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改革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一直备受诟病,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对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既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提高国有企业效率、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现状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干预严重。
在国有企业中,政府的行政干预严重,干预范围广泛,包括人事调配、资源配置、经营决策等方方面面。
政府多次以国有企业的地位,直接进行资源调配,直接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干预。
2.企业管理混乱。
受政府的行政干预影响,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混乱,管理机构庞大,管理层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利益纠纷,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3.资源配置不合理。
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多以政府行政命令为准,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严重。
这导致了国有企业的效益低下,还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三、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路径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并不是简单地降低政府干预程度,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完善的改革措施来实现。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1.优化国有企业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和所有权,推进企业治理结构改革。
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2.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创新、提高效率。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3.加强企业与政府的分离。
国有企业应当与政府进行深度分离,减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叉干预。
企业要独立经营,政府应当以法规法规的形式进行监管,而不是直接进行干预。
4.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问题探析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问题探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行政管理改革的迫切需求。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在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行政机制不完善。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过程不透明、制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这种行政机制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也不利于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之二是权责不明确。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和历史原因,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国有企业的期望和责任并不明确。
一方面,国有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满足公众的需求。
国有企业也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权责不明确导致国有企业难以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难以平衡好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之三是制度约束不足。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稳定的制度约束机制,以确保国有企业能够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在现实中,国有企业的制度约束机制不健全,往往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内控体系薄弱等问题。
这种制度约束不足导致国有企业容易出现腐败、浪费和低效率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
应加强行政机制改革,建立起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明确行政部门和企业管理层的权责边界,并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实现权力的分散和决策的透明化。
应明确国有企业的权责,建立健全的企业责任制度,使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能够实现平衡。
应加强制度约束改革,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确保国有企业的合规经营和高效运行。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在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但也有解决的办法。
通过加强行政机制改革、明确国企责任和加强制度约束,可以实现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推动中国国有企业朝着更加市场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最新整理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挑战与探索.docx
最新整理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挑战与探索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挑战与探索点题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承载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为确保国计民生、发展国民经济、抗衡跨国公司以及保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不清晰、现代企业制度不到位、自然资源和金融资源的垄断、效率低下等国企病,也遭到了社会的广泛诟病。
在某种意义上,国企改革是市场经济改革的最后一个堡垒,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使国有企业释放改革的红利,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快速发展。
国企行政化的弊端由于国有企业所有权隶属国家,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为了保护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通常的经营管理办法就是由政府指定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作为国家的代理人,而这些经营管理人员则同时兼具行政官员和企业家两种角色。
作为国有资产的代理人,这些人的角色定位比较纠结:作为行政人员,需要服从上级的指令,向上级负责,求稳是最佳选择;作为企业家,则需要按照市场的法则行事,冒险和变革才能保证经济利益最大化。
那么在这两种角色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到底按照哪个角色进行决策就成了问题。
由于政府有任免权,绩效评价机制比较主观,大多数人在行政角色和市场角色发生矛盾时,往往选择行政角色,即保住乌纱帽。
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行政化问题。
国有企业管理的行政化常常会伴随着许多问题:第一,围着上级转,而不是围绕市场转,盲从上级的任务和指示。
第二,管理者享受企业家的待遇和行政级别,导致社会不公平。
第三,被委任者也许是个出色的行政官员,但未必是个好的企业家,这就增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
第四,由于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和支持,往往形成垄断,使市场失去活力。
第五,缺乏应有的监督管理或监管成本过高,用人唯贤可能变成了用人唯亲,降低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浅析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改革
浅析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改革作者:石伯男来源:《商讯·公司金融》 2018年第5期一、前言在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愈演愈烈的“泛行政化”,这为企业的自主经营、单纯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等方案的制定制造了阻碍,冗繁的企业体制使得企业无法保持健康的成长环境,因此必须进行深层改革,去行政化。
二、国有企业行政化主要情况企业往往是可以反映出市场经济情况的个体,政府则可以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对经济情况进行调控。
国有企业同政府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同一般企业相比,除了委托人性质不同外,并无特殊之处,我国已经对国有企业进行过调整和改革,但是改革程度不够,没能从深层次进行改革,使企业出现了“泛行政化”的现象。
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企业行政级别化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按政府法规的要求,通常由四个级别,由高到低为中央、省属、市属、县属,根据出资者身份的不同,在行政管理的要求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例如:中国铁路总公司、中信集团等,出资人是财政部,因此这些企业的级别是正部级企业:副部级和正厅级的企业出资人一般是国资委。
其中有垄断性质和重要竞争力的企业是副部级企业,剩下的大多属正厅级。
这使得部分国有企业领导人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了“仕途升迁”上,而忽略了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力管理制度,使得公司的发展同先进趋势脱节。
(二)商至极则从政国有企业行政级别的不同,使得企业家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出现了明显的阶级性,民营企业家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努力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自己,壮大企业,而国有企业家却可以借由体制内的优势转变为政府官员。
(三)互易高管现象在普通企业中,企业和企业的管理者往往是不可能相互对调的,因为这涉及自己企业的利益和发展。
然而在国有企业中,特别是垄断类的企业中,当企业面对竞争,态势呈白热化状态时,企业的政府出资人突然一纸调令将双方高管交换,作为受行政体制管理的企业家们,不得不服从命令,这种情况在航天、石油、电子等领域均发生过同行高管互易的情况。
浅析新时代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改革思路
浅析新时代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改革思路新时代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行政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入剖析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革思路。
本文将就此进行浅析。
一、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常见问题1. 制度不健全国有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宽松的行政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导致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和效率的低下。
企业内部流程繁琐、审批权限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等问题普遍存在。
2. 绩效考核不完善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往往存在问题,过于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
这种情况导致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社会责任,造成了企业长期发展的障碍。
3. 部门间信息不畅国有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这种情况会造成上下级部门的脱节,信息不对称,部门之间难以有效协作和沟通,影响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4. 职工积极性不高国有企业的职工积极性普遍偏低,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效率不高。
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僵化、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
没有激励的环境下,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
5. 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国有企业的体制制约、薪酬待遇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企业内部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这些离职人员的流失,不仅让企业内部的经验和知识流失,也让企业的发展面临了不小的挑战。
1. 完善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应当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让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
要推进管理创新,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管理制度,提高运转效率。
2. 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应当更加注重长远发展和社会责任,不仅仅关注短期经济效益。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使员工的工作重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3. 加强信息共享国有企业应当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使得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更加通畅、高效。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或国家代表管理的企业,是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布局的重要工具。
国有企业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承担国家重大责任,但在长期发展中也存在着行政化管理的问题。
行政化管理是指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受到政府行政干预较多、体制机制僵化、决策程序复杂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效益,因此如何去行政化管理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需求之一。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激发企业活力、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目前,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表现在诸多方面,包括政府过度干预、企业体制僵化、决策程序复杂等。
这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无法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去行政化管理可以减轻政府对企业的过多干预,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相对僵化,管理体系不够灵活,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有企业需要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放权给企业,减少对企业的过度干预,让企业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经营管理,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要优化重大决策程序,减少政府审批环节。
国有企业的重大决策通常需要政府的审批,这使得企业的决策程序复杂、效率低下。
在去行政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政府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让企业能够更快、更灵活地作出决策。
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
国有企业通常面临政府补贴、政策倾斜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不够市场导向,丧失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让企业更多地依靠市场来调节企业行为和经营成果。
浅析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改革
浅析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改革作者:杜力子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8年第3期1 引言在我国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行政化泛化现象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使得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尤其是近些年,我国国企的行政化现象逐渐凸显了出来,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现阶段国有企业必须不断推进去行政化改革,进而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现状2.1 企业领导层的人事权有待提升虽然政府放弃国有企业经济方面的直接领导权,取消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有效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性,使得企业受到的制约减小,可以根据市场进行发展,但是某些国有企业还存在领导层的人事权较弱的现象。
相关规定表明,国有企业拥有调度人事的自主权,但是企业领导人员的相关人事调度需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批并备案,并且中央能够直接任命领导人员;而对于地方一些国有企业来说,权力较为集中的地方可以直接决定其人事调度工作。
这些情况都对国企的高效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需要快速建立,企业领导人员对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加了解,能够更好地对企业进行合理安排,推动企业的发展[1]。
2.2 国有企业行政级别化根据政府规定的行政级别,国企主要可分为中央、省属、市属以及县属企业4 个级别。
由于出资人的不同,中央企业在细化行政级别管理方面存在差异。
以财政部门为主要出资人的央企通常是正部级企业,一些垄断性行业或竞争性较强的央企为副部级企业,部分为正厅级企业。
目前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化管理,一定程度上导致各级领导人员过多关注自己的行政级别和“政治升迁”,缺乏市场化对标和岗位价值的体现,与国际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一定脱节。
2.3 经营管理垄断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不断优化调整,国有企业日益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同样迅猛发展。
在市场中,这两种性质的企业应该是公平竞争的,但是我国的一些政治和经济体制使得国企占有较大的优势。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改革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而随着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已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必要性、方法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必要性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垄断、政治干预等问题,导致企业效率低下,利润率下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势在必行。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管理。
去行政化管理能够落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真正脱离政府干预,发展自主经营,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能够实现国有企业资源配置决策的市场化,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内部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有利于防范腐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去行政化管理能够减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减少腐败的机会;加强企业内部监管和约束,保护国有资产;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员工的权益,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推进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已经成为当今改革的迫切需要。
在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同时也会面临一系列挑战。
那么,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方法与挑战是什么呢?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政治权和所有权分离,实现企业的独立运营和自主决策。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带来了各种问题和隐患。
这些问题和隐患包括: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失误率高等等。
因此,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成为当前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
首先,国有企业需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去除行政化管理的存在。
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内部创新,并提高效率。
企业需要规范运营手段,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不断更新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这样,企业的经营决策也将更加自主和高效,既能够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又能更好地发挥企业效益,从而真正地实现公私利益的平衡。
其次,发挥市场竞争和创新的作用。
在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依靠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更应该让企业在市场中自行探索和实践,确立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这就需要我们鼓励国有企业创新,支持其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营销等方面的投入,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国有企业还需要适应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
如今,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现代企业管理已经从单纯的控制、监管转向了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的方向。
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改进和提高整个管理水平和效率。
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政府应该减少对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改变过去干预行业市场、高压规范企业行为的管理模式。
政府只需要制定更好的管理模式和规范,为企业提供适当的公共服务,例如监管、质检、环保、国际贸易等,并扩大企业自主权,同时监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政府和企业的分工越是明确,企业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大,经济效益越是明显。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稳定健康的重要途径。
在今后的发展中,国有企业应该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国际竞争压力,不断提升管理、创新和经营能力。
浅析新时代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改革思路
浅析新时代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改革思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代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如部门繁杂、职责不清、决策效率低等,这些问题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
为了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需要对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一、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常见问题1. 部门繁杂,组织结构不合理。
国有企业行政部门通常设置过多,岗位职责重叠,形成了非常臃肿的组织结构,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而且也影响了决策的效率和执行的效果。
2. 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部门或岗位职责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导致了工作任务的不落实和管理的混乱。
3. 决策效率低,反应迟钝。
由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层级关系比较复杂,决策需要经过多级审批,导致了决策效率低下,企业在市场变化中反应迟钝。
4. 行政审批繁琐,程序复杂。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审批程序通常较为繁琐,程序复杂,导致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时遇到了不少的阻碍和障碍。
1. 精简组织结构,优化岗位设置。
国有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精简组织结构,优化岗位设置,避免过多的部门设置和岗位职责重叠,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减少管理成本。
2. 明确职责,强化责任。
国有企业应当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确保工作任务的落实和管理经营的有序开展。
3. 强化决策机制,提高反应速度。
国有企业应当在行政管理中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减少层级关系,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反应的速度,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快的反应能力。
4. 简化审批程序,优化管理流程。
国有企业应当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管理流程,降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1. 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流程。
心得体会:国企怎样去行政化
国企怎样去行政化近来学界对国企“去行政化”的呼声很高,矛头直指国企行政级别。
其实三年前中国铁路总公司组建时就有人对其定为正部级提出过质疑。
而我当时撰文回应:别的国企有行政级别为何铁路总公司不能有?铁路总公司要是没有级别,铁道部撤分后的官员何以安置?这是我三年前的看法。
我现在认为,安置政府分流官员只是给国企定级的一个理由,背后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原因具体为何我暂不说,让我们先讨论下面三个问题:第一,国家当初为何要给国企定行政级别;第二,国企有行政级别是否就一定是政府的行政附属物;第三,凡事有利有弊,取消国企行政级别的利弊如何评估?对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与中国的国情有关。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加上西方又对我们搞封锁,为避免落后挨打,中国急需发展工业。
可那时民间资本太弱小,无力建设大工业项目,迫不得已,国家只好自己出手。
政府投资办了企业,当然就要派人去管理。
问题是这些管理者都是国家干部,有行政级别,为了保留他们的级别,于是企业也就跟着有了级别。
以上是历史原因。
再从国企自身特点看,既然国企是国家投资,那么国企就不是一般的企业。
事实上,国家当初办企业一方面是为了加速工业化;而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国企作为国家的长子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而要达此目的,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将企业管理者纳入行政管理。
管理者是国家干部,令行禁止,无疑可降低管控成本。
无论算政治账还是算经济账,此举都不失为明智之选。
这样就带出了第二个问题:国企有了行政级别是否会成为政府的行政附属物?对此问题不能笼统地答,需作具体分析。
毋庸讳言,在以往计划经济时期国企的确是政府的行政附属物。
那时候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皆由国家定计划;生产的产品也由国家统购包销。
企业既无自主经营权,也无需自负盈亏。
正因如此,所以当时国家投资的企业皆称国营企业。
然而经过40年的改革,原来的“国营企业”早已改称“国有企业”。
不要以为只是称谓的变化,国有与国营虽仅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本质的区别。
浅析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改革
浅析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改革摘要:“去行政化”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也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
对于“去行政化”改革,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干部“摘帽子”、去“待遇”,本文结合企业管理实践,从市场化选聘机制、聘期制干部等方面探索了“去行政化”改革的实施途径,并提出了推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去行政化、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浓厚的行政色彩带来生产组织效率低、市场竞争力不足、企业内部活力缺乏等问题,已成本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谈到去行政化工作,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打破铁饭碗、砸掉铁交椅,但是其实这只是行政化管理在表象上的体现,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要从企业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上入手,从源头上铲除行政化管理的“土壤”。
本文以国有施工管理型企业为例,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围绕项目化运行机制,提出了去行政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个坚持,探索工程单位去行政化模式根据施工企业项目驱动型特点,聚焦“项目精益管理的要求与现有项目团队选聘机制不灵活之间的主要矛盾”,提出工程单位去行政化工作“四个坚持”模式,以“去行政化转项目化”,促管理增值创效。
一是坚持党组织领导。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机构的原则不动摇。
坚持发挥党组织在机制设计、工作酝酿、选聘过程、干部考察等过程的领导和把关作用。
二是坚持竞争性选聘。
把握项目驱动型公司的市场化本质,采用内部市场化竞争性选聘方式。
坚持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项目经理,积极探索内部职业项目经理人建设。
三是坚持契约化管理。
签订任职承诺、任职协议和承包协议,明确经营班子成员责权利。
严格考核、严格兑现,按契约规定的标准取酬,按契约规定的条件能上能下,推进契约化精神建立。
四是坚持业绩型激励。
把经营业绩水平与员工发展、薪酬收入、荣誉激励等挂钩。
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在发展上有通道、物质上有回报、精神上有激励。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我认为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是必要的,这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
首先,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由于现有行政化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管理呈现出多层次、多部门参与、权贵进出等弊端,导致企业高层决策难以实现快速执行,进而减缓企业的发展速度。
而去行政化管理可以将企业的商业运作和政治干预相关的职能分离开来,降低行政层面和社会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干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灵活性,使企业更加焕发生机和活力。
其次,去行政化管理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在面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市场竞争对手时,若仍采取行政化管理模式,势必导致企业在市场上行动不便、效率低下。
而去行政化管理可以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各方面资源的集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最后,去行政化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
目前,国有企业依赖政府给予的特殊待遇和优惠政策生存,而行政化管理会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困难,资产状况亏损,这必然会对国家财政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去行政化管理可以有效遏制消极不良倾向,抑制“僵尸企业”的生存,推动国有企业悬崖勒马,提高企业效益和经济回报率,进而提升国家整体经济水平。
总之,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收益,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
但是,去行政化管理需要以稳妥有序为原则,须全面考虑企业发展现状和各阶段需要,确保每一个步骤压实到位,才能达到行之有效。
国有企业行政化治理改革浅析
国有企业行政化治理改革浅析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存在一些短板,比如行政化过重,制度不完善,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国有企业进行行政化治理改革。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有企业行政化治理改革进行浅析。
一、行政化治理的悖论国有企业是政治和经济共同性质的混合体,其经营活动往往与政治和行政命令紧密相关。
由于国有企业具有行政化管理特征,企业决策往往由政府部门或者高层领导人员做出决策,这样容易产生行政化治理的悖论。
即使是因为经济利益考虑做出的决策,也容易被认为是政治意图的延伸,这给国有企业运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国有企业改革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政府引入市场机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行政化治理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行政化治理改革就是要减少政府干预国有企业的管理、经营和发展,降低行政化管理的比重,使之走向商业化,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调控和监管模式,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和创新能力。
这项改革并不是通过摒弃国企特色而完全向市场化方向转型,而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条件下的“多元化治理体系”。
三、改革后的问题分析虽然国有企业行政化治理改革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政府的调控力度减轻,国有企业不断受到“市场化”的冲击,而短期内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市场化改革方向受到一些国企高管的抗拒,企业内部的改革动能受到阻碍。
四、问题的解决如何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的问题?首先,政府需要逐步放弃对国有企业的不必要的干预,让企业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其次,国有企业要加快调整结构,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弃一些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主动寻求与外资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提高企业的效益。
最后,国有企业需要借助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行政化治理改革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国家和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问题探析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问题探析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以来起到了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行政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企业治理结构、决策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探析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企业治理结构方面,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政企不分、管企不善的问题,导致企业决策难以有效执行,效率低下。
传统的行政体制使得政府在国有企业中具有过多的权力参与,缺乏市场竞争的约束机制,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益的产生。
国有企业需要借鉴民营企业的治理经验,引进市场化的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实现企业决策权的有效运行。
在决策机制方面,国有企业存在着集中决策、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
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决策过程繁琐,缺乏快速反应能力,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缺乏有效的内部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通过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决策者更加专业、理性地进行决策,并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国有企业存在着用人机制不合理、人才流失等问题。
传统的用人机制偏重政治考核,忽视了人才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导致人才流失、人岗不对等的问题频发。
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薪酬激励不明确、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的问题,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起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激励员工发挥自身的优势,打破以往的政治考核模式,建立起职业发展通道,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还需要注重法治化建设。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强调行政指令的执行,忽视了法治的重要作用,导致管理过程不规范、不透明。
国有企业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管理机制,确保企业决策和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增强企业的社会信任度和竞争力。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问题探析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问题探析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管理是国有企业运行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效率、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的限制,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革。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过于繁琐。
由于国有企业特殊的地位和职责,其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处理大量的文件、报表等,程序繁杂,效率低下。
大量的行政手续和流程加大了企业的运行成本,使企业难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权力过于集中。
由于国有企业通常是政府主导的,在行政管理上权力过于集中,决策程序不够透明,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一些企业管理层和政府官员利用职权谋取个人利益,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下降,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由于行政管理的制度性质和长期积累的管理经验,国有企业在管理上有一些固有的模式和思维方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国有企业需要更加灵活的行政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反馈。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职能定位不清晰。
国有企业是为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而存在的,其行政管理的目标应当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在实践中,一些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却过于追求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忽视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行政管理的偏差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进行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改革。
应当简化行政手续,减少繁琐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应当推进行政管理权力下放,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还需要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市场意识和责任意识。
应当明确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职能定位,强调公益导向,推动其向社会责任企业转型。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通过改革,可以优化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更好发挥和更长远的利益。
浅谈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方法
浅谈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方法引言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决策滞后、创新能力不足、效率低下等。
因此,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方法一:强化企业内部机制建设a. 设立独立决策机制国有企业应设立独立的决策机构,提高决策的及时性、科学性和灵活性,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
b. 引进专业化管理团队国有企业应聘请具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化管理团队,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c. 建立科学绩效考核体系国有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以激励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效率。
方法二:加强市场化运作机制a. 提升自主经营权国有企业应加大自主经营权的赋予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决策、自负盈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b. 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应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c. 鼓励创新创业国有企业应鼓励员工的创新创业精神,加大对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打破传统思维束缚,激发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
方法三:加强信息化建设a. 建立健全信息化平台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化平台,优化信息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对决策的支持和服务。
b. 推行大数据分析国有企业应推行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于市场调研、客户洞察和决策优化,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c. 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国有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结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推进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强化企业内部机制建设、加强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改革创新的关键方法。
只有通过系统的改革措施,国有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和竞争力,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方法
浅谈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方法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中。
但如何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一些常见的方法入手,浅谈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途径。
一、强化制度建设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行政管理创新的关键。
针对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认识不清等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制度建设。
具体而言,需要强化法规制度完善,加强管理制度的开发和完善,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以保证国有企业健康管理。
二、开展适合企业实际的管理模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
2,引进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建立一套合理的考核评估制度,强化市场意识,推进管理创新。
3.通过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推动流程优化流程优化是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流程进行优化,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管理创新。
在优化流程的过程中,需要将市场化机制与科学的流程优化相结合,推进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强化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管理创新的关键之一。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决策和管理流程的自动化和集约化。
此外,信息化建设也能够提高员工的协同效率,推进快速决策,提高工作效率。
五、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考核制度是衡量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重要标准。
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可以促进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效率。
一方面,考核机制可以帮助企蛇是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企业中的不当行为和腐败现象。
总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需要善于发掘问题,积极实施改革和创新。
只有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才能够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国家重要的经济资源配置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痛点之一。
对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对于提升国有企业效益和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实质上是指国有企业由政府过多介入和决策,向市场化、法治化、运营化转变的过程。
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政府过多干预国有企业的运营和决策,导致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利益不清晰、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层出不穷,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要实现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首先需要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要树立市场竞争意识,树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化经营管理,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实行法人治理和市场化决策机制。
要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监管和风险控制,提高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明晰化。
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是导致行政化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有企业要实行股份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要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退出机制,实现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的有效分离,通过市场化方式盘活国有资产,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过多干预。
要加强国有企业内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
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往往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决策效率低下,发展动力不足。
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具有现代商业理念和商业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引进外部专业人才,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要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要强化政府监管,构建健全的市场化监管机制。
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往往是因为政府监管不力,导致企业管理不规范、利益输送等问题。
政府要加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和经营行为监督,防范和惩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国有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浅析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体制改革
浅析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构成成分就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运作过程中,最主要的管理模式行政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笔者立足于当前的发展背景,研究国内当前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发展,查找管理中的漏洞,进而阐述进行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作用。
并制定了立足我国国情的且适应国有企业发展的改革措施。
标签: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经济体制一、国有企业行政体制的内容(1)立足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行政管理机构单纯依赖日常行政管理工作难以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还需要从企业发展理念考量,完善企业战略文化、人事管理体制等。
建立企业的发展理念并确立体制政策,且监控这些体制可以高效的落实于日常工作中,规定各机构严格执行,保证企业能够完善行政管理高效措施。
(2)立足于服务协调,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并不单纯是一个调度指挥,也并非用权力压榨别人,需要做好的工作是传递各企业间的需要,沟通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建立较好的沟通途径保证企业各机构能够团结一致,致力于企業的长远健康发展。
(3)立足于行政服务层面,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该围绕企业的健康运营来展开,在企业各部门间做好调度和沟通。
运营以制度为基础,在做好信息传递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完善企业行政管理机制,较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保证企业的健康合理化发展。
二、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研究1、执行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对于企业组织机制,其划分原则中并未有以职务的特征的划分方式,这样不利于对企业职工的科学合理化管理。
因为企业自定章程和职工数量的影响,国有企业基层职工的晋升空间的局限性问题非常严峻,所以基层职工都无法专心在基层工作。
企业各项工资待遇都和行政级别相关,企业职工都想“升官发财”,这种思想长期存在职工内心导致职工都要想尽一切办法进入公司“上层”。
在这样情况下国企职工队伍难以稳定、也很难引进来人才匹配各个岗位。
所以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中精简组织就显得非常关键,在这种情况下能保证国企的高速运作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研究
Management Research
浅析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改革
Discussion on the De-Administration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杜力子
(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29)
DULi-zi
(Sinopec Internationa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29, China)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命脉,其能否发展壮大,事关全民福祉,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现阶段,国企的行政化现象日趋严
重,这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基于此,论文分析了国企的去行政化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探索性地提出了解决思路。
【A b s tra c t】 State-ownedenterprisesarethe lifebloodof national economy. W hethertheycandevelop ornot is related to thewelfare of t he whole people and is valued by all walks oflife. At present, the phenomen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dministr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has caused great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de-administrative reform of s 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关键词】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改革
【K eyw〇rdS】state-ownedenterprise;de-administration;reform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 (2018) 03-0023-02
1引言
在我国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行政化泛化现象 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使得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尤其是近些年,我国国企的行政化现象逐 渐凸显了出来,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现阶段 国有企业必须不断推进去行政化改革,进而促进我国国有企 业的可持续发展。
2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现状
2.1企业领导层的人事权有待提升
虽然政府放弃国有企业经济方面的直接领导权,取消了 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有效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性,使得 企业受到的制约减小,可以根据市场进行发展,但是某些国有 企业还存在领导层的人事权较弱的现象。
相关规定表明,国有 企业拥有调度人事的自主权,但是企业领导人员的相关人事 调度需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批并备案,并且中央能够直接任命领导人员;而对于地方一些国有企业
【作者简介】杜力子(1987-),男,北京人,政工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人事管理研究。
来说,权力较为集中的地方可以直接决定其人事调度工作。
这 些情况都对国企的高效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国有企业发展 过程中,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需要快速建立,企业领导人员 对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加了解,能够更好地对企业进行合理 安排,推动企业的发展|1]。
2.2国有企业行政级别化
根据政府规定的行政级别,国企主要可分为中央、省属、市属以及县属企业4个级别。
由于出资人的不同,中央企业在 细化行政级别管理方面存在差异。
以财政部门为主要出资人 的央企通常是正部级企业,一些垄断性行业或竞争性较强的央 企为副部级企业,部分为正厅级企业。
目前国有企业的行政级 别化管理,一定程度上导致各级领导人员过多关注自己的行 政级别和“政治升迁”,缺乏市场化对标和岗位价值的体现,与 国际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一定脱节。
2.3经营管理垄断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不断优化调整,国有企业日益发展壮 大,民营企业同样迅猛发展。
在市场中,这两种性质的企业应 该是公平竞争的,但是我国的一些政治和经济体制使得国企 占有较大的优势。
例如,在财政补贴方面,国企得到的要比民 营企业多,在土地资源、贷款审批等方面也有更大的优先权。
23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M anagemenr&TechtiologyofSME
然而,优先化的资源配置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 升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某些国有企业与市场严重脱离,对国 家补贴产生了“等、靠、要”的心理。
此外,国有企业还由于自身 的优势形成了垄断的局面,无论是有较强行业性质的垄断,还 是有较强的地方保护主义性质的垄断,实际上都是企业过于 行政化导致的结果。
3国企去行政化问题分析
3.1治理结构问题
在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下,私企的治理结构在股东会、董事 会、管理层的线型结构下,比较容易界定和建立市场化的运转 机制。
但是,国企去行政化后,如果治理结构问题向着这个方 向建立,就会出现“四不像”的局面,其根源还在投资人层面,董事会由行政化的投资人派生,即使管理层可以尝试“职业经 理人”的改革方向,但是由于决策层、决策机制无法摆脱行政 化,所以不论如何建立治理结构,都很难形成国企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化局面。
3.2所有者问题
国企不是私人投资,而是动用国家资本,即“全民”资本投 资,所以它的投资人不能指向到实质的资本提供者,只能是 “代理人”或“代表人”。
现阶段,不管是中央企业还是地方国有 企业,投资人都是政府或政府的财政部门。
还有一种趋势是由 国有资产监督部门来做这个“代理人”或“代表人”,这也是行 政权力的再分配和集中。
换言之就是国有企业表面上可能会 体现出去行政化,但是其源头投资人仍然是行政化的,这就会 导致国有企业无法做到本质上的“去行政化”。
3.3管理效率问题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以及内部管控水 平是远远高于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但这是以牺牲或忽视管理 成本为代价的。
国企内部的管理部门、执行部门,不是按照效 率优先的要求配置,依旧会出现大企业、小社会、养育官宦子 弟、非经营性部门与经营性部门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这种管理 效率问题会使国有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处于劣势|21。
4国企去行政化的相关对策
4.1优化改革国有企业管理层
在部分省市国有企业改革相关文件中已经指出“建立市 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推进企业领导人员‘去行政 化’,新任企业领导人员一律不再确定其比照的行政级别。
按 照现代企业制度选聘相关管理人员,尊重企业选人用人自主 权。
具备条件的,将企业经理层的选聘权下放给企业,并逐步 取消备案。
”因此,国有企业应逐步脱离套用传统的行政级别
24管理,也不应该再依据党政干部的行政级别来确定相关管理 人员的薪资,应该积极实施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 制度,探索逐步取消或淡化国有企业及其高管的行政级别。
可 以通过制定“职业经理人制度”、合理地提高企业市场化选聘 比例等方法,逐渐淡化、取消国企及其高管的行政级别,更好 地推动企业的“去行政化”改革。
4.2改革企业的治理结构
去除行政化思维,首先需要改革企业的治理结构。
治理 结构一改,管理思维必将随之发生转变。
国有企业“去行政 化”改革应该探索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以经营业绩导向 来明确薪酬等内容,从目标任务、业绩薪酬、管理考核3个方 面具体实施改革。
同时国企可全面推行干部职工收入与业绩 挂钩机制,采取管理层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措施,实现 团队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发展,促使企业决策更加稳妥科 学,企业管理运行更加有效。
此外,还可建立企业管理层人员 任期制,实施内部竞争上岗、外部社会招聘等机制;实行末位 淘汰制,对未能完成既定目标、排名靠后的管理人员实行淘 汰;还可以进行“岗级分离”改革,完善以岗位为基础的管理 人员聘任制度,以岗位管理为核心,遵循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的原则。
4.3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
国有企业应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 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
董事会应按市场化方式选聘 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市场化选聘的 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现在绝大多数国企的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人员,都是上级政府部门直接任命 的,而非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方式。
通过“去行政化”改革,可以 厘清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并且赋予董事会关键的用人权,这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31。
5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改革还存在挑 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国有企业要分析问题 的根本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 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以及国有企业自身实践探索下,逐步 实现企业的去行政化。
【参考文献】
⑴王东京.国企怎样去行政化[J].党政干部参考,2017(3):37-38.
【2】王东京.国企去行政化重点在政企分开[J].中国领导科学,2017(02):
36.
【3】张泊涵.浅谈国有企业去行政化问题[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6(0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