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内外翻畸形与骨折错位连接的处理
骨折与脱位的治疗原则
骨折与脱位的治疗原则骨折与脱位是常见的外伤性损伤,其治疗原则是保证骨折或脱位部位的稳定性,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骨折与脱位的治疗原则。
一、保证骨折或脱位部位的稳定性保证骨折或脱位部位的稳定性是治疗骨折和脱位的首要原则。
稳定性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还可以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
对于一些较严重的骨折或脱位,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来保证其稳定性。
二、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是治疗骨折和脱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促进愈合:1. 采用适当压力和支撑:适当压力和支撑可以促进骨折部位间接愈合。
常见方法包括石膏固定、外固定和内固定等。
2. 应用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或脱位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愈合。
常见方法包括电疗、热敷、冷敷等。
3. 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或脱位部位的愈合。
常见药物包括钙剂、维生素D等。
三、减轻疼痛减轻疼痛是治疗骨折和脱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常见方法包括:1. 应用止痛药:止痛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但需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
2. 采用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四、恢复功能恢复功能是治疗骨折和脱位的最终目标之一。
在保证稳定性和促进愈合的前提下,需要采用以下方法恢复功能:1. 应用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
2. 采用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
3. 采用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骨折或脱位,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来恢复其功能。
总之,骨折与脱位的治疗原则是保证稳定性、促进愈合、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各关节脱位整复手法
自己总结的一系列:各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颞下颌关节脱位【病因】颞下颌关节脱位一般为双侧性,老年人多见,多发生于大笑或打呵欠开口过大时易习惯性脱位。
【诊断】患者呈半张口弹性固定位,唾液不断外流,说话不清,进食﹑咀嚼﹑吞咽均有困难。
由于下颌髁突滑出,在耳屏前可触及明显凹陷区。
【复位】⒈可予每侧关节腔内注入2%普鲁卡因5ml下手法复位。
⒉病人靠墙低坐头后部紧抵墙壁。
术者面对而站,纱布包好两拇指伸进其口,分别按在两侧最后一颗磨牙上,其余手指托住下颌。
两拇指向前下方压拖至感到骨端滑动牵开,其余手指逐渐将下颌向后﹑上方托起,可听到“咔嗒”一声,迅速双拇指移向两侧颊部以免咬伤。
若病人口能张合﹑咬合关系良好示复位成功。
⒊复位后宜进饮食,避免张大口,用四头带将下颌适当固定2~3天,松紧度以能小口进食﹑说话无障碍为限。
肩关节脱位【病因】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盂构成,因肩胛盂小而浅加之外力作用常可脱位。
创伤是肩关节脱位主要原因,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临床分前后、上下脱位。
前脱位常见,因腋窝部肌力较弱当侧身跃倒或受到撞击,上肢外展、外旋位手掌着地时,间接暴力上达肱骨头推向腋窝部冲破关节囊前臂致前脱位,肱骨头可能位于锁骨下、喙突下、肩前方及关节盂下,以喙突下脱位最常见。
【诊断】⒈有明确上肢外展外旋或后伸着地的外伤史,肩部肿痛、畸形、功能障碍。
⒉检查时见患者用健手托住患侧前臂、头向患侧倾斜姿势。
肩峰突出,下方凹陷,呈现典型的方肩畸形,上臂外展20°~30°弹性固定。
应考虑肩关节脱位的可能。
⒊肩部触诊关节盂空虚感,在不同位置可触摸到有肱骨头:①盂下型:患侧上肢长于健侧,腋窝可触到圆滑的肱骨头。
②喙突下型:在喙突下可触摸到肱骨头。
③锁骨下型:锁骨下可触到肱骨头。
④后脱位:肩前方变平,喙突及肩峰明显突出,上臂内旋畸形,肩胛冈骨下可触到肱骨头。
⑤肩关节脱位合并骨折:局部肿痛,肱骨头附近明显压痛,或有淤血斑,应考虑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需作X线检查。
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的矫形与双柱固定效果分析
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的矫形与双柱固定效果分析作者:宋旗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30期[摘要] 目的分析评价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双柱固定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30例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初发组术后关节屈伸功能角度改变为(123.11±3.98)°;复发组术后屈伸角度功能改变为(139.45±7.94)°。
Flynn评分:初发组优4例,良0例,可0例,差2例;复发组优21例,良0例,可2例,差1例;初发组和复发组患者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肘内翻畸形;成人;双柱固定;肱骨髁上骨折[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059-02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最常见的骨折,易引起肘内翻,是骨科最常见并发症,根据国内外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为3%~60%[1],多发于儿童,一般小于10岁。
早期发现和及时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关键,但临床上经常遇见部分患者在发生肱骨髁上骨折后未及时正规治疗,成年后入院就诊的情况[2-3]。
这部分患者已经错过了较好的手术时机,出现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大,甚至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肘内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的矫形与双柱固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30例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患者,既往均有肱骨髁上骨折病史,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5~26岁,平均20岁;右侧18例,左侧12例。
将所有患者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初发组为骨折后出现肘内翻畸形患者共6例;复发组为骨折后出现肘内翻畸形行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分为出现畸形后1年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例(A组),出现畸形后3年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例(B组),出现畸形后3~5年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例(C组)。
手术讲解模板:肘内翻的手术
手术资料:肘内翻的手术
手术步骤: 1.切口
手术资料:肘内翻的手术
手术步骤: 采取肘关节外侧切口,以肱骨外上髁为中 心,于上臂外侧做6~8cm纵切口。
手术资料:肘内翻的手术
手术步骤: 2.设计截骨线
手术资料:肘内翻的手术
手术步骤:
在尺骨鹰嘴窝上方1.5cm处,做一条于肘 关节平行的截骨线。在此横线近端划出需 要去除的三角形骨块,其底边向外侧,截 骨前最好用骨钻在截骨线上钻3~4个骨孔。
肘内翻的手术
手术资料:肘内翻的手术
肘内翻的手术
科室:骨科 部位:肘 麻醉:臂丛神经麻醉
手术资料:肘内翻的手术
概述:
众所周知,关节的内翻畸形常采取截骨的 方法进行矫正。闭合性截骨引起肢体短缩, 开放性截骨能相对补偿肢体短缩,所以应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截骨方法。由于上肢肢 体短缩不超过5cm不会引起功能异常,应 主要考虑闭合截骨以利骨愈合。如果关节 的内翻畸形因病变感染或外伤等原因引起, 应同时积极、有效地治疗
手术资料:肘内翻的手术
手术步骤: 3.截骨和内固定
手术资料:肘内翻的手术
手术步骤:
在 电视X线监视下,从肱骨外髁插入2根克氏 针至截骨平面的远端,并准备在闭合楔形 截骨之后,再将其打入截骨平面的近端。 从外侧切除一楔形骨块,保留内侧皮质 完整。采取钻孔或用咬骨钳,削弱内侧骨 皮质强度。于肘关节屈曲和前臂旋前位, 施加外翻应力完成截骨及闭合截骨间隙, 再把已插进外髁的2根克
手术资料:肘内翻的手术
概述: 截骨是最安全、最容易,并具有内在最稳 定的截骨方法。
手术资料:肘内翻的手术
概述:
手术资料:肘内翻的手术
适应证: 肘内翻的手术适用于肘内翻>15°以上, 或内翻虽<15°,但出现尺神经炎者。
关节错缝术的技术操作规程_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关节错缝术的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颈椎、胸椎、腰椎、骶髂关节错缝术是推拿临床常用手法之一,具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等作用。
适用于治疗颈椎、胸椎、腰椎小关节、骶髂关节紊乱、错位。
【用物准备】推拿治疗床,方凳,推拿治疗巾等。
【操作方法】1. 颈椎关节错缝术1.1 侧卧位颈椎十字交叉旋转微调手法。
姿势: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棘突偏凸侧朝上,颈部肌肉放松。
医者站于其头侧,以一侧拇指自上而下顶住患者错位颈椎偏凸之棘突,另一手拇指自后向前抵住下一椎(或上一椎)之同侧上关节突,两拇指成“十”字形垂直交叉关系。
动作:医者两拇指分别按压棘突向下,关节突向前上移动,使错位节段被动旋转5°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突然加大拇指顶推力量,扩大节段旋转运动幅度3~5°即可整复。
本法适用于旋转型错位。
1.2 坐位上颈椎旋转微调手法姿势:患者坐于方凳上,颈部肌肉放松。
医者站于其背侧,以一侧拇指顶住患者错位颈椎对侧(棘突偏歪侧的对侧)后凸之关节突内下侧,另一侧手掌托住患者患侧下颌支及颞枕骨下缘。
动作:医者托住患者头颈之手先将其向上提托,在对患者头颈施加纵向拔伸力下引导患者头颈向患侧旋转10°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突然加大头颈旋转运动幅度3~5°,拇指同时向上、向外推冲关节突,即可整复。
本手法适用于第一到第三颈椎旋转型错位。
1.3 侧卧位颈椎前后交错旋转微调手法姿势: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棘突偏凸侧朝上,颈部肌肉放松。
医者站于其头侧,以一侧拇指自前向后顶住患者错位颈椎凸起之横突前结节,另一手拇指自后向前顶推下一椎(或上一椎)之同侧横突后结节,两手拇指成前后相对剪切交错关系。
动作:医者先以两拇指分别顶推组成同一活动节段的相邻颈椎横突,使错位节段被动旋转5°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拇指顶推力量,扩大椎骨旋转运动幅度3~5°,即可整复。
肘内翻畸形后肘关节脱位伴肱骨内外髁骨折1例
【 参考文献】
[ 1 】F a u ( S , S t u t t e I - t l y  ̄ G. L i t t o r a l c e l l a n g i o r r m . An o v e l s p l e n i c
v a s c u l a r l e s i o n d e mo n s t r a t i n g h i s t i o c y t i c d i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 J ] . A m J
[ 5 ] 张丽华, 孙荣超, 陈瑛.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 例报道叨. 诊断病理学杂志, 2 0 0 8 , 1 5 ( 2 ) : 1 4 7 - 1 4 8 .
[ 6 】 杜军, 床 病
理分析【 J 】 . 诊断病理学杂志, 2 0 1 0 , 1 7 ( 2 ) : 1 0 7 - 1 1 0 .
1 2 0 8 .
[ 9 ] Ha r mo n R L , C e r r u t o C A, S c h e c k n e r A. L i t o r a l c e l l ng a i o ma : a c a s e r e p o r t a n d r e v i e w[ Y ] . C u r t S u r g 2 0 0 6 , 6 3 ( 5 ) : 3 4 5 - 3 5 0 .
[ 3 ] 张红凯 , 邓洪兵 , 易水芬 , 等.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 1 例并文
泡沫状 。 另一类内衬细胞核小 , 呈锯齿状 , 嗜碱性 , 染色质浓 染, 胞质少, 形态与正常脾窦岸细胞相似 。 本瘤与脾原发 良性血管瘤的鉴别要点 : 肿瘤组织位于 脾红随内, 窦样腔隙的衬细胞呈高柱状, 且具有与组织细胞 相似的形态和性质。 本瘤与脾血管肉瘤的鉴别较易 , 形态学 方面 , 增生的细胞不具有异源性 , 且核分裂象极少见。 目前 , 有报道将由脾窦岸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命名伟窦岸细胞血 管肉瘤( 1 i t t o r a l c e l l a J 1 百o s a ) ma ) , 其与本瘤 属同种细胞起 源, 肿瘤组织基本构象及免疫组化特征相似 , 二者的主要区 别在于瘤细胞异型性 的有无及核分裂象的多少。 值得注意 的是, 恶性肿瘤组织中常可出现分化较成熟 的部分 , 易误诊 为良性肿瘤, 应多作切片观察 , 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 , 病人均可 通过脾切除治愈 , 该瘤迄今无复发及转移的报道 , 但有部分 L C A可合并恶性肿 。 因此, 术后应长期随访 。
4种肘关节脱位的处理方法骨科基础
4种肘关节脱位的处理方法骨科基础肘关节脱位肘关节是人体较稳定的关节之一,肘关节脱位是肘部常见损伤。
其发生率约占髋、膝、肩、肘关节脱位的一半,多发于青少年。
新鲜脱位若能在早期确诊并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一般可以完全恢复,若在早期未进行有效治疗,常遗留部分功能障碍。
由于肘关节脱位常伴随肘部其他结构损伤,在诊断和治疗时应仔细检查。
肘关节后脱位损伤机制:肘关节后脱位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青少年多见。
后脱位常因跌倒时,手掌着地,肘部轻度过伸,跌倒后外力传导至伸直的肘部,尺骨鹰嘴顶端受猛烈撞击,使鹰嘴脱出肱骨滑车。
若肘关节处于过伸位,则副韧带与关节囊亦被撕裂,尺骨鹰嘴向后移位,肱骨下端向前移位,产生肘关节后脱位。
诊断:根据导致肘关节脱位发生机制及X线正侧位片即可诊断,应仔细观察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排除肱骨远端骨折、桡骨头骨折、冠突骨折。
治疗:手法复位前应排除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常见的血管损伤是肱动脉损伤,动脉搏动消失并不妨碍手法复位,若复位后仍未触及动脉搏动。
则需立即行动脉探查重建术。
神经损伤表现有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及皮肤感觉消失,应立即行手术探查。
•闭合复位:伤后时间较短者可不比麻醉,大于4个小时者应给予臂丛麻醉。
以右肘关节为例,屈肘60°~90°,助手双手紧握患者上臂,术者双手紧握住腕部持续牵引,并可稍加旋前,当听到复位弹响或抚慰震动感时,即复为成功。
复位后上肢石膏固定在功能位。
3~4周后拆去石膏,开始逐渐主动活动功能锻炼,此期不宜做剧烈运动。
•切开复位:急性肘关节脱位很少需要切开复位,若有骨折块嵌顿在关节间隙,闭合复位失败,可行切开复位。
预后:单纯肘关节脱位一般预后良好,进行有效治疗后3~4个月能恢复至健侧活动范围。
伴随骨折的复杂性脱位,愈合常遗留部分功能受限。
肘关节前脱位损伤机制:单纯肘关节前脱位比较少见,常常合并鹰嘴骨折。
其原因系因跌倒后屈肘撞击或者暴力直接作用于前臂,导致尺骨鹰嘴骨折,尺骨向前脱位。
骨不连的治疗方法
骨不连的治疗方法
治疗骨不连(指骨折后愈合不良或未愈合)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骨折复位和固定:对于骨不连的患者,首先需要根据骨折的位置和类型进行复位,即将断开的骨头重新排列到正确的位置,并使用外固定器、内固定器或合金钢板等方法进行固定,以保持骨头稳定。
2. 使用骨折愈合促进剂: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在骨折部位使用骨折愈合促进剂,如人工骨髓、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以刺激骨细胞的生长和再分化,促进骨折愈合。
3. 骨髓刺激术:也可以通过骨髓针刺激术来促进骨折愈合。
这种方法会在骨折部位使用骨髓针,刺激骨髓内的血液循环和生长因子释放,以帮助骨折愈合。
4. 超声治疗:一些研究显示,超声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因为它可以刺激骨细胞的增殖和骨组织的形成。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在骨折处使用超声波传递装置。
5.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也可以刺激骨折愈合。
通过激光治疗,可以增加骨细胞的活性和血液循环,促进骨组织的形成。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不连的原因来确定。
因此,
在接受治疗之前,请务必咨询专业的医生获得个性化的建议。
小儿肘部损伤的诊断与处理
可编辑版
5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骼损 伤之一,占肘部骨折的50%~60%,全身骨 折的27%。发病高峰在5~8岁,男孩多见。 按骨折类型而言,伸直型多见,约占95%, 屈曲型少见。
肘内翻畸形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据 国内外文献报告可达30%~57%。
可编辑版
6
损伤机制及分型
伸直型——手掌着地伸肘位摔倒所 致,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 近断端常穿过肱桡肌及肱肌, 损伤桡神经、正中神经及肱动 脉.临床较多见;
一般牵引时间2~3周,拆除牵引后改四夹板 超肘固定,术后3~4周改二夹,4周后拆除夹板。
可编辑版
18
优点 1、容易定位 2、减少尺神经损伤可能 3、减少创伤及牵引针口感染可能 4、操作方便
可编辑版
19
“T”型螺丝钉
可编辑版
20
尺骨鹰嘴牵引外观图
可编辑版
21
牵引前
可编辑版
22
牵引中
可编辑版
23
屈曲型——肘后部先着地受伤,折 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移位一 般不如伸直型严重,损伤血管 及神经的机率亦较低。
另外还可分为桡偏型及尺偏型。以 尺偏型多见
可编辑版
7
临床表现
肘关节疼痛肿胀, 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张 力性水泡,功能障碍, 肱骨髁上处环形压痛, 局部可触及骨擦音及 异常活动。肘后三角 关系正常,这点可与 肘关节脱位相鉴别。
可编辑版
33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并发症,要注意 预防。 1、肘关节活动受限,以肘后路切口尤为明显 2、术后感染 3、生长障碍 4、骨化性肌炎 5 肘内翻
可编辑版
34
并发症及处理
Volkmann缺血性挛缩
肘关节成形术的处理
肘关节成形术的处理(一)适应证内翻角大于10°的肘内翻畸形,肘关节疼痛或合并创伤性关节炎者。
骨折在半年以上,愈合牢固,畸形已稳定且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者。
(二)手术步骤(以严重肘内翻畸形为例)1.术前准备需测定内翻角,在患侧肘关节伸直位X线片上沿肱骨干纵轴画一直线,再沿尺桡骨骨干之间画一直线,此两直线于肱骨髁上交角即肘内翻角。
设计截骨角度,截骨角为内翻角加正常肘关节携带角,在鹰嘴窝以上1.5~2.0cm处画一与肱骨干垂直的横线,再于该横线的尺侧起点做一与截骨角相等的顶角,其底边在桡侧,此三角形即为矫正术时应截除的骨块。
2.麻醉采用臂丛麻醉或颈部硬膜外麻醉,体位取仰卧位,患肢置于侧台上,于上臂高位扎气囊止血带。
3.术中操作(1)取患肢上臂下1/3沿肱骨外上髁嵴向上纵行切口6~8cm,分别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显露肱三头肌与肱桡肌,自此肌间隙进入达肱骨,纵行切开骨膜,做骨膜下剥离,勿伤及肘关节囊,显露肱骨髁上后于骨膜下按设计的楔形截骨部位和角度,用骨刀刻出截骨轮廓,沿所刻轮廓钻孔,再用骨刀将骨孔间连通后,切除三角形骨块,保留尺侧骨膜及薄片骨皮质。
(2)截骨后修平截骨面,外展前臂以对合截骨面,检查截骨情况,如合并内旋畸形,应同时予以矫正,可从内、外髁分别斜行钻入一枚克氏针至截骨近端两侧,交叉固定截骨两端。
针尾折弯,埋入软组织,检查肘关节屈伸活动功能,如关节活动功能良好,肘内翻矫正满意,即可放松止血带,创口止血、冲洗后逐层缝合,于肘关节功能位、前臂中立位时用长臂石膏托固定患肢。
4.术后处理需抬高患肢,早期开始手指及腕关节的活动,术后4~6周可去除石膏托外固定,开始肘关节屈伸及前壁旋转活动,截骨部骨愈合3~6个月后可取出内固定物。
(三)注意事项手术年龄一般在10岁以上,手术切口勿超过肱骨外髁,以避免损伤桡神经骨间背侧支,对合并旋转及反屈畸形患者,应同时予以矫正,并注意保留肱骨下端正常的前倾角。
手法复位治疗肘部脱位
手法复位治疗肘部脱位肘部脱位是骨科肘部损伤的常见病之一,包括以青壮年多见的肘关节脱位,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肘部脱位一般由跌、撞、扭、拉所致,肘关节脱位常发生于青壮年,后脱位由于向后方跌倒,肘关节过度伸直,手掌着地之间接暴力作用于肘部所致,内外侧脱位是由于肘关过伸,手掌着地,伴有强力内外翻,同时伴有扭转暴力所致,多数伴有肱骨内外髁撕脱骨折;前脱位极少见,伴尺骨鹰嘴骨折需手术治疗,肘关节分裂脱位是肘关节过伸,前臂过度旋前位,手掌着地所致。
桡骨小头半脱位为小儿桡骨小头发育不全,环状韧带松驰,前臂伸直旋前位时被过度牵拉手部致伤,笔者从事临床19年,致93年摸索出一套单人手法复位治疗肘部脱位的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1.1 肘关节脱位53例,均为男性,年龄在22~45岁之间,后脱位41例,侧方脱位11例,分裂脱位1例。
1.2 桡骨小头半脱位280例,均为2~6岁儿童。
2 诊断依据2.1 肘关节脱位:病人来时以健侧之手抱住伤侧前臂,脱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弹性固定,伤肢长度缩短,肘部周径增粗。
后脱位时脱节呈半伸屈位约130°,以手触摸肘窝时,可触及肱骨下端,肘后可触及突出在肱骨下端后上方的尺骨鹰嘴以及桡骨小头;侧方脱位:肘关节呈半屈伸内外翻畸形,内侧脱位时前臂旋后位,外侧脱位时前臂旋前位;分裂脱位:脱节呈伸直旋前位,前后增宽。
2.2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患儿被牵拉哭闹不止,患肢不敢活动,不敢用手持物,前臂呈旋前伸直位,被动活动时哭闹加剧,尤其不敢旋后,肘部无明显肿胀,桡骨小头外明显压痛。
2.3 X线片可以明确诊断脱节脱位类型及是否合并骨折,本组没有纯内外脱位,均为后内、后外侧脱位,桡骨小头X线片无异常改变。
3 治疗方法3.1 成人肘关节脱位3.1.1 常规方法:令病人正坐在椅子上,背靠椅背不动,并嘱其伤肘放松,不要紧张,令助手一人立于患者身后,双臂通过患肢肩部,双手握住肱骨中下部,以固定患肢。
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致肘内翻畸形的探讨与预防
中图分类 号 : 6 3 4 R 8 .1
儿童 肱骨 髁上 骨折 , 发 肘 内 度 。 并
翻的发生 率极 高 。我 院 19 ~2 ̄ 99 (7 3
携带 角 。同样 1 有桡 侧 倾 角者 2例
有 3例 出现 肘 内翻 畸形 , 发生桡 系 年 使 用 保 守 方 法 共 治 疗 该 病 5 3 结 果 6 5 中解 剖复 位 3 6例 7例 ,复 位 偏型 矫正 不足 , 而非 过 度矫 正尺侧 例, 笔者 对 该组 病例 的肘 内翻畸形
归纳 起 外 固定 夹板 时 在外 侧 骨 折 线 上 缘 直位 , 者位 于患 侧 的外后 方 ,双 翻畸形 的原 因有多 种说 法 , 术 手对掌 分别 置于 肘 内 、外 侧 , 掌 来有 :①原 始 臂 旋 前 对 认 .e
1朱 探 用力 方 向相 反 , 将近 折 端 向后上 方 臂 重 力 或 过 早 持 重 作 用 于 骨 折 端 [ 】 伯 通 . 讨 儿 童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肘
推顶 ;同时助手将前臂保持旋 前 造成 肘 内翻 。 有学 者认 为肱 骨髁 又
位 ,向下 牵拉 ,作 用力 向下 的 同时 上 内侧 松 质 骨 因外 力作 用 而 有 小
・
[ 】 天津 医学 杂 志 ,9 3 l( ) J. 18 。 1 2 :
1 3. o
(07 3 5收稿 / 辑 20 —0 —0 编
汤敏华 )
5 ( 2 6) O・ 总 3
广西 中医药 20 07年 8 月第 3 卷第 4 o 期
小孩骨折错位允许范围
小孩骨折错位允许范围小孩骨折错位是指骨折后骨骼部位不再保持正常的对位情况,而出现了错位现象。
在小孩骨折治疗中,错位允许范围的确定及处理非常重要,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在骨折治疗中,正确地判断骨折是否存在错位及错位的程度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检查、X线及CT等影像学检查。
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错位的允许范围也各不相同,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小孩骨折进行案例分析和相关参考内容的介绍。
1. 上肢骨折上肢骨折包括手指、腕部、前臂和上臂等部位。
对于上肢骨折,一般认为错位角度不应超过20度。
参考内容可以是关于上肢骨折的治疗方案,如使用石膏固定、手术复位等,并强调正确的复位方法和角度控制。
2. 下肢骨折下肢骨折包括足部、踝关节、胫骨、腓骨和股骨等部位。
对于下肢骨折,允许的错位角度因具体骨折部位而有所不同。
以胫骨骨折为例,错位允许角度通常为5度,但如果是粉碎性骨折,则应尽量避免错位。
参考内容可以介绍下肢骨折的分类及治疗原则,如手术复位与固定等,同时强调需注意的错位角度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3. 脊柱骨折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治疗难度较大。
对于脊柱骨折,错位的允许范围一般较小,以避免对脊髓产生压迫和损害。
参考内容可以介绍脊柱骨折的分类及治疗方法,如手术复位、内固定等,并强调尽量减小错位,以保护脊髓的安全。
4. 盘骨骨折盘骨是人体骨骼中的一个重要部位,盘骨骨折多见于腹膜后撞击伤。
对于盘骨骨折,错位角度的允许范围一般较小。
参考内容可以介绍盘骨骨折的分类及治疗方法,如减轻活动、保持拘束等,并强调需避免进一步的错位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在小孩骨折错位的治疗中,确保正确评估及处理错位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物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的错位程度,并根据不同骨折部位和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参考内容中,可以结合具体的骨折案例,介绍常见的治疗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小孩骨折错位问题。
小孩骨折错位允许范围
小孩骨折错位允许范围小孩骨折错位允许范围骨折是指骨头断裂或者破碎,导致断端不在原来的位置上。
而错位是指骨头在关节处脱离正常的位置,这种情况通常会伴随着骨折。
对于小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面对骨折错位时,我们需要更加慎重地处理。
一、小孩子的骨折错位允许范围1.幼儿期:幼儿期的儿童由于其软骨组织尚未完全转化为硬骨组织,因此当出现某些程度的错位时,也不一定需要进行复位。
通常情况下只需要将患肢固定即可。
2.学龄前期:学龄前期的儿童已经开始出现硬骨组织,并且其关节处也开始形成。
但是在面对一些轻微的错位时,仍然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
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则需要进行复位治疗。
3.学龄后期:学龄后期的儿童已经进入了骨骼发育的最后阶段,其骨骼也已经基本成熟。
因此在面对骨折错位时,需要更加慎重地进行处理。
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则需要立即进行复位治疗。
二、小孩子的骨折错位处理方法1.保守治疗:对于一些轻微的骨折错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
通常情况下只需要将患肢固定即可。
在固定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患肢的自然曲度,并且不要过紧或者过松。
2.复位治疗: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骨折错位,需要进行复位治疗。
复位治疗应该由专业医生来进行,以免出现二次伤害或者其他并发症。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非常严重的骨折错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应该由专业医生来进行,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患肢的自然曲度,并且不要过紧或者过松。
三、小孩子的骨折错位预防方法1.注意安全:小孩子在玩耍时应该注意安全,避免出现跌倒或者其他意外伤害。
2.合理锻炼:小孩子应该进行适当的锻炼,以促进骨骼发育和健康成长。
3.饮食均衡:小孩子的饮食应该均衡,包括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四、总结对于小孩子的骨折错位,我们需要更加慎重地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患肢的自然曲度,并且不要过紧或者过松。
同时,在平时也应该注意安全,合理锻炼和饮食均衡,以预防出现骨折错位等情况。
骨头错位复原后注意事项
骨头错位复原后注意事项骨头错位复原后,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骨头能够正常愈合,并恢复功能。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 保持固定:在骨头错位复原后,医生通常会使用各种方法进行固定,如石膏绷带、金属板和螺钉等。
在修复期间,要确保修复区域保持固定,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干扰骨头愈合过程。
如果固定松动或有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
2. 规避压力:通过避免给修复骨头施加不必要的压力,有助于促进愈合。
在修复期间,要避免运动和活动,尤其是那些可能给骨头带来压力的活动。
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度负荷和压力。
3. 定期进行复查:在修复期间,医生会安排定期复查,以确保骨头愈合良好。
复查时医生会进行X光、CT扫描等检查,以判断骨头的恢复情况。
定期复查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可能影响骨头愈合的问题。
4. 注意饮食和营养:良好的饮食和营养对骨头的愈合至关重要。
要确保饮食中摄取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D、钙、磷等营养物质,以促进骨头的愈合。
如果需要,可以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关于饮食和补充剂的建议。
5. 逐渐恢复活动:在骨头愈合后,可以逐渐开始恢复活动。
开始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从轻度的活动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强度和范围。
遵循逐步增加负荷的原则,防止损伤修复的骨头。
6. 注意伤口护理:如果手术导致切口,要注意对伤口的护理。
根据医生的建议,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并定期更换敷料。
在清洗伤口前要洗手,避免感染。
7. 注意药物使用:骨头错位复原后,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减轻疼痛和预防感染。
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8. 遵循康复计划:骨头错位复原后,可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来帮助恢复功能和强化肌肉。
遵循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康复计划,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并按时进行康复锻炼。
9. 注意再次受伤的风险:在骨头愈合后,修复区域的骨头可能仍然比较脆弱。
要注意避免再次受伤,避免高风险的活动和环境,如高空作业、剧烈运动等。
10. 与医生保持联系:如果在骨头愈合的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并发症,应立即联系医生。
骨折畸形愈合的定义
骨折畸形愈合的定义
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或由于疾病引起的骨组织断裂。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如果骨折片的位置、角度或长度发生畸形性愈合,则称之为骨折畸形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的定义主要体现在骨折片的相对位置没有得到正确的恢复,造成骨骼形态不正常的情况。
畸形愈合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位移性骨折畸形和角度性骨折畸形。
位移性骨折畸形是指骨折片之间的距离不正常,造成骨折片错位。
在正常愈合过程中,骨折片应当保持相对接近,以便纤维和骨细胞可以进行愈合。
但是,如果骨折片发生位移,就会导致骨折畸形。
位移性骨折畸形会影响骨折片的稳定性和正常恢复,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和畸形恢复。
角度性骨折畸形是指骨折片的角度不正常,骨折片与原本相交角度发生改变。
正常情况下,骨折片应当与原有骨骼形态保持一致,以确保骨折可以稳定愈合并具有正常功能。
但是,如果骨折片的角度发生畸形,就会导致骨骼结构异常,影响骨折愈合的质量和恢复功能。
骨折畸形愈合的定义对于医学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一旦发现骨折畸形愈合,医生必须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恢复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复位、外固定和内固定等。
同时,康复过程中的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患者恢复骨折后的正常功能。
总之,骨折畸形愈合是指骨折片位置、角度或长度发生畸形性愈合的情况。
位移性骨折畸形和角度性骨折畸形是常见的畸形类型。
对于医学治疗和康复来说,骨折畸形愈合的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促进患者骨骼的正常恢复和功能的重建。
骨折的常见移位方式
骨折的常见移位方式
1.侧方移位:这种移位方式指的是骨折的两个断端在同一平面内发生了侧向的移动。
通常,我们以近端骨折端为参考点,来描述远端骨折端的移动方向。
例如,如果远端骨折端相对于近端骨折端向侧方移动,我们可以说这是侧方移位。
这种移位方式可能会使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对位受到影响。
2.成角移位:当成角移位发生时,两个骨折端的轴线不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形成了一个角度。
这个角度的顶点方向可以是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
成角移位的程度可以用角度的大小来衡量,角度越大,说明移位越严重。
成角移位可能会导致骨折愈合不良或功能障碍。
3.缩短移位:缩短移位是指两个骨折端在纵向上发生了重叠或嵌插,导致骨折部位的长度缩短。
这种移位方式常见于长骨骨折,特别是受到压缩或撞击力时。
缩短移位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和肢体的功能恢复。
4.分离移位:与缩短移位相反,分离移位是指两个骨折端在纵向上相互分离,形成了一定的间隙。
这种移位方式通常是由于受到拉伸力或撕裂力的作用。
分离移位可能会导致骨折愈合困难或延迟愈合。
5.旋转移位:旋转移位是指骨折的两个断端绕骨轴线发生了旋转。
这种移位方式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对位受到破坏,影响骨折的愈合和肢体的功能恢复。
旋转移位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复位和固定来治疗。
肘内翻与肘外翻
肘内翻与肘外翻肘内翻【概述】肘内翻最常见原因为肱骨髁上骨折,约占80%。
另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和内髁骨骺损伤、肱骨内髁骨折复位不良、陈旧性肘关节脱位也可造成肘内翻。
【治疗措施】治疗的目的是改善功能,矫正畸形。
一.手术指征:1.引起功能障碍或屈肘肌力减弱者。
2.肘关节疼痛尚未形成创伤性关节炎者。
3.肘内翻大于20°,畸形已固定者(伤后1~2年)。
4.肘内翻同时并发迟发性尺神经炎者。
二.手术方法: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及肱骨髁上“V”形截骨,以前者常用。
手术不仅要矫正内翻,同时须矫正内旋、过伸。
【发病机理】1.肱骨髁上骨折:为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整个肘内翻的80%。
有人报道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发生率可达30%~57%。
多数学者认为发生原因是由于骨折远端向内侧倾斜所致。
研究表明,骨折后复位不良、内侧骨质压缩嵌插、骨折外侧端分开及骨折远端内旋扭转是引起骨折远端内侧倾倒的主要原因。
2.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和内髁骨骺损伤:该损伤易产生骨骺早闭或肱骨内髁缺血坏死,使得内髁生长缓慢或停止,导致肘内翻。
3.肱骨内髁骨折复位不良。
4.陈旧性肘关节脱位。
【临床表现】肘关节伸直位内翻角明显增大,可达15°~35°,肘后三角关节改变,外髁与鹰嘴距离加宽;一般肘关节活动正常,但均有不同程度肌力减弱。
从X线照片上可侧量出肘内翻角度。
、肘外翻【概述】肘外翻最常见的原因是未经复位或复位不良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和肱骨远端骨折。
儿童肱骨内外髁骨折未能及时复位或复位不良、肱骨外髁骨骺早闭或缺血性坏死及未经复位或复位不良的肘关节脱位均可致肘外翻。
【治疗措施】一般对无肘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症状的肘外翻可不予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早期肘关节骨性关节炎而临床症状轻,且肘关节功能障碍不明显的病人。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可进行理疗、按摩等物理治疗或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2.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包括:①严重肘外翻畸形,且畸形稳定2年以上者。
骨折复位标准
骨折后,骨折两端最理想的位置是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恢复原来解剖位置)。
某些部位的骨折,虽未能达到解剖复位,但愈合后,肢体的功能无明显影响,这就称为功能复位。
若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进行多次的手法复位,滥用粗暴方法或轻易采用切开复位等方法,都是错误的.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不仅增加软组织的损伤,影响骨折愈合,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肱骨髁上骨折,若反复多次复位,可引起骨化性肌炎,影响肘关节的功能,不同部位的功能复位标准不尽一致。
每一部位功能复位标准不尽一致,一般认为:骨折部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下肢骨折缩短移位在成人不超过1CM,儿童不超过2CM;长管骨横形骨折在骨干部端对位达到1/3,干骺端对位达到3/4以上,在幼儿向前或向后成角移位,因与关节活动方向相致,可在骨痂塑形期自行矫正,但在下肢,成人向前或向后成角移位不超过10度,儿童不超过15度,日后在骨痂塑形期也可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自行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两侧在负重时所受压力不均,日后可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引起疼痛及关节畸形。
上肢骨折部位不同要求不同,肱骨干的轻度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多,前臂双骨折就要求对位对线都好,否则将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骨折功能复位折的恢复是由骨膜完成的,但成骨细胞生长有一定的周期,所以不可着急,需静静修养,适量运动,另外,过多的补充营养(如钙)完全没有必要,稍加补充就行啦!下面给你些专家建议,祝你早日康复!骨折的治疗原则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一。
复位(一)骨折早期复位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
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如果过长地拖延复位时间,就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
骨拆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所以,对每一个骨折,原则上应争取解剖学对位,而对某些骨折,复位时有一定困难,虽未完全恢复到解剖位置,但骨折愈合后,不影响该伤肢的功能,称功能对位。
小孩骨折错位允许范围
小孩骨折错位允许范围小孩骨折是指儿童期(0-18岁)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时,发生骨折并伴有骨折错位的情况。
在骨折治疗中,判断骨折错位的允许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确的判断可以决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骨折错位是指骨折处的骨头段发生了位置移位,没有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判断骨折错位的允许范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年龄:儿童骨折由于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其骨骼结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骨折错位允许范围相对较大。
根据Alonso-Llames等人的研究,0-18岁儿童的骨折错位允许范围可达10-15°。
2. 骨折类型:不同类型的骨折对错位的容忍度有所不同。
例如,矢状面骨折的横向错位允许范围较小,而矢状面骨折的纵向错位允许范围较大。
这是因为横向错位影响了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而纵向错位则较少影响。
3. 骨折部位:不同部位的骨折对错位的容忍度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肱骨茎突骨折中,半脱位的情况(即不完全错位)通常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茎突骨的结构特点使得完全复位往往较为困难。
4. 影像学评估:进行X线或CT影像学检查可以对骨折错位的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通过测量骨折片段的相对位置和角度,可以确定是否超过了正常的骨折错位允许范围。
综上所述,判断小孩骨折错位允许范围需要考虑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以及影像学评估等因素。
对于0-18岁的儿童骨折患者,一般认为骨折错位允许范围可达10-15°。
然而,应该注意到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个人意愿和预期效果等因素。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肘内外翻畸形与骨折错位连接的处理
(一)肘内外翻畸形:某些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可在骨折愈合后数月或数年内发生肘内、外翻畸形。
肘内翻畸形较多见。
畸形严重时可影响功能。
畸形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与骨折之移位及儿童的骨骺发育显然有关。
例如骨折远端内旋位愈合,或肱骨髁上尺侧皮质嵌插形成的肘内翻畸形。
治疗:以预防为主。
折端良好的复位是预防的有效方法。
尤其纠正尺偏型的髁上骨折,对防止肘内翻畸形十分重要。
若已发生畸形,并严重影响功能时,应考虑手术矫正。
(二)骨折错位连接:是由于移位之骨折未得到纠正的结果。
若骨折移位不大,而无侧方移位,畸形可在日后的骨骼生长中,逐步自行纠正。
功能亦无大影响。
若骨折移位甚大,严重影响功能者,可采用鱼嘴式手术或单纯骨突切除术治疗。
神经伤症状不改善者,应考虑手术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