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研究(孟浩然隐居鹿门山)

合集下载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以谈心的语调,质朴的语言表现隐逸的情怀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以谈心的语调,质朴的语言表现隐逸的情怀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以谈心的语调,质朴的语言表现隐逸的情怀众所周知,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他生于盛唐时代,早年有志于用世,但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便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今天我们要品读的诗歌《夜归鹿门歌》就与鹿门山有关。

《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这首七言古诗写傍晚自涧南园经岘山,往鹿门隐居处途中的情景。

全诗通过对鹿门居处山水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隐居生活闲适自由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强烈追求。

诗题中的“鹿门”,即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市东南。

原名苏岭山,汉建武时,襄阳侯习郁建庙于此山上,刻二石鹿置于庙道口,此庙称鹿门庙,后来便称此山为鹿门山。

孟浩然曾在这里隐居。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二句,描写黄昏时分人们争相渡江、匆忙回家的情形。

诗人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寂静幽僻与世俗的喧闹。

两相对照,使诗人在船头闲望沉思的神情和潇洒超脱的襟怀,如在目前。

这两句抓住了山寺晚钟、日落黄昏、争相竞渡的细节场景,渲染了一派喧闹的气氛。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写村民沿着沙岸回家,诗人乘舟回鹿门山,语含超脱世俗、隐山林的乐趣。

诗在以热衬冷中,写得极为亲切而自然,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二句承上,写鹿门山的山色朦胧、月明烟开的幽静景色。

庞公,即庞德公,东汉时的隐士,襄阳人,也曾隐居鹿门山。

《后汉书·逸民传》:“庞公者,……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

……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诗人被这美景陶醉了。

面对这种美景,诗人似乎忽然领悟到庞德公当年为什么要在这里隐居了。

这种微妙的心理活动,由一个“忽”字传达无余。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二句,写诗人孤洁清高、一尘不染、脱离世俗的境界。

唐诗研究(孟浩然隐居鹿门山)

唐诗研究(孟浩然隐居鹿门山)

境深远,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宋代苏轼曾赞叹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
酒手而无材料”。
03
也有批评认为孟浩然的诗歌过于平淡,缺乏激情和力
度,但这些批评并未影响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孟浩然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影响了后世 许多诗人,如唐代的韦应物、 柳宗元,宋代的苏轼、陆游等。
他的诗歌主题和意境也为后 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如“春晓”、“宿建德江”
等名篇广为传颂。
孟浩然的诗歌对唐诗的发展和 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后人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与批评
01
后人对孟浩然的诗歌评价普遍较高,认为他的作品意
孟浩然在隐居期间,创作了大 量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成为 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浩然的文学成就
孟浩然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 深远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景
色和田园风光。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孟浩然的诗歌在唐代文学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
深远影响。
02
唐诗研究 - 孟浩然隐居 鹿门山
目录 CONTENT
• 孟浩然简介 • 鹿门山与孟浩然的隐居生活 • 孟浩然的唐诗作品分析 • 孟浩然诗歌的影响与评价
01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的生平
孟浩然生于公元689年,是唐 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与王维齐 名。
他早年曾求学于长安,后因仕 途不顺,归隐鹿门山,过着隐 居生活。
山水景色
孟浩然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山水景色,这些景色不仅是自然的描绘,也象征着他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04
孟浩然诗歌的影响与评价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及翻译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及翻译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及翻译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及翻译赏析“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的诗意: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出自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参考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赏析:《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第1句: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2句: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3句: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竟消,树影清晰。

古诗夜归鹿门山歌翻译赏析

古诗夜归鹿门山歌翻译赏析

古诗夜归鹿门山歌翻译赏析《夜归鹿门山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古诗全文如下: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前言】《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注释】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⑸岩扉:石门。

⑹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翻译】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鉴赏】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孟浩然的家在襄阳城南郊外,位于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叫“南园”或“涧南园”。

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文学赏析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最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

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赏析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
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译文】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
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
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
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
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赏析】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

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

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

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鉴赏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鉴赏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鉴赏【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人,唐代著名诗人。

早年曾隐居鹿门山,著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的诗风格清新俊逸,恬静淡远,除表现个人求官不遂的苦闷外,尤以描写山林幽静的景物著称。

【作品简介】《夜归鹿门山歌》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是七言古诗,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原文】《夜归鹿门山歌》作者: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2)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3)忽到庞公栖隐处。

(4)岩扉松径长寂寥,(5)唯有幽人自来去。

(6)【注解】:(1)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三十里。

孟浩然曾长期在此隐居。

(2)渔梁:沙洲名,在鹿门山的沔水中。

喧:喧哗声。

(3)开烟树:指鹿门山上的树被暮色笼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显现出来。

(4)忽到庞公栖隐处:“忽”时间短暂,这里是指不知不觉。

“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

“栖隐处”,隐居安身的地方。

(5)岩扉松径:指岩壁当门,松林夹路。

寂寥:寂静空虚,这里的意思是人迹稀少,冷落萧条。

(6)幽人:隐者,这是指诗人自己。

【韵译】: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孟浩然“鹿门山”主题诗作研究

孟浩然“鹿门山”主题诗作研究

孟浩然“鹿门山”主题诗作研究作者:朱猛概要:孟浩然关于鹿门山的三首诗作,在人生态度、文学审美与交游考辨上分别具有重要的价值。

《题鹿门山》,通过对比手法的纯熟运用,表现出少年孟浩然对庞德公高蹈独立人格的追慕。

佟培基笺注的《孟浩然诗集笺注》,是以目前可见最早的宋本为底本,参校众多版本而成书,在接近孟集原貌的标准下,是较为可靠的版本。

其中,有关鹿门山的孟浩然诗现存三首,分别是《题鹿门山》、《夜归鹿门寺》和《和张明府登鹿门山》。

在孟浩然心目中,鹿门山是一个怎样的所在?鹿门山中的孟浩然,又具有怎样的心境?结合孟浩然有关鹿门山的诗作,我们可以一探究竟。

一、《题鹿门山》:对比手法的纯熟运用《题鹿门山》(诗集卷上):“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木,石牀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本诗第二句对仗工整,沙滩上近处的禽鸟能够认得出来,而江边远处的树木就难以辨认了。

通过诗人的视角,将远近景物进行对比,勾画出途中见闻。

第三句,是对鹿门山的第一印象,“山明”表明光线明朗,可见山不甚高,阳光普照,给人以浓烈之感;“翠微”指代山上植被,青翠缥缈如美人的淡妆。

色彩的浓淡、深浅一目了然。

第四句,是乘舟流经鹿门山的经过。

环绕鹿门山的岩潭曲折回环,行船的过程也就显得反复不易。

“多”与“屡”都是指数量的众多,勾勒出鹿门山附近山水环绕的地理形势和乘舟出游的曲折旅程。

第五句,由景即人,庞德公采药隐居的旧闻浮现在诗人脑海。

膜拜前贤遗迹,也许就是诗人“清晓因兴来”的所在。

四五两句,依旧可对照读来。

“屡回转”形容回转次数多;“遂不返”则描述行程单一。

两者形成“多”与“一”的对比。

细究文本,前句表面讲行舟之艰难,暗示鹿门山僻静幽深,实际上是形容隐居避世之难,而常人追慕高隐也许会动摇不定。

唐诗鉴赏(夜归鹿门山歌)

唐诗鉴赏(夜归鹿门山歌)

唐诗鉴赏(夜归鹿门山歌)七言古诗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
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3.岩扉:石洞的门。

4.幽人:幽居之人,指隐士,这里指作者自己。

【赏析】: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

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

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

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生活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诗用纯白描手法,写江村晚景,历历如在目前。

胡应麟《诗薮》评论说:孟诗淡而不幽,时杂流丽,闲而匪远,颇觉轻扬。

鹿门山 诗词

鹿门山 诗词

关于鹿门山的诗词两首
1.《登鹿门山怀古》
(唐)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译文:
清晨怀着兴致出门来,小船渡过汉江绕岘山。

沙洲的水鸟近看才可识别,水边的树木远望不能分辨。

船行款款来到鹿门山,阳光明亮使山岚浅淡。

岩石间的潭水曲曲弯弯,行船到此每每迂回绕转。

听说庞德公曾到这里,入山采药一去未回还。

山涧中适宜生长灵芝白术,石床上滋满了厚厚的苔藓。

深深感念这位襄阳老人,系住缆绳举足向上登攀。

隐居的遗迹至今犹可寻觅,超俗的风格已经远离人间。

相伴的白
云不知何时飘去,栽下的丹桂空自妖娇美艳。

寻迹怀古兴味犹未尽,划船归来夕阳落西山。

2.《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唐诗研究(孟浩然隐居鹿门山)

唐诗研究(孟浩然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隐居鹿门山唐诗研 究
孟浩然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一些 是在他的隐居时期创作的。本次研究主题为孟浩然隐居鹿门山。
唐代诗歌背景
1 自然美好观念
唐代注重自然美的表现, 这使得很多唐诗以自然景 色为背景。
2 文化氛围
唐代是文化艺术高度繁荣 的时期,诗歌成为文化交 流的一种方式。
孟浩然隐居的出发点是为了逃避政治场争,更是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净土。
热爱自然
孟浩然热爱自然风光,觉得隐居在鹿门山可以让他更接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宽广与神奇。
消磨时光
鹿门山幽静清凉,孟浩然可以在这里静心凝思,消磨时光。
鹿门山的景色和环境
山峰云雾
鹿门山地处峰峦起伏的大山中,峰峦连绵,云雾缭 绕,令人痴迷。
《春晓》
通过春之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孟浩然深入自然、悟 得人生大道的情趣。
《夜泊牛渚怀古》
通过对景物细致描写,展现了孟浩然凭借一种灵敏 的感知对自然的敬意和畏敬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描述孟浩然在鹿门山听到杜甫赋诗时的情境,充满 禅意。
翠竹红叶
山顶上种满了翠竹,秋天满山红叶,错落有致,别 有一番风韵。
瀑布流泉
山间溪流潺潺,瀑布飞流直下,为这片山景增添了 不少美丽的景观。
孟间的诗歌充满了自然之美、道家的禅意和释子的情趣。
2
代表作
《登鹳雀楼》、《春晓》、《夜泊牛渚怀古》、《登高》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均在 鹿门山时期创作。
3
影响
孟浩然的风格影响了唐代的很多诗人,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之一。
对孟浩然的影响和评价
对其他人的影响
孟浩然的诗歌以自然为媒介,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 启迪了后世许多大诗人。

孟浩然“鹿门山”主题诗作解读

孟浩然“鹿门山”主题诗作解读

·文艺之窗·233孟浩然“鹿门山”主题诗作解读东南大学 江苏南京 211189 朱猛【摘要】襄阳鹿门山在孟浩然隐士形象的定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而浩然诗中以“鹿门山”为主题的诗作,正是研究两者关系的重要文本。

《题鹿门山》、《夜归鹿门寺》与《和张明府登鹿门山》在对孟浩然人生态度、诗歌风格和交游考辨的研究中,分别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孟浩然 唐诗 鹿门山鹿门山是襄阳的名胜古迹,世称孟浩然隐居于此,得到了高隐的美名。

两唐书孟浩然传,都谈到孟浩然与鹿门山的关系。

“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

”(旧唐书传)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

”(新唐书传)对孟浩然四十岁赴举赶考前的经历,都主要以“隐鹿门山”来进行概括。

在《全唐诗》中,收录了众多唐人有关孟浩然的诗,其中近半的诗歌谈到孟浩然与鹿门山。

如陈羽《襄阳过孟浩然旧居》、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施肩吾《登岘亭怀孟生》、贯休《经浩然鹿门旧居二首》、齐己《过鹿门作》等。

在唐人眼中,鹿门山与孟浩然已然具有紧密的关联,人们大多将鹿门视为孟浩然隐居的所在。

“鹿门孟子”,于是成为隐士孟浩然的代名词。

佟培基笺注的《孟浩然诗集笺注》,是以目前可见最早的宋本为底本,参校众多版本而成书,在接近孟集原貌的标准下,是较为可靠的版本。

其中,有关鹿门山的孟浩然诗现存三首,分别是《题鹿门山》、《夜归鹿门寺》和《和张明府登鹿门山》。

在孟浩然心目中,鹿门山是一个怎样的所在?鹿门山中的孟浩然,又具有怎样的心境?结合孟浩然有关鹿门山的诗作,我们可以一探究竟。

一、《题鹿门山》:对比手法的纯熟运用 《题鹿门山》(诗集卷上):“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牀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木,石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的诗

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的诗

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的诗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的诗孟浩然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

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的诗,供大家阅读参考。

原文:登鹿门山怀古作者:孟浩然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注释⑴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

《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

《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

’”登:《全唐诗》校:“一作题。

”又云:“题下一有怀古二字。

”⑵江岘:江边小山。

《声类》:“岘,山岭小高也。

”此处小山指襄阳县内之岘山。

《元和郡县志·山南道·襄州》:“岘山,在(襄阳)县东南九里,东临汉水,古今大路。

”⑶方:《全唐诗》校:“一作初,又作相。

”⑷浦:水边。

遥:《全唐诗》校:“一作远。

”⑸至:《全唐诗》校:“一作到。

”⑹翠微:青葱的山气。

⑺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⑻《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德公,襄阳人,居岘山南,不曾入城府,躬耕垅亩。

荆州牧刘表数延请,不能屈。

建安中,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⑼金涧:指风景秀美的山涧。

饵:《全唐诗》校:“一作养。

”按,对照下句,以作“养”为是。

芝术(zhú):灵芝(一种菌类植物)、白术(草名,根茎可入药)。

《本草经》:“术一名山筋,久服不饥,轻身延年。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

”⑽纷:盛多。

耆旧:年老的朋友,也指年高望重者,此指庞德公。

⑾揽:宋本作“缆”,是。

结缆:系缆,指停船。

攀践:指登山。

⑿丹桂:桂树的一种,皮赤色。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及翻译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及翻译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及翻译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及翻译赏析“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的诗意: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出自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参考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赏析:《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第1句: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2句: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3句: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竟消,树影清晰。

从《夜归鹿门歌》看孟浩然的隐逸

从《夜归鹿门歌》看孟浩然的隐逸

从《夜归鹿门歌》看孟浩然的隐逸从《夜归鹿门歌》看孟浩然的隐逸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

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通过诗歌表达隐性志向。

《夜归鹿门歌》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但这其间也看出他的复杂心态。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夜归鹿门歌》看孟浩然的隐逸,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夜归鹿门歌》看孟浩然的隐逸孟浩然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

从其名作《夜归鹿门歌》一诗可窥探孟浩然在隐逸时期的复杂心态。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带给诗人山寺的超然和僻静世俗的杂乱和喧嚣的两种极致感触,这正是诗人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世人返家,我去鹿门,两样心情,殊途异志。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朦胧的月色从天空中散落下来,铺展在地上,亦洒在了诗人的心头上,静静地、悄悄地,没有一丝嘈杂的声音,我独自漫步在这如烟的美景中,享受着月光的洗礼,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淡淡的月光从天空流转而下,好像薄纱,又如薄雾,似轻烟,轻轻地笼罩在树林上,孟浩然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来到了庞公归隐的地方。

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诗人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其时,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注解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注解及赏析

【导语】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称⽥园诗派,后⼈为了突出两⼈对⽥园诗派的突出作⽤也称为:“王孟诗派”。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孟浩然《夜归⿅门⼭歌》,欢迎阅读! 《夜归⿅门⼭歌》 孟浩然 ⼭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归⿅门。

⿅门⽉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来去。

【注解】 1、渔梁:在襄阳东、离⿅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

⿅门⼭:在襄阳,位于汉江东岸,与岘⼭隔江相望,汉末隐⼠庞德公曾隐居于此。

孟浩然在此辟有住地,偶尔也去住住。

【韵译】 ⼭寺钟声鸣响,天⾊已近黄昏, 渔梁渡头,⼀⽚争渡的喧哗声。

⼈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去, 我也乘着⼩船,摇橹回到⿅门。

⿅门⽉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 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 只有我这个幽⼈在此⾃来⾃去。

⼭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这两句是说,⼭寺的晚钟响了,天已黄昏,⼈们在渔梁渡⼝争着渡船回家,⼀⽚喧闹之声。

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声,显出⼭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隐然可见诗⼈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诗句寓情于景,耐⼈寻味。

【赏析】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

⾸两句先写夜归的⼀路见闻;⼭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

三、四句写世⼈返家,⾃去⿅门,殊途异志,表明诗⼈的怡然⾃得。

五、六句写夜登⿅门⼭,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

末两句写隐居⿅门⼭,⼼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孟浩然,唐朝的⼭⽔⽥园诗⼈,隐逸诗⼈,襄阳⼈⼠,后隐居⿅门⼭。

这⾸诗歌就是在⼭⽔⽥园的描绘中,抒发归隐的情怀逸致。

这⾸七⾔古诗的⾸⼆句,是纪实描述夜归⿅门⼭的所见所闻。

⿅门⼭寺院的钟声鸣响,从天边悠然传来,此刻已经是黄昏时分。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的隐逸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的隐逸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的隐逸《夜归鹿门歌》孟浩然的隐逸《夜归鹿门歌》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但这其间也看出他的复杂心态。

孟浩然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

从其名作《夜归鹿门歌》一诗可窥探孟浩然在隐逸时期的复杂心态。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带给诗人山寺的超然和僻静世俗的杂乱和喧嚣的两种极致感触,这正是诗人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世人返家,我去鹿门,两样心情,殊途异志。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朦胧的月色从天空中散落下来,铺展在地上,亦洒在了诗人的心头上,静静地、悄悄地,没有一丝嘈杂的声音,我独自漫步在这如烟的美景中,享受着月光的洗礼,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淡淡的月光从天空流转而下,好像薄纱,又如薄雾,似轻烟,轻轻地笼罩在树林上,孟浩然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来到了庞公归隐的地方。

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诗人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其时,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隐居。

唐诗指疑(十六):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唐诗指疑(十六):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唐诗指疑(十六):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评析:《夜归鹿门山歌》是七言写景抒怀古诗。

一二句写山寺向晚之钟声以及鱼梁渡头日暮之喧闹,此为以动衬静。

三四句写人们归村,诗人向野,道不同之归途,别有余味。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月光初照,忽到庞公隐居之地,顺承自然。

七八两句写隐居之所。

岩壁门外,松径寂寥。

山中之静与山外之闹,形成比照,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便跃然纸上,引人共鸣。

全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全诗丝丝入扣,一气呵成;起承转合,不见痕迹。

《批点唐诗正声》云:浩然作《鹿门歌》,其本象清彻闲淡备至。

不过有一字还可推敲——“余亦乘舟归鹿门“中的“亦”字。

亦者,也也。

亦步亦趋,似乎与村人行迹一致。

不如“我自乘舟归鹿门”来得自行其是,更能表达与村人归途之别。

(吹毛求疵之论,此句非有问题,求精准亦可)另有“渔梁渡头争渡喧”一句之中有两个“渡”字,显得肠道梗阻,不如“渔梁滩头争渡喧”呼吸相通。

刘勰有云:“是以缀字属篇,必须炼择。

”诚若是也。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著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示孟郊》原文

《示孟郊》原文

《示孟郊》原文《示孟郊》原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示孟郊》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介绍《示孟郊》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64首。

原文示孟郊(1)作者:唐·孟浩然蔓草蔽极野(2),兰芝结孤根。

众音何其繁(3),伯牙独不喧(4)。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5)。

钟期一见知(6),山水千秋闻。

尔其保静节(7),薄俗徒云云(8)。

译文蔓生的野草遮蔽了原野,兰花和灵芝在幽远的地方独自结起了根。

世俗的琴声何其繁杂,俞伯牙一个人独不一起喧闹。

伯牙弹出的高山流水,意境如此高深,全天下的人都无法听懂。

但是钟子期一听,这高深的曲调便流传了千秋万代。

我劝你不要在意世俗的纷扰,让那些奸邪小人自己说去吧,自己保持自己的静洁节操就够了。

注释(1)孟郊:字东野,唐代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

早年屡试不第,漫游南北,流寓苏州。

孟郊仕途坎坷,清寒终身。

其诗主要为叙述他自己的穷愁之词,多有不平之鸣。

擅长写五言古诗和乐府诗。

用字造句力避平庸,追求古拙奇险,诗风冷峭,为著名的'苦吟诗人。

(2)蔓草:蔓生的野草。

极野:远野。

(3)众音:指一般世俗的声音。

(4)伯牙: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俞伯牙,他和钟子期是“高山流水”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终身不再弹琴。

《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鹿门埋孟子,岘首载羊公。——齐己《过鹿门作》
每每樵家说,孤坟亦夜吟。……亲载鹿门树,犹盖石床阴。——张蠙《吊 孟浩然》
第四节、周邦彦
一、生平: 倾向变法派;性格耿直 二、创作:——注重思索安排,以思力入胜 1.内容:
(1)羁旅行役: (2)咏物:
2.艺术: (1)章法——跳跃性回环往复式结构: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 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 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 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2)句法:(A)自铸伟词。(B)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同己出。 (3)音律:精严
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
一、孟浩然隐居鹿门山: 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旧唐书· 孟浩然传》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
《新唐书· 孟浩然传》 青年时慕汉庞德公高风,与张子容同隐襄阳县东南鹿门山。——佟培基 《孟浩然诗集笺注》前言 孟浩然久居襄阳鹿门山——陈贻焮《唐诗论丛· 孟浩然事迹考辨》 二、孟浩然真的隐居鹿门山吗?
襄阳怀孟浩然》
岘山自高水自绿,后辈词人心眼俗。鹿门才子不再生,怪景幽奇无管束。 ——施肩吾《登岘亭怀孟生》 孟子终焉处,游人得得过。……空余岘山色,千古共嵯峨。 冢穴应藏虎,荒碑祗见苔。伊余亦惆怅,昨日郢城回。——贯休《经孟浩 然鹿门旧居二首》
数步荒榛接旧蹊,寒江漠漠草凄凄。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 ——罗隐《孟浩然墓》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京还赠张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留别王侍御》 北涧流常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北涧浮舟》
2.孟浩然到鹿门山是“到此一游”: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昔闻 庞德公,采药遂不返。……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隐迹今尚存, 高风邈已远。……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 《题鹿门山》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歌》 3.孟浩然的朋友曾隐居鹿门山: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 归来恨相失。——《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1.孟浩然之隐居地是涧南园: 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答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尝读《高士传》,最喜陶征君。日睹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余复何为 者?恓恓徒问津。中年废丘壑,十上旅风尘。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 亲。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朝 列,吾慕颍阳真。——《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
四、孟浩然隐居鹿门山“神话”之产生:中唐 窃见故鹿门孟处士浩然……前日,辨觉佛缙绅,瞥闻嘉声,风动兴感,偕至踊跃。— — 《从樊汉南为鹿门孟处士求修墓笺》
襄阳城郭春风起,汉水东流去不还。孟子死来江树老,烟霞犹在鹿门山。 ——陈羽《襄阳过孟浩然旧居》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白居易《游
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白 云先生王迥见访》 三、孟浩然未曾隐居鹿门山: 开元二十八年……终于南园,年五十。——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
《唐才子传》记载之失误:
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生死交,诗篇唱答颇多。——《唐才子 传· 张子容》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孟浩然《寻张子容白鹤岩隐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