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系统优化与系统评价
系统工程学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是系
统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是系统工程常 用的管理技术。它是利用网络图对计划 任务的进度、费用及其组成部分之间的 相互关系进行计划、检查和控制,以使 系统协调运转的科学方法。通过本章学 习,同学们能够了解了解网络计划技术知识
及其应用领域 ,掌握CPM,PERT,GERP的工 程实际应用。
资源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社会保 障、应急管理等) 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工程科学各种前沿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 社会信息化变革 重大投资和大型项目管理 思维科学和生命科学
二、系统工程研究对象
(一)SE的研究对象是大规模复杂系统 该类系统的主要特点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属性及目
标多样、一般为人机系统、经济性突出等。 (二)系统的概念
(三)系统的分类
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 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 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主要明确SE研究什么样的系统 问题?
三、SE的内容与特点 所谓SE,是用来开发、运行、革新一个大
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程序、方法的综合 (或总称)。
SE强调以下基本观点: 1)整体性和系统化观点(前提) 2)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目的) 3)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观点(手段) 4)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保障)
《系统工程学》是工业工程专业以及管 理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任务 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系 统及系统工程的概念和内涵,了解国内 外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系 统工程的预测技术、分析方法、设计理 论、模型与仿真、决策分析,并引导学 生将系统工程的观点、思想、方法和原 理具体应用到工程机械的制造、规划和 管理以及路桥机械化施工等工程实践中。
逻辑 步骤 工作 活动 时间 项目
matalab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matalab电力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力系统的基础理论,掌握Matlab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计算,如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等。
3. 学生能够掌握电力系统中常用的Matlab函数和工具箱。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Matlab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和仿真。
2. 学生能够利用Matlab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如优化、稳定分析等。
3. 学生能够通过Matlab编程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分析,提高计算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力系统和Matlab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力系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电力行业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力系统专业课程,结合Matlab软件进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对Matlab软件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运用Matlab解决实际问题。
3. 强化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础理论回顾: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元件和模型,为后续Matlab应用打下基础。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与元件- 内容:电力系统的组成、基本运行原理,主要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
2. Matlab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介绍Matlab软件在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应用,如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Matlab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内容:Matlab软件的安装与配置,电力系统工具箱的介绍。
3. 潮流计算及稳定性分析:利用Matlab进行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笔记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笔记自动控制原理是电气工程领域的重要课程,胡寿松教授的笔记是该领域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文将按照章节顺序,对胡寿松教授的笔记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原理。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1. 自动控制的基本组成: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被控对象。
2. 自动控制的目的:实现对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的优化。
3. 自动控制的基本术语:控制量、受控量、干扰、传递、转换等。
4.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 微分方程: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基本数学工具。
2. 传递函数:描述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重要数学模型。
3. 动态结构图:描述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图形工具。
4. 信号流图:描述控制系统内部信息传递方式的图形工具。
5. 梅逊公式:用于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传递函数的公式。
第三章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 控制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稳态误差、超调量、调节时间等。
2.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定义、代数稳定判据、李亚普诺夫直接法。
3. 系统性能的改善:放大缩小法、超前滞后补偿法、PID控制器等。
4. 一系列具体分析方法的介绍:单位阶跃响应、斜坡响应、李亚普诺夫直接法等。
第四章线性定常系统的根轨迹法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幅值-相位特性、零点-极点关系、渐近线等。
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和步骤:参数方程、几何意义、注意事项等。
3. 根轨迹图的特征分析:闭环零点、极点与系统性能的关系等。
4. 基于根轨迹法的系统优化设计:稳定化控制器设计、增益调度等。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1. 频率域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频率特性、频率响应、频域分析方法等。
2. 频率域分析方法的应用:稳定性分析、系统性能评估、频率特性设计等。
3.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及其应用:增益边界和相位边界的意义、系统性能的评估等。
4. 基于频率域分析法的系统优化设计:频率相关控制器设计、频率调制等。
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系统设计
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系统设计第一章: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已经成为近年来科技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它的应用也逐渐渗透到医疗领域。
辅助诊断系统作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一种应用,为医生提供了强大的辅助工具,能够极大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文将重点讨论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二章:诊断系统概述辅助诊断系统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处理和分析临床数据来辅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和预后。
它可以收集、整理、存储和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包括患者的病历、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等。
系统可以学习并建立模型,从而能够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预测。
第三章: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辅助诊断系统的前提是要有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和建模。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隐私安全。
预处理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标准化的过程,包括去除异常值、处理缺失值、特征选择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第四章:特征提取与选择特征提取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供机器学习算法理解和处理的特征表示的过程。
通过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可以将原始数据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出来,作为模型学习和决策的基础。
特征选择则是从已提取的特征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和差异性的特征,以减少模型的复杂度和冗余性。
第五章:机器学习算法与模型建立机器学习算法是辅助诊断系统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对大量的训练数据进行学习和建模,从而能够对新的未知数据进行诊断和预测。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深度神经网络等。
在建立模型时,需要对算法进行选择和调优,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第六章:系统实现与应用系统实现是将设计好的辅助诊断系统转化为可用的软件工具的过程。
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实时性和用户友好性等方面。
通过合适的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医生可以方便地输入和查询患者的信息,并获取系统给出的诊断结果和建议。
第七章:系统评价与优化系统的评价与优化是常态化运行的必要环节。
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规范
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规范近日,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发布《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规范》,药学服务是指医疗机构药师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和节约治疗费用而进行的相关服务,旨在发现和解决与患者用药相关问题。
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管理,保障药学服务质量,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规范。
以下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规范》全文。
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规范通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管理,保障药学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是指由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和节约治疗费用而进行的相关服务,旨在发现和解决与患者用药相关问题。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规范内容包括通则、药学门诊、处方审核、药物重整、用药咨询、用药教育、药学查房、用药监护和居家药学服务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适合本机构的药学服务管理制度,包含但不限于组织管理、人员资质、环境要求、设施设备、服务内容、服务要求、质量控制与评价改进等内容。
第五条药学服务管理工作应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指导下,由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负责实施并管理。
第六条从事药学服务工作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取得相应资质。
第七条药学服务对象包括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医务人员及与医疗机构签约的居家患者。
第八条药学服务工作宜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健康信息、用药信息、需求信息等,同时记录药师对患者进行的服务信息。
医疗机构宜建立药学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制定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保护患者个人信息。
相关记录表格参见图1-2。
其中药物治疗相关问题(MRP)类别可参考表1设定。
图1 门诊药学服务记录表图2 住院药学服务记录表表1 药物治疗相关问题的分类和常见原因编码第二章药学服务人员资质要求第九条药学门诊出诊药师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一)取得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证书、主管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临床药学工作2年及以上;(二)具有高级职称、从事临床药学工作2年及以上。
(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版-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2.系统设计
信息系统设计包 括两个部分,也 即信息系统的逻 辑设计和物理设 计。
3.系统实施
包括编写和调试 程序、编写技术 文件、系统转换、 系统运行和系统 评价等。
系统分析
系统实施
系统设计
2022/1/28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4
1.1 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对于大系统或系统 缺点:生命周期法的不足
3.管理业务 流程调查
1.组织结构 调查
2.管理功能 调查
2022/1/28
管理业务调查应遵循用户参与的原则,即由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主管人 员和设计部门的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共同进行。调查的方法可 以采用:(1) 召开调查会;(2) 访谈;(3) 发调查表;(4) 参加业务实践; (5)收集资料。
2.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物理模型,解决系统 “怎么做”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代码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 流程图设计和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等。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3.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阶段的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及调试、系统转换及系统运行与评估等环节。这一阶 段的成果,除了最终实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外,还包括有关的技术文档(如程序说明书、使用 说明书等)。
开发缺乏经验的情况,采 之处是系统的开发周期太
用生命周期法可以立足全 长。有时,系统开发尚在
局,步步为营,减少返工,开发过程之中,而内外环
有利于提高开发质量,加 境已有所变化,对系统的
快工程进度。
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所以说:生命周期法的优点是调查工作可以做得很深入,系统性较好; 缺点是开发周期太长。
通用技术知识点归纳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第二章设计的基础一、设计:1、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2、设计的一般过程: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定设计方案③制作原型或模型④优化设计方案⑤编写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二、设计的特点:(1)设计的源泉是人类的需要(2)设计的本质是创新(3)设计的领域很广泛(4)设计工作需考虑多方面的问题(5)设计需要发挥团队精神三、影响外观设计的因素:造型、色彩、美感、人机工程学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①高效人机协调,提供人的工作效率。
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②健康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响。
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③舒适产品使用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状体,感觉舒适。
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④安全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如:安全帽、安全带、课桌角等四、设计与技术的关系①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基础②技术的发展为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条件③技术的更新对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五、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设计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或原理,如飞机、汽车外型的流线型,可减少阻力。
2、实用性原则:“为我所用,服务于人,方便实用”。
如电视遥控器的发明。
3、创新性原则:“改进变化,精益求精,耳目一新”。
可从产品的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考虑改进实现创新。
4、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产品设计最起码的需求,如小孩玩具的棱角不能太锋利。
5、经济原则:“物美价廉”,以最低的费用(成本)取得最佳的效果。
6、美观性原则:“喜欢舒服,爱不释手”,给人以美的享受。
让人们从产品的外观和造型上得到美的体验、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可通过对产品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色彩搭配、装饰图案等设计组合来表达。
工业工程导论课后习题含答案-未删减版
《基础工业工程》课后思考题第一章1.企业的生产运作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企业的生产运作有离散型制造、流程型制造、重入离散型制造、服务型。
离散型是指一个个单独的零部件组装成最终产品的生产方式。
流程型是指通过对一些原材料进行加工,使其物理形状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成新形状或者新材料的生产方式。
重入离散型指产品重复进入同一工序、工艺次数多,生产管理复杂的生产方式。
服务型是指为人们提供服务,为社会提供服务为中心组织生产。
2.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没有一套标准、规范、优化的作业流程,运作时间长,效率低。
3.生产率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什么?产出与投入之比4.生产率测评的意义是什么?(1)评价系统效率,确定发展目标,制定管理方针。
(2)确定目标水品和评价体系,制定有效策略。
(3)为企业实现自检,确定优化方向(4)有助于同类企业、经济比较,提出改进措施(5)有助于内部绩效管理,协同管理。
5.生产率测评的种类与方法有哪些?(1)单要素生产率(2)多要素生产率(3)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单要素生产、多要素生产、全要素生产、动态生产指数、系统评价6.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有哪些?(1)增加资源投入(2)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技术水平第二章1.什么是工业工程?试简明地表述IE的定义应用工程和管理的知识,评价、分析、改进、管理生产系统的方法体系,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
2.如何理解工业工程的内涵?(1)核心是降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2)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3)注重人的因素(4)系统优化(5)重视现场管理3.试述经典IE与现代IE的关系。
如何理解经典IE是现代IE的基础和主要部分?经典IE是对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的继承和发展,经典IE重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具有独立的专业工程性质。
现代IE是在经典IE的基础上,吸收了系统工程和信息技术的现代科技知识,有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手段,由经验为主发展到定量分析为主,以研究生产局部或小系统的改善,到研究大系统整体优化和生产率提高,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平台运营与课程资源整合方案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平台运营与课程资源整合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背景 (3)1.2 在线教育平台运营的意义与价值 (3)1.3 在线教育平台课程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3)第二章:在线教育平台运营策略 (4)2.1 平台定位与目标用户分析 (4)2.1.1 平台定位 (4)2.1.2 目标用户分析 (4)2.2 平台运营模式设计 (4)2.2.1 课程体系 (4)2.2.2 教学模式 (4)2.2.3 用户服务 (4)2.3 平台营销推广策略 (5)2.3.1 品牌宣传 (5)2.3.2 用户口碑 (5)2.3.3 价格策略 (5)2.3.4 渠道拓展 (5)第三章:课程资源整合策略 (5)3.1 课程资源的分类与筛选 (5)3.1.1 课程资源分类 (5)3.1.2 课程资源筛选 (6)3.2 课程资源的整合原则与标准 (6)3.2.1 整合原则 (6)3.2.2 整合标准 (6)3.3 课程资源整合的实施流程 (6)3.3.1 调研与分析 (6)3.3.2 课程策划 (6)3.3.3 课程开发 (6)3.3.4 课程上线 (6)3.3.5 课程更新与维护 (6)3.3.6 课程评价与反馈 (7)第四章:平台内容建设与管理 (7)4.1 课程内容设计与开发 (7)4.2 课程内容质量管理与评估 (7)4.3 课程内容的持续优化与更新 (8)第五章:教师队伍与管理 (8)5.1 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 (8)5.2 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 (8)5.3 教师激励机制与职业发展 (9)第六章:用户服务与互动 (9)6.1 用户服务体系建设 (9)6.1.1 服务理念的确立 (9)6.1.2 服务体系构建 (10)6.2 用户互动与社群运营 (10)6.2.1 用户互动策略 (10)6.2.2 社群运营策略 (10)6.3 用户满意度调查与改进 (10)6.3.1 用户满意度调查 (10)6.3.2 改进措施 (10)第七章:技术支持与平台维护 (11)7.1 平台技术研发与创新 (11)7.1.1 研发目标与策略 (11)7.1.2 技术研发与创新方向 (11)7.2 平台安全与稳定性保障 (11)7.2.1 安全策略 (11)7.2.2 稳定性保障 (11)7.3 平台维护与升级 (12)7.3.1 维护策略 (12)7.3.2 升级计划 (12)第八章:商业模式与盈利策略 (12)8.1 在线教育平台商业模式分析 (12)8.2 盈利模式设计与应用 (12)8.3 商业模式的持续优化与创新 (13)第九章:政策法规与合规经营 (14)9.1 教育行业政策法规分析 (14)9.1.1 政策法规概述 (14)9.1.2 政策法规主要内容 (14)9.2 平台合规经营与风险防范 (14)9.2.1 合规经营要求 (14)9.2.2 风险防范措施 (14)9.3 政策法规对在线教育的影响 (15)9.3.1 促进在线教育规范化发展 (15)9.3.2 提高在线教育质量 (15)9.3.3 增强在线教育竞争力 (15)9.3.4 促进教育公平 (15)第十章:未来展望与战略规划 (15)10.1 在线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15)10.2 平台战略目标与规划 (16)10.3 实现战略目标的路径与措施 (16)第一章:概述1.1 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行业亦不例外。
电信行业5G网络优化与升级解决方案
电信行业5G网络优化与升级解决方案第一章 5G网络优化概述 (2)1.1 5G网络优化背景 (2)1.2 5G网络优化目标与意义 (2)第二章 5G网络规划与设计 (3)2.1 5G网络规划原则 (3)2.2 5G网络设计流程 (3)2.3 5G网络规划与设计关键参数 (4)第三章 5G网络覆盖优化 (4)3.1 5G网络覆盖评估方法 (4)3.2 5G网络覆盖优化策略 (5)3.3 5G网络覆盖优化案例分析 (5)第四章 5G网络容量优化 (6)4.1 5G网络容量评估方法 (6)4.2 5G网络容量优化策略 (6)4.3 5G网络容量优化案例分析 (6)第五章 5G网络质量优化 (7)5.1 5G网络质量评估方法 (7)5.2 5G网络质量优化策略 (7)5.3 5G网络质量优化案例分析 (7)第六章 5G网络切片优化 (8)6.1 5G网络切片概念与分类 (8)6.1.1 5G网络切片概念 (8)6.1.2 5G网络切片分类 (8)6.2 5G网络切片优化策略 (8)5.2.1 切片资源分配优化 (8)6.2.2 切片功能优化 (9)6.3 5G网络切片优化案例分析 (9)第七章 5G网络能耗优化 (10)7.1 5G网络能耗评估方法 (10)7.2 5G网络能耗优化策略 (10)7.3 5G网络能耗优化案例分析 (10)第八章 5G网络安全性优化 (10)8.1 5G网络安全挑战 (10)8.2 5G网络安全优化策略 (11)8.3 5G网络安全优化案例分析 (11)第九章 5G网络运维优化 (12)9.1 5G网络运维管理 (12)9.1.1 网络监控 (12)9.1.2 故障处理 (12)9.1.3 功能优化 (12)9.2 5G网络运维优化策略 (12)9.2.1 强化网络监控 (12)9.2.2 优化故障处理流程 (13)9.2.3 实施功能优化措施 (13)9.3 5G网络运维优化案例分析 (13)第十章 5G网络升级与演进 (13)10.1 5G网络升级趋势 (13)10.2 5G网络升级策略 (14)10.3 5G网络升级案例分析 (14)第一章 5G网络优化概述1.1 5G网络优化背景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5G技术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战略资源。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优化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优化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运用系统思维,分析现有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3. 学生能了解课程相关的实际案例,结合课本知识,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系统建模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和建模。
2. 学生具备运用优化算法,解决系统设计中的优化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系统设计优化项目,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系统工程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系统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工程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系统工程基本概念:系统定义、系统特性、系统工程方法论。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系统工程概述2. 系统设计原理与步骤: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综合、系统评价。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3. 系统建模方法:数学建模、仿真建模、优化建模。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系统建模方法4. 优化算法: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遗传算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系统优化方法5. 系统设计优化案例:案例分析、优化方案设计、实施与评价。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系统优化设计案例分析6. 团队协作与沟通:团队协作技巧、沟通策略、项目汇报。
- 教材章节:第六章 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第二周:系统设计原理与步骤第三周:系统建模方法第四周:优化算法第五周:系统设计优化案例第六周:团队协作与沟通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系统工程导论总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 系统思想发展三阶段:即只见森林(朴素的系统思想)-只见树木-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科学的系统思想)。
科学的系统思想核心和本质整体思想与联系思想2.老三论: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控制论(维纳)、信息论(香农)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I.普利高津)、协同学(H.哈肯)、突变论(R.托姆)3. 系统的定义:由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具备特定功能,结构,环境的整体。
一般属性:整体性:最基本、最核心,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
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于系统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环境变化引起其变化目的性、层次性4.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组织化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论、方法与技术的总和(或总称)。
5.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1) 整体性和系统化观点(工作的前提)(2) 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目的)(3)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手段)(4) 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有效性的保障)6.系统工程的特点(与传区别)(1)系统工程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详细内部设计的程序;(2)系统工程试图通过将构成事物的要素的秩序加以适当的配置来提高整体的功能,其核心思想就是综合就是创造。
传统工程则坚持发明创造。
(3)系统工程是软科学。
7. 系统工程研究对象: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研究方法:研究系统工程问题时,必须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科学方法。
(1)描述系统工程问题的方法一般是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整体描述与局部描述相结合,确定性描述与不确定性描述相结合。
(2)分析研究系统工程问题的方法一般是模型分析与仿真实验型相结合,系统分析与系统集成相结合,系统评价与系统设计相结合。
对系统工程的认识: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运用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的集合。
物流系统分析(教案形式)
三、系统分析的要点及步骤
(一)系统分析的要点
表4-1 系统分析的要点
项目 目的 对象 为什么 应该如何
物流系统分析
采取什么对 策 删去工作中 不必要的部 分 合并重复的么? 为什么从此入手? 应找谁?
时间 地点 人 方法
为什么在这时做? 为什么在这里做? 为什么由此人做? 为什么这样做?
应何时做? 应在何处做? 应由谁做? 如何去做?
物流系统分析
3、新课讲解:
提问:从系统分析的6个有点询问学生关于与自己息息相关 的学习与工作。 (1、为什么来学校?(学习) (2)、来学校做什么呢?(学习、找工作) (3)、什么时候来的学校? (4)、这所学校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5)、那这些事情的主体是谁呢? (6)、那我们作为主体,应该如何做呢?(这是一个看颜 值的时代) 设计意图:引出系统分析的原则。
物流系统分析
退火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来源于固体退火原理,将固体加 温至充分高,再让其徐徐冷却,加温时,固体内部 粒子随温升变为无序状,内能增大,而徐徐冷却时 粒子渐趋有序,在每个温度都达到平衡态,最后在 常温时达到基态,内能减为最小。 上述不同的方法各有特点,在实际中都得到广 泛地应用,其中系统仿真技术今年来应用最为普遍。 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依赖于计算机软件技术 的飞速发展。今天,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巨大 发展,系统仿真技术的研究也不断完善,应用不断 扩大。
例4-1 美国阿拉斯加原油输送方案的系 统分析。
物流系统分析
(3)方案的分析、比较 方案I:优点是每天仅需四至五艘超级油轮就可 满足输送量的要求,似乎比铺设油管省钱。主 要问题是:不安全、费用大、无保证。 方案Ⅱ:优点是可以利用成熟的管道输油技术。 缺点是成本费用较高。 (4)决策人员的处理策略 (5)进一步分析——提出了竞争方案Ⅲ (6)进一步分析——提出了第二个竞争方案Ⅳ
《系统工程》课件
02
系统工程方法论
硬系统方法论
总结词
强调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论
详细描述
硬系统方法论注重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在解决系统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 统的结构和行为,并运用数学分析和优化方法来寻求最优解决方案。这种方法论在工程、物理和经济 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软系统方法论
总结词
强拟、优化技术、决策分析等。
系统分析的局限性
数据获取难度大
对于某些复杂系统,难以获取完 整、准确的数据,导致分析结果 的不准确。
主观因素影响
系统分析的结果往往受到分析者 的主观因素影响,如经验、知识 背景等,可能导致结果的偏颇。
适用范围有限
系统分析方法适用于具有明确目 标、约束条件和决策变量的系统 ,对于某些模糊性、不确定性较 高的系统可能不适用。
04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概念和原则
概念
系统设计是根据用户需求,将系统抽 象为具体的物理结构或流程,以满足 预定目标的过程。
原则
系统设计应遵循整体性、最优化、可 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原则, 以确保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
需求分析、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和系统评估。
系统评价是对一个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包括对其性能、效果、可行性和可 持续性等方面的评估。
目的
系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系统的改进和创新 提供依据和支持。
系统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
确定评价目标、制定评价计划、收集 和分析数据、评估结果反馈。
方法
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如专家评估、 问卷调查、实验法等。
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系统评价方案
系统评价方案第1篇系统评价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各行各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为提高某机构业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确保信息系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特制定本系统评价方案。
本方案旨在对该机构现有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为系统优化升级提供决策依据。
二、评价目标1. 了解现有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3. 分析信息系统在业务发展中的支撑能力,为后续优化升级提供依据。
4. 提高信息系统管理水平,提升机构整体运营效率。
三、评价范围本次系统评价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系统硬件设施: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
2. 系统软件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
3. 应用系统:业务系统、办公系统、辅助决策系统等。
4. 信息安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
5. 运维管理:人员配置、管理制度、运维流程等。
四、评价方法1. 文档审查:收集、查阅相关系统文档,了解系统基本情况。
2. 问卷调查:向系统用户发放问卷,了解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及需求。
3. 现场检查:实地查看系统硬件设施、软件平台及应用系统运行情况。
4. 安全评估:通过安全扫描、渗透测试等方法,评估系统的安全性能。
5. 数据分析:收集系统运行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系统性能及存在的问题。
五、评价过程1. 准备阶段:组建评价团队,明确评价目标、范围和方法,制定评价计划。
2. 实施阶段:按照评价计划,开展文档审查、问卷调查、现场检查、安全评估及数据分析等工作。
3. 分析阶段:整理评价数据,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 报告阶段:撰写系统评价报告,提交给相关决策部门。
5. 跟踪阶段:根据评价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持续跟踪改进效果。
六、评价团队1. 项目经理:负责评价项目的整体协调、管理和决策。
2. 技术专家:负责系统技术层面的评价,包括硬件、软件、安全等方面。
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煤矿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优化设计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风险以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第一章:绪论在本章中,我们将对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
同时,我们也将明确本文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现有问题分析在本章中,我们将对目前存在于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稳定性不足、响应速度慢、能耗高等方面。
第三章:优化设计原则在本章中,我们将提出一些优化设计原则。
主要包括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快响应速度、降低能耗等方面。
同时,我们也会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讨论。
第四章:优化设计方法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优化设计方法。
主要包括模型预测控制、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等。
我们将对每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五章:优化设计实践在本章中,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对优化设计方法进行实践。
通过对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我们将验证所提出的原则和方法的有效性。
第六章:优化设计效果评价在本章中,我们将对优化设计效果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生产效率提高程度、事故风险降低程度以及能耗减少程度等方面。
通过评价结果,我们可以判断所提出的优化设计是否有效。
第七章:问题与挑战在本章中,我们将分析目前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主要包括技术难题、经济成本以及管理层面等方面。
第八章:展望与建议在本章中,我们将展望未来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总结:通过本文对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优化设计可以显著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降低事故风险。
其次,合理选择优化设计方法和原则对于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电商行业个性化推荐系统优化策略研究
电商行业个性化推荐系统优化策略研究第1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第2章个性化推荐系统概述 (4)2.1 个性化推荐系统定义 (4)2.2 个性化推荐系统分类 (4)2.2.1 基于内容的推荐系统 (4)2.2.2 协同过滤推荐系统 (4)2.2.3 混合推荐系统 (4)2.2.4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 (4)2.3 个性化推荐系统关键技术 (4)2.3.1 用户行为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5)2.3.2 用户兴趣模型构建 (5)2.3.3 推荐算法设计与优化 (5)2.3.4 推荐系统评估与优化 (5)第3章电商行业个性化推荐系统需求分析 (5)3.1 用户需求分析 (5)3.1.1 用户行为分析 (5)3.1.2 用户画像构建 (5)3.1.3 用户需求层次 (6)3.2 商品特征分析 (6)3.2.1 商品属性分析 (6)3.2.2 商品关联分析 (6)3.2.3 商品推荐策略 (6)3.3 电商行业个性化推荐系统需求 (6)3.3.1 系统功能需求 (6)3.3.2 系统功能需求 (7)第四章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 (7)4.1 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 (7)4.2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7)4.3 深度学习推荐算法 (8)第五章个性化推荐系统数据预处理 (8)5.1 数据清洗 (8)5.2 数据集成 (9)5.3 数据变换 (9)5.4 数据归一化 (9)第6章个性化推荐系统评价指标 (10)6.1 准确率与召回率 (10)6.1.1 概述 (10)6.1.2 准确率计算方法 (10)6.1.3 召回率计算方法 (10)6.1.4 准确率与召回率的关系 (10)6.2 覆盖率与多样性 (10)6.2.1 概述 (10)6.2.2 覆盖率计算方法 (11)6.2.3 多样性计算方法 (11)6.2.4 覆盖率与多样性的关系 (11)6.3 新颖度与惊喜度 (11)6.3.1 概述 (11)6.3.2 新颖度计算方法 (11)6.3.3 惊喜度计算方法 (11)6.3.4 新颖度与惊喜度的关系 (11)第7章个性化推荐系统优化策略 (12)7.1 基于用户行为的推荐优化策略 (12)7.2 基于商品属性的推荐优化策略 (12)7.3 基于时间因素的推荐优化策略 (13)第8章实验与评估 (13)8.1 实验设计 (13)8.2 实验结果分析 (14)8.3 评估与对比 (14)第9章个性化推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 (15)9.1 冷启动问题 (15)9.2 系统可扩展性 (15)9.3 数据隐私与安全 (15)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5)10.1 研究结论 (15)10.2 研究局限 (16)10.3 未来研究方向 (16)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日益繁荣,个性化推荐系统在电商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在线图书选购系统设计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在线图书选购系统设计第一章系统概述现代人们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线上选购图书成为主流趋势。
一个高效稳定的在线图书选购系统,对于吸引用户、提高用户粘度和增加销售额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在线图书选购系统,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第二章技术架构本系统采用B/S架构,分为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两部分,后端使用Java开发。
系统数据库采用MySQL,其中存储用户信息、图书信息及其相关信息,实现了对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存储。
第三章系统设计1.图书展示: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展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图书,并与已存储的图书库进行比对,将有可能购买的图书放在首页;2.搜索功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系统进行相关书籍的匹配,并将相关书籍进行展示。
同时,系统能够根据用户在筛选界面中勾选的多项来自主实现筛选;3.购物车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感兴趣并希望购买的图书放在购物车中进行保存,并支持一键结账功能,方便快捷。
4.订单功能:用户可以查看到自己的历史订单,同时也可以进行订单的退货、评价等操作,方便用户管理。
第四章大数据分析本系统的核心就是基于大数据分析进行个性化推荐服务,通过对用户历史搜索、购买记录及评价记录进行分析,提取出用户的兴趣特征。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用户进行分层聚类,并将同层次的用户进行相似性分析,从而找出相似性高的用户群体,并根据这些数据来输出给用户个性化的图书推荐,提高用户体验。
第五章系统优化1.并发优化:采用多线程技术来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2.缓存优化:通过使用Redis等缓存技术来减少对数据库的频繁访问,优化系统响应时间;3.性能优化:通过对系统的日志进行分析,找出瓶颈所在进行优化;4.安全优化:采用SSO单点登录技术,对用户的信息进行过滤,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第六章系统亮点1.推荐引擎:根据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推荐,让用户感受到个性化服务的魅力;2.特色功能:搜索、购物车、订单等功能的不断优化,让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相关操作;3.展示效果:用户感知最直观的是展示效果,系统页面清晰易懂,互动体验良好,操作流畅自然。
系统评价心得体会
系统评价心得体会系统评价是指对某个系统的功能、性能、效果等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和判断。
通过系统评价,可以全面了解系统的优点、问题和潜在的改进空间,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系统评价需要明确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它们直接关联到整个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在进行系统评价之前,我会先明确评价的目的和对象,然后根据具体上下文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该具备客观性、全面性和可测量性,同时要能够反映系统的重要特征和关键绩效指标。
只有明确清晰的评价指标,才能进行有意义的系统评价工作。
其次,系统评价需要充分调研和收集数据。
在进行系统评价之前,我会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数据收集工作。
通过调研,我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相关研究成果,获取宝贵的信息和经验。
同时,我会收集系统相关的数据,包括系统的功能数据、性能数据、用户反馈数据等。
这些数据是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只有充分收集和准确分析这些数据,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
此外,系统评价需要合理选择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实施系统评价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不同的评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
在进行系统评价之前,我会仔细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不仅要能够准确反映系统的真实情况,还要具备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只有合理选择评价方法,才能进行准确可靠的系统评价工作。
最后,系统评价需要综合分析和给出改进建议。
系统评价不仅要对系统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还要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
在进行系统评价之后,我会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发现系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改进建议应该具备实施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地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提升系统的性能。
只有在系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恰当的改进建议,才能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参与系统评价的工作,我深刻体会到系统评价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系统评价方法知识讲解
系统评价方法知识讲解定性评价是通过主观判断和分析来评估系统的质量、性能和效果。
定性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评估法、目标评价法和对比分析法等。
专家评估法是通过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系统进行评估和判断,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获得关于系统质量和性能的主观评价。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不同系统之间的比较,可以快速获取有关系统优劣的信息。
目标评价法是通过制定明确的评价目标和标准,然后对系统按照这些目标和标准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量化评价的领域,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
对比分析法是将系统与已有的其他类似系统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其优劣。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评价者发现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并为改进系统提供参考。
相对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是通过量化指标和数据来评估系统的质量、性能和效果。
定量评价常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和性能测试法等。
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设计和发放问卷来收集用户对系统的评价和反馈。
问卷调查可以定量地记录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易用性和效果等指标,提供系统的定量评价数据。
实验研究法是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实验可以控制和操作变量,从而对系统的不同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性能测试法是通过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和测量,评估其系统资源利用率、响应时间和吞吐量等指标。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对系统进行性能评价的领域,可以帮助系统优化和改进。
综上所述,系统评价方法是对系统进行评价和判断的一组方法和手段。
定性评价通过主观分析和判断来评估系统的质量和性能,定量评价通过量化指标和数据来评估系统的效果和性能。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有助于获取准确、全面的评价结果,并为系统改进和优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内容:
• • • • 5.1 系统优化方法概述 5.2 系统优化模型举例 5.3系统评价概述 5.4 层次分析法(AHP)
5.2系统优化模型举例
• [例一]线性规划问题
某工厂在计划期内要安排生产Ⅰ、Ⅱ两种产品,已 知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及A、B两种原材料 的消耗如下表所示。该工厂每生产一件产品Ⅰ可获 利2元,每生产一件产品Ⅱ可获利3元,问应如何安 排计划可使该工厂获利最多? 表5-1 设备和原材料表
• 优化方法的特点: • (1)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优化技术, 并强调系统整体最优。 • (2)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 综合性。 • (3)具有显著的系统分析特点,其各种方 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和 利用计算机求解。 • (4)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三、优化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 优化方法(也称运筹学方法)是近几十 年形成的,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 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 供科学的依据。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 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生产经营活动。 目的在于针对所研究的系统,求得一个 合理应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 发挥和提高系统的效能和效益,最终达 到系统的最优目标。
x ij 0 ( i 1, 2, 3; j 1, 2, 3, 4 )
[例三] 指派问题
• 某公司经理委派4个推销员到4个地区推销某种 商品。4个推销员各有不同的经验和能力,因 而他们在每个地区获得的利润不同,其评估值 如下表5-3所示: 推销员 地区 1 2 3 4 1 2 3 4 35 27 28 37 28 34 29 40 35 24 32 33 问公司经理如何分配4个推销员才能使总利润 24 32 25 最大? 28
2. 功效系数法
• 设方案具有n个评价指标f1(x), f2(x),…, fn(x),其中k1个指标越大越好, k2个指标 越小越好,其余(n–k1–k2)要求适中。现 在分别对这些指标赋予一定的功效系数 di(0≤di≤1),其中di=0表示最不满意, di=1表示最满意。一般地, di =Ψi(x), 对于不同的要求,函数Ψi(x)有不同的形 式,如下图5-1所示。当fi越大越好时, 选用(a),越小越好时,选用(b), 适中时选 用(c)。
产 品 投 入
Ⅰ
Ⅱ
≤限量
设备 原材料A 原材料B
1 4 0
2 0 4
8台时 16kg g
• 设x1,x2分别表示在计划内产品Ⅰ、Ⅱ的 产量,则 • 目标函数:
m a x Z 2 x1 3 x 2
• 满足的条件:
x1 2 x 2 8 4 x1 1 6 4 x2 12 x1 , x 2 0
设该公司计划经营第一种设备x1件,第 二种设备x2件,则由题意,其营业额为
f 3 0 x1 4 5 0 x 2
再考虑到营业时间的限制,问题的数 学模型为: 目标函数:
m ax f 3 0 x1 4 5 0 x 2
约束条件: 0 .5 x ( 2 0 .2 5 x ) x 8 0 0 1 2 2
1.专家打分法 这是一种利用专家经验的感觉评分法!
2.两两比较法
• 也是一种经验评分法。它是将方案两两比较而 打分,然后对每一方案的得分求和,并进行百 分比处理,得分较高的方案就是最优方案。 • 设有n种方案,排成一个n×n方阵,其元素
, 方 案 i优 于 方 案 j 1 a ij 0 , 方 案 i劣 于 方 案 j 空 白 , 方 案 i与 方 案 j 相 当
第五章 系统优化与系统评价
重点内容:
• • • • 5.1 系统优化方法概述 5.2 系统优化模型举例 5.3 系统评价概述 5.4 层次分析法(AHP)
重点内容:
• • • • 5.1 系统优化方法概述 5.2 系统优化模型举例 5.3 系统评价概述 5.4 层次分析法(AHP)
5.1 系统优化方法概述
三、评价指标综合的主要方法
• 将各个评价指标数量化,得到各可行方案的所 有评价指标统一的无量纲的得分以后,通过指 标的综合,就可以得到每一个方案的综合评价 值,再根据综合评价值的高低就能排出方案的 优劣次序。 • 指标综合的方法有: 加权平均法 功效系数法 主次兼顾法 效益成本法 分层系列法 ……
• 设
1, 当 派 第 i 个 推 销 员 到 第 j 个 地 区 x ij 0 , 当 不 派 第 i个 推 销 员 到 第 j 个 地 区
• Cij表示第i个推销员到第j个地区获得 的利润,则数学模型为: • 目标函数: m a x Z C x • 约束条件:
4 4 ij ij i 1 j 1
2 9 10 9 7 5 1 3 4 7 2 8 4 2 问如何组织物资的运输,才能满足供需的条件下, 5 使总的运输费用最小? 8 4 21 销地销量(万吨) 3
A1 A2 A3
• 本问题是一个总产量等于总销量的运输问题, 通常称为“产销平衡问题”。 • 设Ai运到Bj的物资数量为xij(i=1,2,3;j=1,2,3,4), 总运费为f,则数学模型为: • 目标函数: m in f 2 x1 1 9 x1 2 1 0 x1 3 7 x1 4 x 2 1
(2)乘法规则
• 乘法规则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各方案的 综合评价值Φi :
i
j 1
n
n
a ij
w
j
,
i 1, 2 , ..., m
两边求对数为
lg i
j 1
w j lg a ij , i 1, 2 , ..., m
所以,乘法规则实际上是对数形式的 加法规则。如果某些指标得分为零, 总的评价值也为零,因而该方案将被 淘汰,这有点像“一票否决”。
3 x 22 4 x 23 2 x 24 8 x31 4 x32 2 x33 5 x34
• 约束条件:(1)Ai运到B1,B2,B3,B4的物资数量之 和应等于Ai的产量,即
x1 1 x1 2 x1 3 x1 4 9 x 21 x 22 x 23 x 24 5 x31 x32 x33 x34 7
这就是该计划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
• [例二]运输问题 • 设有三个地方A1,A2,A3生产某种物资,四个地方 B1,B2,B3,B4需要该种物资,产地的产量和销地的销量 及产地到销地的单位运价如表5-2所示:
表5-2 (单位运价,单位:千元/万吨)
单位 地 产地 销 运价
B1 B4
B2
B3
产地产量 (万吨)
式中,aij为第i个方案得到的分数,而且规定 aii=1。
例如,设有5个方案,两两对比所得分数表为
表5-5 两两对比分数表
方案j 方案i
Ⅰ
Ⅱ
Ш
ⅠV
V
得分 Fi
Ⅰ Ⅱ Ш ⅠV V
1 1 1 0 4 1 3 0 1 1 0 2 1 5 0 0 1 0 1 1 1 1 1 1 1 由表可见,方案ⅠV 得分最高,为最优方案。 0 0 0 0
• 约束条件:(2)从A1,A2,A3 运到Bj的物资数量 之和应等于Bj的需要量,即
x1 1 x 2 1 x 3 1 3 x1 2 x 2 2 x 3 2 8 x1 3 x 2 3 x 3 3 4 x1 4 x 2 4 x 3 4 6
• (3)在不允许有倒运的条件下,运量必须非 负,即
x1 0 , x2 0
重点内容:
• • • • 5.1 系统优化方法概述 5.2 系统优化模型举例 5.3系统评价概述 5.4 层次分析法(AHP)
一、评价方法概述
评价问题的客观存在性 评价问题的广泛性 评价问题的复杂性(多因素、多指标、 多目标、多选择、多方案) 评价是决策的准备和基础 评价的首要问题是指标量化和指标归一 化问题
一、优化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 起源:二次世界大战,英美两国都发明 制造了一批新式武器(如雷达、火炮、 深水炸弹等),但武器的有效使用落后 于制造。 1940年8月英国成立由布莱克特 (P.M.S.Blacket)领导的跨学科11人 小组,开始优化活动。 1942年3月美国成立17人小组,研究反 潜艇策略等。
2.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 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组 成的整体。其组成一般包括:
(1)政策性指标 (2)技术性指标 (3)经济性指标 (4)社会性指标 (5)资源性指标 (6)时间性指标
二、评价指标的数量化方法
• 常用的评价指标数量化方法有很多种类, 如排队打分法、体操记分法、专家评分 法、两两比较法、连环比率法、综合评 分法等。这里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4
4
x ij 1, x ij 1,
j 1, 2 , 3, 4 i 1, 2 , 3, 4
i 1
j 1
x ij 0 或 1
[例四]非线性规划
• 某公司经营两种设备,第一种设备每件 售价30元,第二种设备每件售价450元, 据统计,售出一件第一种设备所需要的 营业时间平均是0.5小时,第二种设备是 (2+0.25x2)小时,其中x2是第二种设备 的售出数量。已知该公司在这段时间内 总营业时间为800小时,试决定使营业额 最大的营业计划。
1.加权平均法
• 设方案Ai的指标因素Fj的得分(或得分系数fj) 为aij, 将aij排成评价矩阵,如表5-5。
表5-5 方案评价矩阵
指标因 F1 素Fj 权重Wj w1 方 案 Ai A1 a11 A2 a21
· · · · · ·
F2
……
Fn
综合评价值 Φi
w2
a12 a2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