Bank)of18s pecies rep resenting genera Cerasus M ill.,A r m en iaca M ill.,and P runus L.Taking Padus race m osa(La m.)Gilib. and Padus buergeriana(M iq.)Y et Ku as outgr oup s,phyl ogenetic analysis of I TS sequences was made by using P AUP410b4a s oft w are.Resusts indicated that1)The consensus tree could be divided int o t w o main clades,Cerasus M ill.and the re maining genera,supported by bootstrap values of68%and100%,res pective2 ly.2)Species of Cerasus M ill.f or med a basal gr oup(CladeⅠ).P runus L.,A r m eniaca M ill.and Am ygda2 lus L.f or med a monophyletic gr oup(CladeⅡ)with bootstrap value of100%,which i m p lied that they had cl ose relati onshi p s with each other and p r obably had a common origin.CladeⅡwas divided int o t w o subcla2 des.One was Am ygdalus L.,and the other was P runus L.and A r m eniaca M ill.Bootstrap values for these t w o subclades were100%and54%,res pectively.The evoluti onal and taxonom ic relati onshi p s of st one fruit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phyl ogenetic analysis of I TS sequences,mor phol ogical characters and geographical dis2 tributi on.Key words:St one fruits;Phyl ogeny;Peach;Plu m;Ap ricot;Mu me;Cherry收稿日期:2006-06-01;修回日期:2006-09-27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KSCX22S W2320);湖北省武汉市晨光计划项目(985003074)3通讯作者Author f or corres pondence(E2mail:chenz p@r ose1whi ob1ac1cn)感谢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石磊博士、张伟硕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系统学与进化生物学研究室陈进明博士在试验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基于ITS序列探讨新疆石竹属植物的系统发育
2 (1 2 4—2 5b ) t 1 a ains e n 7ifr t ns e , cu id1 7 % a d2 7 % o . h 1 p , l 1 9vr t i sa d1 noma o i s o c pe 9. 1 n . 7 l i o t i t f T T e5. I S
I S o r T fn DNA n l dn T 一 1。 8 DNA n T 一2 w r eemi e t e u n e Th lse ay i r icu ig I S 5. 5 r a dI S e ed tr n d w h s q e c s. ecu tra l sswe e i n
A s at【 jci n to 】 I b cv fti pprwst dsusterli si e en bt c: ObeteadMehd ,l oj teo h ae a o i s h e tnh sbt e r v Ie e i s c ao p w
p y gmi adi e pc s f i i tu f m Xn ag , et a D Aw r et c dwt C A e o d hl e s n t ei l Da h s r i i .r t N ee xr t i T Bm t da o nm eowd n o jn h ol ae h h n
关 键 词 : 竹 属 ; 转 录 间隔 区 ( S ; 统发 育 石 内 1 )系 T 中图 分 类 号 : 18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1 3 0 2 1 )8 5 7 5 10 —4 3 ( 0 0 0 —10 一O
利用ITS序列和trnL-F序列探讨赖草属6个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有大量 细胞学 和分子生物学 数据表 明 N 基 因组来源 于 s 新麦 草属 ,但 是其来 自于新 麦草属 的哪一个 种还不清 楚 。 目前 ,关 于 X m基 因 组 的 来 源 仍 在 讨 论 中 。
S it i2认 为 X ho n [ a t 1 m来 自拟 鹅 观 草 属 的 S 基 因 组 ; t
组来 自于 冰草属 (goyo at.,F 因组 来 自于 A r rnG r ) 基 p n
旱麦草属 ( rmoyu (e e . J u . ah 。 E e p rm L d b) a be S c ) tp
合到赖 草属 中 ,并 根据颖 形 状 、颖 脉 数 、外稃 先端 、 外稃背部 、每穗 轴节小穗 数 、叶背特征 、生活 习性 等
CO E U U U A Y Y M X
2 1第 期 总 1期 草业 与畜牧 0年 2 第8 1 草属 n
6 个物种的系统发 育关 系
戴杰帆
( 四川省农业厅,四川 成都 6 04 ) 1 0 1
摘
要 :本研 究克 隆了赖草属 6 个物种 Ly s aeii emu k r ni l ,L。
Ly s ,以后 的 许 多 学 者 都 接 受 该 分 类 系 统 。 emu 中
Tvlv 从 Ey u 、A erl iim和 Maauu 三 个 ze e lm s nuoe du p lcrs
D w 和 Lv e @” sd认为X m来 自薄冰草属 (hn yu Tipr o m) 的J( E)染色体组;Z ag v ̄k 认 为四倍体赖 hn 和D o i
赖草 属 (em ̄ H cs)是禾本 科 ( o ca )小 Ly oht P aee
个组 。但是 ,多数北美 禾草分类 学家 主张将赖 草属组
核rDNA的ITS序列在被子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核rDNA的ITS序列在被子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王建波 张文驹 陈家宽摘要被子植物与其它高等真核生物相似, 核rDNA是高度重复的串联序列。
由于同步进化的力量,绝大多数物种中这些重复单位间已发生纯合或接近纯合。
核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包含被5.8S rDNA所分隔的ITS1和ITS2 两个片段, ITS1的长度为187~298 bp, ITS2为187~252 bp,经PCR扩增后可以方便地对这两个片段进行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
ITS序列变异较快,可以提供较丰富的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已证实它是研究许多被子植物类群系统与进化的重要分子标记,不仅可用于解决科、亚科、族、属、组内的系统发育和分类问题,而且可用于重建多倍体复合体的网状进化关系,探讨异源多倍体的起源过程,然而,正是由于ITS序列变异较快,它一般不适于科以上水平的系统发育研究。
关键词ITS序列; 系统发育; 进化; 被子植物Application of ITS sequences of nuclear rDNA inphylogeneticand evolutionary studies of angiosperms1 WANG Jian-Bo2 ZHANG Wen-Ju 2 CHEN Jia-Kuan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2 (Institute of Biodiversity,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Abstract Nuclear rRNA genes (rDNA) in angiosperms are arranged in long tandem repeating units, much like those of other higher eukaryotes. Owing to rapid concerted evolution, the repeat units have homogenized or nearly so in most species.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of nuclear rDNA is composed of ITS1 and ITS2, which are seperated by 5.8S rDNA. The two spacers, ITS1 (187~298 bp) and ITS2 (187~252 bp), can be readily amplified by PCR and sequenced using universal primers. The sequences contain many variable sites and potential informative sites among related species, and have been proven to be a useful molecular marker in phylo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studies of many angiosperm taxa. It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classification and phylogenetic inferences at the levels of family, subfamily, tribe, genus and section,but also in reconstruction of reticulate evolution and detection of the speciation via hybridization and polyploidization. But this region may not be useful for resolving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families or taxa of higher hierarchy owing to the rapid variation of the ITS sequences.Key words ITS sequence; Phylogenetics; Evolution; Angiosperm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为解决分类学、系统发育、物种形成与进化等方面的难题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技术途径(汪小全,洪德元,1997; Soltis & Soltis,1993)。
ITS2序列鉴定十大功劳属药用植物
ITS2序列鉴定十大功劳属药用植物明孟碟;张超;严绪华;刘美霞;夏叶;杨红兵;胡志刚【摘要】目的:基于ITS2序列鉴定十大功劳属药用植物,以避免该属物种药用基原混乱.方法:收集十大功劳属物种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总DNA,经PCR扩增、双向测序和序列拼接,应用MEGA 6.0对该属13个物种43条ITS2序列进行序列变异分析,计算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距离,构建系统邻接(NJ)树.结果:十大功劳属13个物种43条ITS2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各物种种内最大(平均)K2P距离均不大于种间最小(平均)K2P距离;系统NJ树结果显示,十大功劳属其中9个物种各自聚为一支.结论:ITS2序列对十大功劳属药用植物具有较好鉴定效果,为该属药用植物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分子依据.【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5(017)010【总页数】5页(P993-996,1003)【关键词】十大功劳属;ITS2序列;药用植物;分子鉴定【作者】明孟碟;张超;严绪华;刘美霞;夏叶;杨红兵;胡志刚【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武汉430010;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正文语种】中文小檗科Berberidaceae 十大功劳属Mahonia 植物是一类常见的药用、观赏两用的植物[1],在我国分布有31种[2],其中药用22种[3],主要以根、茎入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将该属物种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 (Fort.) Carr.和细叶十大功劳M.fortunei (Lindl.) Fedde.的干燥茎作为“功劳木”药材的来源,功劳木含有生物碱、挥发油及总黄酮等多种有效成分[4-5],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滋阴益肺、兼补肝肾的功效[6]。
基于ITS序列的梅花草属Parnassia L.系统发育初步研究
国植 物志》 以及西藏 、 四川 、 内蒙古 、 青海 、 秦岭等各 地方植物志的完成 , 使该属及属下分类单元的划分
和 系 统 演 化更 为 清 晰 。2 0 0 5 年吴 丁对 梅 花 草 属 的
分类 系 统 学进 行 了详 细 的研 究 , 并 提 出 了一个 将 梅
法的改进 , 大量分子序列数据 的不断 累积 , 越来越
基于 I T S 序列 的梅花草属 P a r n a s s i a L . 系统发育初步研究
柏梦焱 , 李亚茹 , 朱琼洁 , 叶成超 , 刘硕 然
( 大理大学农 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云南大理 6 7 1 0 0 3 )
[ 摘 要] 基 于I T S 序 列, 采用 3 种构树方 法对梅花 草属 P a r n a s s i a L . 植物3 O 个种 的系统发 育进行 了 研究, 分析 了 梅 花草属分类 系
统关系与虎耳草科相距甚远 , 而与卫矛科构成姊妹 群, 同属于卫矛 目阻 卜 。显然 , 分子系统学研究与以
往 主 要 根 据 形 态 学 研究 的结 果 有 很 大 的差 异 。 《 中
于争 议状态 。根据形态学 的研 究 , 梅花草 属处于
一
个难 以确 定 的系统位 置 , 系统分 类差 异大 , 或
统 的合理 性; 分析 了3 对 有争议物种 的亲缘关系 : 绿 花梅 花草 J P - v i r i d lo f i r a与三脉梅花草 P t r i n e r v i s 、 类 三脉梅 花草P p u s i l l a 与 中国梅 花草 尸 J c h i n e n s i s 、 中国梅花草 P C h i n e n s i s 与高 山梅花 草尸 . c a c u mi n u m。结果表 明: 采用 贝 叶斯推理 构建 出的系统发育 树在拓扑 结构上表现 出最高 的稳定性 ; 佐证 了当前 梅花草属植 物分 类 系统 的合理性 ; 虽然绿花梅花 草和 三脉 梅花草 的I T S 序 列 同源性达 9 9 . 1 %, 但在 形态学分 类尚未作 出改变前 , 仍 需要进 一步确定两者 的亲缘关 系; 分子分析手段只能推 断类 三脉梅花
基于叶绿体rRNA ITS序列的兰科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摘
要: 叶绿体 D A( hoo l t N cD A) N C l p s D A, N 中的反 向重复序 列 中的非编码 区对 于陆生 r a p
( b e. y e r i n ) 剑 兰 亚 属 (ugn Jno 。 s g n C pr c s d 和 u oha sb e. es)
科 75 2 0 余个种[ 。由于在 自然界杂交 的缘故 , 2 属 500 1 ]
兰科植物中间类 型多 , 变异较 大, 分类界 限不是很 明 其 确, 给属间、 属内种的分类和整理带来 了很 大的 困难L 。 2 ] 从理论及实践上来讲 , 探讨植物 亲缘关 系和进 化趋 势是
极为原始的孑遗植物 , 18 年又提 出选用 1 个最 重 在 92 , O
B ah ptlm) rcy e u 和兜 兰亚属( ug n s a ho ei m) a S b eu p i dl 。 P p u 植物叶绿体 基 因组 (p NA 为 闭环 双链 D A, cD ) N 其
维普资讯
北 方 园 艺 2 8 )0 2 o ( :3 0 oi2~ 6
・ 生物技术 ・
基 于 叶 绿 体 r NA I S序 列 的 兰 科 植 物 R T 系 统 发 育 关 系 分 析
白 瑞 何 聪 芬 董 银 卯 ,李 潞 滨 刘 , , , 蕾 ,彭 镇 华
植物的进化研 究非常有指导意义 , 被越 来越 广泛的应用在不 同的分 类阶元 的 系统研 究 中。该研 究在叶绿体 r N r Rபைடு நூலகம்A I s序 列的保 守区设 计 引物 , ( P、 R扩增得到 40b 5 p左右 的叶绿 体 r N 从 R A
its(nrdna)片段在冷杉属植物中的长度多态性及其在松科的系统与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its(nrdna)片段在冷杉属植物中的长度多态性及其在松科的系统与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冷杉科植物是一个大型多系统植物类群,包括冷杉(Picea)、云杉(Abies)和其他冷杉
科植物。
其中,nrdna片段是用于研究冷杉科植物系统发育和演化的关键标记物。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Nrdna片段区域(ITS)的分析在松科植物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好地探索松科植物的分类和演化关系。
ITS片段是一种非编码的遗传标记物,主要用于研究松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演化关系。
与
其他标记物相比,ITS片段拥有优越的功能。
首先,ITS片段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松科植
物的分类及其分布模式。
其次,ITS片段可以通过其长度多态性来探究冷杉科植物之间的
亲缘关系。
ITS片段也是研究冷杉科植物系统与演化最常用的标记物。
研究者可以利用这一组片段,
在松科植物中检测潜在的遗传变化,从而更好地对其系统与演化进行分析。
此外,由于
ITS是非编码的,研究者可以获得不同物种的大量ITS数据,从而以更加精确的方式探究
冷杉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
因此,nrdna片段的应用为研究松科植物的系统与演化给出了更实用的标记物。
在松科植
物研究中,分析ITS片段的长度多态性将有助于更准确地推断松科植物之间的分类关系,
并可以利用ITS序列及其多态性,以冷杉科植物为模型,更好地研究树木的系统与演化关系。
南瓜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发育及分子钟研究
南瓜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发育及分子钟研究南瓜属(Cucurbita)植物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美洲起源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约12-14种,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温带地区栽培。
属内主要驯化种有5种,分别是中国南瓜(C. moschata Duch)、印度南瓜(C.maxima Duch.,别名:笋瓜)、美洲南瓜(C. pepo L,别名:西葫芦)、黑籽南瓜(C.ficifolia B)和灰籽南瓜(C. argyrosperma Huber),我国主要引入栽培前三种。
南瓜属栽培种作为主要蔬菜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不仅易栽培,产量高,营养丰富,还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
美国、墨西哥、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南瓜属作物的主产区,我国南瓜年产量为40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
南瓜属作物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以美洲南瓜为主,可作为艺术品陈设和重要的节日道具。
南瓜属植物是人类最早驯化的植物之一,有至少10000年的历史,而且各个栽培种有独立的驯化历史,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南瓜属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属内进化历史和栽培作物对应的野生物种,对遗传育种、物种形成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采集了25个南瓜属物种及其以下分类单元作为样本,通过对叶绿体编码区的matK和rbcL基因,叶绿体非编码区trnL内含子和trnL-F基因间隔区以及rpl20-rps12,线粒体atp4-ccmc基因间隔区扩增测序,进行序列分析,同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地理分布探讨属内系统发育关系,通过比较前人通过叶绿体限制性位点,核基因组ITS序列和线粒体内含子序列所得到的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阐述南瓜属物种的种间关系,驯化历史和地理分布范围。
同时,基于联合叶绿体四个片段得到的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钟研究,大致确定了属内各主要分支类群的分歧时间。
主要结论如下:1.南瓜属的种间关系基于DNA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可将南瓜属植物分为两大类群:(1)适应干旱气候的物种:C. digitata, C. palmata, C. cor data, C. foetidissima, C. pedatifolia和C.ficifoliac该类群物种主要为多年生且具有储藏根。
东北地区4种兰科植物及其菌根ITS序列分析与其培养体系的建立的开题报告
东北地区4种兰科植物及其菌根ITS序列分析与其培养体系的建立的开题报告题目:东北地区4种兰科植物及其菌根ITS序列分析与其培养体系的建立摘要:兰科植物在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繁殖困难,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要求高等问题是限制其应用的瓶颈。
而菌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兰科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养分吸收能力,因此开展兰科植物与其菌根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4种兰科植物进行菌根ITS序列分析,同时建立适合其生长的培养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兰科植物的菌根生长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兰科植物;菌根;ITS序列;培养体系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兰科植物是一类具有重要观赏和药用价值的植物,但由于其繁殖困难、生长速度缓慢、对环境要求较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而菌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养分吸收能力,尤其是对于兰科植物,菌根技术的应用更为重要。
因此,开展兰科植物与其菌根关系的研究,对于兰科植物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4种兰科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大花蕙兰(Phalaenopsis amabilis)、文心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蝴蝶兰(Cymbidium aloifolium)、斑叶兰(Dendrobium nobile)。
2. 菌根ITS序列分析利用PCR技术对4种兰科植物的根系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得到其ITS序列。
对ITS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不同兰科植物与其菌根的亲缘关系。
3. 培养体系建立根据不同兰科植物的特性和菌根要求,设计合适的培养基和生长条件,建立适合兰科植物菌根生长的培养体系。
三、研究预期成果1. 确定4种兰科植物与其菌根的亲缘关系,为了解兰科植物的菌根生长提供理论基础。
2. 为不同兰科植物菌根培养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建立适合兰科植物菌根的培养体系,提高兰科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养分吸收能力。
南瓜属蔬菜细胞与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的子 叶, 先横 切为 3 将其 分为顶 、 基 3部 分 , 后 再分别 , 中、 然
切成 带 中脉 和 不 带 中 脉 2种 类 型 , 6 种 不 同 的 大 小 均 为 将 05c1 切 块分 别 接 种 到 培 养 基 上 , 计 结 果 表 明 , 叶 不 . n 的 2 统 子 同部 位 的 切块 均能 诱 导 出 愈 伤 组 织 , 导 率 为 7 % ~ 1 0 。 诱 3 0% 但 不 定 芽 的 分 化结 果 却 有 显 著 差 别 : 中 脉 的 中 部 、 部 子 叶 带 基 块 均 有较 高 的不 定 芽诱 导 率 , 别 为 3 % 和 4 % , 带 中 脉 分 7 4 不
胞分 裂 素 的 培 养 基 上 都 能 形 成 芽 , 现 了 较 强 的基 因 型差 异 。 表
1 2 培 养 基 .
的基 部子叶块 也有 一定 的不定 芽分 化 , 导率 为 1 %, 其 诱 2 而
他 部 位 的 子 叶 均 未 能诱 导 出不 定 芽 _ 。 这 表 明子 叶 基 部 的 细 8 J 胞 具 有 较 大 的 再 生 能 力 。 在 ‘ 西 丝 ’ 瓜 子 叶 作 外 植 体 离 体 艾 南 培 养 中 , 叶基 部 是 唯 一能 诱 导 芽 分 化 的部 位 [ 。笋 瓜 、 葫 子 7 】 西 芦 也 具 有 类 似 特点 【 ・ J n¨ 。 外 植 体 的 苗 龄 和 大 小 也 影 响 着 器 官再 生 的 频 率 。 在 南 瓜 中, 刚转 绿 的南 瓜 子 叶是 诱 导 愈 伤 的 最 适 外 植 体 。但 在 研 究 西 葫 的 离 体 培 养 开 花 系 统 中 , 西 葫 芦 一 片 真 叶 期 幼 苗 上 取 的子 叶 为 外 植 体 最 为 适 合 [ 。 笋 瓜 则 是 以 4 d子 叶 为 最 】
长丰地区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
长丰地区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作者:夏伟伟邓竹根戴祖云韦小飞李曼来源:《中国瓜菜》2021年第11期摘要:为明确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地区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理小种,于2020年春季在长丰县吴山镇、水湖镇、岗集镇、造甲乡等地采集16份白粉病病原菌。
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并以长丰县吴山地区的白粉病菌总DNA为模板扩增其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经过测序比对,推断其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
最后采用国际公认的13个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进行接种,根据抗感反应,确定长丰地区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生理小种为Podosphaera xanthii race 1。
初步明确了2020年春季合肥长丰地区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的生理小种,为下一步该地区南瓜抗白粉病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南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中图分类号:S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871(2021)11-024-06Identif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race of pumpkin powdery mildew in Changfeng regionXIA Weiwei1, DNEG Zhugen1, DAI Zuyun1,2, WEI Xiaofei1, LI Man2(1. Anhui Jianghuai Hortriculture Seeds Co., Ltd., Hefei 230031, Anhui, China; 2.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Anhui,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verify the species and physiological races of pumpkin powdery mildew in Changfeng region,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In the spring of 2020, a total of 16 powdery mildew pathogens were collected in Wushan, Shuihu, Gangji, and Zaojia in Changfeng region. Throug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using powdery mildew DNA from Wushan area of Changfeng region as a total DNA template to amplify its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sequence. After sequencing and comparison, it was inferred to confirm that it was Podosphaera xanthii. Then the 13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race differenciation host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races. Based on the resistance to susceptibility, Podosphaera xanthii physiology race 1 was determined as the pathogenic physiology race of pumpkin powdery mildew in Changfeng region on the spring of 2020. In this study, we had identified the physiological races of powdery mildew pathogen of pumpkin in Changfeng area of Hefei in the spring of 2020, 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breeding new varieties of pumpkin resistant to powdery mildew in this area.Key words: Pumpkin; Powdery mildew; Physiological race; Identification南瓜屬于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Cucurbita)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1]。
南瓜的维管束排列和坐果情况
南瓜植株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其坐果能力。充足的养分供应可以促进植 株健壮生长,提高开花和坐果的质量。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会导致植株 生长不良,降低坐果率。
提高坐果率方法论述
人工辅助授粉
在南瓜开花期间,可以采用人工 辅助授粉的方法提高坐果率。通 过采集雄花的花粉,轻轻涂抹在 雌花的柱头上,促进受精过程。
THANKS
感谢观看
排列方式
南瓜的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以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这种 排列方式有利于水分和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均匀分布。
维管束排列对植物生长影响
01
02
03
水分和养分运输
合理的维管束排列有助于 水分和养分在植物体内的 顺畅运输,提高植物的生 长速度和品质。
机械支持
维管束中的木纤维和韧皮 纤维为植物提供机械支持 ,使植物能够保持挺立, 有利于光合作用和生长。
功能
维管束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一个连 续的输导系统,确保水分和养分 在植物体内的有效运输和分配, 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南瓜维管束结构特点
结构组成
南瓜的维管束由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组成。木质部位于 维管束的内侧,主要由导管和木纤维构成;韧皮部位于外侧 ,由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形成层位于二者之间,具有分裂 能力。
南瓜产量与品质提升
基于维管束排列和坐果情况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栽培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了 南瓜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合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南瓜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 显著提升。
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深入研究南瓜维管束发育机制
尽管我们已经对南瓜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和结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其发育机制仍不清楚。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 讨南瓜维管束发育的分子机制和基因调控网络,为南瓜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支持。
南瓜属三个种的亲缘关系与品种的分子鉴定研究
南瓜属三个种的亲缘关系与品种的分子鉴定研究
南瓜属(Cucurbita)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中的一个属,包括了几种南瓜、西葫芦和南瓜的野生亲缘种。
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南瓜属三个种的亲缘关系与品种的分子鉴定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作物的基因组学、遗传多样性和物种起源。
通过核糖体DNA(rDNA)序列比对的结果表明,南瓜属三个种的亲缘关系为:C. moschata(南瓜)、C. pepo(西葫芦)和C. maxima(南瓜)依次是最为接近的亲缘种。
这与进化学说一致,即和离原点时间较近的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更为密切。
同时,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此外,分子鉴定技术也可以用于南瓜属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例如,利用微卫星标记应用于C. maxima品种群的遗传分析,发现存在着高水平的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强的遗传适应能力和地理适应性。
综上,南瓜属三个种的亲缘关系可以通过分子鉴定的方法进行确定,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南瓜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和物种进化历史。
细胞分裂素响应调节因子介导拟南芥生长发育的作用研究_李娟
。细胞分裂素在植
3 拟南芥响应调节因子介导的生长发育过程
尽管目前对于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 已经很透彻,但是其响应调节因子是如何介导细胞 分裂素参与拟南芥发育过程,它们又直接调控了哪 些基因使该激素信号得以输出,这些都是近几年来 研究的热点。 3.1 对根生长发育的调控 拟南芥的根大体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干细胞 微环境区 SCN (stem cell niche)、 分裂区 DZ (division zone)、伸长区 EDZ (elongation/differentiation zone)、
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干细胞池维系,这些干细胞维持 了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之间的平衡,进而决定不同 细胞类型促进根的生长发育
[20-21]
。之前的研究主要
集中于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对根发育的拮抗作用, 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对根的调控 作用有组织特异性,在不同部位其发挥的作用是不 同的。 3.1.1 调节伸长区的发育 拟 南 芥 根 转 变 区 由 AHK3 受 体 感 知 细 胞 分
动物中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之间重要的调节因子是肿瘤抑制蛋白rbrtheplantretinoblastomarelatedprotein而植物中该基因的同源基因通过促进生长素响应调节因子arf19auxinresponsefactor19在mrna水平的积累调控根转变区分生组织细胞的分化arf19的激活必须有rbr及依赖于细胞分裂素转录调节因子arr12的作用它们共同作用调控根的生长22
1 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途径
植物对细胞分裂素信号的感知及响应是一个类 似于细菌中的多级磷酸化途径。在拟南芥中 3 个跨 膜的组氨酸激酶 AHK2 (Arabidopsis His kinase 2)、 AHK3 ( Arabidopsis His kinase 3) 、 AHK4/WOL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 5 ,I S 75 T 1序 列 的 信 息 位 点 数 为 2 ,占 I S 4 T 1全 序 列 的 1. 7 ;南 瓜 I 2序 列 的 变 异 位 点 数 为 4 27% TS 5个 , 占 IS T 2全 序 列 的 1 . 3 ,I S 7 9 % T 2的 信 息 位 点 数 为 3 个 , 占 I 2 序 列 的 1. 5 ;I S 1 TS 全 2 3 % T 1的 G+C 含 量 变 化 范 围 为 5 . O ~5 . O ,I 2的 G+ C含 量 变 化 范 围 为 5 .8 ~ 5 . 8 ;基 于 I 1 I 2 别 构 建 的 系 统 树 16 4 5 TS 3 7 69 % TS 和 TS 分
DNA.Th TS sq e c swe eo tie rm sh t eI e u n e r b an d fo moc a a,pe o a dfii o a 3s eis p n cf fi p ce.Th e ut h we h t er s lss o d ta , wihnCu u bt t i c r i a。I 1 wa 8 —1 1 p( TS s1 8 9 b C.moc a a,C.p poa d C.fii o 口)a dI 2r n e rm 5 — sh t e n cf fi n TS a g dfo 2 1
st s ( 2 7 ) wi i c r i f u d i h TS s q e c s whl 5 v ra l o iin (1 . 3 ) a d 3 i e 1.7 t n Cu u b t o n n t e I 1 e u n e , h a i 4 a i b e p sto s e 7 9 n 1
可 以 看 出 ,中 国 南 瓜 和 美 洲 南瓜 的 亲缘 关 系较 近 , 与黑 籽 南 瓜 的亲 缘 关 系 较 远 。
关 键 词 :r NA;内 转 录 间 隔 区 ;南 瓜 属 ;系统 发 育 D
中图 分 类 号 :S 6 2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Phy o e fCu ur ia Ba e n I e e c a a l g ny o c b t s d o TS s qu n e d t
基于 I TS序 列探讨 南 瓜属 植 物 系统发 育
吴 宇芬 ,周 先 治 陈 晟 陈 阳 , , ,赵 依 杰。
(. 福 建 省 农 业 科 学 院农 业 生 物 资 源研 究所 ,福 建 1 2 .福 建 省 福 州 市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所 ,福 建 摘 福 州 3 0 0 ; 50 3
F ja o r a f Ag i l r l ce cs u inJ u n l rc t a in e o u u S
福建 农业 学报 2 ( ) 1 O 7 ,0 0 5 2 :7 ~1 5 2 1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 0 0 2 1 0 6 0 8 3 4 2 1 0 — 7 ~0 J
WU —e ,Z Yufn HOU a —h Xin z i,CHE S e g N h n ,CHEN n ,Z Ya g HAO  ̄i Yi e
( .Ag iu tr l i— s u cs ee rh I s t t ,F ja a e f A r u t r l ce cs u h u u in 1 r l a or o re s c n t ue c u B e R a i u in Ac d my o g i l a i e ,F z o ,F ja c u S n
30 0 5 0 3,Ch n ia;2 .Fu h u I siueo z o n ttt fAg iu u a ce c s rc h r lS in e ,Fu h u,Fu in 3 0 1 ,Chn ) zo ja 5 0 8 ia
A s at bt c :Th eai s isa d df rn e a n h p c s r e rlt n hp n i ee cs mo g t e s ei ,moc aa p p n i f f a ( u u bte a : o f e s t, e o ad fc o i C c ri ee h i a
2 3 p( .m s aa 6 b C o c t ,C e oa dC ii ̄ i ).T e ew r 3v r bep s in 1 . 5 ) n 4ifr t e h .p p n f c - a ff h r ee a i l o io s( 7 5 a d2 omai 3 a t n v
福 州 3 0 1 ) 50 8
要 :基 于 I 序 列对 南 瓜 属 3 种 ( 国南 瓜 、美 洲 南 瓜 和 黑 籽 南 瓜 ) 的 系 统 发 育 进 行 了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TS 个 中
I 1 长 18 1 1 b , I S TS 全 8 ~ 9 p T 2全 长 2 1 2 3 b ;南 瓜 I S 5 ~ 6 p T 1序 列 的 变 异 位 点 数 为 3 , 占 I S 3 T 1全 序 列 的
Cu u b t ) c r ia 。we e e a n d u i g d t r m h n e n lt a s r e p c r ( TS)r go f t e n ce r rb s ma r x mi e sn a a f o t e i t r a r n h u la io o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