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纳谏,邹与出比较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谤讥一作:谤议)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及注释邹(zōu)忌(jì)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fú)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
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中心思想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阐述的另外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
邹公高大美貌的身材与徐公比,得出三种相同的答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在周遭的赞美声中,邹公没有陶醉,迷失自我,而是善于反思,认识自我,坚持内心。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一个人能在别人一再表扬之下,躬身自省,真令人刮目相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邹忌在问美、比美、思美的过程中,能够敢于反思,认识自我,在阿谀奉承重重表象面前具备了清醒的头脑,保持了高度的自知之明,与曾子的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齐威王从邹忌的故事中悟到的结果仍然是“自知之明”。
今天,面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
一个封建时代的帝王,面对下属的进谏能够虚心接纳,指陈弊病,广开言路,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等气度和胸怀,实在令人感奋不已。
可见,人贵有自知之明,要明己之长短,知己之斤两。
不因过去有些许小成就而沾沾自喜,实事求是地估计比较与同行之间的差距,不至于孤芳自赏,自我陶醉,唯我独能,盲目地小瞧他人。
也不会在奉承话面前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迷失本性。
译文篇二两汉:刘向撰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含答案)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__(2)皆以美于徐公以:____________(3)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________(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_______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C.①时时而间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及鲁肃过浔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6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4分,每处l分,意思对即给分)(1)偏爱(2)认为(3)当面指责(4)通“返”,返回2.(2分)B拜见(A长,身高整治,治理C偶尔私自,偷着D错误到)3. (6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翻译准确,句子翻译通顺即可)(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l分疑问句l分)(2)由此看来,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严重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6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欲伐魏。
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
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
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许礼靖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巨。
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n):丰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⑴时时而间进..孜..⑵故夙夜2.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分)⑵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2分)3.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
(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结构助词的)D.乃下令(乃:于是,就)2.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3.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________的道理。
2019中考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 注释翻译问答题及对比阅读篇目整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自《战国策·齐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题目是后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邹忌,战国时齐人,曾任齐相。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齐王,齐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尺]古代的尺比现在的短。
4.[昳丽]光艳美丽。
5.[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6.[窥镜]照镜子。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孰与,用于比较。
孰,谁,哪一个。
8.[妾]旧时男子除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9.[旦日]明天。
这里指第二天。
10.[明日]第二天,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11.[孰视之]仔细地看他。
孰,同“熟”,仔细。
之,指徐公。
12.[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13.[美我]以我为美。
九年级语文语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皆以|美于徐公C.今齐|地方千里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4.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的方式。
5.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
甲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1.①蒙蔽②发扬光大2.臣子的妻子偏向臣子:臣子的妾害怕臣子:臣子的客人想要向臣子求点什么:都说臣子比徐公漂亮。
3.C4.讽谏、直谏5.略(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各区一模二模精选(11平谷二模)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12——14 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朝.服衣冠皆朝.于齐B. 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C. 皆以美.于徐公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 战胜.于朝廷喜不自胜.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 分)(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群臣进谏,门庭若市14.邹忌为什么能说服齐王?本文对你在向别人提意见或建议方面有何启发?(4 分)答案12.C(共2 分)13.(1)(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美)。
(2)众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门庭像集市一样。
(共2 分,意思对即可)14.原因:①邹忌并不直接说明而是委婉规劝齐王: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国事进行比较并把过错归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最后得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样既充分尊重了齐王而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类比论证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类比论证邹忌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智者,他以聪明才智和犀利口才而闻名于世。
在《战国策》中,有一则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通过类比论证的方式,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故事中,邹忌曾经劝告齐王,希望他能够纳谏听取智者的建议。
齐王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智慧胜过众人,不需要他人的忠告。
邹忌为了让齐王明白自己的错误,用了一个生动的类比。
他告诉齐王,如果一匹马在比赛中跑得慢,那么它就会被淘汰出局。
但是,如果一匹马在比赛中跑得太快,那么它同样会被淘汰。
因为跑得太快的马会被视为威胁,其他马会联合起来追赶它,最终使其疲惫不堪,无法坚持到终点。
邹忌通过这个类比告诉齐王,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过于强势,不听取他人的建议,不顾百姓的疾苦,那么其他国家就会联合起来对抗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败。
同样地,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过于软弱,不作为,不采纳智者的忠告,那么国家也会陷入混乱,无法保持稳定。
这个类比论证非常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保持适度的强势和柔软,既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决策能力,又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国家保持稳定,实现长治久安。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类比论证的力量。
类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或相似之处。
在这个故事中,邹忌通过将马的比赛和国家的统治进行类比,生动地向齐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使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类比论证的优点在于它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使观点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类比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使其更容易接受和信服。
总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类比论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既有自己的主见和决策能力,又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只有通过适度的强势和柔软,才能够使国家保持稳定,实现长治久安。
类比论证的力量在于它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使观点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全文可以分三部分。
从开始到“欲有求于我也”是第一部分,写邹忌从妻、妾、客三人都谬赞自己比城北徐公还美这件事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一段的第一层,写邹忌之美。
先说明邹忌是个高大美丽的男子,再通过三问三答,从妻、妾、客三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中印证了邹忌的美丽,而且比齐国的美男子徐公更美。
然后在这一段的第二层,记叙邹忌和徐公实地比较的情况。
邹忌深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因此在比美中颇有自知之明,他怀疑妻、妾、客同声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种阿谀。
他要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通过“孰视”“窥镜”,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于是引起他的`深思。
夜深人静,独自思忖,最后悟出妻、妾、门客阿谀自己的原因:凡对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惧,或者有所企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不会指出自己的缺点。
这一段文字虽然不多,但用了铺陈和对比的手法,最后点明道理,是一则情节非常生动的故事。
从“于是入朝”到“王曰:‘善’”是第二部分,写邹忌“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及于朝廷大事”。
(见《郑堂札记》卷四)邹忌从比美的生活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听到真话之不易。
在齐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
于是他把切身体会告诉了齐威王,揭示了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并以此来讽喻齐威王纳谏去蔽。
为了使齐王能接受谏言,先述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先给齐王一个清晰的印象,然后再以齐王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经历作比较,指出齐王受蒙蔽的严重。
这样现身说法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乃下令”到结束是第三部分,写齐威王听取邹忌的规劝下令求谏和群臣在一年中进谏的情况。
齐威王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告,下令奖励臣民向他进谏。
齐威王纳谏结果是提高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很多诸侯的尊敬。
在这一部分记述中,有几点值得注意:1.__没有写群臣受赏的情况,也没有写威王对待意见的情况。
鹬蚌相争《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
鹬蚌相争《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鹬蚌相争《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鹬蚌相争《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鹬蚌相争《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拑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且:将要。
苏代;人名。
惠王:指赵惠王。
他将要攻打燕国。
拑:通钳,夹住。
禽:通擒,捉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
(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今日不雨()(3)王之蔽甚矣()(4)故愿王熟计之也()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3、文段理解。
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
乙文中的'苏代讽谏赵惠王时,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个比喻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即。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新序》)比较阅读题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题附答案ﻩ(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释]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
谄谀:奉承拍马。
卒:终于。
1、解词。
(1)臣之妻私()臣(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吾知所以亡()矣(4)侍御数百人,被( )服以立2.译句(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5.从上面甲,乙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二)【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类比论证
邹忌讽齐王纳谏类比论证引言邹忌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智囊群臣”。
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睿智的谏言和策略,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讽刺齐王纳谏的故事。
我们可以通过回顾这个故事来进行类比论证,来阐明一些事物或观点。
齐王纳谏的故事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是一位贪图享乐的君王。
他听取谏言的态度非常消极,几乎从不采纳臣子的建议。
当时,有一位齐国的大臣邹忌,他意识到齐国正面临着外敌的压力和内部的弱点,为了挽救齐国的命运,他勇敢地上书给国君,提出自己的谏言。
邹忌的谏言非常中肯,他指出了齐国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然而,这位齐国国君对于这个谏言视而不见,继续沉溺在自己的享乐中。
邹忌为了触动国君的心弦,进一步编造了一个类比的故事。
他告诉齐王,他有两匹马,一匹名叫”转运”,另一匹名叫”失信”。
“转运”是一匹非常快速的马,而”失信”则是一匹非常慢的马。
齐王得知后,自然会选择乘坐更快的”转运”马。
然而,邹忌在出发前告诉齐王,“转运”马只跑一程就会死去,而”失信”马则会永远坚持下去。
这个故事的目的是通过类比,讽刺国君对于谏言的态度。
邹忌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来告诫国君,及时接受并采纳谏言,才能挽救国家的危机。
类比论证这个故事中的类比可以用来论证许多不同的观点或者事物。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
1. 领导者对待谏言的态度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揭示领导者对待谏言的态度。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领导者总是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建议和观点。
然而,有些领导者可能会选择忽视这些建议,只听取自己的意见。
这种态度会导致领导者无法及时纠正错误,可能会给自己和组织带来严重的后果。
2. 眼光长远与短视行为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比喻眼光长远和短视行为之间的差异。
在故事中,国君选择了”转运”马,因为它速度快。
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这只是短暂的快乐,而”失信”马则能够永远坚持。
人们常常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和后果。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有眼光长远的决策和行为,才能取得更加持久的成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邹忌以自身经历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全文以“讽”为核心,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通过妻妾、客人的赞美之辞,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以此类比齐王所受蒙蔽之深。
接着写邹忌以家事喻国事,由己及君,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最后写齐王接受邹忌的讽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国力日强。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一位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
同时也塑造了齐威王这样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明君形象。
他们二人的形象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作为领导者,应该广开言路,虚心接受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决策和管理;作为下属,应该直言不讳,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此外,文章采用了“三叠法”,即从头至尾,始终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从不同角度论述同一问题,使文章结构整齐,说理充分。
这种写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古代散文,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类比手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类比手法
邹忌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谏言家,他曾经对齐国王提出过一次著名的纳谏,这件事情也被后人所传颂。
这一次的纳谏实际上是邹忌用了一种类比的手法,通过对历史中的先例进行分析,向齐王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在邹忌向齐王纳谏的时候,齐王正在考虑是否应该向晋国称臣,如果称臣的话,可以保证自己的国家得到一些帮助,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了一部分自主权,让自己成为了晋国的附庸。
这个问题在当时的各国之间是非常普遍的,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邹忌在纳谏的时候,通过对古代历史中类似的事件进行分析,向齐王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他举了一个古代的例子,说当时的晋国曾经以同盟的名义向周朝称臣,结果最后却被周朝消灭了。
这个例子告诉齐王,如果他们向晋国称臣的话,也有可能会受到同样的命运,这样的话,就不值得为了短暂的好处而放弃自主权。
通过这种类比的手法,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让他放弃了向晋国称臣的想法。
这也说明了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类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类比,可以更好地向当时的君主们说明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 1 -。
《邹忌讽齐王纳谏》名人点评
《邹忌讽齐王纳谏》名人点评《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散文,它以邹忌向齐王进谏的故事为主线,深入探讨了纳谏的重要性、如何纳谏以及纳谏的具体实践。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和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首先,邹忌的纳谏行为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
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敢于直言不讳地指出齐王的错误,这种勇气和忠诚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得进谏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为齐王所接受。
这种以事实为依据的进谏方式,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学习的。
其次,齐王的纳谏表现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他能够虚心听取邹忌的意见,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这种虚心纳谏、勇于改正的精神,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品质。
同时,齐王的纳谏行为也体现了一个领导者应有的胸怀和智慧,他不仅关注个人的得失,更关注整个国家的利益和未来发展。
这种以大局为重的领导观念,也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学习的。
最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还教给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邹忌在进谏之前,先从自身出发,分析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他也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尊重他人的态度也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具备的。
通过邹忌的进谏,我们也可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古代散文,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和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纳谏的重要性、如何纳谏以及纳谏的具体实践,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
(文言文阅读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题达州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佃23题。
(12 分)【甲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言,无可进者。
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佃.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仅标一处)(1分)今齐地方千里20.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1.翻译下列句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比较阅读答案总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比较阅读答案总结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比较阅读答案总结【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
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
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
③人名,魏国的大臣④快走。
10.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
(4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面刺寡人之过者(3)不以封君之弟(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
(2分)(1)今齐地方千里(2)文侯问于群臣(曰)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译文:13.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及结果进行比较。
(5分)(1)方式相同处:(2)方式不同处:(3)规劝结果:参考答案:10.(4分)(1诚:确实,实在(2)面刺:当面指责(3)以:用、把、拿(4)反:同返,使返回(仅答出返回或同返也可)(每小题1分,计4分)11.(2分)(1)今齐地/方千里(2)文侯/问于群臣(曰)(每小题1分,计2分)12.(6分)(1)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很深啦。
(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2)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24分)今 齐 地 / 方 千 里2.解释加点的词语。
(8分)①私:偏爱 ②美:以……为美; ③方:方圆 ④谤:指责别人的过错 ⑤亡:让……跑了;⑥以:认为⑦朝:朝见 ⑧重:重视(看重)3.翻译下列句子。
(8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答: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4.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2分)A.时时而间.进:间或;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实在,确实C.皆以美于.徐公:比骈死于.槽枥之间:在D.使烛邹主鸟而亡之.:代词吾欲之.南海:到5.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
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不杀烛邹,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比较阅读复习导学案(学案)制卷日期:2013.4.10 年级:九科目:语文制卷人:孙彤审核人:九年级语文组使用时间:2013.4.10一.解释加点词语讽纳修昳丽朝服衣冠朝服窥镜私我也王之蔽甚矣面刺谤讥谤闻寡人之耳者间进间期年朝于齐旦日谏二.翻译语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6、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8、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0、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三.一词多义1、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2、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芳草鲜美3、上上书谏寡人者受上赏鸣声上下横柯上蔽4、间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时时而间进遂与外人间隔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朝朝服衣冠谤讥于市朝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朝而往6、下受下赏乃下令鸣声上下7、闻陶后鲜有闻卒获有所闻闻寡人之耳者渐闻水声潺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燕赵韩魏闻之8、之齐国之美丽者也问之客曰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故克之9、言虽欲言一一为具言所闻不敢出一言以复10、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我众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1、于欲有求于我皆以美于徐公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战于长勺万种于我何加焉胡不见我于王12、城百二十城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13、若若为佣耕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门庭若市四.课文理解1、第一段中有两个动词活画出了人物自我欣赏的心理,这两个动词是“服”“窥”。
本段中,从正面肯定邹忌之美的句子是:君美甚2、妻、妾、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A、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
B、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C、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3、写出文中能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4、邹忌在妻,妾,客的众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一说你的认识。
①对人对己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有自知之明,不盲目轻信;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和自省的能力;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
5、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内容:邹忌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6、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用原句回答)7、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8、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最终取得了什么效果?请结合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措施:下令群臣吏民提意见,并给予不同的奖赏。
效果:纳谏除蔽,内政修明,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9、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变化:经历了由开始“门若庭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近者”的变化过程。
启示:齐王纳谏后朝廷弊政越来越少,说明虚心纳谏、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10、文中最后一段有一个成语,找出并解释。
11、请你简要评价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
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反思,善于讽谏齐威王:虚心纳谏,政治开明,有作为12、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邹忌通过设喻说理,类比推理,(以切身经历设喻,把家事同国事类比),委婉劝说的方式成功地说服了齐王。
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的接受意见。
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13、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14、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忠言未必逆耳。
诚恳的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易于接受,劝说的效果会更好。
15、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邹忌用讽谏的方式,以自身经历为喻,设喻说理,类比推理,委婉规劝。
诸葛亮用直谏的方式,用奏表直接陈述自己的意见,希望君主采纳,辞情恳切,感人肺腑。
(从哪里看出来?宜,不宜)《出师表》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一、一词多义。
闻:燕、赵、韩、魏闻之(听说)不求闻达于诸候(扬名)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能:徐公何能及君也(能够)先帝称之曰能(能干)以:皆以美于徐公(认为)以光先帝遗德(来,表目的)以塞忠谏之路(以致,表结果)悉以咨之(拿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拿、用)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于:皆朝于齐(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谤讥于市朝(在)受任于败军之际(在)皆以美于徐公(比)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向)而:而形貌昳丽(表并列)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表顺接)暮寝而思之(表修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表转折)二、理解、比较《出师表》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篇经典文章在初中阶段均很重要,二者都是臣子劝谏国君的文章,在《出师表》一文里诸葛亮劝谏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也希望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将两篇文章比较阅读,试分析如下:1、劝谏的对象不同(了解)《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兵北伐之际写给刘禅的奏议。
诸葛亮一生对刘氏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一人辅佐两朝,在蜀国有巨大的声望和影响力,这一点后主刘禅是心知肚明的。
而且,诸葛亮与先帝刘备之间感情深厚,是刘备安排来辅佐后主的,在朝中地位不一般。
《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邹忌是齐国的国相,是当时“士”的代表,他为齐国的强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们分析,与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对比,邹忌与齐王那只是一般的君臣关系,不可能达到前者的层次。
劝谏者和纳谏者之间关系的不同,就决定了劝谏的方式不同。
2、从所写内容看,《出》是诸葛亮忠心上奏的奏章,《邹》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展现了邹忌由生活小事入手以此类推到国家政治,向齐威王进谏并最后取得成效的全过程。
从进谏目的来说,两者都是本着爱国、强国之心,希望自己的国家更为强盛。
从进谏内容看,相同点:都提出纳谏除弊,广开言路的建议。
不同在于:诸葛亮还提出了多条建议: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3、从进谏的方式来看,不同点在于:邹忌用讽谏的方式,以自身经历为喻,设喻说理,类比推理,委婉规劝。
诸葛亮用直谏的方式,用奏表直接陈述自己的意见,希望君主采纳,辞情恳切,感人肺腑。
(从哪里看出来?宜,不宜)4、从劝谏的效果来看,《出》一文中没有涉及到劝谏的效果。
《邹》中齐威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四国朝齐。
5、从进谏的出发点来看,《出》中诸葛亮从分析当时天下形势谈起,为后帝提建议,其实也是一种告诫。
《邹》中邹忌提建议的原因是“王之蔽甚矣”(用原句回答)。
6、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到自己的经历,分析各有什么作用?诸葛亮作者回顾自己的往事的目的是追述往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诚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伐的决心,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邹忌借自己与徐公比美的切身经历来讽喻齐王纳谏除弊,以家事喻国事,以小见大。
7、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8、诸葛亮除了直言规劝以外,还提到了先帝殊遇,提到了蜀汉形势的危急,提到了朝中将士的忠心,有什么作用?(了解)提到先帝是为了激励刘禅继承父志,学习先帝礼贤下士;提到形势危急,是为了激励后主奋发图强,增加后主的忧患意识;提到朝中将士的忠心,是为了告诉刘禅,只有倚重这些忠志之士,广纳良言,国家才可能强盛,诸葛亮从这些角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后主更容易接受。
9、对我们今天人际交往的启示:不论是讽谏还是直谏,都需要讲究语言艺术,学习他们讲话合乎身份、注意对象,语言委婉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听者接受你的意见,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练习【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且中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节选自《出师表》)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王之蔽甚矣()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④以光先帝遗德()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3、【甲】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的事实(用原文回答),【乙】文“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中,“内”是指,“外”是指。
4、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两文共同之处,但劝说的方式各有不同。
邹忌采用了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的方式。
他们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5、甲、乙两文都是劝谕类的文章,诸葛亮和邹忌各自运用了不同的方式对君主进行劝谏,但都是劝谏君主要,而从进谏的行动来说,两者都能体现他们精神,希望自己的国家更为强盛。
6、诸葛亮和邹忌劝谏的艺术各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意对即可);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