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号编码规则

合集下载

中小学学生学籍号编制规则

中小学学生学籍号编制规则

中小学学生学籍号编制规则

本市中小学学籍号分为主号和副号,具体编制规则如下:

一、学籍主号的编制规则

学生的学籍主号即为学生的身份证件号码。学生在本市中小学就读期间,其学籍主号具有唯一性。学籍主号一旦生成不得擅自更改。具体编制规则如下:

1.中国大陆学生:以居民身份证号为学籍主号;

2.中国香港学生:以香港特区身份证号为学籍主号;

3.中国澳门学生:以澳门特区身份证号为学籍主号;

4.中国台湾学生:以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编号为学籍主号;

5.外籍学生:以有效护照编号为学籍主号;

6.其他学生,实行统一编号。具体含义如下:

二、学籍副号的编制规则

本市中小学生学籍副号编码由6部分共xx位数字代码组成,具体编制

规则如下:

1.地区代码(第1-3位):全市地区代码均为xx。

2.区县代码(第4-6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市区县代码如下表所示:

xx区:xx

xx区:xx

xx区:xx

xx区:xx

xx区:xx

xx区:xx

其他:xxxx

3.学校码(第7-10位)

由各区县根据学校性质,并遵循下列编码规则自行确定。

小学:xx—xxxxx(其中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为xx—xxxxx);

初级中学:xxx—xxxxx;

实验性示范性高中:xx—xxxxx;

普通中学(含完中、高中和综合高中):xx—xxxxx;

九年、十年、十二年一贯制学校:xx—xxxxx;

特教学校、工读学校:xx—xxxxx;

内地西藏班(校):xx—xxxx,内地新疆班(校):xx—xxxx;

国际课程班(校):xx—xxxx。

安徽省中小学籍管理系统网站在线查询

安徽省中小学籍管理系统网站在线查询

【导语】学籍是专指作为某校学⽣的⾝份证明。2013年9⽉1⽇起,全国已经初步建⽴了⼩中⼤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下内容是教育频道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安徽省中⼩学学籍管理系统址:

⼀、作为学⽣家长应该关注学籍的哪些相关内容?

学籍是指某个⼉童少年作为某所学校学⽣的⾝份。学籍档案是记录学⽣就学和成长过程的重要载体。学籍管理是指学校和有关各级教育⾏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学⽣从⼊学到毕业的学籍进⾏管理的⾏为,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已建成全国联的中⼩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各类学籍业务均纳⼊系统管理。

拥有学籍是每个学⽣应有的权益。在经过批准的学校学习的学⽣都具有学籍。新⼊学或转学后,家长应及时到学⽣所在学校确认是否已为学⽣建⽴或转接学籍,是否“⼈籍⼀致”。“⼈籍分离”等问题可能导致学⽣⽆法办理与学籍相关的各种管理服务业务,甚⾄影响升学。学⽣离校时,家长要及时告知原学校学⽣的去向,⽅便原学校协助办理相应的学籍管理服务业务。此外,家长还要对学⽣的学籍信息进⾏核对,确保准确⽆误。

⼆、学⽣⼊学或转学,地⽅教育部门是否可将有⽆学籍作为⼊学门槛或条件?

学籍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是学⽣⼊学的结果,不是⼊学和转学的前提条件。转接学籍或新建学籍是招⽣⼊学的后置程序,教育⾏政部门或学校不应将学⽣之前有⽆学籍或学籍是否已转⾄接收地作为确定⼊学资格的必要条件,不得以学籍问题为由拒收学⽣。

三、学⽣⼊学后应如何办理学籍⼿续?

学⽣被学校招收后,原来已有学籍的,接收学校应通过全国学籍系统为学⽣转接学籍,实现“⼈籍⼀致”;原来没有学籍的,应为学⽣新建学籍并通过查重程序。如果遇到学籍系统或数据传输故障等特殊情况,学校可先通过线下流程办理转学等业务,线下流程完成后,即可作为拥有连续学籍的计算时点,学⽣即应视为在校⽣,享受在校⽣待遇(如参加地⽅教育⾏政部门和学校组织的考试及各种活动),之后再通过学籍系统完成电⼦学籍档案转接,最终以学籍系统记录的信息为准。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常见问题及解答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常见问题及解答

【导语】学籍是专指作为某校学⽣的⾝份证明。2013年9⽉1⽇起,全国已经初步建⽴了⼩中⼤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下内容是教育频道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中⼩学⽣学籍管理常见问题及解答

作为学⽣家长应该关注学籍的哪些相关内容?

学籍是指某个⼉童少年作为某所学校学⽣的⾝份。学籍档案是记录学⽣就学和成长过程的重要载体。学籍管理是指学校和有关各级教育⾏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学⽣从⼊学到毕业的学籍进⾏管理的⾏为,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已建成全国联的中⼩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各类学籍业务均纳⼊系统管理。

拥有学籍是每个学⽣应有的权益。在经过批准的学校学习的学⽣都具有学籍。新⼊学或转学后,家长应及时到学⽣所在学校确认是否已为学⽣建⽴或转接学籍,是否“⼈籍⼀致”。“⼈籍分离”等问题可能导致学⽣⽆法办理与学籍相关的各种管理服务业务,甚⾄影响升学。学⽣离校时,家长要及时告知原学校学⽣的去向,⽅便原学校协助办理相应的学籍管理服务业务。此外,家长还要对学⽣的学籍信息进⾏核对,确保准确⽆误。

学⽣⼊学后应如何办理学籍⼿续?

学⽣被学校招收后,原来已有学籍的,接收学校应通过全国学籍系统为学⽣转接学籍,实现“⼈籍⼀致”;原来没有学籍的,应为学⽣新建学籍并通过查重程序。如果遇到学籍系统或数据传输故障等特殊情况,学校可先通过线下流程办理转学等业务,线下流程完成后,即可作为拥有连续学籍的计算时点,学⽣即应视为在校⽣,享受在校⽣待遇(如参加地⽅教育⾏政部门和学校组织的考试及各种活动),之后再通过学籍系统完成电⼦学籍档案转接,最终以学籍系统记录的信息为准。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号编码规则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号编码规则

一、编码具体内容

1、省、市、县(区)码:见编码表1。

2、入学年份:指学生入小学一年级年份的后两位数字。如:2009年入学的学生为“09”,依次类推。

3、学区号:学区号对应学生出生时或入小学时所对应的小学学区,一个学区号对应一个小学学校代码,由各县(区)教育局划分小学学区,编码不得重复,见学区号说明。

4、特征码:普通入学学生,特征码为:男“1”,女“2”;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小学男生,特征码为“3”;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小学女生,特征码为“4”;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初中男生,特征码为“5”;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初中女生,特征码为“6”;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高中男生,特征码为“7”;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高中女生,特征码为“8”。

5、流水号:由学校按学生入学的报名注册顺序统一编制,从0001号起依次顺延,一个学校内新生的流水号不允许重复。

二、关于学区号的说明

1、由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学区(对应小学学校)顺序进行统一编号,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学区号采用3位数字表示,一个县(区)的学区号不能重复。

3、如有新增的学校,学区号依次递增,不能与原有学区号重复。

4、如有撤销的学校,该学区号编码保留,不允许被再次使用。

5、各个学校要严格按照学区号进行学籍号的分配。

三、常见编码问题及说明

1、升学:

(1)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从初中升到高中,学生的学籍号不变。初中入学、高中入学的新生,必须拥有学籍号才能正常注册。

(2)初中入学、高中入学的新生,系统不提供自动生成学籍号的功能,对于这些学生,可以根据学籍号编码规则自行编排好学籍号,

安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入口

安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入口

【导语】学籍管理是指根据有关规定对学⽣的⼊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进⾏考核、记载、控制和处理的活动。是教务⾏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般包括:⼊学注册,成绩考核,对升级、留级、转学、休学、复学、退学的处理,鉴定,考勤,纪律教育,奖励、处分。以及对学⽣毕业资格的审查等。⽬的在于督促管理学⽣,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提⾼教学质量。为了⽅便安徽考⽣能快速的查询到⾃⼰的学籍信息,⽆忧考少⼉升学频道特别整理了安徽中⼩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点击即可查询。

中⼩学⽣学籍管理常见问题及解答

⼀、作为学⽣家长应该关注学籍的哪些相关内容?

学籍是指某个⼉童少年作为某所学校学⽣的⾝份。学籍档案是记录学⽣就学和成长过程的重要载体。学籍管理是指学校和有关各级教育⾏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学⽣从⼊学到毕业的学籍进⾏管理的⾏为,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已建成全国联的中⼩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各类学籍业务均纳⼊系统管理。

拥有学籍是每个学⽣应有的权益。在经过批准的学校学习的学⽣都具有学籍。新⼊学或转学后,家长应及时到学⽣所在学校确认是否已为学⽣建⽴或转接学籍,是否“⼈籍⼀致”。“⼈籍分离”等问题可能导致学⽣⽆法办理与学籍相关的各种管理服务业务,甚⾄影响升学。学⽣离校时,家长要及时告知原学校学⽣的去向,⽅便原学校协助办理相应的学籍管理服务业务。此外,家长还要对学⽣的学籍信息进⾏核对,确保准确⽆误。

⼆、学⽣⼊学或转学,地⽅教育部门是否可将有⽆学籍作为⼊学门槛或条件?

学籍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是学⽣⼊学的结果,不是⼊学和转学的前提条件。转接学籍或新建学籍是招⽣⼊学的后置程序,教育⾏政部门或学校不应将学⽣之前有⽆学籍或学籍是否已转⾄接收地作为确定⼊学资格的必要条件,不得以学籍问题为由拒收学⽣。

安徽中小学生学籍号、地区学号编码规则

安徽中小学生学籍号、地区学号编码规则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号、地区学号编码规则

————————————————————————————————作者:————————————————————————————————日期: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号、地区学号编码规则

一、学籍号编码规则

学生的学籍号(终身识别号)由全省统一编号,编码规则如下:编码号长度:16位。

编码号字符:0至9字符。

编码号的确定:

编码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省码(2位)+市码(2位)+县区码(2位)+入学年份(2位)+ 学区号(3位)+特征码(1位)+流水号(4位)

1 2 3 4 5 6 7 8 9 1 16

省码市

(一)、编码具体内容

1、省、市、县(区)码: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代码341126。

2、入学年份:指学生入小学一年级年份的后两位数字。如:2010年一年级入学的学生为“10”,依次类推。

3、学区号:即中心小学学校代码,由各县(区)教育局划分小学学区,编码不得重复,见学区号说明。

4、特征码:普通入学学生,特征码为:男“1”,女“2”;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小学男生,特征码为“3”;对于从省外(国外)

转入的小学女生,特征码为“4”;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初中男生,特征码为“5”;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初中女生,特征码为“6”;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高中男生,特征码为“7”;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高中女生,特征码为“8”。

5、流水号:由学校按学生入学的报名注册顺序统一编制,从0001号起依次顺延,一个学校内新生的流水号不允许重复。

全国学籍主号和副号的编码规则

全国学籍主号和副号的编码规则

全国学生统一学籍号的编码规则

2013年9月1日起

学籍号码:分为学籍主号和学籍副号。

一、学籍主号:

个人标识码(19位)为教育系统人员基础信息统一编码,由类型码(1位)及公民身份号码(18位)或个人标识自编码(18位)构成。

个人标识自编码(18位)是在教育个人暂无公民身份号码(第二代)或原公民身份号码不可用时,由教育部依据本规则赋予教育个人的教育身份号码,

个人标识自编码(18位)是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

1、G+身份证号(对于有身份证号的学生)。G是公民的意思。

2、全国临时学籍号的编码规则是L+按身份证号编码规则生成的数字(6位学校所在地区划码+8位出生日期+4位随机码),都是19位。L是临时的意思(对于没有通过身份证号的学生)。

3、J+按身份证号编码规则生成的数字(6位学校所在地区划码+8位出生日期+3位顺序码+1位校验码)(对于没有身份证号的学生)。

4、教育部已为进入中央系统的所有学生配发了全国正式学籍号或临时学籍号。

二、学籍副号:体现学籍信息。以上海市为例:

学籍副号编码由6部分共19位数字代码组成,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第1-3位):地区代码,全市地区代码均为310。

第二部分(第4-6位):区县代码,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县以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截至2011年10月31日)》确定。

具体来说,黄浦区为101,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依次为104-110,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

全国正式学籍号的编码规则

全国正式学籍号的编码规则

全国正式学籍号的编码规则

G+身份证号(对于有身份证号的学生)、

J+按身份证号编码规则生成的数字(6位学校所在地区划码+8位出生日期+3位顺序码+1位校验码)(对于没有身份证号的学生);

全国临时学籍号的编码规则是L+按身份证号编码规则生成的数字(6位学校所在地区划码+8位出生日期+4位随机码),都是19位。

教育部已为进入中央系统的所有学生配发了全国正式学籍号或临时学籍号。

全国学籍号编码规则

全国学籍号编码规则

全国学籍号编码规则

全国学籍号编码规则:学籍号是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是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一人一号,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学籍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省市位(2位)+区县(2位)+学校类别(1位)+学校(3位)+学生类别((1位)+届别((2位)+班((2位)+学生号((2位)+校验位(1位)。

编号规则。“G”字头正式学籍号:具有“L”字头临时学籍号的学生经过全国查重和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进行比对,通过后分配“G”字头正式学籍号,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后,通过学籍系统下发。“G”字头正式学籍号为“G+身份证号”,但学生身份证号发生变化等特殊情况下,二者可不相同。

“L”字头临时学籍号:学生首次注册学籍后,分配“L”字头的临时学籍号。“L”字头学籍号按照身份证号编码规则生成,与身份证号相似,但与身份证号不具有对应关系。“L”字头临时学籍号是学生获得正式学籍号前办理各项业务的依据。

在办理有关业务时与正式学籍号效力相同。各地各校在办理有关业务时应对持有临时学籍号的学生一视同仁。

“J”字头学籍号是为暂无公民身份证号或原公民身份证号不可用的学生设计的。编码规则与身份证号相同。学生获得身份证号后,可以申请将学籍号更改为“G”字头正式学籍号,但保留原来的记录。

安徽省学生学籍号编码规则

安徽省学生学籍号编码规则

安徽省学生学籍号编码规则

一、学籍号编码规则(一)

学生的学籍号由全省统一编号,其编码规则如下:

编码号长度:16位。

编码号字符:0至9字符。

编码号的确定:

编码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省码(2位)+市码(2位)+县码(2位)+入学年份(2位)+ 学区号(3位)+性别码(1位)+流水号(4位)

二、编码具体内容

1、省、市、县(市、区)码:见编码表1。

2、入学年份:入学年份的后两位数字。如:2009年入学的学生为“09”,依次类推。

3、学区号:见学区号编码说明

4、性别码:男“1”,女“2”

6、流水号:由学校按学生入学的报名注册顺序统一编制,从0001号起依次顺延,一个学校内新生的流水号不允许重复。

三、关于学区号的说明

1、由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学区进行统一编号,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学区号采用3位数字,一个县区的学区号不能重复。

3、如果有新增的学区,学区号依次递增,不能与原有学区号有重复。

4、如果有撤销的学区,该学区编码保留,不允许被再次使用。

5、学区号中有3个是保留数,分别为999、998、997,分别表示小学、初中、高中跨省(跨国)转入。

6.需要明确是否一个县区最大的小学数不超过996所?

7、各个学校要严格按照学区号进行学籍号的分配。

四、常见编码问题及说明

1、升学:

(1)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从初中升到高中,学生的学籍号不变。初中入学、高中入学的新生,必须拥有学籍号才能正常注册。

2、变动的学生:

(1)对于转入的学生:

区内转入:学籍号不变

跨区转入:学籍号不变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号、地区学号编码规则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号、地区学号编码规则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号、地区学号编码规则

一、学籍号编码规则

学生得学籍号(终身识别号)由全省统一编号,编码规则如下:

编码号长度:16位。

编码号字符:0至9字符。

编码号得确定:

编码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得意义为:省码(2位)+市码(2位)+县区码(2位)+入学年份(2位)+ 学区号(3位)+特征码(1位)+流水号(4位)

(一)、编码具体内容

1、省、市、县(区)码: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代码341126。

2、入学年份:指学生入小学一年级年份得后两位数字。如:2010年一年级入学得学生为“10”,依次类推。

3、学区号:即中心小学学校代码,由各县(区)教育局划分小学学区,编码不得重复,见学区号说明。

4、特征码:普通入学学生,特征码为:男“1”,女“2”;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得小学男生,特征码为“3”;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得小学女生,特征码为“4”;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得初中男生,特征

码为“5”;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得初中女生,特征码为“6”;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得高中男生,特征码为“7”;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得高中女生,特征码为“8”。

5、流水号:由学校按学生入学得报名注册顺序统一编制,从0001号起依次顺延,一个学校内新生得流水号不允许重复。

(二)、关于学区号得说明

1、由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学区(对应小学学校)顺序进行统一编号,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学区号采用3位数字表示,一个县(区)得学区号不能重复。

3、如有新增得学校,学区号依次递增,不能与原有学区号重复。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号、地区学号编码规则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号、地区学号编码规则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号、地区学号编码规则

一、学籍号编码规则

学生的学籍号(终身识别号)由全省统一编号,编码规则如下:

编码号长度:16位。

编码号字符:0至9字符。

编码号的确定:

编码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省码(2位)+市码(2位)+县区码(2位)+入学年份(2位)+ 学区号(3位)+特征码(1位)+流水号(4位)

(一)、编码具体内容

1、省、市、县(区)码: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代码341126。

2、入学年份:指学生入小学一年级年份的后两位数字。如:2010年一年级入学的学生为“10”,依次类推。

3、学区号:即中心小学学校代码,由各县(区)教育局划分小学学区,编码不得重复,见学区号说明。

4、特征码:普通入学学生,特征码为:男“1”,女“2”;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小学男生,特征码为“3”;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小学女生,特征码为“4”;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初中男生,特征码为“5”;对于从省外(国外)转

入的初中女生,特征码为“6”;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高中男生,特征码为“7”;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高中女生,特征码为“8”。

5、流水号:由学校按学生入学的报名注册顺序统一编制,从0001号起依次顺延,一个学校内新生的流水号不允许重复。

(二)、关于学区号的说明

1、由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学区(对应小学学校)顺序进行统一编号,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学区号采用3位数字表示,一个县(区)的学区号不能重复。

3、如有新增的学校,学区号依次递增,不能与原有学区号重复。

新学籍辅号编码规则(18位学籍辅号)

新学籍辅号编码规则(18位学籍辅号)

学籍辅号共18位,编码规则为:

第1位:学段代码,小学X、初中C、高中G。

第2、3位:省辖市代码后两位,该代码可以在系统的组织机构中查找到。如下图1。

第4、5位:县(市、区)代码后两位,该代码可以在系统的组织机构中查找到。如下图2。第6位:学校类型代码(详见下表),学校类型可以在组织机构中查找到,如下图3。

第7位:学校性质代码(详见下表),学校性质可以在组织机构中查找到,如下图3。

第8、9、10位:学校代码后三位,该代码可以在组织机构中查找到,如下图3。

第11、12、13、14位:入学年份,如:2014。

第15、16、17、18位:学生编号,流水号。

图1

图2

图3

学校类型代码标准:

学校性质代码标准

学籍号规则

学籍号规则

学籍号规则

学籍号是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是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一人一号,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学籍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省市位(2位)+区县(2位)+学校类别(1位)+学校(3位)+学生类别(1位)+届别(2位)+班(2位)+学生号(2位)+校验位(1位)。编号规则。“G”字头正式学籍号:具有“L”字头临时学籍号的学生经过全国查重和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进行比对,通过后分配“G”字头正式学籍号,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后,通过学籍系统下发。“G”字头正式学籍号为“G+身份证号”,但学生身份证号发生变化等特殊情况下,二者可不相同。“L”字头临时学籍号:学生首次注册学籍后,分配“L”字头的临时学籍号。“L”字头学籍号按照身份证号编码规则生成,与身份证号相似,但与身份证号不具有对应关系。“L”字头临时学籍号是学生获得正式学籍号前办理各项业务的依据。

在办理有关业务时与正式学籍号效力相同。各地各校在办理有关业务时应对持有临时学籍号的学生一视同仁。“J”字头学籍号是为暂无公民身份证号或原公民身份证号不可用的学生设计的。编码规则与身份证号相同。学生获得身份证号后,可以申请将学籍号更改为“G”字头正式学籍号,

但保留原来的记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安徽省学生学籍号编码规则

安徽省学生学籍号编码规则

安徽省学生学籍号编码规则

一、学籍号编码规则(一)

学生的学籍号由全省统一编号,其编码规则如下:

编码号长度:16位。

编码号字符:0至9字符。

编码号的确定:

编码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省码(2位)+市码(2位)+县码(2位)+入学年份(2位)+ 学区号(3位)+性别码(1位)+流水号(4位)

二、编码具体内容

1、省、市、县(市、区)码:见编码表1。

2、入学年份:入学年份的后两位数字。如:2009年入学的学生为“09”,依次类推。

3、学区号:见学区号编码说明

4、性别码:男“1”,女“2”

6、流水号:由学校按学生入学的报名注册顺序统一编制,从0001号起依次顺延,一个学校内新生的流水号不允许重复。

三、关于学区号的说明

1、由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学区进行统一编号,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学区号采用3位数字,一个县区的学区号不能重复。

3、如果有新增的学区,学区号依次递增,不能与原有学区号有重复。

4、如果有撤销的学区,该学区编码保留,不允许被再次使用。

5、学区号中有3个是保留数,分别为999、998、997,分别表示小学、初中、高中跨省(跨国)转入。

6.需要明确是否一个县区最大的小学数不超过996所?

7、各个学校要严格按照学区号进行学籍号的分配。

四、常见编码问题及说明

1、升学:

(1)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从初中升到高中,学生的学籍号不变。初中入学、高中入学的新生,必须拥有学籍号才能正常注册。

2、变动的学生:

(1)对于转入的学生:

区内转入:学籍号不变

跨区转入:学籍号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学学区,编码不得重复,见学区号说明。

4、特征码:普通入学学生,特征码为:男“1”,女“2”;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小学男生,特征码为“3”;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小学女生,特征码为“4”;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初中男生,特征码为“5”;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初中女生,特征码为“6”;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高中男生,特征码为“7”;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高中女生,特征码为“8”。

5、流水号:由学校按学生入学的报名注册顺序统一编制,从0001号起依次顺延,一个学校内新生的流水号不允许重复。

二、关于学区号的说明

1、由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学区(对应小学学校)顺序进行统一编号,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学区号采用3位数字表示,一个县(区)的学区号不能重复。

3、如有新增的学校,学区号依次递增,不能与原有学区号重复。

4、如有撤销的学校,该学区号编码保留,不允许被再次使用。

5、各个学校要严格按照学区号进行学籍号的分配。

三、常见编码问题及说明

1、升学:

(1)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从初中升到高中,学生的学籍号不变。初中入学、高中入学的新生,必须拥有学籍号才能正常注册。

2

(2)初中入学、高中入学的新生,系统不提供自动生成学籍号的功能,对于这些学生,可以根据学籍号编码规则自行编排好学籍号,然后通过Excel导入到系统中。编码规则中的7到16位要求回溯到该生小学入学所在学区的小学学校编码。

2、变动的学生:

(1)对于转入的学生:

区内转入:学籍号不变

跨区转入:学籍号不变

跨省、跨国转入:学籍号根据规则重新生成,入学年份与所在年级的入学年份一致。

(2)对于休学的学生,保留该学生的学籍号,学生复学时,学籍号保持不变。

(3)对于辍学的学生,保留该学生的学籍号;如果该学生复学了,学籍号保持不变。

(4)对于借读的学生,学生的学籍号保持不变。

(5)对于跳级的学生,学籍号保持不变。

(6)对于死亡和非正常死亡的学生,学籍号保留。

(7)对于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恢复入学资格后沿用原来的学籍号。

3

表1:安徽省市、县(区)编码表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