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解答:通过分析两首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外国诗两首》中的两首诗都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例如,《夜莺》中,诗人通过描绘夜莺的歌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而《秋日》则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两首诗都通过具体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三、课堂讲解(15分钟)
1. 对比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2. 解读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品味诗歌美感。
3. 结合课本注释,深入剖析诗歌的语言魅力。
四、互动讨论(5分钟)
1.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两首诗的某一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两首诗的主要特点。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外国诗与中国古代诗歌在表达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可能在理解外国诗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方面遇到困难。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诗歌鉴赏过程中,难以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待提高。在课堂讨论中,也可能存在部分学生表达不自信、沟通能力较弱等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 在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互动讨论中,培养了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增强了跨文化沟通意识和能力。
- 在诗歌朗诵和赏析活动中,提高了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例题5:
题目:请分析《外国诗两首》中的诗歌语言。
解答:《外国诗两首》中的诗歌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例如,《夜莺》中的语言充满了音乐性和节奏感,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诗歌语言更加生动有趣。而《秋日》则运用了自由诗的语言,诗行长短不一,语言流畅自然,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两首诗的语言都与其主题和情感相契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
第4课《外国诗两首》学案教师寄语:读诗使人聪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虔()信颤()抖镶嵌()深邃()晨曦()河畔()瞰()望黝()黑2、《祖国》一诗的作者_______(国别)诗人________(姓名);《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的领袖__________(姓名),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探究:①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②诗人描绘了俄罗斯的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③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抒发感情的?④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合作释疑:①“我认识河流”在诗中有什么深刻含义?②诗中排比句的内涵是什么?③“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④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有何特点?课内精读阅读《黑人谈河流》,完成练习。
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1)依次写出诗歌中出现的下列河流,分别位于哪个大洲。
刚果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2)中华文明发祥地所在的大河是(3)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4)“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这句诗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在诗歌中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拓展迁移阅读席慕容《成熟》,回答问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
4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感知诗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体会《夜》最后一节的作用。
3.揣摩语句,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揣摩语句,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分钟)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天上平凡的星星、地上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步入式的殿堂,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感知诗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体会《夜》最后一节的作用。
3.揣摩语句,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完成自学任务。
二、先学环节(15分钟)(一)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
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
)1.有感情的自主朗读诗歌2遍,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二)根据要求完成自学检测,相信我能行!要求:1.自主完成自学检测题。
2.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根据答案互相批阅。
3.用红笔改错,不明白的求助于小组其他成员。
自学检测题:1.给下列的字注音凝望颤动闪闪烁烁寂寞覆盖僵硬疲倦静谧萤火虫朦胧昏晕树篱消逝栖息喧响欢嚷草茸茸浸水2.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点拨: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3.《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蝈蝈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点拨: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
诗人把蝈蝈与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 4 课《外国诗两首》教课方案内容预览:《外国诗两首》教课方案课文剖析:《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
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色。
《蝈蝈与蚰蚰》一诗只是勾画了夏、冬两幅小景;只是描绘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
但它所揭露的倒是大自然一年四时“歌声”不断的规律,颂扬了大自然循环往复、生命不息的永久美,生动地表现“‘大地的诗歌素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夜》如同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漂亮的夜景中,包含着诗人的感情,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闲、安静的心境。
教课目的: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色2、写景诗的特色3、剖析写景诗的境界4、赏识和热爱大自然,培育生活的情味教课假想1.两课时2.就诗歌的题材看,课文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能够从田园诗的角度,对照阅读两首诗,培育学生的感悟能力。
第1页/共9页3.教读课文,重在指引学生推测语句,感觉形象,经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境界。
教师只须作适合的点拨,为学生创设充足的体悟思虑的空间,培育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课方法1.朗读法指引学生感悟诗歌,掌握诗歌要旨及诗人的感情意蕴。
2.感悟法指引学生感悟理解诗歌的详细内容、语言特色等3.比较法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育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课要点:能说出诗人选用代表I 生季节和选用小生命(蝈蝈、蛐蛐 ) 进行创作的企图,理解盛夏的蝈蝈和冬季的蛐蛐是如何联系起来的,理解诗人为何发出“大地的诗歌素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教课难点: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1.第一课时前,能够有感情的朗诵本诗,能够读准字音、停留。
或许准备好教材配套朗诵带,有条件的还能够准备多种背景音乐。
依据学生状况,部署相应的预习作业。
2.第二课时前,查找英文原版诗歌及郭沫若的《静夜》。
学生准备1.第一前,分工找、的料,找人、作的料,找背景音。
行朗,理清作中的字,通全,能做到准字音和停。
在朗程中不理解的地方用笔示出来。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外国诗两首》教案一、教材背景《外国诗两首》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之一,选自美国文学家爱默生的诗歌。
本单元主要以阅读理解和写作为主线,通过学习两首外国诗歌,引导学生体味文学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外国诗两首》的基本意思和主旨;2.熟悉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技巧;3.了解并理解爱默生的文学思想。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美的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2.培养学生对中外名家文学的欣赏和感悟,提高学生对文学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课堂1.听一段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创作诗歌的灵感来源。
2. 阅读诗歌1.教师分别讲解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教师引导学生破诗歌的结构和意义,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3.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默读,理解诗歌的含义。
3. 文学鉴赏1.学生进行诗歌的分析和鉴赏,通过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维度进行鉴赏和解读诗歌。
4. 诗歌创作1.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2.学生自由创作一篇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3.教师指导学生对所写的小诗进行修改和润色,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5. 课堂小结1.教师让学生总结今天课堂的收获和感受;2.教师向学生反馈,肯定学生的发言和表现;3.教师布置课后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外国诗两首》的意义和主旨;2.熟悉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难点1.学生深入理解爱默生的文学思想;2.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外国诗。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三、诗意研讨1、分析诗歌内容,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明确: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
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
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
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2、学生品读诗歌: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明确: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
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分析: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
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四、作业布置研讨与练习二。
〖板书设计〗夜叶赛宁河水松林夜莺秧鸡(反复吟咏)溪水月色大河小溪青草静谧、美丽(安适、宁静的心境)教后反思:《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全诗虽是纯然写景,但诗人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时时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出了丰富的生命底蕴。
学习结束后,我听了学生的反馈。
在方法上我采用的朗读法学生们很喜欢,这两首诗语言都比较直接,学生们在读过之后一般都能说出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要表达的情感。
调动了孩子们朗读的兴趣,特别是小组竞赛,更是让他们把朗读当作了表演一样,表情、语调、感情,都激发了出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爱家的情感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难点: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学习莱蒙托夫的《祖国》1.朗读全诗,初步感受2.续写诗句,体验情感(1)教师示例,如:祖国啊,我爱你那野火冒起的轻烟,因为它们在我的眼里恰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是那样美妙动人!(2)学生活动。
(3)师生交流,形成如下句子:祖国啊,我爱你那小山上闪着微光的白桦,它们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亲密无间、坚贞不渝。
祖国啊,我爱你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从那里飘出的是和美的交响曲,温馨的春之歌。
祖国啊,我爱你那醉酒的农人的笑谈,那笑谈里有着多少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和乐啊!祖国啊,我爱你那农人们伴着口哨的舞蹈,舞姿里有着生活的多姿多彩,伴和着生活的甜美怡人!……3.改写诗句,歌唱祖国(1)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以分号为限,可分为五小节,任选一节改写成散文,必须用进下列词语:温馨宁静质朴简单美不胜收刻骨铭心(2)教师出示自己的范文,如第四小节,可以改写为:我喜欢这样的温馨宁静....的时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满谷物的打谷场,从那里飘来阵阵丰收的馨香;再回头望望那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在暮色中静默无言,是那样和蔼可亲;在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乡亲们质朴简单....的日子……这样平常而普通的乡村风景,在我眼里美不胜收....地爱着这片土地!....,因为,我刻骨铭心(3)学生活动,交流。
二、学习休斯《黑人谈河流》1.了解背景(1)教师讲解相关知识。
关于黑人: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
在现存的几类人种中,黑人是最早在地球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的。
但在近代史上,黑人生存的土地受到殖民地统治者的侵略,许多黑人沦为奴隶,并被贩卖到美洲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肉体和精神都饱受欺凌。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废除奴隶制度,黑人获得自由。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教案2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课设计外国诗两首教师寄语1.认识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色教课 2.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匠心构思目标 3.经过朗读,感觉诗歌形象,领会其感情义蕴4.推断语句,意会诗歌的境界美和声韵美,提升学生的审盛情识.教课赏识和热爱大自然,培育生活的情味 .要点教课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难点教课自主合作研究解析谈论交流方法教学过程【复习发问】7. 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以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出心裁?8.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9.《夜》中传达出诗人如何的心境 ?【问题研究】阅读以下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夜河水静静流入梦幻,阴暗的松林失掉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静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芒,给四周的全部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荒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沉静,大自然陶醉在梦幻 .明月撒下它的光芒,给四周的全部披上银装 .10.你以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如何的心境?11.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原由.12. 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说说这类写法的好处.13.读了这首诗,你还可以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拓展延伸】阅读以下两首中国诗歌,完成后边的练习.天空于坚天空永久流着从这个世纪到那个世纪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在鹰和闪电的上边在神的上边天空昼夜流着没有岸没有帆也没有波涛星星和萤火虫晓雪远天的星星有时只像萤火虫那样但它毕竟依旧是星星近处的萤火虫有时会像星星那样惹人注视但它终究不过萤火虫14.读过《天空》以后,你能试着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对“天空”的感觉吗?15.“诗者,思也”,你以为《天空》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虑?16.《星星和萤火虫》采纳比较手法,经过“远—近” . “星星—萤火虫”的比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17.比较《天空》和《星星和萤火虫》两首诗,你更喜爱哪一首,为何?试写一段赏析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 .(解说:设计“自读思虑”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牢固课内掌握的读诗品诗的方法;进一步扩大阅读视线;学会在比较的基础长进行品读赏析. )。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1:第4课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2.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学习重点〗反复诵读,领悟田园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难点〗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栖.息()草茸.茸()欢嚷.()喧.响()凝.成()2.根据拼音写汉字。
树lí( ) yōu( )暗沉jì()昏yùn( )3.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2)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3)一旦唱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
(沉醉:比喻沉醉于某种状态中程度很深)B.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沉寂:比喻十分寂静,这里是动词,指夜莺的歌声全部停止了)C.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沉浸:全部浸入水中)D.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幽暗:指光线昏暗)5.试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蝈蝈与蛐蛐》中所写的夜景。
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6.《夜》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
(多媒体展示蝈蝈与蛐蛐交替欢唱的情景)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今天,我们将在英国诗人济慈、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引领下,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板书文题、作者)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读诗1.读一读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生自由诵读,注意圈点勾画生字词。
2.想一想两首诗歌中作者吟咏的意象有哪些?3.议一议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的“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二)赏景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欣赏诗歌的意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yǔwén)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课文题目:《外国诗两首》课堂(kètáng)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1.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2.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积累∙欣赏《小池》南宋·杨万里·七绝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翻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教师学生批注栏:1、题目解读: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学习路径】☆☆导入课文:盛夏寒冬,时光演变;烈日冷雪,景物变幻,天地有歌,自然如诗,浅吟低唱,慢慢品味。
▲▲▲基础练习:1、济慈,英(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诗歌》。
叶赛宁,俄罗斯(国别)诗人,他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擅长描绘农/乡村大自然的景色。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学习导航(学习的目标及方法要求):1、要求反复朗诵,感悟诗歌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把握适合的主旨,领会诗歌的感情。
2、要展开联想和想象,体验诗歌情境,理解诗情,体会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
3、针对下面的提示进行预习思考作答,疑问之处小组讨论。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置身大自然,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听鸟鸣虫吟、风吼雨泣时;当你们涉水翻山,脚下是溪流淙淙,眼前是峰峦巍巍之时,你们一定被自然吸引、震撼,甚至会产生某种共鸣。
这是你会说“自然是……,它……”或者……请写出两句话表达出你的心语,或描写或抒情或赞美或评价都可。
预习内容:一、了解作者及田园诗。
二、反复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中精细的情景描写,抓住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其感情意蕴。
请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提示与要求:朗读时要注意语速、语调、节奏、轻重音,还要根据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读出感情,可以自己准备配乐。
课上要开展诵读竞赛,以组为单位全参与,或3或4号或全组。
诵读环节每个人两首都要准备,理解诗歌内容的任务原则是同桌左边的预习第一首,右边的同学为第二首,但组内1与2号同学必须预习两首,3与4号在分工基础上想尝试的也可以预先两首。
可结合课后题一、二或以“置身诗中,我感受到了……”“置身诗中,我发现了……”句式来发言)《蝈蝈与蛐蛐》《夜》三、赏析诗歌品味语言,深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体会诗歌中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
(提示与要求: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可以从内容、景物、情感、构思、语言、写法等多方面赏析品味,但不要与上一题的理解诗歌内容重复。
可在下面标住1、2、3进行分条列举。
课上先小组内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抓住2条或2方面阐述即可,要求由3或4号发言,1或2号补充。
句式:我欣赏,因为。
或我喜欢,因为。
)四、质疑解惑,对于诗句或诗歌你有什么疑问或不理解的吗?五、比较阅读拓展叶赛宁的《夜》与郭沫若的《静夜》的异同。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4 外国诗两首教材分析《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
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各有特点。
《蝈蝈与蛐蛐》一诗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
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
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夜》一诗,像优美的图画,像轻柔的音乐,像迷人的梦境,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
全诗虽是纯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
两首外国诗歌的特点是人文内涵更为丰富、含蓄,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
读诗时教学生学会放飞想像,用改写、续写来加深对诗作的理解,培养审美能力。
两首诗还很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诗歌的能力,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生归纳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做到指导一首而带动无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构思艺术。
能力目标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2.揣摩精美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学习诗歌,培养学生自学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察诗人对自然的感应,深入理解生命底蕴,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用心领悟田园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突破方法: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蝈蝈与蛐蛐》,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诗歌意象并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来赏析诗歌画面,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自学《夜》。
突破方法: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蝈蝈与蛐蛐》,时刻提醒并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
然后,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夜》,也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阅读。
目的是利用好自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充分体验各种自学方式所带来的阅读快乐。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酷爱大自然,培育生活的乐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一、导入同学们,英国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叫济慈,他说“大地的诗歌从来可不能死亡”,这句经典的话本身也是一句诗,它告知咱们生活的本质确实是诗,人的一生也是诗。
若是咱们能用诗意的目光来观看咱们一般的生活,咱们就会发觉生活中不时有诗情,人一辈子处处有诗意。
写诗,并非像许多同窗想象的那么困难,今天,就让咱们以两首优美的外国诗为阶梯,去尝试一下写景诗的创作。
二、品读济慈和叶赛宁,感受写景诗的特点1、介绍两位诗人: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
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
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
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
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
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
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
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同意力”的思想。
他曾说,他能够深切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一样能够“在瓦砾中啄食”。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阻碍专门大,维多利亚时期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阻碍。
可惜合法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寿终正寝,时年才25岁。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2、自由诵读感受诗意诗情:⑴自由读、演出读、配乐读。
⑵自由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引导学生交流:《蝈蝈和蛐蛐》中的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地对待生活。
《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设想1.一课时2.就诗歌的题材看,课文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可以从田园诗的角度,对比阅读两首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教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
教师只须作适当的点拨,为学生创设充分的体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3.比较法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研读赏析《蝈蝈与蛐蛐》1.作者简介: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从小父母双亡成为孤儿,由外祖母抚养,生活贫困,但他热爱生活,喜爱文学。
他把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感情用优美动听的文字写成许多著名的诗篇。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他主X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可惜不幸的是他25岁就与世长辞。
临终前给自己留下墓志铭写的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2.教师感情X读,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3.诗歌是用来想象的: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诵读: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文字变幻成具体可感,美妙有趣的生活画面。
请大家边读边想象诗人描写那些美景?假设你置身其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并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整体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诗两首
【学习目标】
1、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
2、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
【自主预习】
1、走进作者:
2、检测预习:
1).济慈,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_____。
叶赛宁,________(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_______的景色。
2).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
(2)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
(3)一旦唱疲倦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②、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合作探究】
(1)《蝈蝈与蛐蛐》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全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2)、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
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3)、归纳《夜》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
第二节:写静谧、美丽
第三节:写
第四节:再次写
三、当堂检测《外国诗两首》重点语段训练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
1、“诗言志”,品读这首诗,你认为作者借“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本诗的题目是“蝈蝈与蛐蛐”,诗首“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本诗要赞美的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在内容上却只写了蝈蝈与蛐蛐的鸣
叫。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4、《蝈蝈与蛐蛐》是一首田园诗,田园诗一般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各有其特点。
你曾经读过的田园诗还有哪些?(举出三首)
【拓展提升】
结合这两首诗的特点,尝试自己写一首诗。
【课后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虔.信()慰藉.()镶嵌.()晨曦.()
瞰.望()深邃.()河水潺潺.()黝.黑()
2.选词填空。
虔信虔诚
⑴、破除迷信,()科学。
⑵、许多人都()地相信佛教。
惦记惦念
⑴、老人()孩子。
⑵、老师总是()着班级。
混浊污浊
小河里的水十分()。
排污管内排出()的城市废水。
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济慈
总——大地的诗歌——永生
分 --夏——蝈蝈的乐音 ______没有停息、
冬——蛐蛐的歌儿充满生机
总——蛐蛐蝈蝈意象叠印——尾声
夜
叶塞宁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静谧、美丽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