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说课教案

合集下载

《开国大典》说课教案

《开国大典》说课教案

《开国大典》说课教案一、说说教材《开国大典》是第九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要求,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

其中,《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

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抓住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是新知识,是单元语言训练目标、训练重点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自然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说教法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开国大典》说课稿(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开国大典》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开国大典》说课稿1一、说教材《开国大典》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它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

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文借描绘会场布置、大会盛况、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重、热烈的气氛。

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是本课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开国大典距今年代已远,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开国大典》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开国大典》部编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开国大典》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历过庄严的仪式?”比如学校的升旗仪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开国大典的庄严与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概念。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时刻的庆祝活动,它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体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开国大典》的详细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以及它如何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模拟场景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开国大典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当代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开国大典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来启发学生思考。
难点解析:学生要学会从文字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社会责任感培养: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难点解析: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的关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开国大典》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开国大典》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学习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意义及重要事件;掌握生字词,如“开国”、“大典”、“检阅”等;学习句子结构,分析文中排比句、设问句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反思+说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反思+说课

一、教案【课题】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心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抓住主要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1. 体会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简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自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 学生分享自读收获,教师点评并指导。

Step 3:学习课文1. 学生合作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教师引导总结,板书课文结构。

Step 4:精讲细读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Step 5:朗读体会1.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心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Step 6:小结作业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新中国成立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二、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精讲细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效果上,学生对开国大典的盛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提取信息、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我应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开国大典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纪录片。

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开国大典》的内容和意义。

一、背景介绍1.1 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背景:介绍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共领导下的新中国成立。

1.2 影片创作背景:介绍《开国大典》的拍摄目的和意义,以及导演和演员的选择。

二、片名解析2.1 “开国”二字的意义:解释“开国”一词的含义,指新中国的成立。

2.2 “大典”的意义:讲述“大典”这个词的意义,指新中国成立的庄严仪式。

三、影片内容3.1 党的历史: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包括党的成立、党的领导和党的奋斗。

3.2 人民的力量:强调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和贡献。

3.3 建国的艰辛:描述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困难和艰辛,以及党和人民的努力。

3.4 建设的成就: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3.5 国际的关系:介绍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和外交政策。

3.6 人民的幸福:强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幸福感的提高。

四、影片意义4.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感。

4.2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展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强调党的正确指导。

4.3 弘扬革命精神:通过展示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和艰苦奋斗,激励观众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五、影片艺术特点5.1 影像表现手法:介绍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和影像表现手法,如真实记录、镜头运动等。

5.2 音乐配乐:介绍影片的音乐配乐,如庄重肃穆的音乐和激昂的音乐。

5.3 叙事方式:介绍影片的叙事方式,如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

六、总结6.1 影片的历史价值:总结《开国大典》对于记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成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6.2 影片的艺术价值:总结《开国大典》作为一部纪录片的艺术价值,包括影像表现和音乐配乐等方面。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开国大典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电影作品,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建国历程的再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艰苦奋斗。

本文将从影片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影响意义和创作团队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影片背景1.1 《开国大典》是由导演曹禺执导,1961年上映。

1.2 该影片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历史题材影片,也是第一部全国范围内展映的影片。

1.3 影片以中国共产党建国历程为主线,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

二、主要内容2.1 影片通过历史事件的再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艰苦斗争。

2.2 影片围绕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展开。

2.3 影片通过一系列真实事件和人物的塑造,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奋斗和牺牲精神。

三、艺术特点3.1 影片采用了大量的历史影像资料和真实场景的再现,使影片更加真实感人。

3.2 影片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节奏明快,引人入胜。

3.3 影片的演员表现出色,塑造了一批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使影片更加生动有力。

四、影响意义4.1 《开国大典》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题材影片的先河。

4.2 影片通过再现历史事件,弘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激励了人民的爱国情怀。

4.3 影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五、创作团队5.1 影片的导演曹禺是中国著名的导演,曾执导多部优秀影片。

5.2 影片的编剧和摄影师等创作团队成员也是业内资深人士,为影片的成功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3 影片的成功离不开整个创作团队的共同努力和精湛技艺,他们共同打造了这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影片。

总结:《开国大典》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建国历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艰苦奋斗。

影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对于激励人民的爱国情怀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精品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精品教案+说课稿

7 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会写“政、委、盏”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一盏、栏杆、、汇集、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发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抓住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抓住群众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典礼)3.读课题:是呀,这是为了庆祝一个新的国家诞生而举行的庆典,多么盛大而又隆重呀!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灯盏、石栏、汇集、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发射(重点指导生字“政、盏、帜、制”为翘舌音;前鼻音“盏、栏、坦”,后鼻音“政、隆”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灯盏、旗帜、制服,注意读准“盏、帜、制”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都(dōu dū)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首都北京天安门热闹非凡,因为今天是国庆节。

②读一读:北京是中国的首都(dū),也是一座文化城市,每年来这里旅游的人都(dōu)很多。

开国大典教案 (2)

开国大典教案 (2)

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2.学习《开国大典》的内容和结构;3.分析并理解《开国大典》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背景介绍《开国大典》是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举行的庆祝活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分。

本节课将向学生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分析《开国大典》的内容和结构本节课将以导读的方式,带领学生逐步分析《开国大典》的内容和结构。

教师可以将精选的段落或片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开国大典》中的重要信息和主题。

3. 理解《开国大典》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开国大典》的内容和结构,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开国大典》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师可以组织相关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介绍《开国大典》对当时中国社会和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开国大典》,学生将培养自己对历史的敏感性和认知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背景知识,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爱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敬意。

三、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将重要的段落或片段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开国大典》的内容和结构。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通过交流和思考,理解《开国大典》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阅读扩展法: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章,拓展对《开国大典》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背景介绍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对《开国大典》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分析《开国大典》的内容和结构教师将展示《开国大典》的选段或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学生可小组或个人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引言概述:《开国大典》是一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作品,它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要历史时刻。

本文将从影片的背景、主题、拍摄手法、演员表现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深入探讨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一、背景1.1 影片拍摍背景《开国大典》是由中国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拍摄的一部影片,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制作的。

1.2 影片创作背景影片由当时的著名导演孔繁森执导,编剧为郑君里,是一部具有浓厚政治色采的宣传片,旨在宏扬社会主义精神和宣扬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3 影片上映背景《开国大典》于1962年上映,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热烈的反响,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主题2.1 社会主义主题影片主要环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展开,强调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2 国家独立主题《开国大典》通过展示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3 革命精神主题影片通过展现中国人民在难点环境下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宏扬了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

三、拍摄手法3.1 影片叙事手法《开国大典》采用了传统的叙事手法,通过历史事件的重现和人物的塑造来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3.2 影片镜头运用影片运用了大量的室内外实景拍摄和特写镜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画面。

3.3 影片音乐配搭影片选用了激昂的音乐配搭,加强了影片的宣传效果和感染力,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影片所传达的革命精神和情感。

四、演员表现4.1 主要演员表现《开国大典》中的演员包括了当时的一线演员,他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艺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成功地塑造了各自的角色形象。

4.2 演员形象塑造演员们在影片中塑造了各具特色的角色形象,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第1篇】林乃喜老师这一课是在三种模式下展开的一次公开活动。

这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林老师能紧密的围绕着课题的研究方式展开教学,从情境法和联想法入手,完成自己的设计思路。

教师课堂上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时的壮观场面,教师还根据录像场面让学生想象当时人们的心情。

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林老师的教学还同时体现着如下的优点:教学中林老师能以学生为主体,具有开放教学的思想。

特别是在资源的采用上,充分利用模式三的资源,进行挖掘、整合,较好的体现了课题的研究方向。

导入比较体现了层次性,从国庆日到北京,到开国大典,体现了词语的指向意义。

传授课文的效果性还体现在能合理流畅的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

教学方法上,教师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师的基本功也体现在可以用平实清晰的语言进行讲解,能用熟练的操作进行演示、导读,能用简笔画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天安门的场景。

还有教师能利用方位词,指导学生分清方位,且按照放方位词语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教学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商议的地方。

在教学思想上,课文的教授还没有完全从教师的权威走向学生的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完全的依靠学生的合作探究去达到目标,不少的地方是以教师的讲解作为过渡进行的。

比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这一个盛况部分时,教师提出了问题“那些自然段写出典礼部分的内容的?哪些内容写人们的激动的?”教师布置同学自由读书,然后回答。

学生对于典礼的概念没有很明白,所以回答起来就有些乱,其来回答的同学各有其说。

这时候,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由于同学对于“典礼”的概念没有弄清楚,而是采用了自己更正同学的做法,还说,是这里吗?然后就告诉同学们在哪段哪段。

教学目标上,也没有达到充分完成。

这一节课,教师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原定的完成“典礼”部分的教学任务,由于问题的展开问题和教师的导入问题,还剩下最精彩的部分没有教学。

开国大典的教案(通用7篇)

开国大典的教案(通用7篇)

开国大典的教案开国大典的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国大典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开国大典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习提问: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一)学习“群众入场”部分1、师提出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习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了主席台上,开国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

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开国大典的教案篇2教学目标1.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平凡的品格。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课堂互动与学生作业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课堂互动与学生作业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导言:《开国大典》是一部展现新中国成立历程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是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重要成果。

本教案设计中,我们将针对该影片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中国的成立历程并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和课堂互动,提高其历史思维和策略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加深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介绍。

2.影片的主要内容以及影片中重要事件和人物的介绍。

3.《开国大典》给国人带来的深远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方法。

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看影片和互动讨论的方式,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讲授式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新中国历史的背景和对各个人物的剖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开国大典》。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及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

第二步:《开国大典》简介(20分钟)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给学生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

第三步:影片观看和课堂互动(60分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时停下来,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对影片的看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就《开国大典》中涉及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讨论。

第四步:新中国成立后的挑战和困难(20分钟)通过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困难,以及通过贸易和外交来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第五步:总结(5分钟)让学生给出自己对新中国成立的看法和对本节课的总结,以及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追忆和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五、家庭作业:1.观看相关的历史影片,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2.写一篇关于《开国大典》的读后感。

开国大典教案 (3)

开国大典教案 (3)

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仪式;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1.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介绍;2.开国大典仪式的主要内容和流程;3.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仪式;2.教学难点: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幻灯片;2.开国大典相关资料;3.彩色打印的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开国大典仪式的盛况,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开国大典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步:知识输入(15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和资料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包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等重要事件;2.教师分析开国大典的经过和意义,强调其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三步:内容讲解(25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详细介绍开国大典仪式的主要内容和流程,包括升国旗、唱国歌、庄严宣誓等;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仪式中的细节和象征意义,例如国旗和国歌代表国家的尊严和荣耀,宣誓代表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承诺。

第四步:思考讨论与互动(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询问学生对开国大典的看法和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发表意见;2.学生可以就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展开互动。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讨论,强调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其对国家的影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感。

六、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和互动的表现;2.学生对开国大典历史背景和仪式内容的把握;3.学生对开国大典重要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七、板书设计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仪式;-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优质教案+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优质教案+说课稿

7 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会写“政、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教学重难点】1.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2.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查找开国大典的背景资料和视频。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政、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能概括课文描写的场面,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

【教学过程】板块一简述背景,引出“大典”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国庆节)1949年的10月1日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板书:开国大典)2.齐读课文题目。

提问:“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呢?(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

大典:隆重的典礼。

)3.播放视频。

引导:我们一起去看看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

【设计意图】通过对背景的简述、对课文题目的解析及视频片段的播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文本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课文是如何向我们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的呢?请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字词反馈。

课件出示:八盏汇集旗帜检阅瞻仰隆隆声射入爆发宣告高潮距离排山倒海(1)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2)全班齐读。

(3)区分词义。

课件出示:宣告宣读宣布·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开国大典》教案4篇

《开国大典》教案4篇

《开国大典》教案4篇《开国大典》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一、解题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篇2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活动内容:开国大典活动目的: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部编统编六上语文7 开国大典 说课稿公开课教案

部编统编六上语文7 开国大典 说课稿公开课教案

部编统编六上语文7 开国大典说课稿公开课教案2篇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盛大庆典,也是我们国家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迈向现代化的重要象征。

在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七篇文章《开国大典》,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一场盛大的仪式和庆典的氛围,展现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接下来,本文将从整体框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一、整体框架本节课是一节语文课,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开国大典》,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近代史事件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新中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2.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分析文中的描写方法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

2.分析文中的描写方法和写作技巧,感受作者的用心之处。

四、教学方法1.情景再现法:通过感受文章中的描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师生互动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好奇和兴趣。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教师发放文章《开国大典》,要求学生默读,并在阅读完成后回答问题。

2.学生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Step 3.文本分析(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文中的描写方法和写作技巧,例如运用对比、渲染氛围等手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用意和写作技巧。

Step 4.感受文章(10分钟)教师根据文章的描写,带领学生进行情景再现,通过讨论和想象,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庄重和盛况。

Step 5.总结提升(10分钟)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开国大典》说课教案

《开国大典》说课教案

《开国大典》说课教案《开国大典》说课教案一、说说教材《开国大典》是第九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要求,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

其中,《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

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学──细读找重点词句──换词体会感情──想象场面──表情诵读升华感情,回读体会写法特点──读写迁移,学写场面”。

四、说说教学过程我反复、仔细研究教材,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确定了着样的教学流程:1.以“跳绳”为话题口头作文,形象解读场面描写。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写了那几个场面。

3.重点研究课文重点部分(大会盛况中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几个小场面的情感、写法特点。

4.循法自学课文其它部分(会场布置、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几个大场面)的情感、写法特点。

开国大典教案范文

开国大典教案范文

开国大典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了解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发展的感恩之情,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2.学习活动(30分钟)(1)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10分钟)(2)学习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和流程(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在电子设备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学生需要整理出开国大典的参与者、举行地点、节日活动、阅兵式、升旗仪式、宣誓仪式等重要环节,并回答教师提问。

3.分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编写一份开国大典的演讲稿或报道稿。

要求学生将所了解到的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历史背景和意义进行整合,语言流畅连贯。

4.总结讲评(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进行演讲或报道,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提问。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5.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开国大典的读后感,包括对开国大典意义的理解和感受。

四、板书设计开国大典主要内容:参与者、举行地点、节日活动、阅兵式、升旗仪式、宣誓仪式等历史背景:解放战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重要意义: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掌握了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和流程,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

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典》说课教案
《开国大典》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

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文借描绘得有声有色的会场布置、大会盛况、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重、热烈的气氛。

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本课教学目标为: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是单元语言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开国大典距今六十一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尔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浏览全文回归整体。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

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自学生字、新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即通过谈——读——想——体这四个环节,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
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四、说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激趣的启发式谈话:通过问题:你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一岁的生日在什么时间吗?引出课题《开国大典》,随后播放课件《开国大典》片段(课件),然后让学生说说:该片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提出自己看到课题后产生的疑问,最后让他们带着心中的疑问,结合自学的生字新词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待学生初读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这样几个问题:(课件)什么是开国大典?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讲了几部分内容?并完成填空。

这一环节我采用启发式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课件的引入又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用喜欢的方式亲近文本;同时学生交流的问题又梳理了文章的结构,理清了课文的顺序,并锻炼了孩子的概括能力,真实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生成过程。

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优化整体阅读,以此达到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

2、精读课文想象场面体会情感
“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所以教学中我没有引领
学生逐段分析课文。

而是从把握孩子的认知起点入手,引导学生抓住场面,想象场面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揣摩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首先,从情感入手: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件)课文描写了一些什么场景,你对哪些场景的印象最深,从这些场景中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边读边批注)也就是从谈、读,想、体这四个学生的认知点入手,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重点谈:什么场景的印象深、读:描写场景的段落、想: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体会这场景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课件)
然后,抓重点分析:引读5-7自然段后课件出示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与词句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指名朗读,随机引导学生理解课件出示的问题。

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分析中理解“光明”“长城内外”等词语的象征意义,体会场面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从分析中知道了54门大炮28响代表着我国当时统计的54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终于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个声音传入了每个人的心中,传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传遍了中华大地。

这声
音怎能不让全中国人民感到欢欣、激动和自豪!
随后: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借助开国大典盛况的课件片段把学生带入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学生走入情境,深化体验,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课件)看完开国大典片段之后让学生欣赏(60年国庆阅兵)(课件)通过前后两课件的对比,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改革开放后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军队现代化了,不再是开国大典时“马拉炮车”“万国牌武器”“ 小米夹布枪”而是自行研制的“战略导弹”“导航卫星”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使学生知道“国兴我兴”;教育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努力学习,用知识强大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谈——读——想——体让学生亲近了文本,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使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

以默读、指名读、引读等多种方式的读,锻炼了学生阅读能力。

让孩子走进字词,在字词理解、语言感悟中体味语文,发现语文的美。

同时,分析课件所出示的重点语句的过程:让孩子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文中群众的情与教师情、学生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孩子的情感在文字上舞蹈,达到以情促悟。

3、回归全文,升华情感。

(1)、快速浏览全文。

(2)、根据本课板书的提示小组交流:从开国大典的
盛况中,你读出了什么?(课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答案是多元化的,这样借助板书回顾总结了全文,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板书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皆为本文描写的大场面,但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用红笔标出),这样设计既能再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也能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3)、布置课外作业:如果你是一名开国大典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些方面: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配上文字说明。

以此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4)、升华情感:让学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齐唱中结束本课。

(课件)
附: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会场布置→ 大会盛况→ 阅兵仪式→ 群众游行↓
宣布成立

升国旗

宣读公告
结语
一位教育家说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我始终追求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