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AJCC肺癌第8版TNM分期

合集下载

恶性胸膜间皮瘤TNM分期(AJCC第8版)

恶性胸膜间皮瘤TNM分期(AJCC第8版)
肿瘤侵犯同侧胸膜表面的所有部位(胸膜顶,纵膈胸膜,膈胸膜,脏层胸膜),并具备至少一种以下特征:
·侵犯胸内筋膜
·侵犯纵膈脂肪
·侵犯胸壁软组织的单个、可完整切除的病灶
·非透壁性心包浸润
T4
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肿瘤。
肿瘤侵犯同侧胸膜表面的所有部位(胸膜顶,纵膈胸膜,膈胸膜,脏层胸膜),并具备至少一种以下特征: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恶性胸膜间皮瘤TNM分期:
分期标准
分期
T
N
M
ⅠA期
T1
N0
M0
ⅠB期
T2 or T3
N0
M0
Ⅱ期
T1
N1
M0
Ⅱ期
T2
N1
M0
ⅢA期
T3
N1
M0
ⅢB期
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N2
M0
ⅢB期
T4
任何N
M0
Ⅳ期
任何T
任何N
M1
·肿瘤的胸壁弥漫性浸润或多个病灶,有或无肋骨破坏
·直接经膈肌侵入腹腔
·直接侵犯对侧胸膜
·直接侵犯纵膈器官
·直接侵犯脊柱
·穿透心包的内表面,有或无心包积液,或侵犯心肌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转移至同侧支气管、肺、肺门或纵膈淋巴结
N2
转移至对侧纵膈、同侧或对侧锁骨上淋巴结
恶性胸膜间皮瘤TNM分期(AJCC第8版)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

肺癌分期第八版

肺癌分期第八版

2、新版TNM分期主要变更内容2.1 T分期(1)将T1分为T1a(≤1cm),T1b(>1至≤2cm),T1c(>2至≤3cm);(2)T2分为T2a(>3≤4cm)和T2b(>4至≤5cm);(3)重新分类大于5cm且小于或等于7cm的肿瘤分为T3;(4)重新分类超过7cm或更大的肿瘤为T4;(5)支气管受累距隆突小于2cm,但不侵犯隆突,和伴有肺不张/肺炎则归为T2;(6)侵犯膈肌分为T4;(7)删除纵隔胸膜浸润这一T分期术语。

2.2 N分期继续使用原N分期方法。

但提出了转移淋巴结的位置:nN(单站与多站),存在和不存在跳跃式淋巴结转移,pN1a,pN1b,pN2a1,pN2a2和pN2b可能对预后的评价更为精确。

2.3 M分期将M1分为Mla,M1b和M1c:(1)Mla局限于胸腔内,包括胸膜播散 (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胸膜结节)以及对侧肺叶出现癌结节归为Mla;(2)远处器官单发转移灶为M1b;(3)多个或单个器官多处转移为M1c。

2.4 TNM分期(1)IA起分为IA1,IA2和IA3;(2)T1a,bN1由IIA期改为IIB期;(3)T3N1由IIB期改为IIIA期;(4)T3N2 由IIIA期改为IIIB期;(5)T3-4N3 更新为IIIC期;(6)M1a和M1b 更新为IVa, M1c更新为IVb。

3、新版TNM分期调整部分详细解读3.1 T分期解读及修改依据3.1.1更加强调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Rami-Porta学者研究发现肿瘤大小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2]。

根据NSCLC患者原发肿瘤大小不同,将其分为≤1cm,1~2cm,2~3cm,3~4cm,4~5cm,5~6cm,6~7cm这7个组别观察其术后预后差别,研究发现对于≤5cm的前五组,每增加1cm,各组的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1),而最后两组生存差异不大,因此将其合并为T3(肿瘤最大径>5cm,≤7cm)。

第八版肺癌 TNM 分期(2017 年 1 月执行)

第八版肺癌 TNM 分期(2017 年 1 月执行)

一表记住第8版肺癌分期TNM 分期是恶性肿瘤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用来确定疾病进展,指导治疗。

国际肺癌协会(IASLC)在1990~2000 年间对81000 例可评估肺癌患者的回顾性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了UICC 和AJCC 第六版肺癌TNM 分期基础。

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UICC 第7 版肺癌TNM 分期标准是2009 年颁发,至今有 6 年未更新。

IASLC 此次分期纳入了来自国际1999~2010 年期间的77156 例肺癌患者(亚洲占79%),分析由华盛顿癌症研究和生物分析(CRAB)组织完成。

此版本的修订审核比历届版本更严格,前期研究成果——新的第8 版肺癌TNM 分期建议已于2016.1 刊登于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让我们通过几张表格瞻仰一下。

T - 原发肿瘤Tx:未发现;T0:无;Tis:原位癌;Tia(mis):微浸润性腺癌。

T1 肿瘤最大直径≤3cm;T2:(符合4 条中1 条)3cm<肿瘤最大径≤5cm;侵犯主支气管(侵犯限于支气管壁时,虽可能侵犯主支气管,仍为T1),但未侵及隆突;侵及脏胸膜;有阻塞性肺炎或者部分肺不张。

T3:(符合4 条中1 条)5cm<肿瘤最大径≤7cm;侵袭胸壁/ 膈神经/ 心包;全肺肺不张肺炎;同一肺叶出现孤立性癌结节。

T4:(符合3 条中1 条)肿瘤最大径>7cm;侵袭纵隔/ 心脏/ 大血管/ 隆突/ 喉返神经/ 主气管/ 食管/ 椎体/ 膈肌;同侧不同肺叶内孤立癌结节。

Nx:无法评估;N0:无;N1:同侧支气管周围和/ 或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肺内淋巴结有转移N2:同侧纵隔内和/ 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N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x:无法判断;M0:无;M1:有。

当有远处转移,即M1 时,无论T、N 如何均为IV 期。

第八版肺癌TNM 分期(2017 年 1 月执行)新分期变化新分期的最大亮点就在于,把M 分期的 M1a、M1b 细分为 M1a(胸腔内)、M1b(胸腔外单发转移)、M1c(单或多个器官多处转移),新版的 M1b 与「寡转移」的概念相呼应。

肺癌分期AJCC第8版

肺癌分期AJCC第8版
简单的来说,新的分期更加重视了肿瘤大小对于预后的影响。研究[2]发现肿 瘤大小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原发肿瘤直径≤1 cm,1 cm-2 cm, 2 cm-3 cm,3 cm-4 cm,4 cm-5 cm,5 cm-6 cm,6 cm-7 cm这7个组别, 其预后根据肿瘤的大小预后不同,肿瘤越大,预后越差。
T2:肿瘤最大径>3 cm,≤5 cm;侵犯主支气管(不常见的表浅扩散型肿瘤,不 论体积大小,侵犯限于支气管壁时,虽可能侵犯主支气管,仍为T1),但未侵及 隆突;侵及脏层胸膜;有阻塞性肺炎或者部分或全肺肺不张。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 件即归为T2。
T2a:肿瘤最大径>3 cm,≤4 cm; T2b:肿瘤最大径>4 cm,≤5 cm;
4. 侵犯膈肌及纵隔胸膜的T分期调整
第七版TNM分期将肿瘤直接侵犯膈肌及纵隔胸膜均归为T3。 最新研究发现膈肌浸润患者要比其他pT3患者预后更差,类似于pT4患 者,因此新版TNM分期将侵犯膈肌归为T4。 对于纵隔胸膜浸润,研究者认为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胸腔镜活检后才 能进一步确认,和壁层胸膜不同,纵隔胸膜受累没有明显征象,当发 现纵隔胸膜受累时往往肿瘤已越过胸膜侵犯到胸膜内组织或脏器,而 且病理界定有一定困难,在病理分期中极少见仅单独纵隔胸膜受侵而 没有浸润到纵隔内组织的情况,因此将纵隔胸膜浸润纳入临床分期并 不可靠,故而在新版分期中删除了纵隔胸膜受累的T分期因素。
对于那些直径≤5 cm的患者,肿瘤至今每增加1 cm,其预后明显下降(P < 0.001),而对于肿瘤最大径 > 5 cm,≤7 cm的患者生存率变化不大,因此 将其统称为T3。 由于肿瘤最大径≤3 cm及 > 3 cm生存差异很大(P < 0.001),因此将3 cm 仍作为T1、T2的分界点,前三组T1又依次分为T1a、T1b、T1c,中间两组 T2分又为T2a及T2b,每个分期间隔为1 cm。 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 > 7 cm患者预后与七版分期的T4患者生存率类似, 因此新版将 > 7 cm归为T4。

肺癌第8版TNM分期

肺癌第8版TNM分期
第七版肺癌TNM分期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2009年颁 布的
2
背景
新版分期包含了1999-2010年间94708 例肺癌患者,来自16个国家的35个数据 库,其中NSCLC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亚 洲病例数明显增加。
3
T-原发肿瘤
4
5
改变
(1)将T1分为T1a(≤1cm),T1b(> 1至 ≤2cm),T1c(> 2至≤3cm);(2)T2分为 T2a(> 3≤4cm)和T2b(> 4至≤5cm);(3) 重新分类大于5cm且小于或等于7cm的肿瘤分 为T3;(4)重新分类超过7cm或更大的肿瘤 为T4;(5)支气管受累距隆突小于2cm,但 不侵犯隆突,和伴有肺不张/肺炎则归为T2; (6)侵犯膈肌分为T4;(7)删除纵隔胸膜 浸润这一T分期术语。
18
19
IA 细分为 IA1、IA2、IA3;T1a~bN1 由 IIA 变为 IIB;T3N1 由 IIB 变为 IIIA 期; T3N2 由 IIIA 期变为 IIIB 期;T3~4N3 变 为 IIIC。M1a 和 M1b 变为ⅣA,M1c 变 为 ⅣB。
10
11
N-区域淋巴结转移
x:无法评估;N0:无; 1:同侧支气管周围和 / 或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肺内淋巴结有转 移(10-14站) 2:同侧纵隔内和 / 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2-9站) 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 转移。
12
13
14
N分期---增加了病理亚分期
7
主支气管受累距隆突的距离不再 作为T分期的依据
第七版分期中将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离隆突≥2cm归为 T2,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为 T3。而研究却发现,在所有的研究人群中,累及主支 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生存差 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 但未累及隆突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因此新 版分期对于主支气管受累,只要未侵犯隆突,无论距

AJCC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

AJCC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

第7组
隆突下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气管
隆突下方,但和 肺内的下叶支气 管和动脉不相连。
第十一页,共32页。
第8组
食管旁淋巴结 隆突水平以下,淋
巴结位于食道两侧, 邻近食道壁,不包 括隆突下淋巴结。
第十二页,共32页。
第9组
肺韧带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肺韧
带内,包括位于 下肺静脉后壁和 下部的淋巴结。
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将于 2017年1月1日开始颁布实施,此版分期包含 了1999-2010年间94708例肺癌患者,来自16 个国家的35个数据库。
第一页,共32页。
胸部淋巴结分组
上纵隔淋巴结
第八页,共32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5组
主动脉弓下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 主动脉和左肺动脉的外 侧,左肺动脉第一分支 的近侧,并位于胸膜反 折点以内。
第九页,共32页。
第6组
主动脉弓旁淋巴结 (升主动脉、膈神经) 淋巴结位 于升主动 脉、主动脉弓及无名 动脉的前方或外侧。
第十页,共32页。
第13组
段淋巴结
淋巴结邻近段支气管。 第14组 亚段淋巴结
亚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
第十六页,共32页。
第十七页,共32页。
第十八页,共32页。
第十九页,共32页。
第二十页,共32页。
第二十一页,共32页。
第二十二页,共32页。
第二十三页,共32页。
第二十四页,共32页。
第二十五页,共32页。
胸部淋巴结分组?上纵隔淋巴结?1最上纵隔?2上气管旁?3血管前和气管后?4下气管旁包括奇静脉淋巴结?主动脉淋巴结?5主动脉下主肺动脉窗?6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神经旁?下纵隔淋巴结?7隆突下?8食道旁隆突水平以下?9肺韧带?n1淋巴结?10肺门?11叶间?12叶?13段?14亚段1

肺癌第8版TNM分期

肺癌第8版TNM分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强调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
Rami-Porta学者研究发现肿瘤大小是影响肺癌患者预 后的重要因素。根据NSCLC患者原发肿瘤大小不同, 将其分为≤1cm,1~2cm,2~3cm,3~4cm, 4~5cm,5~6cm,6~7cm这7个组别观察其术后预后 差别,研究发现对于≤5cm的前五组,每增加1cm, 各组的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1),而最 后两组生存差异不大,因此将其合并为T3(肿瘤最大 径>5cm,≤7cm)。由于肿瘤最大径≤3cm及>3cm 生存差异很大(P<0.001),因此将3cm仍作为T1、 T2的分界点,前三组T1又依次分为T1a、T1b、T1c, 中间两组T2分又为T2a及T2b,每个分期间隔为1cm。 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7cm患者预后与七版分期 的T4患者生存率类似,因此新版将>7cm归为T4。
T2。
侵犯膈肌及纵隔胸膜的T分期调整
第七版TNM分期将肿瘤直接侵犯膈肌及纵隔胸膜均归 为T3。最新研究发现膈肌浸润患者要比其他pT3患者 预后更差,类似于pT4患者,因此新版TNM分期将侵 犯膈肌归为T4。对于纵隔胸膜浸润,研究者认为需要 进行手术切除或胸腔镜活检后才能进一步确认,和壁 层胸膜不同,纵隔胸膜受累没有明显征象,当发现纵 隔胸膜受累时往往肿瘤已越过胸膜侵犯到胸膜内组织 或脏器,而且病理界定有一定困难,在病理分期中, 极少见仅单独纵隔胸膜受侵而没有浸润到纵隔内组织 的情况,因此将纵隔胸膜浸润纳入临床分期并不可靠 ,故而在新版分期中删除了纵隔胸膜受累的T分期因素 。
第七版肺癌TNM分期标准是2009年颁 布的
背景
新版分期包含了1999-2010年间94708 例肺癌患者,来自16个国家的35个数据 库,其中NSCLC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亚 洲病例数明显增加。

临床肿瘤TNM分期标准大全(第八版)

临床肿瘤TNM分期标准大全(第八版)

胃癌TNM分期标准2010年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TNM分期标准(第7版):原发肿瘤(T)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切除标本中未发现肿瘤Tis:原位癌:肿瘤位于上皮内,未侵犯粘膜固有层T1a: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T1b:肿瘤侵犯粘膜下层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肿瘤穿透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a: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T4b:肿瘤侵犯邻近组织结构区域淋巴结(N)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1-2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2:3-6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7个及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3a:7-15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b:16个(含)以上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远处转移(M)M0:无远处转移M1:存在远处转移分期:0期:TisN0M0IA期:T1N0M0IB期:T1N1M0、T2N0M0IIA期:T1N2M0、T2N1M0、T3N0M0IIB期:T1N3M0、T2N2M0、T3N1M0、T4aN0M0IIIA期:T2N3M0、T3N2M0、T4aN1M0IIIB期:T3N3M0、T4aN2M0、T4bN0M0、T4bN1M0IIIC期:T4aN3M0、T4bN2M0、T4bN3M0IV期:任何T任何NM1结直肠癌TNM分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第七版)原发肿瘤(T)T 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T1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T4a肿瘤穿透腹膜脏层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区域淋巴结(N)N 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b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c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 D,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2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M1a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M1b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解剖分期/预后组别:注:1 临床TNM分期(cTNM)是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所有资料都是原发瘤首诊时经体检、影像学检查和为明确诊断所施行的病理活检获得的。

分期手册AJCC第8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TNM分期图谱

分期手册AJCC第8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TNM分期图谱

分期手册AJCC第8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TNM分期图谱
纵膈淋巴结分区
AJCC第八版肺癌分期图谱
8th VS 7th
1
T分期
◆T1分为T1a:≤1cm;T1b:>1cm到≤2cm;T1c:>2cm到≤3cm;
◆T2分为T2a:>3cm到≤4cm;T2b:>4cm到≤5cm;
◆T3为>5cm、≤7cm的肿瘤;
◆T4为≥7cm的肿瘤;
◆支气管受累距隆突小于2cm,但未侵犯隆突、伴有肺不张或肺炎的肿瘤由T3期变为T2期;
◆侵犯膈肌改为T4期;
◆纵隔胸膜浸润T分期去除。

2
N分期
◆提出了转移淋巴结位置、站数和跳跃式转移的概念;
◆将N1分为pN1a(单站)、pN1b(多站);
◆N2分为pN2a1(单站,跳跃式转移无N1淋巴结)、pN2a2(单站N2有N1转移)、pN2b(多站N2转移)。

3
M分期
◆将M1分为M1a(局限于胸腔,包括胸膜播散)、M1b(远处器官单发转移灶)和M1c(单个或多个器官的多处转移)。

4
TNM分期
◆IA期分为IA1、IA2、IA3期;
◆T1a-bN1M0从ⅡA期改为ⅡB期;
◆T3N1M0由ⅡB期改为ⅢA期;
◆T3N2M0由ⅢA期改为ⅢB期;
◆M1a和M1b改为ⅣA期,M1c改为ⅣB期。

参考文献:
[1]Detterbeck FC, Boffa DJ, Kim AW, Tanoue LT, The 8th Edition Lung Cancer Stage Classification, CHEST (2016), doi: 10.1016/j.chest.2016.10.010.
编辑 | 陈海石。

Merkel细胞癌TNM分期(AJCC第8版)

Merkel细胞癌TNM分期(AJCC第8版)
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移行转移(原发肿瘤不连续:位于原发肿瘤与引流区域淋巴结之间或原发肿瘤远端)无淋巴结转移
N3
移行转移(原发肿瘤不连续:位于原发肿瘤与引流区域淋巴结之间或原发肿瘤远端)伴淋巴结转移
病理N(pN)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pN0
病理检查未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a(sn)
临床隐匿性淋巴结转移仅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确诊
pN1a
临床隐匿性淋巴结转移伴淋巴结清扫
pN1b
临床和/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显微镜下证实
pN2
移行转移(原发肿瘤不连续:位于原发肿瘤与引流区域淋巴结之间或原发肿瘤远端)无淋巴结转移
pN3
移行转移(原发肿瘤不连续:位于原发肿瘤与引流区域淋巴结之间或原发肿瘤远端)伴淋巴结转移
Merkel细胞癌TNM分期(AJCC第8版)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最大径≤2cm
T2
2cm<肿瘤最大径≤5cm
T3
肿瘤最大径>5cm
T4
原发肿瘤侵犯筋膜、肌肉、软骨或骨
区域淋巴结(N)
临床N(c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进行临床评估
N0
临床和/或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
Ⅰ期
T1
N0
M0
ⅡA期
T2-3
N0
M0
ⅡB期
T4
N0
M0
ⅢA期
T1-4
N1a(sn) or N1a
M0
ⅢA期

(word完整版)临床肿瘤TNM分期标准大全(第八版),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临床肿瘤TNM分期标准大全(第八版),推荐文档

胃癌TNM分期标准2010年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TNM分期标准(第7 版):原发肿瘤(T)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 :切除标本中未发现肿瘤Tis :原位癌:肿瘤位于上皮内,未侵犯粘膜固有层T1a: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T1b:肿瘤侵犯粘膜下层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 :肿瘤穿透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a: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T4b:肿瘤侵犯邻近组织结构区域淋巴结(N)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 1-2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2: 3-6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 7个及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3a: 7-15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b: 16个(含)以上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M1 :存在远处转移分期:0期: TisNOMOIA 期:T1N0M0IB 期: T1N1M0、T2N0M0IIA 期:T1N2M0、T2N1M0、T3N0M0IIB 期: T1N3M0、T2N2M0、T3N1M0、T4aN0M0IIIA 期:T2N3M0、T3N2M0、T4aN1M0IIIB 期:T3N3M0、T4aN2M0、T4bN0M0、T4bN1M0IIIC 期:T4aN3M0、T4bN2M0、T4bN3M0IV期:任何T任何NM1结直肠癌TNM分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 /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第七版)原发肿瘤(T)T 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 o无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T i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T4a肿瘤穿透腹膜脏层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区域淋巴结(N)Z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 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 b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 c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 tumor deposit ),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2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M无远处转移M有远处转移M a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M 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解剖分期/预后组别:注:1 临床TNM分期(cTNM是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所有资料都是原发瘤首诊时经体检、影像学检查和为明确诊断所施行的病理活检获得的。

原发性皮肤瘤TNM分期(AJCC第8版)

原发性皮肤瘤TNM分期(AJCC第8版)
原发性皮肤B细胞/T细胞淋巴瘤(非MF/SS)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
无临床或病理性淋巴结转移
N1
除当前或先前侵犯的皮肤区域外,侵犯一个外周淋巴结区域
N2
侵犯两个或多个外周淋巴结区域,或不排除当前或先前侵犯的皮肤的任意淋巴结区域
N3
侵犯中央淋巴结
远处转移(M)
蕈样肉芽瘤和赛扎里综合症
M0
未侵犯内脏器官
克隆阳性**
B1
低血液肿瘤负荷:≥5%的外周淋巴细胞是非典型(赛扎里)细胞,但不符合B2标准
B1a
克隆阴性**
B1b
克隆阳性**
B2
高血液肿瘤负荷:≥1000/μL赛扎里细胞*,且克隆阳性**
*对于血液而言,赛扎里细胞为卷积性脑核淋巴细胞。如果无法使用赛扎里细胞来确定B2的肿瘤负荷,则可以使用改进后的ISCL标准以及阳性的TCR基因克隆性重排 来代替:(1)扩增CD4+或CD3+细胞,且CD4/CD8比例>10;或(2)扩增CD4+细胞,且免疫表型异常(包括CD7或CD26丢失)。**T细胞克隆 需通过TCR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或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来确定。
N2a克隆阴ຫໍສະໝຸດ **N2b克隆阳性**
N3
外周淋巴结有临床异常,组织病理学Dutch分级3-4级或国家癌症研究所LN4
*对于淋巴结而言,外周淋巴结异常指外周淋巴结在查体触碰时有明显坚硬、不规则、成簇、定点或直径>1.5cm。查体的淋巴结组位于宫颈、锁骨上、肱骨内上踝、腋窝和腹股沟部。中央淋巴结通常不适用于病理学评估,目前暂不考虑在淋巴结分类中,除非建立N3组织病理学。**T细胞克隆 需通过TCR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或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来确定。

甲状腺分化与间变性癌TNM分期(AJCC第8版)

甲状腺分化与间变性癌TNM分期(AJCC第8版)
T3a
肿瘤最大径>4cm,局限于甲状腺
T3b
任意大小肿瘤,仅侵犯甲状腺外带状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或肩胛舌骨肌)
T4
存在甲状腺外扩散
T4a
任意大小肿瘤,甲状腺外扩散,侵犯皮下软组织、喉、气管、食道或喉返神经
T4b
任意大小肿瘤,甲状腺外扩散,侵犯椎前筋膜或颈动脉、纵膈血管周围
注意:所有类别均可细分为孤立性肿瘤和多灶性肿瘤(最大的肿瘤决定其分类)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诊断年龄
<55岁
≥55岁
甲状腺分化与间变性癌TNM分期:
分期标准
诊断年龄
分期
T
N
M
<55岁
Ⅰ期
任何T
任何N
M0
<55岁
Ⅱ期
任何T
任何N
M1
≥55岁
Ⅰ期
T1
N0/NX
M0
≥55岁
Ⅱ期
T1
N1
M0
≥55岁
Ⅰ期
T2
N0/NX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0
≥55岁
Ⅱ期
T2
N1
M0
≥55岁
Ⅱ期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证据
N0a
一种或多种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为良性淋巴结
N0b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放射学或临床证据
N1
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单侧或双侧Ⅵ或Ⅶ级淋巴结(气管前、气管旁,或喉前/耳间,或上纵隔)转移
N1b
单侧、双侧、对侧颈外侧淋巴结(Ⅰ、Ⅱ、Ⅲ、Ⅳ或Ⅴ级)或咽后淋巴结转移

卵巢、输卵管和原发性腹膜癌TNM分期(AJCC第8版)

卵巢、输卵管和原发性腹膜癌TNM分期(AJCC第8版)
卵巢、输卵管和原发性腹膜癌TNM分期(AJCC第8版)
原发肿瘤(T)
TNM
FIGO
描述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

肿瘤局限于(单侧或双侧)卵巢或输卵管
T1a
ⅠA
肿瘤局限于单侧卵巢或输卵管,包膜完整,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无恶性细胞
T1b
ⅠB
肿瘤局限于单侧或双侧卵巢或输卵管,包膜完整,卵巢或输卵管表面无肿瘤,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无恶性细胞
ⅡB
浸润和/或种植到盆腔其他组织
T3

肿瘤侵犯单侧或双侧卵巢或输卵管或原发性腹膜癌,伴镜下证实的盆腔外腹膜转移,和/或腹膜后(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T3a
ⅢA2
镜下证实的盆腔外腹腔转移,伴或不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T3b
ⅢB
肉眼可见的盆腔外腹腔转移,转移灶最大径≤2cm,伴或不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卵巢、输卵管和原发性腹膜癌TNM分期:
分期标准
分期
T
N
M
Ⅰ期
T1
N0
M0
ⅠA期
T1a
N0
M0
ⅠB期
T1b
N0
M0
ⅠC期
T1c
N0
M0
Ⅱ期
T2
N0
M0
ⅡA期
T2a
N0
M0
ⅡB期
T2b
N0
M0
ⅢA1期
T1/T2
N1
M0
ⅢA2期
T3a
N0/N1
M0
ⅢB期
T3b
N0/N1
M0
ⅢC期
T3c
N0
ⅠC

肺癌第8版TNM分期

肺癌第8版TNM分期

Mx:无法判断;M0:无; M1:有。当有远处转移,即 M1 时,无论 T、N 如何均为 IV 期。
M分期调整---将寡转移引入肺癌
分期
新版们M分期对第七版的M1b进行了较大调整,使之更加细化 ,与第七版分期最大区别在于引入了远处寡转移病例,其研究 结果主要来自西德癌症医学中心Eberhardt等的研究[4]。他们 对225例单一远处器官出现的单一转移病灶、229例单一远处 器官出现的多发转移病灶以及247例远处多个器官出现的多发 转移三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发现远处单个器官的单发转移组 中位生存时间为11.4月,明显好于其余两组的6.3月,显示转 移灶数目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而且转移灶数目比转移器官数 更有预后价值。因此新版分期将转移器官及转移灶数目纳入分 期系统,七版的M1b重新调整为M1b(单个远处器官的单发 转移,即寡转移)和M1c(单个器官多发转移或多个器官多发 转移)。对于M1a,由于研究发现胸腔内单发转移与多发转移 预后无统计学差异,因此仍然沿用原来的M1a分期。新的 TNM分期中M1b的预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第七版肺癌TNM分期标准是2009年颁 布的
背景
新版分期包含了1999-2010年间94708 例肺癌患者,来自16个国家的35个数据 库,其中NSCLC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亚 洲病例数明显增加。
T-原发肿瘤
改变
(1)将T1分为T1a(≤1cm),T1b(> 1 至≤2cm),T1c(> 2至≤3cm);(2) T2分为T2a(> 3≤4cm)和T2b(> 4至 ≤5cm);(3)重新分类大于5cm且小于或 等于7cm的肿瘤分为T3;(4)重新分类超 过7cm或更大的肿瘤为T4;(5)支气管受 累距隆突小于2cm,但不侵犯隆突,和伴有 肺不张/肺炎则归为T2;(6)侵犯膈肌分为 T4;(7)删除纵隔胸膜浸润这一T分期术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突下方,但和 肺内的下叶支气 管和动脉不相连。
12
第8组
食管旁淋巴结 隆突水平以下,
淋巴结位于食道 两侧,邻近食道 壁,不包括隆突 下淋巴结。
13
第9组
肺韧带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肺
韧带内,包括 位于下肺静脉 后壁和下部的 淋巴结。
14
第10组
肺门淋巴结 指 叶 近 端 部 淋 巴 结,位于纵隔胸膜 反摺外,右侧还包 括邻近中间段支气 管的淋巴结。X线 上,肺门和叶间淋 巴结增大均可使肺 门阴影增大。
10 肺门 11 叶间 12 叶 13 段 14 亚段
3
1.左头臂静脉上缘;2.主动脉弓上缘;3.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4.左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5.气管隆突角; 6.右中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4
5
第1组
最上纵隔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左头臂
静脉上缘水平线上 方,即位于左无名 静脉向上、向左行 走跨越气管前方的 中线处该静脉上缘 水平以上。
2
胸部淋巴结分组
上纵隔淋巴结
1 最上纵隔 2 上气管旁 3 血管前和气管后 4 下气管旁(包括奇静脉淋
巴结)
主动脉淋巴结
5 主动脉下(主-肺动脉窗) 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
神经旁)
下纵隔淋巴结
7 隆突下 8 食道旁(隆突水平以下) 9 肺韧带
N1淋巴结
9
第5组
主动脉弓下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动脉韧 带、主动脉和左肺动 脉的外侧,左肺动脉 第一分支的近侧,并 位于胸膜反折点以内。
10
第6组
主动脉弓旁淋巴结 (升主动脉、膈神经) 淋 巴 结 位 于 升 主 动 脉、主动脉弓及无名 动脉的前方或外侧。
11
第7组
隆突下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气管
15
第11组
叶间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 叶支气管之间。
16
第12组 叶淋巴结 淋巴结邻近远侧叶支气管。 第13组 段淋巴结 淋巴结邻近段支气管。 第14组 亚段淋巴结 亚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与第7版变化
30
31
32
谢谢!
33
6
第2组
上气管旁组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主动脉 弓上缘水平线以上。
7
第3组
血管前(3A)气管 后(3P)组 位于中线的淋巴结 应属于同侧的淋巴 结
8
第4组
下气管旁组淋巴结 4R:位于右上叶支
气管上缘和右主支 气管相交处水平线 之间,气管中线的 右侧 左侧:位于左上叶 支气管上缘和左主 支气管相交水平线, 气管中线之左侧。
UICC/AJCC肺癌TNM分期标准
1
背景
TNM 分期用来确定疾病进展,指导治疗, 是恶性肿瘤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
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将于 2017年1月1日开始颁布实施,此版分期包含 了1999-2010年间94708例肺癌患者,来自16 个国家的35个数据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