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统计学第12章
第12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6 因变量总变异的分解
P
(X,Y)
Y
(Y Y) (Y Y)
(Y Y)
Y X
Y
Y
9
Y的总变异分解
Y Y Yˆ Y Y Yˆ
Y Y 2 Yˆ Y 2 Y Yˆ 2
总变异 SS总
回归平方和 剩余平方和
SS回
SS剩
10
Y的总变异分解
病程 (X2)
10.0 3.0 15.0 3.0 4.0 6.0 2.9 9.0 5.0 2.0 8.0 20.0
表 12-1 脂联素水平与相关因素的测量数据
空腹
回归模空型腹 ?
瘦素
脂联 BMI 病程 瘦素
脂联
(X3)
血糖 (X4)
素(Y)
(X1)
(X2)
(X3)
血糖 素(Y) (X4)
5.75 13.6 29.36 21.11 9.0 4.90 6.0 17.28
H 0: 1 2 3 4 0 ,即总体中各偏回归系数均为0; H 1:总体中各偏回归系数不为0或不全为0;
= 0.05。
2 计算检验统计量: 3 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拒绝H0,说明从整体上而言,用这四个自变量构成 的回归方程解释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联素的变化是有统 计学意义的。
的平方和 (Y Yˆ)2为最小。
只有一个自变量
两个自变量
例12-1 为了研究有关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因 素,某医师测定30例患者的BMI、病程、瘦素、空腹血糖, 数据如表12-1所示。
BMI (X1)
24.22 24.22 19.03 23.39 19.49 24.38 19.03 21.11 23.32 24.34 23.82 22.86
统计学第三版答案

统计学第三版答案第1章统计和统计数据第2章 1.1 指出下⾯的变量类型。
第3章(1)年龄。
第4章(2)性别。
第5章(3)汽车产量。
第6章(4)员⼯对企业某项改⾰措施的态度(赞成、中⽴、反对)。
第7章(5)购买商品时的⽀付⽅式(现⾦、信⽤卡、⽀票)。
第8章详细答案:第9章(1)数值变量。
第10章(2)分类变量。
第11章(3)数值变量。
第12章(4)顺序变量。
第13章(5)分类变量。
第14章1.2 ⼀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1000⼈作为样本进⾏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收⼊在5000元以上,50%的⼈回答他第15章们的消费⽀付⽅式是⽤信⽤卡。
第16章(1)这⼀研究的总体是什么?样本是什么?样本量是多少?第17章(2)“⽉收⼊”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变量?第18章(3)“消费⽀付⽅式”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变量?第19章详细答案:第20章(1)总体是“所有IT从业者”,样本是“所抽取的1000名IT从业者”,样本量是1000。
第21章(2)数值变量。
第22章(3)分类变量。
第23章1.3 ⼀项调查表明,消费者每⽉在⽹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第24章(1)这⼀研究的总体是什么?第25章(2)“消费者在⽹上购物的原因”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变量?第26章详细答案:第27章(1)总体是“所有的⽹上购物者”。
第28章(2)分类变量。
第29章1.4 某⼤学的商学院为了解毕业⽣的就业倾向,分别在会计专业抽取50⼈、市场营销专业抽取30、企业管理20⼈进⾏调查。
第30章(1)这种抽样⽅式是分层抽样、系统抽样还是整群抽样?第31章(2)样本量是多少?第32章详细答案:第33章(1)分层抽样。
第34章(2)100。
第2章⽤图表展⽰数据(3)帕累托图如下:(4)饼图如下:2.2 为确定灯泡的使⽤寿命(单位:⼩时),在⼀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只进⾏测试,所得数据如下:710~720 13 13720~730 10 10730~740 3 3740~750 3 3合计100 100(2)直⽅图如下:从直⽅图可以看出,灯泡使⽤寿命的分布基本上是对称的。
社会统计学第十二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2. 相关方向:正相关和负相关 所谓正相关关系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
量的值也增加。例如,受教育水平越高找到高薪水工作的 机会也越大。而负相关关系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 一变量的值却减少。例如,受教育水平越高,理想子女数 目越少。要强调的是,只有定序以上测量层次的变量才分 析相关方向,因为只有这些变量的值有高低或多少之分。 至于定类变量,由于变量的值并无大小、高低之分,故定 类变量与其他变量相关时就没有正负方向了。
父母智力 组合
优+优
优+劣 一般+一般
劣+劣
子女智力 子女智力
优秀
一般
71.6 25.4
33.6 42.7
18.6 66.9
5.4 34.4
子女智力 低下
3.0 23.7 14.5 60.2
通过列联表研究定类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这 实际上是通过相对频数条件分布的比较进行的。 如果对不同的X,Y的相对频数条件分布不同,且 和Y的相对频数边际分布不同,则两变量之间是 相关的。而如果变量间是相互独立的话,必然存 在着Y的相对频数条件分布相同,且和它的相对 频数边际分布相同。后者用数学式表示就是
r×c相对频数联合分布列联表
控制X,Y相对频数条件分布列联表
控制Y,X相对频数条件分布列联表
[例A1]试把下表所示的频数分布列联表,转 化为自变量受到控制的相对频数条件分布列联 表,并加以相关分析。
投票行为
受教育程度X
Y
大学以 大学以
FY
上
下
投票
160
129
289
弃权
7
61
68
合计:FX 167
r×c相对频数分布列联表的一般形式
在相对频数分布列联表中,各数据为各分类
第12章重复测量设计 PPT课件

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ANOVA重复测量的定义重复测量(repeated measure)是指对同一研究对象的某一观察指标在不同场合(occasion,如时间点)进行的多次测量,用于分析该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变化规律。
例如,为研究某种药物对高血压(哮喘病)病人的治疗效果,需要定时多次测定受试者的FEV1 ,以分析其的变动情况。
再如,药效研究中要观察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上的血药浓度。
重复测量设计的优缺点•优点:每一个体作为自身的对照,克服了个体间的变异。
分析时可更好地集中于处理效应.因重复测量设计的每一个体作为自身的对照,所以研究所需的个体相对较少,因此更加经济。
•缺点:滞留效应(Carry-over effect)前面的处理效应有可能滞留到下一次的处理.潜隐效应(Latent effect)前面的处理效应有可能激活原本以前不活跃的效应.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由于逐步熟悉实验,研究对象的反应能力有可能逐步得到了提高。
重复测量资料ANOVA对协方差阵的要求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的条件:1. 正态性处理因素的各处理水平的样本个体之间是相(个体内不独立)互独立的随机样本,其总体均数服从正态分布;2. 方差齐性相互比较的各处理水平的总体方差相等;3. 各时间点组成的协方差阵(covariance matrix)具有球对称(sphericity)特征。
若球形性质得不到满足,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的F值是有偏的,这会造成I型错误增加。
一般ANOVA 的协方差矩阵22211121222212222221222111121212211212222()(1)()()(1)a aa a aa i i i i i i i ijij ii jjs s s s s s V s s s s y y n s y y y y n y y y y n sr s s⎛⎫ ⎪ ⎪= ⎪ ⎪ ⎪⎝⎭=--=---=-=∑∑∑∑∑211222222114000000aa aas s V s s s ⎛⎫ ⎪ ⎪= ⎪ ⎪ ⎪⎝⎭==对于第章,几个处理组间的协方差矩阵为:且假定重复测量资料的协方差矩阵时间点间的协方差矩阵实验前 5周后 10周后 实验前 0.081 0.090 0.065 5周后 0.386 0.411 10周后0.723时间点间的相关系数实验前 5周后 10周后 实验前 1 0.507 0.269 5周后 1 0.777 10周后122211121222212222221222111121212211212222()(1)()()(1)a aa a aa i i i i i i i ijij ii jjs s s s s s V s s s s y y n s y y y y n y y y y n sr s s⎛⎫ ⎪ ⎪= ⎪ ⎪ ⎪⎝⎭=--=---=-=∑∑∑∑∑球形对称的实际意义22211121222212222221222111121212211212222()(1)()()(1)a a a a aa i i i i i i i ijij ii jjs s s s s s V s s s s y y n s y y y y n y y y y n s r s s⎛⎫ ⎪ ⎪= ⎪ ⎪ ⎪⎝⎭=--=---=-=∑∑∑∑∑所有两两时间点变量间差值对应的方差相等对于y i 与y j 两时间点变量间差值对应的方差可采用协方差矩阵计算为:122222222211221222i ji j i jy y y y y y y y ss s ss s s s--=+-=+-如:球形对称的实际意义举例122222222211221222i ji j i jy y y y y y y y ss s ss s s s--=+-=+-如:协方差阵 A 1 A 2 A 3 A 4 A 1 10 5 10 15 A 2 5 20 15 20 A 3 10 15 30 25 A 415202540s 1-22 = 10 + 20 - 2(5) = 20 s 1-32 = 10 + 30 - 2(10) = 20 s 1-42 = 10 + 40 - 2(15) = 20 s 2-32 = 20 + 30 - 2(15) = 20 s 2-42 = 20 + 40 - 2(20) = 20 s 3-42 = 30 + 40 - 2(25) = 20本例差值对应的方差精确相等,说明球形对称。
12章 多元线性回归

统计学第十二章 多元线性回归一. 选择题1.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t 检验是用来检验( ) A 总体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B.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C.样本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D .H 0:β1=β2=…βk =02.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自变量x i 对因变量y 的影响不显著,那么它的回归系数 βi 的取值( )A.可能为0B.可能为1C.可能小于0 D 可能大于13.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y i ˆ=βˆ0+x 11ˆβ+x 22ˆβ+…+xkkβˆ中,回归系数βˆi表示( ) A.自变量x 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 的平均变动额为βˆiB.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自变量x 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变动额为βˆiC.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自变量x 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变动总额为βˆiD.因变量y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x i 的变动总额为βˆi4.设自变量的个数为5个,样本容量为20。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估计标准误差的自由度为( )A.20B.15C.14D.18 5.在多元回归分析中,通常需要计算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R a2,这样可以避免的值()A. 由于模型中自变量个数的增加而越来越接近1B. 由于模型中自变量个数的增加而越来越接近0C. 由于模型中样本容量的增加而越来越接近0D. 由于模型中样本容量的增加而越来越接近16.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著,则意味着()A.在多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B.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显著C.在多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D.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不显著7.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t检验表明回归系数βi不显著,则意味着()A.整个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不显著B.整个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显著C.自变量x i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D.自变量x i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8.设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ˆ=βˆ0+x11ˆβ+x22ˆβ+…+xkkβˆ,若自变量x i的回归系数βˆi的取值接近0,这表明()A.因变量y对自变量ix的影响不显著B.因变量y对自变量ix的影响显著C.自变量ix对因变量y的影响不显著D.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显著i9.一家出租汽车公司为确定合理的管理费用,需要研究出租车司机每天的收入(元)与他的行驶时间(小时)、行驶的里程(公里)之间的关系,为此随机调查了20位出租车司机,根据每天的收入(y)、行驶时间(x1)和行驶的里程(x2)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下面的有关结果(a=0.05)根据上表计算的判定系数为()A. 0.9229B. 1.1483C. 0.3852D. 0.851610. 一家出租汽车公司为确定合理的管理费用,需要研究出租车四级每天的收入(元)与他的行驶时间(小时)、行驶的里程(公里)之间的关系,为此随机调查了20位出租车司机,根据每天的收入(y)、行驶时间(x1)和行驶的里程(x2)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下面的有关结果(α=0.05)根据上表计算的估计标准误差为()A. 306.18B. 17.50C. 16.13D. 41.9311. 一家出租汽车公司为确定合理的管理费用,需要研究出租车司机每天的收入(元)与他的行驶时间(小时)、行驶的里程(公里)之间的关系,为此随机调查了20位出租车司机,根据每天的收入(y)、行驶时间(x1)和行驶的里程(x2)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下面的有关结果(α=0.05)根据上表计算的用于检验线性关系的统计量F=()A. 306.18B. 48.80C. 5.74D. 41.9312.一家产品销售公司在30个地区设有销售分公司。
统计学原理 第12章 统计报告

3. 鲜明。主题要明确表示赞成什么、反
对什么,观点明确,态度明朗,旗帜鲜明。 4.集中。全文要围绕主题,说深说透,选 材要力争选那些最能说明观点和材料,去掉次 要正文要严谨、分明 、
3.密度法,是指适当控制统计分析报告的 数字密度,数字不应太多,也不要过少,一 般控制在全文的10%~30%,其分布要均衡。
4. 概略法,是指把复杂的统计数字概算、 扩算或简化,使读者易读易记。它可采用概 数、大单位数、范围数、代表数、代替数等 方法。 5. 明晰法,是指把一些比较抽象、复杂 的统计数字采用抽象数变具体数,或数字加 解说的办法使其变得更清晰、更明确的方法。 6. 对衬法,是指将差别较大的两种事实 数字进行对照,引起读者注意。
务、研究重点、基本内容和结构形式特征,
统计报告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专题性的分析报
告、
总结性的分析报告、进度性的分析报告、预
测决策性分析报告。
二、 (一)“四性” 1.准确性,就是要数字准确,情况真实,观点
正确,分析符合客观实际,依数据分析、判断、提
炼的观点,必须准确。 2.针对性,就是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为 一定的对象服务。要“适销对路”,对准需要,不 应“无的放矢”。
7.揭示法,是指揭示统计数字的背后实质, 加强统计数字的效果。 8. 联系法,是指运用突出的事实、典型的 事例,引起人们注意,加强统计数字效果。
9. 形象法,是指利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使 统计数字变得形象、具体,以使读者理解。 10.图表法,是指通过统计图表来表达统计 数字,给读者直观印象,以增强统计数字效果。
五、统计分析报告例析
END
3. 时效性,就是要保证统计信息的价值。统
《统计学(第7版)》

第14章 指数 ………………………………………… 318
14.1 基本问题 …………………………………… 319 14.2 总指数编制方法 …………………………… 321 14.3 指数体系 …………………………………… 328 14.4 几种典型的指数 …………………………… 332 14.5 综合评价指数 ……………………………… 338
思考与练习 ……………………………………… 340
附录一 术语表 ……………………………………… 344 附录二 用 Excel生成概率分布表 ………………… 351 参考文献………………………………………………… 361
理解统计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
统计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接触到各种统计数据, 比如,媒体报道中使用的一些统计数据、图表等。下面就是统计研究得到的一些结论: 吸烟对健康是有害的;不结婚的男性会早逝10年;身材高的父亲,其子女的身材也较 高;第二个出生的子女没有第一个聪明,第三个出生的子女没有第二个聪明,依此类 推;两天服一片阿司匹林会减少心脏病第二次发作的概率;如果每天摄取500毫升维 生素 C,生命可延长6年;怕老婆的丈夫得心脏病的概率较大;学生在听了莫扎特钢 琴曲10分钟后的推理测试会比他们听10分钟娱乐节目或其他曲目做得更好。这些结 论是正确的吗?你相信这些结论吗?要正确阅读并理解这些数据,就需要具备一些统 计学知识。
2.1 数据的来源 …………………………………… 12 2.2 调查方法 ……………………………………… 14 2.3 实验方法 ……………………………………… 23 2.4 数据的误差 …………………………………… 27
思考与练习 ………………………………………… 33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A.透视表B.合并计算C.单变量求解D.分类汇总
5.小张收集了1957-2007年中国GDP的数据,如果要反映这50年我国生产发展的趋势,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知识点3.5答案:D)
A.直方图B.散点图C.饼图D.折线图
37
பைடு நூலகம்33.6
130-140
12
10.9
103
93.6
19
17.3
140-150
5
4.5
108
98.2
7
6.4
150-160
2
1.8
110
100.0
2
1.8
合计
110
100
—
—
—
—
A.树苗高度低于110厘米的占总数的39.1%B.树苗高度低于110厘米的占总数的84.5%
C.树苗高度高于130厘米的有19棵D.树苗高度高于130厘米的有103棵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1数据的来源
2.2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2.3调查方法
2.4调查的组织方式: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2.5抽样的组织方式: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2.6数据的审定:误差
2.7数据的分组
2.8.编制次数分布表:频数(次数)、频率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吴为写毕业论文去收集数据资料,()是次级数据。(知识点:2.1答案:C)
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
8.以一、二、三等品来衡量产品质地的优劣,那么该产品等级是()。(知识点:1.7答案:A)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