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扫描版及作文审题
2012高考语文上海卷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试题解析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熊易寒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
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
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什么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多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
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在驾驭你。
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
最后,这类文献综述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
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⑤为什么要尽可能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
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重新表述需要我们先将对方的观点吃透,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问题和行文思路,重新加以组织,这样可以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它们的分歧是什么,共识是什么,然后将众多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类。
2012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2012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一、告别仰望,点燃微光(70分)泰戈尔有一首著名的小诗:河的此岸暗自叹息,一切欢乐定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欢乐尽在对岸。
人们总是觉得“这山望着那山高”,或者“直把杭州作汴州”,同样,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时光流变,让昔日的微光成了渺然的虚恍无痕;岁月的尘埃,让思想的结晶锁在了知音寥落的舞台。
这不仅是人类的悲哀,更是思想文化的悲哀。
表面上这样的悲哀源于外界因素的挑衅和诱惑。
萨特犀利地揭示了一个人们不愿承认的现实:科技对人文的漠视和侵害。
现今各类万能的搜索工具早把人心灵中闪烁的微光掐死在了摇篮里面。
然而在本质上,悲哀源于人类的“三心”:菲薄之心:认定自己的思想只是“下里巴人”而非“阳春白雪”;依赖之心:对于一个事件或一个命题,习惯性地请求网络,缺乏独立思考;慵懒之心:即便灵感一闪而过也懒得速记下来,过脑即忘随风而逝。
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三心”结为联盟,微光成了奢侈,似乎灵感只属于天才,微光是一门“绝学”,这样的后果是科技在掌上眉飞色舞,糜烂生活的姿态大行其道,可堪思想之花的枯萎颓败,灵感乍现的涸泽枯竭,社会文化氛围的浅显薄弱。
然而,当繁华落尽看到天才作品里被我们舍弃过的微光时,我们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的发展从来是靠大众文化的前进,与每一个个体的微光息息相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燃微光,亦能照亮整片天空!首先,这需要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平等,从“博”而后“专”,改变公众对有关学术、灵感的想法的一贯仰望,以一平和的眼光看待,大师出于大众,教育的发展可以营养培养大师的泥土。
其次,可以学习西方开发出灵感的新载体。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及例文·上海卷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及例文·上海卷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及例文·上海卷一、题目根据下列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70分)二、评分标准及细则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⑴脱离题意;⑵文理不通;⑶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⑴未写题目扣2分;⑵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⑶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⑷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随心之性,思哲之志,羽化而登仙有人说:“天才与凡人只在于一步之遥。
”愚以为,诚然。
天才与凡人只在于一步之间,有些人抓住了心底闪过的一丝微光,他们顺藤摸瓜,羽化登仙,创下惊世之作,被人们并为天才之列;而有些人却没有抓住,他们终究认为自己是凡人,对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首先进行自我否定,直到那一丝微光石沉大海。
每个人都想成为天才,每个人都想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惊起世间千层浪。
但多数人终究沦为凡人,平庸普通,消殒于那历史长河,堙没在茫茫人海,终究是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
那么该如何抓住这在头脑中闪过的一丝微光呢?愚以为,随心之性,思哲之志,而后方可羽化而登仙,脱离凡俗的桎梏,傲临于凡世之上。
2012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真题及答案word版
2012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真题及答案word版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熊易寒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
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的;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
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
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
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
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
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2012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2012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一环,也是考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
维深度的重要方式。
2012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的题目是“梦想”,这是一个广阔
而深刻的话题,也是考生们展现自己内心世界的绝佳机会。
在这篇作文中,我们将探讨梦想的意义、梦想的实现以及梦想的力量。
梦想,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期盼。
它可以是对未来的向往,也可以是对现实
的不满,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期许。
梦想是生活的动力,是前进的方向。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人生苦短,应该有所追求。
”有了梦想,我们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光芒,才能在困难面前坚定不移。
然而,梦想的实现并非易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和挑战,这些都可能会让我们产生迷茫和退缩。
但正是在这些困难面前,我们更需要坚定自己的梦想,勇敢地迈出每一步。
正如马云所说,“梦想不是想想而已,而是要去实现它。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让梦想变成现实,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可以激励我们前行,让我们不畏艰难,不惧挫折。
正
是因为梦想的力量,许多平凡的人变得伟大,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梦想的力量,让我们在逆境中坚强,让我们在挫折中成长,让我们在追求中收获。
总之,梦想是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它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让我们不断
向前。
无论梦想的实现是否遥远,我们都应该怀揣梦想,坚定前行。
因为梦想,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动力。
愿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梦想,勇敢追逐,最终实现!。
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蓦然回首,莫要放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治学的最高境界比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爱因斯坦也说过:“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
”东西方学者的共识告诉我们,灵感这一人们心灵中闪过的微光是多么珍贵和重要。
(引用中西方学者对微光进行界定)然而,当今社会,人们总是在抱怨灵感的缺失,尤其是所谓“搞文艺”的,精品着实不多。
真是这样吗?灵感这一微光,真的只在天才心中闪过吗?我以为不然。
谁没有悲苦孤独地走在寂寂的荷塘,看那出水很高的荷叶下奶白色的水?谁没有在英雄的事迹中沉浸陶醉,大张双臂感受伟大的“停顿”?谁没有见过向日葵那金黄的色调?凡此种种一闪即逝的共鸣,休说专业者,我辈凡人皆有。
可为何只有天才的大家才为我们留下了一篇《荷塘月色》、一首《英雄》、一幅《向日葵》?(所读的书,为我所用。
积累颇丰。
)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人们往往会将它轻易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又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巧妙地插入题目,又是为我所用)如今这种情况更多见,究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标准化”时代里,不允许有“异端”,“权威”、“专家”、“大师”层出不穷,他们把持了话语权,制订出条条框框的“标准”压抑了灵感,阻断了普通人成才的途径;二是“全球化”时代里人们的从众心理被无限放大,当个人被置于全球这一更大的“集合”下,汹涌澎湃的“群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将灵感扑灭,将平庸之作炒作成“精品”;三是商业化大潮将一切文化产品搞得像批量生产的肉鸡、奶粉一样。
(这才叫分析!)不错,标准的普及有助于界定,但真正的灵感、天才决不限于标准。
卢梭的观点不为当时主流社会所接受,他在痛苦徘徊后醒悟:“我凭什么怀疑自己全部由思考与理智得出的结论呢?”百年后他的灵柩进入先贤祠,棺木上写“此处安息着自然和真理之人”。
2012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解析及佳作
2012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解析及佳作【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审题】今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寓意是:人们对自己心灵闪过的“微光”往往因为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而轻易舍弃,结果在天才作品中却又发现自己曾经产生过的有价值的念头,说明一个人应当珍视自己身上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去羡慕别人。
材料作文的思辨性,首先体现为材料的呈现方式。
该材料取自《爱默生集》,文字理性,富有思维张力,体现思辨性材料的特点。
二是材料的内涵。
选取的材料内涵相对趋一,这种趋一的内涵又具备进行纵向深入思辨的可能性,材料内涵本身具有哲理意味。
考虑到高考参加人数众多,命题在开放与限制之间寻平衡:对材料可以从多角度切入,比如对微光的理解、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坚持自我等等,但最后这些切入点的指向应当还是收拢于对“自我”的思考。
三是材料的思辨性在考生作文中的体现。
考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自我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塑造自我、愿意有怎样的“自我”等的思考,不仅对成长是重要的,也较贴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生活。
只有这样,思辨能力才能真正在考生的作文中得到体现,才能在评卷时得到测量,才能真正实现作文的测量目标。
这个题目有很多角度可以写,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比如“不舍弃自己的微光”,就是擅于发现自我,看到自我的价值,不要自卑;也可以从要有独立思想,自由的精神,充分张扬个性的角度来写;反过来,也可以说“认识自我是难的”,很多人在不经意间抛弃了自我,鼓励大家追寻自我。
【点评一】这篇高考作文题仍然延续了2011年作文的生活哲理性意味,这也是考前我一直跟学生所强调的,注重人性或精神的东西,意料之中!从内容上说,这是一篇很容易读懂的小材料,也没有太多可以发挥的角度,我相信大部分的考生对这则材料的审题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及例文·上海卷讲解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及例文·上海卷一、题目根据下列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70分)二、评分标准及细则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⑴脱离题意;⑵文理不通;⑶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⑴未写题目扣2分;⑵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⑶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⑷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随心之性,思哲之志,羽化而登仙有人说:“天才与凡人只在于一步之遥。
”愚以为,诚然。
天才与凡人只在于一步之间,有些人抓住了心底闪过的一丝微光,他们顺藤摸瓜,羽化登仙,创下惊世之作,被人们并为天才之列;而有些人却没有抓住,他们终究认为自己是凡人,对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首先进行自我否定,直到那一丝微光石沉大海。
每个人都想成为天才,每个人都想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惊起世间千层浪。
但多数人终究沦为凡人,平庸普通,消殒于那历史长河,堙没在茫茫人海,终究是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
那么该如何抓住这在头脑中闪过的一丝微光呢?愚以为,随心之性,思哲之志,而后方可羽化而登仙,脱离凡俗的桎梏,傲临于凡世之上。
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卷及答案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卷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卷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应该正确对待文献综述熊易寒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大重视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地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
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
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
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
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意识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
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
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201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及点评2012高考全国卷(新课标)作文题:材料: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
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
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
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
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
”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
”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
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点评:可以从修船工的职业精神以及“举手之劳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的角度来写,最主要的是把重点放在修船工的身上,此外,关注细节,突出细节的重要性也可以写好这篇文章。
2012年全国卷高考(大纲卷)作文题:《放下顾虑》2012年高考全国卷(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火车巡逻员的故事》材料: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敬。
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巡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作文解析及范文:心灵的微光
【原题】根据下列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解析】关于审题,一般需要依次考虑三个问题:话题,层次,角度。
首先,这个材料讨论的话题就是:人怎样失去(或成就)自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分析:分析这个材料的内在层次。
我们看到,这里有一对对立的概念:“人们”,“天才”。
还有一个核心概念:微光。
人们之所以是“人们”,而不是“天才”,就是因为“舍弃”了自己的“微光”。
那么,这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微光”是什么?在材料中它的特征是:自己的东西,心灵中的,闪过,微,光。
即:自己的,独特的,内在的,稍纵即逝的,微小的,有价值的。
“光”,分析起来可以包括:理性之光,德性之光,诗性之光。
具体说来,包括灵感、梦想、善念,等等。
但是,无论你写的是哪一种“微光”,一定要尽量满足上述这些特征,否则就有泛化的危险。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作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你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以下这些角度:(1)普通人怎样才能成为“天才”?(2)“微光”如何才能成为“天才的作品”?(3)相信自己,不能因为是“自己的东西”就轻易放弃。
(4)“天才的作品”与“人们”的共同之处。
(5)如何营造一种社会氛围,让人们保有自己的“微光”。
另外,因为对“微光”有不同的理解,材料便可以有广阔的联想空间。
最后,就是选择角度的问题。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一是顾及材料的整体。
所谓的“选择一个角度”,是在对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所做的选择。
【标杆作文】标杆作文一(一类上)随心之性,思哲之志,羽化而登仙有人说:“天才与凡人只在于一步之遥。
”愚以为,诚然。
天才与凡人只在于一步之间,有些人抓住了心底闪过的一丝微光,他们顺藤摸瓜,羽化登仙,创下惊世之作,被人们并为天才之列;而有些人却没有抓住,他们终究认为自己是凡人,对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首先进行自我否定,直到那一丝微光石沉大海。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及例文·上海卷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及例文·上海卷一、题目根据下列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70分)二、考题解读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结构布局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
近年的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题,在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
上海卷高考作文的这段材料出自于爱默生的《论自立》,原文如下:“尽管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心灵的声音,但是我们认为摩西、柏拉图和弥尔顿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他们对书本和传统的蔑视,他们只说自己想到的东西。
当心灵的微光从内部闪过,人应该学会发现和观察它,而不是去发现和观察诗人和圣贤的天空里的光彩。
他却只因为那是他自己的东西,就擅自摒弃了自己的思想。
我们可以在天才的每一部作品中发现我们自己抛弃的思想:它们回到了我们身边,却带着某种疏远的威严。
从对我们的教益而言,伟大的作品也不过如此。
它们对我们的教导是:越是对方呼声最高的时候,我们越要平心静气的坚持我们自发的感想。
否则,第二天,我们曾一直想到和感受到的东西,就成了某个陌生人的高明的见解和想法,我们只能被迫从别人那里取回原本是自己的见解,而且还要满怀羞愧。
”对比原文发现,高考题目中舍弃了“人应该学会发现和观察它,而不是去发现和观察诗人和圣贤的天空里的光彩”,以及“它们回到了我们身边,却带着某种疏远的威严”两句话,其主要原因当然是想增加一点作文的开放度,不要让学生的写作思路受到太大的限制,但是这样一来,也增加了作文审题上的难度,造成学生离题、偏题上的风险。
如果单从作文题目出发,最直接的立意就变成了人们应该珍惜自己“心灵的微光”,学会从自己的角度,自我反省,自我审视,并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
发自每一个人的“心灵的微光”都自有其价值,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只是他并没有像“天才”一样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抒发出来。
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
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引言2012年上海高考是一次极具历史意义的考试。
这次高考试卷中的一篇作文题目尤其引人注目,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个作文题目,并探讨一些可能的写作思路。
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题目: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分析这个作文题目扣住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选择与生活道路的关注。
选择是人生道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众多考生将在高考之后面临严峻而艰难的选择,这也是第一次需要他们独立做出人生决策。
这个题目的意义在于,引导考生不仅仅思考自己一时的选择,而是从更深层次上思考人生道路与人生意义。
通过这个题目,考生被鼓励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价值观以及对于未来的展望。
可能的写作思路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写作思路,供考生们参考:1. 价值观的重要性人生道路上的选择与个人价值观息息相关。
考生可以展开论述个人价值观对于选择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个人价值观做出正确的选择。
考生可以举例说明某些成功人士正是凭借着坚定的个人价值观,在人生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同时,还可以探讨个人价值观的培养方法,以及如何在选择中坚守自己的价值观。
2. 兴趣爱好的引导兴趣爱好是人生道路上重要的引导因素。
考生可以探讨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如何利用兴趣爱好引导自己选择适合的人生道路。
考生可以举例说明那些因为热爱而选择了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职业或专业的人,并探讨这些人是如何通过发展兴趣爱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的。
3. 未来的展望在做出选择之前,对未来有清晰的展望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可以展开论述如何对未来进行规划,并结合自己的情况谈一谈自己对未来的展望。
考生可以探讨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选择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个人价值。
同时,还可以谈谈自己对于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看法,并提出应对策略。
结论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考试中展示了考生们对于人生道路与选择的思考。
通过这个题目,考生被鼓励去思考个人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展望,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上海卷)解析版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熊易寒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
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的;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
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
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
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
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
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什么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多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
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在驾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