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_数学能力

合集下载

六年级奥数小升初数学能力培训教材之几何问题培优

六年级奥数小升初数学能力培训教材之几何问题培优

六年级奥数小升初数学能力培训教材第五章:几何问题例题1: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练习1:求下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题2: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8厘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练习2:如图所示,半圆的面积是62.8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题3:、如图,已知AB=BC=6厘米,且AB⊥BC,三角形BCE的面积比三角形ADE的面积大3平方厘米,则AD长是多少厘米?练习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E是CD边延长线上的一点,EB和AD相交于F,三角形ABF比三角形EDF的面积大4平方厘米,CD长4厘米,求ED的长?例题4:如图所示,BE长5厘米,长方形AEFD面积是33平方厘米。

求CD的长度。

练习4:如图所示,两圆半径都是1厘米,且图中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

求长方形ABO 1O 的面积。

例题5:如图所示,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31.2平方厘米,圆的直径AC =6厘米,BD :DC =3:1。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练习5:如图所示,AE ED =,CD=3BD ,30ABC S ∆=(cm 2)。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题6:如图,两个半径相等的圆A 和圆B 相交,三角形D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是100cm 2,四边形ABDC 是平行四边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cm 2?O DC A 练习6:如图,梯形ABCD 中,上底6厘米,下底是10厘米,BE DE 32,其中 三角形ABD 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例题7:.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O ,三角形AOD 的面积比三角形COD 的面积大4平方厘米,三角形AOB 的面积为三角形AOD 的面积的2倍,三角形BOC 与三角形COD 的面积和与三角形AOD 的面积相等.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练习7:如图两线段把三角形ABC 分成四块,已知其中3块的面积为5、9、9, 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例题8:点E 、F 分别在正方形ABCD 上,AB BE 31=,BC BF 21=, 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8400,则四边形BFHG 的面积为多少?练习8:如图,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点M 是小圆的圆心,且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7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π取3.14)。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能力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能力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能力点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能力点:一、了解数的大小关系和数的读写能力1.将100以内的数按大小比较,并能够正确读出这些数。

2.熟练使用“比”、“大于”、“小于”等数学比较符号。

二、进行数的加减法运算1.掌握10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认识100以内的数的乘法1.理解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运算。

2.能够用图形或物品模型表示乘法。

3.通过数的乘法表和口诀灵活计算乘法。

四、进行数的整除运算2.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五、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概念1.了解分数表示整体中的几份之几。

2.能够将简单的分数转化为小数。

3.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小数的概念。

六、进行几何图形的基本认识1.认识和辨别线段、直线、射线的概念。

2.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点、线、面。

3.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七、进行时间和时间单位的认识1.学会读写常用的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

2.能够计算简单的时间间隔和工作时间。

八、学习长短体积2.通过实际问题解决长短的计算。

3.能够简单的计算物体的体积。

九、进行金钱单位的认识1.能够正确读写、比较和计算元、角、分。

2.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简单的金钱计算。

十、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1.能够利用图表信息解决问题。

2.理解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直方图、折线图等。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主要能力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混淆,对运算规则的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运算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加减法运算;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明确运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有2/3块蛋糕,小红有1/4块蛋糕,问两人一共有多少蛋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加减法运算方法进行解答。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分析(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分析(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分析(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进行小数乘法运算。

2. 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进行小数除法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小数乘法运算定律。

2. 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商的小数位数、小数除法运算定律。

3. 小数乘除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小数乘除法运算定律的理解与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运算过程。

3.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4. 利用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小数加减法,引入小数乘除法的学习。

2. 探究小数乘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乘整数的规律,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 学习小数乘法运算定律: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运算定律。

4. 探究小数除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除以整数的规律,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5. 学习小数除法运算定律: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运算定律。

6.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类型的小数乘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小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8.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前预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单元《8和9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8和9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8和9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数字8和9,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数字8和9的敏感性和识别能力。

3. 通过对数字8和9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8和9的读写。

2. 数字8和9的含义。

3. 数字8和9的运用。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数字8和9通过展示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数量。

例如,展示8个苹果和9个橙子,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量。

2. 教学数字8和9的读写教师通过板书或者PPT展示数字8和9的书写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一起写,并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数字8和9。

3. 解释数字8和9的含义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理解数字8和9所代表的数量。

例如,展示8个苹果和9个橙子,让学生理解数字8代表8个,数字9代表9个。

4. 数字8和9的运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运用数字8和9进行计算。

例如,让学生计算8个苹果加上9个橙子一共有多少个水果,或者让学生计算9个橙子减去8个苹果还剩下多少个橙子。

5. 总结和复习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数字8和9的读写方法,数字8和9的含义,以及数字8和9的运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读写数字8和9。

2.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数字8和9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数字8和9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读写数字8和9方面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或者改变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8和9。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数字8和9的读写”部分。

这是因为在数学学习中,正确读写数字是基础中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和应用。

如果学生在读写上存在障碍,那么后续的数学概念和运算都会受到影响。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综合能力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综合能力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综合能力提优测试卷时间:70分钟总分:100分+20分一、填空题。

(第4题4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1.下面现象是平移的周“☐”,是旋转的画“△”。

(1)手拧动水龙头。

( )(2)电梯的上下运动。

( )(3)飞机的螺旋桨的运动。

( )(4)电风扇扇叶的运动。

( )(5)拉动抽屉。

( )2.下图中,图形B可看作是图形A先绕点O( )时针旋转( ),再向( )平移( )格得到的;图形C可看作是图形D先绕点P( )时针旋转( ),再向( )平移( )格,最后向( )平移( )格得到的。

3.指针从3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 )。

指针从6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 )。

指针从6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 )。

指针从9绕点O顺时针旋转150°到( )。

指针从3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 )。

指针从9绕点O顺时针旋转( )到3。

指针从9绕点O逆时针旋转( )到6。

4.(1)图形O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在上图中标出点C的对应点C’。

(2)图形O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 )°,得到图形1.(3)图形O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 )°,得到图形3。

(4)图形2绕点O逆时针旋转( )°,得到图形3。

5.涂色的图形1绕点A逆时针旋转90°,涂色部分可以组成( )形。

二、判断题。

(每题1分,共5分)1.如左图,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2。

()2.一个三角形绕着它的一个顶点顺时针旋转90°,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和形状都不变。

()3.下图中三角形OA'B'是三角形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

()4.任何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变。

()5.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的点离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三、选择题。

(每题1分,共8分)1.下面的图案中,可以由一个基本图形连续旋转90°得到的是()。

鲁教版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平行四边形的判断与性质能力提升练习题4(附答案)

鲁教版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平行四边形的判断与性质能力提升练习题4(附答案)

鲁教版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平行四边形的判断与性质能力提升练习题4(附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是12,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可以是()A.10和34B.18和20C.14和10D.10和12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AD=8,∠B=60°,∠BAD与∠CDA的角平分线AE、BF相交于点G,且交BC于点E、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D.3.如图,▱ABCD中,AE⊥CD于点E,若∠EAD=35°,则∠B的度数为()A.35°B.55C.65°D.125°4.如图,把一等腰梯形ABCD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处,若∠AED'=20°,则∠EFB的度数等于()A.50°B.60°C.70°D.80°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于点O,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设AD=a,BC=b,则四边形AEFD的周长是()A.3a+b B.2(a+b)C.2b+a D.4a+b6.如图,四边形ABCD中,已知AD∥BC,AC与BD相交于点O,则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不能判定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是()A.AD=BC B.OA=OC C.OD=OB D.AB=DC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添加下列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D=∠C B.BC=AD C.∠A=∠B D.AB=CD8.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点D是边BC上的一点,且BD=1,以AD为边作等边△ADE,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连接BF,则下列结论中①△ABD≌△BCF;②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③S四边形BDEF=;④S△AEF=.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E是▱ABCD边AD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E,CE,BD,BE交CD于点F.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四边形BCE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A.∠ABD=∠DCE B.DF=CF C.∠AEB=∠BCD D.∠AEC=∠CBD10.有如下命题:(1)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有两条边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4)等腰梯形上,下底边中点的连线把等腰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其中正确的命题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在▱ABCD中,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交AD于点F,分别以点B、F为圆心,同样长度m为半径作弧,交于点G,连结AG并延长交BC于点E,若BF=6,AB =4,则AE的长为.12.如图,在▱ABCD中,CE⊥AB,E为垂足,若∠A=120°,AD=2,则CE=.13.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84cm2,且,则S△ACE=cm2.1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8cm,∠A=60°,BD平分∠ABC,则这个梯形的周长是.1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DC=3cm,∠A=60°,BD平分∠ABC,则这个梯形的周长是cm.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且AD=12cm.点P从点A出发,以3cm/s的速度在射线AD上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在射线CB上运动.运动时间为t,当t=秒(s)时,点P、Q、C、D构成平行四边形.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5,BC=18,E是BC的中点.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运动;点Q同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运动.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t秒时,以点P,Q,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t的值为.18.已知:如图,在▱ABCD中,∠BAD,∠ADC的平分线AE,DF分别与线段BC相交于点E,F,AE与DF相交于点G.若AD=10,AB=6,AE=4,则DF的长为.19.如图,在▱ABCD中,AC与BD交于点M,点F在AD上,AF=6cm,BF=12cm,∠FBM=∠CBM,点E是BC的中点,若点P以1cm/s秒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F 运动;点Q同时以2cm/秒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运动,点P运动到F点时停止运动,点Q也同时停止运动,当点P运动秒时,以P、Q、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0.阅读下列证明过程: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AC=BD,A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读后完成下列各小题.(1)证明过程是否有错误如有,错在第几步上,答:.(2)作DE∥AB的目的是:.(3)判断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的依据是:.(4)判断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的依据是.(5)若题设中没有AD≠BC,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等腰梯形吗?为什么?答.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直线EF过点O,分别交AD,BC于点E,F.求证:AE=CF.2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边BC的中点,AE的延长线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求证:AE=FE.2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AD∥BC,AD=4,点P为梯形内部一点,若PB=PC,且P A⊥PD.(1)求证:P A=PD;(2)求P A的长.24.已知:等腰梯形ABCD,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D=3cm,BC=7cm,求梯形的面积S.25.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O是AC的中点,A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E⊥BD,CF⊥BD,E、F为垂足,且AE=CF.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垂直平分AC,垂足为F,分别过点B作直线BE∥AD,过点A作直线EA⊥AC于点A,两直线交于点E.(1)求证: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ABE=∠ABD=60°,AD=2,求AC的长.2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F是AD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BC,连接DE,CF.(1)求证: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若CD=4,AD=6,∠B=60°,求DE的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是12,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可以是()A.10和34B.18和20C.14和10D.10和12【解答】解:如图,作CE∥BD,交AB的延长线于点E,∵AB=CD,DC∥AB∴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CE=BD,BE=CD=AB,∴在△ACE中,AE=2AB=24<AC+CE,∴四个选项中只有A,B符合条件,但是10,34,24不符合三边关系,故选:B.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AD=8,∠B=60°,∠BAD与∠CDA的角平分线AE、BF相交于点G,且交BC于点E、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D.【解答】解:过G作GH⊥AD于点H,反向延长,交BC于点I.则HI=AB•sin B=6×=3,S平行四边形ABCD=8×3=24.∵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DAE=∠AEB,又∵∠DAE=∠BAE,∴∠BAE=∠AEB,∴BE=AB=6,同理,CF=CD=AB=6,∴EF=BE+CF﹣BC=6+6﹣8=4,∵AD∥BC,∴△ADG∽△EFG,∴=2,∴HG=2,GI=,则S△ADG=AD•HG=×8×2=8,S△EFG=EF•GI=×4×=2,∴S阴影=S平行四边形ABCD﹣S△ADG﹣S△EFG=24﹣8﹣2=14.故选:A.3.如图,▱ABCD中,AE⊥CD于点E,若∠EAD=35°,则∠B的度数为()A.35°B.55C.65°D.125°【解答】解:∵∠EAD=35°,AE⊥CD,∴∠D=55°,∵▱ABCD,∴∠B=55°,故选:B.4.如图,把一等腰梯形ABCD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处,若∠AED'=20°,则∠EFB的度数等于()A.50°B.60°C.70°D.80°【解答】解:由已知得∠DEF=∠D'EF.又因为∠AED=180度,∠AED'=20°,所以∠DEF=80度.又因为AD∥BC,所以∠EFB=∠DEF=80°.故选:D.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于点O,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设AD=a,BC=b,则四边形AEFD的周长是()A.3a+b B.2(a+b)C.2b+a D.4a+b【解答】解:根据题意,先作如图所示的辅助线,由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可得AC=BD,且AD=EF=a,BE=FC==;作DG∥AC,交BC的延长线于G.∵AD∥BC,AC∥DG∴四边形ACGD是平行四边形∴AD=CG=a,DG=AC=BD∵BD⊥AC,AC∥DG∴BD⊥DG在△BDG中,BD⊥DG,BD=DG∴△B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45°在△DFG中,∠G=45°,∠DFG=90°∴△D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FG=FC+CG=+a由题意易得四边形AEFD是矩形,故其周长为2(AD+DF)=2(a++a)=3a+b.故选:A.6.如图,四边形ABCD中,已知AD∥BC,AC与BD相交于点O,则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不能判定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是()A.AD=BC B.OA=OC C.OD=OB D.AB=DC【解答】解:A.∵AD∥B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选项A正确;B.∵AD∥BC,∴∠OAD=∠OCB,在△AOD和△COB中,,∴△AOD≌△COB(ASA),∴OD=OB,又∵OA=O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选项B正确;C..∵AD∥BC,∴∠OAD=∠OCB,在△AOD和△COB中,,∴△AOD≌△COB(AAS),∴OA=OC,又∵OD=O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选项C正确;D.∵AD∥BC,AB=CD,∴四边形ABCD可能为等腰梯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选项D不正确;故选:D.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添加下列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D=∠C B.BC=AD C.∠A=∠B D.AB=CD【解答】解:A、AB∥CD,∠D=∠C时;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B∥CD,BC=AD时,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AB∥CD,∠A=∠B时,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AB∥CD,AB=CD时,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选:D.8.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点D是边BC上的一点,且BD=1,以AD为边作等边△ADE,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连接BF,则下列结论中①△ABD≌△BCF;②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③S四边形BDEF=;④S△AEF=.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答】解:连接EC,作CH⊥EF于H.∵△ABC,△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ABC=∠ACB=60°,∴∠BAD=∠CAE,∴△BAD≌△CAE,∴BD=EC=1,∠ACE=∠ABD=60°,∵EF∥BC,∴∠EFC=∠ACB=60°,∴△EFC是等边三角形,CH=,∴EF=EC=BD,∵EF∥BD,∴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故②正确,∵BD=CF=1,BA=BC,∠ABD=∠BCF,∴△ABD≌△BCF,故①正确,∵S平行四边形BDEF=BD•CH=,故③正确,S△AEF=S△AEC=•S△ABD=故④错误,故选:C.9.如图,E是▱ABCD边AD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E,CE,BD,BE交CD于点F.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四边形BCE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A.∠ABD=∠DCE B.DF=CF C.∠AEB=∠BCD D.∠AEC=∠CBD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DE∥BC,∠ABD=∠CDB,∵∠ABD=∠DCE,∴∠DCE=∠CDB,∴BD∥CE,∴BCED为平行四边形,故A正确;∵DE∥BC,∴∠DEF=∠CBF,在△DEF与△CBF中,,∴△DEF≌△CBF(AAS),∴EF=BF,∵DF=CF,∴四边形BCED为平行四边形,故B正确;∵AE∥BC,∴∠AEB=∠CBF,∵∠AEB=∠BCD,∴∠CBF=∠BCD,∴CF=BF,同理,EF=DF,∴不能判定四边形BCED为平行四边形;故C错误;∵AE∥BC,∴∠DEC+∠BCE=∠EDB+∠DBC=180°,∵∠AEC=∠CBD,∴∠BDE=∠BCE,∴四边形BCED为平行四边形,故D正确,故选:C.10.有如下命题:(1)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有两条边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4)等腰梯形上,下底边中点的连线把等腰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其中正确的命题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答】解: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可判断:1,错误,直角梯形中有两个角相等为90度,但不是等腰梯形.2,错误,一腰与一底相等时,不是等腰梯形.3,正确.4,正确,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在▱ABCD中,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交AD于点F,分别以点B、F为圆心,同样长度m为半径作弧,交于点G,连结AG并延长交BC于点E,若BF=6,AB =4,则AE的长为2.【解答】解:如图,连接FE,设AE交BF于点O.由作图可知:AB=AF,AE平分∠BA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F AE=∠AEB=∠BAE,∴AB=BE,∴AF=BE,∵AF∥BE,∴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AB=AF,∴四边形ABEF是菱形,∴AE⊥BF,∴AO=OE=AE,BO=OF=3,在Rt△AOB中,AO===,∴AE=2OA=2.故答案是:2.12.如图,在▱ABCD中,CE⊥AB,E为垂足,若∠A=120°,AD=2,则CE=.【解答】解:∵在▱ABCD中,∠A=120°,AD=2,∴AD=BC=2,∠B=60°,∵CE⊥AB,∴CE=,故答案为:13.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84cm2,且,则S△ACE=21cm2.【解答】解:∵平行四边形ABCD,∴AB∥CD,∵,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84cm2,∴S△ACE=cm2.故答案为:211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8cm,∠A=60°,BD平分∠ABC,则这个梯形的周长是40cm.【解答】解:∵AB∥CD,AD=BC=8cm,∴∠ABC=∠A=60°,∵BD平分∠ABC,∴∠ABD=∠CBD=30°,∵AB∥CD,∴∠BDC=∠CBD=30°,∴∠BDC=∠CBD,∴CD=BC=8cm,∵∠A=60°,∠ABD=30°,∴∠ADB=90°,∴AB=2AD=16cm,∴这个梯形的周长=CD+AD+BC+AB=8+8+8+16=40(cm).故答案为40cm.1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DC=3cm,∠A=60°,BD平分∠ABC,则这个梯形的周长是15cm.【解答】解:已知BD平分∠ABC,∠A=60°⇒∠CBD=∠CDB=30°,∠BDA=90°,∠DBA=30°故CD=BC=AD=3cm,AB=2AD=6cm.所以梯形的周长为CD+AD+BC+AB=15cm.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且AD=12cm.点P从点A出发,以3cm/s的速度在射线AD上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在射线CB上运动.运动时间为t,当t=3或6秒(s)时,点P、Q、C、D构成平行四边形.【解答】解:由运动知,AP=3t,CQ=t,∴DP=AD﹣AP=12﹣3t,∵四边形PDCQ是平行四边形,∴PD=CQ,∴12﹣3t=t,∴t=3秒;当P运动到AD线段以外时,AP=3t,CQ=t,∴DP=3t﹣12,∵四边形PDCQ是平行四边形,∴PD=CQ,∴3t﹣12=t,∴t=6秒,故答案为:3或6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5,BC=18,E是BC的中点.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运动;点Q同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运动.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t秒时,以点P,Q,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t的值为2秒或3.5秒.【解答】解:∵E是BC的中点,∴BE=CE=BC=9,∵AD∥BC,∴PD=QE时,以点P,Q,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①当Q运动到E和C之间时,设运动时间为t,则得:9﹣3t=5﹣t,解得:t=2,②当Q运动到E和B之间时,设运动时间为t,则得:3t﹣9=5﹣t,解得:t=3.5;∴当运动时间t为2秒或3.5秒时,以点P,Q,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2秒或3.5秒.18.已知:如图,在▱ABCD中,∠BAD,∠ADC的平分线AE,DF分别与线段BC相交于点E,F,AE与DF相交于点G.若AD=10,AB=6,AE=4,则DF的长为8.【解答】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BC=AD=10,∴∠DAE=∠AEB,∠ADF=∠DFC.由(1)得∠BAE=∠AEB,∠CDF=∠DFC.∵AB=DC=6,∴BE=AB=6,FC=CD=6.∴EC=BC﹣BE=4.∴EF=FC﹣EC=2.∵AD∥BC,∴∠DAG=∠FEG,∠ADG=∠EFG.∴△AGD∽△EGF,∴===,∵AE=4,∴AG=×4=,EG=,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DC,∴∠BAD+∠ADC=180°.∵AE,DF分别是∠BAD,∠ADC的平分线,∴∠DAE=∠BAE=∠BAD,∠ADF=∠CDF=∠ADC.∴∠DAE+∠ADF=∠BAD+∠ADC=90°.∴∠AGD=90°.∴DG==,EG==,∴DF=DG+FG=8,故答案为8.19.如图,在▱ABCD中,AC与BD交于点M,点F在AD上,AF=6cm,BF=12cm,∠FBM=∠CBM,点E是BC的中点,若点P以1cm/s秒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F 运动;点Q同时以2cm/秒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运动,点P运动到F点时停止运动,点Q也同时停止运动,当点P运动3或5秒时,以P、Q、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ADB=∠CBD,∵∠FBM=∠CBM,∴∠FBD=∠FDB,∴FB=FD=12cm,∵AF=6cm,∴AD=18cm,∵点E是BC的中点,∴CE=BC=AD=9cm,要使点P、Q、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PF=EQ即可,设当点P运动t秒时,点P、Q、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题意得:6﹣t=9﹣2t或6﹣t=2t﹣9,解得:t=3或t=5.故答案为:3或5.20.阅读下列证明过程: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AC=BD,A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读后完成下列各小题.(1)证明过程是否有错误如有,错在第几步上,答:没有错误.(2)作DE∥AB的目的是:为了证明AD∥BC.(3)判断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的依据是: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判断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的依据是梯形及等腰梯形的定义.(5)若题设中没有AD≠BC,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等腰梯形吗?为什么?答不一定,因为当AD=BC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解答】解:(1)没有错误(2)为了证明AD∥BC(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梯形及等腰梯形的定义(5)不一定,因为当AD=BC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直线EF过点O,分别交AD,BC于点E,F.求证:AE=CF.【解答】证明:∵▱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CO,AD∥BC,∴∠EAC=∠FCO,在△AOE和△COF中,∴△AOE≌△COF(ASA),∴AE=CF.2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边BC的中点,AE的延长线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求证:AE=FE.【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BAE=∠F,∠B=∠ECF,又∵E是BC的中点,∴BE=CE,在△ABE和△FCE中,∴△ABE≌△FCE(AAS),∴AE=FE.2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AD∥BC,AD=4,点P为梯形内部一点,若PB=PC,且P A⊥PD.(1)求证:P A=PD;(2)求P A的长.【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ABC=∠DCB,又PB=PC,∴∠PBC=∠PCB,∴∠ABP=∠DCP,∴在△ABP和△DCP中,,∴△ABP≌△DCP.∴P A=PD.(2)在Rt△P AD中,P A2+PD2=AD2即:2P A2=42P A=2.24.已知:等腰梯形ABCD,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D=3cm,BC=7cm,求梯形的面积S.【解答】解:做OE⊥AD并反向延长OE交BC于点F,∵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点O在梯形ABCD的对称轴上,∴OA=OD,OB=OC,设对称轴与AD、BC分别交于E、F,则OE=AD=,OF=BC=,∴EF=OE+OF=5,∴S梯形=(AD+BC)•EF=×(3+7)×5=25.25.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O是AC的中点,A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证明:∵O是AC的中点,∴OA=OC,∵AD∥BC,∴∠ADO=∠CBO,在△AOD和△COB中,,∴△AOD≌△COB(AAS),∴OD=O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E⊥BD,CF⊥BD,E、F为垂足,且AE=CF.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证明∵AD∥BC,∴∠ADE=∠CBF,又∵AE⊥BD,CF⊥BD,∴∠AED=∠CFB=90°,在△ADE和△CBF中,∵,∴△ADE≌△CBF(AAS),∴AD=B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垂直平分AC,垂足为F,分别过点B作直线BE∥AD,过点A作直线EA⊥AC于点A,两直线交于点E.(1)求证: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ABE=∠ABD=60°,AD=2,求AC的长.【解答】(1)证明:∵BD垂直平分AC,EA⊥AC,∴AE∥BD,∵BE∥AD,∴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2)∵AD∥BE,∴∠DAB=∠ABE=60°,∵∠ABD=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垂直平分AC,∴∠AFD=90°,AC=2AF,∵AD=2,∴AF=,∴AC=2.2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F是AD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BC,连接DE,CF.(1)求证: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若CD=4,AD=6,∠B=60°,求DE的长【解答】证明:(1)在▱ABCD中,AD∥BC,且AD=BC.∵F是AD的中点,∴DF=.又∵CE=BC,∴DF=CE,且DF∥CE,∴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解:如图,过点D作DH⊥BE于点H.在▱ABCD中,∵∠B=60°,∴∠DCE=60°.∵CD=AB=4,∴CH=CD=2,DH=2.在▱CEDF中,CE=DF=AD=3,则EH=1.∴在Rt△DHE中,根据勾股定理知DE==.。

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践 角的度量(第1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践 角的度量(第1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角的度量(第1课时)教学内容: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 学会用直角尺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用直角尺测量角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1. 角的概念的理解。

2. 角的度量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直角尺2. 量角器3. 三角板4. 彩色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角的概念。

如,打开一本字典,让学生观察字典打开时的两个边角形成的角。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角,教师总结角的概念。

二、探究角的度量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角的大小?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直角尺、量角器等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3. 各组汇报测量方法,教师总结角的度量方法:以一条射线为基准,看另一条射线与基准射线形成的夹角的大小。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组教具(直角尺、三角板等)。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各组教具上的角的大小,并记录。

3.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角的概念、角的度量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角的度量一、角的概念1. 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角的顶点是一条射线的端点。

二、角的度量1. 以一条射线为基准,看另一条射线与基准射线形成的夹角的大小。

2. 用直角尺、量角器等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常见的角的大小,并记录。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演示、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了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方法。

数学进阶之路如何有效提高数学能力

数学进阶之路如何有效提高数学能力

数学进阶之路如何有效提高数学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学科,但是有些人在数学中遇到了困难,感到无从下手。

要提高数学能力,我们需要找到一条有效的数学进阶之路。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有效提高数学能力。

第一步:建立坚实的基础要想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包括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例如加减乘除、分数、百分数等。

同时,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技巧,如口算、速算等。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参考教材和做题来加强自己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二步:拓宽知识面建立坚实基础后,可以逐渐拓宽自己的数学知识面。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数学参考书籍,深入学习各个数学领域的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

同时,可以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或者数学俱乐部,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同学交流学习经验,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第三步:培养解题思维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解题能力的培养。

解题思维是数学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要培养解题思维,可以多做一些数学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找到解题的关键。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可以参加一些解题训练营或者解题比赛,与其他同学一起切磋解题技巧,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第四步:实践应用除了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数学能力的提高还需要通过实践应用来巩固和加深理解。

可以通过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做一些数学项目或者数学实验,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实践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还能够培养一些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第五步:持之以恒提高数学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学习。

每天都要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通过不断复习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同时,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取得进步,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

通过以上这些步骤的努力和实践,相信大家都能够在数学进阶之路上有效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法第五章ppt课件

小学数学教学法第五章ppt课件
教学实例:纯循环小数概念的学习 师:(出示下面各题:1÷3, 6÷11,2÷9,5÷7)
请小朋友们用竖式计算,(学生试做,几分钟后, 教师请学生回答计算的结果)。 生1:1÷3=0.333…, 6÷11=0.545454…, 2÷9=0.22222…,5÷7=0.714285714285…。 师:你们还有不同的计算结果吗?(学生纷纷摇头) 师:通过观察这些结果,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生2:这些除法都除不尽,商是无限小数,因为余 数总是会重复出现。
16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生3:发现商很有规律。 师:什么规律? 生4:有的商,只有一个数字,而这个数字始终重
复出现;有的商,有几个不同的数字,这几个不同 的数字也始终重复出现。 师:是呀?这些商,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 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起,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 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类型的小数,我们称之为什 么小数呢?对!纯循环小数。你还能举出其它纯循 环小数的例子吗? 生5:0.4444…, 0.154154154…, 0.212121…, 0.270270270…。
生:都是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 别乘第三个数后再相加。
师:概括得很好!哎?是不是“任何两个数的和乘 第三个数,都会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后再 相加”呢?老师随便写一个——(8+3)×4与 8×4+3×4,相等吗?为什么?
生:相等。因为算出来都是44。
20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复习》主要是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复习。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难点: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探究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发现分数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分数,让学生进行比较,如2/5和3/5哪个大,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巩固分数的比较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面积)能力拓展训练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面积)能力拓展训练

第五单元面积一、填空。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走进我们学校高4()的大门,就可以看到占地面积约1000()的教学楼,教室宽敞明亮,长8(),宽6(),面积是48(),教室前面是黑板,黑板长40(),宽10(),面积是400(),合4()。

我们的课桌高70(),课桌面积2400(),合24()。

2.巧填进率。

3.一块菜地长6米,宽4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合()平方分米。

4.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刚好拼成一个面积为36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米、分米、厘米。

()2.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4.两个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5.用8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

()三、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与其他不同的一个是()。

2.用一长为10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A.10厘米B.6厘米C.8厘米3.铁丝的长度是()。

A.1千克B.1米C.1平方米4.如图,正方形分成甲、乙两个部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小B.甲、乙面积相等C.甲比乙的周长长四、解决问题。

1.小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约是5分米,他测得一个小花园的长是20步,宽是15步,这个小花园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2.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长18分米,宽9分米。

(1)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2)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测试智商的测试题蓝条(3篇)

测试智商的测试题蓝条(3篇)

第1篇尊敬的测试者,您好!为了帮助您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我们特别设计了这份智商测试题。

本测试包含多个部分,涵盖逻辑推理、数学计算、语言理解、空间感知等多个方面。

请您在规定时间内认真作答,不要偷看答案或与旁人讨论。

测试结束后,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份个性化的智力评估报告。

第一部分:逻辑推理1. 下列哪个词填入空格后,能使句子意思通顺?- a) 破坏 b) 修复 c) 维护 d) 创造- 我 _______ 一把旧椅子,想要再使用它。

2. 下列哪个数字填入空格后,能使等式成立?- 7 + 8 × 3 ÷ 2 = _______3.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完成下列句子:- 1 + 1 = 2,2 + 2 = 4,那么3 + 3 = _______- a) 6 b) 7 c) 8 d) 94. 下列哪个图形是其他三个图形的变形?-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矩形 d) 平行四边形5. 下列哪个选项与其他选项逻辑关系不同?- a) 鸟会飞 b) 狗会叫 c) 蝴蝶会飞 d) 猫会抓老鼠第二部分:数学计算1. 计算:123 + 456 + 789 = _______2. 解方程:3x - 4 = 113. 将下列分数化简:$\frac{18}{24}$4.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 a) 15 b) 21 c) 29 d) 335. 下列哪个数是偶数?- a) 17 b) 18 c) 19 d) 20第三部分:语言理解1. 下列哪个词的意思与其他选项不同?- a) 热闹 b) 沉闷 c) 悠闲 d) 喧嚣2. 下列哪个句子有语病?- a)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b) 书被放在桌子上 c) 桌子上放着书 d) 放在桌子上的书3. 下列哪个成语与其他成语意思相近?- a) 一箭双雕 b) 一举两得 c) 一石二鸟 d) 一箭双雕4. 下列哪个词语与其他词语词性不同?- a) 跑步 b) 看书 c) 唱歌 d) 吃饭5. 下列哪个句子符合汉语语法?- a) 他和她的关系很好 b) 他们之间关系很好 c) 他们和她的关系很好 d) 他和她之间关系很好第四部分:空间感知1. 下列哪个图形是其他三个图形的变形?- a) 圆形 b) 正方形 c) 长方形 d) 三角形2. 下列哪个图形与其他图形面积相同?-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三角形 d) 平行四边形3. 下列哪个图形是其他三个图形的对称图形?-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三角形 d) 平行四边形4. 下列哪个图形是其他三个图形的旋转图形?-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三角形 d) 平行四边形5. 下列哪个图形是其他三个图形的镜像图形?-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三角形 d) 平行四边形第五部分:综合应用1. 下列哪个句子符合逻辑?- a) 所有猫都是狗 b) 所有狗都是猫 c) 有些猫是狗 d) 有些狗是猫2. 下列哪个选项与其他选项逻辑关系不同?- a) 鸟会飞 b) 狗会叫 c) 蝴蝶会飞 d) 猫会游泳3. 下列哪个句子有语病?- a)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b) 书被放在桌子上 c) 桌子上放着书 d) 放在桌子上的书4. 下列哪个成语与其他成语意思相近?- a) 一箭双雕 b) 一举两得 c) 一石二鸟 d) 一箭双雕5. 下列哪个词语与其他词语词性不同?- a) 跑步 b) 看书 c) 唱歌 d) 吃饭请您认真完成以上测试题,并在测试结束后,将答案提交给我们。

三年级数学 第五单元核心素养

三年级数学 第五单元核心素养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核心素养培养方案一、引言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

二、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是指通过抽象的方法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在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抽象能力。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与分数相关的情境,如切蛋糕、分水果等,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三、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或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在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授“简单的逻辑推理”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逻辑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指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或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

在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构建数学模型进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们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并构建数学模型计算其周长。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提高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五、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的运算”时,我们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认识6~10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6~10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6~10的数字认识2. 6~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6~10的数字认识,6~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字的含义,运用6~10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数字,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2. 6~10的数字认识利用教具展示6~10的数字,让学生触摸、观察,理解数字的含义。

设计数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数数,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3. 6~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利用教具演示6~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让学生观察运算过程,理解运算规律。

设计加法和减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4. 解决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6~10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设计拓展活动,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6~10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字,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3. 尝试运用6~10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家人分享解题过程。

2024年六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卷

2024年六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卷

六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圆面积计算公式是(),从公式中可以得出圆的大小是由()决定的。

2.如果两个圆的周长之比为2:5,这半径之比是(),面积之比是()。

3.把一个长8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纸片剪下一个最大的半圆,剩下部分的面积是()。

4.一个近似圆形的人工湖,半径约是200米,沿湖边每隔4米栽一棵树,一共能栽()棵树。

5.一个半圆的面积是25.12平方分米,这个半圆的周长是()分米。

6.将一个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如图所示),长方形的周长是是16.56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厘米。

7.如图所示,图中圆和长方形面积相等,这个圆的周长是20厘米,阴影部分的周长为()厘米。

8.已知下图中圆环的面积为6π,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9.如图是外方内圆的一半,已知半圆的面积为6.28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0.如图所示,三个同心圆的半径之比是1:2:3,则三块区域A、B、C的面积之比是()。

11. 如图所示,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与直径16厘米的圆部分重叠(圆心是正方形的一个顶点),用S1、S2分别表示两块空白部分的面积,则S1-S2=()平方厘米.(圆周率π取3)12.把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三角形ABC沿直线L进行无滑动滚动(如图所示),每滚动一次,A点所行的路程是()厘米。

滚动7次,A点所行驶的路程是()厘米。

(用π表示结果)二、选择题(15分)13.选择车轮的形状,为什么选择圆形?下面解释中最合理的是()A、圆形很美观B、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C圆是曲线图形, D.也有无数条半径,半径都相等。

14.余干世纪广场有一个面积700平方米的圆形草坪,要在草坪中心装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盆喷罐,现在有射程是:20米、18米、15米、10米的四种装置,选择射程()装置最合适。

A.20米B.18米 C、15米 D.10米。

15.面积相等的圆、正方形、长方形,周长最长是()。

新课标数学六大关键能力

新课标数学六大关键能力

新课标数学六大关键能力
《新课标数学六大关键能力》
总论
人类在发展进步中,科学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数学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作为人才培养形式的教育,得到了大力改革和发展,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数学六大关键能力就是这一新的教学要求。

第一、理解能力
在学习数学时,理解能力非常重要,学生应该学会从数学知识中提取关键信息,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深入理解、把握数学知识。

第二、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联想和比较,从有限的已知条件推断出未知结果。

推理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得数学知识的基础。

第三、解题能力
解题能力是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的能力,其中要掌握一定的运算方法和解题步骤,并定量操作解答出正确解答。

第四、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指的是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肯定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扩展能力
扩展能力指学生能够把已学数学知识扩展到新的范畴衍生出新
的概念。

第六、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综合整合所学数学知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
新课标数学中的六大关键能力是指学生要具备理解,推理,解题,应用,扩展和综合能力,这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也是学习数学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课程总结

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课程总结

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课程总结第一部分:引言在当今社会,数学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门科目,而是成为了一种思维方式。

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针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课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一门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课程进行总结,通过分析其课程设计、实施效果等方面,为读者提供有关数学思维训练的一些思考。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这门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首先明确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和意义,并衡量了学生在这方面的起点。

然后,通过精心选择和设计问题,将数学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

此外,课程还设置了多个任务和项目,以提供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这门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数学推理、数论、概率统计等多个方面。

通过引入各类数学问题,学生在课程中不仅能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进行数学推理,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课程中的数论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和魅力,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

此外,通过概率统计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该课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也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该课程实施效果良好。

学生在课程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能够合作解决问题。

此外,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在学习中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

第六部分:影响因素分析课程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因素。

玛氏笔试题库

玛氏笔试题库

玛氏笔试题库玛氏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食品公司,拥有众多的知名品牌和产品。

为了选拔合适的人才,他们经常组织笔试来测试应聘者的能力。

以下是一份玛氏笔试题库,旨在帮助应聘者更好地准备面试。

第一部分:数学能力1. 某种产品每箱包含20袋,每袋装有30g。

如果一批共有15箱产品,总重量是多少?2. 将1/2、3/6和5/10三个分数由小到大排列。

3. 若x = 5,y = 3,计算x² + y³的值。

第二部分:逻辑推理1. A、B、C三人中,只有一人说谎。

A说:“B说了谎。

”B说:“C说了谎。

”请问谁在说谎?2. 有5个人坐在一起,每个人都举了一部分手指,共计15个手指,他们中有几个人举了5个手指?第三部分:英语能力从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单词或短语,完成下列句子。

1. I have a ________ of oranges in my hand.A. muchB. a lotC. manyD. few2. Can you ________ us your phone for a moment?A. lendB. borrowC. takeD. buy3. We should ________ the trash in the bin.A. putB. throwC. giveD. bring第四部分:情景分析阅读以下情景描述,选择最合适的选项。

1. 你和同事合作完成了一个重要的项目,上级领导很满意,他向你表示感谢,并希望你继续保持好的工作状态。

你应该如何回应?A. "谢谢您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B. "哪里哪里,这只是我应该做的。

"C. "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都做得很好!"D. "没问题,我会继续保持高效率。

"2. 你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但是与你合作的同事并没有注意到。

你应该如何处理?A. 直接告诉同事这个问题。

小猪数数教案

小猪数数教案

小猪数数教案小猪数数教案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阶段,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对数字的认识和数数的能力。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数学,我设计了一份小猪数数教案。

第一部分:认识数字在数学教育的初期阶段,我们需要让孩子们认识数字。

通过与孩子们玩具小猪的互动,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认识数字1到10。

可以在教室或者操场上设置一个小猪玩具的展示区域,每个小猪上面贴上不同的数字。

老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数数,同时指着相应的小猪说出数字。

通过触摸和视觉的感知,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概念。

第二部分:数数游戏数数游戏是培养孩子数学兴趣和数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案中,我设计了一款小猪数数游戏。

首先,将一些小猪玩具放在教室的桌子上,每个小猪上贴上不同的数字。

然后,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选择一个小猪,数出相应的数字,并将其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既可以锻炼数数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部分:数数歌曲歌曲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式。

在教案中,我选择了一首与小猪数数相关的歌曲。

歌曲的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欢快动听。

通过反复听唱这首歌曲,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记住数字的顺序和数量。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唱歌,同时用手指示出相应的数字,加深孩子们对数字的印象。

第四部分:数数绘画绘画是培养孩子创造力和观察力的重要活动。

在教案中,我设计了一幅小猪数数的绘画作品。

首先,让孩子们观察一些小猪玩具,并数出它们的数量。

然后,让他们用彩色纸和颜料绘制出相应数量的小猪。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锻炼数数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第五部分:数数故事故事是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和培养他们想象力的好方法。

在教案中,我选择了一则关于小猪数数的故事。

故事中,小猪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通过努力和勇气,最终解决了困难。

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复数z=3cosθ+isinθ,求函数 例1 设复数 ,求函数y=θ-arcz(0< θ ( < 年高考题) <π/2)的最大值以及对应的 值(1999年高考题) )的最大值以及对应的θ值 年高考题
分析:从待求结论看, 分析:从待求结论看,这是一个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 的问题,从函数表达式看, 的问题,从函数表达式看,是一个并不多见的关于角度的 函数,从条件看,复数z是关于 是关于cosθ、sinθ的关系式,θ并 的关系式, 并 函数,从条件看,复数 是关于 、 的关系式 不是其辐角。 不是其辐角。 通过分析,得到初步的解题思路:求得 通过分析,得到初步的解题思路:求得argz=2tan θ /3,代 , 入y =θ-arcz ,得y =θ-2tan θ /3,代入后不能直接求最大值, ,代入后不能直接求最大值, 必须对之进行技术处理, 施行正切运算, 必须对之进行技术处理,对y施行正切运算,然后求变形后 施行正切运算 的函数的最大值。 的函数的最大值。
技能与能力的区别
概括的内容与结果的区别 迁移特点的区别 形成与发展的区别
三、数学思维
1、思维:思维是与语言有关的,对客观事物 本质属性与相互关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1)思维的概括性 (2)思维的间接性 (3)思维的问题性 (4)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数学思维:人脑按照一般思维规律,对客 观事物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进行的概括的、 间接的反映
运用类比探索解题途径的实例
(1)通过类比,将问题A转化为问题B 来解决, 例 任给7个数x,x,x,求证至少存在 两个数x,x,使
3 0≤ ≤ 1 + xi xj 3
xi − x j
(2)要解决问题A,由某种相似性,联想到已经 解决的问题B,问题B的解决方法对问题A的解决 有启发。
例 已知棱台上、下面面积分别为S1、S2,平 行于底面的截面面积为S0,且截面到上、下 底面的距离之比为µ:λ,求证
通过观察等差数列的前几项, 例1 通过观察等差数列的前几项,得出数 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的猜想。 列的通项公式为 ( ) 的猜想。 的猜想 已知a、 、 、 是非零实数 且满足( 是非零实数, 例2 已知 、b、c、d是非零实数,且满足(a2+b2) d2-2bd(a+c)+b2+c2=0,求证:a、b、c成等比 ( ) ,求证: 、 、 成等比 数列。 数列 分析:仔细观察条件与结论,等式中有四个变量, 分析:仔细观察条件与结论,等式中有四个变量, 而待证结论中只有三个变量,说明在等式中, 与 、 而待证结论中只有三个变量,说明在等式中,d与a、 b、c处于不同的地位,观察到这个现象为运用判别 处于不同的地位, 、 处于不同的地位 式求解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式求解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例3 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认识三角形外角和等于不 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的事实。在新课程中, 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的事实。在新课程中,这种动手 做实验发现数学事实的范例比比皆是。 做实验发现数学事实的范例比比皆是。
分析与综合
分析 把研究对象进行分解、剖析, 把研究对象进行分解、剖析,并分别加以考 察的思维方法 在数学中特指从结论(或结果)出发, 在数学中特指从结论(或结果)出发,追溯 其成立的原因的思维方法, 执果索因法 其成立的原因的思维方法,即执果索因法。 在数学中的作用: 在数学中的作用: 侧重于探索、发现, 侧重于探索、发现, 在探求解题思路时,常用分析法。 在探求解题思路时,常用分析法。
归纳
归纳是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若干特殊情况的分 析得到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析得到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可靠,常称之为不完 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全归纳。常见的归纳有以下两类: 全归纳。常见的归纳有以下两类: 由特例得到一般的结论,比如 哥得巴赫猜想; 比如,哥得巴赫猜想 由特例得到一般的结论,比如,哥得巴赫猜想; 对解题思想、方法的归纳, 对解题思想、方法的归纳,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用于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 一种方法,是严密的推理证明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严密的推理证明的方法。 完全归纳法:将问题进行分类, 完全归纳法:将问题进行分类,逐一讨论每一 类的情况, 类的情况,从而得到结论的严格推理论证的方 法。
已知椭圆x 例2 已知椭圆 2/a2+y2/b2=1(a>b>0),A、B是椭圆上 > > 、 是椭圆上 两点,线段AB的中垂线 的中垂线l交 轴于 轴于P(x ,求证: 两点,线段 的中垂线 交x轴于 0,0),求证:-(a2b2)/a<x0<(a2-b2)/a。 < 。 分析:欲证不等式成立,须写出关于 的表达式, 分析:欲证不等式成立,须写出关于x0的表达式, 故要写出直线l的方程 的方程。 故要写出直线 的方程。 综合:从已知条件出发,设A(x1,y1)、 (x2, )、B( 综合:从已知条件出发, ( y2),直线 的方程为 ),直线 的方程为y=k(x-m)+n,可求出 0=m直线l的方程为 ( ) ,可求出x n/k,并且可用坐标表示参数 、m、n。 ,并且可用坐标表示参数k、 、 。 分析:欲证不等式成立,须找到 、 、 与 、 的 分析:欲证不等式成立,须找到k、m、n与a、b的 关系,而点的坐标是其中介。 关系,而点的坐标是其中介。 综合:由点 、 在椭圆上 可求得x 在椭圆上, 综合:由点A、B在椭圆上,可求得 0=m-mb2/a2, 再由|m|< ,得证。 再由 <a,得证。
观察与实验
以感知为基础,收集事实材料, 观察:以感知为基础,收集事实材料,获取感性 认识的一种方法。 认识的一种方法。 作用: 作用: 形成概念、推导原理时发现共性与规律; 形成概念、推导原理时发现共性与规律; 在解题过程中捕捉有用的信息。 在解题过程中捕捉有用的信息。 实验:借助一定手段(或工具),在人为条件下, ),在人为条件下 实验:借助一定手段(或工具),在人为条件下, 通过感官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 通过感官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 作用: 作用: 发现规律或启发思维; 发现规律或启发思维; 验证某些定理公式
聚合思维的目的性
目标——手段分析法
聚合思维的规范性 聚合思维的求同性
发散思维
从同一对象中产生分化因素的能力,其特 点是; 多向性 变通性 独特性
四、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1、教学的基本要求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机,提高思维的志向水 平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问题的难易程度应适当 必须给予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与时间
重视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提高思维的探究水平
概念的获得过程 原理的探索、发现、推导过程 解题途径的思考与解题规律的总结、归纳过程
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思维的策略水平 数学思想:从具体的认识过程中提升出来的一些 观点,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认知策略水平有 较大的影响 比如,方程思想 数学思想指导的作用: 数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双基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 解决问题中以数学思想为指导,寻求解决问题 的途径
类比
类比: 类比:根据两类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 性,猜测其他的一些属性也可能相似 的思维方法。类比的作用: 的思维方法。类比的作用: 由已知命题A,通过类比 得到与A类似 通过类比,得到与 由已知命题 通过类比 得到与 类似 的命题B——发现新命题, 发现新命题, 的命题 发现新命题 通过类比寻找解题途径。 通过类比寻找解题途径。
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
鼓励学生猜想,以形成朦胧的直觉 重视基本图形、基本模式的教学 培养对数学美的鉴赏力

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给予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适当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 用”的教学活动 运用开放题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数学运算能力及其培养
对运算概念的理解 数学角度 数学活动的角度 运算的特性 运算有目标与方向——目标意识 运算有依据——演绎性 运算有算法——程序性
(λ + µ ) S0 = λ S1 + µ S2
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 聚合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
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突如其来的领悟和理解,一般具有 下列特点:
思维过程的非逻辑性 思维结论产生的突发性 目的的指向性与探索的迷恋性 对思维对象把握的整体性
聚合思维
(3)两者是交叉关系——中国学者的观点
智力;偏向于认识,着重解决知不知的问题; 能力:偏向于活动,着重解决会不会的问题
3、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作用不同:智力因素——直接参与认知活动; 属于认识活动范畴;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 与认知活动,但对认知过程起直接的制约作用, 属于意向活动范畴。 组成不同: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推 理力、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情绪、意志、 动机、兴趣、焦虑等 结构的完整性不同:智力因素整体的发挥作用; 非智力因素各自发挥作用 程度不同:智力因素不厌其高,非智力因素要 适当。
二、数学能力概述
1、数学能力结构
(1)大纲中的数学能力结构 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以及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林崇德先生提出的能力结构 三种能力+五种思维品质 (3)克鲁捷茨基提出的数学能力结构——从信息 加工的过程提出。
2、知识、技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数学知识:一种言语信息; 数学技能:一种心智操作方式 数学能力:知识与技能类化的个体经验,
综合 (1)将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包括性质、 )将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包括性质、 因素、特征等距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素、特征等距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认 识对象整体性质的思维方法 (2)在数学中特指从已知出发追寻或证实 ) 结论的思考方法,即由因导果法。 结论的思考方法, 由因导果法 在数学中的作用:用于表达、 在数学中的作用:用于表达、整理思路过 程
第六部分 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1、能力的含义 能力是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稳固的 个性心理特征 是稳固的心理特征 知识、技能类化后的个体经验, 能力与活动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