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简介课件
合集下载
老子-讲解ppt课件
15
课外练习:标点翻译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 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 玄众妙之门
16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诚实的话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话不一定诚 实。德善的人不需要巧辩,巧辩的人其德 不一定善。有真知的人可能不广博,广博 的人不一定有真知。道家的圣人不积累财 物,尽全力帮助别人,他自己反而越充足, 把财物尽量赠给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的“道”,利万物而不害;圣人的 “道”,帮助人而不与人争夺。
22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 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 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8
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分两层次。 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
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 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 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 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 的、普遍的法则。
标点翻译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6道可道非常道
1
文选:《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小国寡民
2
一、老子和《老子》
1、老子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派创始人,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 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 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在道 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10
本章参考译文
课外练习:标点翻译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 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 玄众妙之门
16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诚实的话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话不一定诚 实。德善的人不需要巧辩,巧辩的人其德 不一定善。有真知的人可能不广博,广博 的人不一定有真知。道家的圣人不积累财 物,尽全力帮助别人,他自己反而越充足, 把财物尽量赠给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的“道”,利万物而不害;圣人的 “道”,帮助人而不与人争夺。
22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 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 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8
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分两层次。 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
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 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 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 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 的、普遍的法则。
标点翻译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6道可道非常道
1
文选:《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小国寡民
2
一、老子和《老子》
1、老子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派创始人,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 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 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在道 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10
本章参考译文
《老子》ppt课件
2、 老子被道教尊为道祖,《道德经》是道教的主 要经典之一,对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产生重大影响。
⑴ 以个人发展为中心的倾向。或追求个人自由,或保全 个人生命; ⑵ 以内心体验为中心的倾向。让思想超越有形的世界。
14
五、《老子》的海外传播 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
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 译文文本。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 是《圣经》,其次是《道德经》,据称在德国每十户 就拥有四本。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尼采(18441900)等对 《道德经》有深入研究。黑格尔说:“中 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 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 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
15
英国科学家、汉学家李约瑟(1900-1995)著有多 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专著。他说,中国文化就像 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李约瑟 晚年自称“名誉道家”、“十宿道人”。李约瑟的最 大贡献是发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从而为上个世 纪后半叶世界“老子热”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6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 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 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 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德之意五千 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3
苦县,今当河南鹿邑。其地本属陈国。陈为楚灭。 周守藏室之史,即管理周朝史料档案之官吏。
6
“术”是讲国君如何控制大臣、百官,也就是权术。 术不同于法,法的对象是全体臣民,术的对象是官吏 臣属;法要君臣共守,术由国君独操;法要公开,术 则藏于胸中。“术”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任免、 监督、考核臣下之术,史称“阳术”; 二是驾驭臣下、 防范百官之术(包括特务),人称“阴术”。
道法自然:《老子》ppt课件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知足之足常足矣”。(《 46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 46章》)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
下先”。(《 67章》) 所以,《老子》以水为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
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8章》)
☺这是知足之足的智慧原则。
于是,我们想讨论的问题是:究竟何为“反 自然”的行为?在企业管理领域里“反自然” 的行为有哪些?你能列举多少?
三、《老子》智慧的现代意义
其实,推崇自然思想,拥有“无为而治”的管理艺 术,是极高明的管理境界。
管理学界为此已经有“无为管理学”的诞生。(殿 学军教授,《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1997)。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3、“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 2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5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8章》) “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22章》) ☺这是相辅相生的智慧原则。
西方管理学称赞其为“看不见的领导”、“轻松的 领导”。
三、《老子》智慧的现代意义
2、辨证地看《老子》
今天的社会,显然已远离 “隐士”的时代。但置 身于剧烈竞争之现时代的我们却依然可以从《老子》 中汲取诸多智慧。
这些以“自然”、“无为”、“不刻意而争”为 核心理念的智慧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 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信仰模式的有效确立显然则
老子相辅相生的的智慧法则和处事之则最典型体现于: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警惕物极必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
《老子》四章 ppt课件32张
不丧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虽死而“道”仍存,这就 是长寿。
第三十三章解析
问: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
第 三
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
十
三
“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
章
“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反省自身,把握
自己,体察生命的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
②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③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④自是者不彰:自己为是的不能彰显。
⑤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
⑥长: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
⑦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 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
[注释] 6.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7. 累(léi)土:一筐土。累,同“蔂”,土筐。 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 筐土筑起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 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 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注释] 8.为者败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 9.执者失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 10.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11.几(jī):接近。 12.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 13.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 14.复众人之所过: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复,弥补,补救。
第三十三章解析
问: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
第 三
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
十
三
“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
章
“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反省自身,把握
自己,体察生命的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
②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③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④自是者不彰:自己为是的不能彰显。
⑤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
⑥长: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
⑦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 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
[注释] 6.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7. 累(léi)土:一筐土。累,同“蔂”,土筐。 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 筐土筑起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 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 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注释] 8.为者败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 9.执者失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 10.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11.几(jī):接近。 12.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 13.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 14.复众人之所过: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复,弥补,补救。
《老子》三则ppt课件
;.
12
第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到达至高之善、最接近“道”的人就如同水一样。水滋润万物,却不
与万物争利益。居处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离“道”很近。安居在自己
应处的地方;内心宁静清廉;结交善良之人;与人言谈以诚相待;为政像
;.
3
老子的长相
《朱韬玉札》及《神仙传》: “老子,楚
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一
名重耳,外字聃。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
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
贯通的纹路),日角(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旧时相术家
认为是大贵之相)月悬(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
,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8ຫໍສະໝຸດ 陈鼓应著《老子注释及评介》书影
;.
9
《老子》三则
;.
10
;.
11
老子其书
老子的著作《老子》, 也叫《道德经》。共八十一章 ,上篇《道经》1—37章,下 篇《德经》38—81章。
它是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学
著作,文章短小精悍,道理精 微。多用比喻手法、排比、对 比手法使说理生动、有气势, 充满辩证色彩。其作品的精华 是朴素的辨证法,认为天地万 物都是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 。
老子
;.
1
一、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一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
的守藏史。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
老子
关赴秦讲学,不知所踪。
《老子》PPT课件
20
【译文】 使国家的地域缩小,使人口数量减少,即
使有成千上万的器物也不使用,使人民重 视死亡,不远远迁徙到别的地方,尽管有 船舶和车辆也没必要乘坐;尽管有盔甲兵 器也没必要展示。让人们重新在绳子上打 结来沟通。觉得他们的食物甜美,觉得他 们的衣服华丽,觉得他们的住处安定,觉 得他们的习俗使人快乐,相邻的国家互相 看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彼此听得见,人 民一直到老,到死,互相都不交往。
恶,故几于道①。 至高无上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
得好处却不跟万物争夺,呆在众人所厌恶 的地方,所以就接近“道”了。
24
控制欲望
知足者富。 《老子》三十三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 咎。功遂身退②,天之道。
《老子》九章
五色令人目盲①;五音令人耳聋②;五味 令人口爽③;驰骋畋猎④,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⑤。是以圣人为腹不 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 莱 子
2
老子图,法 常作,(日) 冈山县立美 术馆藏,图 中的老子招 风耳、秃头、 张巨 口, 鼻毛直挂唇 边,形貌虽 “丑”,却 又奇绝脱俗。
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 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1章)
【译文】 诚实的言辞不华丽,华丽的言辞不诚实。
好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好。有智慧的人 学问不驳杂,学问驳杂的人没智慧。
29
《老子》一书的主要思想
1、以无为为本的天道观(宇宙观) “道”是宇宙的本源,宇宙乃是自发的产生,并非神造 “道常,(悟道的常识),无为而无不为”(用无为的方
法达到无所不为的目的)。 (《 37章》)。 • “天下万物生于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而有是生于无的)。 (《 40章》)。 • “道生一(大道生就了无极) ,一生二(无极生就了太
【译文】 使国家的地域缩小,使人口数量减少,即
使有成千上万的器物也不使用,使人民重 视死亡,不远远迁徙到别的地方,尽管有 船舶和车辆也没必要乘坐;尽管有盔甲兵 器也没必要展示。让人们重新在绳子上打 结来沟通。觉得他们的食物甜美,觉得他 们的衣服华丽,觉得他们的住处安定,觉 得他们的习俗使人快乐,相邻的国家互相 看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彼此听得见,人 民一直到老,到死,互相都不交往。
恶,故几于道①。 至高无上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
得好处却不跟万物争夺,呆在众人所厌恶 的地方,所以就接近“道”了。
24
控制欲望
知足者富。 《老子》三十三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 咎。功遂身退②,天之道。
《老子》九章
五色令人目盲①;五音令人耳聋②;五味 令人口爽③;驰骋畋猎④,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⑤。是以圣人为腹不 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 莱 子
2
老子图,法 常作,(日) 冈山县立美 术馆藏,图 中的老子招 风耳、秃头、 张巨 口, 鼻毛直挂唇 边,形貌虽 “丑”,却 又奇绝脱俗。
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 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1章)
【译文】 诚实的言辞不华丽,华丽的言辞不诚实。
好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好。有智慧的人 学问不驳杂,学问驳杂的人没智慧。
29
《老子》一书的主要思想
1、以无为为本的天道观(宇宙观) “道”是宇宙的本源,宇宙乃是自发的产生,并非神造 “道常,(悟道的常识),无为而无不为”(用无为的方
法达到无所不为的目的)。 (《 37章》)。 • “天下万物生于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而有是生于无的)。 (《 40章》)。 • “道生一(大道生就了无极) ,一生二(无极生就了太
老子《道德经》讲义 ppt课件
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老子的故事
❖ 一、关于老子的记载 ❖ 老子的本人,就极其赋有传奇的色彩,传说他生活于前600年左右—— 前470 年左右,
时值春秋时期。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 东太清宫镇)人。 ❖ 《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内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人 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固守藏之史也。或曰 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意思是,老子 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容貌极似老年人,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 ❖ 无论传说中的老子是怎样的,他确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春秋时期 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道教 所尊崇的三清之一。 ❖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友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 官西去。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 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即《老子》(又名《老子道 德经》、《道德五千文》、《道德经》等),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 ❖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也有一说是: 老子归纳了庄周的学说,总结得以成书《老子》。但据可考史料,老子的学说渊源于 三大古神书夏《连山》、殷《归藏》、周《周易》中的《归藏》,扼腕于现世只存下 《周易》一书,前两大古神失传,呜呜,长歌当哭!由此可推,确系庄周发展老子的 学说。) ❖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
表现手法差异
东方文学善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抽象情感或哲理思考;西 方文学则更擅长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揭示社会现实或人性弱 点。
PART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相关道家经典著作推荐阅读
《庄子》
作为道家学派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与《老子》思想相互补充,对 于理解道家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列子》
书中包含了许多道家思想的故事和寓言,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 解道家思想。
03
小组代表发言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
问或补充。
角色扮演
角色设定
教师设定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如企业管理、家庭教育、人际交 往等,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
情境模拟
各小组根据道家思想,探讨在设定场景中如何运用“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等理念来解决问题或改善关系。
个人修养
道家思想强调内在修养和品德提升,对 于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处理有积极意义。 例如,保持谦逊、宽容的态度,追求内 心的平静与和谐等。
PART 04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
《老子》中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01
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道理具体化,如“上善若水”等。
对偶
02
运用对偶句式,使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如“有无相生,难
2023 WORK SUMMARY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 子》PPT教学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容与价值观念探讨 •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课堂互动环节与思考题
PART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老子》简介及作者生平
《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又称《道德经》,据传为老子所著。
东方文学善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抽象情感或哲理思考;西 方文学则更擅长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揭示社会现实或人性弱 点。
PART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相关道家经典著作推荐阅读
《庄子》
作为道家学派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与《老子》思想相互补充,对 于理解道家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列子》
书中包含了许多道家思想的故事和寓言,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 解道家思想。
03
小组代表发言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
问或补充。
角色扮演
角色设定
教师设定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如企业管理、家庭教育、人际交 往等,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
情境模拟
各小组根据道家思想,探讨在设定场景中如何运用“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等理念来解决问题或改善关系。
个人修养
道家思想强调内在修养和品德提升,对 于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处理有积极意义。 例如,保持谦逊、宽容的态度,追求内 心的平静与和谐等。
PART 04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
《老子》中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01
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道理具体化,如“上善若水”等。
对偶
02
运用对偶句式,使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如“有无相生,难
2023 WORK SUMMARY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 子》PPT教学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容与价值观念探讨 •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课堂互动环节与思考题
PART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老子》简介及作者生平
《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又称《道德经》,据传为老子所著。
《老子》PPT课件
老子不老子孔子不论语墨子不墨子孙子不孙子论语孙子是儒家经典老子是道家经典道德经墨子被墨家学派视为墨家经典2021120第一节老子不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第五章 诸子散文(上)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 会的变革,春秋时期政权文化下移,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出现。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老子》的深邃,《论语》的雍容,《墨 子》的质朴,《孟子》的雄辩,都对后世 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2021/4/8
13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14
文体属于语录体,但没有对话的痕迹,只述 论点,略去论据,适应采用整齐的句式说理。
语句凝练,精警深邃,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格言特性,警句广为流传。
2021/4/8
12
பைடு நூலகம்
《老子》的文风
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抽象的 哲理,也善于对复杂的事物作抽象的概括。
韵散结合,某些章节全用韵语,大多随 文成韵,并无一定程式。音调和谐,富于节 奏感,呈现为形式精美的哲理诗。
2021/4/8
7
《老子》读本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 甲、乙、丙三种《老子》, 被 认为是《老子》最早的版本。 《老子》较早的注本是三国魏 王弼的《老子道德经》。通俗 读本有北京大学陈鼓应先生的 《老子今注今译》。
2021/4/8
8
《老子》的哲学思想
首次阐述道的学说,认为道是宇宙之本, 万物之源,是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的准则。
2021/4/8
5
《老子》其书
《老子》即《道德经》, 相传为老聃所著,实出于战国 之世,反映了老子的基本思想。 传世本道经在前,德经在后。
第五章 诸子散文(上)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 会的变革,春秋时期政权文化下移,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出现。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老子》的深邃,《论语》的雍容,《墨 子》的质朴,《孟子》的雄辩,都对后世 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2021/4/8
13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14
文体属于语录体,但没有对话的痕迹,只述 论点,略去论据,适应采用整齐的句式说理。
语句凝练,精警深邃,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格言特性,警句广为流传。
2021/4/8
12
பைடு நூலகம்
《老子》的文风
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抽象的 哲理,也善于对复杂的事物作抽象的概括。
韵散结合,某些章节全用韵语,大多随 文成韵,并无一定程式。音调和谐,富于节 奏感,呈现为形式精美的哲理诗。
2021/4/8
7
《老子》读本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 甲、乙、丙三种《老子》, 被 认为是《老子》最早的版本。 《老子》较早的注本是三国魏 王弼的《老子道德经》。通俗 读本有北京大学陈鼓应先生的 《老子今注今译》。
2021/4/8
8
《老子》的哲学思想
首次阐述道的学说,认为道是宇宙之本, 万物之源,是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的准则。
2021/4/8
5
《老子》其书
《老子》即《道德经》, 相传为老聃所著,实出于战国 之世,反映了老子的基本思想。 传世本道经在前,德经在后。
6.1《老子》四章课件 (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
。
是"无"起了作用。
④当:在(某处,某时)
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 中空地方的“ 无”。和泥制作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陶 器中空地方的“ 无”。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产 生于房屋四壁中空地方的“ 无”。所以“ 有”( 车子、器皿、 屋室) 供人方便利用,正是“ 无”起了作用。
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 同“蔂”,土筐
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
动手去做就会坏事,有所把持就会失去。
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取独 做
接
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
民之从事事,常于近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
老子骑牛图
刘向《列仙传》记老子出关:“后周德 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 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 作《道德经》上下二卷。”又云:“老子 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 果乘青牛而过也。”这便是若无尹喜遇太 上,何来今日《道德经》的典故。
走近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楚 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 庄”。
研读文本——第六十四章
➢ 问1、这一章包含了几层意思?
《道德经》(老子)PPT课件
诵 国
老
塑学
道经
德典 人
子
格
1
道经
2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 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 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 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 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 众妙之门(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13
第四章
道……,而……或……。 ……兮,似……之……; 挫其……,解其……; ……其光,……其尘; ……兮,……或……。 吾不知……,……之先。
14
第五章
天地不仁(天地超越仁的概念), 以万物为刍狗(任凭万物像草狗那样自生自灭); 圣人不仁(圣人超越仁的概念), 以百姓为刍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 其犹橐龠乎(犹如风箱一样), 虚而不淈(虚空但无穷尽), 动之愈出(越动付出愈多)。 多言数穷(言多必然有失), 不如守中(不如抱心守一)。
20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21
第八章
……若水。 ……善利……而不争,处……之 所……,故……道。 居……,……善渊,与……,…… 善信,……善治,事善……,……善时。 夫唯……,故……。
15
第五章
天地……,以……为……。 ……不仁,以……为……。 ……之间,其犹……乎? 虚而……,动而……。 ……数穷,不如……。
老
塑学
道经
德典 人
子
格
1
道经
2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 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 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 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 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 众妙之门(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13
第四章
道……,而……或……。 ……兮,似……之……; 挫其……,解其……; ……其光,……其尘; ……兮,……或……。 吾不知……,……之先。
14
第五章
天地不仁(天地超越仁的概念), 以万物为刍狗(任凭万物像草狗那样自生自灭); 圣人不仁(圣人超越仁的概念), 以百姓为刍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 其犹橐龠乎(犹如风箱一样), 虚而不淈(虚空但无穷尽), 动之愈出(越动付出愈多)。 多言数穷(言多必然有失), 不如守中(不如抱心守一)。
20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21
第八章
……若水。 ……善利……而不争,处……之 所……,故……道。 居……,……善渊,与……,…… 善信,……善治,事善……,……善时。 夫唯……,故……。
15
第五章
天地……,以……为……。 ……不仁,以……为……。 ……之间,其犹……乎? 虚而……,动而……。 ……数穷,不如……。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善,斯不善;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何以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 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有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 音声由互相对立而谐和,前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因此,“圣人” 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事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开创它。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的发展),而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不会失去。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輿,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本章选自老子第八十章,反映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主张回到原始状态,违背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小国寡民”是这一章的关键,历来对它有四种解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参考译文
诚实的话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话不一定诚实。德善的人不需要巧辩,巧辩的人其德不一定善。 有真知的人可能不广博,广博的人不一定有真知。 道家的圣人不积累财物,尽全力帮助别人,他自己反而越充足,把财物尽量赠给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的"道",利万物而不害;圣人的“道",帮助人而不与人争夺。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何以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 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有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 音声由互相对立而谐和,前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因此,“圣人” 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事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开创它。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的发展),而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不会失去。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輿,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本章选自老子第八十章,反映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主张回到原始状态,违背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小国寡民”是这一章的关键,历来对它有四种解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参考译文
诚实的话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话不一定诚实。德善的人不需要巧辩,巧辩的人其德不一定善。 有真知的人可能不广博,广博的人不一定有真知。 道家的圣人不积累财物,尽全力帮助别人,他自己反而越充足,把财物尽量赠给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的"道",利万物而不害;圣人的“道",帮助人而不与人争夺。
《老子》教学课件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强 调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而西 方哲学则更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 和积极进取,如尼采的“超人” 理论和萨特的“存在主义”。
《老子》倡导“上善若水”,强 调内心的善良和谦逊;而西方哲 学则更注重理性和公正,如康德 的“道德形而上学”和罗尔斯的 “正义论”。
《老子》在当代社会应用价值
《老子》在西方传播和接受情况
01
传播历程
02
主要译本
03
接受与影响
自19世纪以来,《老子》逐渐被翻译 成多种西方语言,并在西方世界广泛传 播。其思想对西方哲学、文学、艺术等 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包括亚瑟·韦利、林语堂、汉斯·格奥尔 格·梅勒等著名翻译家的译本,他们各 自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呈现 出《老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圣人与民众的关系 老子认为,圣人与民众之间应保持一种亲密而和谐的关系。圣人了解民众的需求和疾苦,关心他们的生 活和福祉,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民众则对圣人充满信任和敬意,愿意跟随他们的领导。
民本思想在《老子》中体现
重视民众利益
倡导无为而治
强调统治者道德修养
老子强调统治者应重视民众的利益和需 求,把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他认为, 只有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才能维护社 会的稳定和发展。
05
文学艺术特色欣赏
简洁凝练文字表达技巧
01
02
03
精炼的语言
老子运用简洁、凝练的语 言,表达出深邃的哲学思 想,如“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形象的比喻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 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如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 而不争”。
深刻的内涵
文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 涵和哲理,需要仔细品味 和思考。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
• 前苏联汉学家李谢维奇说:老子是国际性的. • 德.法.英.美.日等国家今天都兴起了”老子 热” • 德国大小商店都有《老子》的翻译本。 •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用”治大 国若烹小鲜”来阐述政策。 • 尼采说:《老子》一书,象一个永不枯竭的井 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 许多诺贝尔获奖者把发明发现归公于老子。
《老子》(《道德经》)简介
《老子》(又名《道德经》)
• 《老子》的撰成年代推测: • 1、老子自著,成熟于《论语》之前。 • 2、《老子》成书于战国时期,在《论语》 《孟 子》、《庄子》之后。 • 3、《老子》成书于秦汉之间。 • 学界观点: 先秦典籍中,有多数从不同的角度描 述了老子学说,内容大抵相同,与《老子》一书的 内容基本相符。而且《老子》较之《论语》,其思 想体系更加成熟,而且文体与《孙子兵法》有相似 之处,因此,认为其成熟年代应该晚于《论语》, 与《孙子兵法》基本同时(战国初期)。
• 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赫伯特·曼纽什,在《中 国哲学对西方美学的重要性》指出:“中国哲 学是我们这个精神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公 正地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应当是柏拉 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以及其它一些 人。可惜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哲学著作 总是习惯于仅提欧洲古代的一些哲学家,却忽 视了老子的《道德经》,从而很不明智地拒绝 了一种对欧洲文化的极为重要的源泉”。 • 德国学者克诺斯培说:“解决我们时代的三大 问题(发展、裁军和环保),都能从老子那里得 到启发。”
老子帛书乙本
5.《老子》的世界传播及评价
• 《老子》一书,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全书 共5000余字,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 经.《道德经》一书在汉代以前称为《老子》, 西汉时有一个叫河上公的人作《老子章句》, 所以才有了《道德经》的名字。 • 在中国众多古典名著中, 《道德经》一书对世 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语 言,传播到世界各地.有”万能智慧之书”之称。
《道德经》石刻书法
唐 赵 孟 頫 书 法 作 品 《 道 德 经 》 部 分
.
帛书《道德经》(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老子其书:“万能智慧”
1.《老子》一书的诞生:函谷关令尹喜促成老子 著书 2.《老子》一书的命名: 按作者命名:《老子》 按内容命名:《道德经》 按字数命名:《五千言》 3.《老子》一书的作者: 《史记》提到有三人:老聃、太史儋、老莱子
• 《道德经》虽然版本众多(以及被称之为“雏 形”的残简)且章序不一,但是它们却有着一 个无容置疑的共同之处:皆可相互印证章句。 这就充分证明它们是同出一源,且这个源头乃 是断了绳的散简,各种版本皆是古人记录散简 的成果,故而最古老的版本是不分章的。正如 郭沫若所云:“老子的《道德经》原来是不成 文的。”因此若要破解书中之谜,只有复原散 简源头方能打开迷宫的“众妙之门”。而般晶莹剔透不沾尘埃:既 无主观意念,亦无外界之阴影,惟简是简。如 此方能求得“有”。
• 英国当代哲学家克拉克说过:“现代经济自由 市场的原理就是源自《老子》的无为而治”。 • 英国当代汉学家彭马田认为:“《道德经》并 非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书,它是格言及 注疏的集合,前后并无明显的逻辑顺序,这81 章犹如一串圆润的珍珠项链:象珍珠一样,各 自独立,集合在一起,其效果则更显美奂绝 伦。” •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说:“现代物理 学大厦就建立在一无所有上,从一无所有导出 了现在的所有,没想到的是,近代西方历经数 代花费大量物力财力才找到的结论,在中国的 远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驱。”
• 《道德经》:较早的古本乃是“德经” 在前的“德道经”。(长沙马王堆出土 的帛书)
• 《道德经》由于流传下来的版本众多且 分章不一:有八十一章、七十九章、七 十二章、六十八章,还有超过八十一章 的以及不分章的。而且章序也不尽相同, 其中有的不属于一章而误合一章,有的 本属一章而误分作他章。
《老子》体制 1、 全书共5000余言,故称之为《老子五千文》。 2、西汉时期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81章, 前37章为道经,后40章为德经,由此又名《道德 经》。 3、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书本, 《德经》再前,《道经》在后。帛书与世传书有 许多不同之处,可见它曾不断被后人修改。 《老子》的版本 1、《四部丛刊》本,河上公,《老子章句》 2、《道藏》本,严遵,《道德真经指归》 3、《诸子集成》本,王弼,《老子道德经注》
4.《德道经》的三个版本
一是传世本的《德道经》,以魏晋时期王 弼的《道德真经注》为通行本。 二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战国楚墓中发现 的帛书《老子》甲、乙本。 三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发现的郭店楚简 《老子》版本,有甲、乙、丙三组。 这三个版本关系如何,没有定论。
《老子》的传本
• 古今注《老子》者多家,现存《老子》有三个系 统: • 1、魏晋时期王弼的《老子真经注》多言玄理,最 为通行。 • 2、1973年长沙马王堆战国楚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甲、乙二本,与通行本非常相近。 • 3、1996年在湖北荆门发现的郭店楚简《老子》残 本,称为郭店本。字数约为通行本的三分之一。 有甲、乙、丙三组,与传本差异较大。 • 另外还有清人魏源《老子本义》掘其义蕴。近人 马叙伦《老子校诂》详于章句训诂。
• 《庄子·天下篇》盛称老子为“古之博大真人”,并极力 推崇其学说体系。《韩非子》有《解老》、《喻老》篇, 大约《老子》产生在战国早期。 • 《老子》书名解读: • 《老子》分为“道经”与“德经” 两部分,既探讨了自 然无为的“道”,也由“道”而“德”,进而论述了作为 人安身立命之本的基本德性原则,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 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共81章,五千余言,章无标题,章与 章之间无有机联系。 • 汉以后道教将其列为经典,多以《道德经》称之。
•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 人生真谛。(鲁迅) •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 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胡适) • 5.德国社会学家、古典社会学奠基人马克 斯·韦伯(1864—1920)在《儒教与道教》 中说:“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每当道家 (道教)思想被认可的时期(例如唐初),经济 的发展是较好的,社会是丰衣足食的。道家 重生,不仅体现在看重个体生命,也体现在 看重社会整体的生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