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管理制度V2.0

合集下载

带你全面认识CMMIV2.0(三)——实践域

带你全面认识CMMIV2.0(三)——实践域

带你全⾯认识CMMIV2.0(三)——实践域实践域以往被称为称为“过程域”,如:配置管理,现在叫做“实践域”。

对于2.0版,则有25个适⽤的实践域。

与以前版本的CMMI模型⼀样,“实践域”介绍了定义实践意图的关键活动的要求和描述。

在新模型下,全部25个实践领都适⽤于成熟度为三级的组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通⽤实践的要求(版本1.3中)不再定义为“通⽤实践”,⽽是被纳⼊特定的实践域。

以前CMMI开发模型(版本1.3)的成熟度三级仅需要18个“过程域”,⽽在⾼成熟度等级(第4和第5级)则另外定义了四(4)个。

⾏动(Doing)包括⽤于⽣产、购买和交付优质解决⽅案的能⼒域。

确保质量(ENQ) – 帮助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需求开发和管理(RDM)使开发⼈员能够不断了解解决⽅案的需求和期望,并保持更新。

⽬的:抽取需求,确保利益相关⽅的共同理解,并统⼀需求、计划和⼯作产品。

价值:确保满⾜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实践总结成熟度等级1RDM 1.1记录要求。

成熟度等级2RDM 2.1抽取利益相关⽅的需求、期望、约束以及接⼝或连接。

RDM 2.2将利益相关⽅的需求、期望、约束以及接⼝或连接转换为优先的客户需求。

RDM 2.3与需求提供者达成对需求含义达成⼀致。

RDM 2.4获得项⽬参与者的承诺,即他们可以落实这些需求。

RDM 2.5开发、记录和维护需求和活动或⼯作产品之间的双向可追溯性。

RDM 2.6确保计划和活动或⼯作产品与要求保持⼀致。

成熟度等级3RDM 3.1开发并持续更新解决⽅案及其组件的需求。

RDM 3.2开发操作概念和场景。

RDM 3.3分配要落实的需求。

RDM 3.4识别、开发并持续更新接⼝或连接需求。

RDM 3.5确保需求是必要且充分的。

RDM 3.6在利益相关⽅的需求和约束条件之间取得平衡。

RDM 3.7确认需求,以确保⽣成的解决⽅案在⽬标环境中按照预期⼯作。

过程质量保证(PQA)可确保遵循过程并产⽣质量解决⽅案⽬的:确定选定结果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不良结果的复发或确保正向结果的复发。

智能运维管理系统_需求规格说明书_V2.0

智能运维管理系统_需求规格说明书_V2.0

智能运维管理系统V2.0 需求规格说明书修订目 录文档介绍文档目的 文档范围 读者对象 参考文档 术语与缩写解释 系统概述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总体结构 用户的特点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系统功能性需求双活中心工作运行状态监控模块 场景描述用例分析 参与者列表 专用监控功能模块 场景描述 用例分析 参与者列表 故障告警模块 场景描述 用例分析 参与者列表 用例描述 数据配置管理模块 场景描述 用例分析 参与者列表故障切换管理模块场景描述 用例分析 参与者列表 数据接口 场景描述 用例分析 参与者列表 故障处理 场景描述 用例分析 参与者列表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易用性需求 方便增加监测设备方便删除监测设备 方便定位故障或者异常设备 监测设备在启动与停止监测之间方便转换 性能、并发性需求 对性能及并发性的特殊要求 扩展性需求 采集和监控服务器的集群支持 支持公司 平台的整合 支持公司单点登录系统的整合 支持对物联网智能设备的直接监测 安全及保密性需求 敏感数据加密 敏感操作进行确认 可靠性需求运行可靠性数据可靠性 可维护性需求 监测设备配置优化 软硬件环境约束 系统备份与恢复要求系统日志 其它需求外部接口说明短信发送接口 应用软件服务监测接口文档介绍文档目的在《智能运维管理系统 立项建议书》的基础上对各个功能模块做出详细的需求分析,为项目后续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依据。

文档范围本文档包括服务器监测、数据库监测、交换机监测、 平台监测、物联网智能设备监测、应用软件服务监测、个性化主题展现、配置管理的需求规格说明,同时也包括整个系统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结构、网络结构、系统接口描述、用户界面需求和软硬件环境方面的需求规格说明。

读者对象项目的系统设计人员、系统开发人员、系统测试人员以及配置管理人员;公司内部 项目的其干系人、领导、专家等。

参考文档智能运维管理系统 立项建议书,,物联网智能数据采集和控制平台需求规格说明书,, 监控系统 用户指南,术语与缩写解释系统概述系统建设目标公司目前在监控系统方向有两个产品,都是基于 结构,一个是监控系统,另外一个是物联网智能设备监控系统。

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及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及管理制度
(一)、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管理程序 ........................30 (二)、实验室内务管理标准 ......................................32 (三)、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35 (四)、实验室防火安全管理规定 ..................................38 (五)、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39 (六)、直流输电设备状态评估与故障诊断实验室物品借用/归还管理规范
5
云广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仿真平台
2013 年 4 月
6
桂林串补仿真平台
2010 年 5 月
7
桂林 SVC 兼直流融冰仿真平台
2010 年 5 月
8 FACTS 仿真平台
独山 SVC 兼直流融冰仿真平台
2010 年 11 月
9
楚雄 SVC 仿真平台
2010 年 11 月
10
黎平直流融冰仿真平台
2011 年 11 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检修试验中心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检修试验中心生产任务接收管理实施细则》 《检修试验中心试验报告编制审批实施细则》
3、职责
3.1 安生部负责接收超高压输电公司各单位或超高压公司以外单位委托的仿真试验、板卡
3
(装置)检测、教育培训等工作委托函或试验申请单,按照《检修试验中心任务接受管理 规定》决定是否开展此项工作。 3.2 直流技术部负责接收中心各部门下达/委托的仿真试验、板卡(装置)检测和教育培训等 工作委托或试验申请,并下达给实验室负责人。 3.3 实验室负责人根据工作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工作班组成员,并指定一名能够胜任的试 验、检测或培训负责人。 3.4 试验、检测或培训负责人填写试验、检测或培训申请单并报直流技术部负责人审批,通 过后根据需要组织人员编制试验、检测或培训方案(中心以外单位委托的仿真试验、板卡 检测和装置检测工作,其试验、检测方案需外单位人员参与编制),并报直流技术部负责人 审批,通过后组织开展试验。 3.5 试验、检测或培训负责人将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编写相关报告。 3.6 试验参与人员需服从试验负责人的工作安排,详细记录好试验数据,在试验结束后做好 试验记录的保存和归档。 3.7 试验结束后,试验负责人总结试验发现问题、试验结果、建议改进措施等内容,组织编 制试验报告,报送直流技术部负责人审查。如需对外出具试验报告,则按照《检修试验中 心试验报告编制审批实施细则》进行审批或者组织专家评审会进行审批。 3.8 培训组成员需服从培训负责人的安排,按照要求开展相关培训。

成熟度等级1

成熟度等级1

CPR-CMM- T- V2.0-R0-2001/11
40
测量和分析—归纳
测量和分析包括: w 建立并维护度量目标 w 针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规定度量
项目和规程 w 采集和分析度量数据 w 管理和存储数据、度量项目定义和结果 w 及时以适用方式向适当的最终用户报告测
量和分析活动的结果
CPR-CMM- T- V2.0-R0-2001/11
RM PP PMC SAM MA PPQA CM
35
CPR-CMM- T- V2.0-R0-2001/11
36
6
测量和分析
目的: 测量和分析的目的在于开发和维持度量能
力,以便支持对管理信息的需要。
测量和分析—特定目标
SG1 调整测量和分析活动 使测量目标和测量行为与信息需要和目标
相一致 SG2 提供测量结果
CPR-CMM- T- V2.0-R0-2001/11
44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背景
工作产品
客观地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
客观地评 价过程
客观地评 价工作产 品和服务
报告和记录
已定义过程 人员
通报不符 合问题并 确保解决
建立记录
提供客观情况
CPR-CMM- T- V2.0-R0-2001/11
45
与目标对应的实践
CPR-CMM- T- V2.0-R0-2001/11
21
与目标对应的实践—2
特定目标
特定实践
获得对计划的承诺
w w
审查从属计划 使工作与资源水平协调
w 获得计划承诺
CPR-CMM- T- V2.0-R0-2001/11
22
项目策划—归纳
项目策划包括: w 确定项目活动 w 估计项目工作量、成本和资源 w 建立和维护项目进度、计划和从属计划 w 识别项目风险 w 定义项目进展和性能度量值 w 获得承诺 w 协调项目计划与共利益者

需求管理制度

需求管理制度

零壹移动互联需求管理制度(版,2015年)修改记录目录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需求总体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需求提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需求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需求开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系统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需求上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生产问题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需求变更控制与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需求进度监控及查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零壹移动互联(以下简称“零壹”)需求管理,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处理流程、参与人员以及相关干系人的职责,在保证需求质量的同时,提高需求实现效率,特制订本制度。

华为计划手册

华为计划手册

华为计划手册计划手册(V2.0)计调业务管理部前言企业各方面的运作需要计划的支持,计划及其控制是基本的企业管理活动。

生产计划作为公司物流的核心,从93年起一直在摸索和实践适合华为特色的计划理论和计划方法。

经过近十年的积累,生产计划从当初单一的计划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多种计划方法共存且有强大IT支持的计划系统,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为了总结和复制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以及实现计划系统工作规范化、工作模板化,我们编制了这本书。

本书吸收了近几年来华为公司物流计划采用的先进理论、方法体系以及一些成功经验,在内容上做到普遍性、先进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良好结合。

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全面性。

内容上包括了维护计划参数和环境、制定需求计划、调整主生产计划、制定物料计划、分析和控制计划和计划统计等全部6个计划业务模块;同时介绍了计划发展历史、销售计划与预测、研发物流计划、BOM、MRPII原理等基础知识以及公司级变革项目ISC的阶段性成果。

本手册的第二个特点是实用性。

从基本的计划理论到业务流程,从业务流程到详细的操作指导,从正面的操作指导到反面的案例,多角度回答了“如何做计划”这样一个问题。

本手册的第三个特点是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本书的编著者都是长期从事生产计划工作的业务骨干,他们既吸收了先进的计划理论,同时将自身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写了出来。

全书共分为三篇,共十四章。

第一篇主要是对计划基础知识和生产计划方法进行概述,第二篇主要介绍生产计划制定的主要方法,第三篇主要围绕计划分析和计划统计。

第一篇编写分工如下:丁智编写第一章,曹金荣编写第二、三章,杨兴武编写第四章,第一篇由唐建国、张毓飞主审。

第二篇的编写分工如下:钟效培编写第一、二章,第三、四、五章主要由褚小四、于成刚、华峰、何娟等人共同编写,张毓飞编写第六章。

第二篇由何娟、张勇维主审。

第三篇别写分工如下:庾用滔编写第一章,程哲编写第二章,第三、四章由鲍在平、程哲、郑敏、肖勇等人共同编写,第三篇由刘国伟、唐建国主审。

(完整版)CMMI过程域总结v2.0,推荐文档

(完整版)CMMI过程域总结v2.0,推荐文档

CMMI基本介绍V2.0目录1组织成熟度级别和类别 (2)2通用目标和通用实践 (3)3RD 需求开发REQUIREMENTS DEVELOPMENT (4)4REQM需求管理REQUIREMENTS MANAGEMENT (5)5PP项目策划PROJECT PLANNING (6)6PMC项目监督和控制PROJEC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7)7RSKM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8)8SAM供应商协议管理SUPPLIER AGREEMENT MANAGEMENT (9)9CM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10)10PPQA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PROCESS AND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 (11)11MA度量和分析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12)12DAR决策分析和解决DECISION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13)13TS技术解决方案TECHNICAL SOLUTION (14)14PI产品集成PRODUCT INTEGRATION (15)15VER验证VERIFICATION (16)16VAL确认VALIDATION (17)17OPF组织过程聚焦ORGANIZATIONAL PROCESS FOCUS (18)18OPD组织过程定义ORGANIZATIONAL PROCESS DEFINITION (19)19OT组织培训ORGANIZATIONAL TRAINING (20)20IPM集成项目管理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21)21OPP组织过程性能ORGANIZATIONAL PROCESS PERFORMANCE (22)22QPM量化项目管理QUANTITATIVE PROJECT MANAGEMENT (23)23CAR因果分析和解决CAUSAL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24)24OPM组织性能管理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25)1组织成熟度级别和类别2通用目标和通用实践3RD需求开发Requirements Development目的:引出、分析和建立客户、产品及产品组件的需求。

需求管理制度

需求管理制度

需求管理制度第一节需求开发负责人需求开发负责人是需求开发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具体职责如下:1.负责制定需求开发计划和需求管理流程,并监督实施情况;2.确定需求开发的优先级和时间安排;3.确保需求开发质量和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4.协调各职能部门,推进需求开发工作;5.提交需求开发报告,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二节需求提交人员需求提交人员是需求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具体职责如下:1.收集和整理需求信息,编制需求文档;2.提交需求文档,并按时对需求进行修订和更新;3.协助需求评估人员进行需求评估;4.及时反馈需求开发进展情况。

第三节需求评估人员需求评估人员是需求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具体职责如下:1.对需求进行评估,确定需求的可行性和优先级;2.提出需求开发的建议和改进意见;3.协助需求开发负责人确定需求开发的优先级和时间安排。

第四节开发人员开发人员是需求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具体职责如下:1.根据需求文档进行需求开发;2.确保需求开发质量和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3.提交需求开发报告,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五节测试人员测试人员是需求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具体职责如下:1.根据需求文档进行测试,确保需求开发质量;2.及时发现和报告需求开发中的问题;3.提交测试报告,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六节生产运维人员生产运维人员是需求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具体职责如下:1.确保需求上线后的正常运行;2.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3.提交生产问题报告,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七节项目管理员项目管理员是需求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具体职责如下:1.管理项目进度和资源;2.协调各职能部门,推进需求开发工作;3.提交项目进度报告,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安全测试等。

5.提交测试报告,跟进测试缺陷的处理进展。

6.协调开发人员解决测试缺陷。

7.负责需求测试的进度、成员、变更管理。

测试人员1.负责需求上线前的验证工作。

2.跟进需求测试缺陷的处理进展。

3.协调开发人员解决测试缺陷。

需求管理制度V2.0

需求管理制度V2.0

零壹移动互联需求管理制度(2.0版,2015年)拟制人肖波日期20150630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修改记录日期版本作者/修改者描述审核人20150701 V2.0 肖波修改需求开发管理流程与相关人员分工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2)第三章需求总体说明 (3)第四章需求提交 (4)第五章需求评估 (5)第六章需求开发 (7)第七章系统测试 (7)第八章需求上线 (8)第九章生产问题管理 (9)第十章需求变更控制与管理 (9)第十一章需求进度监控及查询 (10)第十二章附则 (1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零壹移动互联(以下简称“零壹”)需求管理,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处理流程、参与-1-人员以及相关干系人的职责,在保证需求质量的同时,提高需求实现效率,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研发部的所有系统开发需求。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的读者包括需求开发负责人、需求提交人员、需求评估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生产运维人员、项目管理员等。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四条职责分工角色职责需求提交人员1.负责需求调研与编辑、编写业务需求申请表、提交业务需求审批。

2.根据需求评审和评估意见,及时修改业务需求,并发给需求相关干系人。

3.配合需求开发、测试人员提供业务知识的支持。

4.协助确认需求开发结果。

5.负责需求上线后验证工作。

项目管理人员1.负责需求审批、评估、技术文档评审、测试、上线等需求管理流程的整体协调工作。

2.组织需求评估会议。

3.处理测试申请----提交测试部门进行分配与测试。

4.维护需求信息、跟进需求变更以及需求处理进展,定期向相关领导、部门汇报需求进展。

需求开发负责人1.参与需求评审,从技术角度对需求实现方式、风险等进行评估。

2.制定需求开发计划,分配需求开发人员。

3.负责需求所有工作的沟通、协调管理。

4.负责需求开发进度、成员、变更管理。

5.负责或参与需求所有成果的审批。

需求评估人员1.从架构、业务、技术、风险等方面对业务需求的内容和实现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评估意见。

需求管理制度v2

需求管理制度v2

需求管理制度v2.0范文需求管理制度v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项目需求,促进项目顺利开展,提高项目交付的质量和效率,本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需求管理是指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流程、方法和工具,对项目需求进行收集、分析、评估、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项目开展过程中的需求管理。

第四条需求管理的目标是明确和管理项目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非功能性需求等。

第五条项目经理是需求管理的责任人,负责制定和执行需求管理计划,并监督需求的实施情况。

第六条各项目部门和相关人员应积极配合需求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第二章需求管理流程第七条需求管理流程包括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评估、需求调整和需求控制五个环节。

第八条需求收集是指通过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项目的各种需求,并将之记录下来。

需求收集应充分考虑项目的目标、范围、约束条件等因素。

第九条需求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梳理和整理,并进行分类、抽象和归纳,以形成明确的需求描述。

需求分析应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用性等要素。

第十条需求评估是指对需求的实施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资源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因素。

在需求评估过程中,应进行需求优先级的排序,并确定需求的实现顺序。

第十一条需求调整是指在需求变更时,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对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需求调整应充分考虑项目的进度和资源限制等因素。

第十二条需求控制是指通过制定需求变更控制的流程和规范,管理需求变更的流程和结果。

第三章需求管理方法和工具第十三条需求管理方法主要包括需求图、用例图、数据流图、状态转换图等。

第十四条需求管理工具主要包括需求管理软件、需求跟踪工具、需求评估工具等。

第十五条需求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应用。

第十六条需求管理的工具和方法的使用应经过相应人员的培训和实际应用,确保项目的需求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完整版)XX公司数据标准管理办法v2.0

(完整版)XX公司数据标准管理办法v2.0

XXX公司数据标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XXX公司 (以下简称XXX)对数据标准的管理,确保公司范围内数据标准的有效性、适用性,解决目前存在的数据来源广泛、指标口径不一致、信息缺乏整合、责任界定不清等问题,由省公司财务部数据分析中心牵头,联合各业务部门和支撑部门,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 XXX各业务部门和支撑部门以及市分公司在开展数据标准管理相关工作时,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管理的范围包括数据标准编制、数据标准审查、数据标准发布、数据标准执行、数据标准变更、数据标准复审、数据标准管理系统和版本管理等。

第二章数据标准定义第四条数据标准是为了规范数据在公司内部共享和使用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第五条数据标准内容包含基础信息、数据归口管理部门信息、数据走向信息、业务口径信息、统计信息等相关内容。

第六条基础信息包括:数据代码、数据类型、中英文名称、应用场景、数据版本、数据体系分类、重要级别;数据归口管理部门信息包括:数据提供部门以及负责人、数据维护部门以及负责人、业务主管部门以及负责人;数据走向信息包括:数据上报系统、数据生成系统、数据上游系统;业务口径信息包括:业务定义、计算流程/算法、指标类型、计算指标公式、主要依据;统计信息包括:计量单位、数据值域、统计周期、统计粒度、统计精度、统计维度、指标出数表、指标出数代码。

第三章组织与职责第七条数据标准管理组织由决策管理层、组织协调层、执行层组成。

决策管理层是指数据管理委员会;组织协调层是指数据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财务部数据分析中心);执行层是省公司各业务主管部门、支撑部门以及各市分公司。

【数据管理委员会】数据管理委员会是数据标准相关工作的最高决策管理组织,具体职责包括:(一)对重大数据标准相关事项进行决策,监督数据标准相关工作的开展;(二)定期听取数据标准工作汇报,指导和推进公司数据标准化的执行。

【数据分析中心】数据分析中心负责数据标准相关工作开展的整体组织与协调,具体职责包括:(一)制定数据标准管理相关制度与细则,组织审议数据标准相关的制度和细则;(二)负责数据标准的编制、发布、变更、复审、执行、通报的协调、一般事项决策等管理工作,审查数据标准相关方案,审议数据标准相关的事项等;(三)负责发布数据标准并管理数据标准版本信息。

(完整版)CMMI-支持-CM-配置库管理规程-V2.0

(完整版)CMMI-支持-CM-配置库管理规程-V2.0

广州润衡软件连锁有限公司配置库管理规程配置库管理规程文档编号:GZCY_CMRMG_PRS-V1.0文档信息:文档名称:文档类别:CMMI模板密级:机密版本信息:V1.0建立日期:创建人:审核者:批准人:批准日期:保管人:存放位置:编辑软件:Microsoft Office 2003 英文版CONFIDENTIAL文档修订记录文档审批信息前言配置库是存储软件配置项和配置管理信息的仓库,本文详细介绍了配置库的组成和结构,以及SCM人员应如何分配各个区域的权限和初始化工作,保证置于配置库中的工作产品的得到有效控制。

目录第一章简介 (1)1.1 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1.3 术语表 (1)1.4 参考资料 (1)第二章配置库的构成 (2)2.1 各区域构造规则 (2)2.1.1 基线区域目录结构 (2)2.1.2 开发区域目录结构 (4)2.1.3 管理区域目录结构 (5)2.1.4 测试区域目录结构 (5)2.1.5 发布区域目录结构 (5)第三章配置库管理方法 (7)3.1 SCM人员职责 (7)3.2 基线区域管理 (7)3.2.1 更改权威 (7)3.2.2 变更流程 (7)3.3 管理区域管理 (7)3.3.1 基线管理区域 (7)3.3.2 项目管理区域 (8)3.4 测试区域 (8)3.5 发布区域 (8)第四章配置项标识命名规则 (9)4.1 语法 (9)4.2 语法注释 (9)4.3 基线标识表 (9)4.4 补充基线标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举例 (10)第五章版本标识 (11)5.1 文件版本标识 (11)5.2 配置项版本标识 (11)5.3 基线版本标识 (11)第六章配置库的备份 (13)第一章简介1.1目的说明配置库的存取结构、管理分工、职责和权限。

智能运维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V2.0

智能运维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V2.0

智能运维管理系统V2.0 需求规格说明书修订目录1。

文档介绍41.1.文档目的41.2。

文档范围41.3.读者对象41。

4.参考文档41。

5.术语与缩写解释42。

系统概述52。

1.系统建设目标52。

2。

系统总体结构52。

3.用户的特点62.4.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63。

系统功能性需求63。

1.双活中心工作运行状态监控模块63.1。

1.场景描述63.1.2.用例分析63。

1。

3.参与者列表73.2。

专用监控功能模块73.2.1。

场景描述73.2.2。

用例分析73.2.3。

参与者列表93.3.故障告警模块93。

3.1。

场景描述93.3.2.用例分析93。

3。

3。

参与者列表103。

3.4。

用例描述103.4。

数据配置管理模块103。

4.1.场景描述103.4.2。

用例分析103.4。

3.参与者列表103.5.故障切换管理模块103.5。

1。

场景描述103。

5。

2.用例分析103.5。

3。

参与者列表113。

6.数据接口113。

6。

1。

场景描述113.6。

2.用例分析113。

6。

3。

参与者列表123。

7.故障处理123。

7。

1.场景描述123。

7。

2。

用例分析123。

7。

3.参与者列表12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124。

1。

易用性需求124.1。

1。

方便增加监测设备124.1。

2。

方便删除监测设备124.1。

3。

方便定位故障或者异常设备134.1。

4。

监测设备在启动与停止监测之间方便转换13 4。

2.性能、并发性需求144。

2。

1。

对性能及并发性的特殊要求144.3。

扩展性需求144。

3.1.采集和监控服务器的集群支持144.3。

2。

支持公司AFP平台的整合154。

3.3。

支持公司单点登录系统的整合154.3.4。

支持对物联网智能设备的直接监测154.4.安全及保密性需求164.4。

1。

敏感数据加密164。

4。

2.敏感操作进行确认164。

5.可靠性需求164.5。

1。

运行可靠性164。

5.2。

数据可靠性174.6.可维护性需求174。

项目需求管理制度

项目需求管理制度

项目需求管理制度项目需求管理制度的意义和目的项目需求管理制度的定义项目需求管理制度是指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规定并实施对项目需求的识别、分析、变更控制以及评审审批等流程的一套规范和制度。

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可以确保项目不偏离最初制定的目标和需求,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及时识别和控制需求的变更,以提升项目绩效和满足利益相关方的期望。

项目需求管理制度的意义1. 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项目需求管理制度旨在保证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围绕项目目标进行工作,防止需求的偏移或模糊,确保项目交付能够满足利益相关方的期望。

2. 避免项目变更的风险:项目需求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明确的流程和标准,使项目团队能够及时、全面地分析和评估需求变更的风险,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变更,提升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 优化项目交付时间和成本:项目需求管理制度能够在需求变更发生时及时识别、评审和控制,避免因需求变更而导致的项目进度延误和成本增加,提高项目交付效率。

4. 提升项目团队的协作效率:项目需求管理制度规定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方式,明确了各个角色的职责和权限,使项目团队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减少沟通误差和冲突。

项目需求管理制度的核心流程1. 需求识别:项目需求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项目目标和范围,在此基础上识别项目的关键需求,包括功能性、非功能性需求和约束条件等。

2. 需求分析:在识别需求后,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明确需求的可行性、优先级和相互关联性等。

同时,项目需求管理制度要求对需求进行合理的拆分和归类,为需求变更控制提供依据。

3. 需求变更控制:项目需求管理制度要求建立明确的变更管理流程,确保需求变更能够被及时、全面地评估和决策。

变更控制还涉及到对已确认需求的追踪和管理,以确保项目团队能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工作。

4. 需求评审审批:在需求定义和变更控制过程中,项目需求管理制度要求对需求进行评审和审批,以确保需求具备正确性、可行性和一致性。

需求管理制度V2.0

需求管理制度V2.0

零壹移动互联需求管理制度( 2.0 版, 2015 年)肖波20150630 拟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修改记录作者 /修日期版本描述审核人改者修改需求开发管理流程与相关人员20150701V2.0肖波分工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3)第三章需求总体说明 (4)第四章需求提交 (7)第五章需求评估 (7)第六章需求开发 (11)第七章系统测试 (12)第八章需求上线 (13)第九章生产问题管理 (14)第十章需求变更控制与管理 (14)第十一章需求进度监控及查询 (17)第十二章附则 (1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零壹移动互联(以下简称“零壹”)需求管理,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处理流程、参与人员以及相关干系人的职责,在保证需求质量的同时,提高需求实现效率,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研发部的所有系统开发需求。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的读者包括需求开发负责人、需求提交人员、需求评估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生产运维人员、项目管理员等。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四条职责分工角色职责1. 负责需求调研与编辑、编写业务需求申请表、提交业务需求审批。

2. 根据需求评审和评估意见,及时修改业务需求,并发给需求相关干系人。

需求提交人员配合需求开发、测试人员提供业务知识的支持。

3.4. 协助确认需求开发结果。

5. 负责需求上线后验证工作。

1. 负责需求审批、评估、技术文档评审、测试、上线等需求管理流程的整体协调工作。

2. 组织需求评估会议。

项目管理人员3.处理测试申请 ---- 提交测试部门进行分配与测试。

4.维护需求信息、跟进需求变更以及需求处理进展,定期向相关领导、部门汇报需求进展。

1.参与需求评审,从技术角度对需求实现方式、风险等进行评估。

2.制定需求开发计划,分配需求开发人员。

需求开发负责人 3.负责需求所有工作的沟通、协调管理。

4.负责需求开发进度、成员、变更管理。

5.负责或参与需求所有成果的审批。

公司需求管理制度

公司需求管理制度

公司需求管理制度1. 前言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公司的需求管理流程,确保需求的准确、清楚、有序地提出、收集和实施,促进公司业务的连续发展和提高工作效率。

2. 定义2.1 需求需求是指在公司日常运营中,为满足特定目标和业务需求,所提出的对系统功能、性能或特性的规定或建议。

2.2 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是指对需求进行全面、系统、有效的管理,包含需求的识别、分析、确认、调整和跟踪,以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全都性和可追溯性。

2.3 需求提出人需求提出人是指对当前业务有特定需求的各部门负责人或项目相关人员。

2.4 需求管理团队需求管理团队由各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专家构成,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的需求、评估需求的可行性,并提出技术建议。

3. 需求管理流程3.1 需求提出3.1.1 需求提出人应将需求书面提出,并将其提交至需求管理团队。

3.1.2 需求书面提出应包含以下内容:•需求的背景和目标;•需求的认真描述;•需求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需求的预期效果和对业务的影响;•涉及的业务流程或系统模块。

3.2 需求评估3.2.1 需求管理团队负责评估需求的可行性和优先级,并给出初步评估看法。

3.2.2 需求评估包含以下内容:•需求的业务价值和对公司战略目标的贡献;•需求的技术多而杂度和实施难度;•需求的资源需求和估计的时间周期;•需求与已有需求的关联性和冲突性。

3.3 需求确认3.3.1 需求提出人应依据需求评估看法,调整需求提出内容,并经过内部讨论和确认。

3.3.2 需求管理团队负责与需求提出人沟通,确认需求的最终版本,并进行记录和备份。

3.4 需求实施3.4.1 依据需求确认的结果,需求管理团队订立需求实施计划,并进行优先级排序和资源调配,并将计划提交给相关部门负责人。

3.4.2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需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需求的开发、测试和上线工作,并报告需求状态。

3.4.3 需求管理团队负责跟踪需求的实施过程,并及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和风险。

客户需求管理制度

客户需求管理制度

客户需求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建立和推广一套客户需求管理制度,以保证客户需求的准确把握、满足和跟进。

该制度将规范公司内部与客户需求相关的流程和操作,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2. 客户需求收集2.1. 客户需求收集渠道公司将建立多种渠道来收集客户需求,包括但不限于:- 头脑风暴会议:组织相关团队成员开展头脑风暴会议,汇集各方观点和建议。

- 客户反馈表:设计并发送反馈表以收集客户意见和建议。

- 客户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指数。

- 过往数据分析:分析过往项目的数据,提炼出常见的客户需求和痛点。

2.2. 客户需求收集流程收集客户需求的流程如下:1. 确认需求收集目标和时间表。

2. 根据需求收集渠道采集客户需求。

3. 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和整理。

4. 定期进行需求分析和归纳,形成可操作的需求文档。

3. 客户需求评估和响应3.1. 客户需求评估收集到的客户需求将进行评估,以确定其重要性和可行性。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优先级:将需求分为高、中、低三个优先级,以确定处理的紧急程度。

- 可行性:评估需求是否符合公司的能力和资源,确定是否可以满足客户需求。

3.2. 客户需求响应基于客户需求的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 高优先级需求:立即响应并安排相关团队进行处理。

- 中优先级需求:安排合适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处理。

- 低优先级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处理。

4. 客户需求跟进对于已经响应的客户需求,进行跟进以确保其准确实施和满足客户期望。

跟进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需求确认:与客户进一步核实需求的具体细节和要求。

- 内部协调:安排相关团队合作,确保需求的实施和交付。

- 反馈回复:定期向客户反馈需求的处理进展和结果。

- 完成确认:客户确认需求已经满足,并提供最终的客户满意度评价。

5. 客户需求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改进为保证客户需求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建议对其进行监督和定期评估:- 监督:设立相关岗位和人员,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信息资源标引管理需求分析报告-V2.0

信息资源标引管理需求分析报告-V2.0

信息资源标引管理需求分析报告1需求描述1.1 元数据标引需求描述元数据标引是将一类资源信息标引为便于被人理解的信息,用户通过对元数据信息的查看就可以明确这类数据的基本信息和获取方式等内容。

1.2 信息资源目录标引需求描述信息资源目录标引,是将某些元数据实体归纳到一个目录之下,用户如果想获取某方面的信息,通过目录导航的模式便捷的定位到相应的元数据实体上。

1.3 功能结构图:2元数据标引功能描述2.1 元数据元素管理元数据元素是元数据的基本单元,元数据元素在元数据实体中是唯一的.元数据元素是用来描述元数据应该如何确定,比如,元数据“中文名称”的构建管理。

通常元数据标准会包含: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定义、数据类型、值域、短命、约束、最大出现次数等信息。

功能结构图:2.1.1新增元数据元素新增一个元数据元素,当前操作必须在当前元数据元素集合未被使用的情况下进行,否则不能新增.2.1.2修改元数据元素修改已经建好的元数据元素,被修改的元素据元素必须是未被使用的。

2.1.3删除元数据元素删除一个元数据元素,被删除的元数据元素必须是未被使用的.2.1.4元数据元素明细查看查看元数据元素的详细信息。

2.2 元数据管理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现状、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功能结构图:2.2.1新增元数据按照元数据元素要求描述的信息,新增一个元数据。

2.2.2修改元数据修改所选择的未被使用的元数据数据.2.2.3删除元数据删除所选择的未被使用的元数据数据。

2.2.4核心元数据标识管理标识某个元数据为核心元数据,元数据实体必须实现核心元数据所要描述的信息.2.2.4.1 设定核心元数据标识设定一条或几条元数据为核心元数据,用户可以选择一条或者若干条元数据一次标引为核心元数据.2.2.4.2 取消核心元数据标识取消已经设定的,而且未被使用的核心元数据,使之成为普通的元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壹移动互联需求管理制度(2.0版,2015年)修改记录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3)第三章需求总体说明 (4)第四章需求提交 (7)第五章需求评估 (7)第六章需求开发 (11)第七章系统测试 (12)第八章需求上线 (13)第九章生产问题管理 (14)第十章需求变更控制与管理 (14)第十一章需求进度监控及查询 (17)第十二章附则 (1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零壹移动互联(以下简称“零壹”)需求管理,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处理流程、参与人员以及相关干系人的职责,在保证需求质量的同时,提高需求实现效率,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研发部的所有系统开发需求。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的读者包括需求开发负责人、需求提交人员、需求评估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生产运维人员、项目管理员等。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四条职责分工第三章需求总体说明第五条需求分类按需求的提交部门可以分为研发部内部需求和业务部门需求。

按需求的内容可分为功能开发需求、平台网站类需求、数据需求。

按需求的紧急程度可以分为紧急需求和普通需求。

按需求开发工时的大小可以分为大型需求、中型需求和小型需求。

第六条需求开发管理流程图需求开发管理流程为:(建议由项目管理员统一管理需求)需求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需求的评估、开发、测试和上线阶段的管理细则遵循本制度中相关规定。

不涉及功能开发的平台类需求和数据需求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需求开发管理过程的部分工作进行裁剪。

各阶段包含的活动及流程请见以下各章节中的详细描述。

第四章需求提交第七条需求提交为提高需求质量和处理效率,减少需求变更的次数,研发部各小组(开发、UI、测试)与产品部门就需求内容和实现方式等达成一致,可形成会议纪要存档,并与《需求申请表》(或邮件的形式)同时提交需求审批。

需求提交前需确认的内容包括:(一)与开发人员沟通,确定需求类型。

(二)需求的可行性分析。

各部门\小组进行可行性分析时需关注的内容为:1.研发部对需求的技术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并帮助需求提交人员识别关联系统。

2.需求关联系统的归属开发人员就需求是否符合业务发展规划,以及需求对系统中已有业务功能的影响进行评估。

3.产品部、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对需求的业务逻辑、风险、合规等进行初步评估。

第八条需求会签原则上中、大型项目或需求,需要通过会签流程,征求各部门相关同事或领导审批,审批通过方可进入到后续开发流程。

此条制度视公司具体情况需要,灵活运用。

第五章需求评估第九条需求评估流程需求评估流程说明及职责分工:(一)需求调研,需求文档完成开发后,产品经理需将需求提交至项目管理人员统一管理,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将需求文档发送至研发部想干的各分部门会签。

会签通过后组织需求评估会议。

(二)项目管理员审核相关要素,包括:参与会签审批的干系人是否齐全,各干系人是否审批通过。

附:紧急需求另行处理(待完善,可划分为业务需求、紧急需求、生产QC等三种类型)(三)需求评估会上要评估的内容包括:1.确认需求内容,分析需求合理性:需求开发负责人从技术层面对需求的技术可行性、性能等进行初步评估;测试部及其他相关产品部门从业务角度,对需求的业务逻辑、业务流程、业务目的、风险、合规等方面内容进行评估。

2.3.初步确认需求的实现方式。

4.5.初步评估需求的开发工作量。

6.明确需求系统设计、编码、测试、上线阶段的里程碑以及各阶段的交付物和负责人。

7.确定需求评估结论。

(四)需求评估完成后,填写《需求评估表》(待设计表格),需填写的内容包括:1.不予开发或者有变更的事项;2.该需求对其他关联系统的影响;3.需求所需人力、工时、里程碑以及整体评估结论等。

(五)评估表填写完毕后,评估人员需当场签字确认,项目管理员检查需求评估表的信息是否填写完整、准确。

第十条第十一条需求评估考虑层面需求评估主要从技术角度和业务角度进行考虑。

若需求评估通过,会后需求提交人员根据需求评估的结论更新需求,更新后的需求将作为研发部开发的最终依据(避免需求多次变更)。

若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评估组出具意见后可退回需求至产品部重新更新需求或需要征得各部门领导审批。

(一)(二)技术层面1.需对系统结构进行大规模改造的。

2.涉及系统架构变更的。

3.与其他需求有重复的。

4.需求中有不合理事项的。

5.需求不明确需做补充的。

6.当前技术无法实现的。

7.评估时发生重大变更,且变更审批未通过的。

(三)业务层面1.与目前的业务操作流程、运营有矛盾的。

2.需大规模的更改原有的业务流程,增加大量人工后续处理成本。

3.业务需求与业务目的不符的。

4.新需求引起的新业务流程未在需求内一并体现的。

5.业务流程未理顺,业务规则未明确或者没有体现,有可能导致上线后,无法正常进行业务运作,或者存在运营风险的。

因以上原因被退回的需求,需求提交部门如对需求评估小组的评估结果存在争议,可提交各部门领导进行仲裁。

第六章需求开发第十二条需求开发流程(略,具体流程有开发部门制定)第十三条设计开发:需求评估通过后,由需求开发负责人安排、协调需求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一)开发人员根据需求评估会上通过的业务需求进行设计开发,同时完成《需求技术文档》。

(二)技术文档通过需求开发负责人的审核后,开发人员提交项目管理人员。

此技术文档有必要从架构、环境、安全、性能等层面对技术文档进行评审,及时提出评审意见。

(三)项目管理员审核相关要素,包括:技术文档是否符合要求、评审人员参与度、是否评审通过。

审核通过后需求进入开发阶段。

如审核不通过,项目管理员将技术文档退回给开发人员,开发人员处理完毕后再提交相关干系人评审。

(四)技术文档评审通过后,开发人员将评审通过后的技术文档更新到SVN中并开展开发工作。

紧急需求必须通过需求评估后,才可开展设计开发工作。

设计开发阶段的部分工作在项目管理员审批通过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剪。

第十四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一)编码完成后,开发人员需进行单元测试、系统集成、编译部署、及主功能测试。

测试通过后编写《单元测试报告》、版本部署操作文档,并提交需求开发负责人审核。

(二)需求开发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开发人员将源代码、《单元测试报告》、版本部署操作文档更新到SVN,需求开发负责人将《单元测试报告》、版本部署操作文档上传到SVN。

第七章系统测试第十五条系统测试:单元测试(包含系统集成)通过后进入系统测试阶段,系统测试流程为:系统测试流程说明:(一)需求开发负责人向项目管理员提交系统测试申请。

(二)项目管理员审核相关要素,包括:需求是否通过评估、技术文档是否通过评审、单元测试是否通过、《需求技术文档》、《单元测试报告》及版本部署操作文档是否上传SVN。

审核通过后项目管理员向研发部质量管理部测试经理下系统测试通知单。

如审核不通过,返回开发子流程。

(三)测试经理分配系统测试人员。

(四)系统测试人员验证SVN中的技术文档、版本部署及需求主功能。

验证通过后制定测试计划,如验证不通过,返回开发子流程。

(五)系统测试计划、测试案例、测试报告由系统测试人员编写并组织评审,系统测试主管和需求开发负责人必须参加评审。

(六)补充: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案例等测试文档,设计时间参考第六条(需求开发管理流程图);测试工作遵循尽早参与的原则,遇特殊情况,测试文档也可在测试启动时执行。

第八章需求上线第十六条需求上线:测试验收工作结束后,进入需求上线阶段。

需求上线主要分为业务上线、技术上线。

第十七条需求上线流程需求上线流程说明:(一)需求上线申请需求测试通过后,测试经理检查测试负责人提交的测试工件,审核通过后提交项目管理员协调开发安排上线时间。

(二)上线实施后,需求相关人员需进行上线验证:(三)若上线复核或验证失败,则开发人员将上线版本从生产环境中回退,需求转入开发流程。

第十八条试运行为了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稳定性、需求涉及业务和系统的影响情况进行验证,需求上线后,由研发部、产品部,以及其他领导共同商榷,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实行产品试运行。

试运行的时间、方案、通过标准暂未制定。

第九章生产问题管理第十九条生产问题:指存在于生产系统中的异常现象或缺陷,不包括办公设备、网络故障等非生产系统引起的故障。

生产问题处理流程说明:(一)技术人员收到生产问题后,对问题根源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系统问题进行处理。

如不属于非系统问题,技术人员拒绝报障并说明原因,测试人员需整理归档。

(二)生产问题修复完毕后部署到测试环境,提交测试流程。

(三)技术人员提交测试申请,项目管理员审核通过后下测试通知单。

(四)生产问题测试通过后,上线流程与需求上线流程一致。

第十章需求变更控制与管理第二十条需求变更:指研发部受理需求后,需增加、修改、删除需求内容,或将需求挂起、退回、取消的现象。

需求变更控制与管理流程:需求变更控制与管理流程说明及职责分工:(一)需求变更申请人填写《需求变更申请表》(待设计表格),详细说明需求变更的类型、变更原因及变更内容。

(二)需求变更申请人通过邮件\OA\或其他部门间工作联系函将需求变更申请提交需求开发负责人、相关测试负责人及关联系统负责人审批。

审批通过后需求开发负责人判断是否为重大变更。

如审批不通过,评审组说明原因后将需求变更申请退回申请人。

(三)需求变更属于重大变更时,需求变更申请人组织需求变更评审会,由评审组成员共同确定是否允许变更。

如果不属于重大变更,需求开发负责人有权决定是否允许需求变更。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需求变更都属于重大变更。

1.需求变更引起开发工时增加量:大型需求≥10%,中型需求≥15%,小型需求≥20%(仅删除需求内容的变更可不考虑)。

2.需求变更导致里程碑点推迟的。

3.需求变更涉及关联系统变化的。

4.需求变更可能存在风险、合规问题的。

5.需求变更涉及或影响已有业务流程、规则、后台运营的。

(四)需求变更评审参与人员:需求开发负责人、需求提交人员、开发人员、测试负责人、测试人员、关联系统负责人、关联产品部门。

如不属于重大变更,可裁剪此活动。

评审的内容包括:1.技术可行性分析。

2.需求合理性、业务方案可行性分析。

3.关联系统影响分析。

4.变更风险分析。

5.对需求工作量、工期、成本等的影响分析。

6.评审结论:(1)评审通过:需求开发负责人在《需求变更申请单》(待设计表格)填写需求变更详细方案。

(2)评审不通过:在《需求变更申请单》中填写否决意见及原因。

(五)需求变更评审结束时,需求开发负责人在《需求变更申请单》中填写需求变更评审意见,与会人员签字确认。

(六)需求变更评审会后,需求开发负责人将《需求变更申请单》提交项目管理员审批。

审批通过后业务人员更新业务需求。

如审批不通过,项目管理员说明原因后将需求变更申请退回需求变更申请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