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_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_

合集下载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高发人群,且IFI正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

当前,国内外有些学者把IFI称为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对此尚有争论。

为使重症医学工作者对IFI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了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旨在指导与规范我国ICU医生的临床医疗实践工作。

一、ICU患者IFI的流行病学1.ICU患者IFI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

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

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4位。

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AIDS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

尽管抗真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发病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

2.ICU患者IFI的重要病原菌: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

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

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亦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

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易被患者吸入。

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焦曲霉与土曲霉较少见。

另外,赛多孢霉属、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与毛霉属的感染率亦有所升高。

3.ICU患者IFI的病死率: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通信作者: 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凯江),主任医师;Email: drkaijiang@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高发人群,且IFI正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

当前,国内外有些学者把IFI 称为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对此尚有争论。

为使重症医学工作者对IFI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了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旨在指导与规范我国ICU医生的临床医疗实践工作。

一、ICU患者IFI的流行病学1.ICU患者IFI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

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

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4位。

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AIDS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

尽管抗真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发病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

2.ICU患者IFI的重要病原菌: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

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

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亦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

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易被患者吸入。

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焦曲霉与土曲霉较少见。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治指南》要点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治指南》要点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治指南》要点一、前言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

在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中,IFD已成为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2009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结合我国移植受者的临床特点,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制订了《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近年来,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在SOT受者的皿预防、评估和治疗方面,均取得巨大进步。

然而由于新型免疫抑制剂及更新的预防策略的应用,SOT后真菌感染模式已发生显著变化,真菌的耐药性出现,标准化抗真菌治疗效果不明显,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严重影响了口m患者的预后。

在本版指南中,“侵袭性真菌病”的概念代替了此前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

二、指南参照的推荐级别/证据水平标准本指南按照“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对证据等级和推荐意见强度进行分级。

(一)证据等级(1)高:以A表示,表明未来研究几乎不可能改变现有疗效评价结果的可信度;(2)中:以B表示,表明未来研究可能对现有疗效评估有重要影响,可能改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3)低:以C表示,表明未来研究很有可能对现有疗效评估有重要影响,改变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可能性较大;(4)极低:以D表示,表明任何疗效的评估都很不确定。

(二)推荐强度(1)强推荐:以1表示,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2)弱推荐:以2表示,利弊不确定,或干预的效果不明显。

三、SOT受者IFD的流行病学特点(一)SOT受者发生IFD的重要致病菌、发病率及死亡室(二)SOT患者发生IFD的危险因素SOT受者移植术后长期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发生IFD的高危因素。

除此之外,尚包括移植相关的医疗技术、环境和不同移植器官受者群的特殊危险因素(表2)。

解读《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解读《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袭性 真菌感 染 (n aiefna i et n ,F ) iv s gln c o sII 的诊 断 v u f i
升, 已成 为器 官移 植受 者 主要 死 亡原 因之 一 。 国
内外 学术 组织 相继颁 布或 修 订 了 II 治 指南 或 专 F诊 家共 识 。针对 实 体 器 官 移 植 患 者 II的 高危 因 素 , F 《 指南 》 着重 强调 以下 特点 : () 1 受者 免疫 抑制 过 度 因素 。在 实 体器 官 移植
T a sln t n z U Yu ha ra rnpat i ntu fP rnpa t i H o — .Og n Tasln t n I it o a o a a o s te
S c n l a y Me ia n v ri eo d Mi tr d c lU i st i e y.S a g a 0 hn h i ( 2 .C ia n
【 关键词 】 解读 ; 实体器官移植 ; 侵袭性真菌感染 ; 指南
I tr r t to f Cl i a P a t e n e p ea i n o i c l r ci Gu d l e i v s v F n a n e t n fe o i g n n c i e i s n I a i e u g l I f c i a tr S l Or a n n o d
【 e od】 Ie rao; Sl gn r sl ti ; I av f g e i ; K yw rs n r e tn od r a p n tn n s eu a i co tp ti io a t n a ao v i nl n tn f
Guiei e d ln s
为 了进一步 规范 我 国实体器 官移植 术后 受者 侵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高发人群,并且IFI日益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

为使重症医学工作者对IFI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以便指导和规范我国ICU医生的医疗实践,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出《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一)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1],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2]。

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

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四位[3]。

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艾滋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

尽管抗真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发病率仍有明显升高的趋势[1-3]。

(二)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

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

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4]。

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而易于被病人吸入。

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焦曲霉和土曲霉较少见。

另外赛多孢霉属、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和毛霉属的感染率也有所增加[5]。

(三)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6]。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60%[3],而念珠菌血症的粗病死率甚至高达40%~75%[2],其中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

侵袭性真菌感染指南-医学资料

侵袭性真菌感染指南-医学资料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
治疗指南(2019)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一、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流行病学
1.ICU患者IFI的发病率: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 ~15 % 。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 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 和5.9% 。
2.ICU患者IFI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 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 ~60%)。
2.真菌血症:血液真菌培养阳性,并排除污染,同时存 在符合相关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3.导管相关性真菌血症:对于深静脉留置的导管行体外 培养,当导管尖(长度5 cm)半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5 CFU /ml,或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 CFU/ml,且与外周血 培养为同一致病菌,并除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可确诊。
前者主要包括组织胞浆菌与球孢子菌,后者主要 包括念珠菌与曲霉。
1.致病性念珠菌:
念珠菌是最常见的一类条件致病菌,常见的致病 性念珠菌(假丝酵母菌)有:白念珠菌、热带念珠 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 季也蒙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多无致病性。作 为人体的正常菌群,只有在机体防御机制受损时 才会致病。
5.致病性接合菌
接合菌纲包括毛霉目与虫霉目,毛霉目所致感染 最为常见,又称毛霉病,其发病有多种易感因素, 如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 素、白细胞减少等,大多数患者通过吸入空气中 的毛霉孢子而感染,其次是食入或外伤致病,肺 与鼻窦最常受累。重受损者,曲霉可在肺或鼻窦 处大量生长,然后播散至身体其他器官。
②治疗相关性因素: I.各种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48 h、留置血管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概述】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是指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以及全身的真菌感染,包括深部组织感染和真菌血症以及血行播散导致的全身皮肤黏膜感染,过去称为深部真菌感染或系统性真菌感染,现统一命名为IFI。

【IFI诊断】儿科IFI的诊断尚无标准。

根据2010《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2009年《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以及欧美国家有关诊治指南,IFI 诊断采用分级诊断模式。

分级诊断由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微生物学证据和组织病理学4部分组成,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三个级别:1.确诊: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组织病理学和(或)有确诊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2.临床诊断: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3. 拟诊: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

【IFI治疗药物】1. 两性霉素B及其含脂制剂:适应症:可用于曲霉菌、假丝酵母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感染。

用法:1)静脉滴注:①两性霉素B 0.5~1mg/(kg.d),开始先以0.1mg/(kg.d)给药,逐渐增加到足量。

②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适用于无法耐受两性霉素B患者;肾功能严重损害不能使用两性霉素B常规制剂的患者。

目前有3种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ABLC)、两性霉素B胆固醇复合体(ABCD)、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

推荐剂量:ABLC为5mg/kg,ABCD为3~4mg/kg,L-AmB为3~5mg/kg。

亦主张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缓慢滴注。

2) 椎管内注射或脑室内注射:限于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病情严重或静脉滴注失败的病例。

儿童鞘内注射:首次0.01mg,用蒸馏水稀释后缓慢注入。

以后每天1次,剂量渐增,约1周内增至每次0.1mg。

以后每隔1~3天增加0.1mg,直至每次0.5mg为止,不超过0.7 mg。

解读-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解读-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主要应结合 药 物敏感结 果 进行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 哇敏感 同时也可选择其他三哇类 棘白菌素类等药 物 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哇有不同程度耐药 克柔念珠 菌对氟康哇天然耐药 治疗时不应选用氟康哇 而应 选择伊曲康哇 伏立康哇 泊沙康哇 米卡芬净 和 卡 泊芬净和 立康哇 而 最后 等 若 微 生物学 证 实为侵袭性 肺 近年来 首选伏 确诊治疗应 曲霉菌 以往的经典 治疗为
虑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时应特别注意念珠菌是呼吸道 值 得 一 提 的是 年 美 国感染性疾 病学会念珠菌病诊治指南指 出 呼吸 道 分 泌 物分 离 到念珠菌很少提示 为侵袭性 肺念珠 菌病 不 推荐 抗 真菌治疗 试验和 广泛用于临床 试验作为侵袭性真菌病诊断 标准 但 需 要指 出 的是 目 前国内 开展 的
中华移植杂志 电子版

月第
卷第

法规和指南
解读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 诊断和治疗指南
!"#
! 摘要"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实体器官移植后移植物功能丧失和受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年颁布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的
为了促进对中华医学会
理解和应用 本文就其中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的特点进行了归纳 扼要 介绍了疾病的定义和诊断依据 方法 强调了该疾病的规范化防治 ! 关键词" 解读 实体器官移植 侵袭性真菌感染 指南
卷第

经验性治疗
对于起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应该 覆盖
检测方法联合使用 介绍了抗真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同时也强调了血药浓度的监测和抗真菌预防的重要 性和治疗的疗 程 等 可 供 临床医生参考 专家多次讨论 达 成共识 求同不存异 其内 容 经 从 循证 医学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治疗管理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治疗管理

· 综述·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治疗管理Arnoux Robenson Jean 周佩军【摘要】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SOT )的广泛开展,SOT 受者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 )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来,对于SOT 受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意识不断增强,随之也出现了真菌耐药问题,导致原有标准化抗真菌治疗的效果不理想。

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肝肾毒性等问题,也是临床医师需面对的挑战。

本文综述了目前三唑类、棘白菌素类以及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与免疫抑制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肝肾毒性等特征,并总结了目前不同种类SOT 受者术后IFD 的预防策略以及感染不同病原体导致IFD 的治疗策略,旨在为器官移植及相关学科的医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实体器官移植;侵袭性真菌病;药物相互作用;抗真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侵袭性假丝酵母病;侵袭性曲霉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中图分类号】 R617, S945.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4)01-0020-09Clinical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n recipients of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Arnoux Robenson Jean, Zhou Peijun. Department of Urology , 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25,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ou Peijun, Email: ********************【Abstract 】 With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SOT),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 in SOT recipients has bee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In recent years, the awareness of preventive antifungal therapy for SOT recipients has been gradually strengthened. However, the problem of fungal resistance has also emerged, leading to unsatisfactory efficacy of original standardized antifungal regimens. Drug-drug interaction and hepatorenal toxicity induced by drugs are also challenges facing clinicians. In this artic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drug interaction and hepatorenal toxicity among triazole, echinocandin and polyene antifungal drugs and immunosuppressants were reviewed, and postoperative preventive strategies for IFD in different types of SOT recipient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IFD caused by infection of different pathogens were summariz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hysicians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related disciplines.【Key words 】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Drug-drug interaction; Antifungal therapy; Drug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Invasive candidiasis; Invasive aspergillosis; Pneumocystis jiroveci pneumonia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联合用药与个体化用药在免疫抑制疗法中成功应用,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SOT )得以广泛开展。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SOT患者IFI的发病率、死亡率及重要致病菌 SOT患者IFI的高危因素 感染时机
5
5
SOT患者IFI的发病率、死亡率及重要致病菌
IFI发病率的影响因素
移植器官的种类 免疫抑制程度 各移植中心的环境 预防性药物的使用与否
6
6
SOT患者IFI的SOT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死亡率及重要致病菌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 SOT患者IFI的治疗
17
17
SOT患者IFI的诊断
诊断标准
参考国内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诊断要素(三个指标)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生物学或组织感染真菌病理学(附录3)
18
18
诊断依据—宿主因素
取决于病人疾病的严 重程度、被抑制的免 疫功能恢复情况以及 对治疗的临床反应
第一日400 mg 维持200-400 mg/d 50 mg/d
视临床及真菌学反应而定
口 咽 部 7 ~ 14 天 , 食 道 、 支 气管、肺部、尿道14~30天
50 mg/d
系统性真菌感染:曲霉病、念珠菌病、隐 球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
第天维每持1~日口21服天次序每;贯日每22次0次02m,00g第,m32g~次静1/滴d4;直 细胞至减具少有症临消床除意。义的中性粒
管型 血培养真菌阳性 感染相关的标本中(血液、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其他体液等)未培养
和检测出任何致病细菌
22
22
诊断方法
诊断分为三个级别
拟诊(Possible) 临床诊断(Probable) 确诊(Proven)
23
23
确诊
一项宿主因素 一项主要或两项次要临床特征 一项明确的活检组织病理学微生物(霉菌、酵母菌和肺孢子菌)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 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1项微生物学检查依据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IPFI
IPFI
IPFI
拟诊IPF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 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 组织病理学
血液标本真菌抗体测定作为疾病动态监测指标有临床意义,但不能用于早期 诊断。血液标本各种真菌PCR测定方法,包括二步法、巢式和实时PCR技术, 虽然灵敏度高,但容易污染,其临床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IPFI
IPFI
IPFI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确诊




临床诊断 +



拟诊




注:*原发性者可无宿主因素,△肺组织、胸液、血液真菌培养阳性(除外肺孢子菌)
IPFI的诊治流程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确诊IPFI 临床诊断IPFI
拟诊IPFI
IPFI 防治策略
1.一般预防 2.靶向预防 3.拟诊治疗 4.临床诊断治疗 5.确诊治疗
IPFI
IPFI
IPFI
确诊IPF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 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及下列1项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确诊IPFI的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霉菌:
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 体(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并发现伴有相应的肺组织 损害。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但血液 中的曲霉菌属和青霉属(除外马尼菲青霉)真菌培养阳 性时需结合临床,要排除标本污染。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440・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侵袭性真菌感染(IFl)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的疾病[“。

近年来,在恶性血液病、肿瘤、骨髓和器官移植、其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IFI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而实体器官移植(SOT)患者为免疫功能低下的典型群体,是真菌感染的重要目标,IFI已成为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移植物功能丧失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不同器官移植患者发生IFI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疾病征兆并及时进行正确干预,则显得更为必要。

为此,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结合我国移植患者临床特点,参考2006年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7年《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美国感染学会2000年《曲霉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和《隐球酵母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美国移植学会《肾移植受者门诊监护推荐意见》和2007年美国移植年会《肺部疾病:真菌性疾病数据更新》等文件制订了这部指南,以期为实体器官移植和相关学科的同道提供帮助。

一、SoT患者IFI的流行病学(一)SOT患者IFI的发病率、死亡率及重要致病菌[2]IFI的发生率依据移植器官的种类和免疫抑制程度等因素而不同,各移植中心的环境及是否采取预防性用药也会对此产生影响。

在免疫抑制群体中,IFI的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和曲霉,二者所致感染占S(汀患者IFI总量的80%以上。

近年来,由于三唑类药物的广泛使用,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而曲霉及其他罕见真菌(in接合菌、镰刀霉等)、卡氏肺囊虫等感染率也明显增加,其中接合菌纲的毛霉目所致感染具有强烈的嗜血管性,多通过鼻吸入后经上颚和鼻窦进入颅内,并侵及血管,多处播散,生长迅速,破坏动脉内膜而致动脉栓塞,组织器官缺血坏死。

也是心内膜和瓣膜赘生物的常见病原菌。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高发人群,并且IFI日益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

为使重症医学工作者对IFI 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以便指导和规范我国ICU医生的医疗实践,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出《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一)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1],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2]。

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

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四位[3]。

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艾滋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

尽管抗真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发病率仍有明显升高的趋势[1-3]。

(二)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

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

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4]。

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而易于被病人吸入。

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焦曲霉和土曲霉较少见。

另外赛多孢霉属、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和毛霉属的感染率也有所增加[5]。

(三)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6]。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60%[3],而念珠菌血症的粗病死率甚至高达40%~75%[2],其中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感染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感染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 菌感染
目录
•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感染概述 •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治疗 •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预防 •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预后与影响
01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 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感染是指受者 在接受实体器官移植后,由于免疫系 统受到抑制,容易感染真菌,导致器 官或全身性感染。
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感染的 具体病菌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来 决定,同时需要考虑药物的副作
用和患者的耐受性。
抗真菌药物治疗需要足量、足疗 程,以确保感染得到彻底控制,
防止复发。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感染,如脓肿形成、组织坏死等,手术治疗 是必要的。
手术方式包括脓肿引流、坏死组织清除等,旨在清除病灶、减轻感染症状,为抗真 菌药物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对移植器官功能的影响
器官功能受损
感染可能导致移植器官的功能受损,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 期。
排斥反应风险
感染可能增加排斥反应的风险,对移植器官造成进一步损害。
药物治疗影响
抗真菌药物可能对移植器官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影响器官功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鉴别诊断
需要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其他并发症进行鉴别诊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 断方法。
02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真菌 感染的发病机制
真菌感染的来源
01
02
03
环境来源
土壤、空气、水等环境中 的真菌,通过直接接触或 吸入等途径感染患者。
体内菌群失衡
患者体内原有的菌群平衡 被打破,导致真菌过度生 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877/cma.j.issn.1674-3903.2010.01.015作者单位: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解放军器官移植研究所:126.·法规和指南·解读《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朱有华【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实体器官移植后移植物功能丧失和受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促进对中华医学会2009年颁布《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理解和应用,本文就其中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扼要介绍了疾病的定义和诊断依据、方法,强调了该疾病的规范化防治。

【关键词】解读;实体器官移植;侵袭性真菌感染;指南Interpret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after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ZHU an Transplantation Institute of PLA,Changzheng Hospital,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03,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U You-hua,Email:zhuyouhua@【Abstract】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after organ transplantation is a main cause of mortality and graft loss.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after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was issued(established)b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in2009.In order to offer healthcare provider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uideline,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after organ transplantation was summarized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disease and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The importance to standardiz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was emphasized.【Key words】Interpretation;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Guidelines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受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诊断和治疗,2008年5月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移植学、重症监护和呼吸病学等领域10多位专家,结合我国移植患者临床特点,参考了国内外多个相关指南[1-2],讨论制定了《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3-4](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的发布将对促进和规范我国器官移植后IFI的防治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为便于学习和理解,本文就《指南》中的有关要点作一梳理和解读。

1关于实体器官移植受者IFI的流行病学近年来,实体器官移植受者IFI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器官移植受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5]。

国内外学术组织相继颁布或修订了IFI诊治指南或专家共识。

针对实体器官移植患者IFI的高危因素,《指南》着重强调以下特点:(1)受者免疫抑制过度因素。

在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术后的联合免疫抑制方案中,大剂量激素维持和排斥反应冲击治疗、移植前/后采用抗淋巴细胞抗体诱导治疗和再次移植的高敏患者特殊免疫处理等都将会使受者免疫抑制状态过度,从而使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发生IFI的危险性增加。

(2)合并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尤其是合并糖尿病、严重营养不良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器官切取时的意外污染,术中大量输血或血制品,重症患者较长时间呆在重症监护病房,以及长时间放置引流管等等,也都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3)环境因素。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无论是住院或居住的周边环境都存在导致IFI发生的危险因素。

(4)各种器官移植存在各自不同的特殊危险因素。

例如,肾移植受者排斥反应发生率高,要求免疫抑制剂使用剂量相对较大,因此发生IFI风险较高;肺移植患者是发生肺部IFI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受者,十分容易发生气管、支气管吻合口感染;而肝移植则因术中大量输血、手术时间长和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多见,患者术后亦易发生IFI;小肠和胰腺移植受者污染机会多、合并症亦多,也是受者术后发生IFI的特殊危险因素。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在感染发生的时间方面又有一定的规律,绝大多数患者均发生在移植术后6个月以内(此时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恢复或健全,免疫抑制剂对机体免疫系统抑制最强),以及免疫抑制剂逐渐调整平衡状态之前。

2关于IFI的定义和诊断2.1定义IFI是指真菌直接侵袭(非寄生、过敏或毒素中毒)肺和支气管,引起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所致的疾病。

但由于IFI存在隐匿性感染,故感染不同于发病。

因此,2008年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认为作为疾病状态,定义为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应更加确切和更严格[6-7]。

但由于参照的我国《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均采用IFI,为了统一起见,《指南》仍用IFI。

2.2诊断依据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实体器官移植本身都是念珠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念珠菌的定植具有较低的预测价值,常规的评估方法既费力又很昂贵。

念珠菌感染的症状和体征都是非特异的,微生物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

目前诊断主要依据以下3项:(1)宿主因素或危险因素。

(2)临床特征(包括影像学特征)。

侵袭性肺曲霉病部位具有特殊影像学征象,如胸部X线和CT 检查示胸膜下密度增高的片状和结节影,病灶周围可出现晕轮征,发病10 15d后肺实变区液化、坏死,出现空腔阴影或新月征;肺隐球菌病胸部X线和CT检查常示胸膜下单发或多发结节或团块样阴影,也可伴空腔形成;肺孢子菌病患者胸部CT片可。

(3)微生物学检查。

包括气管内吸引物或合格痰标本直接镜检发现菌丝,且培养连续2次及以上分离到同种真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发现菌丝;合格痰标本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或培养发现隐球菌;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血、胸水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呈阳性;血清1、3-D 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连续2次阳性;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连续2次阳性。

在考虑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时应特别注意念珠菌是呼吸道常见定植菌。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念珠菌病诊治指南指出,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念珠菌很少提示为侵袭性肺念珠菌病,不推荐抗真菌治疗[7]。

G试验和GM试验作为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标准广泛用于临床。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开展的G试验检测试剂与判定折点与国外有较大差别,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明确,临床上缺乏循证医学依据,需要进一步研究。

GM试验主要适用于免疫功能受损者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动态观察结果变化更有诊断价值。

半合成青霉素等药物使用后GM 试验可出现假阳性。

GM试验对免疫功能正常者临床意义不大。

2.3诊断分级国外指南将诊断标准分为确诊、拟诊、疑诊3个级别。

国内相关指南和本《指南》则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3个级别。

需要指出的是,确诊IFI时以组织病理学或体液(胸液、血液)真菌培养阳性为主要依据(除外肺孢子菌)。

但是除马尼菲青霉菌外,在血液、尿液标本中极少培养出曲霉菌属和青霉属真菌;若培养阳性则要结合临床情况排除标本污染。

3关于IFI的防治策略《指南》强调了抗真菌预防治疗的重要性和具体的预防措施,对于靶向治疗提出了适应证范围等。

接受高强度免疫抑制治疗的器官移植受者术后粒细胞减少及其他原因所致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患者等需要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预防性治疗的疗程长短不一,主要取决于宿主危险因素是否改善。

拟诊治疗属经验性治疗,高危患者临床和影像学征象提示可能为IFI时,即给予抗真菌药物,一般持续5 7d,必要时延长至d。

若无疗效应停止经验性治疗。

对于起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应该覆盖白色念珠菌、非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米卡芬净和卡泊芬净都可以作为首选。

侵袭性肺曲霉病首选伏立康唑,补救治疗可以选择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 B liposomes,L-AmB),病情稳定后改为伊曲康唑或泊沙康唑。

临床诊断治疗(先发治疗或抢先治疗)属于经验性治疗的延伸,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患者微生物学(包括血液真菌抗原及其他血清学、免疫学)检查结果阳性,但无组织病理学的确诊依据。

药物选择及其疗程与确诊治疗基本相同。

对于微生物学证实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主要应结合药物敏感结果进行用药。

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同时也可选择其他三唑类、棘白菌素类等药物;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有不同程度耐药,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治疗时不应选用氟康唑,而应选择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米卡芬净和卡泊芬净和L-AmB等。

若微生物学证实为侵袭性肺曲霉菌,以往的经典治疗为L-AmB。

近年来首选伏立康唑,而L-AmB作为补救治疗选择。

确诊治疗应针对真菌种类进行,疗程至少持续至肺部病灶吸收。

最后,《指南》对目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适应证、常用剂量、疗程作了介绍,并结合我国国情指导临床免疫抑制剂配合和特殊情况下药物剂量的调整。

这些抗真菌药物均已在我国上市,临床医生可以借以优化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

综上所述,《指南》参照了欧美和我国相关IFI 的指南,也尽可能结合我国的国情,强调了多种真菌检测方法联合使用,介绍了抗真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同时也强调了血药浓度的监测和抗真菌预防的重要性和治疗的疗程等,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