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习过程 积累活动经验
高中大单元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化学学科为例
高中大单元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化学学科为例李飞虎(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㊀226500)摘㊀要:活动教学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ꎬ学生活动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指向动作的活动ꎬ其往往对应着学生的动作技能ꎻ二是指向思维的活动ꎬ其往往对应着学生的认知过程.大单元教学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站到一个更高的高度ꎬ能够引导学生拓展建构知识的宽度㊁挖掘知识建构的深度ꎬ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ꎬ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品质ꎬ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有促进作用.课本上的大单元要完成向实用的大单元的嬗变ꎬ最关键的是 活动 ꎬ只有设计出能够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活动教学ꎬ大单元才能发挥其提供学生学习基础㊁优化学生学习过程㊁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㊁促进经验向知识转变的作用.关键词:大单元活动教学ꎻ实践研究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7-0090-02收稿日期:2021-06-25作者简介:李飞虎(1981.9-)ꎬ男ꎬ江苏省如皋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ꎬ就是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之下ꎬ除了主流的自主学习㊁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之外ꎬ还有一些教学方式ꎬ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ꎬ比如说活动教学.顾名思义ꎬ活动教学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ꎬ这里所说的学生活动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指向动作的活动ꎬ其往往对应着学生的动作技能ꎻ二是指向思维的活动ꎬ其往往对应着学生的认知过程.真正有效的活动教学是同时指向这两个层面的ꎬ因此对于教师来说ꎬ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教学ꎬ很重要的抓手就是动作与认知的结合与发展.对于高中化学学科来说ꎬ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是有益的ꎬ首先应为化学学科离不开学生的实验ꎬ而实验需要一定的动作技能作为支撑ꎻ与此同时ꎬ实验又不只是做出来的ꎬ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了实验的思路ꎬ也就是说有了认知的支撑ꎬ那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ꎬ也才有了灵魂.所以说在科学教学中ꎬ活动教学需要的是学生带着化学知识的理解ꎬ去通过活动(以实验活动为主要形式㊁以思维活动为核心)进一步构建与深化认知体系.与此同时笔者注意到ꎬ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非常重视大单元教学ꎬ大单元教学被认为是落实化学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基本教学过程.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ꎬ大单元教学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主要是学生)站到一个更高的高度ꎬ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拓展建构知识的宽度㊁挖掘知识建构的深度ꎬ从而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ꎬ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品质ꎬ即使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来说ꎬ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ꎬ又是在学生相对熟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ꎬ对这一知识的教学ꎬ可以采用大单元活动教学的思路.㊀㊀一㊁高中化学教学中大单元活动教学的应用价值㊀㊀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ꎬ处于课程改革的深化阶段ꎬ也属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萌芽阶段.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ꎬ一方面需要教师继承化学教学的优秀传统ꎬ另一方面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有所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理解大单元活动教学ꎬ可以发现其对高中化学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化学教学的优秀传统ꎬ尤其是课程改革中积累的宝贵经验ꎬ可以发现大单元活动教学能够承接课程改革中总结出来的有效做法.比如说从单元教学的内容设置和目标设置来看ꎬ高中化学单元教学内容设计的关键是三序融合 所谓三序融合是指知识序㊁认知序和教学序有机统一在一起ꎻ而目标设计的核心是观念建构.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后ꎬ所需要关注的就是教学策略了.既然认同了大单元活动教学的价值ꎬ那么相应的策略设计的重点就是学生活动.因此ꎬ大单元活动教学就0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要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单元教学要突出教学目标㊁内容和过程的整体性㊁联系性和发展性.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需要ꎬ要让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㊁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㊁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素养ꎬ那就要给学生设计切实有效的学习过程ꎬ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必须是充分的ꎬ亦即认知活动必须是深刻的ꎬ动作技能的培养必须是有效的.当学生在活动当中能够充分理解化学知识时ꎬ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㊀㊀二㊁高中化学教学中大单元活动教学的实践例析㊀㊀通过大单元活动教学来促进学生建构知识㊁培育素养ꎬ这也就意味着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ꎬ必须摒弃完全基于知识点的教学方式ꎬ倡导大观念㊁大主题㊁大过程统领下的教学内容重组及教学结构优化ꎬ这既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自然需求ꎬ也是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在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这一单元的教学中ꎬ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大单元的视角ꎬ并且设计出有效的活动教学ꎬ首先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这个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元素的种类切入ꎬ比如说告诉学生在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当中ꎬ除了稀有气体之外ꎬ非金属元素实际上只有十几种ꎬ而且这些元素大多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部.而在地壳中ꎬ非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则是氧和硅ꎬ虽然只有这两种元素ꎬ却构成了地壳的骨架ꎻ在空气中ꎬ非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则是氧和氮ꎬ它们则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元素.除了这些非金属元素之外ꎬ在人类的活动当中还产生了许多气态氧化物(主要也是非金属氧化物)ꎬ比如二氧化氮㊁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等.在有了这样的知识背景之后ꎬ面向这一大单元的知识所进行的活动设计ꎬ主要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一是通过对 二氧化硅和硅酸 的探究ꎬ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完成探究 二氧化硅(SiO2)与氢氟酸㊁碱性氧化物和强碱的反应 等ꎻ二是探究氯水的漂白作用以及氯离子的检验ꎻ三是硫与氧的反应㊁二氧化硫溶于水时的反应 这里的描述虽然简洁ꎬ但是其中学生的活动却很丰富.此处大单元活动教学的体现在于ꎬ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当中的实验活动组成了本单元教学的主线ꎬ学生可以沿着这条主线ꎬ将相关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体验综合在一起ꎬ这样的综合可以促进学生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理解.比如说ꎬ通过 二氧化硅(SiO2)与氢氟酸㊁碱性氧化物和强碱的反应 这一探究性活动ꎬ学生可以了解到二氧化硅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ꎬ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探究认识到其结构等ꎻ通过氯水的漂白作用以及氯离子的检验ꎬ可以在此活动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化学认知ꎬ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在元素周期表中ꎬ与氯元素处于同一纵行的其它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ꎬ从而建立起 卤素 的概念.总之ꎬ这样的一个大单元活动教学的开展ꎬ能够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形成认知体系ꎬ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ꎬ从而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㊀㊀三㊁高中化学教学中大单元活动教学的实践反思㊀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大单元活动教学ꎬ所追求的是大单元教学与活动教学的有机融合ꎬ所期待的效果则是学生能够在大单元活动教学中ꎬ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ꎬ通过自己在体验活动中形成的经验ꎬ支撑起化学知识认知体系的建立.由于这是一个学生活动与认知相结合的过程ꎬ学生的动作技能发展与认知发展之间可以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ꎬ这种良性互动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说ꎬ显然是一种良好的样态.由此进一步反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单元活动教学ꎬ笔者以为关键在于教师所进行的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主动学习发生共振ꎬ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节奏ꎬ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ꎬ教师要从 独霸 讲台的满堂灌输教学习惯中走出来ꎬ要致力于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这样的大单元才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大单元ꎬ才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活动的大单元.在这里ꎬ课本上所设计的大单元要完成向课堂上实用的大单元的转变ꎬ其实最关键的还是 活动 ꎬ只有设计出能够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活动教学ꎬ大单元才能发挥其提供学生学习基础㊁优化学生学习过程㊁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㊁促进经验向知识转变的作用.㊀㊀参考文献:[1]何彩霞.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J].化学教育ꎬ2008(5):6-9.[2]陈益.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㊁核心和重点[J].化学教学ꎬ2011(2):5-7.[3]孙重阳ꎬ魏爱民.大观念㊁大主题㊁大过程 指向化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ꎬ2018(11):6-9.[4]杜悦.巧设情境活动推进 酸和碱 单元复习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ꎬ2013(3):19-21.[责任编辑:季春阳]1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关键是优化活动素材
数 活 经 验 积 累灼 关 键 是优 化 活 素 材
口 朱 国平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个体在经历数学活动的 基础 上获得的经验 , 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与 结果的有机统 一体 , 既包括经历数学活动所获得的
经验 本 身 , 也 包括 经 历 数学 活 动 获得 经 验 的过 程 。
手, 反其道而行 , 先有长方体模型框架 , 再描述如何 摆。 在估测 长方体体积 的过程 中理顺 关系、 确 定估
测方 法 , 逐 渐逼近准 确答案 , 直指影 响长方体体积 大 小 的 本 质属 性 — — 长 、 宽、 高。
1 . 出示图形 , 小正方体 的体积是 1 立方厘 米, 下 面的长方体体积可能会有9 立方厘米、 1 5 立方厘 米、
【 反思 】 在 组合 图形 面积 的教学 中 , 找到需 要
的数据一直 是教学 的难 点。 将例题 稍加修改 , 在寻 找“ 第四个数据 ” 的过程 中为学生提供 了探索的空
间, 得 到 这 个 数 据 既要 考 虑 显 性 数 据 又 要 考 虑 隐 性
数据, 还需要考虑 “ 分割 ” 后的基本图形计算的需要。
师: 哦! 仿 门 都能计算 D C的长度D S ?( 能, 6 - 3 = 3)
师: 这 是 为什 么?
生: 因为 +D C = 6 。
师: 对呀 ! 有些数据在图形中是直接标 明的, 有 些隐藏的条件可 以通过计算得到。 生: 我想知道 / I F的长度。 生: 我想知道 E D的长度。 生: 我同意他 们的想法 , 这两条 只要知道其 中
也 就 是说 周长指 图形 一 周的长 度 , 不 是 一 周 是可以量化 ( 度量 ) 的。 因此 , 在 教学 中提 供的
发展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发展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后,强调在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一、教学中如何积累活动目标首先活动经验积累要有活动,要注重过程。
需要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探索活动,是在具体的问题活动中做数学的活动。
学生要亲自收集真实的数据,再把数据按照恰当的方式记录和整理出来,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第2,活动经验要在不断做的过程中积累。
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第3、活动经验所达到的是过程性目标,不能用常规的方式评价。
一般来说,常规的纸笔测试更适合于考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对活动经验的考察要采用活动记录、课堂交流、小组调查报告等方式。
二、教学中如何获得“活动经验”首先经验在经历中获得。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活动经验离不开活动,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实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也就是说:有经历,不一定有经验,没有经历,一定没有经验。
其次,经历了不等于获得了经验。
学生经历了数学活动,并不是就能获得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建立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和个体的感觉基础上的,而学生个人体之间感悟数学的水平差异很大,因而学生之间的数学活动经验有较大的差异。
在同一班的学生共同参与中,有的学生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比较清晰,有的比较模糊,有的获得的比较丰富,有的获得的比较单薄。
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数学活动的全过程。
学生获得活动经验的过程至少经历这样几个阶段:源出经历阶段,再生经历阶段,再认性经历阶段,概括性经历阶段,由此看来,经验有时需要在多次类似的数学活动的反复经历中获得。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黄)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哈尔滨市松北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黄丽萍,非常感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为我们创设了这次与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天下午的活动由两部分组成,首先观看两节课的视频,本来应该给大家呈现的是两节课的现场教学观摩,但由于培训时间和地点等客观原因,考虑到学生的安全等因素,把现场教学改为观看录像,课的效果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还请各位老师谅解。
播放视频后由我们团队的老师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论坛交流。
在座的各位都可谓数学界的行家里手,我们团队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更多的是学习、历练、通过这次活动提升我们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数学素养。
下面我们一起观看由松北区万宝小学张文文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接下来我们来观看由平房区佟宁宁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刚才和大家一起观看了两节课,下面结合这两节课简单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这两节课有如下共同的特点,最明显的共同点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资源,落实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以活动为中心”,注重选择富有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如:《可能性》一课,课开始,教师就由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人物引入,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在猜测、表达、交流中归纳,初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不同结果,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三个概念。
我们还可以看到,张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猜测,对学生的回答没有简单地给予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把评定与验证的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习经验总结
学习经验总结
学习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而学习经验的总结更是我们不
断提高自己能力的关键。
在我多年的学习生涯中,我积累了一些学
习经验,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
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成就。
只有有了明确
的目标,我们才能更有动力去努力学习,不会迷失在学习的路上。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
基础。
比如,定时复习、做好笔记、保持专注等等。
只有养成了良
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才能更高效地学习,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另外,要注重实践。
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更重要的是
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深刻地
理解知识,更好地掌握技能。
此外,要善于总结经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
题和困难,这时候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找解
决方法。
只有通过总结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最后,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学习是一条漫长的路,其中充满了
挑战和困难。
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轻易放弃。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学习经验的总结是我们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关键。
只有通过总结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以上的学习经验总结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断积累学习经验
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我们可以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不断积累学习经验。
1. 设立学习目标: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积累学习经验的关键。
通过设立目标,我们可以更加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每个学习目标都应该具体、可测量和有挑战性,以激发学习动力和持久性。
2. 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是积累学习经验的有效方式之一。
与被动接受知识相比,主动学习更能激发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进行学习时,我们可以通过自主思考、提出问题、进行实践等方式积极参与其中,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3. 多样化学习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喜好,因此,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对于积累学习经验很重要。
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观看视频、参与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
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学习APP等,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4. 注重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积累学习经验的关键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通过反思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
5. 建立学习网络:学习是一个社交活动,与他人交流学习,分享经验和观点,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因此,建立学习网络是积累学习经验的重要手段。
通过参加学习小组、加入学术社团、参与学术讨论等方式,我们可以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提升学习水平。
6. 持续学习:学习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前行。
因此,持续学习是积累学习经验的核心。
我们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都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安排,通过持续学习,我们可以不断积累新的知识和技能,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总之,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是提升自身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教学需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上下功夫
教师教育德育探索课题研究:临界生学习指导·GVANGJSIH GYAUYUZ教材教法教学需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上下功夫□玉林市玉州区第一实验小学唐婵梅【摘要】本文论述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建议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在学生活动经验积累上多下功夫,使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A-0099-0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将基本活动经验列为“四基”目标之一,贯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数学教学活动,带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将积累的经验应用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策略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体会和思考。
一、注重个体体验,激发思维潜能,积累直接经验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经验的获得是依赖于学习主体的亲身经历,当学习者通过亲历学习过程而获得直接的经验时,这些直接的经验能够帮助他们找到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从而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利过渡。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活动设计和活动体验,从学生主体出发,把思考的机会让给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积累直接经验。
在教学《表面积的变化》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两个一样的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变化规律,很显然,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对于生活积累甚少的小学生来说,并没有直接的经验,这需要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体验才能获得一些直接的经验,借助这些直接经验引领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因此,笔者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做数学”的教学模式,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潜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亲身经历的机会,在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潜能的同时,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活动经历中积累直接经验。
关注学习过程 丰富活动经验
关注学 习过程
丰 富活动经验
南靖 3 6 3 6 0 0 )
庄 玉 萍
( 福建省南靖县 山城 中心小学 , 福建
摘要: 文章深入 浅出地分析 了数学教 学活动怎样优化活动策略 , 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 , 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 的活 动情境 ,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 学活动的兴趣 , 引导学生经历数 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 丰富学生数 学活动经验, 建构完善 的数
节奏 , 让学生初步体验秒的短暂 : “ 1 0 1 9 1 8 ……3 1 2 1 1 1 新 的一年 到 了 !” 教师提 出 : “ 1 0 秒 的倒计 时是 长 还是 短 呢? ” 学 生认 为这 段倒 计 时 十分短 暂 ,教师 就让 学 生说 一说 在 日 常 生活 中哪些地 方 经 常运用 到这 样 的短 暂计 时 ,学生 举 出
了诸如运动场上短跑计时 、 游泳竞赛计时等, 教师则藉此引 出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教师创设趣味性极强的活 动情境 ,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使学生初步体验
了秒 的知 识 。
二、 经历 知 识形成 。 积 累活 动经 验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建构数学模型 ,也要 发 展学 生应 用数 学 知识解 决 日常 生活 问题 ,培养 学生 数 学 应用 意识 和 解决 问题 能力 。由于学 生经 历数 学知 识学 习过 程 较 为肤 浅 , 需要 通 过 实践 活 动进 行 反思 、 比较 、 整 理 和交 流, 在不断的规范 、 修正 、 调整的过程 中强化 、 巩固, 使学生 深 化理 解 刚学 的数 学知识 , 数学 思维 充分 获得 调动 起来 , 在 学 以致 用 的实践 活 动 中不断 内化 活动 经验 ,并 能最终 迁 移
教学经验积累
教学经验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度过了多年,在这段时间里,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希望对其他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1.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优点和挑战。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可能包括提供额外的支持,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或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创造一个鼓励学生参与、积极思考和互相支持的环境。
这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提供及时反馈等方式实现。
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3.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教学策略有不同的反应。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可能包括讲解、讨论、小组活动、实地考察等。
通过使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效。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可以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供有趣的学习材料、组织有吸引力的学习活动等方式实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5.积极的家校合作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与学生的家长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
这可以通过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学习建议和资源、举办家长会等方式实现。
通过积极的家校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持续的教育专业发展教育领域发展迅速,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专业素养。
【试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题库及答案2(1)
一、填空题1. 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2.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4.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5.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7. 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的获得与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 课程内容呈现。
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
9.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10.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
11.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12. 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
13. 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
14. 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感悟”“探索”)等。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新课标“四基”之一,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对于数学的体验和认知,是新的学习活动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要阵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一、做中学,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悟数学活动经验。
匈牙利大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有效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学习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对于学生来讲,只有动手操作、体验积累数学经验,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和探索,通过各种动手活动,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在活动中学习和感悟数学,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计算题算理的理解枯燥无味,单凭单调的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
课堂上,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反复动手操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十几减九退位减时,我让学生操作小棒,九根不够减,所以从一捆10根中减去9根,还剩1根再和原来的几根合在一起就算出了结果。
然后借助计数器,个位不够减,可先用十位上的1个十减,还剩下1根,再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
学生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了算理。
二、学中思,在小组探究活动中提升数学活动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是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
如果不对获得概念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那么数学活动就有可能停留在经验水平上,事倍功半。
如果学生在抽象出概念后能对思路进行检验和自我评价,探索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再概括,从而可以对概念的认识上升到理性水平。
长此以往,学生便学会了“数学地思考”,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条理化、清晰化、精确化、概括化,而这便促进了数学素养的形成。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吴春城(福安市老区中学)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要在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中认识到综合与实践课程开展的必要性,并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组织多种活动来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组织多种活动,如何在综合与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行论述。
一、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开展的必要性首先,学生发展的需要决定了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展。
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
在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中,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也为了学生的健全发展,我们新编的教材中每册都编排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应对考试外,还要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丰富学习内容,提高综合能力水平。
可见,数学教育对综合与实践课这一板块的重视,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展现这一板块的价值,并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数学教材内容的安排决定了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展。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数学教学一直都是让学生模仿对象,或者说,她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应当具备新的含义: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
也就是说,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决定了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要与综合与实践课程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确保数学教材的价值最大化实现,进而也为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最后,数学教学的现状也决定了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展。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意识很淡薄;课堂教学中,注重的是现成知识本身,而非获取知识的过程;新教材的理念上出现了偏差,没有真正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作为一名小学生,学习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任务。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积
累了许多宝贵的学习经验,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首先,学习要有计划。
我们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表,每天规划好学习的时间
和内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习的进度,避免拖延症的出现。
其次,要保持专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屏蔽外界的干扰,集中注意力,做到心无旁骛,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
另外,要勤于复习。
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及时进行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这样
才能让知识更牢固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外,要勇于提问。
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要害怕提问,要敢于向老师和同
学请教,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还有,要注重方法。
学习方法的选择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根据自
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制作思维导图、做练习题等。
最后,要保持耐心。
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要有耐心,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高,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的来说,小学生学习经验的总结,需要我们有计划、保持专注、勤于复习、
勇于提问、注重方法、保持耐心。
希望我们每个小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大学生的记忆力优化与实践经验
大学生的记忆力优化与实践经验在喧嚣的校园中,大学生们如同一群探索未知的探险者,面对着知识的海洋,记忆力仿佛是他们航行的船只。
记忆力的优化与实践经验,犹如阳光下闪烁的导航星,指引着他们在学习的旅程中行稳致远。
记忆力,实际上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优化。
就像大树在养分充足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大学生的记忆力也能在科学合理的训练中不断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犹如春雨滋润,帮助他们在知识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首先,建立有效的记忆策略至关重要。
运用联想记忆法,大学生们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联系起来,形成更为牢固的记忆网络。
例如,当学习生物课上复杂的细胞结构时,他们可以将其与生活中的实际事物进行比对,想象细胞如同城市,各个器官则是不同的建筑物。
这样的联想不仅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记忆效果。
其次,分散学习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
大学生们常常沉迷于临时抱佛脚的复习方式,但实际上,把学习任务分散到多个小块中,反而能提高记忆的持久性。
犹如滴水穿石,长时间的细流更能在心中留下痕迹。
将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小部分,每天定时复习,能够让知识在脑海中不断巩固,避免了短时间内的过度疲劳。
除了记忆策略,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样不可忽视。
在课堂之外,参与课外活动、社团和实习,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应用所学知识。
比如,在参与科技创新比赛时,他们不仅需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还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这种亲身体验的过程,让知识从书本中走入现实,形成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主动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经验。
当他们主动向教授请教问题,或是与同伴讨论课题时,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就会加深。
正如一位农夫精心耕耘自己的田地,只有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此外,心理状态的调节亦不可小觑。
压力、焦虑往往会对记忆力产生负面影响。
大学生们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四化”路径X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四化”路径X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四化”路径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经验的累积、激活、改造和创生的过程。
数学经验包括数学知识经验、数学思维经验、问题解决的经验、元认知经验等。
数学活动经验作为“四基”之一,是修炼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基础。
因此,研究如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有益的。
本文拟探讨在一些数学新知课(新授课)的教学中,如何通过“四化”路径实现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一、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意义及研究现状1.数学活动经验的含义数学活动经验是指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经过心智操作和心力操作过程后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具有意义和价值的数学信息。
这个界定表明,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需要“三步曲”:第一步,心智和心力协同工作,特别应调动心力的参与;第二步,理解数学,即建构数学知识的意义,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第三步,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数学知识。
2.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意义从教学目标来看,新修订的两个数学课标,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均把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目标。
落实中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任务之一,就是在数学教学特别是新知课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数学思维的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核心素养“养成”或“生长”的“土壤”。
数学学习是新旧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调整和累积,最终内化并增值成数学素养的过程。
数学核心素养最终落实到数学活动经验上。
数学活动经验对学生生成数学核心素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有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就是数学核心素养,如解决问题时所获得的策略性知识就是数学核心素养。
因此,比较狭义地讲,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在修炼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活动经验对数学学习是很必要的。
“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学习相对于顺应学习,它是“最经济”的学习方式,这里的“最经济”是指花费的学习成本最低但效率较高,也就是说,同化学习最节省时间、最容易发生、效率比较高。
数学活动:积累学生学习经验的重要载体
55生用手打节拍,等等。
二是“几秒”的体验活动,如让学生进行“30秒”“60秒”的踢毽子活动;如让学生进行“30秒”“60秒”的数数活动;如让学生展开“30秒”“60秒”的脉搏跳动测试活动;如让学生闭眼,静心感受、体验“30秒”“60秒”的时长,等等。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学生能建立“1秒”“几秒”“几十秒”等的时长的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的表象。
这样的丰富性、多样性表象积累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感受、体验的过程。
当学生充分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他们就能牢固地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三、回顾反思:数学活动的“关键”在引导学生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向前”经历,而且要引导学生“向后”回顾、反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思”是为了更好地“经历”。
“反思”不是简单地“复盘”,而是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
要让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反思中获得升华。
“反思”是一种“后思”,但这种“后思”应当贯穿于学生的数学活动全过程。
在活动的某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反思”;在活动之后,学生也可以“反思”。
“反思”是提升学生数学活动品质、优化学生的数学活动样态的关键。
在反思中,学生往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他们会积极总结失误的、失败的经验,积极推广成功的经验。
正是通过反思,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能转变为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智慧。
反思,不仅仅是个体性的,同时也是学生群体性的。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互动、交流、磋商、总结。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之后,笔者追问: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如果不沿着高剪开会怎样呢?如此,学生就会对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操作点等进行“再思”“审视”。
通过反思,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之所以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是因为要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必须产生直角,否则斜着剪开的话,平行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等等。
有了这样的一种对“具体操作”的战术式认知,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等相关知识时,就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要将三角形、梯形等转化成长方形怎么办?要将三角形、梯形等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应该怎么办?要将梯形转化成三角形应该怎么办?等等。
教师教学计划优化经验总结
教师教学计划优化经验总结一、目标明确优化教学计划的第一步是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定课程计划前,要先了解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然后结合学科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定要具体、明确,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内容符合要求教学计划的内容要符合课程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基础知识的讲解。
同时,也要注重教材外扩展,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学计划的时间安排要合理,既要充分利用班级的每一节课时间,又要避免压缩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教师应结合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合理的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使之既能简明扼要地传递知识,又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巩固。
四、注重任务设计教学计划的任务设计要有针对性和挑战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制定一系列有趣、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五、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差异,教师应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特点,合理分组,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
六、多元评估教学计划中的评估方式要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可以采用口头测试、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同时,要注重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调整。
七、鼓励创新思维教学计划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八、关注学生情感发展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教学计划中可以设置一些情感教育的环节,鼓励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九、积极运用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计划。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常规
学生学习常规学生学习常规管理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更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通过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学习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课前预习要做到内容系统,方法科学,习惯良好。
(一) 养成预习习惯制定预习计划,明确预习任务,形成预习重点,养成先预习后上课的习惯。
(二) 掌握预习方法根据教师教学进度和学习要求,通览所要学习的内容,找出重、难点;初步预习书后的习题,尝试完成书上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
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收集课外学习资料,整合学习资源。
对预习中发现的学习缺陷,及时弥补,为新课学习扫清障碍;把经过自己努力还弄不懂的问题标出,确定听课重点。
(三) 提高预习效果要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学科预习的时问,重点加强对薄弱学科的预习。
预习的方法要从小培养,随着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变化,预习的量与质应有所区别,追求最佳的预习效果。
初、高中生要力求做到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上课,以便在课堂上得到解决。
二、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
课堂学习要围绕学习任务,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眼、耳、手、口、脑并用,进行思考、质疑、辨析、总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有效学习的目韵。
(一) 课堂学习准备上课前,应从知识上(通过预习完成)、物质上(准备好所需学习用品)、心理上(使大脑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做好准备。
按时进入教室上课,保持安静,不随便缺课。
(二) 课堂学习要求1. 专心致志听课。
注意力是知识的窗口,上课注意力要集中,要特别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白问题的实质。
要重视知识的领会和巩固。
创建“五型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创建“五型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摘要: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综合与实践”课程类型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建“五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数学素养,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结构;“五型”教学模式;积累经验;数学素养一、创建“操作探索型”教学模式(1)课型特点。
图形制作、试验操作、实物测量、形象观察等活动,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摆放、剪贴、画图、丈量以及认真观察、互动交流等,如“有趣的拼搭”“我们认识的数”“有趣的七巧板”“周长是多少”等。
(2)基本环节。
设疑导入→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作品展示→汇报成果→得出结论。
(3)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选好活动场所,准备好教学设备、教学工具以及活动材料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能力等。
(4)教学指导。
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说明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知道如何操作、如何制作、如何观察、如何总结。
(5)教学案例。
教学在“周长是多少”一课的课前导入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先用一根线或一根铁丝围出自己所喜欢的图形,并说一说围的是什么图形,周长在哪里?再让学生用准备好的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图形,并说说拼成的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厘米;而后出示三个形状不同,周长相同的图形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算一算;接着出示方格纸(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方格纸上分别画出周长是20厘米的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出示五角星和人脸的图案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周长;最后,让学生回顾活动过程,“說说你对周长有哪些认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如何正确量出图形的周长”。
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互相交流、激发思考、得出结论等环节,达到了理想的教学目的。
二、创建“观察实践型”教学模式(1)课型特点。
出示某一生产、生活场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对比分析、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丰收的果园”“小小商店”“测定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学习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作者:黄琳
来源:《新教师》2017年第10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充分交流,从而多渠道、多角度、有效地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深入钻研教材,巧妙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课始教师提问:“关于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具有圆形特征的物体,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的特征。
教师创设的这一问题情境,在激活了学生关于圆的经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把教学的起点落在实处。
接着教师通过课件演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让学生感受圆的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并学会用圆规画圆后,教师问:“现在同学们已经会用圆规画圆,如果请你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15米的大圆,你会吗?”这时的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太大了,圆规画不了。
”还有的边比划边说:“可以用一根长15米的绳子,两端各系一支笔,一支笔固定不动,然后拉直绳子,另一支笔转一圈,这样圆就画好了。
”更有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体育课上老师就是这样用绳子画圆的。
”课堂讨论的气氛活跃,学生的生活经验被激活,富有探究性的数学课堂悄然而生。
这时,教师趁热打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动态呈现画圆的过程,并追问:“为什么要拉直绳子呢?”此时学生对该知识点早已了然于心,不约而同地说:“这样半径才会相等,画的圆才准确。
”一个知识难点就这样在联系已有生活经验的操作环节中迎刃而解。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情境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帮助学生唤醒已有的经验,并在新的数学问题中发展原有的经验,进而能够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动手实践,积累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数学活动,因而具有实践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积极主动地经历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在活动中逐步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画圆这个环节,在学生认识圆规后,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画圆(不限定方法),突出了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学生分组画圆,看似简单,实则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操作,需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通力协作,从而形成“气氛中透着民主,和谐中透着竞争”的良好学习环境。
在井然有序的分工合作中,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在画圆方法的逐步完善中,圆的知识和圆的特征在学生脑中生根发芽。
这时,再用圆规画圆,学生马上可以根据需要的大小画圆,并且在实践中发现用纸杯画圆的局限性——只能画固定大小的圆。
接着在学生的作品展示环节中,他们的精彩点评,充分展现了个人的智慧和严谨的思维。
学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明确用实物画圆的局限性。
这样以学生的实践活动替代教师的讲解,让有关圆的知识成为学生动手操作的成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操作活动,学生经历直观经验的积累过程,形成了有条理的操作经验。
在画、量、剪、描、转、滚等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自我观察、比较、感悟、发现,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实现知识的获取。
让我们不禁感叹:动态的学习过程,获取的是鲜活的“圆”,设置操作性活动的教学引发了学生表达的需要,对话式的教学催生了学生如涓涓细流般的操作经验,这样的课堂才是智慧生本的课堂。
三、分享交流,形成经验
有时候学生虽然经历了数学活动,却并不能主动地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活动经验需要学生在自己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交流、师生互动才能形成。
所以,教师要把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完成,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所获得的经验加以整理,促使经历走向经验。
例如,在探究半径和直径关系时,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折一折、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经历知识的探究、发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学生经历自主探究之后,教师让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有的说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还有的说应该在同一个圆或者相等的圆里半径和直径才有这样的关系。
同伴间的交流和借鉴可以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经验。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使学生的思考、同学间的交流相互发生作用,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逐渐形成理性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回顾反思,提升经验
教师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充分展示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再把数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生活运用中,反思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反思在解决问题中遇到了哪些思维障碍,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进
而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炼,使所获得的经验不断抽象、概括。
例如,在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前的问题:“圆形车轮为什么不颠簸,你有新的想法吗?”学生对此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在交流中思路更加清晰,得出这样的结论:“车轮的中心相当于圆心,车轮中心到地面的距离相当于圆的半径,圆心到地面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样车子在前进时,就不会颠簸,所以车轮要做成圆的。
”此时,教师再结合课件演示,呈现车轮运动的轨迹。
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将知识经验与生活实际在思维碰撞中调和,在碰撞中促成解决问题经验的形成。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不是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性手段得到的,而是借助课件动态演示,个体反思,同伴间思维碰撞而获取的经验。
在经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他们在回顾反思中实现了活动经验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县流水镇中心小学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