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V=s/t;(2)测量工具:刻度尺和秒表.2.测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项:(1)一是斜面坡度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则运动时间太短,增大时间测量误差,过小则小车可能不会运动,或变速运动不明显。

(2)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中我们应多测量几次(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测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而不是测量斜面的长度(5)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2,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3之间的关系是v3>v1>v2。

(6)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半程路程除以全程时间与上半程时间之差。

能够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下半程运动时间?不合理,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或者,因为小车全程运动中通过中点的速度不为0.或者,小车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与上半程所用时间的差值才是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例题1】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3)经测量,S1=0。

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m/s。

【答案】(1)刻度尺;(2)较小;(3)0。

5。

【解析】(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然后利用v=s/t计算;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2)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s1=0.9m,s2=0。

4m,则s1=0.9m—0。

4m=0。

5m,由图知,t3=1s,【例题2】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
2. 测量斜面长度
使用卷尺测量小车将要运动的斜面长度, 并记录。
4. 实验过程
释放小车,同时启动秒表计时。当小车通 过金属片时,停止计时。重复实验几次以 提高准确性。
3. 准备小车
将小车放置在斜面顶端,并确保其在释放 后能沿斜面下滑。
数据记录与处理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关键数据包括斜面的长度、小车的运动时间以及斜面 的角度。这些数据应该被详细记录,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02
速度的物理意义在于描述物体运 动的快慢程度,即物体位置随时 间变化的速率。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s / t, 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s表示物体通过 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 用的时间。
平均速度的单位通常是米/秒(m/s) 或千米/小时(km/h)。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法
实验误差来源及减小方法
误差来源分析
识别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误差的环节 ,如测量工具精度、操作规范性等。
误差对实验结果影响评估
分析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评 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减小误差方法
采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提高操作规 范性、增加实验次数取平均值等措施 来减小误差。
05
知识拓展与应用
瞬时速度与加速度概念引入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速度 的物理意义,掌握测量平均速度 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 能力和科学思维。
知识点与技能点
知识点
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物理意 义,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
技能点
掌握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测量时间和距 离的技能,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能够准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思考并讨论:在哪些实际情境下需要测量平均速度?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法):1.实验原理:tS v;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挡板; 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挡板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m5s=0.2m/s=0.72km/h;(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s1 t1
算出小车通
秒表每小格为1S
金属片
进行实验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实验数据:


S1= 0.6m S2=
S3=S1-S2=
运动时间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V3=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出平均速度v。
2.在用图1.4-1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 平均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 出两条可能的原因。
解:①两次测量的路程不同。 ②两次测量的时间不同。 ③小车做加速运动,v1>v2。 ④木板的倾斜角度变了。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组装实验装置:如下图
小车
木块 停表
金属片
木板
刻度尺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s1,把s1填入表格。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
的时间t1并记入表格。
3.根据测得的s1 、t1 ,利用公式v1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新课教学
一、实验目的: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原理: v = s
t
三、实验器材
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测哪些物理量? 路程、时间
2、测量路程和时间分别用什么测量工具? 刻度尺、秒表
小车、木板、木块、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四、设计表格
路程 s1= s2=
金属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题归纳一、测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 t1、 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例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_.(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二、熔化、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3)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例:1、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 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AB :固态(吸热升温)BC :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 :液态(吸热升温)DE :液态(放热降温)EF :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 :固态(放热降温)该图说明:① 该物质是晶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复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复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复习题八年级开设了物理这门新的学科,这一学科令很多学生头疼,繁多琐碎的物理知识点让学生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八年级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下面xx网为大家带来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掌握这些知识点。

知识点一、平均速度、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vt要点诠释:、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知识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vt3、实验过程: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小练习、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知道,小车下落是____________运动。

2、平均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位同学在操场上自己的步行的,测得结果为V甲=4/h,V乙=12/s,V丙=40/in,这三位同学步行速度的关系为AV乙>V甲>V丙BV甲>V丙>V乙V甲>V乙>V丙DV乙>V丙>V甲4、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2/sB/s48/sD4/s、自行车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自行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是A2/3千米/时B40/3千米/时1千米/时D30千米/时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练习题xx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在平常学习物理的时候注重复习知识点,这样才能轻松学好八年级物理。

专题1-4 测量平均速度--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专题1-4 测量平均速度--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s t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__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

学,科网(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__________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利用公式v =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刻度尺 停表 很小 撞击挡板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例题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___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从A点到F点的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参考答案:(1)变速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2)小于(3)EF(4)C 试题解析:(1)由题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从B点运动到D点,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BD间的距离为s1=4.5 cm–0.5 cm=4 cm=0.04 m;小球运动的时间t1=0.4 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1=s1/t1=0.04 m/0.4 s=0.1 m/s;从A到F,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F间的距离为s2=12.50 cm=0.125 m,小球运动的时间t2=1 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2=s2/t2=0.125 m/1 s=0.125 m/s,所以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测量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测量: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也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测量。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速度公式tS v ,常用工具有刻度尺、停表(或计时器)。

例:表(1)是测量人行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得出的数据,请完善表格中内容。

被测量运动方式路程(m )时间(s ) 速度(m/s ) 步行1500 1200 跑步 100 161.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在机械运动单元中属于重要内容和知识点,在中考中也占据较高地位。

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知识点精析 考点概览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

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测量平均速度考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如何设计并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中对各物理量的测量等知识。

2.中考题型分析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

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平均速度实验分析通过题干对平均速度计算或分析,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一般考点平均速度实验探究出现概率不高,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冷门考点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设计 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考点一:平均速度测量有关问题◆典例一:(2017·深圳)(1)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 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 ,所用的时间为2s ,则小车从A 到B 通过的总路程为 cm ,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注意: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 2. 两个物体运动的,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3.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地面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
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 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 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 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判断图中小车是否运动
小车是运动的
3.物体运动的判断方法: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
位置(距离或方向)是否变化(有变化则运动,无变化则静止)。
物体 位
参照物

变化:运动的 无变化:静止的
练一练
下列说法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C ) A.四季更替 × B.花开花谢 × C.流星划过夜空 √ D.生物的新陈代谢 ×
s 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 m/s ,在交通运输中常
用 km/h 作速度的单位。二者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
1是0、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 匀速直线运动 。对变速直线运动
的平均速度也可以用 v s 来计算吗? 可以 。
t
共36个空 A:4 B:5 C:7 D:9 11 13 14 16 18 20 22 23 25 27 29 31 32 34 36
的时间t1并记入表格。
3.根据测得的s1 、t1 ,利用公式v1
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s1 t1
算出小车通
路程 s1= 0.8m s2=
运动时间 t1= 4s t2=
平均速度 v1= 0.2m/s v2=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
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归纳1、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v=s/t其中s为一段路程,t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探究平均速度的实验,注意两点: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2、进行实验注意事项:①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②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必须专人操作。

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③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

④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②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

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③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④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⑤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

⑥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结果。

⑦整理回收器材。

3、实验结论①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②小车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不同,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v2③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算出小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④小车在任意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都小于最末端速度。

⑤各小组的测量值不同:不是误差。

其原因是: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⑥减小误差的方法: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

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课时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课时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含答案

第1.4课时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利用公式v =s t计算.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实验方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则可利用公式v =s t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注意: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斜坡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知识点一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原理:ts v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公式ts v =计算出小车在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①测量下车下滑时的平均速度;②探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化特点。

实验步骤:(1)如图,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 1。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 2,然后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2。

(5)记录实验数据并求出相应物理量。

分析与论证: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21v v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下半段路程的速度,从图中我们可看出下半段的路程213s s s -=,下半段的速度2121333t t s s t s v --==,三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依次是:123v v v >>。

实验结论:小车在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2.注意事项(1)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答: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2)斜面的坡度为什么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答:斜面坡度过小,小车可能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课后测试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课后测试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课后测试(附答案)知识点:1、实验原理:v=2、实验器材:秒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挡片3、斜面倾角小的好处:减缓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4、金属挡片的作用:便于确定小车到达的位置和到达该位置所用的时间。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小丽元旦去千佛山游玩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挂坠,她回学校问同学“这是什么金属做的呢?”小娟说“可能是铁的吧。

”小明说:“拿一块磁铁(俗称吸铁石)吸一下就知道了。

”小丽的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提出问题B .猜假设C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D .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2、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 - t 图象,对线段OA 、AB 、BC 、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 段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 .前 3 小时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30km/hC .BC 段汽车处于变速直线运动状态D .BC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 15km/h3、 A 、 B 两位同学骑自行车沿同一条直线向南行走,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 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两同学从同一位置O 点开始运动, A 同学比B 同学迟 3s 才开始运动B . A 同学的速度为 2m/s , B 同学速度为 1m/sC .第 5s 时两人同时到达同一地点D . 5s 内, A 、 B 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4、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物体在OA 段的速度为v 1 ,物体在OC 段的平均速度为v 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AB 段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 .v 1 =2m/sC .物体在BC 段通过的路程s BC =25mD .v 2 =2.5m/s5、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 - t 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2 ~ 4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② 3s 时甲在乙的后方③ 0 ~ 4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④ 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A .只有②③正确B .只③④有正确C .只有①④正确D .①②③④都正确6、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例题2 在“测量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
(填“加速”“减速”或“匀
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D段的路
程为
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
次测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8)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方案 是( )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 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vBC。
(填“>”“<”或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sAB=0.3m
tAB=0.5s
vAB=0.6m/s
vB=1.2m/s
sBC=0.9m
tBC=0.5s
vBC=
vC=2.4m/s
sCD=
tCD=0.5s
vCD=3m/s
vD=3.6m/s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答案】 (1)加速 不平衡 (2)1.8 1.5 < (3)4.8 (4)>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3.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 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 为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m/s。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 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 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注意对应关系。
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 以通过另外一种办法即时 测定、显示出来。如图所 示,A为可在斜面上自由 移动的小车,B为固定在 斜面一端位置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B利 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 同时刻小车A与它的 距离,这样计算机就 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 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
调整好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要使它从斜面上 中途滑下。做好小组内人员的分工,哪一个学生 操作小车,哪一个操作停表,哪一个记录数据, 要分工明确,并协调好。
练习用停表计时,先将小车放于斜面顶端, 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数数:“5、4、3、 2、1、0”;读到“0”时操作小车的同学释放小 车,负责计时的同学迅速启动停表计时,当听到 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立即按下停表,并报 出数值。应多练习几次,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 果更准确些。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 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 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
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v=

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 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 金属片。
如图所示的停表的秒针分度值是 1s ,量程是 3600 s。如图所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数 是 10 s。
如图所示的停表的秒针分度值是 0.1s,量程是 3600 s。如图所示的示数是 337.5 s。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路程和时间。
1.实验前的准备 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陡,这
样会使小车滑下的时间太短;坡度也不能太小, 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汇总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学问点汇总学问点一、基本概念1.试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试验原理:v=s/t3.试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依据公式v=s/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二、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难点:精确计时,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三、学问点归纳及解题技巧1.假如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v=s/t3.停表的运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要点诠释一:(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便利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肯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试验结果。

要点诠释二:(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状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四、学问拓展超声波测速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通常用刻度尺、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探讨中,还会用到其他一些技术来测量距离,如超声波测距等。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超声波的指向性强,因而常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超声波测距原理如下图所示。

放射器向某一方向放射超声波,在放射的同时起先计时。

超声波传播时碰撞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

依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仪器自动计算动身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平均速度的测量 知识讲解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平均速度的测量  知识讲解

平均速度的测量【学习目标】1.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2.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均速度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要点诠释: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要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 (2016•连云港)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 与运动时间t 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 .ab 段B .bc 段C .cd 段D .de 段【思路点拨】比较汽车运动的快慢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是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据此判断。

【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ab 与bc 段、cd 段相比,通过相同的路程,ab 段所用时间最短,因此,ab 段速度更大;cd 段与de 段相比,相同时间内,de 段通过的距离最短,所以速度更慢。

综上所述,在图中的四段运动过程中,ab 段的平均速度最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
点归纳
1、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公式:v=s/t
其中s为一段路程,t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探究平均速度的实验,注意两点:
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2、进行实验
注意事项:
①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②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必须专人操作。

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③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

④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②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

标好起点,测
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③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④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⑤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

⑥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结果。

⑦整理回收器材。

3、实验结论
①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②小车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不同,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v2
③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算出小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④小车在任意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都小于最末端速度。

⑤各小组的测量值不同:不是误差。

其原因是: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⑥减小误差的方法: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

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