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六上等可能事件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 3.6等可能事件教案 沪教版
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 能性的大小,也就 实验中,还希望
是知道指针落在 学生理解发生
区域 2 内的可能 的结果数 1,所
性 的 大 小 为 有等可能的结
P=1/8(或 12.5) 果数 8
实验 2
再次通过实验和学生一 经历实验的过程 本实验的设
一副扑克牌(无大王、小 起感悟等可能事件
理解本实验中共 计意图是希望
数是 4
中发生的结果
(3)求抽到 K 的可能性的
数 4,所有等可
大小.
能的结果数 52
质疑并再次实验
1.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学生分小组实验 学 生 在 本 节
在本节课中你有什么疑 真的扔硬币的可能性是 和讨论
课中几乎很快
问?
50%吗?
就掌握了计算
分小组实验和讨论
2.再次实验.
等可能事件的
可能性大小,但
件
手?还是右手里了?
统计猜正面的人数
游戏 2 2.抛硬币,猜正反面,将 硬币抛起,落地后硬币是 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请一位学生上来扔硬币, 学生猜正反面 再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硬 币的正反面并统计猜正 面的人数
通过猜正反面 的游戏继续初 步感悟等可能 事件
游戏 3
请一位学生上来摸彩球, 学生猜彩球的颜 通 过 猜 彩球 的
3.6 等可能事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三个游戏和两个实验,逐渐感受和体会等可能事件。 2.经历感受,体会,质疑等可能事件的过程,进一步知道等可能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并锻炼分析问
题和质疑问题的能力。 3.在积极实验,观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活动中,自觉改进学习,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 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等可能事件。 教学流程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3.6等可能事件优秀教学设计
3.6等可能事件教学目标:1、了解等可能事件的意义,初步体验生活中的等可能事件;2、初步掌握简单的等可能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计算方法;3、通过数学的操作实验,初步掌握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数学。
研究的方法;4、使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试验,提高学习情趣。
教学重点:求等可能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等可能事件及其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情境:演示抛硬币让学生猜正反?问题:你认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比较大还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互相讨论一下哪一种可能性比较大?通过讨论得: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一样大。
二、新课讲授1、等可能事件?事实上,硬币掉在地上无非两种可能,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把正面朝上看作一个事件,反面朝上看作另一个事件,而这两个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相等,象这样的事件称为等可能事件。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等可能事件是数学概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认可,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象抛硬币这种等可能事件,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概率学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等可能事件。
统计名词: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发生的事件。
概率:表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这个数,叫做该随机事件的概率。
2、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等可能事件:(1)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是正面朝上还是背面朝上?A 正面B 背面C 都有可能(2)从扑克牌中(没有大小王)随意抽出一张,这张牌是?A 黑桃B 梅花C 红桃D 方块E 都有可能(3)我手里握了一枚硬币,你们猜握在左手还是右手?A 左手B 右手C 都有可能3、实验探索为了验证掷硬币时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不是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一样,和学生一起做实验验证。
实验过程:请每一位同学事先准备好一枚一元硬币,将硬币放在掌心晃动,然后放到桌上,请硬币正面朝上的同学举手,统计人数,填入下表。
(1)将一枚硬币抛向空中,当它落地后总有一面朝上,共有____种可能,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是_____。
等可能事件教案
等可能事件教案教案标题:等可能事件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
2. 能够识别和描述等可能事件。
3. 能够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教学资源:1.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
2. 学生练习册。
3. 骰子、扑克牌或其他适合展示等可能事件的物品。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发学生对等可能事件的兴趣,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些例子。
例如,你认为抛硬币会出现正面还是反面?抽一张红色的牌还是黑色的牌?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例子中事件的可能性是否相等,以及如何确定等可能事件。
概念讲解:1. 解释等可能事件的概念:等可能事件指的是在给定条件下,每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进一步解释等可能事件的特征和判断方法。
例如,投掷一枚公正的骰子,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因此骰子的每个面都是一个等可能事件。
示例演练:1. 分发骰子给学生,让他们观察骰子的面,并讨论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2. 请学生选择一个面,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面是一个等可能事件。
3. 继续选择其他的等可能事件,并让学生解释他们的选择。
练习与巩固: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等可能事件的练习题,例如判断事件是否等可能、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等。
2. 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拓展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并确定其中的等可能事件。
2.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并展示他们的选择和理由。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确保学生对等可能事件有清晰的理解,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更多与等可能事件相关的情境。
《3.6等可能事件》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沪教版上海六年级第一学期
《等可能事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并能够判断一个事件是否为等可能事件。
2. 掌握计算等可能事件概率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实际问题,运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巩固1. 复习等可能事件的定义,并完成以下判断题:请判断下列事件是否为等可能事件,并说明理由。
(1)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得到黑桃A的概率。
(2)在一个骰子上,出现任何一面朝上的概率。
2. 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如:(1)在五个红球和五个白球中随机抽取一个球,求抽到红球或白球的概率。
(2)计算抛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概率。
(二)能力提升1. 通过实际情境,应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知识。
如:设计一个关于抽奖活动的概率问题,要求学生计算中奖的概率。
2. 解决一些与等可能事件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放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每种颜色各有若干个,要求计算随机抽取一个球为某种颜色的概率。
(三)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更复杂的概率问题,如:在多个独立事件中计算联合事件的概率。
2. 让学生尝试用概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如:估计一次足球比赛中某球员进球的概率。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先复习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理解题意,明确所求概率的具体含义和条件。
3. 学生在进行拓展延伸的题目时,要独立思考,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
4. 作业完成后,学生应自行检查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价学生对等可能事件概念的理解和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对于拓展延伸部分的作业,教师可对学生的创新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作业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等可能情形下的概率计算教学设计沪科版教案
等可能情形下的概率计算教学设计沪科版教案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等可能情形下的概率计算一.教学目标: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等可能事件的概率问题;二.教学重点: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计算.三.教学过程:(一)主要知识:1.随机事件概率的范围;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二)主要方法1.概率是对大量重复试验来说存在的一种规律性,但对单次试验而言,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mP An,其中n是试验中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的个数,m是所研究事件A中所包含的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个数,因此,正确区分并计算,m n的关键是抓住“等可能”,即n个基本事件及m个基本事件都必须是等可能的;(三)基础训练:1.下列事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C)(A)导体通电时,发热;(B)抛一石块,下落;(C)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D)在常温下,焊锡融化。
2.在10张奖券中,有4张有奖,从中任抽两张,能中奖的概率为(C)3.6人随意地排成一排,其中甲、乙之间恰有二人的概率为( C )4.有2n 个数字,其中一半是奇数,一半是偶数,从中任取两个数,则所取的两个数之和为偶数的概率为(C )(四)例题分析:例1.袋中有红、黄、白色球各一个,每次任取一个,有放回抽三次,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三次颜色各不同;(2)三种颜色不全相同;(3)三次取出的球无红色或无黄色;解:基本事件有3327=个,是等可能的,(1)记“三次颜色各不相同”为A ,332()279A P A ==; (2)记“三种颜色不全相同”为B ,2738()279P B -==; (3)记“三次取出的球无红色或无黄色”为C ,332215()279P C +-== 例2.将一枚骰子先后掷两次,求所得的点数之和为6的概率。
数学等可能事件教学设计案例
数学《等可能事件》教学设计案例上海市普雄学校徐建华【案例背景】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者的数学修养,最为要紧的标志是看他如何明白得数学的价值,和可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看、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可能碰到的现实问题。
”显然,在日趋关注有效教学的今天,让学习者—学生体会数学思维方式,进而学会用数学试探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现今数学教育的要紧目标之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与生产实践”。
在教学中如何把把现实生活实际引向数学世界,同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成为数学教学的价值之一。
运用各类教学媒体创设的问题情境,能激发起学生探讨数学新知的爱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基于对学习者认知规律和数学情境教学的点滴试探,设计了《等可能事件(1)》的教学设计案例,并在课堂中踊跃实践。
现论述如下:【教学设计】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课落款称:3. 6等可能事件课时数:第一课时所用教材:九年制义务教育讲义(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两个游戏和两个实验,明白等可能事件的意义,初步感受和体会等可能事件.2.经历游戏与实验,感受与体会等可能事件的进程,会用数描述等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初步体会概率论的思想方式.3.在游戏与实验、踊跃参与试探讨论的活动中,构建并丰硕学习体会,提高学习爱好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增进良勤学习适应的养成和提高数学语言的沟通交流能力.教学重点:明白等可能事件,并会用数来描述等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正确找出等可能事件发生的结果数和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二、学习者分析:依照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思维认知水平,学生对具体生活情境中的等可能事件有必然的接触.因此,在教学中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看、分析和探讨具体生活问题情境,归纳出等可能事件的特点,并探讨出等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计算公式. 通过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
沪教小学数学六上《3.4等可能事件》word教案 (2)
等可能事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三个游戏和两个实验,逐渐感受和体会等可能事件。
2.能力目标:经历感受,体会,质疑等可能事件的过程,进一步知道等可能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并锻炼分析问题和质疑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积极实验,观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活动中,自觉改进学习,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等可能事件。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布置作业看录像三个游戏两个实验一个质疑实验一个实际问题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引入放一段天气预报的录像然后提问:你听到或看到“概率”这个词吗?如果气象预报员报道:“明天下雨的概率是80%”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明天肯定下雨(B)明天肯定不下雨(C)明天可能下雨(D)明天也可能不下雨观看录像,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观看录像并回答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11.猜猜硬币藏在哪只手里?同学将硬币藏在左手?还是右手里了?请一位学生上来在两只手里藏硬币,再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硬币藏在哪里统计猜正面的人数学生猜硬币藏在哪里。
通过猜谜初步感悟等可能事件。
游戏22.抛硬币,猜正反面,将硬币抛起,落地后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请一位学生上来扔硬币,再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硬币的正反面并统计猜正面的人数。
学生猜正反面。
通过猜正反面的游戏继续初步感悟等可能事件。
游戏3摸彩球,袋子里有黄、绿、蓝三只大小,一样小球,随意摸出一只,摸到绿球、黄球还是蓝球? 请一位学生上来摸彩球,再请其他的学生来猜彩球的颜色并统计猜彩球颜色人数。
学生猜彩球的颜色。
通过猜彩球的颜色的游戏进一步初步感悟等可能事件。
实验1将圆盘8等分,指针绕着中心旋转,请问指针落在区域2的可能性的大小用动画演示和学生一起感悟八个形状完全相同的区域,指针旋转后落在这八个区域中的可能性是相同的,落在区域2内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
经历实验的过程体会落在区域2内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
并会用大写字母P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也就是知道指针落在区域2内的可能性的大小为P=1/8(或12.5 )。
等可能性教案
等可能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等可能性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方法;3. 能够应用等可能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等可能性概念的理解;2. 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等可能性原理的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内容,复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引入新知介绍等可能性的概念。
解释等可能性指的是几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相等的情况。
3. 探究活动设计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掷硬币的实验来探究等可能性。
引导学生观察抛掷硬币时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帮助他们得出结论:抛掷硬币的结果有两种可能性,即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相等,所以这是一个等可能事件。
4. 深化理解通过多组数据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等可能性事件的特点,如抛掷一颗骰子、从一副牌中抽出一张扑克牌等都属于等可能事件。
5. 计算概率介绍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以抛掷一颗骰子为例,解释如何计算某一面朝上的概率。
假设骰子的面数为6,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所以某一面朝上的概率为1/6。
6. 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等可能性原理解决问题。
例如,从一副牌中随机抽3张牌,求其中至少有一张红桃牌的概率。
根据等可能性原理,总共抽取的可能性为52*51*50,而其中至少有一张红桃牌的情况为:不包括红桃的情况:非红桃的牌数为39,所以不包括红桃的情况为39*38*37;至少有一张红桃的情况:1张红桃+2张非红桃的情况为13*39*38;至少有两张红桃的情况:2张红桃+1张非红桃的情况为13*12*39。
根据该题目的要求,所以需求的概率为(13*39*38+13*12*39)/(52*51*50)。
7. 小结总结等可能性的概念及其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方法。
强调等可能事件的条件是各种可能性概率相等,通过计算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五、课堂练习1. 设计一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考察等可能事件的特点。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等可能事件》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等可能事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等可能事件》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等可能事件的定义和特点。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可能事件,以及如何判断一个事件是否是等可能事件。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研究概率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概率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部分学生可能对等可能事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定义,学会判断一个事件是否是等可能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可能事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事件是否是等可能事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等可能事件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用于导入和讲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引入等可能事件的概念。
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硬币落地时正反面出现的概率是否相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等可能事件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判断一些常见事件是否是等可能事件。
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判断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些关于等可能事件的练习题。
沪教小学数学六上《3.4等可能事件》word教案 (4)
等可能事件教学目标1.了解等可能事件的意义,体验生活中的等可能事件。
2.能用数来描述等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初步形成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3.体现数学中的奥妙,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数来描述等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难点:了解等可能事件的意义,写出复杂的等可能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成都军区紧急出动6100余名官兵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
由于山路堵塞,100多名武警官兵只能徒步到达汶川县。
(用图片展示)13日当天汶川的天气预报如下:小到中雨,温度16-23℃,降水概率95%。
请问:这里的降水概率95%,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降水概率95%表示下雨的可能性是95%。
教师总结:表示13日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
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虽然天气状况很恶劣,随时都有山体滑坡、塌方的危险,但我们的武警官兵们依然在第一时间抵达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进行抗震救灾。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等可能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出示板书:3.6 等可能事件)(二)探索新知提问:足球比赛时裁判员用掷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哪一方先开球及进攻的方向,这种方式是否公平呢?(也就是说掷硬币时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的大小一样吗?)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让他们先说一下原因。
1.掷硬币实验为了验证掷硬币时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不是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一样,和学生一起做实验验证。
实验过程:请每一位同学事先准备好一枚一元硬币,将硬币放在掌心晃动,然后放到桌上,请硬币正面朝上的同学举手,统计人数,填表。
和学生一起看实验结果,试验结果可能在0.5左右,可以告诉学生这是由于我们的实验次数不够多。
如果试验次数足够多的话,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一起看历史上几位科学家的实验结果2.摸乒乓球实验袋子里有三个乒乓球,分别标号1、2、3,从中任意摸出一只球,请问摸到一号球的可能性有多少?(请10位同学来摸球,摸到1号球的可能性并不一定就等于1/3,解释这是由于实验次数不够多。
等可能事件 教案
等可能事件教案教案主题: 等可能事件教案年级: 初中学科: 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2. 能够根据给定的问题,确定等可能事件的个数;3. 能够计算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4. 能够应用等可能事件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等可能事件的定义;2. 确定等可能事件的个数;3. 计算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4. 应用等可能事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投影仪、教材、白板、标志笔;2. 学生:教材、练习册。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对等可能事件进行思考,如抛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掷一颗骰子的点数等。
并提问学生,这些事件是否是等可能事件?2. 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含义和特点。
步骤二:讲解等可能事件的定义和概念1. 教师简要讲解等可能事件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每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就称这些事件为等可能事件。
2. 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解释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总结等可能事件的特点。
步骤三:确定等可能事件的个数1. 教师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等可能事件的个数,例如掷两颗骰子的点数和、抽取扑克牌的花色等。
2. 学生参与讨论,尝试找出规律和方法来确定等可能事件的个数。
步骤四:计算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1. 教师讲解概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概率 = 有利结果数 / 总结果数,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计算一些简单问题的概率,并引导学生应用计算公式进行练习。
步骤五:应用等可能事件解决问题1. 教师提供一些具体问题,要求学生应用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答问题,并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答案。
3. 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六: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惑。
步骤七: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等可能事件》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等可能事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等可能事件》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等可能事件的定义和概率计算。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基础,通过等可能事件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随机事件和不随机事件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等可能事件的定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找出等可能事件,并学习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概念。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定义和概率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等可能事件的定义,能够找出实际生活中的等可能事件。
2.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方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可能事件的定义。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等可能事件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和理解等可能事件。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找出等可能事件,并计算概率。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例和练习题目。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等可能事件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简单的实例:抛硬币。
引导学生观察抛硬币的结果,并提出问题: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引入等可能事件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讲解等可能事件的定义,并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等可能事件,如抽奖、投篮等。
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找出一些等可能事件,并计算它们的概率。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沪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3.4等可能事件》word精品教案 (3)
一、本次授课目的及考点分析: 等可能事件二、本次课的内容:错误!未指定书签。
规律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与数学中的概率有关系。
如:购买彩票、保险,还有人口调查、交通事故等,都是与概率有关,概率是指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等可能事件”是指可能发生的每一种结果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如:在班级搞活动的时候,把所有同学的学号写在同样的小纸片上放入一个抽奖的箱子里,从中任意抽取一个学号,对应的学生获一等奖,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同学获一等奖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
假定班级共有30个同学,那么就可以说每个同学中一等奖的可能性大小都是相等的,即每个同学中一等奖的概率为1/30.设P 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则有: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发生的结果数=P例题讲解例一、一副扑克牌,从中任意取出一张是J 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多少?解: 272544==p例二、在一个不透明的抽奖箱子里,共有50个大小、重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小球,其中有2个红色球,5个蓝色球,10个黄色球,其余的球都是白色的,现在规定中奖规则为:摸到红色的球中一等奖,摸到蓝色球中二等奖,摸到黄色球中三等奖,摸到白色球中鼓励奖,那么有一个人摸了一个球,他中各类奖项的概率分别多大? 解:因为摸到每一个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所以中一等奖的可能性为251502==p ;中二等奖的可能性为101505==p ; 中三等奖的可能性为515010==p 。
由于白球有50-2-5-10=33个,所以中鼓励奖的可能性为5033=p 。
例三、抛出两枚相同的硬币。
求:(1)两枚同时朝上的可能性的大小。
(2)一枚朝上,一枚朝下的可能性的大小。
分析:抛出两枚硬币的出现的可能性有以下几种: 解:(1)两枚同时朝上的可能性的大小41=p 。
(2)一枚朝上,一枚朝下的可能性的大小:2142==p 。
同步练习1、掷一枚色(shǎi )子,点数为6朝上的结果数是______________。
2、在上题中,点数6朝上的可能性大小是______________。
“等可能事件”教学设计
作者: 张宏伟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200092
出版物刊名: 上海中学数学
页码: 14-15页
主题词: 等可能事件 教学设计 上海教育出版社 弗赖登塔尔 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学生
摘要:“等可能事件”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该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分数为主.弗赖登塔尔说:“在学生刚刚学过分数后,就把概率渗透到所有的数学中去,这样做不仅可为以后的学习带来方便,而且能使学生的数学接近于现实.这样安排的概率,不是充斥着定理和公式的枯燥的学问,它充满着大量的具体问题,这时的概率被学生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来体验.我相信,早期体验这种概率概念的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能更好地体验与吸收远离现实的数学化.”^[1]由此,笔者设计了“等可能事件”的教学,并且已经进行了教学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和爸爸妈妈做实验扔硬币。
2.课本88页习题2.6。
经历实验的过程,理解本实验中共有52种等可能的结果,而抽到红桃k的可能性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抽到K的结果数是4。
本实验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再次在感悟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等可能性事件,并理解第3个问题中发生的结果数4,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52。
二、质疑并再次实验
在本节课中你有什么疑问?
分小组实验和讨论
1.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真的扔硬币的可能性是50%吗?
通过猜彩球的颜色的游戏进一步初步感悟等可能事件。
实验1
将圆盘8等分,指针绕着中心旋转,请问指针落在区域2的可能性的大小
用动画演示和学生一起感悟八个形状完全相同的区域,指针旋转后落在这八个区域中的可能性是相同的,落在区域2内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
经历实验的过程体会落在区域2内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并会用大写字母P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也就是知道指针落在区域2内的可能性的大小为 P=1/8(或12.5)。
观看录像,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观看录像并回答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1
1.猜猜硬币藏在哪只手里?同学将硬币藏在左手?还是右手里了?
请一位学生上来在两只手里藏硬币,再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硬币藏在哪里
统计猜正面的人数
学生猜硬币藏在哪里。
通过猜谜初步感悟等可能事件。
游戏2
2.抛硬币,猜正反面,将硬币抛起,落地后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等可能事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情景引入
放一段天气预报的录像
然后提问:你听到或看到“概率”这个词吗?
如果气象预报员报道:“明天下雨的概率是80%”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明天肯定下雨
(B)明天肯定不下雨
(C)明天可能下雨
(D)明天也可能不下雨
游客
抛掷次数
中奖次数
1
30
1
2
20
0
3
25
0
4
6
1
5
18
0
6
50
2
7
12
0
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
强调等可能事件的前提条件是等可能---比如硬币和骰子的质地要均匀
学生们积极发言,会有学生发现可能是骰子有问题,也就是生意人作弊了。
本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强调等可能事件的前提条件是等可能的---比如硬币和骰子的质地要均匀。
请一位学生上来扔硬币,再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硬币的正反面并统计猜正面的人数。
学生猜正反面。
通过猜正反面的游戏继续初步感悟等可能事件。
游戏3
摸彩球,袋子里有黄、绿、蓝三只大小,一样小球,随意摸出一只,摸到绿球、黄球还是蓝球?
请一位学生上来摸彩球,再请其他的学生来猜彩球的颜色并统计猜彩球颜色人数。
学生猜彩球的颜色。
本实验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感悟的基础上体会等可能性事件,在本实验中,还希望学生理解发生的结果数1,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8。
实验2
一副扑克牌(无大王、小王),从中任意取出一张,共有抽到红桃K的可能性的大小;
(3)求抽到K的可能性的大小。
再次通过实验和学生一起感悟等可能事件。
等可能事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三个游戏和两个实验,逐渐感受和体会等可能事件。
2.能力目标:
经历感受,体会,质疑等可能事件的过程,进一步知道等可能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并锻炼分析问题和质疑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积极实验,观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活动中,自觉改进学习,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
2.再次实验。
学生分小组实验和讨论。
学生在本节课中几乎很快就掌握了计算等可能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但一定有学生会有疑问。此时再次实验验证,并布置课后再次实验。
通过实例强调等可能事件的前提条件
公园里一个生意人设了个游戏摊位,游客只需抛掷一枚正方体骰子,如果出现6点,就可获得价值10元的奖品,每抛掷一次骰子需付1元。小明在摊位前观察了很久,记下了游客们的中奖情况如图。你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