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阿房宫赋》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阿房宫赋》《六国论》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阿房宫赋》《六国论》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阿房宫赋》《六国论》练习题含答案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②齐楚之精英.. ③然后..得一夕安寝 ④思厥先祖父.. 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⑥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⑦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⑧可谓智力..孤危 ⑨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A .①③⑤B .③⑥⑧C .①⑤⑥D .①⑤⑨ 答案 D解析 ②古义指金玉珍宝等物;③古义指这样以后;④古义指祖辈、父辈;⑥古义指它的实际数目;⑦古义指天气冷暖;⑧古义指智谋和力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久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曲折) B.⎩⎪⎨⎪⎧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座)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栏杆)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决定,确定)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既然)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胁迫,挟持) 答案 C解析 既:已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子孙视.之不甚惜 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失其所与.,不知 C.⎩⎪⎨⎪⎧六王毕,四海一.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答案 B解析 A 项看/看待。

B 项均为“亲附,亲近”。

C 项统一/一个整体。

D 项喜欢/吝惜。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李牧连却.之遂散.六国之诸侯 B.⎩⎪⎨⎪⎧ 以地事.秦义.不赂秦 C.⎩⎪⎨⎪⎧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然后从而刑.之 D.⎩⎪⎨⎪⎧不能独完.素善.留侯张良 答案 C解析 A 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B 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C 项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

D 项都是形容词作动词。

5.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①辇.来于秦 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④理.固宜然 ⑤侣.鱼虾而友.麋鹿 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 .①②④B .②⑤⑥C .③④⑤D .②④⑥答案 A解析 ①②④是名词作状语;③⑥是名词作动词;⑤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阿房宫赋》《六国论》综合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阿房宫赋》《六国论》综合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阿房宫赋》《六国论》综合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阿房宫赋》《六国论》综合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熟悉了朦胧烟火中的阿房宫,深谙于诗赋中的阿房宫,已成为2000多年来国人对美好事物的人文宣泄。

但2003年至2004年阿房宫遗址的科学考古工作,却让世人体会到了阿房宫的真实生存状态:纸张、遗存、甚至想象式的,皆是过去时的存在。

阿房宫最早载于司马迁的《史记》:“(始皇)三十五年……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历史学家班固也留有关于阿房宫的墨宝。

而最为后世崇拜的是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中壮丽的文学想象。

阿房宫因此在过去时中存在了2000多年,直到2002年10月,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筹建并成立了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开始翻开阿房宫过去时生存状态的一页。

秦阿房宫遗址为秦都咸阳的上林苑遗址故地。

为确定“阿城”就是现在的前殿遗址,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对古文献进行了一番“知识考古":《水经注·河水》载“池水北经镐京东,秦阿房宫西”。

李毓芳认为,这里的“池水"指西周已有的“彪池”。

彪池位于现在的沣镐村西,距王寺村西南二里有余。

虽历经沧桑,但是彪池低洼的地势现在仍能看清;彪池水向北流,恰恰经过一东西向规模宏大的夯土台基的西面,而该处夯土台基就是现认阿房宫前殿遗址。

据当地群众反映,在1949年以后还看到过前殿遗址夯土台基西部有一道南北向土墚,高约1米,且土墚东西两侧有碎瓦片,后被村庄覆盖。

同样,在台基东部亦存在上述遗迹。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著名秦汉都城考古学家李毓芳分析判定,群众反映的遗迹现象应为“阿城"的西墙和东墙。

因现在的前殿夯土台基南部勘探和发掘中未发现南墙遗迹,这样一来,在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之中的阿房宫前殿遗址与文献记载中的“阿城”情况是一致的。

阿房宫考古队从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前殿遗址已勘探面积35万平方米,试掘和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基本搞清了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范围及其所属遗迹的分布,至此阿房宫前殿遗址中有无宫殿建筑成为关键。

《阿房宫赋》习题及参考答案

《阿房宫赋》习题及参考答案

《阿房宫赋》习题及参考答案《阿房宫赋》习题及参考答案《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一份《阿房宫赋》的习题,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阿房宫赋》习题及参考答案1第一部分:1.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阿房宫的来历。

(2)宫人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3)“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为什么?(4)秦亡的教训是什么?2.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

这个历史教训应该怎么理解?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3.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

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5.与《过秦论》、《六国论》比较,三篇有何共同点,各篇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哪里?第二部分:综合练习1.下列加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蜀山兀(wù) 辘辘(lù)远听鼎铛(dāng)玉石B.囷囷(qūn)焉尽态极妍(yán) 架梁之椽(yuán)C.阿(ē)房宫剽(piāo)掠其人金块珠砾(lì)D.尽锱铢(zhīzhū) 妃嫔媵嫱(yìngqiáng) 逦迤(lǐyǐ)2.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一B.爱六王毕,四海一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取D.族奈何取之尽锱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焉B.而盘盘焉,囷囷焉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谁得而族灭也B.夫 D.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多于九土之城郭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加粗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5.表语气的虚词大致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陈述语气b.表疑问语气(包括反问)c.表感叹语气d.表祈使、劝勉、禁止等语气e.表判断语气f.表肯定或否定语气。

《阿房宫赋》《六国论》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阿房宫赋》《六国论》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阿房宫赋》《六国论》理解性默写《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1、杜牧《阿房宫赋》开篇起势雄健“,”,表现秦王一统天下、势如破竹的气势。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3、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交代阿房宫的建成,突出其用材之多和建设之快。

4、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描写了阿房宫的建筑走势,表现了其规模之宏大。

5、《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夸张手法历数阿房宫楼阁之多之密集的句子是: ,”。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为过渡,巧妙地将对阿房宫的描写由整体外观转到内部的具体建筑。

7、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形象地描写了阿房宫中廊道曲折、屋檐高耸的景象。

8、在杜牧的笔下,阿房宫中的建筑“,”,就像蜂房水涡一样。

9、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形象地描写了阿房宫中的建筑既各依地势而有不同,又相互呼应,成为一个整体。

10、在《阿房宫赋》中,阿房宫中像“”一样的建筑极其众多,用杜牧的话说就是“”。

1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来描写空中的复道。

1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在描写水上的桥梁时反问道“,”,表现了它的壮丽神奇。

13、《阿房宫赋》中的“,”,杜牧通过描写宫中舞蹈时给人的凄冷感觉,从侧面表现宫殿之宏大。

14、《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15、在阿房宫中,即使同一天里的同一座宫殿气候也会不同,这是因为宫女们在其中唱歌时,会让人感觉“”,而她们在里边舞袖飘飘地跳舞,又会让人感觉“”。

16、《阿房宫赋》中的“,”,用比喻的方式描写阿房宫中的女子打开妆镜时的景象,极言其人数之众。

17、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这两句可以看出,阿房宫里的宫女,有很多原来在六国是身份很高贵的。

1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示,六国灭亡后,其王侯的宫妃、女儿和孙女只能离开故国,“”,且每天要“”,成为阿房宫中的宫人。

《六国论》《阿房宫赋》情景默写答案

《六国论》《阿房宫赋》情景默写答案

《六国论》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6.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7.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8.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9.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0.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11.是又在六国下矣1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4.弊在赂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1、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用“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面之广和建筑之高。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疑问的语气,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炼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5、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分别指出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其中写秦灭亡原因的句子是“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7、《阿房宫赋》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8、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六国论》《阿房宫赋》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六国论》《阿房宫赋》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六国论》《阿房宫赋》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

商鞅用于秦而收魏。

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苏辙《六国论》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节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2022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阿房宫赋》《六国论》重点练习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2022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阿房宫赋》《六国论》重点练习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2022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阿房宫赋》《六国论》重点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6阿房宫赋+六国论(重点练)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上文选自《______》。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牧,字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带点词。

(1)燕赵之收藏:(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3.下列中加点意义和用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B.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必修二《六国论》 《阿房宫赋》练习与答案

必修二《六国论》 《阿房宫赋》练习与答案

《六国论》《阿房宫赋》练习一.阅读指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宋朝建国以后吸取唐末五代的教训,采用中央专制集权政策,一切权力归中央,削弱了将帅的权力,但同时又造成兵力渐趋衰落,以致在与辽和西夏的交战中输多胜少,只好割地赔款以求和。

针对这种现实,作者以历史上六国灭亡的教训立论,借古讽今,借六国因贿赂强秦而亡的历史批评宋王朝贿赂契丹、西夏的失策。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并从理论上说明了赂秦力亏和“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接着,作者从分析秦与六国之势入手,极言赂秦之害,自然得出了秦欲难填,“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赂秦必致灭亡的结论。

继而又以齐、燕、赵不赂秦,终因其他三国赂秦而亡的确凿史料,证明论点,再次强调“失强援”而“不能独完”。

最后是论点的延伸,申明了为国者应吸取六国败亡的教训,却敌自立,不要为外部积威所吓倒的本意。

阅读这篇文章,应着重在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理清作者思路的前提下,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枝不蔓地展开论述,以及运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说理的写作手法。

同样地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樊川文集》卷十六)可见这是借秦警唐之作,目的在于通过写阿房宫事总结亡秦教训,使唐敬宗李湛引以为戒: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其结果只能是民怨沸腾,国亡族灭。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来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

《阿房宫赋》这篇文章开头就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然后在此基础上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解析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解析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解析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 .直走.(通达)咸阳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座,所) B .尽态极妍.(美丽) 而望幸.(有幸)焉 C .人亦念.(顾念)其家 使负.(支持)栋之柱 D .日益骄固.(更加) 秦人不暇.(来不及)自哀 解析:B 项,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

C 项,负:支撑。

D 项,固:顽固。

暇:闲暇。

“不暇”的意思是“来不及”。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 B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斯用兵之.效也 C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解析:D 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A 项,以:介词,因为/介词,凭,用。

B 项,之:代词,指秦国/结构助词,的。

C 项,则:副词,就/连词,那么。

答案:D3.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①辇.来于秦 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⑤朝歌.夜弦. ⑥廊腰.缦回 A .①②⑥B .②③⑤C .①③⑤D .③④⑥解析:①⑥名词作状语,②③⑤名词作动词,④名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可谓智力..孤危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解析:A项,至于:古义为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今义为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B项,故事:古义为旧事;今义为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C项,智力:古义为智谋和力量,是两个词;今义为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词。

答案:D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六国论》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六国论》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六国论》含答案(2023春·云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实百倍”中“其实”是指它的实际数目。

阿房宫赋与六国论对比阅读

阿房宫赋与六国论对比阅读

阿房宫赋与六国论对比阅读摘要:一、引言二、阿房宫赋与六国论的共同点1.都是借古讽今之作2.都以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为背景三、阿房宫赋与六国论的差异1.文体不同:阿房宫赋是赋,六国论是议论文2.写作目的不同:阿房宫赋告诫统治者体恤百姓,六国论警示北宋统治者不要贿赂辽、西夏政权四、阿房宫赋的论证方法和结构1.对比论证方法2.严谨的结构:前半部分铺陈夸张,后半部分抒情议论五、六国论的论证方法和结构1.逻辑严密的论证方法2.清晰的结构:分六国为三个阶段,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中选录了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洵的《六国论》,这两篇作品都是非常典型的借古讽今之作。

虽然它们所涉及的史实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但写作目的和表现形式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进行对比阅读,以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二、阿房宫赋与六国论的共同点1.都是借古讽今之作阿房宫赋和六国论都是借古讽今之作,作者通过回顾历史,以期对现实政治产生影响。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描绘秦始皇的荒淫奢侈,暗示唐朝统治者应体恤百姓,实行仁政。

苏洵在《六国论》中则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贿赂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以维护国家利益。

2.都以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为背景阿房宫赋和六国论都以战国时期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为背景。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详细描绘了阿房宫的壮丽景象,借此表现出秦始皇的奢侈荒淫。

苏洵在《六国论》中则分析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指出六国灭亡是由于它们相互勾结、贿赂秦国导致的。

三、阿房宫赋与六国论的差异1.文体不同:阿房宫赋是赋,六国论是议论文阿房宫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富有铺陈夸张的特点。

而六国论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注重逻辑严密的论证和鲜明的观点。

2.写作目的不同:阿房宫赋告诫统治者体恤百姓,六国论警示北宋统治者不要贿赂辽、西夏政权阿房宫赋的目的是告诫唐朝统治者要体恤百姓,实行仁政,以维护国家的稳定。

《阿房宫赋》《六国论》比较阅读

《阿房宫赋》《六国论》比较阅读

《阿房宫赋》《六国论》比较阅读1.文章体裁同:议论性散文。

异:赋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阿房宫赋》重在议论。

《六国论》是史论,是一种议论文体。

2.历史背景《阿房宫赋》:晚唐时期,唐王朝内忧外患严重,国势衰微,可是最高统治者仍大造宫殿,沉迷声色,这引起了杜牧的忧愤,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唐敬宗李湛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六国论》:北宋时期,统治者面对契丹、西夏的侵略,一味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用割地、纳贡等丧权、伤财辱国的方法,换得一时的苟安,使国力衰败,百姓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苏洵面对北宋王朝的社会现实,作《六国论》。

3.写作目的同:借古讽今。

异:杜牧写《阿房宫赋》,借秦始皇大兴土木,荒淫奢侈,自取灭亡的史实,讽喻唐敬帝要戒奢以俭,节用爱民。

《六国论》借总结六国因赂秦被秦灭亡的历史教训,来讽谏最高统治者,强调人君不应赂敌以求苟安,不要被敌人的积威所劫。

4.观点结论《阿房宫赋》‖观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结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六国论》‖观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结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文章结构同:层进结构:是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生发议论,都用了逐层推进的形式。

异:《阿房宫赋》‖先详细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宫中生活的极度奢华,然后议论这种奢华带来的危害,指出后人应以此为鉴。

《六国论》‖在提出观点后,从不同侧面引述史实,以证明观点,最后展开议论,强调要以六国破败故事为鉴。

作用:这种先叙后议、叙议结合的结构安排,使文章史料充分,论据确凿,说服力强;而精当的议论又使文章观点明确,说理透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6.材料使用同:略带夸张的真实史料。

异:《阿房宫赋》‖秦王朝兴建奢华的阿房宫。

《六国论》‖六国以地赂秦。

《六国论》《阿房宫赋》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阿房宫赋》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一)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六国论》)(二)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阿房宫赋》)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亲附。

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第二次。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经营:指金银珠宝等物。

杜牧《阿房宫赋》苏洵《六国论》阅读答案

杜牧《阿房宫赋》苏洵《六国论》阅读答案

杜牧《阿房宫赋》苏洵《六国论》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杜牧《阿房宫赋》苏洵《六国论》阅读答案甲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高考语文考前必练之名句名篇默写第12练《阿房宫赋》《六国论》(原卷版+解析)

高考语文考前必练之名句名篇默写第12练《阿房宫赋》《六国论》(原卷版+解析)

第12练★句子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________________,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

盘盘焉,囷囷焉,________________,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________________,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________________,弃脂水也;________________,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________________,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________________,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________________,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________________,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___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________________,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________________,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高中语文试题-必背篇目(侍坐 阿房宫 六国论答案版) (1)

高中语文试题-必背篇目(侍坐 阿房宫 六国论答案版) (1)

《阿房宫赋》1.【2024陕西西安高三期末】《阿房宫赋》中,从“取”和“用”两方面来写秦因奢靡丧失民心的两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2024辽宁锦州高三期末】“赋”体之文多铺采摘文,善用夸张,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覆压三百余里”;来表现阿房宫的规模宏大,占地极广;以“用之如泥沙”来谴责统治者对搜刮的财物毫不珍惜视为尘泥。

3.【2024浙江一模】《阿房宫赋》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开篇即以蒙太奇手法暗示秦人以庞大的资源耗费建造奢华阿房宫:“蜀山兀,阿房出”。

4.【2024河北唐山高三期末】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5.【2024山西晋城高三期末】《红楼梦》中,用“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权贵之家的豪富奢侈之气。

《阿房宫赋》中也有与之相近的句子“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6.【2024上海静安一模】《阿房宫赋》《六国论》都是针砭时弊的名篇,杜牧认为六国和秦国灭亡原因是统治者骄奢淫逸不能“各爱其人”(注:这个考法全国卷目前还没有,全国卷基本都是考整句),《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原因是“弊在赂秦”。

7.【2024天津高三期末】游览西安,面对阿房宫纪念遗址,不觉想起《阿房宫赋》文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秦人覆辙。

8.【2024云南昆明一模】《项羽本纪》写到项羽引兵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阿房宫赋》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9.【2024陕西一模】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弃掷逦迤”一句写秦将珍宝到处丢弃,尽显其“奢”,而用“奈何取之尽锱铢”一句感叹其掠夺的“贪”,为后文写“族秦者秦也”蓄势。

10.【2024湖南长沙高三阶段】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阿房宫的建筑时,不说长桥如龙,复道如虹,而说“未云何龙”和“不霁何虹”,用惊讶疑惑的语气表达了对那些建筑物的观感,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情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一)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六国论》)
(二)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阿房宫赋》)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亲附。

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第二次。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经营:指金银珠宝等物。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怜:可惜。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B.《六国论》最后一段,用笔精练,用语含蓄婉转,揭示问题明确尖锐,在议论中包含着极大的感情分量。

C.《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D.《阿房宫赋》节选运用了拟人、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表达方式,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分)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分)
20.阅读文段,将文中画线句子用“/ ”断句。

(3分)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

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选自《世说新语》)
答案:
三(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6.B 17.C 18.D
19.(1) 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4分。

采分点:“理”和“数”、“当”、“量”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 后人哀怜它却又不把它的灭亡作为借鉴,也使得后来的人再来爱怜后人。

(3分。

采分点:“哀”、“鉴”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0.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错一处,不扣分,错两处扣1分,对六处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