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t病ppt课件
paget病-ppt课件
发病部位:国内外对比图
临床表现
病变部位疼痛 病变骨骼畸形:增粗、弯曲
下肢长骨:摇摆状步态 颅面骨:骨性狮面
实验室检查
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尿羟脯氨酸明显升高 血清钙、磷一般正常
病理表现
基本病理变化为骨吸收和骨质增生同时进 行
X线表现
破骨为主:患骨密度减低,骨皮质 、松质骨和髓 腔消失,代之以粗大的网状骨梁,常引起病理骨 折。
成骨为主:患骨粗大弯曲,病变骨密度增高,骨 皮质增厚、髓腔变窄,髓腔和松质骨内有密度高 的骨化阴影与粗大骨梁相间;整个骨骼以粗大骨 梁最突出。
成骨和破骨相间:表现为患骨的密度极不均匀。 继发性改变:约5%~10%的Paget病可恶变为骨肉
瘤或纤维肉瘤,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和软 组织肿块及瘤骨形成。
女,66y,体检发现ALP 1204U/L增高,否认家族遗 传史。X线片:颅骨板障明显增厚,密度不均,内 外骨板明显增厚,可见多发“棉球样”骨密度增高
影。
颅板及板障明显增厚,其内密度不均匀,呈 “棉球样”改变。
病例六
颅骨板障明显增厚,其内可见“棉絮状”骨硬化斑/ 左枕部颅骨囊肿,骨质侵蚀破坏,颅底骨均明显增厚。
CT及MRI表现
CT:可以更早发现骨内病变及小病灶 MRI:
骨质破坏:长T1、长T2,FS PDWI 明显高 信号。 骨质硬化(骨皮质、骨小梁):均呈低信号。 朽木征:特征性表现,紊乱的骨小梁犹如 “朽木”中的纹理。
诊断与治疗
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 查综合考虑
治疗首选降钙素及第二代二磷酸盐
病例十
乳腺Paget病,女,39y
鉴别诊断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全身骨质疏松,骨膜下 骨吸收,棕色瘤。ALP升高,血钙升高,血 磷降低
paget's病
X线表现
• 表现为受累骨的增粗和增厚,既有囊状透光区又有骨硬化。 骨皮质和松质界限消失,臂小梁粗大稀疏,密度不均,排 列紊乱,呈条索状高密度影交织,中间夹杂网格状低密度 区。早期以骨吸收为主,晚期以骨形成为主。没有骨膜反 应,也没有软组织肿块。 • 长骨表现为增粗、弯曲,皮质骨变性增厚,病变与正常皮 质骨分界处可见到“V”形分界线,可有病理骨折。 • 在骨盆常出现髋臼内陷。病变在腰椎出现,则椎体明显增 大,骨小梁粗大,但椎间隙多保持正常。 • 在颅骨表现为颅盖骨异常增厚,离、低混杂密 • 度,常伴有颅底凹陷,早期改变首先是外板破坏而内板仍 保持完整。
பைடு நூலகம்断
• 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血 液生化检查,三者结合可达到早期、准确 诊断的目的。
与骨纤鉴别
• 骨纤易发于儿童与青年,多见于骨盆、下肢或一 侧多发,骨显像为病变处摄取异常增高,骨增粗, 但不如Paget’s病病骨轮廓清楚,放射性均匀。 • 畸形性骨炎多发于40岁以上者,常见于中老年男 性,本病病史长,发展慢,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病变特点是既有骨破坏,又有骨质增生,而新生 的骨质量不好,失去正常的骨结构,骨质破坏与 异常新生骨形成镶嵌状结构;骨显像表现虽多累 及长骨,但病骨轮廓清晰,放射性分布均匀。 • 两者鉴别仍有赖于病理。
paget‘s病(畸形性骨炎)
• 一种病因不明,以进行性风湿样骨关节痛、 脊柱和四肢畸形、病理骨折及脑、脊髓压 迫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骨疾病。1876年 由James Paget首先描述,故亦称paget‘s病。 又称畸形性骨炎。发病率随地区、种族、 年龄而有很大差异,在西欧及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地区多见,非洲、东亚(包括中国) 则极少见。男女性均可累及,多发生在40 岁以上者,有家族史者占15%。
阴囊Paget病
(一)定义
即Paget‘s disease,是一种皮肤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又称阴囊湿疹样癌、阴囊 炎性癌。 1874年,Paget首次描述了乳腺Paget病。乳腺外Paget病(EMPD)则多见于体 内大汗腺分布区,如腋下、肛周、外阴、眼睑、腘窝等处。1889年Crocker首次报道发生于 阴囊的Paget病
• 阴囊Paget病表现
• 阴囊Paget病表现
(二)发病特点
1.多发生于超过 50 岁的老年人 2.病情进展缓慢,病程可达数年到十几年 3.易被误诊为阴囊湿疹或皮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临床表现
1.早前病灶边界往往较清楚,阴囊皮肤有瘙痒、红斑、脱屑或结痂等症状 2.经过数月或数年的发展,病变逐渐扩大,累及阴茎部及会阴等处 3.可有糜烂、溃疡等表现,伴恶臭浆液性渗出物 4.转移发生较晚,主要转移途径是淋巴结,通常先有腹股沟淋巴转移,然后再有远处淋巴结 转移,血性转移较少
(二)治疗手段
1.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病灶,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手术切除范围应距皮损边缘2 cm, 深度达深筋膜 2.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3.本病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仅作为姑息性治疗
Thanks
(二)诊断依据
1.组织活检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2.盆腔增强CT用于明确是否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二)病理表现
以见到Paget细胞巢为诊断依据。Paget细胞胞体大而圆、核大、胞浆丰富而淡染。免疫 组化染色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细胞角蛋白7被用于评估肿瘤切缘阳性
• 免疫组化
(二)鉴别诊断
1.免疫组化染色可用于鉴别湿疹样黑色素瘤和上皮内瘤变等病变 2.湿疹样黑色素瘤:细胞角蛋白7、癌胚抗原表达阴性,S100 表达阴性,PAS反应阴性 而阴囊Paget病中细胞角蛋白7、癌胚抗原表达阳性,S100 表达阴性,PAS反应阳性 3.上皮内瘤变:细胞角蛋白7、癌胚抗原表达阳性,S100 表达阴性,PAS反应阴性。而阴囊 Paget病中细胞角蛋白7、癌胚抗原表达阳性,S100 表达阴性,PAS反应阳性
乳头Paget's病PPT课件
适用于病变局限于乳头乳晕区域,无远处转移的 患者。
手术方式
包括全乳切除、保乳手术等,具体选择应根据患 者病情和意愿进行。
放射治疗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放射治疗适应证
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适用于有 高危复发因素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
注意事项
放射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治疗过 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反应,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计算机断 层扫描)等,在乳头Paget's病的诊断 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通常不作 为首选检查方法。
MRI还可以显示乳腺内其他潜在的病 灶,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05
治疗方案与策略选择
手术治疗原则及适应证
手术治疗原则
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同时尽可能保留乳房外观和 功能。
生存率统计数据解读
早期患者生存率
中晚期患者生存率
早期乳头Paget's病患者经过及 时有效的治疗,其5年生存率 较高,可达90%以上。
随着病情的发展,中晚期乳头 Paget's病患者的生存率逐渐降 低。其中,伴有浸润性癌成分 的患者生存率更低。
生存率与病理类型 关系
不同病理类型的乳头Paget's病 患者生存率存在差异。一般来 说,单纯乳头乳晕病变或仅伴 有导管内癌的患者生存率较高 ,而伴有浸润性癌成分的患者 生存率较低。
06
预后评估及随访管理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病变范围
乳头Paget's病的预后与病变范围密切相关。病变局限于乳头乳晕区域的患者预后较好 ,而病变累及乳腺实质或伴有乳腺肿块的患者预后较差。
病理类型
伴有浸润性癌成分的患者预后较差,而单纯乳头乳晕病变或仅伴有导管内癌的患者预后 较好。
Paget病
Paget病一、概念:Paget病(Paget's disease)又名湿疹样癌(eczematoid carcinoma),为临床上表现为湿疹样皮损,病理上表皮内有大而淡染的异常细胞(Paget细胞)为特点的一种特殊型癌,可分为二型:①乳房Paget病(mammary Paget’s disease), 发生于乳头及乳晕部;②乳房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常见于顶泌汗腺分布区,如女阴、男性生殖器、肛周、腋窝等。
二、病因病因未明,目前多认为本病起源于乳腺导管及顶泌汗腺导管开口部原位癌,并从该处向下沿乳腺导管及腺上皮扩展,最终可侵入结缔组织;向上则扩展到表皮内而形成Paget病皮损。
三、临床表现1.乳房Paget病几乎均见于妇女,好发于单侧乳房和乳晕部,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极少数见于男性乳房。
皮损初发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常伴有湿疹化,呈表浅糜烂、渗出或结痂,浸润明显,缓慢向周围扩大,可形成溃疡和乳头回缩。
常伴发乳腺癌,可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2.乳房外Paget病见于两性,但以女性为多。
平均发病年龄大于乳房Paget病。
大多见于女阴,其次为阴囊、会阴、肛周,亦见于阴部以外顶泌汗腺区(如腋窝等)。
皮损和乳房Paget病相似,呈界限清楚的红色斑片或斑块,表面呈湿疹样,糜烂、渗出或结痂。
较乳房Paget病的皮损大,且常有痛痒感。
乳房外Paget病一般较乳房Paget病预后好,但可伴发真皮内侵袭性癌。
由直肠腺癌扩展到肛周皮肤,或由分泌粘液的宫颈癌扩展到外阴部者,则称为继发性乳房外Paget病,预后不良。
四、组织病理:特点为:①表皮内有单个或呈巢状排列的Paget细胞,胞体大,圆形或椭圆形,无细胞间桥,细胞内含一个大的胞核,胞质丰富而淡染,甚至空泡状。
②Paget细胞增多时,可将周围表皮细胞挤压成网状,特别是常将表皮基底细胞挤压成细带状。
③Paget细胞PAS反应阳性,耐淀粉酶。
阴囊paget病 ppt课件
PPT课件
8
பைடு நூலகம் 诊断
• 临床表现: 60岁以上的患者,若阴囊、会 阴等大汗腺丰富的部位皮肤出现湿疹样改 变,应高度警惕。
• 经1~2个月按湿疹等治疗无好转或好转后 很快又复发者,或者并发慢性溃疡、疣状 肿物及伴恶臭者。
• 对高度怀疑患者切取全层皮肤送病理学检 查。
PPT课件
14
综述
• 阴囊Paget 病通常进展缓慢,容易误诊,需 及早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 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肿瘤无法完全切除的 患者,可考虑放射治疗。
• 不要因为病灶面积大而放弃手术,若肿瘤 浸润未侵及真皮亦无远处转移,早期行扩 大切除术,预后相对较好。
PPT课件
11
治疗
• 本病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 • 但对于年龄大、病程较长而无法手术切除
者,可试行姑息性放射治疗,有时亦可获得 较好的疗效。
PPT课件
12
术后并发症
• 短期并发症:主要为创面感染和皮片坏死。 • 长期并发症:局部淋巴回流障碍致下肢水
肿,局部瘢痕形成、瘢痕瘙痒、生殖器外 观异样。
PPT课件
6
临床表现
• 主要为阴囊局部乳头状增生与溃疡交替出 现。
• 发病初期: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如:局部 红肿、湿疹、水泡状皮疹或鳞屑状红斑, 边界清晰,皮损处瘙痒,进行性渗液、糜 烂、结痂。
• 酷似阴囊湿疹或皮炎 , 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 因。
PPT课件
7
临床表现
• 随着病程的发展,皮损逐渐增大,逐渐出 现溃烂、渗液、结痂,甚至出现菜花样新 生物。
阴囊Paget病
阴囊paget病
临床表现
• 主要为阴囊局部乳头状增生与溃疡交替出 现。
• 发病初期: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如:局部 红肿、湿疹、水泡状皮疹或鳞屑状红斑, 边界清晰,皮损处瘙痒,进行性渗液、糜 烂、结痂。
• 酷似阴囊湿疹或皮炎 , 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 因。
临床表现
• 随着病程的发展,皮损逐渐增大,逐渐出 现溃烂、渗液、结痂,甚至出现菜花样新 生物。
鉴别诊断
• 鲍文病、处于表皮阶段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蕈样肉芽肿、银屑病、白斑、浅部真菌感 染、透明细胞样丘疹病。
治疗
• 及早手术。由于病变部位、形状、大小等 变化多样,尚无固定术式 。
• 原则是病灶根治性切除术。切除范围距皮 损边缘至少2cm ,深度达深筋膜。
• 阴囊局部扩大切除术为首选,切除病变阴 囊皮肤全层,切缘宜距病灶2 cm以上。
阴囊Paget病
• Paget 病又称湿疹样癌,由James Paget 于1874年首次描述。
• 易发生于富有大汗腺的区域,其最常发生 的部位是乳房,而其他如阴囊、阴茎、外 阴、肛周、腹股沟、阴阜、腋窝和脐窝等 部位也可发生。
• 按发病部位 Paget 病可分为乳房Paget 病 和乳房外Paget 病。
• 不要因为病灶面积大而放弃手术,若肿瘤 浸润未侵及真皮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远处转移,早期行扩 大切除术,预后相对较好。
• 阴囊Paget病是发生在老年患者的一种罕见 的、低度恶性的、极易误诊、复发率高的 皮肤恶性肿瘤。
• 临床上易误诊为湿疹、皮炎或股癣。
• Crocker 于 1889 年详细描述了首例阴囊 Paget‘s 病。
病因
• 病因不明。
• 三种学说:①一种尚不清楚的癌基因突变 引起; ②根据 Paget’s 病多发生于汗腺区域 以及 Paget 细胞和汗腺细胞在组织化学和 超微结构方面 的类似性,推断为汗腺腺癌 表皮内转移; ③认为 Paget‘s 病是一种特殊 类型的皮肤原位癌沿导管蔓延至乳腺或沿 汗腺导管延至乳腺外。
佩吉特病PPT课件
中医治疗:疏肝清热,解毒通络 其他:光动力治疗
11/4/2019
.
6
光动力治疗护理
患者静脉输入光敏剂时即予遮光,窗户上使用专用的避光窗帘, 用15W以下的白炽灯照明,避免光线直射患者。
体位:由于病灶位于会阴部,为使病灶光照射充分,治疗时协助 患者摆好截石体位,截石位同时骶尾部用一软枕垫起,使病灶充 分暴露,另外,双膝关节下亦需用软枕或多用垫垫起,以支撑双 腿不被移动。照射部位以外皮肤用避光布遮挡,向患者解释并强 调照射时不可移动体位,以防光源移动而影响疗效。
11/4/2019
乳房外Paget病可见于两性, 但仍以女性多见,皮损和乳房 Paget病相似,亦呈界限清楚 的红色斑块,表面呈湿疹样结 痂和糜烂。常略高于皮面,较 乳房Paget病的皮损大,且常 有痛痒感。乳房外paget病一 般较乳房Paget病预后好。
.
5
治疗方法
乳房Paget病应进行乳房切除术,如伴发乳房内包块,应进行乳 房根治术。
佩吉特病
皮肤科 张玲
11/4/2019
概述
佩吉特病又名湿疹样癌 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在临床上 表现为湿疹样皮损,病理上表皮内有大而淡染的异常细胞(Paget 细胞) 为特点的一种特殊型癌。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乳房Paget病及乳房外Paget病两型。
前者发生于乳头及乳晕部,后者常见于顶泌汗腺分布区,如会 阴部、肛门、腋窝等。
11/4/2019
.
7
光动力治疗护理
病灶护理:光照后注意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搔抓刺激皮肤,穿棉 质柔软宽松的内衣。每日会阴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治 疗后皮损处可能出现小水疱,不必用注射器抽吸,待其自行吸收。
乳房paget病
病理生理变化
发病机理
病理变化
目前认为本病起源于乳腺导管近开口处,为乳头下乳腺导管内癌,早期为原位癌。这种导管内癌可向内侵入 乳腺或顶泌汗腺上皮,而向外侧侵入表皮,形成表皮病变,因此早期肿瘤细胞是在导管内,而不在表皮内,后期 肿瘤细胞才突破管壁进入乳腺结缔组织内。少数病例病变位于较深的乳腺导管内或腺体。并可见乳癌与本病并存。 偶见原发于乳头皮肤内的顶泌汗腺及表皮。
目前认为本病起源于乳腺导管近开口处,为乳头下乳腺导管内癌,早期为原位癌。这种导管内癌可向内侵入 乳腺或顶泌汗腺上皮,而向外侧侵入表皮,形成表皮病变,因此早期肿瘤细胞是在导管内,而不在表皮内,后期 肿瘤细胞才突破管壁进入乳腺结缔组织内。少数病例病变位于较深的乳腺导管内或腺体。并可见乳癌与本病并存。 偶见原发于乳头皮肤内的顶泌汗腺及表皮。
早期表皮棘层肥厚,伴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表皮嵴延长,晚期则表皮变薄,常有表皮缺损,甚至溃疡。本 病病理变化的特点是在表皮内,特别是棘层下部出现Paget细胞,此细胞与表皮细胞迥然不同,较正常角质形成 细胞大1~2倍,圆形,无细胞棘突及细胞间桥,胞质丰富而淡染,如空泡状。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深染,核膜 清晰。一般为1个,也可多个核。可见有丝分裂象。在表皮内可单个存在,也可成巢状聚集,甚至侵及表皮各层而 将表皮细胞挤压成状,基底细胞被挤压在基底膜带与Paget细胞之间,呈扁平带状,即所谓Paget样现象。一般 Paget细胞不直接侵入真皮,但可沿汗腺导管、汗腺、毛囊及皮脂腺蔓延。真皮内常有中度慢性炎症浸润。乳头 下乳腺导管内可见管内癌,癌细胞与Paget细胞相似,向上累及乳头及周围表皮,向下累及乳腺导管,甚至乳腺, 穿破基底膜侵及周围结缔组织,而成为浸润性癌,则将有播散和转移的危险。
诊断检查
本病属于癌性疾病,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应注意与乳头湿疹相鉴别。若50岁以上患者,单侧发生皮损,边 界清楚,基底有浸润,乳头溢液甚至乳头凹陷,病情进展缓慢,暂时好转后又复发,对症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本 病。活检如发现表皮内存在Paget细胞,对本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乳腺癌的特殊病理类型培训课件
的患者,结果有4例为隐性癌症,并且准确 描述了这4例患者病灶的浸润程度。MRI对 区分 Paget病的正常乳头与异常乳头很方便。 异常乳头MRI表现为乳头扁平、乳晕增厚、 乳头不对称等。MRI还能Paget病乳腺实质内 的病变,如导管原位癌、导管浸润癌。
⑥晕下导管增粗,由癌细胞浸润导管,引起其扩张。 有时即使X线检查未见阳性,亦不能完全排除 Paget 病(与检查时病灶太小,显示困难有关), 尤其是40岁以上患者,应做乳头乳晕部位的活检 明确诊断。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单纯性乳腺Paget病: 目前一般倾向保乳手术加做术后全乳放疗。
保乳手术有单纯乳头切除术、单纯放射治 疗、乳头乳晕复合体锲形切除术或象限切 除术伴或不伴放射治疗。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合并肿块的乳腺Paget病: 目前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对于合并肿块的患者,
(SLNB)被引进来后,很快被用于腋窝淋巴 结分期。Paget病通常伴有乳腺实质的癌灶, 虽然有时没有临床或影像学上的证据,但是 Paget病的治疗应该与其它乳腺癌一样,前哨 淋巴结活检应该用来评估病患者的腋窝情况。 由于在这方面的报道尚不多,前哨淋巴结活 检尚未确定Paget病治疗的方式,但它可以作 为合理的选择常规腋窝清扫的依据。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特发性骨疾病概述
特发性骨疾病Paget病Paget病是一种见于老年人的进行性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调节紊乱。
多达10%的病人年龄大于80岁,但是40岁以下的患者罕见。
Paget病的发病原因不明,但可能与副黏液病毒有关。
Paget病的症状包括骨痛、骨的增大或弯曲、脑神经受压和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软骨下骨弱化常导致骨性关节炎。
Paget病最常累及颅骨、脊柱和骨盆,其次是股骨关节端、胫骨和肱骨的近端。
肋骨和肩胛骨也可受累,但不常见。
该病有三个阶段,各阶段经常有重叠,而且疾病可能并不总是按这三个阶段的顺序发展。
第一阶段:溶骨破骨细胞的高度激活而致活跃的骨质吸收。
第二阶段:溶骨和骨质硬化混合期持续的骨质吸收和新骨形成。
第三阶段:硬化期,以骨密度增高和骨质硬化为主。
慢性Paget病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小梁不规则增粗和骨的扩张。
这些表现曾经被称作正常骨的漫画艺术。
颅骨的Paget病:在溶骨期(第一阶段),典型的表现是边缘清楚的地图样溶骨病灶,称作局限性骨质疏松症。
在混合期(第二阶段),典型的表现是棉絮状颅骨,看起来就像一个艺术家用一块棉花把颜料轻拍在颅骨上。
椎体的Paget病:混合期(第二阶段)可以出现典型的画框样椎体(椎体边缘密度增高,与肾性骨病的夹心椎不同只是以上、下终板硬化为特征)或者象牙椎(弥漫的骨质硬化)。
骨盆的Paget病:当Paget病累及骨盆时,典型的表现是非对称性骨小梁不规则增粗,髂耻线和髂坐线增粗。
可能导致髋臼内陷。
长骨的Paget病:溶骨期(第一阶段)是由长骨近端的关节端开始,逐渐累及长骨骨干,病灶边界清晰。
这种病灶边界旧称为草叶或火焰状边缘,可与肿瘤相鉴别。
随着Paget病的进展,可出现长骨骨干弯曲和近端股骨髋内翻畸形。
Paget病的并发症包括病理性骨折,恶性肿瘤转化(最常见的为骨肉瘤)、继发性骨巨细胞瘤和继发性骨关节炎。
遗传性高磷酸酶症(青少年Paget病)遗传性高磷酸酶症,也叫做青少年Paget病,是一种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颅骨Paget病(中晚期)
颅骨Paget病(中晚期)
颅骨Paget病(中晚期)
注释:又称畸形性骨炎。
好发于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常发生于中轴骨,骨盆、脊柱、股骨及颅骨多见。
颅骨Paget病约占25%~65%,额骨及枕骨好发。
影像学表现:
X线:典型的颅骨Paget病可分为3 期:早期、中期及晚期。
早期(骨质溶解期)表现为破骨反应引起的局限性骨质溶解(或称骨质稀疏区),先破坏外板,内板完整。
中期(修复期)成骨反应开始,表现为骨板硬化,继之板障增厚,外板增生,杂有不规则的局灶性硬化区,似棉球状。
晚期(硬化期)表现为弥漫性骨质增生硬化,颅骨增厚,分不出颅板、板障和颅缝。
颅骨Paget病(中晚期)。
A.颅骨侧位X线片显示顶骨高密度影呈“棉团状”,颅骨增厚,板障密度增高,内、外板与板障之界限不清;
B.CT骨窗示颅板广泛性增厚,内外板和板障均增厚或分界不清,呈斑片、斑点状高密度硬化,部分混杂以软组织密度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板及板障明显增厚,其内密度不均匀,呈 “棉球样”改变。
病例六
颅骨板障明显增厚,其内可见“棉絮状”骨硬化斑/ 左枕部颅骨囊肿,骨质侵蚀破坏,颅底骨均明显增厚
。 ALP 1729U/L
女,24岁,因双侧上下颌骨进行 性肿胀20余年,否认有家族遗传
史
病例八
病例九
99mTc-MDP全身显像显示头颅、下颌骨呈普遍均匀性放射性浓聚,两侧肩胛骨、 肋骨及骶髂关节峡部散在放射性增高。
病例一
病例二 ALP 1212.2U/L↑ (正常为35~160U/L)
病例三 男,78岁,摔伤左大腿1d,近20余年来无明显
诱因出现左大腿弯曲,不影响生活活动,
ALP 123U/L
病理:考虑畸形性骨炎
~160U/L)
病例五 女,66y,体检发现ALP 1204U/L增高,否认家族遗 传史。X线片:颅骨板障明显增厚,密度不均,内 外骨板明显增厚,可见多发“棉球样”骨密度增高
发病部位:国内外对比图
临床表现
• 病变部位疼痛 • 病变骨骼畸形:增粗、弯曲
下肢长骨:摇摆状步态 颅面骨:骨性狮面
实验室检查
• 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尿羟脯氨酸明显升高 • 血清钙、磷一般正常
病理表现
• 基本病理变化为骨吸收和骨质增生同时进 行
X线表现
• 破骨为主:患骨密度减低,骨皮质 、松质骨和髓 腔消失,代之以粗大的网状骨梁,常引起病理骨 折。
佩吉特(Paget)病
王国杰
来历
• 1874年伦敦皇家医学院Bar-tholomew医院 外科医生Paget Jams 首先描述并命名了乳 头Paget病和乳腺Paget 脓肿,当时他描述 为乳头溃疡及下部的恶性肿瘤。
• 1877年Paget Jams 发表了文章《On a form of cronic inflammation of bones 》, 详 细描述了6例Paget骨病,认为此病是骨的 炎症引起,建议命名为畸形性骨炎,随后 以他的名字命名为Paget病。
定义
• 畸形性骨炎、变形性骨炎 • 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骨病 • 破骨与成骨紊乱导致骨的畸形
病因
• 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因 素有关
临床特征
• 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2:1。 • 骨盆最为多见,其次为股骨、胫骨、脊柱
、颅骨等,而手足骨较少见。 • 常为多发,多位于骨盆、颅骨及脊椎。 • 也可单发,多为四肢长骨
CT及MRI表现
• CT:可以更早发现骨内病变及小病灶 • MRI:
骨质破坏:长T1、长T2,FS PDWI 明显高 信号。 骨质硬化(骨皮质、骨小梁):均呈低信 号。 朽木征:特征性表现,紊乱的骨小梁犹如 “朽木”中的纹理。
诊断与治疗
• 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 查综合考虑
• 治疗首选降钙素及第二代二磷酸盐
• 转移瘤:原发肿瘤病史 • 骨髓瘤:骨质疏松,多发穿凿样骨质破坏
小结
• 定义: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骨病,破骨 与成骨紊乱导致骨的畸形
• 临床特点:疼痛、骨骼畸形、骨折 • 病理特征:发病过程中同时出现骨质吸收
和骨质增生 • 影像表现:四肢:丝瓜囊样、朽木征
颅面骨:棉花团样、骨性狮面
有收获否 ?
病理活检:镜下见骨小梁结构紊乱,骨小梁增宽,周围纤维组织增生,骨髓纤维 化,小血管丰富,新生骨及坏死骨交替存在,确诊为畸形性骨炎。
病例十
乳腺Paget病,女,39y
鉴别诊断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全身骨质疏松,骨膜下 骨吸收,棕色瘤。ALP升高,血钙升高,血 磷降低
•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青少年,11-20岁,典 型“磨玻璃样”改变,颅面骨受累范围小 于Paget病
• 成骨为主:患骨粗大弯曲,病变骨密度增高,骨 皮质增厚、髓腔变窄,髓腔和松质骨内有密度高 的骨化阴影与粗大骨梁相间;整个骨骼以粗大骨 梁最突出。
• 成骨和破骨相间:表现为患骨的密度极不均匀。 • 继发性改变:约5%~10%的Paget病可恶变为骨肉
瘤或纤维肉瘤,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和软 组织肿块及瘤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