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关雎》常遇问题及化解方法
诗经关雎教学反思
诗经关雎教学反思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关雎》是一首形象生动、韵味深长的诗歌作品。
在教学中,对于《关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是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关雎》的教学进行反思。
教学目标在《关雎》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针对《关雎》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的建议:1.逐行解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逐行解读《关雎》的每一个句子和每一个字,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诗歌的意思,并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通过逐行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2.配合音乐和动画《关雎》是一首歌曲诗,我们可以选用适合的音乐和动画,在教学中配合演唱或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音乐和动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3.小组讨论和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对《关雎》进行讨论和解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可以让学生模拟诗歌中的人物和情境,进行小组表演,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4.文学创作通过学习《关雎》,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
可以让学生以《关雎》的风格和主题为蓝本,进行诗歌创作或抒写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评价教学的重要指标。
在教学《关雎》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通过逐行解读、配合音乐和动画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关雎》的意境、结构和语言特点有深入的理解。
帮助学生能够欣赏诗歌的美,感受诗歌的韵味。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文学创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雎》教案范文
《关雎》教案范文
教案:《关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关雎》的背景和内容。
2.熟悉《关雎》的基本词汇和诗句。
3.学习运用雁过窗前月,清音到玉壶的修辞手法,感受古人的爱情之苦。
4.增强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关雎》的背景和内容,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雁过窗前月,清音到玉壶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方法
1.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导入本课。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于古代文化了解多少?你们觉得古人的爱情是怎样的?
3.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对于古代文化和爱情的见解。
关雎教案4篇
关雎教案4篇关雎教案篇1一、导入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预设:字音、节奏、重音、停顿)按照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求,齐读诗歌。
同学说的很全面,那么就按照刚才我们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二、一唱三叹吟读《关雎》1、把握节奏:四言诗,一般是“二二”断开,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注意提示,不能刻意断开,尽量做到音断意连。
2、全班齐读。
三、相映成趣译读《关雎》1、请同学们用笔圈画出重要的或者你认为较难理解的字词。
请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全班讨论解决。
2、单看右边划线这一部分,我们就理一理这首诗歌。
这首诗讲了什么?这首诗就是讲了这么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作“赋”。
现代汉语里叫作“记叙”)(板书:赋)3、这首诗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画面?方法指导:画面想象法。
【例如: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
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多么安静美好的画面,此时语速应该是平和的,悠缓的,而且这是起句,如果太高,后面就没有办法表现了。
】(雎鸠鸟在河边鸣叫,就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对,这叫比。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穿着一袭连衣裙的姑娘,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
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间。
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消融粲然,像三月的桃花一样美丽。
】《采茶女》(两者没有共同点时候,例如写“荇菜”引出后面的窈窕淑女,这叫兴)【“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静,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
《关雎》优秀教案 关雎的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关雎》优秀教案关雎的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关雎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诗歌,属于《诗经》的一部分。
它描写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失望,以及对现实残酷的思考。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关雎的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关雎的内容和意境,领悟其思想内涵;2. 掌握基本的文学分析方法,学会从多角度解读关雎;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掌握关雎的基本出处和作者的背景;2. 理解关雎的主题和思想,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把握;3. 学会运用相关的文学分析方法对关雎进行分析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前导读和讲解,介绍关雎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解析:让学生自行阅读关雎,并在此基础上,与同学进行交流,归纳总结主要的诗歌特点和表达方式。
3. 理解主题:通过讨论,梳理出关雎的主题是爱情的喜悦与痛苦,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关雎的文本进行理解和解读。
4.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关雎的诗句,并结合写作背景,揭示关雎中所表达的爱情、婚姻和社会现实的内涵。
同时,邀请学生就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个人陈述。
5. 文学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关雎与其他诗歌作品,发现它的独特之处,并从音乐、韵律和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对词语、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挖掘诗歌内涵的能力。
6. 评析鉴赏:让学生就关雎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评析,同时邀请学生带来自己所喜欢的诗歌作品,进行鉴赏和感受,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7. 总结提炼:总结关雎的主题和特点,概括归纳学生的学习收获,并寻找今天与之相近的情感主题和文化表达。
四、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师生互动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 课外阅读法:通过课外阅读和作品介绍,帮助学生拓展诗歌欣赏的范围和广度。
《关雎》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 功 说 ” 君 子 经 过 不 懈 追 婚后感情 多么融洽和谐 ,生活多么 .成 。
雪 白的灯光下 , 我们一直讲到深夜。
是 咯。 着 , 说 踮起 脚 帮 我 去 梳 了梳 蓬 乱 很 少 很 少 。 我 不 知道 , 什 么 力 量 让
直到今天 那个神奇的夜晚依 的头发 。 梳头时 , 他那细心与专注 的 他Leabharlann 如此关爱 、 如此呵护着一个年轻
年。 记得有一年 , 我到明德 中学去参 比如站着丁字步、 深隋朗诵 的吴振乾 记 忆 。
加 长沙市赛课。 马上就要登 台了 , 不 老师 , 比如气质如空谷幽兰而又才华 晓得 杨 老师 从 哪里 弄来 了一把 梳 灼灼的肖笃宋老师 ……
子 。他笑着说 : 慢点 , 把头发搞帅点
生活中 ,我与他们 的交 往其实
该诗的教学出现在 高中, 自2 0 年 雎》是一首婚 歌 ;琴瑟 友之 ”钟鼓 景 ; 02 “ “ 又翻 出已得 时一段 , 写个 欢欣鼓
后, 人教社才将 它选为九年级教材 。 乐之” 等诗句 , 描绘 了欢 欣鼓 舞的光 舞 的光景 , 无非描 写‘ 君子好逑 ’ 一句
( ) 一 诗歌 内容 方 面
家是毫无异议的 ,但对于追 求的结 睡不踏实 , 不安 稳 , 心潮起伏 , 于是 以为实事 , 失之矣 。 “ ”幻想说” 大概是
果 , 有 了几 种 不 同 的看 法 : 就
想 到将来结婚 时 的场 面多 么热 闹 , 以他们两人 的观点作 为依据的。
3“ . 求爱说 ” 。第三章写“ 君子” 求
( ) 于 人物 形 象 二 关
”嚣 :掰蜀E誓召嘲
作” 。我们再想像一 下贵族妇女的采
r 贵 君子是何 等人 ? 在诗经 时代 , 君 荇吧 :、环或请来的渔 妇驾着船 , 时 到 的求 爱的 方法 , “ 子 ” “ 是 君 向 淑 子一般是 贵族 的泛称 ,但此君子肯 族妇 女们 坐在船上 ,时而采采荇 ,
关雎习题和答案
关雎习题和答案
《关雎习题和答案》
关雎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诗歌,描述了古代女子在河边思念心上人的情感。
这首
诗也被用作了一些习题和答案的标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些习题和答案。
1. 习题: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和“雎鸠”分别指什么?
答案:关关指的是鸟叫声的模仿词,雎鸠是一种水鸟,这里是指雌雄鸟相亲相爱。
2. 习题:关雎中的“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中的“一苇杭之”是什么意思?
答案:这句话是说虽然河水很宽广,但只要有一根苇草就能横渡过去,形容情
侣之间的爱情坚固。
3. 习题:关雎中的“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和“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有何不同?
答案:这两句话是一样的,都是形容情侣之间的爱情坚固。
4. 习题: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和“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前者表达了对爱情的眷恋和思念,后者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定和信任。
通过这些习题和答案,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关雎这首古诗,也能更好地理解其
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希望大家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其中的美好,感
受其中的情感,让古诗在我们心中永远流传下去。
《关雎》一课中两个问题的处理
《关雎》一课中两个问题的处理今天的语文课上《诗经》两首中的《关雎》,诵读、品析、仿写,在教师的情境设计和巧妙引导中,学生兴趣盎然。
教学只剩下最后一个环节──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
我本来设计的问题是:你发现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自我感觉这个问题比较平淡,缺乏新意,学生可能兴趣不大。
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来谈谈对该诗语言上的阅读感受或者困惑。
问题一抛出,学生就议论开了,男生沈某举手说道:“老师,诗歌中‘参差荇菜’这个句子为什么出现了三次?”我一听,乘机说道:“同学们看一下,诗歌中出现多次的句子还有没有?”学生马上又找出了其他几个句子,如“窈窕淑女”、“左右流之”等,这些句子或完全一样,或只变动了其中的几个字。
我继续启发道:“你们觉得这些句子重复出现是否显得多余呢?”然后我让学生小组讨论。
并适当补充诗歌的一些知识,强调“诗”与“歌”的关系,诗歌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就像舞蹈一样,“言之不足故歌之,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中,我们形成了共识:这首诗的一些语句重复出现,并不多余,诗人只唱一遍,意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直到唱痛快为止。
重章叠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这时,又有学生说:“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过程,是一首爱情诗,那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我心中暗暗高兴,因为这正是我要同学们了解的《诗经》的起兴手法。
于是我提醒学生关注文章下面注解中“关关雎鸠”的意思,并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一小组代表薛某同学发言:“我们小组同学认为,雎鸠就是鱼鹰,它是一种抓鱼的水鸟,诗歌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就意味着诗中的男子就像是鱼鹰,那位女子就像是鱼,男子追求女子就像鱼鹰抓鱼。
《关雎》教学的几个问题
《关雎》教学的几个问题《关雎》一诗《诗经》中的名篇,教学之中要注意语言训解、诗旨、评论与影响等不同环节的设计,充分汲取前人研究成果中的合理成分。
《关雎》是《诗经》中的名篇,位列三百篇之首,是研读《诗经》无法绕过的篇目,古今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很多,但其中存在的?I格矛盾之处也不少,在实际教学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需要审慎考查。
针对这首诗在经学史、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教学设计除了常见古诗文教学中的字词解释、串讲大意两个环节之外,还需要增加主旨分析、评论与影响等内容,以便优化教学效果。
文字词汇训解方面,《关雎》诗中有四处难点。
关关,古今有四种训解,一是鸟的和鸣声,如毛传云“关关,和声也。
”赵逵夫先生释为“拟声词,雎鸠雄雌和鸣之声。
”[1]宋德宪先生则径自释为“即呱呱。
象声词,形容水鸟雌雄相应的和鸣声。
”[2]二是鸟鸣声;三是王先谦认为“关”意为通知、报告,“鸟之情意通,则鸣声往复相交,故曰关”。
更有学者就此引申以为“关关”称指鸟的相交相欢;四是共同。
在2018年8月召开的第八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张亚林先生提交《于无声处释“关关”》一文,指出关中方言“关关”意为共同、一起,认为《关雎》亦应作如此解。
张氏的解说虽有方言依据,但那是记音词,其字是否即作“关关”二字尚不能肯定。
“关关”属于拟声词无疑,但其古音确切对应呱呱、叽叽、喳喳诸词的哪一个,则难以论定。
由于全篇语境限制不足,我们从诗句中无法确定雎鸠鸟到底出现了几只,因此,此处的“关关”二字不妨宽泛地训释为“鸟鸣声”。
窈窕,古今有六种训释,一是毛传云“窈窕,幽闲也。
”二是《文选》卷二十一颜延年《秋胡诗》李善注引薛君《韩诗章句》云“窈窕,贞专貌。
”三是扬雄《方言》卷二云“窕,艳美也……陈楚周南之间曰窕,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美色或谓之好,或谓之窕……美状为窕。
美色为艳,美心为窈。
”四是《楚辞?九歌?山鬼》王逸注云“窈窕,好貌。
”五是孔颖达云“窈窕者,谓淑女所居之宫,形状窈窕然。
《关雎》教学反思
《关雎》教学反思关雎教学反思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界一直把古诗词的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首古代诗歌《关雎》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学习和欣赏这首古代诗作。
《关雎》是中国古代《诗经》中的一篇,诗中表达了作者思念远方的亲人、深情的爱侣以及追求真挚爱情的悲壮情感。
通过教授《关雎》,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
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关雎》的背景知识,包括诗歌的作者、朝代背景等。
这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或导读相关文章进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融入到这首古代诗歌中。
通过解读诗歌背景,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情感的表达和意义的内涵。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启发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关雎》,通过模拟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并能够更加投入到诗歌的意境中。
同时,可以结合音乐、图片或视频资源,创设多重感官体验,使学生对诗歌产生更深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除了阅读理解和欣赏,《关雎》的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的创作。
通过学习这首古代诗歌,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扩展的训练。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关雎》的情感主题,以现代的创作方式,写一篇描写自己感情、情感追求的文章或进行创作诗歌,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在关于《关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通过对诗歌意境、情感表达和文字运用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表达手法以及与当代生活的联系等。
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或写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教学《关雎》这首古代诗歌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雎教学三阶段主问题
关雎教学三阶段主问题关雎教学三阶段主问题关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是《诗经》中的一个篇目。
在现代汉语中,关雎指的是一种古典诗歌体裁,通常由两个相同的四句联构成。
关雎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必修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阶段来讲解如何教授关雎。
第一阶段:了解关雎在教授关雎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关雎。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 关雎的概述:介绍什么是关雎、它的起源和特点等。
2. 关于《诗经》:介绍《诗经》的来源、作者、内容等基本信息。
3. 关于韵律:讲解什么是韵律、韵律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等。
4. 关于“雅”与“颂”:讲解“雅”与“颂”的区别及其在《诗经》中所占比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于关雎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和了解。
第二阶段:分析关雎在了解关雎的基础上,需要分析关雎的结构和特点。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 关雎的结构:讲解关雎由两个相同的四句联组成,每一联都有三个音节相同的韵脚。
2. 关于意象:讲解关雎中常见的意象,如“采薇”、“东篱”等。
3. 关于情感:讲解关雎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如爱情、离别等。
4. 关于文化内涵:通过分析关雎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如婚姻观、人生观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关雎。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讲解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关雎,并对其产生兴趣。
第三阶段:创作关雎在了解和分析了关雎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 针对某一主题进行创作:例如爱情、友情、家庭等。
2. 模仿经典:引导学生模仿《诗经》中的经典篇目进行创作。
3. 探索自我风格:鼓励学生在创作中探索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创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关雎的结构和特点,并提高其写作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关雎,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这种古典诗歌。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让他们在欣赏和创作关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关雎》教学设计与反思
《关雎》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雎》的作者以及背景知识;2.理解《关雎》的内容和意图;3.分析《关雎》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关雎》的内容和意图;2.分析《关雎》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评意识;2.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四、教学方法:1.讲述与解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3.学生展示和评价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关雎》的作者和背景知识,引出下一个环节的讨论。
第二步:小组合作讨论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例如《关雎》中的爱情主题、自然景物的描写等。
2.教师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关雎》中的内容和意图,以及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三步:学生展示和评价1.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2.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四步:归纳总结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关雎》的理解。
2.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行拓展和深化对《关雎》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能够理解《关雎》的内容和意图,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学生通过互动讨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关雎》;3.教学过程是否顺畅: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并合理安排时间,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展示;4.教学效果如何: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的方式,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得到了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评意识得到了培养。
初中关雎诗经教案
初中关雎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这首诗;(2)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2)通过深入理解这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学习这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1)体会这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问题。
一、导入新课1.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分类,简介“风”、“雅”、“颂”的特点。
二、资料助读1.介绍《关雎》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了解《关雎》在《诗经》中的地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关雎》,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诗意。
四、思考问题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析诗歌形象;品析诗歌语言;朗读背诵。
一、分析诗歌形象1.引导学生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会其情感。
2.讨论:如何理解“君子”和“淑女”的形象?二、品析诗歌语言1.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赋比兴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分析诗歌中的重章叠句,感受其音韵美。
三、朗读背诵1.组织学生朗读,注意情感的把握。
2.引导学生背诵这首诗,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经》的基本知识,学习了《关雎》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学习《诗经》,领略其韵味。
《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
《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解读意思是对事物进行理解的过程或者结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ju)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
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
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
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读解】《诗经·关雎》一诗,被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选用。
除了个别词语的理解有些难度,该诗似乎浅显到不需要解读,因而很少有教师认认真真去解读,大多在一番陈词滥调的赞美之后,解读便消于无形。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也都照本宣科,按照《教师教学用书》的解说,把结论贩卖给学生。
这既糟蹋了这首美丽的诗歌,也丧失了一次很好的“诗教”机会。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该诗进行一次有别于社会消遣性解读和文艺理论研究式的教学解读。
一、文本误读:止于不当止之处对《关雎》文本的误读,主要发生在对内容的误解上。
关雎课后反思详情
关雎课后反思详情1. 引言在课堂上学习《关雎》这首古文诗,我对其中的意象、诗意和文化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通过课后反思,我意识到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究的细节。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在关雎课后反思中的思考和疑惑,并试图给出相应的解答。
2. 关雎的意象与诗意《关雎》是一首描述古代夏王朝社会生活的诗歌作品。
通过描述柳丝被风吹拂、关雎在草地上踱步的情景,诗人巧妙地描绘了古代人们的闲暇生活。
然而,我对其中的意象和诗意还有一些疑惑。
首先,在关雎课文中,诗人用“潸”字描述了柳丝的形态:“潸其如飘飖。
”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中并不常见,我不明白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潸”常用于描写柳枝柔软、颤抖的样子。
柳丝在风中飘扬的景象给人以凄美、犹豫的感觉,与整首诗歌的柔媚气质相呼应。
其次,在课文中,有一处令我困惑的地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我不明白“洲”指的是什么地方。
经过查证,我了解到“洲”在古代指的是位于地势较低的地方,常常有水流经过。
因此,“河之洲”可以理解为位于河流岸边、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区。
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成功地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柔和、宜人的环境。
3. 文化背景与历史意义《关雎》所描绘的是夏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场景,通过对这一诗歌的学习,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夏王朝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王朝,但关于夏代的具体资料非常有限。
夏代被认为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其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夏代,人们生活在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中,农业生产和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关雎》这首古文诗,我们可以窥见夏王朝时期社会的闲暇生活。
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追求快乐、享受生活,而这种追求我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4. 反思与启示通过对《关雎》的课后反思,我对其中的意象、诗意以及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将来的学习中,我会继续探索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诗歌是一种深奥而富有表达力的艺术形式,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关雎》中“爱情和重章叠句问题的处理
《关雎》流传两千余年而不衰,是一首对后世和爱情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古老恋歌。
这首脍炙人口的优秀民歌,巧妙运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位女子时的心情,反映出他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
纵观全诗,真切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因此,作品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特点是本节课教学中的重点。
那么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能合理引导学生解决此重点,成了课前困扰的难题。
苦思冥想之余,在先导入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诗经》的有关常识后,通过几轮诵读,让学生对本文的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着,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两组问题,课堂效果很好,尤其是巧妙自然地处理了让学生觉得敏感而又神秘的爱情话题。
现整理如下:
第一组问题:(设计这组问题目的是想将爱情这个神秘的话题在学生中变得轻松和直白一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从而正确与异性交往。
)
问题1:《关雎》是《诗经》中的首篇,为何要将这首爱情诗编入中学课本让大家来学习?(学生讨论)
生1:因为这首民歌在当时流传很广,唱出了百姓的心声,有代表性。
生2:对爱情的讴赞也是文学作品创作的永恒的主题之一。
生3:《诗经》在文学史上地位不可低估,作为开篇,或许是希望提倡某种爱情观吧。
(学生哄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0 |教材教法丨
教学《关雎》常遇问题及化解方法◎马守东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爰情
诗歌,大部分表现劳动人民纯洁、朴实、健康的思想感 情。
《关雎》作为《诗经》首篇,是较为优秀的爱情篇章。
那么在教学《关雎》的时候,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格律和韵味。
格律,指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格式、音
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一系列准则。
韵味是中国古代诗
学的重要范畴,是 和诗的学总,要是
指人味的效果。
有的老师“引读 译读 读 读
,,,师
生效果,重 的有效教学,有
中国诗歌的格律。
有 •
表现 ,而•是《诗经 有名词“7 :中•,其重要 想,所,有讲一下
•实是有 。
t
的,开的 ,开的 ,是
的(•、、表现 是诗歌 等的 ,一 有的 韵。
有的老师 学生在想 ,能较好地起
译诗文、理解题的作用。
虽然 稍显凌乱,
给人感觉不是完,是,论是重章叠句,还是老
师诗一样的导引、启发,《关雎》诗歌的影响等,都
重 学生 感受的熏陶,人文稍微强一些,:有深谷幽兰的韵味。
,大多数老师都没有注重格律和韵味的有机
结合。
怎样做格律与韵味的有效结合呢?
一、重在预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多的,多的句
子!是,《诗经》不同一般的古代诗歌,有些句子,字
词的读音现在早已消失了,所以,学生的预习,就显得
格外重要。
否则,有充分的预习,影响诗歌的诵读,
影响了对诗歌的理解,更难以领诗歌有的格律和
韵味。
二、重在诵读
事实,我们一直是以初时间紧任务重为借口
让自己低头往走,使自己的 朗朗诗韵。
俗 w熟读唐诗百首,不作诗吟。
句
话充分 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要学生白诗歌的内涵,第一是要学生熟读,体 诗歌的韵律。
《关雎首诗,在韵律上有
样几个特点:①双声叠韵。
、等词。
②重章叠句。
是诗歌常用的现,章句 ,是在中间更 数 语,达 往复的作用。
③两两停顿。
《关雎》每句四字,两两停顿,读起非常有感。
所,教师在领学生读首诗歌的时候,要
首诗歌的韵律 ,要 们 诗歌的韵律。
同时还 学生朗读 首诗歌的一些方 。
在
读两两停顿的时候,中间要做 ,声音要稍微,:关关一雎鸠,那么古诗的格律和韵味 :自然。
三、重在方法指导
是《诗经 ,所以在教学《关雎》时,应重学生学的指导,侧重对“》、、现 作用的 ,使学生能白诗歌的独 ;
,学生其其。
《关雎》的要现:是,所谓“彡,的引起所 ,为。
是一 的现 。
诗 雎鸠•有,应 子 动方,难 得而“彡”•,得而”•等。
的优点在 深,能
产生文已 有的效果。
所,引导学生反
复吟诵,《关雎》格律与韵味的有机结合。
四、重在体会情感
在教学《关雎》时,很多教师总是以初中孩子
较敏感 情为借口,有 诗歌的 教学,总是浅尝辄止的让学生理解诗歌意思后,能准确背 诵古诗 事。
学习《关雎 关 •君子”,学生们 丨理解文中子和的情,起 感情的
重 。
2600多的子,学 一高的好得 人的 ,,不是一般 人所能够做的,是,子为 学习,为自己,得 的情。
现在,有些子为学习,但他去学习 ,学抽烟,学跳舞,学游戏……,学生们自然 理解 的情,起 情的重。
^样,关 •君子”演绎为路径,学生认知《关雎》那时代的情观和•子”•的形,现代的
情,学生 健康的爰情教育,这教学内
容吻合 目标。
达 工 与人文的并重,达 格律与韵味的有机统一。
马守东,山东莱芜市口镇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