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德育实施论文
小学语文德育论文[精选5篇]
小学语文德育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语文德育论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五星小学穆建梅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德育教育应切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将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而语言文字作为表达情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教师不仅传播知识,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塑造学生的“精神之塔”。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好教学渗透德育方法,这是关键,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因文而异选择适当方法,才能增强说服力,使学生易于接受,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作为一名从事二十多年小学语文教师,我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在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在习作中渗透德育。
一、在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比如,在学习“乳”字时,为同学们讲解它的来历,在甲骨文中是手抱婴儿哺育的形象,再延伸到各位妈妈哺育小朋友的辛劳,这样的教学不只使其记住了“乳”字的写法、意义,还加强了同学们对母爱的认识,教育他们心知感恩孝敬父母。
此外,因喜欢和腐蚀和啄食农村垃圾能消除动物尸体等对环境的污染,起净化环境的作用。
所以一些地区对“乌鸦”代表着灾难和吉祥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学生们从中不只懂得了该词组的使用和意思,还培养了纠正错误看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二、在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益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是促使青少年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动力。
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光荣感、责任感,激发青少年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高度热情。
勤劳勇敢、艰苦朴素、团结奋斗、百折不挠……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让我们的青少年继续把它发扬光大。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以其可歌可泣的事迹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探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并实践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通常将德育渗透意图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
与品德教材相比,品德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几乎是直述给学生的,单从课文标题上看,就十分明显。
比如《做人要正直》、《热爱祖国》等等。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利用教材进行渗透时,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又要设计好巧妙的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接受课文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接受品德教育。
1、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教师在教“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时,老师口头编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脱帽敬个礼。
小“ü”这么有礼貌,我相信咱们小朋友也能像小“ü”学习,见面后互相打招呼问好。
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2、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学习《自选商场》一文时,让孩子跟随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让他们把认识的商品名字写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识字的过程。
再让他们看一看父母一天的工资能买哪些物品,额外的支出是不是超出负荷,并及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
语文教学论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要根据各个学科教学的特点,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语文,作为一门富含德育因素的人文学科,更要在学科教学中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内容,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坚持渗透性原则,借助课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一、挖掘德育因素,完善价值取向语文教材的思想性很强,其中丰富的伦理道德和做人的道理、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都具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材料。
如: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献身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伦理道德观。
再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一生飘泊潦倒,但始终关心祖国命运、人民疾苦的杜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爱国战士朱自清等,他们的优秀精神品质,在教材中闪闪发光,通过对他们事迹的讲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课文中描绘的美丽景象也随处可见。
如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场;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赤壁浪花;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南国秋色。
那故乡的榕树、荷塘的月色、故都的秋景……这些材料经过教师绘形、绘声、绘色的渲染,再由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鉴赏,久而久之,就会在他们内心深处培养出对祖国的热爱,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对理想事业的渴望等健康美好的思想品德。
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美好理想,追求生命价值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道德情感语文教材中的好多课文都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好材料。
谈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在语文课的实际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有效地把德育工作渗透其中,也可在阅读教学中、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语文课上德育因素是通过情感熏陶与理性教育共同完成的。
关键词:德育联系生活渗透情感共鸣蕴含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效果远远好于其它学科,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长期以来,一直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己任。
语文课本所选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为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抓住语文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陶冶,那么在语文课的实际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一、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对他人的关照和对社会的爱心,她们的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不能也不会把自己的情感移植给他人,怎么来改变他们的这种观念呢?在古文《陈情表》一文的学习中,同学们明白了李密为什么放弃高官厚禄而在家侍奉年迈多病的祖母,是因为李密知恩图报,孝敬老人。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都认为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
5·12四川汶川地震之后,我及时收集报纸,图片资料,每天都组织学生们观看新闻联播,及时了解灾情,当同学们看到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后,被震撼了,感动了。
有的同学哭着对我说“一定要把他们平时积攒下来的钱全部捐献给灾区,灾区的人民太需要帮组了。
有的同学说,一定要珍惜今天学习和生活,毕业后当一名武警官员或一名医护人员,去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在学校举行的捐款仪式上,我班同学纷纷慷慨解囊倾其所有,我班的捐款最多。
通过这些实际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把德育工作渗透其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语文课本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有反映我国西部建设成就,歌颂新一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赋予革命传统教育以新内涵的《桥》,有表现一个孩子实现纯真善良心愿的《梦想的力量》……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在教学工作中,学科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被教师们所关注,同时渗透教育也不断地发挥它特有的德育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学都可以渗透德育,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所负担的德育任务更具有重要性和特殊性。
这是因为:首先,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其次,语文既不像数学、物理学科等那样,学科知识的教学、技能的培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明确的分工,也不像思想品德学科那样,学科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德育过程。
作为表情达意工具的语言文字,“文”和“道”总是相互交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语文课既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课,也不能脱离思想品德教育单纯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寓育人于学文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如何渗透德育势在必行,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努力实践。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一、从思想上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青少年,其中有许多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负面信息,如电视、电影、互联网中出现的大量凶杀、暴力等镜头及言论,容易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产生模仿效应,以致引发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或行为,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但是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仍有部分老师只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认为考试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这样往往导致许多学生考试能拿高分,可是在思想品德方面就有许多不良的倾向,如打架、偷窃等。
据了解,我校每个学期因违反校纪被学校批评教育的就有30多人。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提高认识,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因此必须摆正位置,克服德育教育与语文无关思想,认真探索,力求取得实效。
教师德育论文最新8篇
教师德育论文最新8篇教师德育论文篇一一、做孩子道德成长的同路人首先,教师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师不再是一个道德先知者、道德完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只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相比较而言,学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有比成人更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这是我们不能漠视的。
因此,教师应树立与孩子一同道德成长的观念,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成为孩子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
二、做德育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是课程的最直接的实施者,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家庭背景。
新课标指出:“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
”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它不是师生课程活动的指挥棒,其本身就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新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者的主体意识,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
同时,发现和利用好身边的教育资源,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校和教师关注的事情。
把课堂扩展到了无限丰富的大自然、生活中,以至整个人类社会,让学生不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地球从这个层面来讲,课程内容已经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教师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内容的创造者。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充分地尊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能力,让课程最大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真实心理需要。
所以,教师要走出传统被动的课程忠实执行者的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论文(7篇)
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论文(7篇)1.热爱学校教育的渗透针对当前人类为了追求利益肆意地破坏环境从而导致环境恶化这一现象,在《重读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引出环保这一话题。
然后从这个话题再把学生引导到建设绿色校园方面。
我说:“校园,是我们另外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这里有欢声笑语,也有着各种激烈的竞争,在学校里我们能学到更多东西。
相信大部分的同学都会喜欢自己的校园。
而喜欢,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要表现在行动上。
那么怎样才能在行动上表现我们对校园的热爱呢?”联系刚刚所讲的环保内容,学生提到了一些具体做法:保护好学校的环境,爱护学校的公物以及校园的一草一木,不随便丢垃圾,不随地吐痰2.尊敬老师教育的渗透韩愈的《师说》这样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可见,尊师,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韩愈尚且如此尊重老师,而处于新时代的我们难道还比不上古人吗?同时,在讲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我也穿插进一些有关老师尽心尽力传授学生知识、默默无闻如蜡烛当人梯奉献自己的真实的例子。
通过这些例子和课文内容的学习,要学生明白平时人们常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勤劳的蜜蜂、是燃烧自己却点亮了别人的蜡烛等等这些话都不是对老师的胡乱吹捧,而是对老师的最真实的一面的反映。
老师,肯定是辛苦的;而老师,又肯定是伟大的。
一旦学生接受了老师的辛苦论、伟大论,这样,在他们心中的尊师之情自然就产生了。
二亲情教育当今社会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青少年漠视亲情,他们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但大多数人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很少能真正了解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深厚的感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加强对亲情的教育。
语文课当中这类文章也很多。
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授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首借游子感恩之心来表达母爱的伟大的诗篇。
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文,从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浅谈语文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德育教育论文教学也是一种师生情感互动的表现,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形成健康的思想和情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语文德育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语文德育教育论文篇一《浅谈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摘要: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
教学也是一种师生情感互动的表现,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形成健康的思想和情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教材、活动、意义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年人格的历史使命。
如何能把思想品德教育艺术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德智相长,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语文知识技能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
这句话同样适用。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离不开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部活的德育教材。
再者,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
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因素,把它渗透给学生,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德育。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索。
应该在充分研究教材。
把握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侧重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热爱大自然。
以及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等人生态度方面的教育。
如在进行《沁园春・长沙》的教学时。
教师应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壮阔意境,感受伟人博大胸怀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如七年级第一单元是人生问题面面观,既谈理想,又谈奋斗;既写艰难历程,又写成功经验;既有痛苦,又有乐趣。
落实到具体课文,在《山的那边》写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意见小事刻写如何面对困难,是成功的经验之谈;《生命、生命》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生命的严肃思考;《紫藤萝瀑布》触景生情、富于哲理,写人在遇到不幸时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工作,语文课是有优势的,因为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教材,同时在课余进行语文课外阅读和课外布置作业时候,也是能够直接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课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当前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1.可以通过语文课本内容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我们知道,小学的语文课,里面包含许多故事,而这些故事包含着大量的可以利用的德育素材,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素材,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2.通过课外教学进行学生德育工作。
语文的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可以在课堂上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之后,老师可以通过课外的教学补充,让学生在课外回到家中,仔细观察自己的妈妈是多么的爱自己。
反思自己是不是也能像课文中的主人公一样将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内心之中,以后好好的报答母亲。
这让学生在课外回到家中,能充分了解到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自己在今后一定要体谅父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同时也在课外的教学中得到德育教育,更加的爱和尊敬自己的父母。
二、当前语文教学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陈旧的教育观念制约德育教育的开展。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更多的老师是考虑到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知识的教学,而在教学任务中并没有明确的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而且在考试中并不以此作为工作考核内容。
因此,更多的语文老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后,就认为可以了,只要学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那么自己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殊不知,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史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德育教育不到位,学生成绩再好,这样的教学也是失败的,因此,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制约着德育教育的开展。
2.德育教育停留在语文的书本阶段与现实脱节。
在德育教育中,其实要结合现实进行,例如在学习负荆请罪这篇文章的时候,许多学生可能对于本篇的人物关系搞不清楚,但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以和为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语文教学知识的同时,需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展开分析,总结了语文教育工作中德育渗透方法,期以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性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以及思想行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确保孩子的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基础科目,语言文化的传播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都同小学语文教学分不开,道德内容丰富、思想指导性强的小学语文教学更适合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日常教学当中传递给学生相关思想道德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从而提高我国小学教育整体水平,提升我国小学生整体素质,使孩子们能够真正健康全面的发展下去。
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让语文教育教学发挥更为强大的指导性作用。
一、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思想,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养成,对于国家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流露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在语文课程中较多,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时,就应该加强对爱国主义思想的阐述和引申,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将学生情感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联合在一起,建立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比如,在讲《中国卫星飞太空》一课时,我们不仅仅要达成课程目标,更要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共3篇)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共3篇)摘要:教学“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
所以语文课堂上,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
侧重举例论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方法在初中教学中进行“传道”方法很多。
经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教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有针对性在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通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和《绿》,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等。
2.可以通过充满爱国主义的文章和诗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做》,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3.还可以通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的文章,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好习惯。
如:《老山界》《金色的鱼钩》《草地晚餐》等。
二、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而新颖、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读书活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性格,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
当然,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学生一定要有选择地去读,教师也一定要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给出有价值的书目供学生参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并且及时加以指导,使他们真正地热爱阅读,主动阅读。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
“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
本文主要探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
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社会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学科。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经典文章,而且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有科学领域的、有自然领域的、有人文领域的、有哲学领域的等等。
不管是那个领域内的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崇尚科学的、有保护环境的、有表现人性美的、有感悟母爱的、有价值观判断的。
语文教学中科以借助文章中所反映的道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品德才能不断的提升。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德育教育中更应该摆在优先的地位。
语文学科中蕴含着生动的,丰富的爱国主义因素,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科学是美丽的》是物理学家沈致远写的,课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事例,阐发了对科学的思考。
描写了物理学之美、天文学之美数学之美,揭示了科学美的意蕴,展现了科学世界的无穷的魅力。
在学生感受到科学之美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让学生明白献身祖国的科学事业是无比高尚的,也是为人类、为社会造福。
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也有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强烈愿望。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遭到极大的破坏,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气候恶化等。
所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也是迫在眉睫的《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环保主义的先驱——利奥波德写的。
文章从狼的“嗥叫”写起,接着让人们客观聆听狼的嗥叫,最后以狼的“嗥叫”所隐含的内涵作结。
显示了作者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忧患意识。
通过学习此文,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明确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让学生树立一种环保的意识,而且要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只有保护好我们身边的环境,才能保护好我们人类的环境。
一个人要完善人生,离不开对人性美的感悟、发现和追求。
人性之美或美在境界,或美在善良,或美在爱的付出,或美在对爱的感恩。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只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抓住每一个有利契机,挖掘其中所包含的进步思想,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德育渗透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全民族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教书的同时充分实施德育渗透,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品,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建设性人才。
面对与时俱进的发展步伐与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培养德才兼备人才是教育战线的首要任务。
所以,我们在教书的同时应务必把育人视为重中之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育,使其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养成克己为人、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奠定爱国爱民的思想基础,树立为国为民自强不息、勇于奉献的高远志向。
一、在介绍作家作品时进行德育渗透如在刚接触《史记》中的文章时,通过高度赞扬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辱,立志完成一部规模宏伟的纪传体文学巨著,为后人留下不可多得的记载3000多年历史的重要文献的崇高品德,从而渗透为人要有远大理想、坚强意志的思想,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形下都要为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而不懈努力。
在学习《屈原列传》时,就以屈原的所处背景和“怀瑾握瑜”的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质与“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评价来渗透是非、美丑观念与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德,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爱国主义思想。
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施
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施引言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德育实施。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其教诲具有深厚的道德内涵,可以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提供借鉴。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以《论语》为依据”。
《论语》的道德内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论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
其中,“仁、义、诚、信、孝、悌、廉、耻”等概念,在德育教育中被广泛运用。
下面分别阐述:仁《论语》中的“仁”一词,具有广义的人道和狭义的亲爱、关怀之义。
例如,“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
’”(《论语·卫灵公》),告诫人们要用爱心对待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义《论语》中的“义”一词,指为了公共利益而做出的个人牺牲。
例如,“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雍也》),告诫人们在面对利益和义务时,应该选择义务。
诚信《论语》中的“诚信”一词,是指言出必行,言必忠信。
例如,“子曰:‘说不过自己的事,不要说别人的事。
’”(《论语·公冶长》),告诫人们在言行间要保持一致,信守承诺。
孝悌《论语》中的“孝悌”一词,指子女对父母的孝道和兄弟姐妹间的互相尊敬、关爱。
例如,“子曰:‘宁死不绝,必毋宁济。
’”(《论语·颜渊》),告诫人们应该尽孝尽悌,将兄弟姐妹签为至亲。
廉耻《论语》中的“廉耻”一词,是指廉洁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例如,“子曰:‘君子何患乎无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论语·孟懿子》),告诫人们应该以天下为己任,做到廉洁自守。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施既然《论语》中具有如此丰富的道德内涵,那么应该如何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施中呢?以下是几个具体建议:引导学生品德品德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核心内容,而《论语》中的伦理道德教育是树立品德教育的重要思想源泉。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如情感交流教育、文章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分析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分析论文1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最重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与艺术探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当然语文教学应以语文教育为主,不能因为强调德育教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主体。
因此,德育教育在渗透中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与艺术。
2.1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村,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2.1.2分析教师,进行德育渗透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现在有些学生迷恋电脑游戏,而心浮气躁,面对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难以辨别真伪。
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义》时,我先请同学说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有位同学说,我的理想是以后设计电脑游戏,因为电脑游戏太有趣了。
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因为这位同学平时就喜欢玩电脑游戏,并因此影响了功课,我趁机说:“大家不要笑,这电脑游戏并不是从都能设计的,他其实就是想成为一名电脑软件设计师,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你们有足够的信心吗?”接着,我给他们讲《生命的意义》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铁故事,当我讲到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时,我注意到所有同学都震撼了,此时,大家齐声朗读“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在你临死的时候,你能够说:我的全部生命和整个力量都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半争。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同学们为实现理想而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理解了生命价值的意义所在。
德育论文学语文
德育论文学语文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文化、启迪智慧、培养品德的重任。
德育论文学语文,旨在深入探讨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和语文能力。
二、语文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4.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策略1. 教学内容(1)诗词:选取富有德育意义的古典诗词,如《静夜思》、《游子吟》等,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2)散文:选取具有德育价值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亲情、友情、师生情;(3)小说:挑选具有德育意义的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中领悟道德观念;(4)作文: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抒发情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力;(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4)课外拓展:组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道德素养。
四、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情感表现、思考深度等方面,给予及时反馈;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作文、课堂表现等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德育成果;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道德行为,促进自我成长。
五、保障措施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和教学能力;2. 优化教学资源,为德育论文学语文提供有力支持;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学生的德育工作;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与德育实施
经过精心挑选的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是进行德育的好教材,特别有不少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英雄,先进人物的文章,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等,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
我们应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质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一、从情感入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德育教育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情感人手,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激起情感的波澜,进入酿情、入情、动情的内心体验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情感在认识中产生,并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升华,因此,在培养情感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就必须“情思结合,激情明理”,重视从“动情”到“晓理”的过渡。
根据初中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逐渐趋于平衡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入境入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思考:“小弗朗士原本是不爱国的吗?后来为什么会在短短一堂课的时
间里爱国之情就表现得如此强烈了呢?”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感悟:国土将不复存在、家乡将不属于自己、母语也不能再继续学习,这种亡国之辱不光在成年人心里,包括孩子心里感觉也是极为痛苦的,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
己对祖国的热爱,全都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了。
2、德育教育应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进行
例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启发引导: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怎么做才是爱国的表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感受,很容易激发爱国之情。
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尤其是爱国情感的体验,应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渗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长期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下,心中的爱国之情会愈加强烈,最终成为一个爱国的人。
这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在“春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领悟能力。
使学生的思想经历从“动情”到“晓理”,从“明理”到“立德”的飞跃。
二、在析词品句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剖析品味重点词句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有效时机
语文教学离不开重点词句的剖析和品味,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去体会关于爱国主义内容的句子,更能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发展和深化。
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学生都很喜欢韩麦尔先生的这句话,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她记在心里,永远不要忘记。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
大门的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让那些高尚而神圣的词句,特别是关于热爱祖国的话,变成磨光了的旧货币。
”我们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感染、渗透,使爱国主义思想进入到学生的内化体验和外化行为,进而升华到爱祖国的道德感的更高层次。
2、联系文化背景,体味重要词句的表达效果
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三省,也曾大肆推行日语教学,他们的目的是:在军事占领土地之后开始奴化语言文化,以便于其统治。
通过对近代史的回顾,让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语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实现对一个民族真正的占领和征服。
所以当问到学生如何从身边事做起体现爱国时,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明确:无论到了何时何地,都应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无论到了何时何地,都要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要为我们逐步强大的祖国而自豪!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奉献!
三、结合语文课外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意识是从认识开始,沿着情感、意志、行为的内在程序而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生高谈阔论爱祖国,代替教育学生爱祖国,这是不可思议的事。
”因此,语文课要通过语言训练,结合开展适合儿童特点,易于学生接受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的认识,既懂得“为什么要爱”,又懂得“怎样去爱。
”几年来我们组织的活动有:“我爱中华考察团”、“祖国各处留下我的足迹”等的少先队活动;“我爱祖国山河美”图片展览;
“爱我中华,爱我家乡”微型报设计;“我爱家乡的特产”的作文比赛;“爱祖国,知国情”的知识竞赛;“给香港小朋友介绍我的家乡”的书信大赛;以及“小记者手记”、“夏令营专辑”等。
通过各种有效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灵中深深扎下根。
使思想教育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收效甚好。
不少的学生还在全国爱祖国爱家乡作文大赛中获大奖。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将使“文”与“道”两方面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