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中国出版物物流

合集下载

我国出版物流行业的基本现状与发展战略

我国出版物流行业的基本现状与发展战略

【 摘 要 】 重点 从宏观 、微观 、管理模 式 、信 息技术 及供应 链共 五个层 面分析 我国 出版物流 行业 的基本现状 ; 结合 供应 链管理 的原理 ,亦从 五个 方面提 出并研讨 当前 出版 业规模化 、数 字化及市 场化 背景 下我国 出版物流 行 业转型与发 展的几 个战略思 考 。 【 关键 词】 出版物 流 出版发行业 供应链 管理 【 图分 类号】 G2 0 中 3 【 献标识码 A 文 价值链 信息化
【 e rs P bi i gsis u lhn d sr S p lc anma a e n V lec an Ifr t n K ywo d 】 u lhn l i c P bi igi u t s go t s n y u p h i y n g me t au h i nomai o
增加值 的 6%以上 “ 0 。随着我 国新闻出版 发行行业近 年来 的蓬 勃发展 , 出版物流作 为行业物流 也取得 了长 足进步 。伴随 国内出版物市场 的有序化 、集约化 、连
锁 化 , 国 出 版 物 流 也 开 始 向现 代 化 、规 模 化 的 方 向 我
发展 。
我 国各 省均 掀起 了建设大型出版物流 中心 的热潮 。新
【 编号】 1 0 .8 3 (0 2 0 . 0 10 文章 0 95 5 2 1 ) 30 5 .5

[ sr c] T iat lfc s s n h c r ns u t n f u lh go ii i ia c mbn dW tepicp s Ab ta t hs rc o ue o te ur t iai o p bi i l sc nChn , o ie h r il ie e t o s n g ts n e

我国图书实物出口的现状及分析

我国图书实物出口的现状及分析

我国图书实物出口的现状及分析作者:张亮来源:《出版广角》2014年第15期在2013年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第九次工作会议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透露,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出版物实物出口金额首次超过1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38%。

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出版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图书实物出口也存在众多问题,情况不容乐观。

本文将从我国出版物出口现状、海外发行渠道、图书出口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我国出版物出口现状1. 出口规模。

图书实物出口无论是金额还是数量,在国内外总销售中所占的比例都很小。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书刊出口数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海外对中国图书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各有关出版社、图书进出口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图书实物出口的数量逐年稳步提高,发行渠道不断扩大,出口贸易、版权贸易的逆差在逐步缩小,然而,中国出版物“走出去”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无论是出口规模、渠道建设、营销手段、图书品种等都与出版大国有不小的差距,图书出口的规模与我国目前的综合国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地位、文化传统、出版能力相比很不相称。

2. 出口市场分布和读者特征。

中国图书的读者从广义上讲遍布世界,我们的发行渠道覆盖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即使在遥远的南美也有中文书店,但就市场而言,我国图书出口的主要海外市场是日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中文专业书店是销售的主渠道;各类图书馆、研究机构是主要的团体最终用户;零售和书展是主要销售形式;华人、汉学家、学者和学习中文的人是主要读者群。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版物的需求存在差异。

如日本、韩国市场以古典、文史哲等方面出版物为主,许多大部头的古籍类图书,日本市场的需求量甚至超过国内,其中的原因,除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联系源远流长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有许多安于坐冷板凳的汉学家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

中国的物流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物流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物流的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流(1949~1977年)。

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发展时期,国家长期对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计划生产、计划分配和计划供应。

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外贸等流通部门自成系统,按计划储存和运输;交通、铁路、航空等专业运输部门也各自拥有储运企业。

由于生产、流通和消费完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和运行,部门经济和条块分割造成的物流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

因生产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所以流通结构不合理和物流效率低下的矛盾并不十分突出。

当时还没有现代物流概念。

(2)第二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1978~1992年)。

这一阶段伊始,正值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在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随之不断深化。

1979-1984年,按照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改革长期以来全面统一管理的旧体制,扩大了市场调节范围,重点调整了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的计划管理体制,改变了商品统购统销制度,打破了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固有局面,发展了计划购销、市场购销等多种流通渠道和购销形式,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的流通格局。

1984~1987年,围绕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框架,全面改革了流通领域的企业体制、批发体制、价格制度、经营制度,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了流通管理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1987?1992年,根据国家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要求,大力发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

同时,对生产资料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计划管理的品种和数量大幅度减少。

物资流通企业大踏步走向市场,物流的重要性开始在物资、商业、外贸、交通、铁路、货代等各个领域引起关注;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货运枢纽等物流基砷设施建设投人加大。

在这一阶段物流概念开始进入中国。

1979年5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代表团赴日本专门考察物流、参加国际物流会议,带回了物流概念。

智媒时代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新思路

智媒时代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新思路

37智媒时代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新思路文/江翠平70年间,中国出版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跃成为世界出版大国。

然而,我国很多出版机构在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全球出版品牌影响力方面与国外大型出版集团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有效提升出版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成为每个出版人必须面对的思考题。

对于出版企业而言,优质的出版品牌可以反映良好的企业形象,高价值的出版品牌可以提高出版企业的收益,降低出版企业的成本。

出版品牌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出版物品牌,一类是以作家和编辑为代表的个人品牌,还有一类是出版社品牌,本文中的出版品牌着重讨论的是大型出版集团的企业品牌。

出版企业借助品牌相关活动交易产生可以衡量的财务价值,出版品牌权益可以为出版企业的出版物或服务产生额外的现金流量。

【摘 要】 21世纪以来,全球出版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版企业之间的比拼反映了出版企业的品牌竞争。

我国许多大型出版集团在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全球品牌影响力方面与国外大型出版集团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智媒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全球出版集团国际化的传播环境,推动了大型出版集团品牌管理、内容生产、发行渠道、受众分析等生产流程的革新。

我国出版企业要主动适应智能技术,在编、印、发等各个环节应用智能技术,从而实现全球出版物市场的宽覆盖,提升我国出版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关 键 词】智媒时代;出版品牌;国际化【作者单位】江翠平,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新媒体系。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45-1216/g2.2021.08.009职能的契合度和贡献度。

三是解决好“怎么共享”的问题,即共享的路径。

大学出版要主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特别是大学出版发展规律,创新文化产品呈现形态,进一步畅通共享的渠道、路径,切实打通大学出版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最后一公里。

诚然,大学出版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任重而道远。

物流书籍汇总

物流书籍汇总

物流书籍汇总物流书籍汇总1.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美)罗纳德.H.巴罗著.王晓东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企业物流.崔介何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3.物流系统论.何明珂著.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4.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朱道立,龚国华.复旦出版社.2001;5.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宋华,胡佐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6.供应链管理.马士华.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7.物流竞争-后勤与供应链管理.(英)马丁.克里斯托弗著,马越译.北京出版社.2001;8.库存管理胜经.梭伦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9.中国物流.丁俊发主编.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10.电子商务与物流.崔介何.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411.物流管理:供应链一体化过程(美)唐纳德.J鲍丁.索克斯戴维钉.克劳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2.现代企业物流运作与管理.黄福华.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13.国际化企业现代物流管理.宋力刚.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14.现代物流管理. 王之泰.北京工人出版社,2000;15.高级物流学.董千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6.物流学概论崔介何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717.物流现代化包健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18.Logistical Management:The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Process.Bowersox,donald J.,and David Closs. New York: McGraw-Hill,1996;19.Basic Business Logistics:Transportation,Materirals Management and Physical Distribution. Ballou,ronaldH. Prentice Hall,1987;20.Warehouse Accounting and Control:Guidelines for Distributiion and Financial Managers.Chicag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1985;部分国外有关物流著作:时间作者著作1982 道格拉斯.拉伯特詹姆斯.R.斯脱克勤克战略物流管理1983 格兰特.m.戴维斯约翰.f.第拉德物流管理1984 菲利普.b.斯查理物流决策,教材和案例1985 罗依.夏皮罗詹姆斯.l.赫斯科特物流战略:案例和概念1986 卡尔.m.古尔佐物流管理导论1986 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物流管理:一个配送、制造支持和物质处理的系统一体化1987 诺曼.e.霍奇逊物流管理的一体化方法1992 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和供应链管理1992 艾特伍德彼特尼格尔配送系统中的物流1992 马沙.库伯丹尼尔.伊尼斯和彼特.迪克勤克逊物流的战略规划1992 克里斯托弗.高帕和加利.库希尔制造业中的物流1992 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战略问题1993 密契尔.权伊尔勃亚.琼丝物流:一种一体化方法1993 S.C.格雷维 A.H.G.利诺伊.P.H.赞普肯生产和库存中的物流问题1995 约翰.郎福物流:原理和应用1996 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物流管理:供应过程的一体化1998 卡斯.林格.拉吉物流和运输:设计及其规划1999 唐纳德.瓦特斯全球物流和配送规划:战略管理1999 卡罗斯.F达干佐物流系统分析1999 桑多.鲍伊逊物流及其延伸企业2001 马歇尔.德柯设施区位和配置中的物流部分国内有关物流著作:时间作者著作1990 王之泰配送研究1992 邬跃物流经营论1995 王之泰现代物流学1996 吴清一物流学1997 崔介何物流学概论2000 马世华供应链管理2001 朱道立物流和供应链管理2001 闫培全王成企业物流内控精要2002 何明珂物流系统论《哈佛模式·公司物流管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哈佛模式·物流管理国际通用执行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出版《世界物流经典案例》和《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海天出版社《水路客货运输专刊》交通部水利司编人民交通出版社《水运运输系统分析》蔡庆麟人民交通出版社《铁路货运常识200题》董克勇中国铁路出版社《物流学》陈梅君中国物资出版社《物流新策》姚佩玉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物流现代化》包健民上海交大出版社《物流技术用语》于永成顾炎秋人民交通出版社《物流管理会计》刘明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物流管理》苏科玉河南大学出版社《商业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郝振廷经济管理出版社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指导程国余机械工业出版社《社会商品流通》李中鹏中国商业出版社《商业储运管理学》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商业仓储业务》上海市第一商业局教育处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商业仓储管理》唐全斌中国商业出版社《商品流通论》纪宝成中国人大出版社《山西流通业在腾飞》张天才张官娥山西经济出版社《如何发展配送》王嘉霖中国物资出版社汽车零担货运业务知识问答孙守仁人民出版社《汽车货运》交通部人事劳动司编人民出版社《企业物流管理》陶维国董难萍湖北科技出版社《企业仓储管理学》项振乐冶金工业出版社《配送》叶杰刚经济管理出版社《配送.代理.连锁》薛至尚中国商业出版社《内河航运500问》杨文斌人民交通出版社《流通经济论》高涤陈中国商业出版社石油销售企业物流管理实务申玉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物流技术》秦明森王之智中国物资出版社《国际货物运输操作规程》杨占林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国际航空运输实务》顾奕镆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供应物流管理》钱钰李明昌石油工业出版社《公路运输经济词典》吴国庆人民交通出版社《国际货物运输法》蒋正雄人民出版社《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张蕾丽刘志学华中理工大学《国际货运与海事法》管敏正上海译文出版社《国际铁路货物联运》罗声华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指南》杨志刚人民出版社《湖北水运年鉴》湖北省水运史志编审委员会人民交通出版社《货物运输法律知识》孙忠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货运》郑州铁路局编中国铁路出版社《货运大王佐川清》(日)佐川清中国经济出版社《货运服务指南》苏同汇何大陆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货运需求与经济发展》王际祥中国铁路出版社《货运与保险实务》薛华业王志浩香港万里书店《粮食流通概论》焦贵玺中国商业出版社《仓储商品养护》颜锡蕊中国商业出版社《仓储与物流》杨传杰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口商品包装与装潢》陆击濂百贾出版社《船舶货运》陈桂卿李冶平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船舶货运》程贵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物流学》李振中国铁道出版社《军事物流概论》王宗喜海潮出版社《物流现代化》包健民上海交大出版社《物流新策》姚佩玉河北科学技术出社《现代物流学》王之泰中国物资出版社《物流经营论》市来清也(日)邬跃主译中国物资出版社《现代物流与配送中心》何明珂中国商业出版社《物流学》吴清一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物流学导论》王莉中国铁道出版社《军事物流概论》王宗喜海潮出版社《物资仓储管理》屈理勋石油工业出版社《物资仓储管理学》马惠珍李明桓煤炭工业出版社《物资仓储基础知识手册》王臣黑龙江科技出版社《物资储运学》覃家瑜浙江大学出版社《自然物流一角》李振君山西经济出版社《中日流通业比较研究》胡欣欣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实证分析》(日)原田忠夫.常清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有效的物流管理》盖特纳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现代仓储管理》常宏才天津翻译科技出版社《现代企业物资管理》马士俊骆薰馨航空工业出版社《现代商业仓储管理基础》刘维忠黑龙江科技出版社《现代商业企业物流系统管理》苏君吴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现代生产物流及?》张晓萍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国际货运代理指南》外经部外贸货运协调司编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中国现代物流研究》张声书中国物资出版社《中国物资市场学》董德信辽宁人民出版社《物资流通产业的改革与发展》柳随年湖北人民出版社《物资流通经济学》孙启源毕黎明中国商业出版社《物资流通经济分析》王中明浙江大学出版社《物资流通法律制度读本》邓永诚中国物资出版社《现代综合物流管理》金若楠中国铁道出版社《亚洲流通革命和日本经商立法》(日)经流通新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水路客货运输专刊》交通部水利司编人民交通出版社《水运运输系统分析》蔡庆麟人民交通出版社《四川粮油仓储》傅世荣四川大学出版社《铁路货运常识200题》董克勇中国铁路出版社《铁路货运组织》贾瑞良中国铁道出版社《铁路货运组织》君启泰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铁路货运组织》罗国雄中国铁路出版社《铁路货运组织》郑光前谭仲平湖南大学出版社《铁路客货运输指南》长沙铁路总公司中国财经广播出版社《外贸仓储管理学》姚大伟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外贸企业仓储岗位培训教程》李本珂姚大夫同济大学出版社《外贸运输英语》中国对外总公司编经济时报出版社《物流管理》(美)唐纳德.J鲍丁.索克斯戴维钉.克劳斯机械工业出版社《物流管理》苏科玉河南大学出版社《物流管理会计》刘明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物流技术用语》于永成顾炎秋人民交通社《船舶货运》沈玉如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从一到无限》李晋源中国经济出版社《当代中国物资流通》柳随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当代四川物资流通》丁弘四川人民出版社《道路货运经营指南》王维斌陈伯大连理工出版社《道路运政管理》陈洁红河北人民出版社《对外经贸仓储管理》对外经贸仓储管理编学组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工业企业物资管理》陈大方同济大学出版社《工业运输发展的主要方面》(苏)耶夫道基莫夫陕西科技出版社《流理理论与实践》赵杰中国物资出版社《仓储》中国对外贸易运输仓储大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仓储管理》罗楚云中国民航出版社《仓储管理与商品养护》姜德清彭华安江苏科技出版社《仓储管理与市场学》董宏文水利电力出版社《船舶货运》林金茹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看到论坛上大家讨论过关于物流方面的书的问题,发现大家的观点基本都很相似的,就是现在国内出版的物流书籍杂七杂八的非常多,让人眼花缭乱,可是好书并不是很多,经典的一直是那几本,大家都很认同的。

我国出版物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评析

我国出版物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评析
( 作 者 单 位 : 武 汉 大 学 信 息 管理 学 院 )
征 、 位 和 作用 、 地 出版 物 流 学 科 体 系 和 研 究方法
业务, 既是 一项 经 济 工作 , 是 负有 一 定 的政 治 又 任 务 ” , 一 点在 我 国 出版物 流 系 统 中 己经 形 ] 3 [ 这
成共识 。
等。 由于我 国出版 物 流研 究从兴起 到今 天 也只
有 短 短 的十 几 年 , 了对 出版 物 流 概 念 和 出版 除 物 流 的性 质 有 些 探 讨 外 , 这 方 面 的其 他 基 础 在 理 论 研 究 比较 缺 乏 。
就 出版 物 流 与 现 代 出版 业 的 发 展 关 系 而 言 , 般 都 能够 认 识 到 : “ 一 没有 现 代 化 的大 流 通 , 就 没 有 现 代 化 的 出版 业 ”〔。在 具体 的 出版 物 4」 流 实 践 中 , 们对 出版 物 流 管 理 和 作 业 的实 际 人 态 度 存 在 差 异 , 种 差 异 反 映 出人们 对 出版 物 这


〔 方卿. 论 出版企业的 目标 市场 战略. 出版发 ] 1
行 研 究 ,X 5 ( 12 ) 2( )
【 1张其友.我国出版企业新时期竞争战略 的选 9 择.大学 出版 ,o 5 3 2o ( ) [1 〕 0 徐丽芳. 出版竞争策略研究.出版发行研 究,
2 ()0 2 ( 5 )
[ 2 李正培.积极探索新形 势下农村 图书发行 的 ] 新途径. 中国 出版 , 1 ( 3 200 ) [ 3 ]强 自力. 国家文献 中心模 式研 究对 “ 国家科 技 图书文献 中心” 的评价. 中国图书馆学报,o 3 4 2o ( ) 【 王 勇 安 . 从 出版 业 务 主 导 到教 育 专 业 主 ] 4 导— 教 育 图书编 辑 活动模 式的转 变. 中国编辑,

版权现状及措施

版权现状及措施
2、 对有特色的中小出版社,地方政府也应发挥在本地区 的作用,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文化,扩大输出。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应对策略
(二)出版企业方面
1、 分析国际图书市场,了解海外读者需求。版权输出要有适合海外市 场的选题,因此输出版权的第一步就 是了解市场,确立可以开拓的海外 市场的具体类别,通过对外合作部门或者专业的版权代理机构开展针对 海外图书市场需求的市场调研,有目的地生产适合海外读者口味的图书。 除内容以外,中文出版物也要从表现方图片、装订设计、印刷等方面满 足国外读者的口味。 2、 加强国际出版合作。国内的出版社要主动走出去,寻找紧密战略 合作伙伴,大力开发海外资源,开发新合作模式,与国外的出版公司共同 策划、共同制作,形成优势互补,更有针对性地“输出”图书,“输出”中 国文化。在进行国际出版合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版权贸易和国际合作 的起因在于出版资源的分布状况,出版社在决定是否以及如何进行版权 贸易和国际合作时,应当认真分析自身的资源状况,找出自己的资源优 势和劣势,对版权贸易和国际合作做出准确的定位,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三)图书版权输出很不均衡
我国图书版权输出不论在出口目的地和作品类别 分布上,还是在图书语种和我国版权贸易主体分布 上,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从实际输出的版权 种类来看,古籍、绘画书法、中医药类版权占大部 分,自然科技、人文社科类很少,输出的国家也主 要局限在东南亚一带华文圈内。从输出地区看,尽 管已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东亚几乎占据了版权 输出70%以上的市场,尤其是港澳台地区成为版权 输出的最主要市场,中国图书并没有给欧美国家带 来普遍性影响。
1、
政府应该提供大力的支持,完善版权贸易立法和相关政 策,做到政企互动。
输出版权就是输出文化,应充分发挥出版业在传播文 化知识、传承文明成果、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高 人民的整体素质以及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政 府必须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对现有实力强大的出版社直 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在信息提供和数据统计上提高服 务水平,从图书的选题策划、组织稿源到编辑加工、装帧 设计,都要做到精益求精,推出精品,支持他们踊跃参加国际 书展和国际图书贸易洽谈会,通过书展和书会的辐射力和 影响力,提高我国图书产业的国际影响,以创造我国精品图 书被欣赏、被认同、被引进的机会。

中国物流发展情况介绍

中国物流发展情况介绍

中国物流发展情况介绍一、中国物流40年发展概况我国的物流活动源远流长,从横跨东西的物流通道“丝绸之路”,到融通南北的物流基础工程“京杭大运河”,中国古代的物流活动始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古代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尽管中国早期的物流实践成绩显著,但是现代物流的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

20世纪初,物流业在美国悄然兴起,成为物流发展史上的新起点。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相继爆发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给企业经营带来了许多难题,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政府和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物流系统。

此时的物流业虽然在国外已经发展得比较充分,但在当时还没有引起国内相关部门和学者的重视,导致对该领域的研究并不多。

1978年,出于对我国生产资料流通体制进行改革的需要,在当时的国家物资总局带领下,财政部、国家计委、部分省份的物资工作负责人和一些高校教授等一行十七人飞往日本考察物流管理模式和体制。

随后,1979年中国正式引进物流这一概念。

[1]1981年,得益于王之泰教授撰写的《物流浅谈》一文,文中首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管理、物流的结构等,使物流被广大学者理解和重视,自此之后,物流这一新鲜词语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国的各种论著及出版物中。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和十四大召开成为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阶段的里程碑。

经济体制的转变极大地活跃了市场并激发了产业发展动力,国家为了加强对流通的管理,于1993年组建了国内贸易部,将原本独立管控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流通问题进行合并管理[2],并根据我国经济体制转变的目标原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流通领域的改革力度,使我国的流通体制既能与国际现代化物流接轨,又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融合。

然而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生产热潮的大规模爆发,生产规模骤增难以被有限的市场所容纳,由此导致生产与消费结构失衡,商品的库存压力达到峰值,我国物流发展落后不能与市场规模相匹配的矛盾日益凸显,加快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需求迫在眉睫。

我国图书行业逆向物流问题

我国图书行业逆向物流问题
我国图书行业购销主要采用经销包退的方式,就是零售商在 图书无 法售出的 情况下,可 以将图书 退 还 给发行中盘 和出版社。 这种销售制度使得图书的退货率居高不下。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 发展,图书逆向物流的问题更加突出,一些图书的退货率能达到 40%~50%。一些时效性强的图书,如计算机类和某些畅销书等,退 货率甚至可以达到50%~60%。
十多年来的发展,图书品种极为庞大。 表1和表2分别为2005~2009年我国图书品种数量及增长情况
和2005~2009年我国图书印数及其变化情况。
表1 2005~2009年我国图书品种数量及增长情况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各年平均
出版社 ( 家 )
573 573 578 579 580 577
1 我国图书行业逆向物流发展现状 1.1 逆向物流与图书逆向物流
逆向物 流 有广义 和狭义 之分。狭义的逆向物 流(r e t u r n e d logistics)是指那些由于环境问题或产品已经过时的产品、零部件或 物料,进行回收的全过程。广义的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还包括 废弃物物流的内容,其最终目标是减少资源的使用,并通过减少使 用资源而达到减少废弃物的目的,使正向和逆向的物流更有效率。
总印数变化率 (%)
0.8 —0.9 —1.79 12.21 —0.36 1.99
表3 2005~2009年我国图书行业销售情况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各年平均
数量 ( 亿册 ) 总 金额 ( 亿元 ) 销 售 数量变化率 (%)
金额变化率 (%)
157.98 156.53 1229.81 1290.94
物流商论 Logistics

高教物流 中国出版物流的里程碑

高教物流  中国出版物流的里程碑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庸 …
B 类拣选 区
A 4 、 t ● 髑远l B= 荚 rr t_


二楼 ( 部 ) 局
国 1 高教社物流 中心总体 布局
47
C s td 案例 a eS u y
表 1高教社物流 中心 作业 区设置
日曩_霸_陬啊暇咽 _霸_E日一旧Ⅱ匝
高教社物 流 中心 位于北京 大兴庞各 庄 ,占 地 10亩 ,总投 资约 3 8 . 人民 币 ,其 中物 流 6亿 设 备及 系统投 资约 1 . 2亿人 民币 。经过公 开招 标 ,北京 伍强科技 有限公 司成 为该项 目的总体
设计和总集成单位 。 高教社物流 中心是 国内最早开 始建 设 的自 动 化 图 书物 流 中 心 之一 ,也 是 目前 国 内最 大
物 流中 , 0 6 完成 总体 规划设计 ,2 0 L,20 年 2 07年 1 月开始土建施工 ,2 0 1 09年 1 1月底投 入使用。
高 教 社 的 物 流 需 求
记者在 高教社物 流 中心 采访时 ,主管该项
由于 中间经历北京 奥运会 ,土建 工程 停工 6 个
月,实际建设期为 1 个 月。 8
机 、高速 分拣设 备 、动态 称重 系统 、静态称 重 装 置 、托盘 流 力货架 、高 架叉车 货架 、特 制拣
选 车 等相 关设 备 ,并且 设置 了包 装 复核 系统 、 退 货系统 ,详见表 2 。














自 动 … 化 立 …

我国图书业逆向物流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图书业逆向物流问题与对策分析

的概 念 , 其 次分析 了我 国图书业逆 向物流存 在的主要 问题 , 最后 针对我 国图书业逆 向物 流存在 的问题提 出 了相迎 的 对 策。 关键 词 : 图书业 ; 逆 向物流 ; 问题 ; 对 策


引言
逆 向物流在许 多行业 中都是十分正常 的商业现象 , 其中尤 以 图书业为甚 。图书业逆 向物流的主要 内容是 图书退货工作 , 它就 像 每个企业都必须发货和 回款 ~样 , 是 出版社最基本 的业务工作 之一 ; 同时 , 世界 主要 国家书业高达 3 0 %的平均退货率和 “ 永久退 货 制”也使 这一 问题 成为 纠缠 各 国出版业的难 以根除 的痼疾 。 我 国同样也无法幸免 。 白2 0 0 1 年以来 , 中国图书发行行 业库存持 续上升 , 总量 大 , 增速快 , 已经成为制约许 多出版社 发展 的瓶颈 问 题。 研 究图书业逆 向物流问题 具有强烈 的现实意义 , 本 文在 分析 我 国图书业逆 向物流 问题 的基 础上 , 并针对存在 的问题 提出 了图 书业逆 向物流发展的对 策。
商业流通 i T HE B U S I N E S S I - I R r - U L R T E
我 国图书业逆 向物 流 问题与对策分析
张 桂敏 上 海科 技 管理 学 校 流 的 发展 对 我 国很 多行 业 都 产 生 了很 大 的 影 响 , 以 图 书业 尤 为 显 著 。 本 文 首 先 指 出 了 图 书 业逆 向物 流
二 图书 业逆 向物 流的概念
三 我国 图书业 逆 向物流 存在 的主要问题
我国于2 0 0 1 年颁布了国家标准 ( ( 物流术语 , 其 中并没有 “ 逆 现代 图书业物流在信息化和物流 中心建设 上取得 了不菲的成 但是 , 我国 图书业物流仍然缺乏真正有效 的供应链合作 , 加上 向物流” 的定义 , 与之相关 的两个术语 是 “ 回收物流”和 “ 废弃 果 , 发行 水平 低 , 导致 了严重 的逆 向物 流问题 , 我 国图书业 物物流”。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 物品的返修 、退货 以及周转使用 新 书泡沫 ,

我国出版物流行业的基本现状与发展战略

我国出版物流行业的基本现状与发展战略

我国出版物流行业的基本现状与发展战略作者:马军赵静来源:《出版科学》2012年第03期【摘要】重点从宏观、微观、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及供应链共五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出版物流行业的基本现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原理,亦从五个方面提出并研讨了当前出版业规模化、数字化及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出版物流行业转型与发展的几个战略思考。

【关键词】出版物流出版发行业供应链管理价值链信息化【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2)03-0051-05【编者按】出版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是当前出版产业规模化与数字化发展背景下一个重要议题和关键问题。

2011年11月11日-13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暨亚太物流联盟年会”上,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和中国物质出版社共同牵头成立的“中国出版业物流产学研基地”进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

该基地隶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出版物流的产学研基地。

基地的成立对于促进新时期我国出版物流与出版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为此,本栏目在此开辟“数字环境下出版物流业转型与发展’’论坛,特邀产学研各界专家和学者围绕新闻出版总署新“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神和方向,集中探讨新形势下出版物流与供应链、出版产业的转型与战略发展等议题,以期促进相关研究的兴盛与深化。

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22万亿元,增加值达3500亿元,增加值占国内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以上。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着我国新闻出版发行行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出版物流作为行业物流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伴随国内出版物市场的有序化、集约化、连锁化,我国出版物流也开始向现代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1我国出版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下分别从宏观规划、微观运行、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等层面对我国出版物流行业现状做一分析。

1.1宏观规划层面自上世纪50年代起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出版行业形成了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覆盖全国且颇具效率的全国新华书店储运网络,在当时的世界出版物流发展史上是屈指可数、堪称一流的。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外图书物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外图书物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外图书物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仔细研究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图书物流模式的现状,总结出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我国图书物流模式的相关措施。

标签:电子商务图书物流模式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概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9年7月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

这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契机,因为开展电子商务的最基本条件是拥有尽可能多并且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用户。

从网上消费者的现实情况来看,网络购物普及率为26%,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由7400万扩大到8788万,增加了近1400万用户,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价格透明和购买方便的网络购物,这表明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

此外,政府已相当重视电子商务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和引导电子商务发展;业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如火如荼。

在这种大形势下,预期未来几年电子商务会保持快速发展之势。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图书物流模式存在问题1.物流观念陈旧,物流模式跟不上时代步伐。

受“大而全、小而全”观念束缚,我国书业企业主要依靠自有物流来支持本身的储存、运输与销售活动。

出版社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库房或租赁他人的物业作为库房使用,有自己处理存货、发货、退货和结算等业务的人员。

而作为发行主渠道的新华书店在全国各自纷纷投入巨资兴建物流配送中心,拥用自己的库房,有自己的运输车队来进行商品的配送。

不仅造成了图书物流设施和物流资源的浪费,并且越来越不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发展。

2.物流配送各自为政,尚未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图书配送体系。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一些电子出版物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方式送给购买者,但绝大多数仍要通过物流过程完成从供应商到购买者的空间转移。

我国许多网上商店只提供一定范围内的送货服务,使得电子商务跨地域优势无法显现。

我国出版物流网络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我国出版物流网络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我国出版物流网络发展现状及其展望摘要:在物流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书业企业物流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出版物流网络发展的现状令人关注,而其解决措施以及前景展望也越来越多的被人研究。

关键词:出版物流;发展现状;前景展望中图分类号:F2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8-00-0收稿日期:2009-04-13作者简介:彭云,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6级编辑出版学学生。

自从1970年早稻大学的西泽修教授在他的著作《流通费》的副标题写作“不为人知的第三利润源”以来,“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的提法流传开来并逐渐成为共识。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出版发行业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努力培育和规范市场。

目前我国出版物流已得到初步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国有批发和零售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并存的流通体系。

但原以新华书店为储运渠道的局面已被完全打破,在上游,出版社自办发行;在下游,各地方新华书店连锁经营,直接向出版社拿货,省级以上新华书店被架空。

与此同时,由新华书店总店领导的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覆盖全国而且颇具效率的全国出版物流体系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各省店分散、割据,各出版发行机构“八仙过海”。

我国出版物流网络现状具体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各省店各自为政,极少交流和有业务来往,贸易壁垒严重;部分书业企业内部各部门各自发展物流,造成出版资源分散,重复性建设和浪费现象严重。

多年来,我国大多数书业企业主要采取自办物流方式,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且大多数都是“小”(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和财务能力)、“散”(资源重复浪费严重,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混乱)。

大多数出版社都有自己的仓库和运输车辆,而大多数的书商亦都是自己储存、运输;甚至有些物流主体的内部各部门的物流都是独立的,这样不仅因为每次运输量小而影响运输的效益或拖长运输的周期,使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大打折扣。

图书发行渠道有哪些一般情况下

图书发行渠道有哪些一般情况下

图书发行渠道有哪些一般情况下图书发行是图书的流通环节,泛指图书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

那么图书发行渠道有哪些,中外的图书发行渠道有什么不同?下面小编总结了一些图书发行的知识告诉大家,希望对大家有用。

图书的发行渠道1.1 出版社——批发商——零售店——读者这种模式的发行渠道是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

该渠道中间环节较多,线路相对来说要长一些。

图书进入流通领域后,首先流向的是批发公司(批发店),图书所有权发生第一次转移。

此后图书流向零售店,所有权发生第二次转移。

然后通过零售店的销售活动,图书最终到达读者手中,实现所有权的第三次转移。

就图书物流本身来说,也就走完了发行渠道的全路程,进入消费领域。

日本一般出版社所出的书,由批发店分配到各地零售店出售。

这种通过批发商的发行渠道占绝对优势。

据资料记载,日本通过图书批发公司批发转销及书店直接销售的书籍占总发行量的76 %,杂志占78.1%。

“日贩”、“东贩”是最大的两个批发公司,他们在出版社和销售店之间专门办理书刊的批发、发行工作,同时替出版社代管索取贷款,替书店办理支付业务。

出版社和批发公司承担一部分图书的贮存任务供零售店添货。

如“日贩”库存260家出版社的常销书,共计61000种,260万册。

美国是个出版发行大国,国土面积与中国相仿,有效图书消费人口的分布也与中国相似。

美国书业的流通格局是上游大型出版集团占据大多数市场份额,下游大型连锁店主导市场,中间批发商提供双向服务,如沟通信息、添货、退货等等。

他们的图书就是通过这种渠道由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域的。

贝克·泰勒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公司,分别从14 000 家出版社进货,保持上千万册的存书。

总公司设在纽约,是管理机构,不办理具体业务,4 个分公司按地区分工,把品种众多的图书,发行到1 5 万家图书馆和书店。

这种渠道在许多国家也存在,如:俄罗斯的中央书店及分书库就承担着批发业务;具备相同功能的还有德国的图书批发商、图书进出口批发商以及图书发行公司等等。

给中国POD的三点忠告

给中国POD的三点忠告

给中国POD的三点忠告按需出版印刷(POD)从欧美传入中国,并逐渐被一些出版集团、印刷企业所接受,在2014年更是有了进一步发展。

那么,如何看待这一新鲜事物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具体操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我有几个观点想与大家分享。

产业链条:痛感错位囿限行业发展研究POD发展的关键,是要找到整个产业链中最痛的那个点,也就是需求最希望得到满足的部分。

在出版物按需印刷领域,最痛的主体有两个:一个是出版商,一个是印刷企业。

众所周知,如今我们的图书品种越来越多,但码洋的增长却没有那么快。

根据统计数据,近十年图书品种由最初的十几万种发展至2013年的44万种,码洋在近几年却停留在1000亿元左右,纯销售停留在700多亿元。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市场销售是停滞的。

为了保证规模、保证财务账面美观,出版机构就要不断增加品种造货,这就产生了库存问题。

我曾经做过一个测算,2013年度整个行业库存964亿元,580家出版社平均每家库存折算成现金至少有3000多万元,为纯销售的1.3倍,而库存与销售比的反差仍有加大趋势。

因此我们就知道,行业里最痛的应该是出版商本身。

第二个痛,来自于印刷企业。

我们看到,当下传统印刷一片红海,成本的上涨、竞争的激烈令整个行业苦不堪言;具体到出版印刷,图书、期刊印量不断下滑、萎缩,甚至有可能被挤出传统印刷市场。

因此,印刷企业也亟需一种商业模式来带领自己走出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POD的出现,数字印刷设备与互联网云印刷平台的有机结合,仿佛为整条产业链开辟出一个发展蓝海,这也正是一些企业纷纷试水POD的原因。

不过遗憾的是,目前排在前几位的POD服务商,他们的业务基础依然是建立在流沙之上,非常不稳固。

以我曾服务过的虎彩为例。

过去3年里,虎彩服务了近200家出版社以及许多民营出版机构,但实际业务量在传统客户总业务量中的比重可能只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因为POD能够帮助减少库存,提升出版企业赢利能力,因此,印刷行业将其视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我们的上游——传统出版社,目前对POD的重视程度却是远远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 以来 ,出版行业逐步摆脱计划经济的束 利润在整个出版中的 比例更高。与发达 国家相 比,我国图书 出版 多条流通渠道 、多种购销 形式并存 的流通体 系 。但 是 ,从市 场
经 济发 展的客观规律和参 与国际竞争 的要求看 ,我 国出版 物市 场 还未真 正形成现代 流通体 系 。当前 应建立 高效 的信 息 系统 , 构 建适应市 场经济环 境 的新 的图书流通体制 ,对 出版业 来说 已
2 】 强制性规 则的思考叶 础和保障 ,应通过法律等强制性措施来约束和规范上市公 司及会 【 伍春姑 .上 市公 司 内部控制信 息披露 :
计师事务所 的行为 ,对 虚假披露、误导性披露等行为追究 民事或 财会 通 讯 ・ 合 ( )20 ,8 . 综 下 。09 ( ) 3冯建, 丛光.上市公 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 究卟 财经科 学, 蔡 刑事法律责任 ,例如 , 以在现有法律 中 可 增加罚金条款以及损失 [] 赔偿条款 ,从而减少 虚假披露 等现象发生,保护投资者 的利益 。 20 ,5 . 08() ()强化信息披露标准的可操作性。增强披露标准的可操作性 , [】 2 4赵爱玲.我国上市公 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 系的构建Ⅱ.财 】
规范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 ,但这需要监管部门采取措 施 。积极引导 。根据上文 中的分析 ,提 出以下三点建议 : ()制 1
参 考 文 献 【 方 红 星 , 篙. 基 于 沪市公 司20 年 报 的 内控 信 息披 露研 究 : 1 】 孙 06 修
定信息披露的责任追究机制。法律规章是完善内控信息披露的基 正 与拓 展 册. 财 经 问题研 究 ,08 ( ) 2 0 ,4 .
( ) 三 出版物流发展潜力较大
随着 国内书业连锁经营的推进 ,各地 图书物流中心建设 如火
现代 出版物 流是以出版 物满足客户需求为 目的 ,运用现代物 如荼。这些物流中心大多已建成 ,如在北京通州台湖的出版物物 流理论和技术,通过市场机制整合运输 、仓储 、装卸、 ̄ - 、整 流中心。而待建的物流中心项 目也不少 ,出版业对物流建设表现 jr n 理 、配送、信息等功能,为 提高图书商品以及信息从供应 到消费 出特别 的关注和热衷 ,出版物物流体现 出较大的发展潜力,成为
费秀红
( 北京 印刷 学 院,北 京 1 20 ) 0 60
摘 要:发展现代 出版物流。构建高效的产业供应链 .以相 对 比较低 的物流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并形成适应未来市场需
求 的 产 、供 、销 系统 。正在 成 为 当今 出版 业 的 战略 选 择 。 关键 词 :图 书 出版 ; 出版物 物 流 ;第三 方 物流
双 ,0 9 73 ) 可 以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行为,避免出现披露 内容 经理 论 与 实践 ( 月刊 )2 0 , (0 .
不符合规定 、缺乏实质性 内容等问题 ,也可以为会计 师事务所提
逐 渐认识 到发展现代物流 对于优化资 源配置 ,提高经济运行 质 值 占 到5 % , E本则 高 达 8%。 相 比之 下 ,我 国 图 书市 场 中教 材 0 t 0 量 ,改善投资环境 ,提 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整体竞争能力 缚 ,初步形成 了以国有批发和零售企业 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 、 的产值 比重一直超过5 %,教辅图书又 占相 当比例 ,教 育出版的 0 结构失衡 的问题 明显 ,行业发展结构调整的任务很重。 【 ) 二 出版物流缺乏标 准化和规范化
( ) 二 自营物流仍是 出版物物 流活动的重 点
纵观我国出版物物流现状,企业 自营物 流仍然是 出版物流活
动的重点 。虽然正在引入现代物流理念 ,但从总体上看物流服务 水平 和效 率普遍偏低 ,以致 目前还没有形成 一个 比较 完整的体
系。主要表现在新华书店由于长期 的计 划经济体制,在地方保护 近年来 ,现代物流已经 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同时成为当今世界 主义、垄 断半垄断状态下形成了 “ 小而全”的状 况。 经济发展的三大 支柱产业 ,成为 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热点。许多 国 家把现代物流产业 比喻成促进经济发展 的 “ 加速器” 。
出版业核心竞争能力 ,促进 出版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出版物 物流 的现状及 特点
( ) 一 出版物市场还 未形成真正的现代流通体系
都没有超过3%, 0 大众读物 的产值贡献率在美 国多年来都是超过 随着科学技术 的迅速发展以及我 国加入WT O,政府和企业都 6%,专业出版、教材两项也只有3 %左右 ,英 国大众读物 的产 0 5
的流动 和储存 的效率及效益而进行 的计划 、执行 和控 制的过程 。 因此 ,对于我国出版业 来说 ,加快建立现代出版物物流,是增强 了出版界全力进行投入和建设 的 目标。
二、 中国 出版业 物流发展 存在 的 问题
( ) 一 出版产值和利润过分依重教材 据统计 ,美 、英 、日等发达 国家的出版利润 中,教材的比重
2总第 179 0 年第 O 期 1 ( 0 5 期)
现 代 企 业 文 化
MO E N E T RP I EC L R D R N E RS U 1 E
NO.9 2 1 0 ,0 0
பைடு நூலகம்
( u uai tN 17 C m l v y O. ) te 5
如何发展 中国出版物物流
步 阶段 。
出版物物 流活动既有物流过程 的共性 ,又有 出版物 的特性。
迄今为止 。我国物流业的标准体系尚在研究之中,作为行业标准 的出版物物流 的标准体 系尚未形成 。由于没有全行业统一 的标 准或规范 。这些标准或规范适用对象单一 ,使用范围只限于本单
迫在眉睫。从总体上来说 ,我 国出版业的现代物流发展还处于起 准 ,部分 出版物经营企业根据 自身需要 ,制定 了企业或地 区的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