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岗一中数学讲学稿
第一单元讲学稿
六年级年级数学下册讲学稿认识负数1课型:新课计划课时:1主备人:陆禄覃湘审核人: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一、自主学习1、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2、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数,比如说整数,还有、,但是通过预习,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新的数,叫做,负数前面有一个号,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意思正好,我能写出很多这样的数,比如说:。
二、课堂探索(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片头)二、教学例1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
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
高中数学说课稿第一章教案
高中数学说课稿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域的概念,能够区分不同数域之间的特点。
2. 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掌握代数式的含义和运算规则,能够简化代数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代数式的简化。
难点:理解数域的概念,区分不同数域之间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概念引入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数域?不同数域之间有什么区别?通过讨论,引出数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域是一个包含一组数的集合,并且具有特定的运算规则。
2. 整式的概念和运算介绍整式的概念,以及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通过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3. 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引导学生理解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可以包含变量。
介绍代数式的含义和运算规则,教授如何进行代数式的简化操作。
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熟练掌握代数式的简化方法。
4.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整式和代数式的概念及运算规则,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下节课开始前,可以让学生自主复习或者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四、板书设计:1. 数域的概念2. 整式的加减乘除3. 代数式的简化4. 代数运算规则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域与代数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演练,帮助学生建立了整式和代数式的概念框架,并掌握了相关运算技巧。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例题训练和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代数运算能力,并引导学生将代数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部分内容说课稿
目录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函数及其表示》说课稿 (3)函数的单调性 (5)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7)指数函数 (9)对数函数说课稿 (11)《幂函数》说课稿 (13)方程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 (15)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二.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三. 教法分析1.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投影仪来辅助教学.四.过程分析(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1)介绍自己的家庭、原来就读的学校、现在的班级。
(2)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等,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2.活动:(1)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2)分析、概括各实例的共同特征由此引出这节要学的内容。
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7 个实例:(1)1—20 以内的所有质数;(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4)所有的正方形;(5)海南省在2004 年9 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7)国兴中学2004 年9 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7 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7 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 , ,a b c d …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三)质疑答辩,发展思维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 小于11 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如果用A 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 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 a b与集合 A 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A∉.(2)如果用A 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 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 页练习第1 题.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 1.1A组第1 题.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讲学稿
师生共用讲学稿换马店中学----李建林 年级:九年级 学科:数学 执笔:李建林 审核:阴立敏 备课时间:2010-10-14 内容:24.2.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时间:10-21 班级:九年级一班 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由点到圆心的距离决定;2、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3、会画三角形的外接圆,熟识相关概念学习重点 :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习难点 : 过三点的圆。
一、学具准备:圆规,直尺二、学前准备:自学课本90页到92页内容 ,写出疑惑摘要。
三、合作探究活动:活动一、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生活现象:阅读课本P 90页问题,这一现象体现了平面内... 与 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设⊙O 的半径为r ,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A 点在圆内,则d r ,B 点在圆上,则d r , C 点在圆外,则d r 反之,在同一平面上.....,已知圆的半径为r ,则: 若d >r ,则A 点在圆 ; 若d <r ,则B 点在圆 ;若d =r ,则C 点在圆 。
即:可以用“等价于”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的距离为d ,则有:点P 在圆外_____d>r ; 点P 在圆上_____d=r ;点P 在圆内_____d<r 。
随堂练习:1、已知⊙O 的半径为4,OP =3.4,则点P 在⊙O 的 .2、已知 点P 在 ⊙O 的外部,OP =5,那么⊙O 的半径r 满足 .3、 已知⊙O 的半径为5,M 为ON 的中点,当OM =3时,N 点与⊙O 的位置关系是N 在⊙O 的 .活动二、多少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1、问题:在圆上的点有 多个,那么究竟多少个点就可以确定一个圆呢?试一试:画图准备:⑴、圆的 确定圆的大小,圆的 确定圆的位置;图1 o BA也就是说,若如果圆的 和 确定了,那么,这个圆就确定了。
(2)、如图2,点O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 图2 则有OA OB2、画图:①、画过一个点的圆。
讲学稿(13)
容里中学数学八年级上学期讲学稿(13)班级 ___ 姓名 组号_______课题:2.6 实数(1) 课型:新课 主备课:蒋惠媛 审批: 讲学时间:2014年 月 日【学习目标】:1、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2、会对实数进行分类3、明确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学习重点难点】:实数的概念与分类;难点——在数轴上找出表示某个无理数的点。
【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小组合作与竞争。
【学习过程】:一、课前回顾:1.如图,x = ,y = 2、25-的相反数是 ,倒数是,绝对值是 ;3、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32,41,7,π,25-,2,320,5-,38-,94,0,0.3737737773……4、上题中的各数统称为实数,可见实数可以分为 数和 数。
二、新课学习: 知识点:1:实数的概念及分类:5、典型例题1:把下面各实数分别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内:32,41,7,π,25-,2,320,5-,38-,94,0,0.3737737773……6、规律方法归纳:由上题可见,实数又可以分为 、 、 三类;7. 规律方法应用一: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51.0,,31.0,27,32,179,4,15,5.73⋅••---π(1)有理数集合: { ……} (2)无理数集合: { ……} (3)正实数集合: { ……} (4)负数数集合: { ……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知识点:2:实数的性质:8、典型例题2:对于一个实数,它也存在相反数、倒数、绝对值:(1)2的相反数是 、32倒数是 、-π绝对值是 ; (2)实数a 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若a ≠0,则a 的倒数是 。
9、规律方法应用二:填空:(1)7的相反数是 ,倒数是 ,绝对值是 ;(2)38-的相反数是 ,倒数是 ,绝对值是 ;(3)49的相反数是 ,倒数是 ,绝对值是 。
三、能力提高:知识点: 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10、在数轴上找出表示5对应的点: 1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玉岗一中数学讲学稿7
玉岗一中数学讲学稿(七)年级:九年级内容:26.1 二次函数(7)课型:新课时间: 2014.31.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2.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通过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二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通过配方,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6x2+12x; (2)y=-4x2+8x-102. 以上两个函数,哪个函数有最大值,哪个函数有最小值?说出两个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多少?二、新课探究有了前面所学的知识,现在就可以应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第2页提出的两个实际问题;例1、要用总长为20m的铁栏杆,一面靠墙,围成一个矩形的花圃,怎样围法才能使围成的花圃的面积最大?解:设矩形的宽AB为xm,则矩形的长BC为(20-2x)m,由于x>0,且20-2x>O,所以O<x<1O。
围成的花圃面积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x(20-2x)即y=-2x2+20x配方得y=-2(x-5)2+50所以当x=5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50。
因为x=5时,满足O<x<1O,这时20-2x=10。
所以应围成宽5m,长10m的矩形,才能使围成的花圃的面积最大。
练习1.某商店将每件进价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
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2.用6m 长的铝合金型材做一个形状如图所示的矩形窗框。
应做成长、宽各为多少时,才能使做成的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透光面积是多少?小结: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讨论、交流,归纳解题步骤:(1)先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 (2)研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研究所得的函数; (4)检验x 的取值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并求相关的值: (5)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
讲学稿(2)
蚌埠三中教育集团行知实验学校 八数(下)讲学稿8sx516.2二次根式的运算(3)主备人:叶家记 审核人:汤张侠 使用时间:2014年 月 日___年级___班 姓名: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
2.能根据式子的特点,灵活运用乘积、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分母有理化等手段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二次根式乘除法法则及运算。
学习难点:能正确运用性质、法则灵活进行有关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计算。
一、 学前准备(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用式子表示为 。
(2)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用式子表示为 。
(3)把分母中的_____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将式子22a 分母有理化后等于_______.例如:=+-+⨯=-)23)(23()23(323343323-+ =-(3+23). 注意:(1)(2)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二、 探究活动探究一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根式运算. 例1 计算 (1))2732(3+ (2)-⨯归纳小结:1.在有理数范围内,乘法分配律是: a (b+c )=ab+ac 这个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也适用. 2.在运律过程中要注意符号。
练习1 计算: (1))82(2+ (2) a a a 5)5320(+ (3) ab abb a a b ab ⋅--+)12(探究二 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比较两个无理数大小的方法,就是先求无理数的近似值,转化为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从而得出两个无理数的大小. 下面我们介绍比较两个无理数大小的另一种方法:两个正数中,较大的正数,它的算术平方根也较大,即a>b>0时,可以得出a >b . 也就是说,比较两个二次根式的大小,可以转化为先比较它们被开方数的大小,从而得出两个二次根式的大小.例2 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1)6与7 (2)23与32归纳小结:先应用式子)0(2≥=a a a 把根号外面的因式(或因数)移入根号内,通过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来比较这两个根式的大小. 探究三 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例3计算 :(1)21223222330÷⨯(2))23(62325b a a b b a ab b -⨯÷注意:这是二次根式乘除的混合运算,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样,按先后从左到右顺序进行。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精选5篇)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精选5篇)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1函数的单调性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单调性》,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3节。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课程,它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模型,而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大特征,它为我们之后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通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已经对函数的增减性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在高中阶段,用符号语言刻画图形语言,用定量分析解释定性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为后续函数的学习作准备,也为利用倒数研究单调性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教学理念,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函数的意义;(2)会判断和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2.过程与方法(1)培养从概念出发,进一步研究性质的意识及能力;(2)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合适的例子引发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断和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难点:1.函数单调性概念的认知(1)自然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2)常量到变量的转化。
2.应用定义证明单调性的代数推理论证。
一中数学老师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我们一中数学组的代表,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数学教育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一中数学组,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校领导、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同学们表示诚挚的敬意!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
从古至今,数学家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数学成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我国,数学教育源远流长,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今天,我们一中数学组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我国数学文化的重任,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而努力。
一、坚定信念,传承数学文化数学教育是传承数学文化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传承数学文化为己任。
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 深入挖掘数学文化内涵。
我们要对数学史、数学家、数学思想等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数学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传承数学文化。
2. 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
3. 融入数学文化元素。
在教学中,我们要将数学文化元素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作为一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我们要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确保他们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
2. 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三、强化团队协作,共同进步一中数学组是一个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
初中数学逐字逐句讲课稿
初中数学逐字逐句讲课稿### 初中数学逐字逐句讲课稿####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初中数学的一节新课。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等待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数学无处不在,从购物计算到建筑设计,都离不开数学的帮助。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 新课内容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今天的主题——“初中数学逐字逐句讲课稿”。
这个标题告诉我们,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学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我们对每一个概念都有深刻的理解。
教师:让我们先从这个公式开始:“a^2 + b^2 = c^2”。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式,叫做勾股定理。
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标注a、b、c)教师:现在,我们来逐字逐句地分析这个公式。
首先,“a^2”表示a 的平方,也就是a乘以a。
同样,“b^2”表示b的平方,而“c^2”表示c的平方。
(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对应的乘法)教师: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较短边(我们称之为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斜边)的平方。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用。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a=3,b=4,我们要求c的长度。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c 的值。
(在黑板上进行计算)教师:通过计算,我们得到c=5。
这就是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课堂练习教师:现在,让我们做一些练习来巩固我们的理解。
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请大家尝试解答。
1. 给定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a=5,b=12,求c的值。
2.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13,且a=5,求b的值。
(给学生时间解答,然后逐个检查答案,并解释解题过程)#### 课堂总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勾股定理,并学会了如何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4.1.4圆内接四边形课堂说课稿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基本的几何性质和定理。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尤其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2.多媒体资源:PPT、动画、视频等,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技术工具:智能平板、互动白板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1.直观展示几何图形,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2.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提高课堂互动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同伴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圆内接四边形性质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学生在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存在困难;
3.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在课堂上:
1.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设计梯度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定理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几何定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之欧阳文创编
各位评委:下午好!我叫 ,来自。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第课时)。
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既是在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又是本章的运用与巩固,也为下一章教学作铺垫,起着链条的作用。
同时,这部分内容较好地反映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蕴含着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
概括地讲,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体现在它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它的工具性。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认识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知识层面:学生在已初步掌握了。
能力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用初步具备了思想。
情感层面:学生对数学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三)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分课时学习。
(本课时,品味数学中的和谐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理解;掌握,熟悉能力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
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三、重难点分析因为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要把握这个重点。
关键在于理解其本质就是由于要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归纳作铺垫。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一)学法指导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讲学稿--(1)
蚌埠三中教育集团行知实验学校八数(下)讲学稿8sx0116.1二次根式(1)主备人:周翔审核人:汤张侠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___年级___班姓名:_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经历观察,比较,总结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的意识。
学习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学习难点:根式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课堂小组合作探究。
一、学前准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平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算术平方根。
2.平方根的性质有以下几个内容:(1)正数的平方根有__________个,且__________。
(2)负数__________平方根(3)0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
3. 绝对值的性质有以下几个内容:(1) 正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___;(2) 负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 (3) 0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___.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b-3)2cm,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____。
2.已知一个圆的面积是162cm,则它的半径是______________。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议一议:1. 代数式有哪些共同点的特点呢?你知道什么是二次根式了吗?2.结合上面的特点你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了吗?3.下面各式是二次根式吗?(填“是”或“否”)2328()(4)(()21()121()()()2()2a aa a a a- ) 25 ++- < +变式训练: x为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32(1)23(2)(3)211xx x+ ; ;--(三)小组互动·发现规律1.我们知道,2是2的算术平方根,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应有2(2)=2,类似地,计算:2227(5)____,()____,0)_____5= = (=则,一般地,有性质1: 2()___(0).a a= ≥2.22393,(3)93== -==,类似地,计算:222227()___,(0.5)____,____57()___,(0.5)____,(10)___52= = 0=-= -= -=则,一般地,有性质2: 2____a ⎧== ⎨⎩练一练:1.计算223(1)();(3)(35);(4)9;(5)(4);(6)2562227; (2) () - 22.已知230x y x +-+-=,求x 和y 的值。
港区初中师生共用讲学稿2
港区初中师生共用讲学稿2年级:初三科目:数学主备:刘振明班级:姓名:一、教学目的:理解全等形的有关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识别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二、重点、难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识别方法的综合运用,辅助线的添加。
三、预习:看课本P78---90,完成下面作业。
1、能够是全等形,全等形是相似形的特例,其相似比为。
全等形的对应和对应分别相等。
2、一个图形经过翻折、旋转、平移后,前后两个图形是,即两个全等的图形无论在什么位置经过运动后总能完全。
3、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有,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有。
4、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点D落在BCBC=10cm, 求EC的长。
5、如图,已知AC,BD相交于点求证:∠A=∠D6、如图,已知,AB=CD,AE=DF,CE=BF,求证:AF=DE7、如图,已知,AB=AE,BC=ED,∠B=∠E,AF⊥CD于F,求证:CF=DF.8、如图,已知P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PE ⊥DC,PF ⊥BC,E 、F 分别是垂足. 求证:AP=EF.四、例题:例1、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AB=AC ,∠BAC=90°,∠1= ∠2 , CE ⊥ BD 的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例2、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 且∠1= ∠2 ,∠3= ∠4 求证:BE+CF >EF.例3、如图,已知E 为平行四边形ABCD 中DC 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DC. 连结AE 分别交BC 、BD 于点F 、G.⑴ 求证:△AFB ≌△EFC ;⑵ 若BD=12cm,求DG 的长.五、小结:六、练习:1、如图,已知等腰Rt △ABC 中,∠垂足分别为D 、E.⑴ 求证:△ACD ≌△CBE ; ⑵ 在图⑵中△ACD 与△CBE2、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梯形内一点,ED ⊥AD, ∠EBC=∠EDC, ∠ECB=45°.⑴ 试猜想BE 、CD ⑵ 若DE=3, tan ∠DCB=4, 求CD3、如图,在矩形ABCD 中,F 是BC 边上一点,AF 的延长线交DC 的延长线于G ,DE ⊥AG 于E ,且DE=DC ,根据上述条件,请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人教版高一数学讲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讲稿自己整理的人教版高一数学讲稿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1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宇称是人教A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三节,函数基本性质第二节。
奇偶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
教材从学生的熟悉程度,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它不仅是函数概念的扩展和深化,也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
所以这个类在承上启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学术条件分析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看,学生在初中就学习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并有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储备。
同时,我刚刚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积累了学习函数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经验。
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高一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从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假设和推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可以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我们可以利用函数奇偶性的代数特征和几何意义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和方法]通过宇称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提高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抽象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可以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中的对称之美。
从课堂反应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函数宇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虽然函数宇称的知识不难理解,但知识不全的学生容易出现以下错误。
它们往往比较肤浅,只能根据奇偶性的定义来验证,而忽略了考虑函数定义域的问题。
因此,在引入奇偶函数的定义时,我们必须揭示定义的隐含条件,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解释定义的内涵和外延。
因此,我设计了函数奇偶性的概念作为本课的重点。
除了注重概念讲解之外,我还特意安排了一个例子来加强本节课重点问题的讲解。
难点:奇偶性概念的数学提炼过程。
因为学生还是静态的,片面的,抽象概括能力弱,很难构建宇称的概念。
人民教育版 高一 数学 必修一 讲稿
人民教育版高一数学必修一讲稿自己整理的人民教育版高一数学必修一讲稿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一]大家好。
今天我告诉你,上课的题目是《正弦定理》。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一下我班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这一段知识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段,与初中学习是三角关系边与角的基本关系与判断三角形的同余密切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而且三角求解的问题在工业生产中经常存在,三角求解和三角函数的联系在高考中我经常拿一些中文回答。
所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识很重要。
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原有的知识水、平,设定以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并证明正弦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定理及其简单应用以及斜三角形的两类定解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推导、比较,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总结正弦定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实现数形结合的矢量运用用,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情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教师、学生、交流、合作和评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一个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与证明,判断两个边和其中一个边的对角解三角形何时已知解决方案数量。
二、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安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了学习学生的发展是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次讲座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以培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是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中在“正弦定理”的指导下,在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前提下,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础这种探究的内容,以实际生活为参照对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提问开始,走向猜想。
对猜想的探索,定理的推导,并逐渐深入。
突破重点的手段:抓住学生情绪兴奋,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积极探索,并鼓励他们及时做出尽管困难重重,他们还是取得了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岗一中数学讲学稿(十)
年级:九年级
内容: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课型:新课时间: 2013.1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y=ax2的关系式。
2. 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3.让学生体验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的应用,提高学生用数学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或三个点的坐标,分别求二次函数y=ax2、y=ax2+bx+c的关系式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已知图象上三个点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如图,某建筑的屋顶设计成横截面为抛物线型(曲线AOB)的薄壳屋顶。
它的拱高AB 为4m,拱高CO为0.8m。
施工前要先制造建筑模板,怎样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呢?
分析:为了画出符合要求的模板,通常要先建立适当的
直角坐标系,再写出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这个关系式进行计
算,放样画图。
如图所示,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以过点O的y轴
的垂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这时,屋顶的横截面所成抛
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轴,开口向下,所以可设它的
函数关系式为: y=ax2 (a<0) (1)
因为y轴垂直平分AB,并交AB于点C,所以CB=AB
2
=2(cm),又CO=0.8m,所以
点B的坐标为(2,-0.8)。
因为点B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人(1),得-0.8=a×22所以a=-0.2 因此,所求函数关系式是y=-0.2x2。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函数关系式,画出模板的轮廓线。
二、新课探究
问题1:能不能以A点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过点A的x轴的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问题2,若以A 点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A 的x 轴的垂直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你能求出其函数关系式吗?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 =ax 2+bx +c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跟以前学过求
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一样,关键是确定a 、b 、c ,已知三点在抛物线上,所以它的坐标必须适合所求的函数关系式;可列出三个方程,解此方程组,求出三个待定系数。
解:设所求的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ax 2+bx +c 。
因为OC 所在直线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所以有AC =CB ,AC =2m ,拱高OC =0.8m , 所以O 点坐标为(2,0.8),A 点坐标为(0,0),B 点坐标为(4,0)。
由已知,函数的图象过(0,0),可得c =0,又由于其图象过(2,0.8)、(4,0),可
得到⎩⎨⎧4a +2b =0.816+4b =0 解这个方程组,得⎩⎨⎧a =-15b =45
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15x 2+45
x 。
三、课堂练习:
1. 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在原点,且过点(2,4),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0,0),B(-1,-11),C(1,9)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1,12),(0,5)和(2,-3),;求a +b +c 的
值。
4.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5.二次函数y =ax 2+bx +c 与x 轴的两交点的横坐标是-12,32
,与x 轴交点的纵坐标是-5,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四、小结: 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有几种形式,函数的关系式y =ax 2+bx +c 就是其中
一种常见的形式。
二次函数关系式的确定,关键在于求出三个待定系数a 、b 、c ,由于已知三点坐标必须适合所求的函数关系式,故可列出三个方程,求出三个待定系数。
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