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2
最新整理心源性休克护理常规
最新整理心源性休克护理常规
心源性休克护理常规一、执行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将头与腿分别抬高30°〜40°,以防膈肌及腹腔脏器上移,影响心肺功能,病人也较舒适。
三、给予精神安慰,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四、高流量吸氧4 〜6L/min 。
五、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便于治疗抢救。
六、密切观察神志、面色皮肤、呼吸、血压、心率、尿量及中心静脉压变化,做好记录。
有条件者可置于监护室观察。
七、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禁用热水袋保温,宜加盖被子。
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八、根据医嘱给予活性血管药,如间烃胺、多巴胺等提升血压。
收缩压恒定维持在12〜13.3kpa 或稍高。
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滴速和浓度,滴速不宜超过每分钟30 滴,以防加重心力衰竭或引起肺水肿。
九、熟悉各种抢救药品和器械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及时有效的进行
抢救。
ICU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
ICU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ICU(重症监护室)护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和复杂的护理工作,主要是为病情危重及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提供全面、综合和个体化的护理。
在ICU中,常见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接下来,我将介绍ICU护理中的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1.心血管疾病护理常规:-监测病人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评估心脏功能。
定期观察心脏超声图像。
-监测血液动力学,例如通过测量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等来评估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状态。
-维护通畅的气道,提供适当的氧气供应并监测氧饱和度。
-管理心血管药物,例如血管加压药物、抗心绞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2.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监测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气道压力和血氧饱和度。
-维持通畅的气道,例如定期清除气道分泌物、拨通痰栓等。
-辅助通气,例如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监测血气分析,评估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情况。
-引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并提供必要的康复护理。
3.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监测神经系统状态,例如瞳孔大小和反应、神经肌肉状态等。
-管理脑压增高疾病,例如脑疝、颅内压增高等,通过降低颅内压力、维持脑供血等措施进行治疗。
-防止低氧缺氧,保持充足的氧供给,维护血氧饱和度。
-提供优质的护理环境,保证患者安静、避光、安静,减少刺激。
除了以上列举的常见疾病,ICU中还可能遇到其他疾病,例如感染、创伤、中毒等。
针对不同的疾病,护理常规也会有所不同。
总之,ICU护理是一项非常细致和复杂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此外,ICU护理还需要与医生、药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密切合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心内科护理常规
第三节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症状观察胸痛、胸闷、气急、心悸等,并注意观察其部位、性质与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
2、体征观察根据医嘱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并注意观察心律及脉律有无异常。
注意观察水肿的消长、尿量的变化。
1、观察病人的活动能力。
2、观察病人使用各种药物后的反应。
[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保持病人清洁卫生,定期更换病员服,做好危病人口腔护理及保留导尿病人会阴部护理。
2、休息及卧位危重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平稳者指导其采取适合于个人的活动方式。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心衰患者取半卧位,长期卧床病人建翻身卡,每两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一次。
3、饮食护理根据医嘱指导病人的饮食,以高维生素、易消化为宜,少量多餐,鼓励病人进食适量新鲜水果及蔬菜。
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给予低钠饮食。
4、氧疗护理根据医嘱予以吸氧,非严重缺氧患者采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2-4L/min,严重缺氧患者予以面罩吸氧,急性肺水肿患者必要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吸氧期间做好鼻腔护理,保持鼻黏膜的清洁湿润;每日更换鼻导管和湿化液、瓶,双腔鼻导管每日碘伏面前涂擦出气孔,每周更换鼻导管。
5、排便护理鼓励长期卧床患者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
便秘患者根据医嘱给予缓泻剂、开塞露肛注或低压温水灌肠。
根据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皮肤护理对于入院时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患者应检查皮肤的完整性,注意预防压疮。
卧床病人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元整齐、清洁、干燥,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7、用药护理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用药方法、药物作用及副作用,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利尿剂应用中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扩血管药物应用时应定时测量血压,嘱患者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抗凝药物使用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现象;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前应监测心率/脉搏,如低于60次/分应暂停发药并报告医师。
心内科 常见病护理常规
心肌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 休息轻者适当休息,明显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伴心力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
2 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卧位,并给予氧气吸入。
三、病情观察1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时,应及时配合抢救。
2注意有无栓塞症表现。
如肺栓塞时可出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等;脑栓塞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及运动障碍;肾栓塞时可出现血尿、腰痛;肢体动脉栓塞时可出现皮肤温度下降、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律失常者按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四、药物护理1 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2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严密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3 应用洋地黄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
4 应用抗凝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五、健康教育1限制体力活动,避免劳累,预防各种感染和毒素对心肌的损害。
2 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
3 保持大便通畅。
4 坚持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5 定期复查。
风湿性瓣膜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 休息心律失常伴有心功能三级以上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并做肢体主动和被动活动。
2 饮食给予低盐、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三、病情观察1 观察患者有无神志改变,注意疼痛程度及部位、四肢活动度,以判断有无栓塞。
2 注意体温、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及瘀斑,应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3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应注意有无中毒反应,使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及定期监测电解质的变化。
4 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四、二尖瓣狭窄行球囊扩张时按球囊扩张手术护理常规五、健康教育1 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2 预防风湿热发生,控制风湿活动。
3 坚持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4 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5 定期复查。
心脏电复律术护理常规一、目的心脏电复律是利用电能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变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分同步和非同步电复律。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常见的护理问题: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肌缺血、心脏收缩力减弱有关。
2.液体过多与水钠潴留、尿量减少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供血不足、氧供需失调有关。
4.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5.气体交换受损与肺瘀血、肺的顺应性减退有关。
6.睡眠型态紊乱与疼痛、周围环境改变有关。
7.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饮食习惯不良有关。
8.知识缺乏缺乏卫生保健知识。
9.焦虑与疼痛、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10.潜在的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
二、观察要点:1.观察病人疼痛,心悸或胸闷发作情况,评估并记录病人的活动能力。
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及节律变化。
2.评估病人的血压,呼吸形态,有无紫绀,周围血管的灌注量,精神状态。
3.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出入量及每日空腹体重。
评估并记录水肿情况,水肿部位和程度。
4.评估呼吸困难、咳嗽、痰的性质,呼吸频率、出汗、呼吸音、记录评估内容。
5.评估并记录病人的睡眠状态。
三、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心力衰竭,气喘明显者取端坐位休息;恢复期仍以卧床休息为主,适量活动以耐受为宜。
2.饮食与排便:提供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根据水肿程度限制钠及水分的摄入。
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勿用力。
3.基础护理:保持口腔、皮肤清洁(三短六洁)。
(二)症状护理胸痛、胸闷、气喘等。
(三)氧疗的护理(四)药物治疗的护理根据医嘱使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药物,指导病人掌握药物的疗效、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必要时通知医生。
(五)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六)心理护理四、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指导。
2.生活和活动指导。
3.心理指导。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告诉病人体力和精神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恢复。
督促病人坚持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心功能I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必须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心功能II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强调下午多休息,可不影响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心功能III级严格限制一般体力活动,每天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心功能IV 级须绝对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生活由他人照顾。
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运动。
注意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二、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根据病情,适当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量,注意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三、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体温、呼吸、咳嗽、咳痰的量及性质、尿量、周围循环情况等。
四、呼吸困难者可给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的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必要时应取半卧位;肺水肿的病人应取端坐位,并可吸入经50%酒精湿化的氧气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改善通气效果。
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服用洋地黄类药物者,服药前应测心率,心率低于60次/分者,暂停服一次;应用扩血管药物者,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利尿剂者应记录好出入量,注意水电平衡;六、根据护理级别,加强病室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病情变化应分秒必争,配合医生立即抢救。
七、长期卧床及全身浮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按时协助翻身,防止发生褥疮。
八、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仪器,放于固定位置,药品要齐全、足量,并定期检查数量及有效期;保持仪器性能完好。
九、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及除颤器的应用,掌握心电图知识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抢救措施等。
十、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病人正确配合治疗。
注意保持病室的安静、清洁,湿温度适宜;减少探视,预防交叉感染,并注意防止增加心脏负担的各种诱因。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常规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常规
护理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
一些护理常规,有助于患者管理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1. 饮食控制:
- 低盐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量有助于控制血压。
建议患者避
免食用过多的加工食品和高盐含量的食品。
- 低脂饮食:选择低脂食物,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2. 体重管理:
- 维持健康体重:减轻超重和肥胖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3. 戒烟和限制饮酒:
- 戒烟: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害。
鼓励患者戒烟
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限制饮酒:饮酒过量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问题。
建议患者限制每天饮酒量,最好遵循医生的建议。
4. 定期运动:
- 适度的有氧运动:建议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度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脏和肺部功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5. 控制血压和血糖:
- 血压控制:对于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并采取措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积极管理血糖水平可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6. 定期体检:
- 定期随访医生:建议患者定期进行体检,检查心血管状况并调整治疗计划。
以上是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常规,通过遵守这些措施,患者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1.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相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护理常规包括:
-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及时发现异常。
-鼓励患者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饮食。
-教育患者注意锻炼,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定期复诊,控制疾病的进展。
2.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
护理常规包括: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清理痰液。
-监测患者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的变化。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雾化器和呼吸训练器,有效缓解呼吸困难。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提高肺部功能。
3.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
护理常规包括:
-促进消化,鼓励患者采用小而频的饮食。
-监测患者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给予缓解。
-教育患者避免过度进食、饮酒和辛辣食物,定期复查胃镜。
4.内分泌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监测患者的血糖、甲状腺功能等生化指标,及时调整药物治疗。
-教育患者控制饮食,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定期进行锻炼,控制体重,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培养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
以上仅列举了几种常见的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疾病的护理常规需要了解和掌握。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进行个性化的护理,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心内科护理常规
内科护理常规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难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
2 、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坐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等。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
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37.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1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7、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8、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要进食。
重危患者喂饮或鼻饲。
9、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10、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它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11、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2、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3、对于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14、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5、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附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率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6、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
心内科护理常规范文
心内科护理常规范文心内科护理是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的全面护理,包括了病情评估、药物管理、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测、心理护理以及病情教育等方面,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保障患者的康复。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常见心内科护理常规,详细介绍心内科护理的具体内容。
1.病情评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是心内科护理的首要任务。
包括了患者的主诉、病史、家族史的了解,全身状况的检查以及心肺听诊、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查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病情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药物管理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疾病稳定和控制症状。
护士需要掌握和了解常用的心血管相关药物及其用法用量,包括抗高血压药物、抗心绞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在药物管理方面,护士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的药物清单,确认患者是否按时按量服药,并及时观察和记录药物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
3.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是心内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了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的监测,以及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尿量等。
护士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对于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还需要定期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
4.心电监测心电监测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
护士需要熟悉心电图的操作和解读,能够进行心律失常的判断和处理。
对于需要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冠脉造影、心导管检查等特殊检查前后的心电监测,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5.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需要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对于行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术前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手术恐惧感。
6.病情教育心内科护理还包括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病情教育。
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疾病的原因、病情发展和治疗方案等,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理解疾病,增强合作意识。
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护理常规第一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
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的严重类型。
1. 紧急处理(1)病人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
(2)持续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氧流量4~6L/分,病情稳定可改成1~3L/分,逐渐间歇吸氧。
(3)监测: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除颤器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4)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通畅。
(5)镇痛:尽快解除病人疼痛,可根据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mg 或皮下注射吗啡5~10mg,必要时1~2小时后再注射1次,以后每4~6小时可重复应用,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
2. 再灌注治疗的护理迅速准确执行溶栓疗法,用药前注意出血倾向,溶栓后严密观察再通指标。
3. 病情观察(1)持续观察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必要时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2)尽早发现病情变化①心律失常:常见为室性心律失常,以发病24小时内最为多见,密切观察心电图有无频发室性期前收缩(>5次/分),成对出现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次的易损期(R-on-T)等心室颤动的先兆。
②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速、大汗、烦躁不安、尿量减少(20ml/小时),甚至晕厥,为休克的表现。
③心力衰竭: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
4. 药物护理(1)溶栓疗法严格掌握禁忌症、适应症,密切观察出血倾向。
(2)控制休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补充血容量,控制输液速度。
(3)在梗死发生24小时内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心血管专科护理常规
2020/4/9
11
临床表现特点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所致 的临床综合征。
2020/4/9
12
☆症状
(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较早出现的主要症状。
⊙劳力性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最先仅发生在重体力活动时, 休息时可自行缓解。正常人和心衰病人劳力性呼吸困难之 间主要差别在于后者在正常人活动量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 的加重。随左室功能不全加重,引起呼吸困难的劳力强度 逐步下降。
心血管内科 专科护理及用药护理
2020/4/9
1
责护办理入院
2020/4/9
2
入院六测
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 身高、体重
2020/4/9
3
入院评估、高危告知
评估
沟通
2020/4/9
4
人 员
环
入院
用
境
介绍
品
制 度
2020/4/9
5
一、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病情分级护理。心功能Ⅰ级、Ⅱ级者,应注意休 息;心功能Ⅲ级、Ⅳ级或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 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老年人可出现意识模糊、 心衰竭时出现少尿,或血尿
记忆力减退、焦虑、失眠、 素氮、肌酐升高并有肾功能
幻觉等精神症状。
不全的相应表现。
2020/4关的心肌梗死,特别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 梗死、乳头肌、室间隔破裂穿孔等;
▽ 2、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穿孔所致瓣膜性急性反 流;
2020/4/9
20
2 、注意病人体位
◇护士一旦发现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首先协助患者采取 坐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休克患者除外)以减少回心血量, 增加肺活量以利于呼吸,使痰液易于咳出。
心内科护理常规
06
CATALOGUE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血管疾病的成因、常见症状、治疗方 法及预防措施,以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意识,减少不良 生活习惯对病情的影响。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 患者及家属选择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食物,控制 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特点
心内科护理常规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它基 于医学知识和专业实践,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标准 和流程,以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全面、有效的护理。
心内科疾病分类
心血管疾病
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 失常等。这些疾病通常与心血管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
01
02
心肌病
如心肌炎、心肌病等,这些疾病主要 与心肌的炎症或功能障碍有关。
心内科护理常规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30
目录
• 概述 • 常见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 特殊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01
CATALOGUE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心内科护理常规是指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评 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一系列护理操作和流程。它 是心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预后效果。
03
心脏瓣膜疾病
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狭窄等,这些 疾病涉及到心脏瓣膜的结构异常。
心律失常
指心脏的节律出现异常,包括心跳过 快、心跳过缓或心律不齐等。
05
04
冠心病
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 氧而导致。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早安,朋友们。
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心内科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方面的护理常规。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将病危病人病情通知家属。
做好入院介绍。
三、心功能一级者适当休息,避免过重体力活动;心功能二级病人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应注意休息。
心功能三级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四级者体力活动完全丧失,须绝对卧床休息,并注意精心护理,避免不良刺激。
四、测量脉搏、心率、心律,一般测1分钟,如脉搏不规则,应连续测2分钟,有脉搏短绌时,需2人同时测心率与脉搏,并做好记录。
五、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并取半卧位。
肺水肿病人可吸入经20%—30%酒精湿化的氧气。
六、给无盐或低盐饮食,严重水肿者应限制摄水量。
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禁烟、酒、浓茶、咖啡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七、病室要安静、清洁并减少探视。
八、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体温、呼吸、尿量、体重、咳痰量及性质的变法,记录出入量。
九、长期卧床及全身水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
床铺要平整,定时翻身,动作轻柔,避免病人用力而加重心脏负荷。
十、用洋地黄类或奎尼丁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给药时间及药物剂量。
每次给药前前应数心率。
遇心律突然变化、变慢或不规则时,应考虑洋地黄、奎尼丁药物中毒。
如心律<60次/分,可先停药并通知医师,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晕、视物不清、黄视、耳鸣、心律不齐等中毒表现。
十一、备好各种与急救有关的器械和药物,如心电图机、除颤器、血液动力学检查装置、氧气、吸痰器、强心剂、镇静剂、抗凝剂、升压药及抗心律失常等。
仪器要放在规定位置,药品要齐全,并经常检查,保持足量。
十二、掌握心肺复苏术和一般心电图知识,熟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处理原则。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1.疾病教育: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疾病教育,包括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和体征、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疾病。
2.饮食调理:根据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方案。
控制摄入的总能量,限制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高糖等食物的摄入。
鼓励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患者应避免食用油炸、油腻、辛辣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和均衡性。
3.锻炼计划:制定适合患者的锻炼计划,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天坚持30分钟到1小时。
患者还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体力活动。
6.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查和病理生理学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同时,加强对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的检查和管理,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7.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非常大,患者应尽量戒烟戒酒,或限制烟酒的摄入。
鼓励患者参加戒烟戒酒的康复辅导活动,以增加戒烟戒酒的成功率。
8.定期体检: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同时,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特殊检查,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9.疾病防控:患者应避免疲劳、压力大、情绪激动等情况,以减少疾病的发作。
注意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尘埃,预防感染。
10.定期复诊:患者应定期复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定期复诊可以及时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护理。
通过疾病教育、饮食调理、定期锻炼、情绪管理、药物管理、定期检查、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疾病防控和定期复诊等常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心血管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了解病人主诉,有无胸闷、胸痛、心慌气急,并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2.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
3.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
4.抢救用品五固定,即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时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
5.氧疗护理:一般缺氧病人遵医嘱给予氧疗;急性肺水肿病人采用配置30%-50%酒精湿化间断吸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或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6.排泄护理:鼓励卧床病人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食物,养成每日排便习惯。
连续数日未排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对危重病人记录24小时尿量,定时测体重。
7.生活护理: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病人,协助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
8.休息及卧位:重症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逐渐床上活动乃至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体位,心功能不全者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9.饮食护理:宜给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
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限制钠盐的摄人。
10.药物护理: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正确指导服药。
11.心理护理:护士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病人,做好充分的解释、安慰工作,避免他人谈论任何令病人烦恼、激动的事,协助病人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12.健康指导:(1)向病人及家属宣传有关的防治与急救知识。
(2)鼓励病人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
(3)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睡眠,避免任何精神刺激。
(4)根据不同疾病指导病人选择不同的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
(5)安装起搏器的病人应随身带好保健卡,冠心病病人应随身备好急救药。
(6)病人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1.急性期监护:患者被收入危重监护病房,应用监护仪对其进行连续的心电、血压、呼吸、血气和生化等监测,一旦发现导致心室纤维颤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各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及时予以纠正;每日检查除颤器、呼吸机、临时起搏器的功能是否良好,并置于备用状态,备好备齐抢救车内的各种抢救物品。
2.一般护理:急性心梗发生后,第1周应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视,保持情绪稳定,进食、洗、漱、大小便均给予协助;第2周可在床上做四肢活动,日常活动均在床上进行;第3~5周可在护士帮助下开始室内活动,应尽量少探视,以避免不良刺激。
卧床期间,要做好肢体的活动锻炼和皮肤护理,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等并发症;保持大便通畅;进半流质饮食,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产气少、含适量维生素和纤维素,一定要避免过饱和便秘。
3.镇静止痛:心梗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护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
疼痛时要尽快止痛,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
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
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
4.吸氧: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急性心梗时动脉血氧下降,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的面积的扩大,所以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非常重要的。
吸氧速度和流量根据病情而定。
一般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d,流量为4~6L/min,以后可间歇吸氧,流量为1~2L/min.5.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总量:24h液体总量不超过1500ml,滴速不超过30滴/min,过量及过速输液可致心脏负荷过重,导致肺水肿、加重患者的病情。
6.溶栓护理:溶栓期间要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抗凝过度引起的出血情况: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斑及患者大小便颜色及呕吐物,特别注意患者意识、瞳孔有无异常变化,以观察有无颅内出血。
此外还应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7.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突然,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为此患者需要一个安静、整洁、舒心的治疗护理环境,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同时,要鼓励患者调整心态,坚定战胜疾病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
医护人员要满腔热情,使其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按内科系统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1.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
2. 监测心电图,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3.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有无心排出量减少的症状。
【症状护理】1.用药护理:遵医嘱准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观察疗效。
2.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进行心电监护,护士应熟悉监护仪的性能、使用方法,要注意有无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师,做出紧急处理。
3.阿一斯综合征抢救的护理配合(1)立即叩击心前区及进行人工呼吸,通知医师,备齐各种抢救药物及物品。
(2)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按时正确给药。
(3)心室颤动时积极配合医师做电击除颤或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心脏骤停抢救的护理配合(1)同阿一斯综合征抢救配合法。
(2)保证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及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做好护理。
(3)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迅速、及时的遵医嘱给药。
(4)脑缺氧时间较长者,头部可置冰袋或冰帽。
(5)监测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
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填写特护记录。
5.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较频,再次发作时间较短者,可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救:(1)刺激咽部,诱发恶心。
(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
(3)按压一侧颈动脉窦5-10秒。
6.护士应做好复律前、中、后护理。
【一般护理】1.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轻度心律失常病人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应卧床休息;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安静休息环境,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测量各种心律失常脉搏时,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1分钟。
3.饮食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4.特殊检查要向病人解释其注意事项,鼓励病人消除顾虑配合检查。
5.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反应,防止过量或严重的毒副作用发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6.备好抢救用品,包括各种抢救药品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各种抢救器械,如除颤仪、氧气、起搏器等要处于备用状态。
7.消除病人焦虑、恐惧情绪,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对于进行心电监护的病人,需加强巡视,给予病人较多的心理支持,有利于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1.积极防治原发疾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发热、疼痛、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等。
应用某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排钾利尿剂等)后产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2.适当休息与活动。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可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3.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脉搏和听心律的方法。
4.指导病人正确选择食谱。
饱食、刺激性饮食、嗜烟酒等均可诱发心律失常,应选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少量多餐饮食;合并心力衰竭及使用利尿剂时应限制钠盐的摄人,多进含钾的食物,以减轻心脏负荷和防止低血钾症而诱发心律失常。
5.保持大便通畅。
加强锻炼,预防感染。
6.讲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或撤换药物,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7.定期复诊,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高血压病住院期间的护理病情观察:1.需在固定条件下测量血压,测量前患者需静坐或静卧30min。
2.当收缩压高于26kPa,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给予必要的处理。
3.如发现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同时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可能,立即通知医师并让患者卧床、吸氧,同时准备快速降压药物、脱水剂等,如患者抽搐、躁动,则应注意安全。
对症护理:1.当患者出现明显头痛,颈部僵直感、恶心、颜面潮红或脉搏改变等症状体征时,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并设法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2.对有失眠或精神紧张者,在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配以药物治疗或针刺疗法。
3.对有心、脑、肾并发症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详细记录出入液量,对高血压危象患者监测其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
4.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保持一定的室温,洗澡时避免受凉。
一般护理:1.休息早期患者宜适当休息,尤其是工作过度紧张者。
对血压较高,症状明显或伴有脏器损害表现者应充分休息。
通过治疗血压稳定在一般水平、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者,除保证足够的睡眠外可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并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不宜长期静坐或卧床。
2.饮食应适当控制钠盐及动物脂肪的摄入,避免高胆固醇食物。
多食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以清淡、无刺激的食物为宜。
忌烟酒。
3.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有无引起精神紧张的心理社会因素,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征给予指导,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同时指导亲属要尽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的因素,尽可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矛盾冲突。
风心病护理常规1、风湿活动时有发热、红斑、血沉加快等症状,应卧床休息。
满足病人生活所需,做好晨晚间护理。
2、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有水肿者给低盐饮食。
3、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定期消毒。
注意保温,预防呼吸道感染。
4、保持口腔清洁,重病人加强口腔护理。
5、严密心电监护,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心律、心率、呼吸变化。
6、保持皮肤清洁,水肿患者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避免褥疮发生。
7、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卧位,持续低流量吸氧。
8、注意用药后反应。
有无心律、心率的变化,有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及耳鸣、眩晕或黄绿视、听力减退等中毒反应。
9、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保持稳定情绪,配合治疗与护理。
急性心衰的护理常规一、概念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左心搏血功能急速下降,或左心负荷突然加重,使肺循环压力急剧升高而出现以急性肺水肿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心衰的共同症状是心排血量不足的症状;乏力、疲倦、头晕、心慌、咳粉红色泡沫痰;双下肢浮肿,肝大疼痛甚至黄疸。
二、诱因常见的诱发因素: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肺栓塞、严重心律失常、妊娠和分娩、贫血和失血、盐摄入过多或输液、输血过快。
三、护理措施1.休息:取坐位或双腿下垂位,限制体力活动,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2.吸氧:给氧6~8L/min,经30~50%酒精或使用有机硅消泡剂后吸入。
3.饮食:应采用易消化、高维生素食物,适当限制钠盐摄入。
4.药物治疗:A.镇静: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度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B.利尿:速尿20~40mg静脉注射。
C.西地兰:0.2~0.4mg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注射前测脉搏必须超过60次/分;适于病情较重,且心律较快者。
输液速度要慢。
5.观察生命体征:按时测T、P、R、BP,病情危重时设专人护理,做好记录,保持尿管通畅,记尿量,必要时上心电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