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讲++腘窝和小腿后区穴位解剖
12小腿后区踝后区
(5)腓肠神经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 皮神经 腓神经 交通支
腓肠神经
3
3.深筋膜 4.肌层 (1)小腿后群肌
浅层:腓肠肌 跖肌 比目鱼肌
深层:腘肌 趾长屈肌(内侧) 胫骨后肌(中间) 踇长屈肌(外侧) 腱交叉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4
(2)血管神经束
腓肠内侧 皮神经
腘静脉
腘动脉
沿外上界:腓总神经
腘血管周围:腘深淋巴结
股骨下端骨折时,易损伤腘动脉。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 皮神经 腓神经 交通支
2
二、小腿后区
胫神经
1.皮肤 2.浅筋膜
腓肠内侧 皮神经
(1)小隐静脉)腓神经交通支
胫神经(神) (4)踇长屈肌腱 (么)
临床联系—踝管综合症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6
学习要点
1、腘窝的境界及内容物 2、小腿后区的皮神经 3、小腿后群肌及腱交叉 4、小腿后区的血管神经束
(胫后A、V,胫神经) 5、踝管的定义及内容物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7
腘窝、小腿后区、踝后区
一、腘窝 1、位置: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的间隙 2、境界:
上外:股二头肌腱 上内: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 下内: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腓肠肌外侧头 顶:腘筋膜 底:股骨腘面
膝关节囊后壁、腘斜韧带 腘肌及其筋膜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1
3、腘窝的内容物:
胫神经
由浅入深依次为: 胫神经
内容物:胫后动脉
【局部解刨学课件】.腘窝、小腿后区和足底
腘窝、小腿后区和足底
主要内容
腘窝的境界及内容 膝关节动脉网 屈肌支持带和踝管及通过的结构 胫神经和胫后动脉
小隐静脉及皮神经
腘窝的境界及内容
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胫神经
膝关节动脉网
由腘动脉的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下 内、外侧动脉和膝中动脉,股动脉的膝降 动脉,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以及胫前返 动脉等互相吻合而成。
深筋膜
骨筋膜鞘
屈肌支持带
小腿肌后群(一)
小腿肌后群(二)
小腿肌后群Leabharlann 三)足底深筋膜足底的肌和肌腱(第1层)
足底的肌和肌腱(第2层)
足底的肌和肌腱(第3、4层)
局部解剖学-小腿后区、踝后区
腓肠内侧 皮神经
腘静脉
腘动脉
沿外上界:腓总神经
腘血管周围:腘深淋巴结
股骨下端骨折时,易损伤腘动脉。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 皮神经 腓神经 交通支
2
二、小腿后区
胫神经
1.皮肤 2.浅筋膜
腓肠内侧 皮神经
(1)小隐静脉
(2)腓肠内侧皮神经
(3)腓肠外侧皮神经
(4)腓神经交通支
(5)腓肠神经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 皮神经 腓神经 交通支
腓肠神经
3
3.深筋膜 4.肌层 (1)小腿后群肌
浅层:腓肠肌 跖肌 比目鱼肌
深层:腘肌 趾长屈肌(内侧) 胫骨后肌(中间) 踇长屈肌(外侧) 腱交叉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4
(2)血管神经束
腘窝、小腿后区、踝后区
一、腘窝 1、位置: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的间隙 2、境界:
上外:股二头肌腱 上内: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 下内: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腓肠肌外侧头 顶:腘筋膜 底:股骨腘面
膝关节囊后壁、腘斜韧带 腘肌及其筋膜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1
3、腘窝的内容物:
胫神经
由浅入深依次为: 胫神经
胫神经 (神) (4)踇长屈肌腱(么)
临床联系—踝管综合症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6
学习要点
1、腘窝的境界及内容物 2、小腿后区的皮神经 3、小腿后群肌及腱交叉 4、小腿后区的血管神经束
(胫后A、V,胫神经) 5、踝管的定义及内容物
2020/2/24
第十一讲 腘窝和小腿后区穴位解剖
二、承山(chengshan,BL57,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腓肠肌腹下正中,约 当委中与昆仑之间。 【操作方法】直刺1~2.5寸。 【临床主治】腰痛,坐骨N痛,腓肠 肌痉挛,下肢瘫痪,痔疮,脱肛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腓肠内侧皮N分布。 2.皮下组织:还有小隐V 3.腓肠肌: 4.比目鱼肌: 5.胫N、胫后A、V: 6.趾长屈肌、 长屈肌和胫骨后肌
思考题:
1.试述腘窝的组成、内容及其排列位置关系。 2.胫N的来源、走行、功能如何? 3 小腿后区浅、深层肌肉有哪些?神经支配及其位置关系如何? 4.简述踝管的构成、内容及其排列位置关系。
5.委中、承山穴的体表定位、进针层次。
腓肠N
小隐V
3.清除浅、深筋膜。 4.清理腘窝境界。
内上界:半腱肌、半膜肌 外上界:股二头肌 内下界:腓肠肌内侧头 外下界:腓肠肌外侧头 5.清理腓肠肌内、外侧头,切断翻 开,观察比目鱼肌和跖肌。
6.清理腘窝深部的结构。 1)胫N、腘V、A(浅→深,外侧→内侧) 膝上内侧A 膝上外侧A 2)腘A关节支 膝下内侧A 膝下外侧A 膝中A
第十一讲 腘窝和小腿后区
一、皮肤切口 在内、外踝的后方作一横切口。
二、解剖程序
1.翻开皮肤。
2.浅筋膜内找
小隐V:注入腘肠内侧皮N:胫N分支
腓肠外侧皮N
腓N交通支:腓肠外侧皮N或腓总N分出
腓肠N:由腓肠内侧皮N和腓N交通支合成 腓肠内侧皮N
腓N交通支
1)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
2)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3)胫后A、V、胫N
4) 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金子金母
踝管综合征:屈肌支持带增厚、骨折、骨错位、跟骨、距骨骨刺、腱鞘炎肿胀压迫神经所致。
一、委中(Weizhong,BL40,足太阳膀胱经)
针推穴位应用解剖课件第十一节 腘窝、小腿后区和
3.进针层次
(1)皮肤:由腓肠内侧皮神经分布,到该 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四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腓肠内侧皮神经的分 支和小隐静脉。
(3)腓肠肌:由胫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 经纤维来自第一、二骶神经。
(4)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深面,并与之 合成小腿三头肌,其神经支配同腓肠肌。
(5)胫神经:正当穴位深处,若刺中有触 电感,可放射至足底。
上述血管均属中等大血管,所以该穴不宜 盲目深刺,以免刺破血管造成出血。
(二)承山
1.体表定位 腓肠肌腹下正中,约当委中与昆仑之间。
2.操作方法
正坐或伏卧,于腓肠肌腹下正中,伸足时 呈人字纹处取之。
针法:直刺1~2.5寸。 感应:局部酸胀感,有时扩散至腘窝;深
刺时,有麻电感,向足底放射。 灸量:灸3~5壮;温灸5~15分钟。
(4)第二趾足底总神经和第二趾底动、静 脉在针的内侧,相距很近,可以刺中,第 二趾足底总神经是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
(5)第二蚓状肌:由足底外侧神经支配。
(6)若针继续深刺可达位于第二、三跖骨 间的第一骨间足底肌和第二背皮下。
(七)三阴交
1.体表定位 在小腿内侧面的下部,内踝尖上3寸,当胫
(2)皮下组织:它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的合称.由胫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 维来自第一、第二骶神经。
(4)胫神经:它是坐骨神经两终支之一。 在胫神经的前方有胫后动、静脉。胫后动 脉是腘动脉分支,胫后静脉是腘静脉的属 支。
(四)太溪
1.体表定位 在足内踝后方,当内踝与跟腱连线之中点
(6)若采用向前外刺透涌泉,尚可刺到拇 收肌及趾底总神经、动、静脉等。
(六)涌泉
1.体表定位 在足底部,对第二、第三跖骨之间,当足
腘窝和小腿后区穴位解剖
腓N交通支
腓肠N
小隐V
3.清除浅、深筋膜。 4.清理腘窝境界。
内上界:半腱肌、半膜肌 外上界:股二头肌腱 内下界:腓肠肌内侧头 外下界:腓肠肌外侧头 5.切断腓肠肌内、外侧头,向下翻 开,观察比目鱼肌和跖肌。
小腿三头肌?
6.清理腘窝内的结构。 1)胫N、腘V、A(浅→深,外侧→内侧) 膝上内侧A 膝上外侧A 腘A关节支 膝下内侧A 膝下外侧A 膝中A 2)腓总神经 3)腘深淋巴结:腘血管周围,4~5个
第十一讲 腘窝和小腿后区穴位解剖
一、皮肤切口 在内、外踝的后方作一横切口。
二、解剖程序
1.翻开皮肤。
2.浅筋膜内找
小隐V:注入腘V,与腓肠N伴行(委中放血)
腓肠外侧皮N:腓总N分支 腓肠内侧皮N:胫N分支
腓肠外侧皮N
腓N交通支:腓肠外侧皮N或腓总N分出
腓肠N:由腓肠内侧皮N和腓N交通支合成 腓肠内侧皮N
二、承山(chengshan,BL57,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腓肠肌腹下正中, 约当委中与昆仑之间。 【操作方法】直刺1~2.5寸。 【临床主治】腰痛,坐骨N痛, 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痔疮, 脱肛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腓肠内侧皮N分布。 2.皮下组织:还有小隐V 3.腓肠肌: 4.比目鱼肌: 5.胫N、胫后A、V:
委中针刺宜偏外
7.膝关节A网:膝降A、旋股外侧A降支、胫前返A、腘A关节支交织而成。 8.清理腘肌、比目鱼肌腱弓(深面有胫N、胫后A、V穿过)。
9.切断比目鱼肌起点,观察小腿深层 结构。
1)胫后A、V 2)胫N 3)肌肉 趾长屈肌(内侧)
长屈肌(外侧) 胫骨后肌(两者的深面)
10.清理踝管:内踝后下方,由屈肌支持带与内踝、跟 骨围成的腔隙,支持带发出3个纤维隔,形成4个骨纤维管 (由前向后排列):
《局部解剖学》系列课程:局部解剖学
5.解剖臀区深层结构 • 清除臀筋膜,暴露臀大肌 并修出其上、下缘; • 将手插入臀大肌上、下缘 的深面,钝性分离臀大肌 与其深面的结构; • 在臀大肌的起点处切断臀 大肌,并将其翻向外下方 的止点处。
注意:①不要切断股后皮 神经和坐骨神经;②臀大 肌与深面的骶结节韧带紧 密结合,在向外翻转臀大 肌时,应沿该韧带浅面进 行分离,切勿伤及该韧带。
梨状肌上孔
梨状肌下孔
梨状肌
梨状肌上孔、梨状肌下孔
穿行梨状肌上、下孔、坐骨小孔的血管和神经
梨状肌上孔:臀上神经、臀上动、静脉(由外向内排列) 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 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由外向内排列) 坐骨小孔:阴部内静、动脉、阴部神经(由外向内排列)
坐 骨 神 经 与 梨 状 肌 关 系 类 型
三、膝后区 三、膝后区 (腘窝) (腘窝)
(一)浅层结构 皮肤 浅筋膜: 股后皮神经 小隐静脉 腘浅淋巴结
腘窝的边界 腘窝的底(腘筋膜) 腘窝的顶 (二)深层结构: 1.腘窝的境界
2. 腘窝的内容:腓总神经、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 腘深淋巴结
6. 解剖腘窝深层结构 • 沿腘窝中线纵行切开腘 筋膜,观察小隐静脉末 端及其周围的腘浅淋巴 结,去除腘筋膜; • 修洁并观察构成腘窝境 界的肌肉或肌腱; • 修洁腘窝内的胫神经、 腓总神经、腘静脉、腘 动脉及腘深淋巴结,注 意其排列关系。
二深层结构:股后群肌(股二头肌、半 腱肌、半膜肌)、坐骨神经
股 后 区 血 管 与 神 经
收肌管 闭孔神经 坐骨神经 股二头肌长头 半腱肌 半膜肌
6. 解剖股后区深层结构 • 清除深筋膜,保留股后皮神经; • 修洁出半腱肌、半膜肌、股二 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 • 在股二头肌长头深面或切断股 二头肌长头,追踪并清理出坐 骨神经及其至股后群肌、大收 肌的肌支。 • 寻找并清理出股深动脉的穿支。
腘窝的概念
腘窝的概念
腘窝又称为“腘槽”、“腘沟”,是人体肌肉的一个区域,位于大腿后侧的骨肌交界处,也就是股骨和半腱肌之间的凹陷部分。
腘窝内有腘动脉、腘静脉、股神经、半腱肌和半膜肌等结构。
腘窝周围肌肉主要包括股二头肌、股三头肌、半膜肌和半腱肌等。
腘窝是一个生物解剖的概念,它在人体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腘窝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和协调下肢的运动,特别是屈膝动作。
在运动过程中,腘窝的肌肉、神经和血管配合协调,提供人体需要的动力和支持。
此外,腘窝也是人体的一个敏感区域。
在运动过程中,腘窝可能会受到外力的冲击或者受伤,导致肌肉拉伤、肌肉疼痛或其他相关损伤。
因此,保护和注意腘窝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合理锻炼和预防运动伤害可以帮助维持腘窝区域的健康和功能。
膝关节解剖
第六单元 下肢前面深层
4、腓深神经
发自腓总神经,伴胫前 动脉、足背动脉走行, 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和 足背肌。
隐
终支,在膝部处穿 出阔筋膜与大隐静
神 经
脉伴 行,分布于膝
内侧,小腿内侧及
足内侧缘的皮肤
3、腓浅神经:起自腓总神经, 在小腿前外侧中1/3交界处穿 深筋膜浅出至皮下,分布于小 腿前面下部的皮肤。其经外踝 前方至足背分为: 足背内侧皮神经 足背中间皮神经 4、腓深神经皮支:在第一跖骨 间隙的前部穿深筋膜浅出。 5、足背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 的终支在足背外侧缘与小隐静 脉伴行
②腘动脉上部因紧贴股骨腘面,当股骨髁上骨折易损伤
三、膝关节(已讲) 四、膝关节动脉网 参与的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股动脉的膝降动脉、腘动脉的 五个分支股动脉的第3穿动脉、胫前动脉发出的胫后返动脉、胫前返 动脉
小腿解剖
一、小腿前外侧区
(一)、浅筋膜
1.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
(1)起始 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
(2)行程 经内踝前方、小腿内侧、膝部内后方、
股内侧、穿隐静脉裂孔,在离耻骨结节 3cm处注入股静脉。 (3)属支
①腹壁浅静脉②旋髂浅静脉 ③阴部外静脉 ④股内侧浅静脉 ⑤股外侧浅静脉 (4)特点 ①位置表浅,行程较长。 ②与深部静脉有交通。
2、隐神经:是股神经
5、腓浅神经
发自腓总神经,穿 腓骨长肌起始部,在 腓骨长、短肌和趾长 伸肌间下行,分出肌 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下肢后区解剖
胫前动脉返支
胫后动脉返支
膝上外侧动脉
膝上内侧动脉
膝中动脉
膝下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脉 膝下内侧动脉
膝 关 节 动 脉 网
四、小腿后区
Back of Leg
浅层结构 Superficial structures
深层结构 Deep structures
Small saphenous v.
Saphenous n.
• • • • 境 界 表面标志 浅层结构 深层结构 Boundary
Surface Landmarks
Superficial structures Deep structures
1. 境界 2. 表面标志
• 髂嵴 iliac crest, • 髂后上棘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 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 坐骨结节 ischial tuberosity • 大转子greater trochanter
坐 骨 神 经 与 梨 状 肌 关 系 类 型
髋 周 围 动 脉 网
Cruiate anastomosis of buttock
髋 关 节 的 血 液 供 应
臀 部 肌 肉 注 射 的 安 全 区
二、股后区
Back of Thigh
• 浅层结构 Superficial structures
胸 外 科 学 家 医 学 教 育 家 黄 家 驷
黄家驷(1906.7.14~1984.5.14),江西玉山人。1930年毕 业于燕京大学。1933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 学位。1941年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胸腔外科学习, 1943年获外科硕士学位。1945年回国,曾任上海医学院 教授、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兼中山医院、上海胸科 医院院长。1951年任上海市首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 总队长。1958年调北京工作,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腘窝和小腿后区穴位解剖课件
腓N交通支
腓肠N
小隐V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3.清除浅、深筋膜。 4.清理腘窝境界。
内上界:半腱肌、半膜肌 外上界:股二头肌腱 内下界:腓肠肌内侧头 外下界:腓肠肌外侧头 5.切断腓肠肌内、外侧头,向下翻 开,观察比目鱼肌和跖肌。
小腿三头肌?
6.清理腘窝文内档仅的供结参考构,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1)胫N、腘V、A(浅→深,外侧→内侧) 膝上内侧A 膝上外侧A 腘A关节支 膝下内侧A 膝下外侧A 膝中A 2)腓总神经 3)腘深淋巴结:腘血管周围,4~5个
1)胫后A、V 2)胫N 3)肌肉 趾长屈肌(内侧)
长屈肌(外侧) 胫骨后肌(两者的深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10.清理踝管:内踝后下方,由屈肌支持带与内踝、跟 骨围成的腔隙,支持带发出3个纤维隔,形成4个骨纤维管 (由前向后排列):
1)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
二、解剖程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1.翻开皮肤。
2.浅筋膜内找
小隐V:注入腘V,与腓肠N伴行(委中放血)
腓肠外侧皮N:腓总N分支 腓肠内侧皮N:胫N分支
腓肠外侧皮N
腓N交通支:腓肠外侧皮N或腓总N分出
腓肠N:由腓肠内侧皮N和腓N交通支合成 腓肠内侧皮N
委中针刺宜偏外
7.膝关节A文网档仅:供膝参考降,不A、能作旋为科股学外依据侧,请A勿降模支仿;、如有胫不前当之返处,A请、联腘系本A人关改节正。支交织而成。 8.清理腘肌、比目鱼肌腱弓(深面有胫N、胫后A、V穿过)。
人体穴位大全图解
⼈体⽳位⼤全图解⼈体⽳位⼤全图解⼈体⽳位正⾯图⼈体⽳位背⾯图⾜太阳膀胱经⽳ 睛明 Jingming (BL1) 攒⽵ Cuanzhu (BL2) 眉冲 Meichong (BL3) 曲差 Qucha (BL4) 五处 Wuchu (BL5) 承光 chengguang (BL6) 通天 Tongtian (BL7) 络却 Luoque (BL8) ⽟枕 YuZhen (BL9) 天柱 Tianzhu (BL10) ⼤杼 Dazhu (BL11) 风门 Fengmen (BL12) 肺俞 Feishu (BL13) 厥阴俞 Jueyinshu (BL14) ⼼俞 Xinshu (BL15) 督俞 Dushu (BL16) 膈俞 Geshu (BL17) 肝俞 Ganshu (BL18) 胆俞 Danshu (BL19) 脾俞 Pishu (BL20) 胃俞 weishu (BL21) 三焦俞 Sanjiaoshu (BL22) 肾俞 Shenshu (BL23) ⽓海俞 Qihaishu (BL24) ⼤肠俞 Dachangshu (BL25) 关元俞 Guanyuanshu (BL26) ⼩肠俞 xinochaogshu (BL27) 膀胱俞 Pangguangshu (BL28) 中膂俞 Zhonglushu (BL29) ⽩环俞 Baihuanshu (BL30) 上髎 Shangliao (BL31) 次髎 Ciliao (BL32) 中髎 Zhongliao (BL33) 下髎 Xialiao (BL34) 会阳 Huiyang (BL35) 承扶 Chengfu (BL36) 殷门 Yinmen (BL37) 浮郄 Fuxi (BL38) 委阳 Weiyans (BL39) 委中 WeiZhong (BL40) 附分 Fufen (BL41) 魄户 Pohu (BL42) 膏肓 Gaohuans (BL43) 神堂 Shentang (BL44) 譩譆 Yixi (BL45) 膈关 Geguan (BL46) 魂门 Hunmen (BL47) 阳纲 Yanggang (BL48) 意舍 Yishe (BL49) 胃仓 Weicang (BL50) 肓门 Huangmen (BL51) 志室 zhishi (BL52) 胞肓 Baohuang (BL53) 秩边 zhibian (BL54) 合阳 heyang (BL55) 承筋 Chengjin (BL56) 承⼭ Chengshan (BL57) 飞扬 Feiyang (BL58) 跗阳 Fuyang (BL59) 昆仑 Kunlun (BL60) 仆参 Pucan (BL61) 申脉 shenmai (BL62) ⾦门 Jinmen (BL63) 京⾻ Jinggu (BL64) 束⾻ Shugu (BL65) ⾜通⾕ Zutonggu (BL66) ⾄阴 zhiyin (BL67)督脉⽳ 长强 Changgqian (DU1) 腰俞 Yaoshu (DU2) 腰阳关 Yaoyangguan (DU3) 命门 Mingmen (DU4) 悬枢 Xuanshu (DU5) 脊中 Jizhong (DU6) 中枢 zhongshu (DU7) 筋缩 Jinsuo (DU8) ⾄阳 Zhiyang (DU9) 灵台 Lingtai (DU10) 神道 Shendao (DU11) ⾝柱 Shenzhu (DU12) 陶道 Taodao (DU13) ⼤椎 DaiZhui (DU14) 哑门 Yamen (DU15) 风府 Fengfu (DU16) 脑户 Naohu (DU17) 强间 Qiangjian (DU18) 后顶 Houdins (DU19) 百会 Baihui (DU20) 前顶 Qianding (DU21) 囟会 Xinhui (DU22) 上星 shangxing (DU23) 神庭 Shenting (DU24) 素髎 Suliao (DU25) ⽔沟 Shuigou (DU26) 兑端 DuiDuan (DU27) 龈交 Yinjiao (DU28)经外⽳ 背部⽳ 定喘 Dingchuan (Ex-B1) 夹脊 Jiaji (Ex-B2) 胃脘下俞 Weiwanxiashu (Ex-B3) 痞根 Pigen (Ex-B4) 下极俞 Xijishu (Ex-B5) 腰宜 Yaoyi (Ex-B6) 腰眼 Yaoyan (EX-B7) ⼗七椎 Shiqizhui (EX-B8) 腰奇 Yaoqi (EX-B9) 胸腹部⽳ ⼦宫 Zigong (EX-CA1) 颈臂⽳ 头颈部⽳ 四神聪 siShencong (EX-HN1) 当阳 Dangyang (EX-HN2) 印堂 Yintang (EX-HN3) 鱼腰 Yuyao (EX-HN4) 太阳 Taiyang (EX-HN5) ⽿尖 Erjian (EX-HN6) 球后 Qiuhou (Ex-HN7) 上迎⾹ Shangyingxiang (Ex-HN8) 内迎⾹ Neiyingxiang (EX-HN9) 聚泉 Juquan (EX-HN10) 海泉 Haiquan (Ex-HN11) ⾦津 Jinjin (EX-HN12) ⽟液 Yuye (EX-HN13) 翳明 Yiming (Ex-HN14) 颈百劳 Jingbailao (EX-HN15) 安眠⽳ 下肢⽳ 髋⾻ Kuangu (EX-LE1) 鹤顶 Heding (Ex-LE2) 百⾍窝 Baichongwo (EX-LE3) 内膝眼 Neixiyan (Ex-LE4) 膝眼 Xiyan (EX-LE5) 胆囊 Dannang (Ex-LE6) 阑尾 Lanwei (EX-LE7) 内踝尖 Neihuaijian (EX-LE8) 外踝尖 Waihuaijian (EX-LE9) ⼋风 Bafeng (EX-LE10) 独阴 Duyin (EX-LE11) ⽓端 Qiduan (EX-LE12) 上肢⽳ 肘尖 Zhoujian (EX-UE1) ⼆⽩ Erbai (EX-UE2) 中泉 Zhongquan (EX-UE3) 中魁 zhongkui (EX-UE4) ⼤⾻空 Dagukong (EX-UE5) ⼩⾻空 Xiaogukong (EX-UE6) 腰痛点 Yaotongdian (Ex-UE7) 外劳宫 wailaogong (EX-UE8) ⼋邪 Baxie (Ex-UE9) 四缝 Sifeng (Ex-UE10) ⼗宣 shixuan (Ex-UE11)⾜少阳胆经⽳ 瞳⼦髎 Tongziliao (GB1) 听会 Tinghui (GB2) 上关 Shangguan (GB3) 颔厌 Hanyan (GB4) 悬颅 Xuanlu (GB5) 悬厘 Xuanli (GB6) 曲鬓 Qubin (GB7) 率⾕ Shuaigu (GB8) 天冲 Tianchong (GB9) 浮⽩ Fubai (GB10) 头窍阴 Touqiaoyin (GB11) 完⾻ Wangu (GB12) 本神 Benshen (GB13) 阳⽩ Yangbai (GB14) 头临泣 Toulinqi (GB15) ⽬窗 Muchuang (GB16) 正营 zhengyins (GB17) 承灵 chegling (GB18) 脑空 Naokong (GB19) 风池 Fengchi (GB20) 肩井 Jianjing (GB21) 渊腋 Yuanye (GB22) 辄筋 Zhejin (GB23) ⽇⽉ Riyue (GB24) 京门 Jingmen (GB25) 带脉 Daimai (GB26) 五枢 Wushu (GB27) 维道 Weidao (GB28) 居髎 Juliao (GB29) 环跳 Huantiao (GB30) 风市 Fengshi (GB31) 中渎 Zhongdu (GB32) 膝阳关 Xiyangguan (GB33) 阳陵泉 Yanglingquan (GB34) 阳交 Yangjiao (GB35) 外丘 Waiqiu (GB36) 光明 Guangming (GB37) 阳辅 Yangfu (GB38) 悬钟 Xuanzhong (GB39) 丘墟 Qiuxu (GB40) ⾜临泣 zulinqi (GB41) 地五会 Diwuhui (GB42) 侠溪 Jiaxi (GB43) ⾜窍阴 Zuqiaoyin (GB44)⼿少阴⼼经⽳ 极泉 Jiquan (HT1) 青灵 Qingling (HT2) 少海 Shaohai (HT3) 灵道 Lingdao (HT4) 通⾥ Tongli (HT5) 阴郄 Yinxi (HT6) 神门 shenmen (HT7) 少府 Shaofu (HT8) 少冲 Shaochong (HT9)⾜少阴肾经⽳ 涌泉 Yongquan (KI1) 然⾕ Rangu (KI2) 太溪 Taixi (KI3) ⼤钟 Dazhong (KI4) ⽔泉 Shuiquan (KI5) 照海 Zhaohai (KI6) 复溜 Fuliu (KI7) 交信 Jiaoxin (KI8) 筑宾 zhubin (KI9) 阴⾕ Yingu (KI10) 横⾻ Henggu (KI11) ⼤赫 Dahe (KI12) ⽓⽳ Qixue (KI13) 四满 siman (KI14) 中注 Zhonszhu (KI15) 肓俞 Huangshu (KI16) 商曲 shangqu (KI17) ⽯关 Shiguan (KI18) 阴都 Yindu (KI19) 腹通⾕ Futonggu (KI20) 幽门 Youmen (KI21) 步廊 Bulang (KI22) 神封 Shenfeng (KI23) 灵墟 Lingxu (KI24) 神藏 shencang (KI25) 彧中 YuZhong (KI26) 俞府 shufu (KI27)⼿阳明⼤肠经⽳ 商阳 Shangyang (LI1) ⼆间 Erjian (LI2) 三间 sanjian (LI3) 合⾕ Hegu (LI4) 阳溪 Yangxi (LI5) 偏历 Pianli (LI6) 温溜 Wenliu (LI7) 下廉 xialian (LI8) 上廉 shanglian (LI9) ⼿三⾥ Shousanli (LI10) 曲池 Quchi (LI11) 肘髎 zhouliao (LI12) ⼿五⾥ Shouwuli (LI13) 臂臑 binao (LI14) 肩髃 Jianyu (LI15) 巨⾻ JUgu (LI16) 天⿍ Tianding (LI17) 扶突 Futu (LI18) ⼝⽲髎 Kouheliao (LI19) 迎⾹ Yingxiang (LI20)⾜厥阴肝经⽳ ⼤敦 Dadun (LR1) ⾏间 Xingjian (LR2) 太冲 Taichong (LR3) 中封 Zhongfeng (LR4) 蠡沟 Ligou (LR5) 中都 Zhongdu (LR6) 膝关 Xiguan (LR7) 曲泉 Ququan (LR8) 阴包 Yinbao (LR9) ⾜五⾥ Zuwuli (LR10) 阴廉 Yinlian (LR11) 急脉 Jimai (LR12) 章门 Zhangmen (LR13) 期门 Qimen (LR14)⼿太阴肺经⽳ 中府 Zhongfu (LU1) 云门 Yunmen (LU2) 天府 Tianfu (LU3) 侠⽩ Xiabai (LU4) 尺泽 Chize (LU5) 孔最 Kongzui (LU6) 列缺 Lieque (LU7) 经渠 Jingqu (LU8) 太渊 Taiyuan (LU9) 鱼际 Yuji (LU10) 少商 Shaoshang (LU11)⼿厥阴⼼包经⽳ 天池 Tianchi (PC1) 天泉 Tianquan (PC2) 曲泽 Quze (PC3) 郄门 Ximen (PC4) 间使 Jianshi (PC5) 内关 Neiguan (PC6) ⼤陵 Daling (PC7) 劳宫 Laogong (PC8) 中冲 zhongchong (PC9)任脉⽳ 会阴 Huiyin (RN1) 曲⾻ Qugu (RN2) 中极 Zhongji (RN3) 关元 Guanyuan (RN4) ⽯门 Shimen (RN5) ⽓海 Qihai (RN6) 阴交 Yinjiao (RN7) 神阙 Shenque (RN8) ⽔分 Shuifen (RN9) 下脘 Xiawan (RN10) 建⾥ Jianli (RN11) 中脘 Zhongwan (RN12) 上脘 Shangwan (RN13) 巨阙 Juque (RN14) 鸠尾 Jiuwei (RN15) 中庭 zhongting (RN16) 膻中 Danzhong (RN17) ⽟堂 Yutang (RN18) 紫宫 Zigong (RN19) 华盖 Huagai (RN20) 璇玑 Xuanji (RN21) 天突 Tiantu (RN22) 廉泉 Lianquan (RN23) 承浆 Chengjiang (RN24)⼿太阳⼩肠经⽳ 少泽 Shaoze (SI1) 前⾕ Qiangu (SI2) 后溪 Houxi (SI3) 腕⾻ Wangu (SI4) 阳⾕ Yanggu (SI5) 养⽼ Yanglao (SI6) ⽀正 Zhizheng (SI7) ⼩海 Xiaohai (SI8) 肩贞 Jianzhen (SI9) 臑俞 Naoshu (SI10) 天宗 Tianzong (SI11) 秉风 Bingfeng (SI12) 曲垣 Quyuan (SI13) 肩外俞 Jianwaishu (SI14) 肩中俞 Jianzhongshu (SI15) 天窗 Tianchuang (SI16) 天容 Tianrong (SI17) 颧髎 Quanliao (SI18) 听宫 Tinggong (SI19)⼿少阳三焦经⽳ 关冲 Guanchong (SJ1) 液门 Yemen (SJ2) 中渚 ZhongZhu (SJ3) 阳池 Yangchi (SJ4) 外关 Waiguan (SJ5) ⽀沟 zhigou (SJ6) 会宗 Huizong (SJ7) 三阳络 Sanyangluo (SJ8) 四渎 Sidu (SJ9) 天井 Tianjing (SJ10) 清冷渊 Qinglengyuan (SJ11) 消泺 Xiaoluo (SJ12) 臑会 Naohui (SJ13) 肩髎 Jianliao (SJ14) 天髎 TianLiao (SJ15) 天牖 Tianyou (SJ16) 翳风 Yifeng (SJ17) 瘛脉 Chimai (SJ18) 颅息 Luxi (SJ19) ⾓孙 Jiaosun (SJ20) ⽿门 Ermen (SJ21) ⽿和髎 Erheliao (SJ22) 丝⽵空 Sizhukong (SJ23)⾜太阴脾经⽳ 隐⽩ Yinbai (SP1) ⼤都 Dadu (SP2) 太⽩ Taibai (SP3) 公孙 Gongsun (SP4) 商丘 Shansqiu (SP5) 三阴交 Sanyinjiao (SP6) 漏⾕ Logu (SP7) 地机 Diji (SP8) 阴陵泉 Yinlingquan (SP9) ⾎海 Xuehai (SP10) 箕门 Jimen (SP11) 冲门 Chongmen (SP12) 府舍 Fushe (SP13) 腹结 Fujie (SP14) ⼤横 Daheng (SP15) 腹哀 Fu'ai (SP16) ⾷窦(命关) Shidou (SP17) 天溪 Tianxi (SP18) 胸乡 Xiongxiang (SP19) 周荣 Zhourong (SP20) ⼤包 Dabao (SP21)⾜阳明胃经⽳ 承泣 Chengqi (ST1) 四⽩ sibai (ST2) 巨髎 juliao (ST3) 地仓 dicang (ST4) ⼤迎 Daying (ST5) 颊车 Jiache (ST6) 下关 xiaguan (ST7) 头维 Touwei (ST8) ⼈迎 Renyins (ST9) ⽔突 Shuitu (ST10) ⽓舍 Qishe (ST11) 缺盆 Quepen (ST12) ⽓户 Qihu (ST13) 库房 Kufang (ST14) 屋翳 wuyi (ST15) 膺窗 Yingchuang (ST16) 乳中 Ruzhong (ST17) 乳根 Rugen (ST18) 不容 Burong (ST19) 承满 chengman (ST20) 梁门 Liangmen (ST21) 关门 Guanmen (ST22) 太⼄ Taiyi (ST23) 滑⾁门 Huaroumen (ST24) 天枢 Tianshu (ST25) 外陵 wailing (ST26) ⼤巨 Daju (ST27) ⽔道 Shuidao (ST28) 归来 Guilai (ST29) ⽓冲 Qichong (ST30) 髀关 Biguan (ST31) 伏兔 Futu (ST32) 阴市 Yinshi (ST33) 梁丘 Liangqiu (ST34) 犊⿐ Dubi (ST35) ⾜三⾥ Zusanli (ST36) 上巨虚 Shangjuxu (ST37) 条⼝ Tiaokou (ST38) 下巨虚 Xiajuxu (ST39) 丰隆 Fenglong (ST40) 解溪 Jiexi (ST41) 冲阳 Chongyang (ST42) 陷⾕ xiangu (ST43) 内庭 Neiting (ST44) 厉兑 Lidui (ST45)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本框。
腘窝及小腿后区
局部解剖——腘窝及小腿后区皮肤切口切口:1.在腘窝下缘2.踝关节后方内外踝水平3.小腿后区正中4.由切口2中点作一垂直切口直达足跟。
注意:踝部的横切口不宜过深(一)浅层结构小隐静脉及伴行的腓肠神经位置——外踝后下方观察——穿支、吻合支、腓肠神经的形成(二)腘筋膜特点——厚而坚韧临床上,患腘窝囊肿或腘动脉瘤时,因腘筋膜的限制而胀痛明显。
在小隐静脉末端附近,有时可见1~2个腘淋巴结。
1、观察并修洁腘窝境界上外--上内---下内、外---顶---底---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
2、腘窝内容物的解剖腓总神经---股二头肌内侧缘、腓骨颈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腘深淋巴结)腘动脉在腘窝发出五条关节支?小腿后群肌浅层腓肠肌比目鱼肌深层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踇长屈肌3、小腿后区肌解剖腘肌“腱交叉”:4、小腿后区血管和神经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肌下缘腓动脉胫后动脉(伴胫神经)腘肌下缘胫神经5、解剖踝管及其内容屈肌支持带纤维隔和骨纤维管从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脉及其伴行静脉、胫神经母长屈肌腱6、腓骨肌上、下支持带膝关节的韧带及动脉网膝上外侧动脉膝上内侧动脉膝中动脉膝下外侧动脉膝下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第3穿动脉膝降动脉胫前返动脉膝横韧带踝关节韧带距腓后韧带。
医学局部解剖学-股后区、腘窝
股后区的肌肉主要包括大腿后侧的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这些肌肉协同工作,使 腿部能够进行弯曲和伸展等动作。腘窝内的肌肉主要是小腿后侧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它 们对膝关节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韧带
韧带是连接骨骼之间的坚韧组织,它们在股后区和腘窝区域中起着维持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例如,膝关节的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等,能够防止膝关节过度弯曲或伸展,从而保持关 节的稳定性。
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评 估和调整。
05
总结与展望
研究现状
01
02
03
解剖学研究
目前对股后区和腘窝的解 剖学研究已经较为深入, 对其结构、位置和功能有 较为清晰的认识。
临床应用
股后区和腘窝的解剖学知 识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 应用,如手术操作、疾病 诊断和治疗等。
皮肤与浅筋膜
皮肤
位于浅筋膜的表层,富有毛囊、汗腺和皮脂腺。
浅筋膜
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脂肪、小血管和淋巴管。
肌肉
半膜肌
腓肠肌
起自股骨内上髁,止于胫骨内侧髁后 面。
起自股骨内外侧髁后面,止于跟骨后 侧。
半腱肌
起自股骨内上髁,止于胫骨内侧髁后 面。
血管与神经
腘动脉
主要供应下肢的动脉。
腘静脉
主要收集下肢的静脉血。
该区域的正常生理功能。
02
血液流动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并将代谢废物
运走。在股后区和腘窝区域中,血液流动对于维持该区域的正常生理功
能非常重要。
03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循环系统组成部分,它通过淋巴管将组织中的淋
巴液回流到血液循环中。在股后区和腘窝区域中,淋巴系统有助于维持
腿部穴位图解大全六个重要穴位解读...
腿部穴位图解大全六个重要穴位解读...腿部穴位图解大全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1.膝眼穴标准定位: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取穴:患者屈膝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髌韧带与髌内侧支持带之间、膝关节囊。
分布有隐神经的髌下支。
功用:活血通络,疏利关节。
主治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病,髌骨软化症等。
刺灸法:屈膝,从前外向后内或从前内向后外斜刺0.5-1寸,可灸。
2.梁丘穴取穴方法: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解剖: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疾病: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尿血。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胃痛。
刺灸法:直刺 1~1.2寸。
附注:足阳明经郄穴。
3.梁丘穴别名:鹤顶穴,跨骨穴。
穴义: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
3.复溜穴Fù liū(KI7)主治疾病: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后溪穴、阴郄穴治盗汗不止;配中极穴、阴谷穴治癃闭。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附注:肾经经穴。
4.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对侧取法仿此。
解剖: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曲池穴治瘾疹。
刺灸法:直刺 1~1.5寸。
别名:百虫窝穴,血郄穴。
穴义: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
腿部穴位图解大全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5.承山穴取穴方法:人体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解剖: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隐V
3.清除浅、深筋膜。 4.清理腘窝境界。 内上界:半腱肌、半膜肌 外上界:股二头肌腱 内下界:腓肠肌内侧头 外下界:腓肠肌外侧头 5.切断腓肠肌内、外侧头,向下翻 开,观察比目鱼肌和跖肌。
小腿三头肌?
6.清理腘窝内的结构。 1)胫N、腘V、A(浅→深,外侧→内侧) 膝上内侧A 膝上外侧A 腘A关节支 膝下内侧A 膝下外侧A 膝中A 2)腓总神经 3)腘深淋巴结:腘血管周围,4~5个
三、三阴交(sanyinjiao,SP6,足太阴脾经)
【体表定位】内踝尖上3寸,当胫 骨内后缘。 【操作方法】直刺1.5~2寸。 【临床主治】男、女泌尿生殖系统 疾患,下肢痹痛、痛风、肠炎、消 化不良、痔疮、失眠、N衰弱、肝 炎、黄疸 【进针层次】 1.皮肤:由隐N分布。
2.皮下组织:还有大隐V
3.趾长屈肌 4.胫骨后肌 5. 长屈肌
第十一讲
腘窝和小腿后区穴位解剖
一、皮肤切口 在内、外踝的后方作一横切口。
二、解剖程序 1.翻开皮肤。 2.浅筋膜内找 小隐V:注入腘V,与腓肠N伴行(委中放血) 腓肠外侧皮N:腓总N分支 腓肠外侧皮N 腓肠内侧皮N:胫N分支 腓N交通支:腓肠外侧皮N或腓总N分出 腓肠N:由腓肠内侧皮N和腓N交通支合成 腓肠内侧皮N
肿胀压迫神经所致。
一、委中(Weizhong,BL40,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在腘窝横纹中央,股二头 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 【操作方法】直刺0.5~1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主治】中暑,急性胃肠炎,腰背
痛,坐骨N痛,膝关节病,下肢瘫痪, 腓肠肌痉挛。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股后皮N分布。 2.皮下组织:还有小隐V。 3.针通过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
委中针刺宜偏外
7.膝关节A网:膝降A、旋股外侧A降支、胫前返A、腘A关节支交织而成。 8.清理腘肌、比目鱼肌腱弓(深面有胫N、胫后A、V穿过)。
9 .切断比目鱼肌起点,观察小腿深层 结构。 1)胫后A、V 2)胫N 3)肌肉 趾长屈肌(内侧) 长屈肌(外侧) 胫骨后肌(两者的深面)
10.清理踝管:内踝后下方,由屈肌支持带与内踝、跟 骨围成的腔隙,支持带发出 3 个纤维隔,形成 4 个骨纤维管 (由前向后排列): 1)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 2)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3)胫后A、V、胫N 4) 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踝管综合征:屈肌支持带增厚、骨折胫N,腘A、V
二、承山(chengshan,BL57,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腓肠肌腹下正中, 约当委中与昆仑之间。 【操作方法】直刺1~2.5寸。 【临床主治】腰痛,坐骨N痛, 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痔疮, 脱肛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腓肠内侧皮N分布。 2.皮下组织:还有小隐V 3.腓肠肌: 4.比目鱼肌: 5.胫N、胫后A、V:
思考题:
1.试述腘窝的组成、内容及其排列位置关系。 2.胫N的来源、走行、功能如何? 3 小腿后区浅、深层肌肉有哪些?神经支配及其位置关系如何? 4.简述踝管的构成、内容及其排列位置关系。 5.委中、承山穴的体表定位、进针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