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1)
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1
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
• 朝服衣冠 • (服,穿戴,名词作动词)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美,以……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 闻寡人之耳者 • (闻,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词语2——古今异义
• 今齐地方千里 • (土地方圆)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国君旁边的近臣) • 明日,徐公来。 • (第二天)
文言朗读2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 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 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 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 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朗读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服衣冠,窥 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 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 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 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周详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为美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漂亮、好看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1)
《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 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 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 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 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 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 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 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 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 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 影响不小。
一、导入新课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唐· 魏征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 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 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 “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 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 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 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 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 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1)
邹忌比美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2)
威王受蔽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3)威王除蔽
面刺→上赏 门庭若市
三令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4) 除蔽结果: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比美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1) 威王受蔽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2) 面刺→上赏 门庭若市 三变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三、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邹忌讽齐王纳谏》1
第二天 通假字 “熟”,他,指徐
仔细
公
省略句。(邹忌) 自以为不如(徐公) 以为:认为
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甚私远我”也太;远妾了之美在名我晚→者上状。,畏表个我顺动也接作;,相客两连之美我以动…用者为法,美欲。有(求认于为…美)意
偏爱,形→动
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
面刺 书谏 谤讥
上赏 中赏 下赏
(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
初 数月 期年
门庭 若市 时时间进 无可进者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 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 “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 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 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2.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 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6、“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 的表达作用。
答: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7、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 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 什么?
答: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
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 廷”的意思是什么?
4、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
答:一是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 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二是把家事同国 事类比.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指出”宫妇左 右……有求于王” 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 论,使齐王接受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 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 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 的有什么作用?
1.《邹忌讽齐王纳谏》【3篇】
1.《邹忌讽齐王纳谏》【精选3篇】1.《邹忌讽齐王纳谏》【精选3篇】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菩。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①处冒号的作用是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闻寡人之耳者()(3)时时而间进()(4)期年之后()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战国策;总结(概括、收束)。
2、(1)的确;(2)使……听到;(3)间或,偶然;(4)满一年3、(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2)全部的大臣、官吏、酉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
4、人贵有白知之明,要擅长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告的方式、方法等。
(意思对即可)1.《邹忌讽齐王纳谏》【精选3篇】二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1).
• 四国朝齐说明了什么? 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也从侧面反映了齐王纳谏的巨大成果。
一
身 边 事
三问 三 三 三答 邹忌
头脑冷静
三 叠 之 二 美
三
三思 三 三比
讽
贤 臣 观察敏锐
实事求是 心系国家 勇于纳谏
国 家 事
三赏 齐王 三 三 三变
纳
明 虚怀若谷 君
广开言路
此 所 谓 战 胜 于 朝 廷
。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不若
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 反问句 及君也?” 由衷的爱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反问句 怕失宠,有顾忌
三答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否定句 有求于人
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对象不同 语气不同
身份不同
思考
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 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 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上赏:面刺寡人之过者 令初下:门庭若市
三赏
中赏:上书谏寡人者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三变
下赏: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1
四国朝齐 (结局)
1
结构特点
本文在结构安排上,多次 从三方面加以显现,我们把 这种写法叫三层排比,也叫 三层重叠。仔细品味,我们 会品出三叠之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问妻:“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背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 貌昳美。朝服衣冠,窥镜。 语气充满自信,沾沾自 喜的。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背景: 城北徐公,齐之 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语气严肃,疑虑,急切。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背景:旦日,客从外来,与 座谈,问之客 试探着小声问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形貌昳.丽()(2)窥.镜而自视()(3)王之蔽.甚矣()(4)期.年之后()2.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吾孰与..徐公美()(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6)忌不自信..()(7)复.问其妾()(8)孰.视之()(9)吾妻之美.我者()(10)皆以美.于徐公()(11)臣之妻私.臣( ) (12)今齐地方.千里( )(13)王之敝.甚矣()(1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5)能谤.讥于市朝()(16)时时而间.进()(17)虽.欲言,无可进者()3.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4.与“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检测 (1)
5、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徐公。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有, “又” 。 3、朝 服衣冠,窥镜。朝:在早上。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孰:通“熟” ,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徐公何能及君也?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中考语文专题1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解析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安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乙】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②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③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④,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燕策二》)【注】①苏代:谋士。
②拑:同“钳”。
③禽:同“擒”。
④支:相持,对峙。
1.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妻私臣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B.皆以.美于徐公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C.朝服衣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2.学习文文言文可以用“迁移法”,下列迁移错误的一项是()A.“赵且伐燕”中的“且”,根据《愚公移山》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且”,可理解为“将要,将近”的意思。
B.“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中的“谓……曰……”,根据甲文中“谓其妻曰”的“谓……曰……”可理解为“对……说……”的意思。
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1
/
qtz31pts
什么啊?这不是说去就马上能去了的事情!这边咱们这饭店怎么处理?那边盘店铺是否顺利?还有,要联手做这个丝绸生意一共需要投 入多少银子?怎么经营?这都得好好考虑啊!”李老乡赞许地点点头,笑着说:“我就说这侄女儿是女中豪杰嘛!小侄子,你姐姐说得 对,咱们联手做这个丝绸生意,真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好好地商量着考虑呢!”说着话吃完了饭。耿直帮着姐姐收拾饭桌,将盘碟碗筷等 端到厨房洗刷去了。耿正和李老乡继续商谈这事儿。一会儿,耿直送来一壶热茶,俩人一边喝茶一边聊。一直聊到双方都认为在所有方 方面面的问题中,凡是该商谈考虑的都已经商谈考虑到了,耿正这才说:“咱们联手做这个丝绸生意我基本上是同意的,只是在做最后 的决定之前,我还得和妹妹好好商量一番呢!这样吧,我先送您去后面歇息。这饭店后面是个小院儿,我们就住在那里。挺宽敞的,能 住得下!”李老乡说:“你们忙,我还是去客栈住吧!再说还有骡子呢,那里有草料伺候。”李老乡一边说着话,一边从衣袋里拿出几 个大铜板放在饭桌上。耿正见了赶快伸手去拦,说:“李叔叔您这是做什么啊!”李老乡笑着说:“这只是我点的饭钱,必须要留的! 至于你们三个敬叔叔的酒和请叔叔吃的菜,叔叔就全都承受了啊!”见李老乡如此诚恳,耿正也就不再说什么了。而李老乡看到耿正不 再夸张客气地推辞饭钱,就看出来他确实不是一个虚情假意的年青人,心里也就更踏实了许多。他略微沉吟一下,轻轻地说:“我理解, 改行去和我一起做丝绸生意,这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件大事情,你和妹妹一定要好好商量一下!不过,我希望你们能早点儿做出决定,因 为今儿个‘正大百货铺’掌柜的说了,他们最近还要一车丝绸,我已经和他说好了,下月初就给他们送来。如果你们愿意去杭州,到时 候,咱们就一起乘坐我的这挂骡车去。咱说干就干!我这次尽快赶回去以后,也好早点儿看看,有没有人在好一些的地段儿上转让适合 的店面,并且还得再做一些其他的准备!”看李老乡如此说,耿正心里已经基本上有底了。他肯定地点点头说:“李叔叔您放心,赶明 儿个上午您再过来,我们一定会给您一个确定的答复!”李老乡高兴地说:“好,那我这就去客栈了!对了,这附近有客栈吗?”耿正 说:“有啊,就这条街上,往东往西都有客栈,条件都挺不错。”李老乡说:“那我就继续往西走吧,顺便转转,以前没有来过这条街 呢!”耿正说:“我弟弟妹妹都在厨房忙活呢,不便出来送您了!”看到已经有个把早到的客人进饭店来了,李老乡抱歉地说:“哎呀, 光顾了说话,这倒耽误你们的生意了!我走了,你也别出来,快招呼客人去吧!”说着,硬是推着耿正不让他出饭店门来送他。耿正也 不再客气,赶快进厨房去换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含答案解析)(1)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21邹忌讽齐王纳谏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臣妾.(qiè)期.年(qī)朝.服衣冠(zhāo)B.孰.与(shú)弗.如(fú)皆朝.于齐(cháo)C.窥.镜(kuì)昳.丽(yì)数.月之后(shuò)D.王之蔽.甚矣(bì)暮寝.(qīn)时时而间.进(jiān)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孰.视之(2)徐公何能及.君也(3)旦日..,客从外来(4)私.我也(5)期年..之后(6)朝服.衣冠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C.徐公/何能及/君也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C.闻寡人之耳者D.吾妻之美我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由此观之.B.暮寝而.思之时时而.间进C.客之美我者.闻寡人之耳者.D.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6.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1)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7)孰孰我.视孰.之与(城同北徐“公熟美”(,谁仔细,)哪一个) (8)美吾徐妻公之不若美.君我之者美(.认也为(…漂…亮美,)好看)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齐国之.美丽者也(结构助词,的) (9)之孰吾问视妻之.之之客..(美曰代我(词也代,(词代结,指构代徐助指公词比),美用一在事主)谓之间,
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②借助外部语境来推断。
而他高超的劝谏艺术更进一步刻画出他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政治家形象。
2(在1 否邹定忌[句解讽中齐,析王代纳词]谏作宾本语,题前置考。 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本文的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形貌昳丽(表并列,并且) (10)而暮而.寝复而问.思其之妾((表表修承饰接,,不就译))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3)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4)私.我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6)暮.寝而思之(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7)王之蔽.甚矣(动词用作名词,所受的蒙蔽)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21 邹忌讽之齐王美纳谏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各21国邹统忌治讽者我齐也王认也纳识谏。到,’人心”的由此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中的“从”是“跟随”的意思。 ②借助外部语境来推断。 联系“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汇,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解析]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由于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语气各有不同。
高中语文选修(一)文言文译文
高中语文选修(一)文言文译文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彩美丽。
早上,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问他的妻子:“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漂亮呢?”他妻子说:“你漂亮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小妾:“我与徐公比,谁更漂亮?”小妾说:“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和他坐下交谈。
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漂亮;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到了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心想:“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小妾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小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嫔妃、近侍,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没有谁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从这看来,大王受蒙蔽很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员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接受上等的赏赐;书面劝谏我的人,可接受中等的赏赐;能在公共场合指责我的过错,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接受下等的赏赐。
”命令刚刚颁布,许多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热闹的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齐威王。
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殽之战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古诗文网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一)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
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二)注释邹忌(zōu jì):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
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
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有个楚国人叫邹忌,他因为有才华,经常被国君资重。
有一次,齐王召见他,请他出谋划策。
可是邹忌却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告诉齐王不应该做这样的事情。
齐王非常愤怒,不喜欢被否定。
他的大臣告诉他,“这个邹忌可能是因为你不给他高官厚禄才说这种话的。
”于是齐王升了邹忌的父亲为公爵,又给他赏赐。
不料,邹忌却更加慷慨地发表了一番告诫齐王的言论。
齐王问邹忌,“你为什么还敢说这种话?是因为我刚刚没有重视你吗?”邹忌答道,“大王,我并没有因为曾经的不公待遇而向您进谗言。
若我向您进言,我就要受到惩罚;若我不进言,就是奴才了。
国家君臣的忠诚不是单方面的把戏。
”齐王听了这番话,高度赞扬了邹忌的品德和诚信。
他不仅没有怪罪邹忌,反而更加尊敬他的人格;又请他出任相国,处理国家大事。
原文《左传·僖公十二年》:邹忌谏纳谏辞曰:“愿君察而后行,听取众说则国无大殃,而舍之则灭亡之道也。
”王曰:“尔何为者也?”邹子对曰:“臣为国家计。
”王曰:“尔可谓之父兄乎?”邹子对曰:“臣窃闻不以同好恶相取者,绝友谊而弛敌国之役者,天下其谁与为父兄者?臣非所有为也。
”王曰:“是何谓也?”邹子对曰:“计者,臣之事也。
臣闻大国之计,必有所择而行之,听其言为是,见其行为过,则不用其计,不必反谏而恶之。
昔者齐桓公为晋氏之谋,晋文公与之盟,而纵其骄恣,后世尤患之。
故臣恶闻大王听信左右之说,而弃法度之正;臣父晋国国君,臣不能去也;既求臣之计而置之,是弃世之贤而任坐臣之端也。
请以臣之方观之,废法度而行欲,沮灭国家而成私意,非徒殃于今,绝乎后世。
故素无仁德之行胛扆,不得配乎大王之任;臣虽不肖,是以明其不可。
”王闻之,敬之,曰:“於公远计,信尔辞;欲以成功宜用尔谋。
”翻译对照(注:左列为中文翻译,右列为英文原文,以便学习使用者对照学习)有个楚国人叫邹忌,他因为有才华,经常被国君资重。
There was a man from the State of Chu named Zou Ji, and due to his talent, he was often valued by the ruler.有一次,齐王召见他,请他出谋划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典故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典故邹忌身高有八尺多(今185cm),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美。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
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
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因内修明,不需要用兵就)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拓展:白话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①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问他道:“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看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丽;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晚上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②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城池一百二十座,宫里的侍妾和左右近侍之臣没有谁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③威王说:“好!”于是下达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一、“三”的作用三问答,三思考的作用:面对邹忌的问题,三人的回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却不同,准确写出了“私”“畏”“有求”的不同心理。
“三思考”则表现出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的特点。
三类比的作用:由治家到治国,从三个方面进行类比,突出了纳谏的重要性,表现出邹忌善于进谏。
三赏赐,三变化的作用:赏赐的三个等级和变化的三个阶段,写出了齐威王纳谏的不同情况及效果,表现出齐威王的从谏如流。
邹忌讽齐王纳谏1
E.省略句 (邹忌)与(客人)坐谈
那还用说,你, 当然是你!徐 公怎能比得 上你呢?
娘子,我问你, 我与城北徐 公,哪个更美?
徐公,徐 公哪能比 得上你?
பைடு நூலகம்
有件事问你, 你得如实回 答我.我与徐 公哪个更美?
徐公嘛, 比不上 你美.
不好意思,想 问你一件事, 我与徐公相 比谁更美呢?
我确实不如徐 公美……
为什么我明明没有 徐公长得美,而妻子 小妾客人却都说我
比徐公美???
喔,明白了,我明白了!妻子说我 美,是偏爱我;小妾说我美,是畏 惧我;客人说我美,是有求于我!
大王,跟你说一件有趣的事, 前些天我问我妻子小妾客人, 我与徐公谁更美?他们都说 我美!可事实上,我与徐公相 差很远.大王可知何故?
何故?
因为我妻子偏爱我,小妾畏惧我,客人有 求于我.大王,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城 池一百二十多座,宫女侍从莫不偏爱大 王,朝庭之臣莫不畏惧大王,普天之下没 有谁不有求于大王你的.如此说来,大望 恐怕比我受到的蒙蔽还要多呀!
说得有理.看来,得采取措施!这样
吧,从今往后,臣民百姓,能当面指 出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上书进 谏的,得中等奖;在公共场所议论 并被我听到的,得下等奖.
矣
面刺寡人 三赏 上书寡人
谤讥市朝
上赏 中赏 下赏
令初下,门庭若市 三变 数月后,时时间进
期年后,欲言无可进
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我在评论
邹忌
善思:小中见大 善谏:足智多谋 求实:实事求是
一代忠臣
齐王
善听:从善如流 善做:改革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升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水平。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如何较全面、准确地理解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升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水平。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唐太宗说:“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
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另外,梳理文言知识。
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1.《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个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
《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使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长远。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但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二、解题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三、提供相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战国策》因为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长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可逐段讲解)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
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这里指奏章)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三)一词多义1、修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2、朝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3、孰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诚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四)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3、明日,徐公来。
(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引导思考: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
“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
“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2、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例如:彼不我恩也《童区寄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六)注意一个成语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
(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二、品读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因为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
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水准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讽谏的结果如何?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三问:妻、妾、友三答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三赏:上赏中赏下赏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各国“皆朝于齐”四、布置作业:读了本文以后,安排学生实行联系实际的读后感训练。
[例文] 纳谏与止谤——重读《邹忌讽齐王讷谏》有感臧克家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趣味,引人入胜。
六十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
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能够进谏。
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
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
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
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
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
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
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所以,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
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
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但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之下,犹令人感奋不已!事因难能,所以可贵。
在同一本《古文释义》里,小时候也读过《召公谏厉王止谤》这篇古文,至今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