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去点燃孩子的心灯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心灯,它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途,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而在学校里,老师们用爱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用爱点亮着他们的心灯。
本文将探讨如何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让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茁壮成长。
爱心是点亮学生心灯最直接的方式。
老师用爱心温暖学生,像阳光融化冰雪一般软化学生的心,让他们在爱的滋润中茁壮成长。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在学校里,老师可以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做好帮助和引导。
学生在爱心的注入下,会更加勇敢、坚强和积极面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活力。
尊重是点亮学生心灯的基础。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尊重。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在学习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引导他们发展,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有所作为,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而在处理问题时,老师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想法,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关怀是点亮学生心灯的活动。
老师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传递关怀和温暖。
在学校,老师可以多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身心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多设立一些互动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亲情,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怀是心与心之间的呼唤,老师用心呵护学生,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茁壮成长。
教育是点亮学生心灯的使命。
教育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心。
在学校中,老师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使命,他们教给学生知识,更教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
老师们应该用爱心教育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善良、勤奋、有担当的人。
班主任要用真情的“爱”点燃孩子心中的灯
班主任要用真情的“爱”点燃孩子心中的灯金昌市永昌县城关三小李晓莉十二年前,我以“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教书育人是正道,心安理得自逍遥”为自慰,迈着沉重而又矫健的步伐、踏着铿锵的足印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
从此,我光荣的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随着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以及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大幅度增加,近年来大批进城务工子女涌入城区学校就读,造成农村“空壳化”,城市“大班额”现象,笔者所在的学校“大班额”现象更为凸出。
班额越大,管理难度越大,对班主任的要求也就越高。
试想一下,面对50多个学生,没有任何扩音设备,你得用多大的声音讲话才能让每个同学都听见?所以,大多数年轻老师经常嗓子痛,慢性咽炎,颈椎疼痛,视力下降……诸多的职业毛病如影相随,这都是长期超负荷工作以及沉重的工作压力所造成的。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得用心思做好工作,用真情的“爱”点燃孩子心中的灯。
教师它意味着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多年来,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越来越体会到: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
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二个春秋,尤其是做班主任工作的十年更让我感触颇深!一直以来,我和广大教师一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的每一个学生,以“热情、耐心、细致、负责”的宗旨和做法以及饱满的激情、高度的责任感、超乎常人的精力和魄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经过多年的班级管理与实践,浅谈个人的几点体会:前些年,我用满腔热情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的角色,然而由于步入教坛时间短,专业经验还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好的教学方法,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过学生,伤了学生的心。
也曾为了虚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许多“虚伪的荣誉”。
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过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过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颤抖,惭愧不已。
用挚爱,点燃孩子的心灯托举祖国的希望演讲稿
用挚爱点燃孩子的心灯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叫###,##岁,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93年参加工作,现任###第一幼儿园教师。
二十二年前,我如愿走进了第一幼儿园这个童话般的世界。
我甘愿做一片绿叶,和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一起生活,共同快乐,我也把自己浓烈的爱献给了为之自豪的幼教事业。
时间的车轮飞速的旋转,蓦然回首,我在幼儿教育这片沃土上已经辛勤地耕耘了22年,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热爱幼教事业,树立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的思想,积极要求进步。
作为一名幼儿园年轻的党员,处处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到幼教事业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
如果有人问:“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是爱。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然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
那就是爱!因为,爱不是索取,而是付出。
难忘幼儿园刚开学的日子,迎来的是一个个焦虑不安的家长和一张张泪流满面的小脸,老师左手抱一个,右手搂一个;哄笑这个,逗乐那个;每到午睡时,这个哭,那个闹,手忙脚乱安排好他们,早就12点多了。
不到两天,老师们已经能叫上所有宝宝的名字,不出一个月,小不点们一个跟着一个洗手、吃饭,进教室,秩序井然;吃饭、睡觉甚至穿脱衣服自己动手,还能整起的唱歌,说儿歌,做歌表演,一起游戏。
让过分担心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惊讶不已。
从早忙到晚,感觉头晕耳鸣、嗓子哑、浑身酸痛。
但这又算得了什么?一声稚嫩的“老师好!”家长们送来的一个微笑,就是解除烦恼和乏困的最好药方。
二十多年来,我就像一个演员,有时扮演孩子的老师,有时扮演孩子的朋友,有时我是孩子的妈妈。
既教他们怎样吃饭、穿衣,又教育他们怎样认识世界,怎样做人。
有时候,我是法官,因为每天都有断不完的的官司;“老师,他打我了,老师,他揪了我的辫子”有时候,我是医生,因为要处理孩子们的磕磕碰碰。
有时候,我更像一大群孩子的保姆,要提饭,喂药、擦桌子,扫地。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它温暖人心,给人力量,让人有勇气面对困难,让人心中充满希望。
特别是在学生时代,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需要的是关爱和支持。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感到孤独和迷茫。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而教育的本质是传递爱。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梦想,而教师的责任就是用爱和关怀来引导他们,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家庭是爱的温床。
作为学生,家庭是他们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则是他们最重要的导师。
家庭的爱能够给予孩子无尽的力量和信心,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最真挚的关怀和支持。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这样,孩子就能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拥有坚韧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校是爱的摇篮。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密的伙伴,他们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应该用关怀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给予他们温暖和鼓励。
教师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用爱点亮他们的心灯,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学校应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被重视和尊重。
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心活动,让学生明白爱是无处不在的,懂得在生活中去关爱他人,同时也会收到他人的关爱。
这样,学生就能在学校里感受到满满的爱意,有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
社会也是爱的温床。
社会各个角落都有需要关爱的人,而学生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懂得去爱和关心身边的人。
可以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去体验帮助他人的喜悦,学会付出和回馈。
这样,学生就能懂得去关爱社会,也能从社会中感受到更多的爱。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就是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注入更多的爱与关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真挚的情感和无私的付出。
这样,学生就能在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有灵魂的人,也能在未来的道路上传播更多的爱与温暖。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力量,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在教育者的眼中,学生就像一颗颗未经雕琢的宝石,而爱就是那盏点亮他们心灵的灯。
如何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让他们在求知求学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希望和鼓励呢?这是每个教育者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用爱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能,而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用爱和关怀来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在教学中,教育者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抓住他们内心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关爱和肯定。
通过鼓励和赞美,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自信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和才华。
用爱传递知识和智慧。
教育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智慧和情感的引领者。
在教学中,教育者应该始终怀着对学生深深的爱和关怀之心,用心灵之光点亮他们的求知之火。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到爱的温暖和智慧的指引。
只有在爱的激励下,学生才能在求知求学的路上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用爱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现代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爱是最伟大的力量,也是品德教育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倡导正直、守信、友爱、博爱的品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灵和良好的品德。
用爱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拓展。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创新的源泉。
教育者要用爱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拓展,让他们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教学中,教育者要提倡开放、包容的教育观念,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爱是美好的、慈悲的、宽容的,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爱的滋润下,学生才能茁壮成长,成为有理想、有激情、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用爱点亮孩子的心灯
一个月过去了,我进行了第一次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鲜红的19分写在了她的试卷上,我没有将它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下去,而是悄悄的将它夹在书中。并“谎称”她的试卷找不见了。于是我出了一套极其简单的题目(根据她的情况出了一套三年级学生该做的题),让她重新做。 试卷上出现了“75”分。 卷子发下去,同学们为她欢呼加油!她流泪了,也笑了,自信的目光出现了!
用爱点亮心灯
现代教育主张张扬孩子的个性特点,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我们衡量他们要用多把尺子,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盏灯,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点亮他们心中的这盏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去温暖每个孩子的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其实,爱就是教育的灵魂。我们一个善意的举动;一句温暖的话语。就足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下课后,她凑到我身边,小声地说:“老师,谢谢您!我真的可以做您的好学生吗?”
我帮她把头发扎在脑后,摸摸她的头说:“你就是老师最喜爱的学生呀,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的!”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每一个学生都是如同一盏灯,而教师就是点亮他们心灯的人。
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们担负着启蒙和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使命。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动机,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点亮他们的心灯。
教师们应该怀着爱心和耐心,用爱去点亮学生的心灯,引导他们茁壮成长。
点亮学生的心灯需要教师具备善于倾听的心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感受,他们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而教师就应该成为这样一个人。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留出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分享他们的心情和看法。
通过倾听,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找到适合他们的点亮心灯的方法。
有时候,一句简单的鼓励或者关心的问候就可以点亮学生内心的阳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尊重。
“真正的倾听并不是说出些什么,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这是一位著名教育家的名言,它告诉我们,倾听不只是听到学生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们的内心在说些什么。
点亮学生的心灯需要教师具备关爱和理解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和困扰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时候,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独、挫折甚至绝望。
这时,他们需要一个心灵寄托,需要一个可以给予关爱和鼓舞的人。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理解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和行为,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通过理解和关爱,教师可以温柔地点亮学生内心的灯火,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庭以外的温暖和爱意。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电话家访等等。
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关怀和支持,从而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
点亮学生的心灯需要教师具备激发潜能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但有时候他们可能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在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个人来点亮他们内心的激情和活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积极学习和成长。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展示学生的作品和成就,给予奖励和鼓励等等。
关爱学生演讲稿用爱点亮一盏心灯
关爱学生演讲稿用爱点亮一盏心灯《关爱学生演讲稿——用爱点亮一盏心灯》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点亮一盏心灯”。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关爱学生则是这项事业的核心。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
还记得初登讲台的那一刻,我满怀激情和憧憬,心中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面对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面对那些怎么教也教不会的知识点,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老师,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但是,就在我最迷茫的时候,一个学生的举动让我重新找回了信心。
那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平时总是沉默寡言。
有一天,我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他的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知道我很笨,但是我会努力的。
您不要放弃我。
”那一刻,我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
我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哪怕他们表现得不够好。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
我会在课堂上表扬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会在课后给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
我发现,当我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时,他们也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回应我。
他们会更加认真地听讲,更加努力地完成作业,甚至会主动找我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关爱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我们的班级里,有一个叫_____的学生,他性格内向,很少与同学们交流。
我发现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孤独和无助。
于是,我主动找他谈心,了解他的情况。
原来,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他变得越来越孤僻。
我知道,这个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于是,我经常找他聊天,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
我还鼓励同学们主动与他交流,一起玩耍。
渐渐地,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开始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用爱点亮孩子自信的心灯
用爱点亮孩子自信的心灯教育有时候真得很简单,只要从心开始,用爱去感化,伸手就能成功。
那年学校安排我中途去接三年级某班的语文兼班主任。
50个孩子就像五十朵不一样的花,各有各的灿烂,五彩缤纷。
之前听到一些老师告诫:千万别接这个班,成绩是年级倒数不说,学生还特别调皮,各种学生都有:弱智的、多动症的、残疾的,够你心烦的。
我没太在意这些“友情提示”,因为当了二十多年老师,什么样的学生没见过?但因为有了这些声音,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忐忑。
一、改变“第四组效应”我常常叩问教育的“魂”与“道”:是做分数的追逐者还是给学生以快乐的学习情境?我想应该是二者兼得更好,老师应该与学生一起,直面学习、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共同寻求生命的意义,完善学生的人格,涵养学生的品性,滋养学生的精神。
这是我当老师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由于对学生还不是很了解,我沿用原来的班委和座次表。
一周后,我发现一个问题:第四组会听课的孩子很少,其他三组比较好。
后来班长告诉我:原来的班主任把“另类”的同学和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都放到第四组,上课不管他们学不学,只看其他三组就行了。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决定重新编座位。
我把好、中、差四人放在前后两桌形成一个合作小组,每组选一个成绩、纪律都比较好的学生当小组长,他们平时要帮组里成绩差的同学,如,辅导学习、抽背课文、检查作业订正等。
哪个小组进步大,就给那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奖励一面小红旗帖在评比栏中。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班级纪律比以前好了一些。
我把曾经贴在孩子们身上的标签撕掉了,去掉这种好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消极的“马太效应”做法,慢慢地,“第四组效应”的痕迹逐渐消失了。
二、点燃孩子的希望希望,是半个生命,只有至爱之心,才能叩开希望之门。
你一天的爱心,可能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幸福和感谢。
不管怎样的孩子,只要老师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他就能融入集体;不管怎样的孩子,只要我们能够发掘他的特长,给他展示的机会,他就会有所发展,有所收获。
夏卢琴用爱点亮孩子的心灯心得体会
夏卢琴用爱点亮孩子的心灯心得体会夏卢琴积极为儿童创造有价值的童年生活而努力。
她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重要的日子充满仪式感,让队员们的童年生活闪闪发光,为少先队员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她从儿童出发,用童言童语讲好主旋律故事。
读书节上,她组织学生读史故事,讲述身边的先锋员事迹,进行“我从书中走来——红色人物扮演”,让学生深受感染;她组织“老兵爷爷”走进校园给少先队员讲方志敏烈士的故事,为烈士扫墓,被江西日报、江西融媒体报道。
在少先队主题队日上,她邀请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阿姨来到学校,为少先队员进行讲座互动。
在国庆假期,她组织少先队员寻访身边的先锋榜样、战斗英雄、抗击疫情先进个人,孩子们小手拉大手,家长参与其中也深受感染。
在寒假里,她组织学生学习长征精神,了解党史故事,进行手绘“党史画报”,开学后在学校书画长廊展示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
疫情期间,她积极参与线上课程的拍摄,协同学校领导和教师在线上与学生互动,为学生演讲,在线观看突破40万。
作为少先队辅导员,她受共青团九江市委推荐成为“江西省红领巾讲师团”的一员,她积极参与,认真备课宣讲,被省少工委评为“红领巾讲师团优秀学员”。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夏卢琴用自己的光和热点亮孩子心灵的光,在辅导员的岗位上为孩子们创造有价值的童年生活。
二十载深耕,初心依旧,芳华正荣。
她怀揣教师之梦,踏踏实
实,勤勤恳恳站立于三尺讲台;她用爱心播撒,用汗水浇灌,奔跑在她所热爱的教育热土。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
首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一个安全、稳定、有爱的环境。
我们需要关心和关注每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支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教育合作关系,协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平衡好学业和生活。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素养。
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素养是他们整个人格的基石,需要我们从小开始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爱和关怀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和成就感。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人生道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拥有不同的个性和特长。
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教育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天赋,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爱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力量,它可以点亮学生的心灯,使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得到支持和鼓励。
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让我们一起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用关爱点亮孩子心灵的灯
用关爱点亮孩子心灵的灯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他们的心灵是如同一片纯净的湖水,需要我们用爱心和关怀来呵护。
而要点亮孩子心灵的灯,就需要我们用关爱来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
关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让孩子们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更要去用关爱点亮孩子心灵的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温暖。
第一盏灯,是家庭的温暖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他们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是最重要的。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心灵的第一个灯塔。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关爱是孩子心灵的滋养之源。
在家庭里,关爱孩子,就是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一个能让他们感到安全、放心的环境。
要点亮孩子心灵的灯,就要在家庭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呵护。
父母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
家庭中的温馨氛围和亲情关怀,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重要的支撑。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能茁壮成长,心灵才能得到滋养,他们才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充满信心和勇气。
第二盏灯,是学校的关怀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而学校的关怀和爱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是孩子心灵得到滋养的又一重要源泉。
老师是孩子们的第二位家长,他们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孩子心灵的引导者和呵护者。
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在同学之间,也同样需要关爱和友爱。
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需要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这种友情和互助也是关爱的一种体现。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这种关怀和爱心,即使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会有师长和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
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更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
我们需要在社会中创造一个关爱孩子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爱心。
社会各界应该一起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茁壮成长,向着美好的未来奋进。
在社会中,我们需要多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用爱为孩子们点亮心灯
用爱为孩子们点亮心灯——我的教育故事解后杰记得《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中讲了一件事,叫《一念之差》。
故事中的王露同学偷了学校附近超市里的东西,被当场抓住了,人家打电话向他的班主任告状。
班主任周键老师把他从超市带了出来,一气之下也曾想到让他写份检讨或是请他父亲到学校来,但最终都被自己一一否决了,他知道那样会伤了孩子,会让他在其他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最终周老师只是批评了他太不小心,把东西带出超市的时候竟忘了付钱,而绝口不提那个“偷”字。
几年后,王露毕业了,他一直没忘这件事,送给老师一支钢笔表示感谢。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周老师用心用爱呵护着孩子脆弱的心灵,小心地维护着孩子的自尊,这样的教育润物无声,这样的教育更能触动人的心灵,他是高悬在孩子心中的一盏明灯。
由此想起了于永正老师的一个故事。
于老师班上的两个学生偷吃了农民地里的黄瓜,于老师知道了没有大张旗鼓地把他们作为反面典型来教育全班同学,而是来了个冷处理——故作不知,只字未提这件事。
隔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微笑着对两位同学说:“那黄瓜好吃吗?”时隔多年,那两个学生在谈起往事的时候,仍对于老师深表感激。
于老师一直提倡要蹲下身子看学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有一颗宽容之心,有一颗对孩子的爱心,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因而他也成了孩子心中的一盏明灯,有了这盏灯,孩子们在前行的道路上自然不会迷失方向。
其实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没有遇到过?去年刚接教四(1)班时我就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开学一个月左右,学校组织阶段性检测,检测语文学科时,监考我班的老师过来告诉我,班上的一名男生试卷没了,我过去了解情况,那男生说自己上了趟厕所,回来时就发现试卷不见了。
我问了周围的同学,都说不知道,真是邪门了!大白天见鬼了不成!这群小子真够气人的,一是自己的试卷都看不住,而是肯定有人搞恶作剧。
见调查无果,我只好重拿了一份试卷给他做。
用爱照亮孩子的心灵
用爱照亮孩子的心灵
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照亮孩子的心灵,让他们茁壮成长。
首先,爱应该从家人身上开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在这里他们学习爱的
温度。
家庭中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感到后盾和温暖。
在
孩子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家长应该用关怀和耐心的态度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感到他们
始终站在他们的身后支持他们。
通过这样的关爱,孩子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还可
以学会爱自己和爱他人。
其次,爱也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得到重视。
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通
过温暖的目光、理解的话语、耐心的指导和充满爱心的晚自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学校是一
个温暖的大家庭,老师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同时,学校应该创建一个积极向上、友爱互助的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这个大家庭里学习和成长,学会关心他人和爱他人。
最后,社会也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社会的大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起着重要的
作用。
社会要营造一个爱的氛围,让孩子们在这个氛围中茁壮成长。
同时,社会应该给予
孩子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拥有更多选择和机会,不断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总之,爱是照亮孩子心灵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孤单、不迷茫。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加强爱的责任和担当,让爱在孩子的心中得到永恒的印记,成为他们人
生中最美好、最温暖的回忆。
用爱点燃孩子的心灯(2)
用爱点燃孩子的心灯东阿县特殊教育学校杨艳艳1996年,我从昌乐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至今已从教十四个春秋,十四年的教学工作是辛苦也是快乐的,是繁重也是充实的。
在特殊教育战线上我以情的付出赢得了情的回报,以爱的播种获取了爱的丰收。
特殊教育面对的群体是有残疾的孩子,他们是不幸的,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爱。
作为特教老师要像春风给予他们温暖的抚慰;像春雨一样给与他们心灵的滋润;更要像烛光一样照亮孩子的心灵。
我对班级的每一名学生都普洒爱的雨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为此我做到两点: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心理活动空间;二是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对待每一个孩子。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走访每个家庭,为学生导优辅差,激发优生永不止步的求知欲望,向差生传递老师不离不弃的关爱,随时关注并肯定差生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一、爱,首先是关注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教育特殊教育不只是让能孩子受到教育,它更是一个保育和教育双重的工作。
我从毕业就来到这个学校,接手的是听力障碍的班级。
我很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我积极的学习特教理论,并且用我的爱心、耐心、诚心、关心,为孩子所接受。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在历练自己,孩子进步了,我高兴,孩子有了缺点,我伤心难过。
在上一届学生中,司言民和同学闹矛盾,吃下一枚中型的锁,我焦急的带孩子到医院x光透视,后来在我的帮助下,他终于有惊无险,排出了体内的那把锁,通过这件事我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挫折教育和爱惜生命的教育。
我知道教育孩子,不只是教给他们知识,也要关注孩子身体健康,更是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教育。
经过我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我上一届所教的学生都上了中专,其中一名女生吴倩倩还考上了大学,现在在河南郑州的一所大学就读。
她在给我手机短信中说到:老师,谢谢您,因为您的教育,我才能考上大学,老师的恩情和父母的恩情一样深。
每年过暑假寒假,这些孩子就会结伴来我家看看我,和我说说学校和自己的事情,我依然还是他们心中的好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爱去点燃孩子的心灯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用爱去化解学生的恐惧,用爱去温暖他们那颗孤寂的心,用爱去抚助他们健康的成长。
如果说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那么,他们都有发芽、开花的可能,只不过花色五彩缤纷,不一定奇足;也只不过有的可能开在初春,有的可能开在晚秋。
如何带好一个班,搞好班级管理,是每个班主任很关心的问题。
搞好班级管理,首先得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动态。
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了解学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应常抓不懈。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作为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更应该为着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努力。
首先,在集体中为学生确定一个核心价值观,以鞭策学生崇扬真善美,为学生终身发展做奠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因为我的存在,使他人感到幸福,使集体得到温暖。
”我以此为班级的价值观。
其次,规范学生的行为,告诉学生怎么做而不是做什么。
比如学生的作业应该怎样书写,作业应日日清;值日生有哪些责任,卫生应做到什么程度,对学生要有明确要求,课堂应该做些什么,课下又应该怎么做。
作为学生要做好自己的责任内之事,才可能全面发展。
做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
缺少爱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
首先,班主任要有童心,不断学习探索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让自己在处理问题时站在学生的角度。
有一次上课我发现一个女
生好像在哭,下课我把她叫到我办公室,经过谈话才知道她是感冒了。
我顺手拿出自己的感冒药,让她喝,可她却很执拗“不想喝”。
经过劝说她还是说不想喝。
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啊,有病就的喝药啊,可是为了不耽误学习,我还是耐心引导她,给他讲了自己小时候喝药难的事,表示很理解她,这终于打通了她心理上的障碍,愿意喝药了。
看着她能喝下药,我的心理也轻了一口气。
其次班主任要有耐心,孩子的成长规律就是在对错的交替中来完成身心跨越,所以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要奢望,教育一次就能永不犯错误。
我所带的班级是个“问题班”为什么称“问题班”,因为成绩较好的学生有粗心、浮躁学习不踏实、成绩不稳定的问题;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调皮、捣蛋贪玩不爱学习,还整天惹是生非,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问题;那么我们班主任就要耐心地做正面引导,对于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我们要坚持不懈进行引导教育。
教育不是魔法棒,老师不是魔法师,问题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脱胎换骨,我们要看到的是今天与昨天相比他已有了进步,保持乐观心态,坚持下去。
再次,班主任要细心。
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学习情感的倦怠,加以引导教育。
我们班有一名女学生,五年前她的母亲由于一次车祸不幸去世,父亲去外地打工了,她只好居住在大姨家。
上学期她忽然变得沉默寡言,心事重重,经了解才知道她父亲又组成了新的家庭,这时我把她搂在怀里,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我想起了五年前和她相似的经历,那天我们聊了很多。
她是个坚强的孩子,期末考试名列前茅。
让学生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心理话,是班主任和学生沟通并了解学生的好途径。
我班有个学生在《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中写道:“老师,近段时间我感觉您有点偏心,成天把精力花在了那些调皮同学的身上,对我们这些成绩较好且遵守纪律的同学关心不够,我觉得您不重视我们了,我学习也没多大劲了……老师,请给我多点爱心吧!”我看到这篇作文后,我才明白,近段时间我的精力的确花在了教育那些同学们认为的所谓的调皮学生的身上了,对基础好的表现好的同学有些疏忽。
于是,我立即把这批基础好的表现不错的同学叫到办公室关问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
果然,在这之后他们的学习劲头又来了,整天也精神了,特别是这位给我写作文的同学表现最为突出。
用发展的眼光全面了解和正确评价学生。
在学校里,常有这样的事: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班主任认为他一切都好,而有的学生某一方面表现不好(如纪律、礼貌),班主任则认为他什么都不行,一无是处。
班主任尤其要注意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用来点燃后进生求知和上进的欲望。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善于引导学生的自身的积极因素,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尤其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加以扶植和培养,使之发扬光大。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是有差异的。
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
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
总之,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用爱去化解学生的恐惧,用爱去温暖他们那颗孤寂的心,用爱去抚助他们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