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讲义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 第02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 第02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

第2讲古代中国的经济[构建体系][核心梳理]1.耕作方式(1)原始农业阶段: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没有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农耕工具:汉代:耦犁;唐:曲辕犁。

3.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4.古代水利灌溉(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风力水车等。

(2)灌溉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

[思维点拨]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

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4.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1.演变: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弱点(1)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3)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4.地位: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明清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构建体系][核心梳理]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主要行业:冶金业(铜、铁、钢)、制瓷业(青、白、彩)和丝织业(苏州、杭州)。

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4.突出成就(1)冶炼技术:春秋时期人们发明冶铁和炼钢技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专题 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专题 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突破点四 突破点五
考点整合·热点突破
-11-
考点整合•筑基础 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分析推理两柄+种粒+足窍+两辕+种乃自下→播种工具→耧车。 精准解答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根据材料“所盛 种粒,各下通足窍”,可知该农具为播种工具。A项为牛耕,C项为灌 溉工具翻车,D项为曲辕犁,均排除。B项是播种工具耧车,符合题目 要求,故选B项。 答案:B
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
古代中国的商 业与经济政策
2017 天津文综,2 2016 天津文综,2 2016 天津文综,4
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以及解读相 关图文史料的能力;学科素养的 考查主要包括历史解释、史料实
证等方面
考点整合·热点突破
-4-
突破点四 突破点五
考点整合•筑基础 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海禁”与 闭关锁国
明朝开始实行,清朝前期更加严格地限制对外贸易
突破点四 突破点五
考点整合·热点突破
-21-
考点整合•筑基础 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2.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以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 价值取向。 (2)在土地问题上,很多王朝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 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 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到宋元 ③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
进了棉纺织技术
突破点四 突破点五
考点整合·热点突破
-7-
考点整合•筑基础 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题汇编02古代中国的经济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题汇编02古代中国的经济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2012课标,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013课标Ⅱ,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013课标Ⅱ,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014课标Ⅰ,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2014课标Ⅱ,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015课标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015课标Ⅰ,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5.生产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工具简陋。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
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
。封建(fēngjiàn)
③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自给。自足土地私有制 ④影响:积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在封(zì建社jǐ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
为沃野。③(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田百亩,
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
【问题】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第十四页,共36页。
【解答】 (1)明问题,找条件:本题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一个是导 致该现象的原因,“原因”回答的依据既有材料又有所学知识。 (2)提信息,找关键: ①中时间为“西周”,当时主要农具是耒耜,一人最多能耕种十亩地。 ②中时间为“战国时期”,秦国使用水利灌溉之后,关中(Guānzhōng)成“沃野”。 ③中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改革家,表明当时使用“牛犁”之后,一家五口可种百亩地, 粮食产量也大为增加。 综上所述可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其原因与水利兴修、农 具改进及社会改革密切相关。 (3)联所学,找关联: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 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青农铜具,但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石锄、石犁仍是重要 (qīn
(3)铁犁牛耕
gtón
①春秋战国:开始使用 铁农g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又出现犁壁和耧车。

《大高考》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第一部分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大高考》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第一部分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知识· 巧记速记
重点· 突破方法
综合· 研判思路
巧学妙记
古代商业的发展可归纳为“五先”与“五后”五个变化
知识· 巧记速记
重点· 突破方法
综合· 研判思路
【易错易误】 1.唐代的“柜坊”是兼营旅店的货栈和交易场所。( × )
剖析
“ 柜坊 ”不是兼营旅店的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
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2.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 (√) 剖析 北宋的东京坊、市界限不复存在,营业时间不再受限
知识· 巧记速记
重点· 突破方法
综合· 研判思路
巧学妙记
古代手工业可归纳为“三个三”
知识· 巧记速记
重点· 突破方法
综合· 研判思路
【易错易误】 1.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主导地位。( × )
剖析
明代前期以前,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代表
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占据主 导地位,并孕育出了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 “ 计日受值 ” 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2.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都面向市场。( × ) 剖析 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 的需要,不进入市场,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
重点· 突破方法
综合· 研判思路
(2)制瓷技术 ①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时,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南北朝时,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南青北白 两大制瓷系统。 ④唐朝时,已形成_________ ⑤宋朝时,出现了五大名窑。 ⑥明清时期,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
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1)冶炼技术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 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 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总结讲义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总结讲义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总结讲义专题线索1.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思想和经济发展共性原因(1)一种经济制度土地制度。

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2)两种重要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两种经济思想农本思想和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

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的一种冲击。

(4)各时期经济发展共性原因①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②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③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④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⑤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1.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发展状况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同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却茁壮成长,并最终整体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原因如下:(1)中国①经济上:自然经济的超常稳定性。

②政治上:受“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严重阻碍。

③思想上: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重儒轻贾、“重农抑商”等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往往是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

(2)欧洲①经济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性。

②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产生,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③外交上: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④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件-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件-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

徭役横作,政令不行,上下相诈, 公田不治。
牛耕)
——《汉书·食货志》
井田制的瓦解
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是直接原因;
战争频繁加速其形成。
(2)形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相地而衰征, 则民不移。—— 《国语·齐语》
把劳役地租改成了收取实物地租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
出现的时间:距今一万年;农作物:南稻北粟 材料一: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白虎通》
神农氏塑像
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
古代中国两大农业区分类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2.中国早期农业的发展
隋唐五代 北方已经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出现高
时期
转筒车,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立井水车(北方)
高转筒车(长江流域)
宋代
出现水转翻车
明清时期 出现风力水车
宋代水转翻车
明清风力水车
5、农业经验总结:
汉代《氾胜之书》→魏晋《齐民要术》→宋元 《农桑辑要》→明清《农政全书》
6、:农业气象知识的认知
(2020.7·浙江高考·2)中 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 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 著名的工程。观察右图(局 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 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
(2016·海南高考·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 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 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 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江苏省专用)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江苏省专用)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
)
答案 B 根据题干材料,淮北农耕经历了从唐宋时期的“稻垄泻泉声”“水阔人间熟稻天” 到清代“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田水利工程的破坏 和人们对土地的过度开发,这折射出政府的作为不合理,由此判断B项正确。A、C两项与题意无 关,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命题评审 本题中的史实在教科书中没有涉及。元朝以来,为确保对南方经济资源的控制,统治
者开辟了漕运和海运通道。为确保南北漕运的畅通,政府在淮北地区多次兴修大规模水利工程,
对淮北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淮北地区无法种植水稻的主因是工程性缺水,而 非资源性缺水。本题以淮北地区的水稻种植状况为切口展示该地区的农耕变化,落脚于这种变 化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所致。
3.(2013江苏单科,1,3分,易)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 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 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
方法技巧 解答本题可分为两步:一是判断该“水车”是哪一灌溉工具;二是认识这一灌溉工具 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灌溉史上的地位。判定灌溉工具时应抓住“衔尾鸦”“蜕骨蛇”这两个形 容其形状的词语和“翻”“推”等体现其使用方法的词语,由这些词语可以判定这一灌溉工具 是翻车。
2.(2015江苏单科,4,3分,0.61)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 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 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师用书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师用书

第2讲权力支配下的农耕文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立德树人/多维思考/导向教学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来看: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生态理念和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当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借鉴古代的经济政策,发挥政府在农业和商业中的积极作用,对于促进农业和商业的产业转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来看:“一带一路”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以其连接的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而光耀人类文明的史册。

如今,中国以互尊互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诚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个宏伟的战略构想,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全新的生命,承载着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也符合全球区域合作的时代潮流。

从近三年的高考命题点来看: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的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土地制度、生存空间逐渐变动的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重大转型时期的商业发展是本专题的热考点。

复习备考时,既要对教材主干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又要注重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关注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的历史变动、制度或社会结构的变迁,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高度认识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征。

线索一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国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两者均是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高考历史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古代的中国经济

高考历史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古代的中国经济

[经典考题领悟好]
[例1]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Ⅱ)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
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 代 A.中央集权弱化 C.土地兼并缓和 B.流民问题严重 D.自耕小农衰退 ( )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抓关键:汉唐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不抑 兼并”,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第二步:析选项
选 项 A
对应度 干扰 选项 干扰 选项 干扰 选项 正确 选项
判断理由 “禁令”是禁止商人占有土地,没有涉及限 制商人经营范围 题干材料未涉及赋税问题,增加赋税收入与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无关 “贾人有市籍”表面上看是加强商人户籍管 理,实际上是禁止商人占有土地 汉代政府规定商人不得占有土地,目的是防 止商人兼并土地,如果有人违反,就要没收 其田地与财物,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小农经济
工商食官 坊市制度
在西周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的发展 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来被 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 产生于战国,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阻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重农抑商 “海禁”
闭关锁国
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明代中期以后实行,清代前期更加严格限制对外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主干知识要记牢]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经济 1.模式和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自给自足。 2.农业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铁农具的出现提 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2.“市”的发展 (1)秦朝:已经有了管理“市”的法律。 (2)汉朝: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设市令(或市 长)进行管理。 (3)唐朝:“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主要城 市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4)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城市的经济功能 大大增强。 (5)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道兴起了一大批以 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晋商、徽商成为当时著名的商帮。

高考一轮复习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高考一轮复习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癿商业和经济政策
•考纲 1.商业癿发展。2.资本主义萌芽不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 1.古代商业活动
时间 远古 商代 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表 现
西周 春秋战国
交易活劢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 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汉代
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劢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 2.读表 • “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 名称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时间 不 同 点
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 穿封建社会始终
明代中期出现,到清 朝进一步加强
抑制中外交往,维护 封建专制统治
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 目的 统治基础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 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 来侵略,维护国家主 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作用 权;但限制了中国与 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 世界的交流,导致中 发展起阻碍作用 国的落后 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 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都导致了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
含义
沿革
影响
• 2.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出现 表现 特征 明代丝织业发达癿江南地区 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和__________癿发展 雇佣劳动 关系癿存在,地区性、丌平衡性突出 ①政府采取控制和掠夺癿手段压制工商业 雇佣 ②“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癿影响
缓慢原因
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的变化 • 商业场所: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 • 交易媒介:先物物交换,后一般等价物,最后 货币固定为金银。 • 商人组织:先亲缘组织,后业缘组织。
影响
①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②新的经济因素和__________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专题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2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专题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2

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发展与繁荣 从魏晋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朝烧制出白瓷 南北朝 (2)隋唐:制瓷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到宋元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夏商周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传统农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春秋战国 (2)生产技术:注重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松动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
策 明清
萌芽的发展——固守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秦汉
西汉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隋唐 宋朝 明清
唐朝丝织技术高,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 风格
品种繁多,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 格,图案生动活泼
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细密精致的缎成为 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二、民间手工业
1.类型 (1)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于 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 间消费的产品。
(2)局限性:地主的剥削重,政府的赋役重,抗灾能力弱,农民极易陷入贫 困;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 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考点一: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政策
知识梳理
二、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 的土地国有制。
二、“海禁”政策
原因
表现
影响
明朝“海禁” 清代“闭关锁国”
明太祖担心流 人民不得擅自出
亡海上的敌对 海与外国互市,
势力勾结倭寇, 对外贸易只能在
危及统治
官方主持下进行
为对付东南沿 海的抗清斗争; 政府认为天朝 厉行“海禁”, 上国无所不有, 禁止官民私自出 无需与外国进 海 行贸易
(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 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 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 萌芽的滋长 (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 流
4.古代中国土地政展的关系;
策的调整及作用;
5.古代经济重心南
9.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区域性差异; 10.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 11.明清商业发展的表现; 12.赋税政策的影响; 13.两汉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14.宋代地方官员的重农抑商思想。

(新课标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案 人民版

(新课标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案 人民版

尚水作品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 习 资 料 专 题专 题 二 古 代 中 国 的 经 济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 生产工具的改进2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形式 君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 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发展 土地 兼 并 是 地 主 扩 大 地 产 的 主 要 途 径 宋 初 实 行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明清时期 土地买卖 现象普遍 后果 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导致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2 耕作技术两汉 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 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 作 的 一 年两 熟 制 有 些 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4 灌溉技术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 白渠和 龙首渠等灌溉工具 曹魏时期改制翻车 唐朝时创制筒车 宋 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5 农耕方式的演变 商周时期 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的集体耕作 春秋战国以来 个体农耕 经营模式 拥有部分土地 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并与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 评价 小农经济使农民生活比较稳定 有较高的生产积极 性 但长期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统治者压榨下易 破产产品及流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铁 犁 牛耕 技 术 的 出 现 和 推 广 封 建 土 地 所 有制的确立特点分散性 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稳定性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封闭性 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脆弱性 易受天灾 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落后性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 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 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影响 小农经济是我 国 封 建 社 会 农 业 生 产 的 基 本 模 式 是 两 千 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关系到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考点二 手工业的发展 ( 二) 土地制度1 商周时期———井田制纺丝织业中国素有棉纺织业项目续表(二)主要成就(三)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征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2官营私营和家庭田庄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3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5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6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现相应的变化归纳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考点三商业的发展(一)市场的发展1秦至唐代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2秦代有管理市的法律汉代有专门管理市的机构3南北朝时期草市出现并由政府管理唐代夜市繁荣4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庙会集市繁荣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5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二)城市的发展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商业集中的趋势2汉朝的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3唐朝时除了长安和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以外扬州也曾经雄富冠天下4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5明清城市中商业繁华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兴起以江南为盛(三)商业发展的特点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2城市的发展随商贸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3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4商业与商人的命运总是与政府的商业政策紧密相连尚水作品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7考点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从程度上看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出现在个别地区的个别行业部门是十分微弱的从地位上看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状态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一)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的条件2产生的途径手工业者扩大生产规模雇人进行商品生产如在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机户开设机房雇人进行生产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富有商人打入生产领域直接雇人组织商品生产如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出现暑袜店的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店主与小生产者之间形成雇佣关系3特点从区域和行业上看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纺织行业4发展缓慢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根本原因是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二)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的发展2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3推行:商鞅变法时首倡为历朝沿用明清时期强化4主要表现:贬低商人地位限制经营范围征收重税等5影响积极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三)“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表现:海禁指禁止民间对外贸易只准官方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指禁止国人私自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乾隆时期仅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2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也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封闭落后尚水作品比较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图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24主题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仕女续表处于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同时受政府商业政策的制约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缓慢两宋时期市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历史市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结论但始终未突破农耕文明的限制延迟了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步伐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古代经济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古代经济课件
第二十二页,共29页。
海禁(hǎijìn)闭关锁国:
原因: 表现(biǎoxiàn): 影响: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11.导致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
原因(yuányīn)有
①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②
清初东南沿海人民的反清斗争
③日益严重的东南沿海倭患
④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人来往危及清
朝统治
A.①②④
明朝:
“交子”
清朝:
“商帮”
第十二页,共29页。
11.关于古代“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
是:①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
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②汉代进行(jìnxíng)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③隋朝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唐代
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④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
间上的限制
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关注人类整体而不是局 部(或全球史观)。 有利于把握人类文明的整体特征,承认人类文 明的多样性; 尊重(zūnzhòng)各国历史,平等对待各国历史。
第十八页,共29页。
城市(chéngshì):
兴起: 发展: 职能(zhínéng)变化: 影响:
第十九页,共29页。
重农抑商:
群体 C.商帮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D.商帮以会馆、公所为联络、计议之所
第十五页,共29页。
(1)根据(gēnjù)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 明你支持或反对“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 (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观点的主要理由。
支持: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 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 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①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讲义[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考点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耕作方式的演进与影响错误![易错提醒]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

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社会属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1. 主要土地制度⎩⎪⎨⎪⎧ 商周时代:井田制具有土地所有形式由公有 向私有过渡的特征。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

北魏到唐:均田制实质上是封建的土地国 有制。

2. 土地兼并及影响⎩⎪⎨⎪⎧ 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 的现象,宋代以后尤其严重。

土地私有制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疯狂的土地兼并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破坏,社会 动荡不安。

使“平均”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 中的重要内容。

主题一 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讲史料史料一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吠亩之勤。

——《国语·晋语》 史料二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一一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

——李群《农业科技史》导读 史料一中“吠亩之勤”说明牛耕技术的出现。

史料二中的“整地……”等信息说明了农业技术非常细致。

练史料史料 (2012·四川高考,节选)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答案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主题二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2.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

3.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4.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和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其破产。

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讲史料史料一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任,多治麻丝葛绪,綑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导读史料中农夫→“耕稼树艺”;妇人→“纺绩织任”及“此其分事也”这些信息说明了男女分工劳作的情况,由此可知早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史料二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导读史料从农民徭役重、农业单位产量低、赋税重、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等方面叙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从本质上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练史料(2014·广东高考,节选)史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史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探究: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史料一和史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答案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不同:史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史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

1.(2014·福建高考)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答案 C解析农耕作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图片体现了皇帝重视农业,以农为本的理念,故选C项;A、B、D三项虽是从不同角度得出的认识,但都不能体现“核心信息”,故排除。

2.(2013·江苏高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 B解析题干材料叙述了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因此A项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的表述错误;也不能由此断定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C项表述错误。

河南辉县出土了一些铁农具,但不能因此断定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该地,排除D项。

铁农具的出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答案为B项。

3.(2013·安徽高考)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

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 B解析图表反映了从汉至唐的水利兴修,除隋朝存在时间较短,水利兴修较少外,水利兴修总体呈发展趋势,而水利兴修是农业发展水平的体现。

4.“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中“土地的平均分配”“避免……土地兼并”等信息可知,这一制度应是均田制。

5.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

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

”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D.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答案 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明朝以法律形式保护耕牛和马,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

这种保护本质上说明了明朝的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故选D。

考点2 手工业的发展1.基本类型⎩⎪⎪⎨⎪⎪⎧ 家庭手工业: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

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

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成为职业世袭的“匠户”。

2.手工业部门与成就(1)纺织业⎩⎪⎪⎪⎪⎨⎪⎪⎪⎪⎧①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②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③汉代花色品种多样,丝织品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④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也相当大。

⑤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⑥元代黄道婆创造新式纺车,推广织造技术。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⑦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而且出现了雇工和自由劳动力市场,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 芽开始产生。

(2)冶铸业⎩⎪⎪⎨⎪⎪⎧ ①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②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

③战国中期后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④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

⑤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

⑥北宋时期有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制陶业⎩⎪⎨⎪⎧ ①原始时代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 工艺水平很高。

②唐代美术陶制品“唐三彩”风行一时。

(4)制瓷业⎩⎪⎪⎪⎨⎪⎪⎪⎧ ①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原始青瓷。

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 渡阶段。

③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有青 瓷和白瓷两大体系,代表是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④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

⑤清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 期,烧制技术达到顶峰。

⑥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路外销的重 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归纳总结] 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四大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主题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7.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讲史料史料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导读史料表明明代中后期,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民营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