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内容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
同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一种风气,体现一种和谐,孕育着一种教育力量。
更何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具有君堂中心小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本文结合君堂中心小学的管理实践,从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人文环境行为文化建设一、君堂中心小学校园文化的现状走进君堂中心小学,你会感觉到一个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因为我们知道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孟母三迁”的典故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吗?因此,为了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我们学校每天都有值勤的少先队员,给人第一印象是亲切,感受到学校的浓厚人文气息。
走入校内,你还会发现在绿树成荫的校道上,走着一群戴着“我是文明小使者”袖章的文明小使者,这也是我们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但是我校的特色,也充分展现了我校浓浓的人文精神。
学校宣传栏时刻更换的内容,向社会和家长宣传。
把校风、校训、办学理念等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意在让我们天天看到努力的方向,使学生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
学校还在楼梯、走廊上、过道上布置了我们的作品,名人名言,既美化了校园,又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深受同学的喜欢。
教室和走廊的墙壁上张贴名人画像及名言,以及学生的各种作品,使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学校的比赛,不仅仅是为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也体现了非常重要的文化氛围。
总之,日常卫生工作、一块块标语牌的安装、一期期黑板报的出刊、一件件小饰物的悬挂……无不凝结着我们建设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心血和汗水。
建设校园文化 打造和谐校园
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一、引言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打造和谐校园是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和睦友善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以建设校园文化和打造和谐校园为主题,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和措施。
二、校园文化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可以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预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全面发展。
3. 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营造浓厚的集体氛围,让学生感到归属于学校大家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打造和谐校园的措施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师生座谈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扰。
2. 培养良好的学生行为习惯:学校要制定明确的校规校纪,教育学生遵守校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开展各类礼仪教育和道德讲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礼仪。
3.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全巡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4.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要组织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和意见,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扰,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1.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科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师生关系的改善:校园文化建设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得到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顺畅。
建设校园文化 打造和谐校园
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一、引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打造和谐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打造和谐校园。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提升学校形象和品牌价值: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优秀的师生加入。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打造和谐校园的具体措施1.倡导尊重和包容:学校应倡导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包容理解,树立平等友善的校园氛围。
2.加强沟通与合作:学校应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3.推行文明礼仪:学校应制定并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交礼仪。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讲座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文化修养。
5.加强师德建设: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做到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6.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评估1.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表现在学业成绩、思想品德、社会实践等方面。
2.师生关系改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互信和理解。
3.学校声誉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吸引更多优秀的师生加入。
4.学生积极参与度提高: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提高,增强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争做文明大学生,建设和谐校园
“争做文明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摈弃目前校园内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培养大学生基础文明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院校风、学风建设,构建和谐、美好校园,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争做文明大学生,共建和谐校园”活动。
(1)市场分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意义重大而深远。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
就高等学校而言,要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全面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大学生是校园文明的创造者,更是校园文明的受益者。
为了更好地培养同学们的文明意识,创造和谐文明有序、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学校开展“争做文明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的活动,号召广大同学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规范言行举止,克服不良习惯,追求健康生活,提高文明素养,净化校园环境,自觉树立良好风范和形象,促进良好的校风,创建和谐校园,争做文明大学生。
(2)确定宣传目标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带动团员青年坚定信念,胸怀祖国,继续发奋学习,知行合一,争做学习实践的先锋;崇尚科学,知荣明耻,争做文明新风的标兵,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用青春与汗水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借以达到调动全院同学热爱校园文化、创造文明你我、和谐校园的目的。
(3)策划“新闻点”中华民族被赞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是我们民族之魂。
而大学被看作是文明的象征,因此,身处大学的我们成为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和传承者,责无旁贷。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学校德育工作,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出发,教育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建设校园文化 打造和谐校园
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引言概述: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建设校园文化是为了打造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建设校园文化,以实现和谐校园的目标。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1.1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学校要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机制,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解决问题。
1.2 建立有效的学习指导体系。
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指导计划,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1.3 强化学习氛围的塑造。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学术竞赛、学科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2.1 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开展各类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2 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应制定规范学生行为的管理制度,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监督和引导。
2.3 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学校要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3.1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信任。
学校要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机制,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3.2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
学校可以开设师生互动交流的活动,如师生座谈会、班主任制度等,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3.3 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营造师生共同参与的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互动性。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4.1 提供优质的教育设施和资源。
学校要注重改善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4.2 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管理。
建设校园文化 打造和谐校园
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引言概述: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氛围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境,打造和谐校园是每一个学校都应该关注和努力实现的目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校园文化,以打造和谐校园。
一、建立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1.1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如主题讲座、座谈会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1.2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建立师生互动平台,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同时,学校应该鼓励老师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赋予匡助和指导。
1.3 倡导正能量的传播学校可以开展主题活动,如文化节、志愿者活动等,通过正能量的传播,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2.1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2 提倡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学校可以组织多元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3.1 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学校应该建立师生沟通渠道,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向老师反映问题和困惑,老师也能够及时地赋予匡助和指导。
3.2 鼓励师生之间的互信和尊重学校应该鼓励师生之间的互信和尊重,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权益。
3.3 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合作项目,如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让师生之间能够互相合作、互相匡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1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肃静的图书馆、舒适的教室等,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场所。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整个校园的和谐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是每个学校都应该重视的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读者提供实用的建议。
一、引言: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和谐校园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然而,许多学校存在着校园欺凌、学习压力大等问题,这些不良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有责任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和谐的校园。
二、深化教育改革,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需要深化教育改革,注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
教师应注重学生成长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一环,过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学生产生抑郁情绪和自卑感,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如合理安排作业、考试和补课时间,提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四、加强师生沟通,促进互相尊重和理解师生之间的沟通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关键。
学校应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学生也应学会尊重并理解教师的教育方式和规则,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创造和谐的校园。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艺术节、科技展、运动会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维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首要保障。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优化人才成长环
关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摘要】大学是知识分子思想自由奔放的家园,校园文化弥漫于学校的各个角落。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体现高校发展层次与品位的精神内核。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学校文化是和谐校园之魂。
和谐的学校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为此,学校构建和谐校园,应当优化学校文化。
【关键词】文化;和谐;学校文化;和谐校园1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1.1校园文化的含义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在发展中积沉下来的聚合力,是长期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则和尊崇的理念。
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校园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大学的校园文化的含义特征进行理解。
校园文化是在一所学校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文化形式的一种亚文化形态。
虽然校园文化内涵的界定没有定论,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育人环境。
大学是知识分子思想自由奔放的家园,校园文化弥漫于学校的各个角落。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体现高校发展层次与品位的精神内核。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学校文化是和谐校园之魂。
和谐的学校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为此,学校构建和谐校园,应当优化学校文化。
2高校校园文化的结构内容2.1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
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2.2如果硬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的形象,那么软环境建设表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
建设校园文化 打造和谐校园
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校园文化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二、校园文化建设标准1. 教育理念(1)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全面培养。
(2)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校园环境(1)建设美丽、整洁、绿化的校园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2)设置文化展示区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和校园文化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豪感。
3. 学生活动(1)组织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包括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科技竞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开展社团活动,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师生关系(1)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和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5. 校园文化传承(1)保护和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开展校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6. 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 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能够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信和团队合作精神。
建设校园文化 打造和谐校园
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一、引言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整体氛围。
打造和谐校园需要建设积极向上、多元包容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建设校园文化,以打造和谐校园为目标。
二、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1. 建立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学校应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价值观。
2. 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开展道德教育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主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增加艺术和体育活动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和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活动,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2. 加强班级管理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加强班级管理,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3. 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学校应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避免评价过分强调分数和竞争。
教师要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1.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校园安全教育周、环保日等,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2.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应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整洁、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卫生清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建设校园文化 打造和谐校园
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引言概述: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体系。
建设校园文化是为了营造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1.1 增设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校可以建设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1.2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术讲座、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能力。
1.3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可以开展学习方法指导、考试技巧培训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二、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2.1 加强体育锻炼: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如运动会、健身操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2 丰富文化娱乐活动:学校可以组织音乐会、话剧演出、文艺晚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娱乐生活,培养审美情趣。
2.3 弘扬社会公德:学校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3.1 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座谈会、心理辅导活动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
3.2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学校可以设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指导和生涯规划,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
3.3 建立互动平台:学校可以建设在线教育平台、学生社交平台等,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互动交流途径,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流。
四、弘扬校园文化特色4.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节、书法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传承中华文化。
4.2 引入现代艺术元素:学校可以邀请艺术家举办展览、演出等,引入现代艺术元素,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4.3 建设校园品牌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打造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校园品牌活动,提升校园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靓丽育人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打造靓丽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全面和谐与多样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升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任务。
钟启泉教授就曾这样强调:“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
任何学校都有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责任,同时也要承担构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新型文化使命。
事实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人才观念早已悄然发生变化。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社会越来越需要“全才”“通才”。
学校是社会的育人之地,校园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圣殿。
校园文化从产生至今,唯一不变的是它的育人功能,从无意地形成的校园文化,到有意地建设校园文化,它所承载的功能和作用也越来越巨大。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领导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
只有把三者协调起来,把主体与主导者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尤其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才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校园文化的特点校园文化反映了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精神,但由于学校组织目的是教育人,所以代表着健康向上的文化;其功能在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其成员由学生和教师组成具有明显的传承性,继承的文化同时逐步形成新思想,具有极大的矛盾性,与外部文化充分接触又互相影响,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因此学校文化就是内部以及内外之间不断冲突和整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被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正是这一过程推动校园文化不断变革和向前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学生也是创造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蕴含了无限的教育资源和丰实的内涵。
正确的人生观、广泛的兴趣、高尚的道德、顽强的意志、健康的性格等都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
相应地,一个优化的校园文化,可以从学生的一言一行,向人们展示一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
优化学校文化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优化学校文化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校园文化环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的必要性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
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育人的阵地,因此校园文化环境不容许杂乱纷呈。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
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
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人的思想和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
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
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一)德育功能校园文化环境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培养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健康个性和心理。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
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
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
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
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建设和谐、美丽校园,优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
建设和谐、美丽校园,优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作者:石新慧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21期校园文化能够体现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还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助于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校园文化不但包括物质文化,还包括精神文化。
和谐、美丽校园建设,需要充分实现文化育人价值。
以文化的包容力和亲和力塑造学生品格,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深入剖析文化育人之内涵,经过实践探索出文化育人环境的优化策略。
一、文化育人内涵解读文化是信念的源头,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民族的强盛,都需要文化支持。
营造文化育人环境的重点就是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校园文化育人的灵魂所在,可将其融入文化建设过程当中,组织教学活动和班会活动,引导学生内化校园文化,践行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塑造文化育人环境的关键之处是使用学生较为认同的文化形式,提高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能够从内心对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将文化内化于心,并且外化于行,彰显文化的育人价值。
此外,创建文化育人的环境突破点在于转变师生行为。
文化和人类行为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营造文化环境,需要从行为改变角度入手,使文化真正和师生的身体、心理相互融合,进而提高个体的文化素养。
二、建设美丽校园,优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的主要策略(一)树立文化育人观念美丽校园的建设应该发挥文化教育价值作用,以文化引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文化不但是具有固态形式的文字,而且还能体现人们的行为和处事态度。
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从教师育人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
学校方面,应该自上而下树立文化育人观念,明确办学宗旨和定位,树立人本观念,将学校育人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来,让全校师生能够自觉遵守。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主动了解与学习校园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肩负文化育人使命,将校园文化和教学实践相互融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文化有关的校园活动,提高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创新意识与文化自觉。
共建和谐校园培养优秀人才
共建和谐校园培养优秀人才共建和谐校园,培养优秀人才在当代社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优秀人才是每个学校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探讨共建和谐校园的路径,进一步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
一、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础。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需包含现代文明的精神内涵。
首先,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积极向上的学风,倡导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精神。
通过组织各类学术竞赛、知识竞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学校可以开展各类交流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距离。
同时,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的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学校需要加强道德教育,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通过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行为准则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实践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度。
三、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共建和谐校园、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内容。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提供丰富的发展机会。
例如,开设各类兴趣小组、学术研究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与。
建设校园文化 打造和谐校园
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校园文化旨在打造和谐校园,营造积极向上、和睦友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以下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一些建议和措施: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校应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互信和理解。
- 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 学生要尊重教师,遵守校规校纪,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2. 增强学校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 学校可以开设各类社团和俱乐部,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学校可以举办讲座、演讲比赛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优秀校友来校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学校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意识。
-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学生的法律、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校可以加强文化教育,开设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 学校可以建立良好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提供丰富的图书和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
- 学校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文化名家来校讲座、表演等,让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文化领域。
5.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校规校纪,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 学校应加强学生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学校应建立学生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
美丽校园共建和谐成长环境
美丽校园共建和谐成长环境在当今社会,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条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美丽校园的建设和和谐成长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美丽校园的建设1. 提升校园绿化水平学校应该注重绿化工作,种植各类树木和花草,打造一个绿树成荫的校园环境。
这不仅可以美化校园,还可以净化空气,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学校应该加强卫生管理,保持校园的整洁和干净。
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应定期清洁,确保学生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避免疾病的传播。
3. 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建立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场所,供学生自由学习。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风建设的管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和谐成长环境的重要性1.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有效地管理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2.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成长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交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应该组织各类社团和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谐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教育,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三、相关建议1. 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沟通,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并关注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的表现。
2.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校应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加强安全教育,规范校园秩序,制定严格的寄宿生管理制度,防止学生在校园中发生意外事故。
3.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学校可以发展特色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共建和谐校园培养优秀人才
共建和谐校园培养优秀人才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优秀人才。
而要培养出优秀人才,和谐的校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共建和谐校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还能够促进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本文将从师生关系、学习氛围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如何共建和谐校园,以培养优秀人才。
一、师生关系的共建师生关系对于共建和谐校园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尊重学生并且关注他们的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常规,比如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尊重并信任教师。
学生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和与教师的交流,展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通过互相理解和信任,师生关系可以更加和谐。
二、学习氛围的共建学习氛围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共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优秀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安静的图书馆、舒适的教室等,让学生能够安心学习。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帮助学生相互学习、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管理制度的共建管理制度对于共建和谐校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行为规范、纪律处分、奖励机制等方面。
通过明确的行为规范,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自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公正的纪律处分制度,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惩戒,使学生懂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奖励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励他们在学习和行为上做得更好。
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学校能够建立一个有序、安全、和谐的学校环境。
建设和谐校园培养优秀人才
建设和谐校园培养优秀人才在当今社会,建设和谐校园成为了每个学校的重要任务。
一个和谐的校园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优秀的人才。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建设和谐校园以及如何培养优秀人才。
一、提高教师素质,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教师是学校的灵魂,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要建设和谐校园,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同时,学校应该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二、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谐校园的建设少不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通过道德讲座、德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能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在集体中学会公平、公正地相处。
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构建和谐校园一个和谐的校园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制度。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纪律和管理制度,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学校的环境安全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优秀人才一个和谐的校园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校应该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条件;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科竞赛和活动,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指导,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家校合作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之一。
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家长会议,促进家校互动,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学术能力。
综上所述,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在党委中心组(扩大)会上的发言傅克刚同志们: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同时进一步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的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下面,我想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建设和谐文化谈几点粗浅的学习体会。
不当之处,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和谐文化的内涵(一)和谐文化是一种文化体系所谓和谐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指的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诠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文化性状。
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包含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的理念,体现和谐精神,以和谐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差异性、多样性的统一,和而不同是和谐的精髓。
厚德载物,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和谐的真谛。
作为一种理想和信仰,和谐文化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知、感受,对社会和谐目标的追求。
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反对相互敌视、相互欺诈、相互对抗,约束和规范着社会生活的秩序,保障现实社会在日益和谐的轨道上运行。
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在和谐思想的引导下建立的一系列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和机制,有利于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而不同、相互礼让、善于妥协的和谐局面,有利于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天人关系。
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谐文化通过栩栩如生,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陶冶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热情。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谐文化主张用和谐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方式处理矛盾。
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作为一种人文环境,和谐文化强调人的自身修养、自我完善、内心和谐,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用理性、平和、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创造一种使人们生活得更为舒心、更有品位、更为幸福的环境。
(二)和谐文化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盛的经济,昌明的政治和繁荣的文化。
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的成就以及所达到的高度,较之于经济和政治更具有持久的竞争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正如大诗人李白所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对人类文明演进的贡献大小,最突出的坐标,不是财富,更不是武力,而是文化,是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不朽的精神文化成果。
和谐文化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底蕴。
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把和谐作为价值观的最高准则,和谐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特质,许多学者都把和谐文化看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在人际关系方面,孔子提出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为了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则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
孙子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睦共处、亲密友好。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强调“和为贵”的同时,还强调“和而不同”。
和谐求以共生共长,不同求以相辅相成。
在和谐中实现共同的发展,在不同中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
有人说:“中华智慧在《周易》,《周易》智慧在和谐”。
张岱年先生在《关于文化问题》一文中指出,“统而言之,从古代到1949年以前,中国文化有什么特点?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的关系,西方文化,从希腊一直到近代,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斗争的关系”,中国文化的基本关系是:“和与中”、“天人协调”、“刚健有为”和“崇德利用”。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谁将取代西方的主导地位》中指出: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高度技术文明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营垒,最缺少的精神就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中国如果不能取代西方而成为人类的主导,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的。
今年2月24日,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以《“和谐文化”感动世界》为题,通过《欧洲时报》向全世界的华人拜年,表达了他对中国“和谐文化”理念的高度赞赏。
和谐文化的提出,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也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关注。
要把握好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必须正确认识四个关系1、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和谐社会是和谐文化的基础。
和谐文化是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知、感受以及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评价。
没有和谐的社会现实,就不会有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
建设和谐文化,既不能脱离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又不能将之简单等同于和谐社会建设。
要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将两者有机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2、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
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作为两种属性的文化,都具有文化的一般本质和特征,在当代中国,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
但是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也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它们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不完全相同。
所谓先进文化,就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潮流的文化。
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直接矛盾对立面是落后文化。
而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内容的文化。
它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和谐性,直接对立面是冲突文化。
其次,它们的外延与特性不同。
和谐的观念、理想、精神,是人类进步的产物。
与此相联系的和谐文化,当然也就是具有先进性质的文化。
但是,先进文化有一系列的特质,绝不仅仅表现在和谐一种性质上,和谐文化只是先进文化的一种类型、一个方面、一个组成部分。
概括地说,先进文化是一种更高层次和境界的文化形式,而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时代表达。
和谐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引领,才能实现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相处。
3、本土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今年清明节,一份关于“将汉服定为国服”、“奥运会上中国汉族运动员应着汉服入场”的网上倡议书引发了人们关于应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讨论。
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曾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成长,至今仍然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也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文化丰富而厚重的思想资源。
时下流行的传统文化热,如呼吁重视中秋、清明、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如易中天的“品读中国系列丛书”,于丹的“论语”“庄子”心得,一些通俗地介绍传统文化的讲坛和人物一路走红等现象,都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只有深刻认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才能在更高起点上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和谐文化,但继承不是墨守成规,更不是全盘复古,而是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4、外来文化与和谐文化关系。
优秀的文化成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历史的经验证明。
正确合理地引进,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不仅不会导致本土文化自身的削弱和主体性的丧失,反而更能丰富和充实我们的民族文化。
如汉魏时期印度佛教的传入。
盛唐时代西域乐舞的输入,以及近代一些西方优秀文化的传入,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
西方文化对个人独立自主精神的强调、对科学理性的推崇、对民主法治的追求、对人的价值重视等等内容,也是我们建设和谐文化值得吸收借鉴的。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达到前所末有的广度和深度的新形势下,我们更要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建设之中。
做到内不失自身固有之血脉,外能适应世界浩荡之潮流,超越前贤,后启来者,使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和谐文化顺应时代发展,彰显独特魅力,真正跻身于世界优秀文化之林。
二、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一)建设和谐文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能否实现科学发展,首先取决是否坚持了正确的发展观。
比如,在经济发展中,很多地方认识到“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而有些地方仍固守“环保环保不如财宝”的观念,这必然导致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效果。
和谐文化强调人类、社会、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包含着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理念。
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建设和谐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的迫切需要。
道德,是基于对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光荣与耻辱等一系列价值评价而形成并加以维持的柔性规范。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道德主要通过造成社会舆论、树立道德榜样、塑造理想人格、培养内心信念等方式,指导人们按照一定的善恶观念决定自己的行为,推动社会形成一定的主流风尚,调节和规范不同层面的社会关系,从而保持和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
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引导人们用道德来调节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解决人们精神世界的问题;有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
(三)建设和谐文化,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
看看我们的周围,古朴厚重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时尚新潮的流行文化令人目不暇接,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同台竞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这种不同文化的冲突、碰撞、磨擦,和谐文化强调在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