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渤海污染

合集下载

渤海水环境污染案例分析

渤海水环境污染案例分析
相比于典型日本濑户内海治理分析:
自然层面,濑户内海与渤海所处的气 候带,降水相差无几,蒸发量较大;渤海被 三省一市所围绕,形成半封闭机构,濑户内 海处于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三个岛屿之 间,是日本的封闭性内海,与外界水体的交 互作用比较慢;二者都处于浅海带,海陆位 置优势突出;
社会经济层面,日本的濑户海地处阪神、 北九州两大工业带,大批钢铁、石油、化学 等工厂在此集聚,我国渤海地区有着我国重 要的重工业基地,石油产业、钢铁产业占比 达,与之有相似的产业结构。
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
3.治理措施
日本濑户内海治理问题分析:
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手段
治理政策及机制
调整产业布局、推进企业转型、提倡市场
水 质 恶 化 , 石 油 、 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工业 化治理服务、推出滨海工业污染生态补偿
重金属含量高
废水、生活污水等加以控制
加强环境监测与污染调查,较为典型是在
1972 年在整个濑户内海共设 700 个观测站,
开展大规模海洋污染综合调查
制定《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
富 营 养 化 严 重 , 赤 加强入海监测,整顿沿岸排污口 治海有法可依制定《濑户内海环境保护基
潮频发
本计划》,陆域、海域及海河流都看成
整体进行治理
严格控制围填海总量、加大沿
岸国家公园、海洋保护区建设
泥沙淤积,影响生
物栖息
清除淤泥,防治恶臭,采用水
a.建立区域性污染统 筹防治机制
c.海洋环境保护法制 建设
b.严格控制污染 物的排放
d.协调好经济发 展和环境保护的 关系
3.治理措施
3.1 建立区域性污染统筹防治机制
相关省市应该把治理渤海污染、保护渤海的环境当成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而不应该有你我之分, 各自为战。其次, 应该弱化部门利益、强化部门责任问题。绝不能因为多个部门齐抓共管越治越污, 就放松了对部门的责任约束。各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 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垂死的渤海:并非都是污染惹的祸

垂死的渤海:并非都是污染惹的祸
导 致 人 海 径 流 和 泥 沙 量 大 幅 度 减 少 。 以 黄 河 为 例 ,黄 河 的 年 人 海 径 流 量 从 2 0世 纪 6 0年 代 约
从 近 几 十 年 来 我 国 近 海 海 洋 环 境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的 变 化 情 况 来 看 , 海 不 同 于其 他 海 域 的 一 渤
力。
的 1. 亿 t 直线下 降至 目前 的 1 32 呈 . 5亿 t ,降 幅
近 9 %( 1 。 与 此 相 对 应 的 是 , 海 的渔 获 量 0 图 ) 渤
从 19 9 2年 以 前 的 9 . gh下 降 到 19 42 k/ 9 8年 的 37k/ 、 g h,降 幅 达 9 % 。渔 业 资 源 种 类 也 大 幅 度 6 减 少 , 18 如 9 2年 为 7 4种 ( 类 6 鱼 1种 ) 19 ,9 2年 为 6 8种 ( 类 5 鱼 3种 ) 19 ,9 8年 仅 有 4 2种 ( 类 鱼
地 、 湖 也 因 该 河 干 流 上 大 坝 的 兴 建 而 导 致 生 态 渴 环 境 退 化 ; 9 5年 尼 罗 河 上 阿斯 旺 大 坝 建 成 后 , 16
尼 罗 河 人 海 径 流 、 沙 通 量 减 少 9 %以 上 , 而 泥 0 从
表 现 在 基 础 生 产 力 显著 下 降 , 物 多样 性 急 剧 减 生 少 ;优 质 生 物 资 源 越 来 越 少 , 资 源 质 量 越 来 越 差 ;富 营 养 化 程 度 不 断 加 剧 ,赤 潮 发 生 频 繁 , 直 接 影 响 生 物 资 源 的再 生 产 能 力 , 重 制 约 渔 业 经 严 济乃 至环 渤海地 区国民经济 的可持续 发展 。 关 于 渤 海 渔 业 资 源 渐 趋 枯 竭 的 原 因 , 少 专 不 家 学 者 将 其 归 咎 于 污 染 和 捕 捞 过 度 这 两 大 突 出

渤海湾海洋环境污染与治理研究

渤海湾海洋环境污染与治理研究

渤海湾海洋环境污染与治理研究渤海湾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海湾,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毗邻辽宁、天津、河北等省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渔业、能源和贸易交通区域。

然而,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渤海湾的海洋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文将探讨渤海湾海洋环境的污染原因以及治理研究。

首先,渤海湾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主要源于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渤海湾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和城市,这些企业和城市的废水、废气排放不可避免地对渤海湾的水质和空气质量产生了影响。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有机物和氨氮等,这些物质会大量进入渤海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同时,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产生的生活垃圾也严重污染了渤海湾的海洋环境。

其次,近年来船舶交通的频繁增加也对渤海湾海洋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渤海湾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交通区域,每天都有大量的船舶在这里穿梭。

这些船舶的排放物、废弃物以及船舶事故所造成的石油泄漏等问题都会对渤海湾的海洋生态和水质造成影响。

针对渤海湾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政府和科研机构一直在积极探索治理方法。

首先,加强污水处理是治理渤海湾海洋环境污染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城市的环保监管力度,确保其废水排放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

同时,应加大对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废水处理的能力和效率。

其次,加强对船舶排放的监管也是治理渤海湾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船舶排放标准,要求船舶按照规定进行排放,同时加大对船舶的监测和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排放行为。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也是解决渤海湾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

科研机构应加大对渤海湾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工作,探索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

同时,也应加强对渤海湾海洋环境污染的科学研究,深入探究渤海湾海洋环境污染的成因和演变规律,为其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渤海湾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与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船舶交通的频繁增加密切相关。

渤海海湾污染现状分析报告

渤海海湾污染现状分析报告

渤海海湾污染现状分析报告一、引言渤海海湾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海湾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渤海海湾的环境状况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渤海海湾污染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提供相关决策者和公众更全面的了解,并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渤海海湾污染源调查1. 工业污染渤海海湾周边地区集聚了众多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成为了主要的污染源。

其中,重金属、化学品、有机物等物质的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鱼类和海洋生物的生存繁衍产生了巨大威胁。

2. 农业污染渤海海湾周边地区大面积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农业污染严重。

农业养殖排放的大量有机废物和养殖废水进入海湾,引起水质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生长,形成大面积赤潮,严重损害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城市污染渤海海湾周边城市的工、农污水排放、固体废物处理不当,也对海湾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尤其是废水处理不彻底和河流污染物的输入,使得海湾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超过了安全标准,并对沿海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渤海海湾污染影响分析1. 生态系统崩溃风险增加渤海海湾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风险不断增加。

过量的有机肥料和化学农药导致海湾水质富营养化,引发海藻大规模繁殖,进而导致牡蛎、鱼类等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最终破坏海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净化能力。

2. 渔业资源减少渤海海湾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十分严重。

大量的农药和工业废水排入海湾,导致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下降。

不仅损害了当地渔民的收入和生计,也影响了人民对于渔产品的安全和品质的需求。

3. 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渤海海湾的污染使得海洋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

许多物种的栖息环境受到破坏或被消失,使得海湾生物链条受到破坏,最终威胁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

四、渤海海湾污染治理建议1.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渤海海湾周边企业的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惩违规排放和恶意污染行为,确保企业的生产和运营符合环保法规的要求。

渤海湾核污染

渤海湾核污染

渤海湾核污染渤海湾是中国重要的海湾之一,位于中国东北部,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和渔业资源区。

然而,近年来,渤海湾核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就渤海湾核污染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一、渤海湾核污染的原因1. 核能发电厂的使用渤海湾地区存在许多核能发电厂,这些厂家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核废料和放射性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渤海湾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 核设施事故核设施的事故也是渤海湾核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旦核设施发生事故,放射性物质将泄漏到渤海湾中,对渤海湾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威胁。

二、渤海湾核污染的影响1. 生态系统破坏核污染将直接破坏渤海湾的生态系统,对湾区内的水生生物和植物造成严重伤害。

一些物种可能会灭绝,破坏了生态平衡,对渔业资源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不可逆转的损害。

2. 人类健康风险核污染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放射性物质进入食物链后,可能通过摄入食物而进入人体,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癌症、遗传性疾病等。

三、渤海湾核污染的解决方案1. 加强核安全管理为了避免核设施事故和核废料泄漏,必须加强核能设施的安全管理。

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安全标准,通过严格的安全审查和监测来确保核能发电厂的运行安全。

2. 建立废物处理体系针对核废料的处理,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废物处理体系。

采用安全可靠的方式处理核废料,避免对渤海湾地区的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3. 提倡可再生能源为了减少对核能的依赖,应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鼓励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来减少对核能的需求,从根源上减少核污染的风险。

4. 联合国合作国际合作也是解决渤海湾核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核污染问题。

同时,通过加强国际组织的监管和协调,共同保护渤海湾的生态环境。

结论渤海湾核污染问题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但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渤海湾核污染

渤海湾核污染

渤海湾核污染渤海湾,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然而,近年来,渤海湾核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核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必须引起重视和解决。

渤海湾核污染主要是指核能相关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以及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

核能是一种强大而有效的能源形式,但它也伴随着一系列潜在的风险。

渤海湾核污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核电站排放问题核电站是渤海湾地区重要的能源来源,但也是核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核电站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排放的放射性废料都可能对渤海湾的生态环境和水质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针对核电站排放的问题,应加强监管措施,确保其排放达标,并且采取适当的废料处理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渤海湾的污染影响。

二、核废料处理核能的应用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核废料,这些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是渤海湾核污染问题中的关键环节。

恰当的核废料处理方法对于保护渤海湾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在核废料处理过程中,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方法,包括核废料的分离、储存和最终处置。

同时,政府和相关企业应联合研究开展更加安全高效的核废料处理技术,并确保处置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三、核事故应急预案面对核事故的发生,及时有效的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核事故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损害。

因此,建立完善的核事故应急预案,对防范和应对核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应急预案包括事故预测、应急救援、医疗保障以及信息发布等各个方面内容。

政府应加强组织和管理,确保应急预案的高效实施,以减少核事故对渤海湾及其周边地区的影响。

四、环境监测与评估进行全面的环境监测与评估是解决渤海湾核污染问题的基础。

通过对渤海湾地区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核污染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公众也应参与其中,增强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环境监测与评估应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多方面的内容,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渤海之殇中国唯一内海将变死海

渤海之殇中国唯一内海将变死海

渤海之殇中国唯一内海将变死海这是一幅令人感到恐怖的图景:由于长期遭到受重金属污水排放、石油溢油事故等污染,现在的渤海已无鱼可捕,被污染海域面积常年在80%以上,最高时甚至达到了90%;而长期的人工填海使渤海湿地面积也比上世纪80年代骤减……可以说,渤海现在只有两条路能选择:向前走是碧海,往后退,就将变成死海……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渤海经济总体以渔、盐、航运为主,此后丰富的资源使其进入工业大开发时代。

但是,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渤海水质却是一落千丈。

从2006年至2010年,环渤海经济圈的GDP由5.5万亿飙升至8.7万亿,增幅为58%;海水污染面积从1.189万平方公里(约占15%),上涨到1.699万平方公里(约占22%)。

《全国环境公报》显示,“201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差,为中度污染。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它三面环陆,素来有“渔业摇篮”和“海洋公园”的美誉。

然而,这曾经秀美动人、水产丰盛的“聚宝盆”,现在却面临着一场灭顶之灾:近30年来,渤海的被污染海域面积常年在80%以上,最高时甚至达到了90%,许多海洋生物也随着渤海成为“垃圾桶”而遭受灭顶之灾,现今,浩瀚的渤海竟出现了无鱼可捕的景象。

假如渤海死了,中国会怎样?首先,整个东北、华北地区的渔业将招致无法估量的损失;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的内陆生物链平衡将被打破,生态会发生恶化;渤海湿地如同华北的“肺叶”,对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渤海变为死海,北方地区的干旱气候及沙尘暴侵袭也将加剧……渔业之死渤海已成寂静的“死亡之海”曾经的渤海,人们只能在史书上见到了。

渤海是整个北方海洋渔业的源头,唐代文学大家柳宗元曾用“大鲸驱群鲛,逐肥鱼于渤海之尾”来评价这里的渔业繁盛。

但是现在的渤海与千年前相比,早已是“判若两海”:鱼汛早已经消失多年,就连国家海洋局官员也公开评价:渤海作为渔场的功能已经基本丧失。

“今年的虾足足死了一半,再这样下去,养殖是没法干啦。

环渤海污染原因和建议

环渤海污染原因和建议

环渤海污染原因和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这种发展带来的代价却是环境的大面积污染。

其中,环渤海一带的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的经济、文化和人口密集地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使其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性经济区之一。

但由于历史原因、环境容量限制、企业盲目扩张等因素的影响,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对环渤海污染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建议。

一、环渤海污染的原因1.历史原因首先,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历史发展密不可分。

早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环渤海地区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

那个时候,环渤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如纺织、食品、烟草等行业。

由于当时对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这些企业在投资建设、生产管理中均忽视了环境的保护,造成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污染物积累在了地下和海洋中,成为了海洋污染的难题。

2.环境容量限制其次,环渤海地区的环境容量限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因素之一。

环渤海地区处于我国东北、华北、东部地区的交汇处,人口密度较高,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物质消费量大,环境污染排放量也自然而然地增加了。

另外,由于恶劣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条件,环渤海地区的环境容量受到了制约。

3.企业盲目扩张最后,由于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制造业和重工业的聚集地,不少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盲目扩张。

由于盲目扩张导致的环保设施跟不上,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也逐渐增加,加剧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二、环渤海污染的建议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环渤海地区的环保投入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促进企业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

2. 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应该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使用清洁和高效节能技术,降低环境污染的排放。

同时,提高污染物征税的税率和强制性限定排放标准,增加企业的环保投入。

3. 注重科技创新政府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加强技术创新与环境治理的结合,研究、推广和应用环保新技术、新材料等,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环渤海措施

环渤海措施

环渤海措施引言环渤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包括河北、天津、山东和辽宁省。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促进环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环渤海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环渤海地区的问题1.水资源短缺:环渤海地区的水资源严重不足,尤其是在干旱季节。

这给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水污染:由于河流和海洋受到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波及,环渤海地区的水质受到严重破坏,影响了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3.空气污染: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发展非常快速,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能源不平衡:环渤海地区的能源供求不平衡,严重依赖进口能源,对能源安全造成了威胁。

5.交通拥堵:环渤海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环渤海措施的重要性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解决该地区的问题和挑战对于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影响•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可以为全国经济提供重要的支撑。

•解决环渤海地区的问题将提升该地区的投资环境和生产效率,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进入该地区。

•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将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全国经济的均衡增长。

社会影响•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将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改善交通情况将方便人民的出行,提高生活效率和便利性。

生态影响•通过采取环保措施,解决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可以保护环境生态系统的健康。

•解决水资源问题将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渤海措施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环渤海地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采取节水措施,包括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加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等。

渤海局部海域污染严重 营养盐等严重超标

渤海局部海域污染严重 营养盐等严重超标

渤海局部海域污染严重营养盐等严重超标
中新网北京11月8日消息: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渤海海域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成为中国污染非常严重的海域,尤其近海部分海域存在营养盐和重金属超标
严重的问题,部分城市毗邻海域已全部降为超四类海水。

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海域包括辽东半岛的大连,丹东两市海岸线交界处与山东
的烟台、威海两市海岸线交界处之间连线为界以西的海域面积9.5万平方公里。

据中央电视台的消息说,近几年渤海局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一些生态环境和生态
系统遭到破坏。

到2000年底40%的区域已经受到严重污染,整个海域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渤海作为天然海水渔场的功能基本丧失。

当年接纳的污染物占全国入海污染物总量的
1/3。

由于渤海只有104公里的海峡与黄海进行水交换,致使大量有害物质长期积累在内海里无法扩散。

国家环保总局今年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渤海仅有少部分的监测点的海水达
到一、二类水质,较上年同期下降四分之一。

目前流入渤海的工业污染物基本得到控
制,但渤海近海部分海域仍然存在营养盐和重金属超标严重的问题,部分城市比毗邻海
域已全部降为超四类海水。

《中国新闻网》2001-11-9第4版。

渤海保护措施

渤海保护措施

渤海保护措施引言渤海是中国最大的内海,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

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污染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渤海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渤海的生态环境,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渤海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渔业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举措,以期提高人们对渤海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渤海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渔业管理渔业是渤海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但过度捕捞严重威胁着渤海的生态平衡。

因此,采取科学的渔业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限制捕捞规模为了减少过度捕捞,限制渔业捕捞的规模非常关键。

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设立渔业捕捞的配额,并加强对渔船捕捞行为的监督,确保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禁止破坏性捕捞工具的使用某些破坏性捕捞工具会对渤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政府应该制定法律和规定,禁止使用这些破坏性捕捞工具,如电捕网、爆炸捕鱼等,以维护渤海的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保护渤海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环境保护措施的例子:污染治理渤海周边地区的工业和城市化发展导致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应加大对渤海周边地区的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渤海的水质达到相应的标准。

沿海湿地保护沿海湿地是渤海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维持渤海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沿海湿地,禁止破坏湿地的开发活动,加强湿地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并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生态修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渤海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了严重破坏,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被修复植被修复是重建渤海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措施,可以增加植被覆盖,改善渤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海洋保护区建设建设海洋保护区可以保护渤海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政府应该划定海洋保护区的范围,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渤海的海洋生物资源。

环渤海区域环境治理的启示

环渤海区域环境治理的启示

环渤海区域环境治理的启示我国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然而,海洋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面临着严重威胁。

渤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性内海,生态环境脆弱。

随着环渤海地区海洋利用活动的日益频繁,渤海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压力。

保护渤海生态环境健康,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标签:港口;环渤海;立法规制;国外区域治理;完善建议在建立海洋强国的今天,我国北部沿海以青岛、大连、天津为核心的港口群,背靠正在迅速崛起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凭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的竞争优势,依托北京奥运和承接日韩制造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港口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港口经济效应日趋明显。

但随着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利用活动的日益频繁,渤海生态环境却承载着巨大压力。

渤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性内海,生态环境脆弱。

保护渤海生态环境健康,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一、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渤海是半封闭的浅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部海域组成,由辽东半岛、华北平原和山东半岛环抱。

渤海平均水深18m,海岸线总长3 784km(其中陆地岸线3 024km),面积77 284km2。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目前我国货物进出口约90%是通过海洋运输完成的,因此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度增加促进了沿海港口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港口业的发展也速度惊人。

然而,优秀的自然资源经过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已经给渤海海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2002年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3.2万km2[1],占渤海总面积的比例41.3%。

沿海的工业点源和城市生活污染仍然是渤海污染的主要来源。

1999年,渤海沿岸主要入海排污口直接排入渤海的工业废水为5.6亿吨,生活污水6.1亿吨[2]。

渤海的赤潮发生年均数大幅增加,且持续时间长,面积加大,尤其是辽东湾西部、渤海湾西部比较严重。

近期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与治理措施

近期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与治理措施

近期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与治理措施第一篇:近期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与治理措施近期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与治理措施随着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的发生,社会各界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渤海。

掩藏在经济腾飞背后的渤海之殇终于被摆在了公众面前———渤海正在走向“死海”、“臭海”的边缘。

如今的海水一到四五月份就变成红色,有时候长达两三个月不褪去。

在渤海,赤潮爆发频率逐年上升,就在今年7月中旬,渤海湾溢油事故现场就曾出现了长约2海里的巨大的赤潮带。

对于渤海中的生物,无疑是一场巨大灾难。

据相关调查,渤海的污染比例已经从2005年的14%上涨到了2010年的22%,今年这个数据还在上升。

目前渤海海水中Ⅰ类和Ⅱ类海水只占到55.1%,也就是说,渤海有将近一半的海水已经遭受了污染。

伴随着水质的恶化,昔日的渤海渔场已经闹起了“鱼荒”。

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发布的“渤海湾渔业资源与环境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项目报告显示,渤海渔业资源已经从过去的95种减少到目前的75种,野生牙鲆、河豚等鱼类已彻底绝迹。

来自陆地的污染是渤海污染的主要源头。

《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组组长夏青指出,渤海污染80%源于陆地;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说,2009年入渤海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32.57%;国家海洋局的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渤海陆源入海污染物的化学需氧量入海总量达300万吨以上。

其次,大规模的围海造地、环海公路建设、盐田和养殖池塘修建等开发活动,也使渤海大量的滨海湿地永久丧失了其作为地球之肾的调节功能。

据了解,迄今为止,渤海围填海面积已近400平方公里。

辽宁双台子湿地的面积已经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如今,已经伤痕累累的渤海又新添了一道疮疤。

2011年6月初,美国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开发的中国近海最大油气作业项目蓬莱19-3油田发生了严重漏油事故。

事故发生之后,作为油田开发者的两家大型石油公司与国家海洋局都没有第一时间向公众披露漏油情况。

渤海海产品核污染

渤海海产品核污染

渤海海产品核污染
渤海是中国东北沿海的一个海域,是中国最大的海湾之一。

渤海海域受到了一定的核污染的影响。

主要的原因是渤海周边地区有许多核设施,包括核电站、核燃料加工厂和核科研单位等。

这些核设施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放射性废物和排放物,一部分可能会进入渤海海域,导致海产品受到核污染。

核污染对渤海海产品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核污染会导致海产品中的放射性物质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积累可能会引起癌症、遗传损伤和其他健康问题。

其次,核污染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渔业资源的生长和繁殖。

为了减少渤海海产品核污染的风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核设施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运营符合国际标准和安全要求。

其次,对渤海海域进行定期的核监测,确保海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同时,加强核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核废物的储存和处理,防止污染物进入海域。

尽管有一定的措施和监管,但渤海海产品核污染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来解决。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持续关注和监测渤海海域的核污染情况,加强对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海产品的检测和监管,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渤海的海洋污染与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对策

渤海的海洋污染与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对策

渤海的海洋污染与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对策渤海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近年来渤海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从渤海的海洋污染问题以及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对策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渤海的海洋污染问题渤海地区的海洋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工业废水排放、油污染、塑料污染等。

工业废水排放是渤海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各类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废水被排放到海洋中,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

另外,油污染也是渤海海洋污染的严重问题。

船舶的意外事故和石油开采等活动导致大量原油泄漏到海洋中,给渤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此外,塑料污染问题同样严重。

大量的塑料制品被丢弃到渤海,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料制品逐渐分解为微塑料,对渤海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对策面对渤海海洋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

首先,加强立法和监管是保护渤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力度,确保这些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其次,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培养公众对于海洋保护的重视和参与是保护渤海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前提。

政府和媒体可以加强宣传力度,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渤海海洋污染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也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

科学家和专家应加大对于渤海海洋环境的研究力度,探索出更加高效的治理污染的方法和技术,为保护渤海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也是保护渤海海洋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渤海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海域,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共同治理污染。

跨国企业应坚守环保底线,加强与渤海相关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事业。

综上所述,渤海的海洋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急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对策包括加强立法和监管、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

渤海湾核污染

渤海湾核污染

渤海湾核污染
渤海湾核污染是指渤海湾地区因核设施事故、核废料排放或核武器试验等原因,导致核辐射物质泄漏或积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问题。

渤海湾是中国东北沿海地区的一个海湾,位于中国辽宁省和河北省交界处。

在渤海湾地区存在着一些核能发电厂、核燃料加工厂和核废料储存场,这些核设施的运营和管理若出现失误、事故或违规操作,有可能会引发核物质的泄漏或扩散,进而对渤海湾地区的水体、海洋生态系统和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渤海湾地区也曾经是中国进行核武器试验的场所。

20
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在渤海湾附近进行了多次核武器试验,这些试验中释放出的核辐射物质可能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为了避免核污染对渤海湾地区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严格监管核设施的运营和管理,并加强核安全措施,以避免核事故的发生。

同时,对于核废料的处理和储存也采取严格的措施,以防止核废料的泄漏和扩散。

然而,由于核能和核武器的特殊性,核污染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对于渤海湾核污染问题,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应该保持高度关注,加强监测和预警,同时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核能和核污染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环渤海污染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环渤海污染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环渤海污染问题的原因和对策摘要:家“渤海可能变成‘死海’”的警告使得“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出炉。

然而,在“碧海计划”第一个“疗程”的结束之年,人们发现“碧海”药方疗效甚微,渤海依然笼罩“死亡阴影”。

那么,什么是《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以整治海洋环境污染为任的计划实施后,为何污染反而加剧?渤海的污染治理如何能更见起色呢?关键词:环渤海污染;“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污染Astract:The warning of″ Bohai may become' Dead Sea'″ from the ocean environment expert makes″ the blue sea activity plan of Bohai ″ coming out:However ,in the year of the first ″ treatment″ in ″ the blue sea plan″,is over, people discover the curative effect of ″ blue sea″ very small,Bohai still covered with″ mist of death″:So, what is 《 the blue sea activity plan of Bohai》, with renovating the ocean environment pollution plan implement, why pollution turns worse on the contrary?Key words: pollution around Bohai;the blue sea activity plan of Bohai;pollution2001年,面对海洋环境专家“渤海可能变成‘死海’”的警告,为了拯救渤海,国家四部局联合海军、环渤海四省市(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政府开出了斥资555多亿元、15年三个疗程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药方。

生态环境部:启动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生态环境部:启动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生态环境部:启动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摘要】生态环境部启动了对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

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问题严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生态环境部制定了一系列整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包括排查整治入海排污口、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加强宣传教育以提升环保意识等。

生态环境部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工作。

通过这些努力,整治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成为了当务之急,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关键词】生态环境部,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问题,具体措施,监督,考核机制,宣传教育,环保意识,合作,整治,当务之急1. 引言1.1 生态环境部启动了对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生态环境部启动了对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这是为了解决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问题严重的现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和生存。

这次整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包括对排污口进行排查,严格监督排污口的使用情况,加强检查频次和检测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罚违法行为。

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对整治工作进行跟踪评估,确保工作的有效推进。

生态环境部还将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和认知,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生态环境部将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动整治工作的开展,形成合力,加快整治工作的进程,确保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得到有效治理,让海洋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保障人类和生物的健康与安全。

整治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是当务之急,各方积极配合,相信问题将会得到妥善解决。

2. 正文2.1 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问题严重由于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态环境区域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影响,特别是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入海域,导致海水水质恶化严重。

据调查统计,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数量庞大,直接导致海洋环境受到破坏,影响渤海地区的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氮、磷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渤海关于中国渤海关于中国渤海关于中国渤海海纳百污海纳百污海纳百污海纳百污2005年,渤海约有14%的海水被污染。

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22%。

9000多年来一直秀美动人的渤海,变为如今污秽不堪的模样,仅仅用了30多年9000多年来一直秀美动人的渤海,变为如今污秽不堪的模样,仅用了30多年。

翻开《2008年渤海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春、夏、秋三幅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让人心情压抑整个渤海近岸,除了河北秦皇岛南、北戴河和大连附近少量海岸线,其余海岸线完全被污染线圈住。

2005年,渤海约有14%的海水被污染。

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22%。

经过近年来的治理,渤海劣四类海水面积从2007年的峰值6120平方公里开始下降,但2010年再次抬升至3220平方公里。

其中,天津市海域95%以上为劣四类海水劣四类水是指被严重污染的海水,其特征为“有一般令人厌恶和感到不快的色、臭、味”。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原副厅长、巡视员王诗成指出,渤海绝大部分污染区域为近岸区,即包括渔业区、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在内的海洋重要功能区。

污染还容易导致富营养化,恶果之一是赤潮频发。

在河北昌黎县,今年5月下旬发生了大面积“微微鞭毛藻”赤潮,直至7月上旬才消退。

这是该县海域连续三年出现赤潮,当地的扇贝苗也因此出现生长停滞和高死亡率的情况。

到底是什么污染了渤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组组长夏青在接受采访时直指,污染80%源于陆地。

在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进程中,渤海发挥了“海纳百污”的作用。

小清河的故事或许就是沉重的注释。

8月28日,财新《新世纪》记者乘渔船从羊口镇出发,沿小清河顺流而下10余公里,抵达入海口处。

小清河和渤海口呈略混浊的黄色,在太阳下波光粼粼,肉眼看不到明显的污染。

但开船的本地渔民王春洋说:“别被小清河现在这个样子骗了,河和海看上去不脏,是因为2006年、2007年治理过一轮,建了许多污水处理厂。

1995年至2006年,你坐船经过的这段小清河以及入海口河水,是全黑的。

”“那个黑色绝对像酱油,老抽比不上,但肯定有五毛钱一袋的那种普通酱油那么黑!”他作了一个掩鼻的动作,“水又臭,又腥,开船有时会头疼。

”王诗成提供的材料显示,2003年小清河水质监测结果中,仅河流源头的睦里庄断面是三类水,其余马鞍山、五柳闸、羊口等15个断面均为劣五类水。

根据国家海洋局相关公报,这条发源于济南郊区、全长237公里、流域总人口1000余万的河流,2010年带入渤海的污染物中,共有11.3万吨COD(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编者注)、252吨氨氮、128吨总磷、500吨石油类污染物、655吨重金属和5吨砷。

这个数据与2006年小清河带入渤海的污染物总量基本相当。

当地知情人士说,虽然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削减了不少污染物,但不少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

山东省环保局负责人曾对当地媒体透露,小清河难治,主要原因是排污大户均为省内“响当当的大企业”,不少还是上市公司。

无论主流还是支流,造纸和化工等行业的大企业星罗棋布。

像小清河这样的中大型入渤海河流,约有45条。

它们分处海河、黄河、辽河三大流域,每一条都是程度不同的小清河。

此外,渤海沿岸拥有成千上万的排污口。

山东、天津、河北、辽宁三省一市均在环渤海海岸上建立众多工业区,入驻企业多为高污染企业。

面对中国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即污染,渤海被迫照单收纳。

海洋荒漠海洋荒漠海洋荒漠海洋荒漠在莱州湾,接近三分之二的海洋生物品种灭绝;而那些尚未灭绝的品种,种群数量也呈几何级锐减王诗成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因为年复一年的超标排污,小清河入海口处相当面积的渤海区域日渐荒漠化,2002年前后已成死海。

回忆起从前的小清河口生态,羊口镇近海渔民协会会长孙效宝百感交集。

上世纪80年代前, 小清河还是清澈的,羊口人喝水就用桶在小清河里提。

小清河入海口方圆二三十海里是渤海的一个重要鱼类产卵场,渔民只需开一匹18马力的小渔船,花上一个航时,用最普通的拖网,就能捕到五六万斤水产。

一年不分淡旺季,船船都能满载而归。

“这些水产,当然不是破光子鱼,一船水产至少有十几个品种,有时二十多个品种。

捕得最多的是个头二两大的渤海大对虾,半斤左右重的梭子蟹,烟卷那么长的黄河口面鱼,还有昌鱼……只捕贵重的鱼,那时什么毛蛤,根本没人捕,也没人吃。

”讲述这些往事时,他感觉像是一场梦。

“那时,有七八个别村的村支书上船来打工。

北京、天津、上海等国内城市收购商,甚至日本、韩国客商都等在港口边抢海货……”之后20多年间,羊口人的美梦被上游的污染吞噬。

他们的自来水水源地一再向陆地深处推移。

能捕到的小清河海货也日渐变少。

水黑了,鱼少了,客商走了,羊口没落了。

到了2002年前后,小清河口几乎无鱼可捕,渔民被迫变卖小马力船,购入大马力船驶离河口捕鱼。

一个航时下来只能捕到几箱鱼,鱼虾的个头也变小了。

目前,该镇拥有200多艘远海捕鱼船,但渔民们悲哀地发现,整个渤海也没有多少鱼了。

包括王诗成在内的多位海洋专家认为,渤海正在日渐荒漠化所谓海洋荒漠化,是指海洋生态环境被基本破坏,大部分生物消失甚至没有生物,相当于死海。

上世纪80年代,渤海三湾山东的莱州湾、天津的渤海湾以及辽宁的辽东湾,尚是中国的黄金海洋渔场,有鱼盆、虾盆及聚宝盆之称,海产品产量占全中国海产的40%强。

此外,渤海充当了黄海、东海相当品种水生动物的产卵场,但近年来鱼虾难觅。

王诗成说,在莱州湾,接近三分之二的海洋生物品种灭绝;那些尚未灭绝的品种,种群数量也呈几何级锐减。

他举例说,上世纪70年代整个渤海年产野生对虾4万吨,仅莱州湾就1.6万吨。

但从1993年开始,渤海对虾就形不成虾汛了,最少的时候野生对虾年产仅800吨。

近几年,渤海对虾年产回升至几千吨,主要是沿海各省人工培育放流的对虾。

在劫难逃在劫难逃在劫难逃在劫难逃黄河是渤海最重要的入海河流,由于用水量一再增长,入海径流量锐减,导致渤海盐度升高,严重破坏鱼类产卵场和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现有的中国经济模式下,未来一段时期入渤污染物还将继续增加。

实际上,渤海虽经多年治理,陆源排污依然超标严重。

2008年,海洋部门共监测陆源入渤海排污口96个,结果超标排放率为82%,其中山东省超标率高达96%。

而且,即使成千上万个排污口全部达标,仍然可能导致渤海严重污染。

王诗成说,环保部门对污水入海提出要达标排放,但他们所用的标准是陆地标准。

如钢铁、印刷、造纸等行业各有其排放标准。

海洋部门考虑的则是海水水质,按一、二、三、四类水划分海水标准。

因此,排放入海的污水即便按陆地标准达标,水质也只能达到是海水二类(较清洁)和三类(轻度污染)。

“要让渤海干净,只以陆地标准来要求是不行的。

这样的结果是,环保部门认为污水排放情形越来越好,海洋部门却发现海水越来越差。

”专家们的另一个担忧,是渤海入海径流量锐减。

夏青说,此现象导致渤海盐度升高,海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黄河是渤海最重要的入海河流,入渤径流量占全渤海淡水来量的四分之三。

但其入渤径流量已由1959年的500余亿立方米,锐减至2008年的200多亿立方米,减少了一半以上。

根本原因,在于北方人口和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间快速增长,用水量一再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渤海底部的大部分低盐区变成了高盐区。

而低盐区面积的消失,会严重破坏鱼类产卵场和海洋生物生存环境。

此外,渤海海水的氮磷比严重失调。

2008年,渤海海水的氮磷比为67,而渤海湾底部、莱州湾底部、辽宁近岸的氮磷比甚至高达200以上。

一般认为,氮磷比超过50,会造成生态恶化。

更多的坏消息是,渤海沿岸城市近年来在海边新建众多工业区和港口,渤海海岸线和近海湿地被肆意破坏。

碧海行动告吹“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实行五年,高调开场,最后不了了之中国政府部门关注渤海问题久矣。

最近十余年,最著名的治理方案当属原国家环保总局主导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

2001年9月,国务院批复“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这也是中国在国家层面上首次推出全面治理渤海污染的计划。

此前,环渤海的三省一市仅对渤海污染有零星治理。

根据该计划,至2005年初步控制渤海污染,缓减生态破坏;至2010年,渤海环境初步改善,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至2015年,渤海环境好转,生态系统改善。

碧海计划的核心,是关停环渤海区域的不达标排放企业,采取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大力削减陆源污染物排放入海。

从2001年至2005年,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三省一市,投资各种项目近300个,资耗300多亿元。

在此期间,环保系统高层屡屡对媒体释放利好,称渤海污染初步控制,对计划抱有信心。

然而,在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公报中,渤海污染仍在加剧,生态仍在恶化。

2006年8月,由国务院召集的渤海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坦承,渤海污染物入海总量居高不下,污染面积扩大,赤潮频繁出现,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此次会议,事实上宣布了碧海行动计划的失败。

“以后没人喊停,也没人说继续实施,这个计划反正就是不了了之了。

”一位知情的业内人士说。

多位专家分析说,环保部门当初过多考虑陆地,忽视了海洋,而陆地上达标排放的水实际上仍是污水。

此外,即便按照陆地排放标准,2001年至今沿海排污口和入海河流的超标排放率也始终居高不下,多在70%以上。

当然,一位业内专家认为,不应否定碧海行动积极的一面。

放到今天,陆源污染仍是渤海问题的“牛耳”,环保部门当年的思路并没有错。

但问题是,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控制陆源污染事实上非环保部门一己之力可为。

渤海管理体制有“九龙闹水”之说,牵涉九个部委。

例如,除了企业在向渤海排污,还有建设部旗下的市政排污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农业部范围内的农业面源污染,水利部管辖的陆上河流污染、滩涂治理等。

部门之间彼此推诿等情形并不少见。

夏青表示,中国政府部门在渤海治理上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如今的共识是渤海环境问题是一个立体式的问题,从山顶到河流,从陆地到海洋的一揽子环境问题应予系统看待。

解决渤海治污问题一定需要九部委合力,不能只靠环保或海洋部门。

渤海十字路口渤海十字路口渤海十字路口渤海十字路口一边是渤海污染治理,一边是污染和生态破坏。

治理非常艰难,其速度能否赶上污染的速度还很难说碧海行动黯然出局,取而代之的是《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下称总体规划)。

2006年8月那次国务院会议之后,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海洋、环保、水利、农业、财政等九部委,以及沿渤海三省一市共同编制总体规划。

2008年初,这一规划颁布。

总体规划编制组组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夏青说,总体规划的思路是陆海统筹,合力治污。

“这种做法已被称为渤海经验,中国近岸四海的"十二五规划"都是类似思路。

”当然,渤海治污的决定性前提仍是陆上流域治理,“陆上水清之日,才是渤海变清之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